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62203U - 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 - Google Patents

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62203U
CN216462203U CN202122302719.9U CN202122302719U CN216462203U CN 216462203 U CN216462203 U CN 216462203U CN 202122302719 U CN202122302719 U CN 202122302719U CN 216462203 U CN216462203 U CN 216462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cylinder section
diameter
diameter pipe
pip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027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加朋
卢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Haop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Haop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Haop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Haop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027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62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62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62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pping On Spind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可以精准定位孔中心,使得铰刀中心和孔中心在一直线上,浮动量设计成径向单边浮动0.75mm,满足大部分客户需求,消除因机床老化造成的定位误差,一定程度上消除工件平面和铰刀中心不垂直的误差,从而提高铰孔加工精度,延长铰刀寿命,有效避免了孔口出现“喇叭口”现象,同时制造、装配方法简便,另外有可以自动回中心功能,相比于别的自动回中的浮动铰刀柄也有内冷结构,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有效保证加工后的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浮动件和回中复位组件,浮动件的一端穿设在外壳内,浮动件能向靠近外壳内壁的方向浮动,所述回中复位组件能使浮动后浮动件复位回到中心位置。

Description

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孔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孔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铰刀柄存在以下技术问题:①定位不准,铰孔偏大,铰刀寿命低;②铰刀柄浮动量太小,满足不了大部分客户需求;③不能自动回中,导致孔口加工效果差;④没有内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4486923U的专利提供了自浮动铰刀,它是通过将铰刀的右端头部与130中间部分直径设计的不一样大,头部偏小,通过头部的导向作用将铰刀推至孔中心,这样的缺点是相比于头部和中间部分直径完全相同的铰刀而言,孔的精度确实会提高一点,但是铰刀本身是刚性的,所以它还是会导致加工的孔偏大,同时因为偏差大了,铰刀要切削的工件材料多了,降低了铰刀的寿命。
公开号为CN201889662U的专利提供了一种铰刀浮动接头,它是通过设计一个铰刀柄,铰刀装铰刀柄后,铰刀与铰刀柄内壁有0.1mm的间隙,也就是浮动量只有0.1mm,对于误差较小的工件才有用,但是对于一些厂家的机床精度不高,工件装夹误差较大的情况就不能用了,浮动范围太小。
公开号为CN208680677U的专利提供了一种通用浮动刀柄,它包括镗床主轴孔、锥柄、活动柄、销、钢球、顶丝、弹簧、锥套、顶销、钢球、支承销、顶丝,所述锥柄插入镗床主轴孔,这种铰刀柄不具备自动回中心的功能,部分情况下会导致孔口的加工效果差,比如划痕或者加工不均匀,从而影响产品整体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浮动件和回中复位组件,所述浮动件的一端穿设在外壳内,所述浮动件能向靠近外壳内壁的方向浮动,所述回中复位组件能使浮动后浮动件复位回到中心位置。
所述回中复位组件包括浮动轴、浮动轴套和弹簧,所述外壳包括大径管段和小径管段,大径管段与小径管段相连通,所述浮动件的一端设置在大径管段内,浮动件的外壁与大径管段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浮动轴套穿设在小径管段中,浮动轴套呈锥形,浮动轴套的小径端伸入于浮动件中并抵在浮动件上,浮动轴套的大径端上设置有限位台,所述小径管段靠近大径管段一端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卡台,所述限位台抵在卡台上,所述浮动轴穿设在浮动轴套上,所述浮动轴的一端伸入于浮动件中并抵在浮动件上,另一端穿过弹簧后固定于小径管段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抵在浮动轴套的大径端上,所述浮动轴上设置有第一中空冷却液通道,所述浮动件上设置有第二中空冷却液通道,第一中空冷却液通道与第二中空冷却液通道相连通。
所述浮动轴通过第一螺丝与小径管段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抵在第一螺丝上。
所述第一螺丝上连接有第二螺丝,第二螺丝用于锁紧固定第一螺丝。
所述第一螺丝上设置有第三中空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二螺丝上设置有第四中空冷却液通道,第四中空冷却液通道与第三中空冷却液通道相连通,第三中空冷却液通道与第一中空冷却液通道相连通。
所述大径管段远离小径管段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盖,所述浮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柱体段、第二柱体段、第三柱体段、第四柱体段和第五柱体段,所述第五柱体段设置在大径管段靠近小径管段的一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五柱体段上套设有第一多孔滚盘,第一多孔滚盘上穿设有多个第一钢珠,所述第一钢珠的一端接触大径管段,另一端接触第四柱体段,所述第三柱体段上套设有第二多孔滚盘,第二多孔滚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钢珠,所述第二钢珠的一端接触螺纹盖,另一端接触第四柱体段,所述第三柱体段穿设在螺纹盖上,所述第三柱体段的外壁与螺纹盖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所述第三柱体段的直径小于第四柱体段的直径,第三柱体段的直径大于第五柱体段的直径,第三柱体段的直径小于第二柱体段的直径,第二柱体段的直径大于第一柱体段的直径。
所述螺纹盖上连接有挡圈,所述挡圈套设在第二柱体段上。
所述第一柱体段连接有螺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可以精准定位孔中心,使得铰刀中心和孔中心在一直线上,浮动量设计成径向单边浮动0.75mm,满足大部分客户需求,消除因机床老化造成的定位误差,一定程度上消除工件平面和铰刀中心不垂直的误差,从而提高铰孔加工精度,延长铰刀寿命,有效避免了孔口出现“喇叭口”现象,同时制造、装配方法简便,另外有可以自动回中心功能,相比于别的自动回中的浮动铰刀柄也有内冷结构,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有效保证加工后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浮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浮动轴与浮动轴套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多孔滚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多孔滚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包括外壳5,所述外壳5上设置有浮动件2和回中复位组件,所述浮动件2的一端穿设在外壳5内,所述浮动件2能向靠近外壳5内壁的方向浮动,所述回中复位组件能使浮动后浮动件2复位回到中心位置。
所述回中复位组件包括浮动轴8、浮动轴套11和弹簧12,所述外壳5包括大径管段501和小径管段502,大径管段501与小径管段502相连通,所述浮动件2的一端设置在大径管段501内,浮动件2的外壁与大径管段501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浮动轴套11穿设在小径管段502中,浮动轴套11呈锥形,浮动轴套11的小径端伸入于浮动件2中并抵在浮动件2上,浮动轴套11的大径端上设置有限位台1101,所述小径管段502靠近大径管段501一端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卡台503,所述限位台1101抵在卡台503上,所述浮动轴8穿设在浮动轴套11上,所述浮动轴8的一端伸入于浮动件2中并抵在浮动件2上,另一端穿过弹簧12后固定于小径管段502上,所述弹簧12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抵在浮动轴套11的大径端上,所述浮动轴8上设置有第一中空冷却液通道,所述浮动件2上设置有第二中空冷却液通道,第一中空冷却液通道与第二中空冷却液通道相连通。
所述浮动轴8通过第一螺丝13与小径管段50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2的一端抵在第一螺丝13上。
所述第一螺丝13上连接有第二螺丝14,第二螺丝14用于锁紧固定第一螺丝13。
所述第一螺丝13上设置有第三中空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二螺丝14上设置有第四中空冷却液通道,第四中空冷却液通道与第三中空冷却液通道相连通,第三中空冷却液通道与第一中空冷却液通道相连通。
所述大径管段501远离小径管段50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盖4,所述浮动件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柱体段201、第二柱体段202、第三柱体段203、第四柱体段204和第五柱体段205,所述第五柱体段205设置在大径管段501靠近小径管段502的一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五柱体段205上套设有第一多孔滚盘10,第一多孔滚盘10上穿设有多个第一钢珠9,所述第一钢珠9的一端接触大径管段501,另一端接触第四柱体段204,所述第三柱体段203上套设有第二多孔滚盘6,第二多孔滚盘6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钢珠7,所述第二钢珠7的一端接触螺纹盖4,另一端接触第四柱体段204,所述第三柱体段203穿设在螺纹盖4上,所述第三柱体段203的外壁与螺纹盖4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通过设置第二钢珠使得螺纹盖和浮动件可以相对滚动。
通过设置第一钢珠使得浮动件和外壳可以相对滚动。
第一多孔滚盘10的外壁与大径管段501内壁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第二多孔滚盘6的外壁与大径管段501内壁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所述第三柱体段203的直径小于第四柱体段204的直径,第三柱体段203的直径大于第五柱体段205的直径,第三柱体段203的直径小于第二柱体段202的直径,第二柱体段202的直径大于第一柱体段201的直径。
所述螺纹盖4上连接有挡圈3,所述挡圈3套设在第二柱体段202上。
所述第一柱体段201连接有螺帽1。
第一钢珠9的直径大于第一多孔滚盘10的厚度。第一钢珠9活动设置在第一多孔滚盘10内。第二钢珠7的直径大于第二多孔滚盘6的厚度。第二钢珠7活动设置在第二多孔滚盘6内。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外壳与机床主轴连接,机床主轴带动外壳进行旋转,此时安装在外壳上的零部件均随外壳一同旋转。浮动件与铰刀连接,浮动件上的第二中空冷却液通道与铰刀上的冷却液进口连接,冷却液从外壳的小径管段进入,依次经过第四中空冷却液通道、第三中空冷却液通道、第一中空冷却液通道、第二中空冷却液通道后进入铰刀,从而实现内冷功能。
工作过程中,浮动件受到装夹在上面的铰刀的径向力作用,浮动件能向靠近外壳的大径管段的内壁的方向浮动,第一多孔滚盘、第二多孔滚盘、第一钢珠和第二钢珠会随浮动件同步运动,浮动件的移动带动浮动轴以浮动轴套做空间内2度的圆周摆动,摆动会使得弹簧得到压缩进而给浮动轴一个反作用力,加上浮动轴套的锥度使得浮动件最终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回到刀柄的正中间,实现自动回中心功能。
自动回中可以使得铰刀中心和孔中心在一直线上,可以精准定位孔中心,且可以将浮动量设计成径向单边浮动0.75mm,满足大部分客户需求,消除因机床老化造成的定位误差,一定程度上消除工件平面和铰刀中心不垂直的误差,从而提高铰孔加工精度,延长铰刀寿命,有效避免了孔口出现“喇叭口”现象。
上述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

Claims (9)

1.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包括外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上设置有浮动件(2)和回中复位组件,所述浮动件(2)的一端穿设在外壳(5)内,所述浮动件(2)能向靠近外壳(5)内壁的方向浮动,所述回中复位组件能使浮动后浮动件(2)复位回到中心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中复位组件包括浮动轴(8)、浮动轴套(11)和弹簧(12),所述外壳(5)包括大径管段(501)和小径管段(502),大径管段(501)与小径管段(502)相连通,所述浮动件(2)的一端设置在大径管段(501)内,浮动件(2)的外壁与大径管段(501)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浮动轴套(11)穿设在小径管段(502)中,浮动轴套(11)呈锥形,浮动轴套(11)的小径端伸入于浮动件(2)中并抵在浮动件(2)上,浮动轴套(11)的大径端上设置有限位台(1101),所述小径管段(502)靠近大径管段(501)一端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卡台(503),所述限位台(1101)抵在卡台(503)上,所述浮动轴(8)穿设在浮动轴套(11)上,所述浮动轴(8)的一端伸入于浮动件(2)中并抵在浮动件(2)上,另一端穿过弹簧(12)后固定于小径管段(502)上,所述弹簧(12)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抵在浮动轴套(11)的大径端上,所述浮动轴(8)上设置有第一中空冷却液通道,所述浮动件(2)上设置有第二中空冷却液通道,第一中空冷却液通道与第二中空冷却液通道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轴(8)通过第一螺丝(13)与小径管段(50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2)的一端抵在第一螺丝(13)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丝(13)上连接有第二螺丝(14),第二螺丝(14)用于锁紧固定第一螺丝(1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丝(13)上设置有第三中空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二螺丝(14)上设置有第四中空冷却液通道,第四中空冷却液通道与第三中空冷却液通道相连通,第三中空冷却液通道与第一中空冷却液通道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管段(501)远离小径管段(50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盖(4),所述浮动件(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柱体段(201)、第二柱体段(202)、第三柱体段(203)、第四柱体段(204)和第五柱体段(205),所述第五柱体段(205)设置在大径管段(501)靠近小径管段(502)的一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五柱体段(205)上套设有第一多孔滚盘(10),第一多孔滚盘(10)上穿设有多个第一钢珠(9),所述第一钢珠(9)的一端接触大径管段(501),另一端接触第四柱体段(204),所述第三柱体段(203)上套设有第二多孔滚盘(6),第二多孔滚盘(6)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钢珠(7),所述第二钢珠(7)的一端接触螺纹盖(4),另一端接触第四柱体段(204),所述第三柱体段(203)穿设在螺纹盖(4)上,所述第三柱体段(203)的外壁与螺纹盖(4)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柱体段(203)的直径小于第四柱体段(204)的直径,第三柱体段(203)的直径大于第五柱体段(205)的直径,第三柱体段(203)的直径小于第二柱体段(202)的直径,第二柱体段(202)的直径大于第一柱体段(201)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盖(4)上连接有挡圈(3),所述挡圈(3)套设在第二柱体段(202)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段(201)连接有螺帽(1)。
CN202122302719.9U 2021-09-23 2021-09-23 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 Active CN216462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2719.9U CN216462203U (zh) 2021-09-23 2021-09-23 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2719.9U CN216462203U (zh) 2021-09-23 2021-09-23 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62203U true CN216462203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35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02719.9U Active CN216462203U (zh) 2021-09-23 2021-09-23 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62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7118B (zh) 一种带辅助支撑的圆柱深孔镗削装置
US20090206559A1 (en) Eccentric collet chuck for CNC lathe adjustment the concentricity and misalignment
CN216966495U (zh) 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
CN209830284U (zh) 一种机械直线加工圆锥装置
CN216462203U (zh) 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
CN208214400U (zh) 一种深孔加工偏斜测量装置
CN112388362B (zh) 一种带球体的旋转管接头数控车床加工用夹具组合及加工方法
RU2006107417A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заготовок колец с двумя соосными разнонаправленными коническими отверстиям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сточки
CN201573073U (zh) 用于加工储压筒的工装
CN202555861U (zh) 一种钻孔限位装置
CN217316208U (zh) 自动回中带内冷浮动铰刀柄
CN201950502U (zh) 铰刀浮动夹座
CN210549285U (zh) 一种张紧油缸内孔表面强化工具
CN111590097A (zh) 一种深孔加工刀
CN215431920U (zh) 一种新型倒角攻牙刀柄
CN102091960B (zh) 铰刀浮动夹座
CN213916186U (zh) 一种孔定位面加工装置
CN111360301A (zh) 适用于弱刚性设备的自动制孔锪窝刀具
CN219787382U (zh) 一种车床浮动钻孔装置
CN217045464U (zh) 一种自定心弹性浮动铰刀夹具
CN220591624U (zh) 一种薄壁深孔零件镗削加工的机床装置
CN213288835U (zh) 一种用于硬质合金钻头螺旋槽的加工装置
CN219235223U (zh) 一种圆柱型特材锻造锭端面中心孔快速定位装置
CN113732421B (zh) 加工滚道越程槽内阶梯状油孔的工装及电火花加工方法
CN217991865U (zh) 低速船用柴油机齿轮箱找正延长表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