CN216487716U - 金属化膜和金属化膜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金属化膜和金属化膜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87716U
CN216487716U CN202122720608.XU CN202122720608U CN216487716U CN 216487716 U CN216487716 U CN 216487716U CN 202122720608 U CN202122720608 U CN 202122720608U CN 216487716 U CN216487716 U CN 216487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lized film
metal
electrode
fre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206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建林
赖敏杰
陈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FARA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FARA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FARA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FARATRON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87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87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3Thin- or thick-film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4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ic or thermal overload
    • H01G2/16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ic or thermal overload with fus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18Dielect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化膜和金属化膜电容器,金属化膜,其包括:电介质膜、设置在电介质膜上的蒸镀电极和无金属留边;蒸镀电极沿着金属化膜的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第一无金属带、沿着金属化膜的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第二无金属带,以将蒸镀电极分割而形成多个分割电极块,相邻的两分割电极块通过0~1根保险丝连接;沿着金属化膜的宽度方向,相邻三列的第一无金属带至少有两相邻列的第一无金属带错开设置;最远离无金属留边的列的分割电极块上布置有2~3根的保险丝,其余列的分割电极块上布置有3~4根的保险丝。从而使该金属化膜在保证电极层的利用率的同时可保证较低的容量损失率和较高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金属化膜和金属化膜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化膜和金属化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金属化膜电容器中,使用了如图1所示的在聚丙烯膜1的喷镀金属附近蒸镀电极2变厚、使非喷镀金属附近蒸镀电极3变薄地进行蒸镀,并在与喷镀金属对向的端部形成了无金属留边4的金属化膜。
相关技术中采用两张半网格设计的金属化膜配对,可保证电极层的利用率,但是无法同时保证较低的容量损失率和较高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金属化膜,该金属化膜在保证电极层的利用率的同时可保证较低的容量损失率和较高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金属化膜,其包括:电介质膜、设置在所述电介质膜上的蒸镀电极和无金属留边;
所述蒸镀电极沿着金属化膜的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第一无金属带、沿着金属化膜的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第二无金属带,以将所述蒸镀电极分割而形成多个分割电极块,相邻的两分割电极块通过0~1根保险丝连接;
沿着金属化膜的宽度方向,所述蒸镀电极通过所述第二无金属带隔开排列出N列的分割电极部,N≥2,其中,第一列分割电极部临近所述无金属留边,第N列分割电极部最远离所述无金属留边;当N=2时,两相邻列的第一无金属带错开设置;当N>2时,相邻三列的第一无金属带至少有两相邻列的第一无金属带错开设置;
第N列分割电极部的分割电极块上布置有2~3根的所述保险丝,其余列分割电极部的分割电极块上布置有3~4根的所述保险丝。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化膜,通过在第N列的分割电极块上布置有2~3根的所述保险丝,其余列的分割电极块上布置有3~4根的所述保险丝,使得当相邻两分割电极块内部发生击穿时,可减小由于相邻分割电极块的保险丝熔断而形成的孤岛,从而可保证较低的容量损失率和较高的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金属化膜,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第一列分割电极部的第一无金属带处布置有0~1根所述保险丝,其余列分割电极部的第一无金属带不设置所述保险丝。由此,可减小电容芯子的ESR。
可选地,当N≥2时,所述第N列分割电极部与所述第N-1列分割电极部之间的第二无金属带处对应每个所述分割电极块的第二无金属带均布置有1~2根所述保险丝。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无金属带等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将金属化膜进行卷绕或层叠而形成电容器元件,并对所述电容器元件的两端面连接了电极引出用的喷镀金属,所述金属化膜为上述的金属化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化膜电容器,通过金属化膜的设置,可在保证电极层的利用率的同时可保证较低的容量损失率和较高的安全性。
可选地,该金属化膜电容器包括第一金属化膜和第二金属化膜,所述第一金属化膜在电介质膜的第一面上设有所述蒸镀电极,所述第二金属化膜在电介质膜的第一面上设有所述蒸镀电极,所述第一金属化膜和所述第二金属化膜部分重叠设置且第一金属化膜的无金属留边与第二金属化膜的无金属留边一一对应地布置在金属化膜宽度方向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金属化膜在电介质膜的第一面上设有第一蒸镀电极,在第二面上设有第二蒸镀电极,所述第一蒸镀电极的无金属留边与第二蒸镀电极的无金属留边一一对应地布置在金属化膜宽度方向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金属化膜的层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化膜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化膜的对比设计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化膜电容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A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金属化膜电容器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以下结合附图1-图7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金属化膜和金属化膜电容器的实现进行详细地描述。
实施例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的一种金属化膜,包括电介质膜100、设置在电介质膜100上的蒸镀电极200和无金属留边300;其中,蒸镀电极200可以包括镀层高阻区、镀层过渡区和镀层加厚区。无金属留边300为电介质膜100上未蒸镀有蒸镀电极200的留边。
具体而言,蒸镀电极200沿着金属化膜的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第一无金属带a、沿着金属化膜的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第二无金属带b,以将蒸镀电极200分割而形成多个分割电极块201,沿着金属化膜的宽度方向,相邻的两分割电极块201通过0~1根保险丝400连接,也即,相邻的两分割电极块201最多只能通过一根保险丝400连接;蒸镀电极200通过第二无金属带b隔开排列出N列的分割电极部,N≥2,其中,第一列分割电极部临近无金属留边300,第N列分割电极部最远离无金属留边300;沿着金属化膜的宽度方向,所述蒸镀电极通过所述第二无金属带隔开排列出N列的分割电极部,N≥2,其中,第一列分割电极部临近所述无金属留边,第N列分割电极部最远离无金属留边300;当N=2时,两相邻列的第一无金属带a错开设置;当N>2时,相邻三列的第一无金属带a至少有两相邻列的第一无金属带a错开设置;沿着金属化膜的长度方向,第N列分割电极部的分割电极块201上布置有2~3根的保险丝400,其余列分割电极部的分割电极块201上布置有3~4根的保险丝400。
其中,定义金属化膜的宽度方向为横向,长度方向为纵向;第一无金属带a可以理解为横向无金属带,第二无金属带b可以理解为纵向无金属带,横向无金属带和纵向无金属带将蒸镀电极分割成多个分割电极块(方块)。无金属带可以是无金属缝隙。
第N列分割电极部的分割电极块201上布置有2~3根的保险丝400,其余列的分割电极块201上布置有3~4根的保险丝400,也即最远离无金属留边300的那列网格的每个方块通过2~3根的保险丝400与周围的方块电连接,其他列的每个方块通过3~4根的保险丝400与周围的方块电连接,并且两个方块之间最多只通过一根保险丝400电连接;如此,参考图2,当相邻方块内部发生自愈时,可减小由于相邻方块的保险丝熔断时而形成的方块孤岛,减小容量损失。例如,当图2中的方块4、方块5和方块6内部发生自愈时,方块4与方块1之间的保险丝熔断,方块5与方块1之间的保险丝熔断,方块6与方块2之间的保险丝熔断,此时,方块1与方块3、方块2与方块3之间的保险丝仍连通,使得方块1、方块2和方块3不会被隔离成孤岛,保证较低的容量损失率。而再参考图3,当其他列的每个方块通过2根保险丝连接时,当图3中的方块4、方块5和方块6内部发生自愈时,方块4与方块1和方块3之间的保险丝熔断,方块5与方块1之间的保险丝熔断,方块6与方块2之间的保险丝熔断,使得方块1、方块2和方块3被隔离成孤岛,容量损失率变大。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化膜,通过在第N列的分割电极块201上布置有2~3根的保险丝400,其余列的分割电极块201上布置有3~4根的保险丝400,使得当相邻两分割电极块201内部发生击穿时,可减小由于相邻分割电极块201的保险丝400熔断而形成的孤岛,从而可保证较低的容量损失率和较高的安全性。
在一些示例中,临近无金属留边300的分割电极块上的第一无金属带a处布置有保险丝。参考图2,也就是说,三列网格中的第一列网格的第一无金属带a处可布置保险丝400,其余两列网格不可布置保险丝400。由此,可减小电容芯子的ESR。当膜宽同样为55mm的芯子,采用所有第一无金属带a处布置保险丝400的芯子ESR为0.340mΩ,采用除第一列网格的第一无金属带a处布置保险丝400,其他第一无金属带a不设置保险丝的芯子ESR为0.325mΩ。
在一些示例中,蒸镀电极200通过第二无金属带b隔开排列出3列的分割电极部,其中,第一列分割电极部200c3临近无金属留边300,第三分割电极部200c1位于无金属留边300在宽度方向的反对侧,第二分割电极部200c2位于第一列分割电极部200c3和第三分割电极部200c1之间;第一分割电极部200c3上的第一无金属带a3处布置有一根保险丝400以将相邻的两分割电极块201连接。也即,除第一列的网格的第一无金属带a3可设置保险丝400外,其他列的网路的第一无金属带a不可设置保险丝400,从而进一步减小ESR。
进一步地,沿着金属化膜的长度方向,第一列分割电极部200c3上的第一无金属带a3与第二分割电极部200c2上的第一无金属带a2交替错开布置,第二分割电极部200c2上的第一无金属带a2与第三分割电极部200c1上的第一无金属带a1交替错开布置。由此,使得沿着金属化膜的宽度方向,相邻三列的第一无金属带a至少有两相邻列的第一无金属带a错开设置。如此,便于保险丝400的布置。
进一步地,第二分割电极部200c2与第一分割电极部200c3之间的第二无金属带b处对应每个分割电极块201均布置有两根保险丝400。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第一无金属带a等间距。其中,间距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设置间距为2.5mm~6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化膜电容器,将金属化膜进行卷绕或层叠而形成电容器元件,并对电容器元件的两端面连接了电极引出用的喷镀金属。
其中,参考图4和图5,该金属化膜电容器包括第一金属化膜1和第二金属化膜2,第一金属化膜1在电介质膜100的第一面上设有蒸镀电极200,第二金属化膜2在电介质膜100的第一面上设有蒸镀电极200,第一金属化膜1和第二金属化膜2部分重叠设置且第一金属化膜1的无金属留边300与第二金属化膜2的无金属留边300一一对应地布置在金属化膜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一金属化膜1和第二金属化膜2的蒸镀电极200的布局如上述。
由此,通过金属化膜的设置,可在保证电极层的利用率的同时可保证较低的容量损失率和较高的安全性。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化膜电容器,将金属化膜进行卷绕或层叠而形成电容器元件,并对电容器元件的两端面连接了电极引出用的喷镀金属。
其中,参考图6和图7,金属化膜在电介质膜100的第一面上设有第一蒸镀电极200,在第二面上设有第二蒸镀电极200’,第一蒸镀电极200的无金属留边300与第二蒸镀电极200’的无金属留边300’一一对应地布置在金属化膜宽度方向的两侧。其中,第一蒸镀电极200和第二蒸镀电极200’的布局如上述。
由此,通过金属化膜的设置,可在保证电极层的利用率的同时可保证较低的容量损失率和较高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金属化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电介质膜、设置在所述电介质膜上的蒸镀电极和无金属留边;
所述蒸镀电极沿着金属化膜的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第一无金属带、沿着金属化膜的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第二无金属带,以将所述蒸镀电极分割而形成多个分割电极块,相邻的两分割电极块通过0~1根保险丝连接;
沿着金属化膜的宽度方向,所述蒸镀电极通过所述第二无金属带隔开排列出N列的分割电极部,N≥2,其中,第一列分割电极部临近所述无金属留边,第N列分割电极部最远离所述无金属留边;当N=2时,两相邻列的第一无金属带错开设置;当N>2时,相邻三列的第一无金属带至少有两相邻列的第一无金属带错开设置;
第N列分割电极部的分割电极块上布置有2~3根的所述保险丝,其余列分割电极部的分割电极块上布置有3~4根的所述保险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分割电极部的第一无金属带处布置有0~1根所述保险丝,其余列分割电极部的第一无金属带不设置所述保险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化膜,其特征在于,当N≥2时,所述第N列分割电极部与所述第N-1列分割电极部之间的第二无金属带处对应每个所述分割电极块的第二无金属带均布置有1~2根所述保险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化膜,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无金属带等间距。
5.一种金属化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将金属化膜进行卷绕或层叠而形成电容器元件,并对所述电容器元件的两端面连接了电极引出用的喷镀金属,所述金属化膜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化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化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金属化膜和第二金属化膜,所述第一金属化膜在电介质膜的第一面上设有所述蒸镀电极,所述第二金属化膜在电介质膜的第一面上设有所述蒸镀电极,所述第一金属化膜和所述第二金属化膜部分重叠设置且第一金属化膜的无金属留边与第二金属化膜的无金属留边一一对应地布置在金属化膜宽度方向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化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化膜在电介质膜的第一面上设有第一蒸镀电极,在第二面上设有第二蒸镀电极,所述第一蒸镀电极的无金属留边与第二蒸镀电极的无金属留边一一对应地布置在金属化膜宽度方向的两侧。
CN202122720608.XU 2021-09-10 2021-11-08 金属化膜和金属化膜电容器 Active CN21648771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98167 2021-09-10
CN2021221981671 2021-09-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87716U true CN216487716U (zh) 2022-05-10

Family

ID=8039333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5515.7A Pending CN114141538A (zh) 2021-09-10 2021-11-08 金属化膜和金属化膜电容器
CN202122720608.XU Active CN216487716U (zh) 2021-09-10 2021-11-08 金属化膜和金属化膜电容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5515.7A Pending CN114141538A (zh) 2021-09-10 2021-11-08 金属化膜和金属化膜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4141538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1538A (zh) 2022-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17092B2 (ja)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KR101629851B1 (ko) 금속화 필름 콘덴서
US10991508B2 (en) Film capacitor
CN216487716U (zh) 金属化膜和金属化膜电容器
JP6748851B2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2007103534A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5647400B2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WO2019016536A1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JP2006286988A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CN213483562U (zh) H型金属化安全膜及电容器
JP5548343B2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CN2916877Y (zh) 一种金属化安全膜防爆电容器
CN209993484U (zh) 一种高耐压防爆金属化聚丙烯薄膜
CN217333847U (zh) 内串式防爆薄膜电容器
CN211479870U (zh) 一种金属化安全膜以及金属化安全膜电容器
WO2021049380A1 (ja)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素子
JP5395302B2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2019207931A (ja) コンデンサ素子用の金属化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CN210349582U (zh) 一种具有安全膜的电容器
CN217333843U (zh) 双面金属化防爆薄膜和薄膜电容器
JP5344340B2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2016111030A (ja)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US3514678A (en) Flat pack capacitor
CN110289165A (zh) 一种高耐压防爆金属化聚丙烯薄膜
CN213042803U (zh) 双面金属化电容及其双面金属化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