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8864U - 一种驻车和换挡机构、变速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驻车和换挡机构、变速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78864U
CN216478864U CN202122504865.XU CN202122504865U CN216478864U CN 216478864 U CN216478864 U CN 216478864U CN 202122504865 U CN202122504865 U CN 202122504865U CN 216478864 U CN216478864 U CN 216478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king
gear
driven shaft
shif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048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先浩
林庆杰
付永超
姚文博
赵玉婷
林霄喆
谭艳军
于海生
王瑞平
肖逸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Aurora B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Aurora B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0486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78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78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788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驻车和换挡机构、变速系统和车辆。驻车和换挡机构包括:动力源、传动机构、从动轴、与从动轴连接的换挡组件和驻车组件,其中:动力源通过传动机构与从动轴连接,设置为能够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从动轴转动到多个设定位置中的任一个,设定位置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驻车组件设置为在从动轴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执行驻车动作,使变速系统处于驻车状态;换挡组件设置为在从动轴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执行入空档动作,使变速系统处于空挡状态;及在从动轴转动到第三位置时,执行入前进档动作,使变速系统处于前进挡状态。本方案利用一个动力源为脱开功能和驻车功能提供动力,从而简化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减小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驻车和换挡机构、变速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车辆技术,尤指一种驻车和换挡机构、变速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四驱汽车的电驱三合一产品中,永磁同步电机如果不主动进行旋转,被带动进行旋转会生成一定的阻力矩,造成一定的能量损耗,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所以如果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电驱产品的动力源时,一般需要具备脱开功能,脱开电机与车轮,防止车轮带动电机空转。同时,在四驱汽车中,大部分需要驻车功能。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电驱三合一产品,对脱开功能和驻车功能采用多个动力源分开执行和控制,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零件繁多,占用空间大,且消耗能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驻车和换挡机构,可以利用一个动力源为脱开功能和驻车功能提供动力,从而简化变速系统的结构,减少零件数量,减小变速系统的体积,降低整车能量消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驻车和换挡机构,应用于变速系统,包括:动力源、传动机构、从动轴、与所述从动轴连接的换挡组件和驻车组件,其中: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从动轴连接,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从动轴转动到多个设定位置中的任一个,所述设定位置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所述驻车组件设置为在所述从动轴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执行驻车动作,使所述变速系统处于驻车状态;所述换挡组件设置为在所述从动轴转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执行入空档动作,使所述变速系统处于空挡状态;及在所述从动轴转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执行入前进档动作,使所述变速系统处于前进挡状态。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驻车和换挡机构,包括动力源、传动机构、从动轴、换挡组件和驻车组件。换挡组件用于执行换挡动作,换挡动作包括入空挡动作和入前进挡动作。当换挡组件执行入空挡动作时,变速系统的动力端与车辆的轮端脱开,保证车轮不能拖动驱动电机反转,实现脱开功能。当换挡组件执行入前进挡组件时,变速系统的动力端与车辆的轮端结合,保证驱动电机的动力可以传递至轮端,从而驱动车轮旋转。驻车组件用于执行驻车动作,实现驻车功能。
动力源用于为换挡组件和驻车组件提供动力,实现换挡功能、脱开功能和驻车功能。当动力源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从动轴转动到第一位置时,驻车组件执行驻车动作,实现驻车功能。当动力源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从动轴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换挡组件执行入空挡动作。当动力源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传动后转动到第三位置时,换挡组件执行入前进挡动作。
这样,驻车功能和换挡/脱开功能,基于同一套机构实现,由同一动力源提供动力。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两套机构由多个动力源提供动力的方案而言,本方案集成度较高,体积较小,零件较小,且降低了成本。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为电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减速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减速齿轮和传动齿轮组成的齿轮副带动所述从动轴转动。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减速齿轮为双层齿轮,所述双层齿轮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部和第二齿轮部,所述第一齿轮部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二齿轮部的齿数,所述第一齿轮部与所述电机的带有齿轮的输出轴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部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套设于所述从动轴并与所述从动轴固定连接。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驻车和换挡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变速系统机壳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设有一可伸缩端,所述传动齿轮的轮周包括有齿段和弧形段,所述弧形段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从动轴转动到不同的设定位置时,所述定位座的可伸缩端嵌入所述定位槽内,使所述传动齿轮在无外力驱动时保持在当前位置。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换挡组件包括:换档转毂,套设于所述从动轴且与所述从动轴固定连接,设置为随所述从动轴一起转动;拨叉轴,与所述从动轴并排设置;拨叉,套设在所述拨叉轴上,设置为沿所述拨叉轴的轴向移动,以带动同步器或狗齿离合器完成入空档动作和/或入前进档动作;和拨块,与所述拨叉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换挡转毂配合,设置为能够在所述换挡转毂的驱动下沿所述从动轴的轴向移动,并带动所述拨叉沿所述拨叉轴的轴向移动。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换档转毂为鼓轮,所述鼓轮靠近所述拨叉轴的一侧开设有型线槽,所述拨块插入所述型线槽且能够在所述型线槽中滑动;所述型线槽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所述拨块在所述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中滑动时无轴向移动、在所述第二槽段滑动时沿所述从动轴的轴向移动。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驻车组件包括第一扭簧、驻车爪、驻车棘爪和驻车棘轮;所述驻车爪的一端套设于所述从动轴上,另一端能够与所驻车棘爪连动配合;所述驻车棘爪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变速系统机壳,另一端能够在所述驻车爪的驱动下驻入所述驻车棘轮,以限制所述驻车棘轮转动;所述第一扭簧套设在所述从动轴上,两端分别与所述从动轴和所述驻车爪连接,设置为在所述从动轴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通过所述驻车爪带动所述驻车棘爪驻入所述驻车棘轮。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驻车棘爪的一端套设在一转轴上,所述转轴与所述变速系统机壳固定连接,所述驻车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轴和所述驻车棘爪连接,设置为产生使所述驻车棘爪脱开所述驻车棘轮的回复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速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驻车和换挡机构,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变速系统,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驻车和换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驻车和换挡机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驻车和换挡机构在脱开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型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定位座与定位槽的配合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动力源,11输出轴;
2传动机构,21减速齿轮,211第一齿轮部,212第二齿轮部,22传动齿轮,221齿段,222弧形段,223定位槽,23减速轴;
3从动轴;
4换挡组件,41换挡转毂,411型线槽,4111第一槽段,4112第二槽段,4113第三槽段,42拨叉轴,43拨叉,44拨块;
5驻车组件,51第一扭簧,52驻车爪,53驻车棘爪,54驻车棘轮,55第二扭簧,56转轴;
6定位座,61定位套筒,62弹性件,63插块,631定位凸部,632球状部,
7圆柱销,8挡圈,9同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驻车和换挡机构,应用于变速系统,包括:动力源1、传动机构2、从动轴3、与从动轴3连接的换挡组件4和驻车组件5。
其中,动力源1通过传动机构2与从动轴3连接,设置为能够通过传动机构2带动从动轴3转动到多个设定位置中的任一个,设定位置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
驻车组件5设置为在从动轴3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执行驻车动作,使变速系统处于驻车状态。
换挡组件4设置为在从动轴3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执行入空档动作,使变速系统处于空挡状态;及在从动轴3转动到第三位置时,执行入前进档动作,使变速系统处于前进挡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驻车和换挡机构,包括动力源1、传动机构2、从动轴3、换挡组件4和驻车组件5。换挡组件4用于执行换挡动作,换挡动作包括入空挡动作和入前进挡动作。当换挡组件4执行入空挡动作时,变速系统的动力端与车辆的轮端脱开,保证车轮不能拖动驱动电机反转,实现脱开功能。当换挡组件4执行入前进挡组件时,变速系统的动力端与车辆的轮端结合,保证驱动电机的动力可以传递至轮端,从而驱动车轮旋转。驻车组件5用于执行驻车动作,实现驻车功能。
动力源1用于为换挡组件4和驻车组件5提供动力,实现换挡功能和驻车功能。当动力源1通过传动机构2带动从动轴3转动到第一位置时,驻车组件5执行驻车动作,实现驻车功能。当动力源1通过传动机构2带动从动轴3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换挡组件4执行入空挡动作,实现脱开功能。当动力源1通过传动机构2带动传动后转动到第三位置时,换挡组件4执行入前进挡动作,保证驱动电机可以驱动轮端旋转。
这样,驻车功能和换挡/脱开功能,基于同一套机构实现,由同一动力源1提供动力。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两套机构由多个动力源1提供动力的方案而言,本方案集成度较高,体积较小,零件较小,且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如图1所示,动力源1为电机。传动机构2包括减速齿轮21和传动齿轮22,如图4所示。电机的输出轴11通过减速齿轮21和传动齿轮22组成的齿轮副带动从动轴3转动。
具体地,由于从动轴3只需在多个设定位置之间往复转动,而无需长期持续性转动,因而电机具体可以采用步进电机,并采用减速齿轮21和传动齿轮22组成的齿轮副来精确控制从动轴3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如图3所示,减速齿轮21为双层齿轮。双层齿轮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部211和第二齿轮部212。第一齿轮部211的齿数大于第二齿轮部212的齿数。第一齿轮部211与电机的带有齿轮的输出轴11相啮合。第二齿轮部212与传动齿轮22相啮合。传动齿轮22套设于从动轴3并与从动轴3固定连接。
其中,驻车和换挡机构还包括固定于变速系统的机壳(图中未示出)的减速轴23,减速齿轮21可转动地套装在减速轴23上,以保证减速齿轮21的可靠运行。
具体地,第一齿轮部211的尺寸较大、齿数较多,与电机的带有齿轮的输出轴11相啮合,能够起到较好的减速作用,便于精确控制从动轴3的转动角度。而第二齿轮部212尺寸较小,齿数较少,与传动齿轮22相啮合,保证动力的高效传递。
其中,传动齿轮22与从动轴3之间可以通过圆柱销7和挡圈8实现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保证传动齿轮22与从动轴3同步转动,并防止传动齿轮22沿着从动轴3轴向移动。其中,圆柱销7可以沿从动轴3的径向穿设于从动轴3和传动齿轮22。挡圈8可以套设在从动轴3上,且一部分沿从动轴3的径向嵌入从动轴3上的限位槽内,另一部分沿从动轴3的径向嵌入传动齿轮22的限位槽内或者与传动齿轮22的轴向端面接触配合或间隙配合。
当然,传动齿轮22与从动轴3也可以通过键、定位台阶等其他方式实现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同理,减速齿轮21与减速轴23之间也可以通过挡圈8实现轴向固定,防止减速齿轮21沿着减速轴23轴向移动。
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驻车和换挡机构还包括固定于变速系统机壳的定位座6,定位座6设有一可伸缩端。传动齿轮22的轮周包括有齿段221和弧形段222。齿段221与减速齿轮21相啮合。弧形段222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定位槽223。从动轴3转动到不同的设定位置时,定位座6的可伸缩端嵌入定位槽223内,使传动齿轮22在无外力驱动时保持在当前位置。
这样既有利于提高驻车功能的稳定性,也可以在无需消耗能量的情况下使变速系统稳定地保持在空挡或前进挡,从而有利于节约能量。
具体地,如图2所示,定位槽22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定位槽223沿传动齿轮22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个定位槽223对应“P-P挡”,第二个定位槽223对应“N-空挡”,第三个定位槽223对应“D-同步器9或狗齿离合器结合挡位”。
当从动轴3转动至设定的第一位置时,定位座6的可伸缩端嵌入第一个定位槽223内。当从动轴3转动至设定的第二位置时,定位座6的可伸缩端嵌入第二个定位槽223内。当从动轴3转动至设定的第三位置时,定位座6的可伸缩端嵌入第三个定位槽223内。
示例地,如图6所示,定位座6可以包括定位套筒61、弹性件62和插块63。定位套筒61固定于变速系统的机壳,弹性件62限位在定位套筒61内,插块63的一端与弹性件62相抵,插块63的另一端与定位槽223配合,能够插入定位槽223内。其中,弹性件62可以为弹簧。插块63可以包括定位凸部631和球状部632。定位凸部631位于套筒内,并与弹簧相抵靠,且局部插入弹簧内。球状部632与定位凸部631相连,并局部凸出于定位套筒61。球状部632即为定位座6的可伸缩端。
进一步,如图1所示,换挡组件4包括:换档转毂41、拨叉轴42、拨叉43和拨块44。
其中,换挡转毂41套设于从动轴3且与从动轴3固定连接,设置为随从动轴3一起转动。拨叉轴42与从动轴3并排设置。拨叉43套设在拨叉轴42上,设置为沿拨叉轴42的轴向移动,以带动同步器9或狗齿离合器完成入空档动作和/或入前进档动作。拨块44与拨叉43固定连接,并与换挡转毂41配合,设置为能够在换挡转毂41的驱动下沿从动轴3的轴向移动,并带动拨叉43沿拨叉轴42的轴向移动。
其中,换挡转毂41与从动轴3之间可以通过圆柱销7和挡圈8实现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保证换挡转毂41与从动轴3同步转动,并防止换挡转毂41沿着从动轴3轴向移动。
当然,换挡转毂41与从动轴3也可以通过键、定位台阶等其他方式实现周向固定和轴向固定,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进一步,换档转毂为鼓轮。鼓轮靠近拨叉轴42的一侧开设有型线槽411。拨块44插入型线槽411且能够在型线槽411中滑动。如图5所示,型线槽41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槽段4111、第二槽段4112和第三槽段4113,拨块44在第一槽段4111和第三槽段4113中滑动时无轴向移动、在第二槽段4112滑动时沿从动轴3的轴向移动。
换言之,第一槽段4111和第三槽段4113仅沿鼓轮的周向延伸,并在鼓轮的轴向和周向上错开设置。第二槽段4112位于第一槽段4111和第三槽段4113之间,并连通第一槽段4111和第三槽段4113。这样第二槽段4112相对于第一槽段4111和第三槽段4113是倾斜设置的,因而在鼓轮转动的过程中,拨块44可以沿着从动轴3的轴向发生移动,进而带动拨叉43沿着拨叉轴42的轴向发生移动,以带动同步器9或狗齿离合器完成入空挡动作和/或入前进挡动作。而当拨块44在第一槽段4111或第三槽段4113中滑动时,没有轴向移动,可以保持同步器9或狗齿离合器的状态。
进一步,如图1所示,驻车组件5包括第一扭簧51、驻车爪52、驻车棘爪53和驻车棘轮54。驻车爪52的一端套设于从动轴3上,另一端能够与所驻车棘爪53连动配合。驻车棘爪53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变速系统机壳,另一端能够在驻车爪52的驱动下驻入驻车棘轮54,以限制驻车棘轮54转动。第一扭簧51套设在从动轴3上,两端分别与从动轴3和驻车爪52连接,设置为在从动轴3转动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通过驻车爪52带动驻车棘爪53驻入驻车棘轮54。
其中,驻车爪52与从动轴3之间可以通过挡圈8实现轴向固定,防止驻车爪52沿着从动轴3轴向移动。
示例地,驻车爪52为凸轮结构。第一扭簧51的一个扭臂插设于从动轴3上的限位孔,第一扭簧51的另一个扭臂插设于驻车爪52上的限位孔。驻车爪52背离扭簧的一端还设有传动凸起,传动齿轮22上还设有弧形的传动滑槽,传动凸起插入传动滑槽内,且能沿着传动滑槽滑动。
在从动轴3转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第一扭簧51带动驻车爪52转动,驻车爪52的另一端带动驻车棘爪53转动,并迫使驻车棘爪53驻入驻车棘轮54。此时,驻车爪52的另一端抵接于驻车棘爪53,防止驻车棘爪53转动,驻车棘轮54也不能转动,进而锁定轮端,使得轮端不能转动,完成驻车动作。
进一步,如图1所示,驻车棘爪53的一端套设在一转轴56上,转轴56与变速系统机壳固定连接,驻车组件5还包括套设于转轴56上的第二扭簧55,第二扭簧55的两端分别与转轴56和驻车棘爪53连接,设置为产生使驻车棘爪53脱开驻车棘轮54的回复力。
当驻车爪52越过驻车棘爪53时,解除对驻车棘爪53的束缚,驻车棘爪53可以在第二扭簧55的复位弹力作用下脱开驻车棘轮54,实现解锁功能,并为下一次驻车动作做好准备。
具体地,该驻车和换挡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脱开过程:电机提供动力,带动减速齿轮21转动,减速齿轮21带动传动齿轮22转动,传动齿轮22带动从动轴3转动至第二位置,定位座6的可伸缩端嵌入第二定位槽223内。在该过程中,从动轴3带动换挡转毂41转动,换挡转毂41通过型线槽411的第二槽段4112带动拨块44沿从动轴3的轴向移动进入第三槽段4113中,如图3所示,拨块44带动拨叉43沿拨叉轴42的轴向移动,拨叉43带动同步器9或狗齿离合器完成入空挡动作。
挂前进挡过程:电机提供动力,带动减速齿轮21转动,减速齿轮21带动传动齿轮22转动,传动齿轮22带动从动轴3转动至第三位置,定位座6的可伸缩端嵌入第三定位槽223内。在该过程中,从动轴3带动换挡转毂41转动,换挡转毂41通过型线槽411的第二槽段4112带动拨块44沿从动轴3的轴向移动进入第一槽段4111中,拨块44带动拨叉43沿拨叉轴42的轴向移动,拨叉43带动同步器9或狗齿离合器完成入前进挡动作。
驻车过程:电机提供动力,带动减速齿轮21转动,减速齿轮21带动传动齿轮22转动,传动齿轮22带动从动轴3转动至第一位置,定位座6的可伸缩端嵌入第三定位槽223内。在该过程中,第一扭簧51带动驻车爪52转动,驻车爪52带动驻车棘爪53转动,使驻车棘爪53卡入驻车棘轮54的轮槽中,锁定驻车棘轮54。而在该过程中,从动轴3也会带动换向转毂转动,换向转毂会通过型线槽411的第一槽段4111或第三槽段4113使拨块44和拨叉43回到N挡后不进行轴向移动,实现驻车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速系统,包括机壳(图中未示出)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驻车和换挡机构,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驻车和换挡机构的减速轴23、定位座6、拨叉轴42、与驻车棘爪53配合的转轴56均固接于机壳。动力源1固定在机壳内、连动轴、传动机构2、驻车组件5、换挡组件4设于机壳内。同步器9(或狗齿离合器)与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及驱动轴(图中未示出)连接,驱动轴连接轮端。驻车棘轮54与驱动轴连接。当同步器9执行入空挡动作,断开驱动电机与驱动轴的动力连接,变速系统处于空挡状态。当驻车棘轮54被锁定,驱动轴不能转动,变速系统处于驻车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变速系统,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车辆可以为但不局限于:新能源车辆、传统燃油车辆,具体可以为四驱汽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驻车和换挡机构,应用于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源、传动机构、从动轴、与所述从动轴连接的换挡组件和驻车组件,其中:
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从动轴连接,设置为能够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从动轴转动到多个设定位置中的任一个,所述设定位置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
所述驻车组件设置为在所述从动轴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执行驻车动作,使所述变速系统处于驻车状态;
所述换挡组件设置为在所述从动轴转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执行入空档动作,使所述变速系统处于空挡状态;及在所述从动轴转动到所述第三位置时,执行入前进档动作,使所述变速系统处于前进挡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和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源为电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减速齿轮和传动齿轮;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减速齿轮和传动齿轮组成的齿轮副带动所述从动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和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齿轮为双层齿轮,所述双层齿轮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部和第二齿轮部,所述第一齿轮部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二齿轮部的齿数,所述第一齿轮部与所述电机的带有齿轮的输出轴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部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传动齿轮套设于所述从动轴并与所述从动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和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驻车和换挡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变速系统机壳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设有一可伸缩端,所述传动齿轮的轮周包括有齿段和弧形段,所述弧形段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定位槽;
所述从动轴转动到不同的设定位置时,所述定位座的可伸缩端嵌入所述定位槽内,使所述传动齿轮在无外力驱动时保持在当前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驻车和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组件包括:
换档转毂,套设于所述从动轴且与所述从动轴固定连接,设置为随所述从动轴一起转动;
拨叉轴,与所述从动轴并排设置;
拨叉,套设在所述拨叉轴上,设置为沿所述拨叉轴的轴向移动,以带动同步器或狗齿离合器完成入空档动作和/或入前进档动作;和
拨块,与所述拨叉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换档转毂配合,设置为能够在所述换档转毂的驱动下沿所述从动轴的轴向移动,并带动所述拨叉沿所述拨叉轴的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驻车和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档转毂为鼓轮,所述鼓轮靠近所述拨叉轴的一侧开设有型线槽,所述拨块插入所述型线槽且能够在所述型线槽中滑动;
所述型线槽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所述拨块在所述第一槽段和第三槽段中滑动时无轴向移动、在所述第二槽段滑动时沿所述从动轴的轴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驻车和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组件包括第一扭簧、驻车爪、驻车棘爪和驻车棘轮;
所述驻车爪的一端套设于所述从动轴上,另一端能够与所驻车棘爪连动配合;就是可以抵在棘爪上
所述驻车棘爪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变速系统机壳,另一端能够在所述驻车爪的驱动下驻入所述驻车棘轮,以限制所述驻车棘轮转动;
所述第一扭簧套设在所述从动轴上,两端分别与所述从动轴和所述驻车爪连接,设置为在所述从动轴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通过所述驻车爪带动所述驻车棘爪驻入所述驻车棘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驻车和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驻车棘爪的一端套设在一转轴上,所述转轴与所述变速系统机壳固定连接,所述驻车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轴和所述驻车棘爪连接,设置为产生使所述驻车棘爪脱开所述驻车棘轮的回复力。
9.一种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驻车和换挡机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系统。
CN202122504865.XU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驻车和换挡机构、变速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16478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04865.XU CN216478864U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驻车和换挡机构、变速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04865.XU CN216478864U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驻车和换挡机构、变速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78864U true CN216478864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40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04865.XU Active CN216478864U (zh) 2021-10-18 2021-10-18 一种驻车和换挡机构、变速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788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39235B2 (en) Internal electronic park actuator
CN102729222B (zh) 电动工具
US20150060222A1 (en) Actuator for Multi-Mode Clutch Module
CN108317247B (zh) 驻车机构及汽车
WO2016168070A1 (en) Force balanced bellcrank actuator for multi-mode clutch module
CN216478864U (zh) 一种驻车和换挡机构、变速系统和车辆
CN108799492B (zh) 驻车锁止机构及汽车
JP4132005B2 (ja) 電動工具
CN110219980A (zh) 一种换挡驻车集成系统
CN202451811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的选换挡装置
CN114183505A (zh) 变速箱及模型车
CN217713524U (zh) 一种多档动力输出系统
US20040045385A1 (en) Dual-gearshift forward backward control mechanism for remote control toy car
CN216478866U (zh) 一种驻车装置及变速系统
CN210371891U (zh) 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的两档变速器
US8714327B2 (en) Gear shift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CN211258084U (zh) 传动结构和门锁
CN208053085U (zh) 一种动力混合装置
JP5888918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制御装置
CN218326150U (zh) 电磁控制倒挡换挡减速器动力总成
CN217081385U (zh) 一种换挡机构、变速器及车辆
JP5871522B2 (ja) 四輪駆動車用トランスファ
CN217328416U (zh) 一种便于换挡的齿轮结构
US20030037630A1 (en) Remote control toy car control system
CN219727870U (zh) 动力断开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1

Address after: No. 99, Beihui Road, Huisha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Cluster,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181

Patentee after: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Ltd.

Patentee before: Aurora Ba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