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5461U -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及组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及组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85461U
CN216485461U CN202122487538.8U CN202122487538U CN216485461U CN 216485461 U CN216485461 U CN 216485461U CN 202122487538 U CN202122487538 U CN 202122487538U CN 216485461 U CN216485461 U CN 216485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recess
resonance imaging
receive coil
bas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875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涛
李胜
邢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ted Imaging Life Science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ted Imaging Life Science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ted Imaging Life Science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ted Imaging Life Science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875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85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85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85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包括基壳,所述基壳开设有凹槽以及与所述凹槽连通的耳杆通道,所述凹槽用于至少容纳待试验动物的头部,所述耳杆通道具有调整空间,以供固定所述待试验动物的头部的耳杆穿设通过,且能够使所述耳杆与所述基壳进行相对位置调整。本实用新型在基壳上形成供耳杆穿设通过的耳杆通道,耳杆通道具有能够使耳杆与基壳进行相对位置调整的调整空间,由于耳杆能够与基壳进行相对位置调整,因此能够使得耳杆所固定的待试验动物的头部与基壳所固定的接收线圈进行相对位置调整,从而消除动物个体差异对实验带来的影响,提高磁共振图像的成像效果,具有更好的适配性以及灵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及组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共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及组件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无创伤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中,为了避免人体实验带来的风险,往往使用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最常使用的为老鼠。动物头部的磁共振研究结果可以转化到人脑磁共振研究领域,对脑科学基础研究、新药研发提供了有效手段,也为脑部医学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在磁共振成像设备中,一般包括发射线圈以及接收线圈,其中,发射线圈用于产生均匀性好的射频场,接收线圈用于接收高信噪比的信号以生成高质量的磁共振图像。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磁共振图像,对接收线圈与动物头部之间的相对位置有较高的要求。
目前,一般将接收线圈固定于接收线圈结构中,在对动物进行磁共振成像时,将动物头部也固定于接收线圈结构中,以使得接收线圈结构中所固定的接收线圈对动物头部进行磁共振成像,但由于无法调节接收线圈与动物头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容易导致接收线圈与动物头部位置不匹配,进而影响最终的磁共振图像成像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及组件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动物个体差异影响磁共振图像成像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包括:
基壳,所述基壳开设有凹槽以及与所述凹槽连通的耳杆通道,所述凹槽用于至少容纳待试验动物的头部,所述耳杆通道具有调整空间,以供固定所述待试验动物的头部的耳杆穿设通过,且能够使所述耳杆与所述基壳进行相对位置调整。
可选的,所述基壳远离所述凹槽的表面设有固定部。
可选的,所述基壳包括第一部分,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第一部分,且所述耳杆通道开设于所述第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基壳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凹槽还贯穿所述第二部分。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凹槽的表面的线缆固定块,所述线缆固定块开设有线缆固定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凹槽的表面为拱形面。
可选的,所述基壳还开设有散热孔。
可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基壳连接的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基壳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组件系统,包括:
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电气部件、调节部件以及耳杆,所述调节部件具有能够相对运动的第一调节部以及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调节部分别与所述耳杆和所述基壳对应连接,所述电气部件设置于所述接收线圈结构。
可选的,所述电气部件包括第一电气组件和/或所述第二电气组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气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的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电气组件连接第一电气组件。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基壳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凹槽的表面的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两侧伸入所述限位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路板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部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基壳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凹槽的表面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通孔内。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壳的第二部分远离所述凹槽的表面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形成环绕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凹槽的表面的安装面,所述第二电气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面。
可选的,所述接收线圈结构的上盖远离所述基壳的表面设有与所述接收线圈对应的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基壳上形成供耳杆穿设通过的耳杆通道,耳杆通道具有能够使耳杆与基壳进行相对位置调整的调整空间,由于耳杆能够与基壳进行相对位置调整,因此能够使得耳杆所固定的待试验动物的头部与基壳所固定的接收线圈进行相对位置调整,从而消除动物个体差异对实验带来的影响,提高磁共振图像的成像效果,具有更好的适配性以及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壳与电气部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线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壳,11-凹槽,111-槽壁,12-耳杆通道,13-固定部,131-卡接块,132-定位柱,133-安装块,134-线缆固定块,135-第一固定槽,14-第一部分,15-第二部分,16-散热孔,17-第二固定槽,171-凸台,172-压片安装块,18-压线片,181-弧形面,182-齿形凸台,2-电气部件,21-第一电气组件,211-第一电路板,212-接收线圈,22-第二电气组件,3-上盖,31-上盖板,32-标记,33-线缆槽,4-调节部件,41-第一调节部,411-第一滑动器,412-第一滑轨,42-第二调节部,421-第二滑动器,422-第二滑轨,43-滑轨,44-滑动器,5-耳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该接收线圈结构用于固定接收线圈212及其相关组件,例如与接收线圈相匹配的电路,该接收线圈结构包括:基壳1,基壳1开设有凹槽11以及与凹槽11连通的耳杆通道12,凹槽11用于至少容纳待试验动物的头部,耳杆通道12具有调整空间,以供固定待试验动物的头部的耳杆5(图1-3未示出,请参考图5-7)穿设通过,且能够使耳杆5与基壳1进行相对位置调整。
具体的,基壳1开设有用于至少容纳待试验动物的头部的凹槽11,其中,待试验动物可以是老鼠、兔子等动物,由于设置凹槽11的目的是为了至少容纳待试验动物的头部,因此凹槽11只需满足上述目的即可,无需对其具体结构形状进行限定。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凹槽11为一长方形槽。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1的槽壁111为与待试验动物的头部形状适配的拱形面,拱形面能够更加贴合待试验动物的头部,并能够限制待试验动物的头部在凹槽11内的活动空间,避免因待试验动物的移动影响实验结果。
耳杆通道12分别位于凹槽11的两侧且与凹槽11连通,优选地,耳杆通道12的长度方向与凹槽11的长度方向垂直。
耳杆通道12具有调整空间,以供固定待试验动物的头部的耳杆5穿设通过,且能够使耳杆5与基壳1进行相对位置调整,进而使得耳杆5所固定的待试验动物的头部与基壳1所固定的接收线圈212进行相对位置调整。需要说明的是,耳杆5与基壳1进行相对位置调整可以是:耳杆5保持不动,基壳1相对于耳杆5移动;或者,基壳1保持不动,耳杆5相对于基壳1移动;或者,耳杆5与基壳1均移动,且两者产生相对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线圈结构,由于耳杆5能够与基壳1进行相对位置调整,因此能够使得耳杆5所固定的待试验动物的头部与基壳1所固定的接收线圈212进行相对位置调整,从而消除动物个体差异对实验带来的影响,提高磁共振图像的成像效果,具有更好的适配性以及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壳1远离凹槽11的表面设有用于固定电气部件2的固定部13。需要说明的是,电气部件2主要用于实现接收线圈的功能,具体可以包括接收线圈212以及与接收线圈相匹配的电路,其中,与接收线圈相匹配的电路可以以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s,简称PCB板)的方式来实现。
设置固定部13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固定电气部件2,也就是说固定部13只需要满足上述目的即可,无需对其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一些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固定部13包括若干螺栓,螺栓与电气部件2螺纹连接,从而实现电气部件2的稳定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基壳1包括第一部分14,凹槽11贯穿第一部分14,且耳杆通道12开设于第一部分14;电气部件2包括第一电气组件21,第一电气组件21包括第一电路板211以及与第一电路板211连接的接收线圈212,固定部13包括相对设置于第一部分14远离凹槽11的表面的卡接块131,卡接块131开设有限位槽,用于使第一电路板211的两侧伸入以对第一电路板211进行限位。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11与第一部分14粘接,以实现更加稳固的固定。第一电路板211可以通过胶水、双面胶等方式与第一部分14粘贴。
进一步的,卡接块131的数目为至少2个,至少2个卡接块131相对设置在第一部分14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11开设有通孔,固定部13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部分14远离凹槽11的表面的定位柱132,用于与第一电路板211的通孔配合以对第一电路板211进行限位。
对于第一部分14远离凹槽11的表面的形状,本申请不做限定,其可以为一平面或者为与凹槽11的槽壁111相似的拱形面,只要第一部分14远离凹槽11的表面能够达成承载第一电路板211的目的即可。
而在更优的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4远离凹槽11的表面采用与凹槽11的槽壁111相似的拱形面设计,并且第一电路板211为柔性电路板,并能在柔韧度范围内进行弯折以贴合第一部分14;第一电路板211的两侧伸入限位槽内,使第一电路板211弯折成与拱形面相贴合的形状,进而能够使第一电路板211上的接收线圈212更好的覆盖凹槽11内待试验动物的头部,有助于增强成像效果。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部分14远离凹槽11的表面设计为与凹槽11相似的拱形面,方便第一部分14的成型,减少了第一部分14的体积,也增加了第一部分14的美观程度,同时,为了使第一电路板211贴合于第一部分14远离凹槽11的表面,将第一电路板211设计为柔性电路板,使第一电路板211可以在弯折后与限位槽配合,从而更好的贴合第一部分14远离凹槽11的表面,防止第一电路板211的边缘翘起,避免因第一电路板211因没有与第一部分14远离凹槽11的表面贴合而导致的成像效果差、甚至无法成像的情况发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基壳1还包括与第一部分14连接的第二部分15,凹槽11还贯穿第二部分15;电气部件2还包括与第一电气组件21连接的第二电气组件22,固定部13包括设置于第二部分15远离凹槽11的表面的安装块133,安装块133形成环绕第二部分15远离凹槽11的表面的安装面,安装面用于安装第二电气组件22。
对于第二部分15远离凹槽11的表面,本申请不做限定,其可以为一平面或者为与凹槽11的槽壁111相似的拱形面,只要第二部分15远离凹槽的表面能够达成承载第二电气组件22的目的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5远离凹槽11的表面采用与凹槽11的槽壁111相似的拱形面设计。
对于安装块133来说,安装块133的作用在于固定第二电气组件22,也就是说,安装块133仅需满足上述目的即可,无需对其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块133设置在拱形面上,第二电气组件22中的各个电气部件层层堆叠设置,螺钉穿设层层堆叠设置的第二电气组件22中的各个电气部件,并与安装块133固定,实现将第二电气组件22固定在拱形面上。
而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块133形成环绕第二部分15远离凹槽11的表面,第二电气组件22安装于安装面,使第二电气组件22中的各个电气部件相互交错,避免第二电气组件22中的各个电气部件相互覆盖堆叠,影响散热。
而实现环绕拱形面的安装面,有多种方式;例如,安装块133具有与拱形面匹配的弧形面,弧形面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第二电气组件22通过安装孔安装在安装块133上,从而实现绕拱形面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块133具有多个互不平行且与拱形面相切的安装面,安装面上开设有安装孔;第二电气组件22通过安装孔安装在安装块133上,从而实现绕拱形面设置。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气组件22包括第二电路板以及设置在第二电路板上的若干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与接收线圈212连接,前置放大器用于放大接收线圈212接收到的信号。
具体的,固定部13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部分15远离凹槽11的表面的线缆固定块134,线缆固定块134开设有线缆固定槽,用于使从第一电气组件21和/或第二电气组件22引出的线缆穿过。其中,线缆固定槽包括第一固定槽135。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具有4个接收线圈212,对应的,第二部分15靠近第一部分14的区域上设置有4个线缆固定块134,4个线缆固定块134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35,4个第一固定槽135分别与接收线圈212与前置放大器之间的连接线缆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基壳1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6,散热孔16辅助容置空间内的电气部件2散热。由于第二电气组件22中的前置放大器的产热量较多,而第一电气组件21中的线圈的产热量较少,因此,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若干散热孔16均开设在第二部分15,与第二电气组件22相对应,散热孔16有助于第二电气组件22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还包括与基壳1连接的上盖3,上盖3与基壳1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气部件的容置空间。
对于上盖3、基壳1来说,设置上盖3、基壳1的目的在于形成保护电气部件2的容置空间,所以并不限定上盖3与基壳1的固定形式;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盖3与基壳1采用螺栓固定。
当然,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上述上盖3和基壳1的固定方式,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上盖3和基壳1还可采用螺栓连接、焊接等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而在上述实施例中,上盖3包括上盖板31以及固定柱(图未示),固定柱固定在上盖板31朝向基壳1的面上;而基壳1上对应固定柱设置有上盖安装件,上盖安装件能够与固定柱卡接。
为便于在磁共振实验时能够精确定位到容置空间内的接收线圈212,上盖板31上设置有接收线圈212对应位置的标记32。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标记32与接收线圈结构中安装的接收线圈212的几何中心对应,待试验动物的头部位于接收线圈212的几何中心下方,可以达到最好的成像效果。
线缆固定槽还包括第二固定槽17,第二部分15远离第一部分14的区域上设置有线缆固定块134,线缆固定块134上开设有第二固定槽17,上盖3与基壳1接触的边沿上开设有与第二固定槽17相匹配的线缆槽33,线缆槽33与第二固定槽17拼接形成线缆通孔。
在更优的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槽17内延伸形成若干凸台171。凸台171用于限制从第二电气组件22引出并穿设于线缆通孔的线缆的移动。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基壳1还包括一压线片18,压线片18的两端形成连接端,第二固定槽17两侧设有与连接端对应的压片安装块172,压线片18的中部具有与第二固定槽17对应的弧形面181,弧形面181上设有若干齿形凸台182,使用时,压线片18的两端与基壳1固定,弧形面181与第二固定槽17形成一圆柱状空间,齿形凸台182用于限制穿设于圆柱状空间的线缆的移动。
如图5-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组件系统,包括:
如上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耳杆5以及调节部件4,调节部件4具有能够相对运动的第一调节部41以及第二调节部42,第一调节部41和第二调节部42分别与耳杆5和基壳1对应连接。
设置第一调节部41以及第二调节部42的目的在于使耳杆5、基壳1能相对移动,调节待试验动物的头部与基壳1所固定的接收线圈212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第一调节部41以及第二调节部42只需实现上述目的即可,无需限制其为特定结构。
如图5所示,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部41包括一滑轨43,第二调节部42包括一滑动器44,滑动器44与滑轨43滑动连接并能够沿滑轨43滑动,耳杆5与滑轨43固定,基壳1与滑动器44固定,当滑动器44沿滑轨43滑动时,耳杆5、基壳1能相对移动。
如图6所示,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部41包括一滑动器44,第二调节部42包括一滑轨43,滑动器44与滑轨43滑动连接并能够沿滑轨43滑动,耳杆5与滑动器44固定,基壳1与滑轨43固定,当滑动器44沿滑轨43滑动时,耳杆5、基壳1能相对移动。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部41包括第一滑动器411、第一滑轨412,第一滑动器411与第一滑轨412滑动连接并能够沿第一滑轨412滑动,耳杆5与第一滑动器411固定;第二调节部42包括第二滑动器421、第二滑轨422,第二滑动器421与第二滑轨422滑动连接并能够沿第二滑轨422滑动,基壳1与第二滑动器421固定,当第一滑动器411、第二滑动器421分别沿第一滑轨412、第二滑轨422滑动时,能够使耳杆5、基壳1能相对移动,从而实现调节待试验动物与基壳1的相对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相对移动不局限于水平方向的移动,也可以是在其他方向上的进行相对移动。例如,第一滑轨412、第二滑轨422沿竖直方向设置,当第一滑动器411、第二滑动器421分别沿第一滑轨412、第二滑轨422滑动时,能够使耳杆5、基壳1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实现在竖直方向上调节待试验动物与基壳1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基壳1上形成供耳杆5穿设通过的耳杆通道12,耳杆通道12具有能够使耳杆5与基壳1进行相对位置调整的调整空间,由于耳杆5能够与基壳1进行相对位置调整,因此能够使得耳杆5所固定的待试验动物的头部与基壳1所固定的接收线圈212进行相对位置调整,从而消除动物个体差异对实验带来的影响,提高磁共振图像的成像效果,具有更好的适配性以及灵活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壳(1),所述基壳(1)开设有凹槽(11)以及与所述凹槽(11)连通的耳杆通道(12),所述凹槽(11)用于至少容纳待试验动物的头部,所述耳杆通道(12)具有调整空间,以供固定所述待试验动物的头部的耳杆(5)穿设通过,且能够使所述耳杆(5)与所述基壳(1)进行相对位置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壳(1)远离所述凹槽(11)的表面设有固定部(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壳(1)包括第一部分(14),所述凹槽(11)贯穿所述第一部分(14),且所述耳杆通道(12)开设于所述第一部分(1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壳(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14)连接的第二部分(15),所述凹槽(11)还贯穿所述第二部分(1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15)远离所述凹槽(11)的表面的线缆固定块(134),所述线缆固定块(134)开设有线缆固定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14)远离所述凹槽(11)的表面为拱形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壳(1)还开设有散热孔(1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基壳(1)连接的上盖(3),所述上盖(3)与所述基壳(1)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
9.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电气部件(2)、调节部件(4)以及耳杆(5),所述调节部件(4)具有能够相对运动的第一调节部(41)以及第二调节部(42),所述第一调节部(41)和所述第二调节部(42)分别与所述耳杆(5)和所述基壳(1)对应连接;所述电气部件(2)设置于所述接收线圈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部件(2)包括第一电气组件(21)和/或第二电气组件(22)。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气组件(21)包括第一电路板(211)以及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11)连接的接收线圈(212);所述第二电气组件(22)连接第一电气组件(21)。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壳(1)远离所述凹槽(11)的表面设有固定部(13),所述固定部(13)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基壳(1)的第一部分(14)远离所述凹槽(11)的表面的卡接块(131),所述卡接块(131)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电路板(211)的两侧伸入所述限位槽。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11)开设有通孔,所述基壳(1)远离所述凹槽(11)的表面设有固定部(13),所述固定部(13)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基壳(1)的第一部分(14)远离所述凹槽(11)的表面的定位柱(132),所述定位柱(132)插入所述通孔内。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壳(1)远离所述凹槽(11)的表面设有固定部(13),所述固定部(13)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壳(1)的第二部分(15)远离所述凹槽(11)的表面的安装块(133),所述安装块形成环绕所述第二部分(15)远离所述凹槽(11)的表面的安装面,所述第二电气组件(22)安装于所述安装面。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结构的上盖(3)远离所述基壳(1)的表面设有与所述接收线圈(212)对应的标记。
CN202122487538.8U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及组件系统 Active CN216485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7538.8U CN216485461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及组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7538.8U CN216485461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及组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85461U true CN216485461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40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87538.8U Active CN216485461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及组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854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1143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neuroimaging
US8680389B2 (en) Pickup device and electric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using the pickup device
WO2004099794A3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xture mounting
US9664756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vice and RF coil
US7129898B1 (en) Antenna assembly having different signal emitting direction
CN216485461U (zh)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及组件系统
CN109616760B (zh) 天线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ATE409868T1 (de) Kernspintomograph mit in die patientenlage integriertem niedrigfrequenz-kabel
HK1069636A1 (en) Installation for scanning a leg or other limb of an animal with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CN113866693A (zh)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接收线圈结构及组件系统
JP5238156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における高周波コイルの選択方法
US20160349337A1 (en) Radio frequency surface coil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211786053U (zh) 磁共振系统及用于磁共振系统的发射线圈组件
JP2003108266A (ja) ケーブル保護シールド・アセンブリおよび保護シールド・システムの組立方法
JPH04295337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A2426324A1 (en) A restraining assembly for use with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vice
JP2005512704A (ja) Mri機器の電磁場内で使用される電子装置
US10764690B2 (en) Speaker assembly
KR20160148262A (ko) 내구성 향상을 위한 무선충전장치
US20140197817A1 (en) Current Probe, Current Prob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Current Probe Measurement Method
US7116195B2 (en) Receiving coil fo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for spinal column images
CN114055050A (zh) Pcb辐射单元焊接工装
CN110914112B (zh) 车载信息设备
CN211831145U (zh) 扬声器设备
KR101796126B1 (ko) 가변 체적형 자기공명영상용 rf코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