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9950U - 一种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79950U CN216479950U CN202123109119.7U CN202123109119U CN216479950U CN 216479950 U CN216479950 U CN 216479950U CN 202123109119 U CN202123109119 U CN 202123109119U CN 216479950 U CN216479950 U CN 2164799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device
- linear driving
- sliding
- arm
- hing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角度调节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臂、转动臂和第一直线驱动装置,转动臂一端与固定臂铰接连接,固定臂上设有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竖直向下延伸;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一端与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连接,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与转动臂铰接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第二直线驱动装置能够调节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固定端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以此使得第一直线驱动装置除了能够驱动转动臂转动至水平状态外,还能驱动转动臂上仰或下俯,从而实现增大转动臂的转动角度范围,以提高该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角度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支撑角度调节装置通常由固定臂和转动臂构成,转动臂与固定臂之间铰接,并通过设置一个液压缸来驱动转动臂绕铰接点转动,从而实现调节转动臂支撑角度的目的。
然而,通过单一的液压缸来驱动转动臂转动时,转动臂的可转动角度范围较窄,实际使用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其能够增大转动臂的可转动角度范围,以进一步提高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臂、转动臂和第一直线驱动装置,所述转动臂一端与固定臂铰接连接,所述固定臂上设有第二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竖直向下延伸;
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一端与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与转动臂铰接连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臂上设有能够沿其轴向运动的滑座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滑座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滑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臂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固定臂的轴向延伸;
所述滑座两侧均滑设于滑槽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且设于滑槽内,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与滑座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以及螺杆,所述电机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螺杆一端与电机传动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滑座后与滑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与滑座之间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截面呈T型,所述滑座位于所述滑槽内的部分与滑槽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转动臂的底部设有第一铰接件,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设有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一端与第一铰接件铰接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铰接件铰接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均为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其通过增设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第二直线驱动装置能够调节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固定端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以此使得第一直线驱动装置除了能够驱动转动臂转动至水平状态外,还能驱动转动臂上仰或下俯,从而实现增大转动臂的转动角度范围,以提高该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转动臂转动至不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固定臂的局部剖视图。
图标:1-固定臂,101-滑槽,2-转动臂,3-第一直线驱动装置,4-第二直线驱动装置,5-第一铰接件,6-第二铰接件,7-滑座,8-电机,9-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臂1、转动臂2和第一直线驱动装置3,转动臂2一端与固定臂1铰接连接以形成一个铰接点。
考虑到现有的支撑角度调节装置往往仅设置有单个液压缸,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转动臂2的可调节角度范围较窄,使用效果不佳。为此,本实施例在固定臂1上还设置有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的输出端竖直向下延伸。
同时,在转动臂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铰接件5,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铰接件6,将第一直线驱动装置3的输出端与第一铰接件5铰接连接,并将第一直线驱动装置3的固定端与第二铰接件6铰接连接,从而依靠第一直线驱动装置3来驱动转动臂2绕其与固定臂1形成的铰接点转动,以实现调节转动臂2的支撑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直线驱动装置3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直线驱动装置,如气缸、液压缸或电推杆等等。为了提高该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使用时的可靠性,本实施例的第一直线驱动装置3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优选为液压缸,而对于驱动液压缸动作的动力源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置,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通过增设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能够调节第一直线驱动装置3的固定端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以此使得第一直线驱动装置3除了能够驱动转动臂2转动至水平状态外,还能驱动转动臂2上仰或下俯,从而实现增大转动臂2的转动角度范围,以提高实际使用效果,提高实用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还能沿固定臂1的轴向(即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以调节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具体的,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固定臂1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01,该滑槽101沿固定臂1的轴向延伸。同时,还设有滑座7,滑座7的两侧分别滑设在固定臂1两侧的滑槽101内,以使得滑座7能够沿滑槽101自由滑动。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滑座7滑动时的稳定性,请参照图4,上述设置在固定臂1两侧的滑槽101的截面均呈T型,且滑座7位于滑槽101内的部分与滑槽101相适配,此时滑座7的外壁与滑槽101的内壁贴合。
同时,在每个滑槽101内均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座7运动的驱动装置,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的固定端则与滑座7的底部固定连接,以使得驱动装置驱动滑座7在滑槽101内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在水平方向上,以调节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其中,为了提高滑座7运动时的稳定性,继续参照图3,上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8以及螺杆9,电机8设于滑槽101内,螺杆9同样水平设置在滑槽101内,螺杆9一端与电机8传动连接,螺杆9另一端穿过滑座7后与滑槽10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且螺杆9与滑座7之间螺纹连接。基于该设置,通过电机8不断的带动螺杆9正转或反转,此时基于螺纹传动原理即可使得滑座7沿螺杆9的轴向往复运动,进而实现调节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如此设置,即可在实际使用该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时根据需要调节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以进一步增大转动臂2的转动角度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调节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的位置时应根据第一直线驱动装置3的长度进行合理调节,避免当第一直线驱动装置3的伸出长度较短时,第一直线驱动装置3与第二直线驱动装置4之间发生干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臂、转动臂和第一直线驱动装置,所述转动臂一端与固定臂铰接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上设有第二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竖直向下延伸;
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一端与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与转动臂铰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上设有能够沿其轴向运动的滑座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滑座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滑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固定臂的轴向延伸;
所述滑座两侧均滑设于滑槽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且设于滑槽内,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与滑座的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以及螺杆,所述电机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螺杆一端与电机传动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滑座后与滑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与滑座之间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截面呈T型,所述滑座位于所述滑槽内的部分与滑槽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的底部设有第一铰接件,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设有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的一端与第一铰接件铰接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铰接件铰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和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均为液压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09119.7U CN216479950U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一种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09119.7U CN216479950U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一种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79950U true CN216479950U (zh) | 2022-05-10 |
Family
ID=81422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109119.7U Active CN216479950U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一种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79950U (zh) |
-
2021
- 2021-12-10 CN CN202123109119.7U patent/CN2164799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142956U (zh) | 一种伸缩旋转机芯 | |
CN216479950U (zh) | 一种支撑角度可调节装置 | |
CN103851585B (zh) | 灯具照射方位及角度的调节结构 | |
CN212972137U (zh) | 升降桌腿及其应用的电动升降桌 | |
CN207526739U (zh) | 俯仰机构及电风扇 | |
CN209257942U (zh) | 一种升降传动结构 | |
CN218449739U (zh) | 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用安装结构 | |
CN205356053U (zh) | 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 | |
CN109139522B (zh) | 可收纳电风扇 | |
CN208814379U (zh) | 一种电力工程用缆线卷收装置 | |
CN208101837U (zh) | 流媒体后视镜 | |
CN210783603U (zh) | 一种平衡旋转式一体式机构 | |
CN213120581U (zh) | 一种新型角度传感器组件 | |
CN208483267U (zh) | 电动工具 | |
CN211021454U (zh) | 套管组件及其应用的升降立柱 | |
CN211859826U (zh) | 一种电机保护装置 | |
CN210978427U (zh) | 一种一字型推杆电机 | |
CN214744372U (zh) | 一种环境监测用多角度旋转平台 | |
CN219013857U (zh) | 一种丝杠结构 | |
CN207745787U (zh) | 搅拌装置 | |
CN220382873U (zh) | 一种用于负载的三级并行式电动缸结构 | |
CN208107889U (zh) | 一种互动的范围可调式灯框 | |
CN216668470U (zh) | 升降机构及车用辅助系统的校准装置 | |
CN220726586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罗茨风机 | |
CN215146053U (zh) | 一种高度可调的旋转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