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2402U - 一种废气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气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82402U
CN216482402U CN202122861436.8U CN202122861436U CN216482402U CN 216482402 U CN216482402 U CN 216482402U CN 202122861436 U CN202122861436 U CN 202122861436U CN 216482402 U CN216482402 U CN 216482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liquid collecting
refrigerant pipe
collector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614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清城
段元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Huanbaoji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Huanbaoji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Huanbaoji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Huanbaoji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614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82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82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82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气回收系统,包括机壳,机壳内设置有风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蒸发器、第三换热器、第一收集器与第二收集器,风机使得机壳内形成沿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蒸发器与第三换热器依次流动的气流回收方向,第一换热器具有进风侧与出风侧,气流从进风侧穿过第一换热器后沿气流回收方向流动,经过第三换热器后的气流穿过第一换热器后从出风侧流出,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之间通过管路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一冷媒循环回路,蒸发器连接有制冷组件,第一收集器用于收集第二换热器析出冷凝液,第二收集器用于收集蒸发器析出冷凝液,本实用新型可提高生产加工中资源利用率,并且整个处理过程热能利用率高,能耗低。

Description

一种废气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软包装行业的水墨印刷中,需要对包装印刷物提供热风进行干燥,在干燥完成后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和乙醇,传统的干燥废气在进行简单的处理后直接排放,水和乙醇没有进行回收利用,原料利用率较低,生产加工成本难以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回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废气回收系统,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风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蒸发器、第三换热器、第一收集器与第二收集器,所述风机使得所述机壳内形成沿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三换热器依次流动的气流回收方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进风侧与出风侧,气流从所述进风侧穿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后沿所述气流回收方向流动,经过所述第三换热器后的气流穿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后从所述出风侧流出,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通过管路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一冷媒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连接有制冷组件,所述第一收集器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换热器析出冷凝液,所述第二收集器用于收集所述蒸发器析出冷凝液。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高温的废气从进风侧进入第一换热器后,在风机的作用下沿着气流回收方向,依次流经第二换热器、蒸发器与第三换热器,然后再经过第一换热器后从出风侧流出,制冷组件制冷可对蒸发器降温,气流可将蒸发器的冷量带至第三换热器,第三换热器通过与第二换热器形成的第一冷媒循环回路可将冷量传导至第二换热器,而与第三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再穿过第一换热器后从出风侧流出,如此第一换热器的温度高于第二换热器的温度,使得后续进入的高温废气先经过第一换热器的初步冷却,然后再经过第二换热器进一步冷却,在第二换热器中可析出冷凝水,利用第一收集器回收水,气流再经过蒸发器进一步冷却,在蒸发器中进一步降温并冷凝出乙醇,利用第二收集器回收乙醇,经过回收处理后的气体水含量与乙醇含量较少,可重复利用,如此可提高生产加工中资源利用率,并且整个处理过程热能利用率高,能耗低。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器包括固定框、沿所述气流回收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固定框内的第二冷媒管与第一冷媒管,所述第二收集器位于所述第一冷媒管与所述第二冷媒管之间,所述第一冷媒管的一端为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冷媒管的另一端为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冷媒管的一端为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冷媒管的另一端为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制冷组件,所述第一冷媒管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二冷媒管的温度。冷媒先从第一输入端流入到第一冷媒管后,再流入第二冷媒管后,最后从第二输出端回流至制冷组件内,气流先经过第二冷媒管的换热实现初步降温,然后再经过第一冷媒管的进一步降温后实现冷凝出乙醇,利用第二收集器对乙醇回收,如此将气流分段降温,可提高对气流的冷却效果,从而提高对乙醇的回收量和浓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冷媒管与所述第二冷媒管均沿水平方向排列有多个,所有的所述第一冷媒管一对一地连接于所有的所述第二冷媒管,所有的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制冷组件之间均连接有毛细管。多条冷媒管设置在固定框内,提高对气流的冷却截面积,从制冷组件输出的带有冷量的冷媒则通过多条毛细管分配至多个第一冷媒管处,从而使得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与冷凝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媒管与所述第二冷媒管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二冷媒循环回路。通过压缩机对冷媒的压缩,冷媒流动至冷凝器处放出热量,流动至第一冷媒管与第二冷媒管处吸收热量,然后再回流至压缩机处循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连接有第四换热器,所述第四换热器位于所述出风侧。第四换热器通过与出风侧的低温风换热可放出热量,从而降低冷凝器的负担,利用第四换热器可将穿过第一换热器后回收处理完成的气体进行加热,提高了制冷组件中的热量利用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壳的底部形成开口向上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为所述第一收集器。第一收集器主要由机壳的底部形成的槽结构围成一个收集槽,第二换热器析出的冷凝水直接滴落至收集槽内,由收集槽收集冷凝水即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冷媒管析出的冷凝液滴落至所述收集槽内,所述收集槽连接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具有喷淋口,所述喷淋口正对所述第二冷媒管。第二冷媒管析出的冷凝液中包含有水和乙醇,同样析出后滴落至收集槽内,由收集槽收集,然后再由喷淋装置将水和乙醇的混合液从喷淋口喷淋至第二冷媒管上蒸发,随着气流进入第一冷媒管,再利用第二收集器收集乙醇,从而提高对乙醇的回收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收集器包括集液框与集液板,所述集液框内具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通风洞口,所述集液框内设置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板连接于所述通风洞口内,所述集液板的一端沿靠近所述集液槽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集液板的一端插入所述集液槽内,所述集液板沿所述集液槽的长度延伸方向排列有多个,所述集液板为开口向上的V型结构。气流从下向上吹过集液板,V型结构的集液板可对气流导向,气流绕过集液板后吹入至第一冷媒管处,第一冷媒管上冷凝出的乙醇滴落至集液板上,在集液板形成的V型槽内倾斜流入集液槽统一回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以同一个水平面上排列的所有所述集液板为一个集液单元,所述集液单元沿上下方向排列有多个,任意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集液单元中,位于上侧的所有所述集液板与位于下侧的所有所述集液板相互错开。上下错位设置的多个集液板可提高对冷凝出的乙醇的回收效率,减少乙醇直接滴落得不到回收的现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或管翅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或管翅换热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收集器立体图。
附图中:100-机壳、200-风机、300-第一换热器、400-第二换热器、500-蒸发器、510-固定框、520-第二冷媒管、530-第一冷媒管、540-毛细管、610-压缩机、620-冷凝器、630-第四换热器、700-第三换热器、800-第二收集器、810-集液框、820-集液板、830-集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一种废气回收系统,包括机壳100,所述机壳100内设置有风机200、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蒸发器500、第三换热器700、第一收集器与第二收集器800,所述风机200使得所述机壳100内形成沿所述第一换热器300、所述第二换热器400、所述蒸发器500与所述第三换热器700依次流动的气流回收方向,所述第一换热器300具有进风侧与出风侧,气流从所述进风侧穿过所述第一换热器300后沿所述气流回收方向流动,经过所述第三换热器700后的气流穿过所述第一换热器300后从所述出风侧流出,所述第二换热器400与所述第三换热器700之间通过管路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一冷媒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500连接有制冷组件,所述第一收集器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换热器400析出冷凝液,所述第二收集器800用于收集所述蒸发器500析出冷凝液。
由上述可知,高温的废气从进风侧进入第一换热器300后,在风机200的作用下沿着气流回收方向,依次流经第二换热器400、蒸发器500与第三换热器700,然后再经过第一换热器300后从出风侧流出,制冷组件制冷可对蒸发器500降温,气流可将蒸发器500的冷量带至第三换热器700,第三换热器700通过与第二换热器400形成的第一冷媒循环回路可将冷量传导至第二换热器400,而与第三换热器700换热后的气流再穿过第一换热器300后从出风侧流出,如此第一换热器300的温度高于第二换热器400的温度,使得后续进入的高温废气先经过第一换热器300的初步冷却,然后再经过第二换热器400进一步冷却,在第二换热器400中可析出冷凝水,利用第一收集器回收水,气流再经过蒸发器500进一步冷却,在蒸发器500中进一步降温并冷凝出乙醇,利用第二收集器800回收乙醇,经过回收处理后的气体水含量与乙醇含量较少,可重复利用,如此可提高生产加工中资源利用率,并且整个处理过程热能利用率高,能耗低。
在实际应用中,在机壳100内通过风机200形成气流回收方向,可在机壳100内加装分隔板实现,多个分隔板可直接在机壳100内围成对气流导向的通道,从而形成上述的气流回收方向,然后再在通道内设置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蒸发器500与第三换热器700即可。
为了提高对气流的冷却效果,如图2与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500包括固定框510、沿所述气流回收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固定框510内的第二冷媒管520与第一冷媒管530,如第一冷媒管530位于第二冷媒管520的上方,气流则从第二冷媒管520流至第一冷媒管530,所述第二收集器800位于所述第一冷媒管530与所述第二冷媒管520之间,所述第一冷媒管530的一端为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冷媒管530的另一端为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冷媒管520的一端为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冷媒管520的另一端为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制冷组件,所述第一冷媒管530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二冷媒管520的温度。冷媒先从第一输入端流入到第一冷媒管530后,再流入第二冷媒管520后,最后从第二输出端回流至制冷组件内,气流先经过第二冷媒管520的换热实现初步降温,然后再经过第一冷媒管530的进一步降温后实现冷凝出乙醇,利用第二收集器800对乙醇回收,如此将气流分段降温,可提高对气流的冷却效果,从而提高对乙醇的回收量和浓度。
作为第一冷媒管530与第二冷媒管520在排列上的进一步结构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媒管530与所述第二冷媒管520均沿水平方向排列有多个,所有的所述第一冷媒管530一对一地连接于所有的所述第二冷媒管520,所有的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制冷组件之间均连接有毛细管540。多条冷媒管设置在固定框510内,提高对气流的冷却截面积,从制冷组件输出的带有冷量的冷媒则通过多条毛细管540分配至多个第一冷媒管530处,从而使得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制冷组件主要用于对蒸发器500制冷降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610与冷凝器620,所述压缩机610、所述冷凝器620、所述第一冷媒管530与所述第二冷媒管520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二冷媒循环回路。通过压缩机610对冷媒的压缩,冷媒流动至冷凝器620处放出热量,流动至第一冷媒管530与第二冷媒管520处吸收热量,然后再回流至压缩机610处循环。
为了充分利用制冷组件产生的热量,实现热量循环使用,进一步降低能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610与所述冷凝器620之间连接有第四换热器630,所述第四换热器630位于所述出风侧。第四换热器630通过与出风侧的低温风换热可放出热量,从而降低冷凝器620的负担,利用第四换热器630可将穿过第一换热器300后回收处理完成的气体进行加热,提高了制冷组件中的热量利用率。
作为第一收集器的进一步结构实施例,所述机壳100的底部形成开口向上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为所述第一收集器。第一收集器主要由机壳100的底部形成的槽结构围成一个收集槽,第二换热器400析出的冷凝水直接滴落至收集槽内,由收集槽收集冷凝水即可。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乙醇的回收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媒管520析出的冷凝液滴落至所述收集槽内,所述收集槽连接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具有喷淋口,所述喷淋口正对所述第二冷媒管520。第二冷媒管520析出的冷凝液中包含有水和乙醇,同样析出后滴落至收集槽内,由收集槽收集,然后再由喷淋装置将水和乙醇的混合液从喷淋口喷淋至第二冷媒管520上蒸发,随着气流进入第一冷媒管530,再利用第二收集器800收集乙醇,从而提高对乙醇的回收量。在实际应用中,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喷淋头与输送泵,喷淋管的一端连接于收集槽,喷淋头的另一端连接于喷淋管的另一端,喷淋口设置于喷淋头上,输送泵将收集槽内的液体通过喷淋管输送至喷淋头上。
如图4所示,作为第二收集器800的进一步结构实施例,所述第二收集器800包括集液框810与集液板820,所述集液框810内具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通风洞口,所述集液框810内设置有集液槽830,所述集液板820连接于所述通风洞口内,所述集液板820的一端沿靠近所述集液槽830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集液板820的一端插入所述集液槽830内,所述集液板820沿所述集液槽830的长度延伸方向排列有多个,所述集液板820为开口向上的V型结构。气流从下向上吹过集液板820,V型结构的集液板820可对气流导向,气流绕过集液板820后吹入至第一冷媒管530处,第一冷媒管530上冷凝出的乙醇滴落至集液板820上,在集液板820形成的V型槽内倾斜流入集液槽830统一回收。
作为集液板820排列上的进一步结构实施例,以同一个水平面上排列的所有所述集液板820为一个集液单元,所述集液单元沿上下方向排列有多个,任意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集液单元中,位于上侧的所有所述集液板820与位于下侧的所有所述集液板820相互错开。上下错位设置的多个集液板820可提高对冷凝出的乙醇的回收效率,减少乙醇直接滴落得不到回收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300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换热效果好,提高回收处理后气体与处理前气体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400为管翅换热器。管翅换热器不易堵塞,减少冷凝水结垢堵塞气流通道的发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00),所述机壳(100)内设置有风机(200)、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蒸发器(500)、第三换热器(700)、第一收集器与第二收集器(800),所述风机(200)使得所述机壳(100)内形成沿所述第一换热器(300)、所述第二换热器(400)、所述蒸发器(500)与所述第三换热器(700)依次流动的气流回收方向,所述第一换热器(300)具有进风侧与出风侧,气流从所述进风侧穿过所述第一换热器(300)后沿所述气流回收方向流动,经过所述第三换热器(700)后的气流穿过所述第一换热器(300)后从所述出风侧流出,所述第二换热器(400)与所述第三换热器(700)之间通过管路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一冷媒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500)连接有制冷组件,所述第一收集器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换热器(400)析出冷凝液,所述第二收集器(800)用于收集所述蒸发器(500)析出冷凝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500)包括固定框(510)、沿所述气流回收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固定框(510)内的第二冷媒管(520)与第一冷媒管(530),所述第二收集器(800)位于所述第一冷媒管(530)与所述第二冷媒管(520)之间,所述第一冷媒管(530)的一端为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冷媒管(530)的另一端为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冷媒管(520)的一端为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冷媒管(520)的另一端为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制冷组件,所述第一冷媒管(530)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二冷媒管(520)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管(530)与所述第二冷媒管(520)均沿水平方向排列有多个,所有的所述第一冷媒管(530)一对一地连接于所有的所述第二冷媒管(520),所有的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制冷组件之间均连接有毛细管(5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610)与冷凝器(620),所述压缩机(610)、所述冷凝器(620)、所述第一冷媒管(530)与所述第二冷媒管(520)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二冷媒循环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610)与所述冷凝器(620)之间连接有第四换热器(630),所述第四换热器(630)位于所述出风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00)的底部形成开口向上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为所述第一收集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媒管(520)析出的冷凝液滴落至所述收集槽内,所述收集槽连接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具有喷淋口,所述喷淋口正对所述第二冷媒管(5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集器(800)包括集液框(810)与集液板(820),所述集液框(810)内具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通风洞口,所述集液框(810)内设置有集液槽(830),所述集液板(820)连接于所述通风洞口内,所述集液板(820)的一端沿靠近所述集液槽(830)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集液板(820)的一端插入所述集液槽(830)内,所述集液板(820)沿所述集液槽(830)的长度延伸方向排列有多个,所述集液板(820)为开口向上的V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以同一个水平面上排列的所有所述集液板(820)为一个集液单元,所述集液单元沿上下方向排列有多个,任意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集液单元中,位于上侧的所有所述集液板(820)与位于下侧的所有所述集液板(820)相互错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00)为板式换热器或管翅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400)为板式换热器或管翅换热器。
CN202122861436.8U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废气回收系统 Active CN216482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61436.8U CN216482402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废气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61436.8U CN216482402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废气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82402U true CN216482402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399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61436.8U Active CN216482402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废气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82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7808A (zh) 结合冷凝水回收的蒸发冷却‑机械制冷复合式家用空调
CN210601989U (zh) 移动空调
CN216482402U (zh) 一种废气回收系统
CN208059153U (zh) 一种空调冷凝水冷量回收装置
CN217715528U (zh) 一种高效蒸发式冷凝器
CN205897348U (zh) 制冷系统
CN213631668U (zh) 一种密闭式冷却塔水冷设备
CN212644835U (zh) 带翅片管预冷的填料耦合式蒸发冷凝冷水机组
CN216558195U (zh) 一种热风循环利用系统
CN111998695A (zh) 一种消雾节水型蒸发冷凝器
CN211557815U (zh) 一种电气机房散热系统
CN113916025A (zh) 一种降低尼龙氮气干燥能耗的除湿冷却室、其系统及工艺方法
CN209270877U (zh) 一种合成氨蒸汽冷凝液的回收器
CN102997346A (zh) 一种新型高能效降温型除湿机
CN203798034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CN212431834U (zh) 一种消雾节水型蒸发冷凝器
CN111905531A (zh) 一种可以利用冷空气散热的冷干机
CN113790548A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CN112050324A (zh) 基于风冷预冷的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CN114034181A (zh) 一种热风循环利用系统
CN206593342U (zh) 一种高效的蒸发式冷凝翅片换热器
CN214701484U (zh) 一种冷干机用冷却装置
CN218864439U (zh) 一种除湿机冷回收装置
CN217763971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6432583U (zh) 一种冷却塔消雾收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