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54614U - 多温段饮水系统和饮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温段饮水系统和饮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54614U
CN216454614U CN202123083201.7U CN202123083201U CN216454614U CN 216454614 U CN216454614 U CN 216454614U CN 202123083201 U CN202123083201 U CN 202123083201U CN 216454614 U CN216454614 U CN 216454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water
communicated
channel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832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志开
赖发
曾浈
凌润锌
鲁璐
陈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30832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54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54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54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温段饮水系统和饮水设备,包括:出水嘴;加热件,加热件具有加热空间,加热件能够将所述加热空间中的水加热;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具有冷却介质通道和多个换热通道,每一所述换热通道中的介质均可与所述冷却介质通道中的介质进行热交换,每一所述换热通道的一端均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换热通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出水嘴连通,各个所述换热通道的长度不同;流量调控件,所述流量调控件用于控制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和所述换热通道两者中至少一者的流量。通过调控用于流通热水的换热通道长度,以及调控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和/或所述换热通道的流量,两者结合进而精准控制所述出水嘴的出水温度。

Description

多温段饮水系统和饮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多温段饮水系统和饮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水设备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提供多种温度的饮水设备逐渐得到广泛使用。在向用户提供不同温度段饮水时,为了提升饮水质量,一般需要将饮用水先加热至沸腾状态,然后将沸腾后的水降温到目标温度。进一步地,为了减少将沸水降温到目标温度所需时长,在饮水系统中进一步设置换热模块,使得沸水能够与冷却介质进行换热,迅速降温。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出水温度与用户所需温度存在一定出入,无法精准提供用户所需温度饮用水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出水温度与用户所需温度存在一定出入,无法精准提供用户所需温度饮用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温段饮水系统和饮水设备,以精确控制出水温度,满足用户用水需求。
一种多温段饮水系统,包括:
出水嘴;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具有加热空间,所述加热件能够将所述加热空间中的水加热;
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具有冷却介质通道和多个换热通道,每一所述换热通道中的介质均可与所述冷却介质通道中的介质进行热交换,每一所述换热通道的一端均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换热通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出水嘴连通,各个所述换热通道的长度不同;
流量调控件,所述流量调控件用于控制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和所述换热通道两者中至少一者的流量。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多温段饮水系统,经过所述加热件加热后的热水能够进入所述换热模块中进行换热,而且在换热过程中可以通过选用不同长度的所述换热通道作为热水流通的通道,从而使得热水换热时前行路径长度适应用户取水要求。同时还可通过所述流量调控件来控制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和/或所述换热通道的流量,从而控制单位时间内所述换热通道中热水的换热量,进而精准控制所述出水嘴的出水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还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且连通在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之间的通路为输水通路,所述流量调控件设置在所述输水通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还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包括所述储水箱中的储水空间,所述换热模块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的通道为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换热管置于所述储水箱中,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嘴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还包括原水箱和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的原水进水口与所述原水箱连通,所述过滤组件的纯水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包括所述原水箱中的储水空间,所述换热模块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的通道为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换热管置于所述原水箱中,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嘴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模块包括汇入总管、汇出总管、第一多通阀和分支换热管,所述汇入总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汇入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多通阀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分支换热管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各个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分支换热管的轴向上依次间隔布置,各个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分支换热管的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多通阀的各个出水口连通,所述汇出总管的一端与所述分支换热管的出口连通,所述汇出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嘴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支换热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所允许的流通方向为从所述分支换热管的入口到出口的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还包括原水箱、过滤组件和储水箱,所述过滤组件的原水进水口与所述原水箱连通,所述过滤组件的纯水出水口与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分支换热管至少有部分置于所述原水箱和/或所述储水箱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模块包括汇入总管、汇出总管、第一多通阀和多个换热管段,所述汇入总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汇入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多通阀的进水口连通,各个所述换热管段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多通阀的各个出水口连通,各个所述换热管段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汇出总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汇出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嘴连通,各个所述换热管段并联,各个所述换热管段的长度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还包括原水箱、过滤组件和储水箱,所述过滤组件的原水进水口与所述原水箱连通,所述过滤组件的纯水出水口与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一部分所述换热管段置于所述储水箱中,另一部分所述换热管段置于所述原水箱中。
一种饮水设备,包括上述的多温段饮水系统。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饮水设备,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多温段饮水系统,从而能够根据用户取水温度精确控制出水温度。具体地,通过选用合适长度的所述换热通道用于流通热水,结合所述流量调控件控制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和/或所述换热通道的流量,进而精确掌控热水换热量,从而使得所述出水嘴的出水温度复合用户取水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至图3为不同实施例中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的系统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多温段饮水系统;11、出水嘴;12、加热件;13、换热模块;131、汇入总管;132、汇出总管;133、第一多通阀;134、分支换热管;1341、单向阀;135、换热管段;14、流量调控件;15、储水箱;151、输水通路;152、储水温度检测件;16、过滤组件;161、原水通路;1611、原水驱动件;162、浓水通路;1621、废水电磁阀;17、原水箱;171、原水温度检测件;172、浓水存放空间;18、高温出水通路;181、第二多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温段饮水系统10,包括:
出水嘴11;
加热件12,所述加热件12具有加热空间,所述加热件12能够将所述加热空间中的水加热;
换热模块13,所述换热模块13具有冷却介质通道和多个换热通道,每一所述换热通道中的介质均可与所述冷却介质通道中的介质进行热交换,每一所述换热通道的一端均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换热通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出水嘴11连通,各个所述换热通道的长度不同;
流量调控件14,所述流量调控件14用于控制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和所述换热通道两者中至少一者的流量。
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多温段饮水系统10,经过所述加热件12加热后的热水能够进入所述换热模块13中进行换热,而且在换热过程中可以通过选用不同长度的所述换热通道作为热水流通的通道,从而使得热水换热时前行路径长度适应用户取水要求。同时还可通过所述流量调控件14来控制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和/或所述换热通道的流量,从而控制单位时间内所述换热通道中热水的换热量,进而精准控制所述出水嘴11的出水温度。
具体地,所述流量调控件14可以通过调控所述冷却介质通道中的流量,从而控制单位时间内能够与所述换热通道中热水进行换热的冷却介质的流量,进而控制所述换热通道中热水在单位时间内释放的热量。
或者,所述流量调控件14可以通过调控所述换热通道中的流量,从而控制单位体积的热水能够在所述换热通道中流通的时长,进而控制所述单位体积的热水最终所能够释放的热量。
或者,所述流量调控件14通过同时调控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和所述换热通道中的流量,从而控制最终单位体积的热水在所述换热通道中释放的热量。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10还包括储水箱15,所述储水箱15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储水箱15中存储的水导入所述加热空间后被加热为高温水。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连通在所述储水箱15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之间的通路为输水通路151。所述流量调控件14设置在所述输水通路151上。所述流量调控件14能够控制所述输水通路151的流量,从而控制所述加热空间中能够流出的热水的流量,继而调控所述换热通道中热水的流速。换言之,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10,不仅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热水所流过的换热通道长度来控制换热量,还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热水在所述换热通道中的流速从而控制热水在换热通道中的流通时长,进而更加精确的控制最终出水温度。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流量调控件14包括水泵。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调控件14包括开度可调的调节阀。
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调控件14为其他能够控制其所在通路流量大小的器件。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12包括功率可调的发热体。通过调整所述发热体的加热功率,从而确保流经所述加热空间的水能够加热至沸腾状态或其目标高温状态。本申请中所述的加热件12将所述加热空间内水加热所能够达到的温度一般高于用于取水温度,比如加热件12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状态。因此若需要快速为用户提供所需温度用水,则需将经过所述加热件加热的水进行降温处理。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调控件14设置在所述输水通路151上,所述加热件12包括功率可调的所述发热体。在通过所述流量调控件14调控所述加热空间中水流流量时,所述发热体可以根据水流流量灵活调整加热功率,进而确保无论流量如何变化最终流出所述加热空间的水均能够达到目标温度。这里所述的目标温度是指需要加热件12将水加热到的温度,而非用户取水所需温度。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12的出水口处设有加热温度检测件,所述加热温度检测件与所述加热件12电性连接。所述加热件12能够根据所述加热温度检测件检测到的温度值而调整加热功率,进而确保从所述加热空间输出的水的水温达到目标温度。
特别是,当所述流量调控件14设置在所述输水通路151上时,流入所述加热件12中的水流流量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在此情况下所述加热温度检测件能够检测所述加热件12是否将水加热至目标温度,当所述加热温度检测件检测到所述加热件12出水口处输出的水未达到目标温度时,所述加热件12的加热功率增大。继而确保在水流流量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所述加热件12仍然能够为水提供足够的热量,将其加热至目标温度。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模块13包括换热板,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和所述换热通道均集成在换热板内。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模块13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在所述内管外,且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间隔布置。所述内管中的通道,以及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间隔的间隙,两者中其中一者为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另一者为所述换热通道。
又或者,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模块13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通道为所述换热通道。而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10还包括用于存放冷却介质的存放箱,所述换热管放置在所述存放箱中,所述存放箱中的冷却介质与所述换热管中的热水能够进行热交换。
而具体地,所述冷却介质通道中所用的冷却介质可以为任何能够吸收所述换热通道中热水热量的物质,比如过滤组件16过滤所得的纯水或浓水,亦或是所述过滤组件16过滤时所需的原水。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10还包括储水箱15,所述储水箱15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包括所述储水箱15中的储水空间。此时所述冷却介质为所述储水箱15中存储的水。所述储水箱15中的水还用于输送到所述加热空间中加热。
所述换热模块13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的通道为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换热管置于所述储水箱15中。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嘴11连通。
换热管内形成所述换热通道,换热管位于所述储水箱15中,进而所述换热管中的热水能够与所述储水箱15中的水进行换热。而随着换热过程的进行,所述储水箱15中的水会逐渐升温。
基于此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12的加热功率可调,所述加热件12可以基于所述储水箱15中输送过来的水的温度的变化而调整加热功率,从而确保最终输出的水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储水箱15中设有储水温度检测件152。所述储水温度检测件152与所述加热件12电性连接。继而所述加热件12可以根据所述储水箱15中输送过来的水的温度而灵活调整加热功率。
进一步地,当所述储水温度检测件152检测到所述储水箱15中水温高于用于取水所需温度时,显然此时储水箱15中的水无法作为冷却介质将换热通道中的热水降温到用户所需取水的温度。此时可以选用未置于所述储水箱15中的换热通道,换言之选用其他冷却介质来吸收热水的热量。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10还包括过滤组件16,所述过滤组件16的纯水出水口与所述储水箱15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箱15中存储的是所述过滤组件16过滤所得到的纯水。置于所述储水箱15中的换热管中的热水能够与所述纯水进行换热。
进一步具体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10还包括原水箱17和过滤组件16,所述过滤组件16的原水进水口与所述原水箱17连通,所述过滤组件16的纯水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加热件12用于加热经过所述过滤组件16过滤所形成的纯水。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包括所述原水箱17中的储水空间。此时利用所述原水箱17中的原水作为冷却介质吸收所述换热通道中热水的热量。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换热模块13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的通道为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换热管置于所述原水箱17中。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嘴11连通。
所述换热管置于所述原水箱17中,所述换热管中热水的热量能够传递给所述原水箱17中的原水。
同理,随着换热过程的进行,所述原水箱17中原水温度会有所上升,当原水温度高于用户取水温度时,原水箱17中原水无法作为冷却介质将换热通道中热水降温到用户取水所需温度。此时需要选取其他未置于所述原水箱17中的换热通道使用。
基于此,如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原水箱17中进一步设有原水温度检测件171。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原水箱17中还设有与用于存放原水的空间隔开的浓水存放空间172。所述过滤组件16的浓水出水口与所述浓水存放空间172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至于所述浓水存放空间172中。此时则利用所述浓水存放空间172中的浓水作为冷却介质为所述换热管中热水降温。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模块13包括多个所述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通道由至少一个所述换热管内通道构成。一部分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储水箱15中,和/或一部分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原水箱17中用于存放原水的空间中,和/或还有一部分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原水箱17中用于存放浓水的存放空间中。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连通在所述原水箱17与所述过滤组件16的原水进水口之间的通路为原水通路161,所述原水通路161上设有原水驱动件1611,用于为所述原水通路161中的原水提供从所述原水箱17流向所述过滤组件16的驱动力。
具体地,所述原水驱动件1611可以为水泵。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连通在所述过滤组件16的浓水出水口与所述浓水存放空间172之间的通路为浓水通路162,所述浓水通路162上设有废水电磁阀1621。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模块13包括汇入总管131、汇出总管132、第一多通阀133和分支换热管134。所述汇入总管131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汇入总管1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多通阀133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分支换热管134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各个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分支换热管134的轴向上依次间隔布置。各个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分支换热管134的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多通阀133的各个出水口连通。所述汇出总管132的一端与所述分支换热管134的出口连通,所述汇出总管132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嘴11连通。
所述分支换热管134的入口至出口之间整个管段所围通道为一所述换热通道。所述分支换热管134的任一所述第一开口与出口之间的管段所围通道也为一所述换热通道。基于各个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分支换热管134的轴向上依次间隔布置,因此各个所述换热通道长度不同。其中所述分支换热管134的入口至出口整个管段所围的所述换热通道长度最长。
在所述加热空间中加热的高温水从所述汇入总管131流向所述第一多通阀133的进水口。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多通阀133具体哪个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多通阀133的进水口导通,从而控制所述分支换热管134中热水流过的路径长度,继而控制热水流经不同长度的所述换热通道。具体地,当用户取水温度较高时,可以选择较靠近所述分支换热管134出口的第一开口作为热水进入所述分支换热管134的进入口,继而需要控制与此第一开口连通的所述第一多通阀133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多通阀133的进水口导通,使得从所述汇入总管131输送过来的热水流向所述第一开口。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分支换热管134上设有单向阀1341,所述单向阀1341所允许的流通方向为从所述分支换热管134的入口到出口的方向。从而使得所述分支换热管134中的水只能够沿着从所述分支换热管134的入口流向出口的方向流通。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支换热管134上设有开关阀,相邻所述第一开口之间具有所述开关阀,第一开口与所述分支换热管134的入口之间具有所述开关阀。从而当选择某一所述第一开口作为热水进入所述分支换热管134的进入口时,在所述分支换热管134上位于此第一开口靠近所述分支换热管134入口一侧的各个所述开关阀均处于关闭状态,位于此第一开口靠近所述分支换热管134出口一侧的各个所述开关阀均处于开启状态,从而确保从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分支换热管134的热水只流向所述分支换热管134的出口,而不会向所述分支换热管134的入口处回流。
如前文所述,用于吸收换热通道中热水热量的冷却介质可以为所述储水箱15中的水,可以为过滤组件16过滤时所用的原水,也可以为所述过滤组件16过滤所产生的纯水或浓水。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10还包括原水箱17、过滤组件16和储水箱15,所述过滤组件16的原水进水口与所述原水箱17连通,所述过滤组件16的纯水出水口与所述储水箱15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箱15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分支换热管134至少有部分置于所述储水箱15中。
热水在流过所述分支换热管134时,与所述储水箱15中存储的纯水进行换热。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支换热管134全部位于所述储水箱15中。
或者,如图2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支换热管134部分位于所述储水箱15中,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原水箱17中。
亦或,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支换热管134全部位于所述原水箱17中。
还有可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支换热管134除了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原水箱17和/或所述储水箱15中外,还有可以存在部分位于其他存储有冷却介质的器件中,比如所述原水箱17中用于存放浓水的浓水存放空间172中。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温度检测件152和/或所述原水温度检测件171与所述第一多通阀133电性连接。当温度检测件检测到其所在空间的水温高于用户取水温度时,可以控制所述第一多通阀133切换状态而选取合适的出水口与进水口导通,使得所述分支换热管134上有热水流过的管段至少部分不位于此温度检测件所处空间中。
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换热模块13包括汇入总管131、汇出总管132、第一多通阀133和多个换热管段135。所述汇入总管131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汇入总管1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多通阀133的进水口连通。各个所述换热管段135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多通阀133的各个出水口连通,各个所述换热管段135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汇出总管132的一端连通。所述汇出总管132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嘴11连通。各个所述换热管段135并联,各个所述换热管段135的长度不同。
每一所述换热管段135内的通道即为一所述换热通道,各个所述换热管段135的长度不同,从而使得各个所述换热通道的长度不同。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多通阀133具体哪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多通阀133的进水口导通,从而控制热水流过对应的所述换热管段135。
当然,在某一时刻,若需要多个所述换热管段135用于流通热水,则可以将所述第一多通阀133上与此多个所述换热管段135连通的多个出水口均与所述第一多通阀133的进水口导通。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换热管段135上设有单向阀1341,所述单向阀1341所允许的流通方向为沿所述换热管段135从所述换热管段135上与所述汇入总管131连通的一端流向所述换热管段135上与所述汇出总管132连通的一端的方向。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10还包括原水箱17、过滤组件16和储水箱15,所述过滤组件16的原水进水口与所述原水箱17连通,所述过滤组件16的纯水出水口与所述储水箱15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箱15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一部分所述换热管段135置于所述储水箱15中,另一部分所述换热管段135置于所述原水箱17中。
可以选择性的使用置于所述储水箱15和/或所述原水箱17中的换热管段135用于流通热水,从而选择性的使用所述储水箱15和/或所述原水箱17中的水作为制冷介质使用。
同理,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与各个所述换热管段135的一端连通的所述第一多通阀133同所述储水温度检测件152和/或所述原水温度检测件171电性连接。从而可以根据温度检测件检测到的温度值灵活选择哪段换热管段135参与到热水流通过程。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10还包括高温出水通路18,所述高温出水通路18一端与所述出水嘴11连通,所述高温出水通路18另一端通过第二多通阀181与所述汇入总管131连通。从而当用户取水温度较高,比如用户需取用沸水时,所述第二多通阀181直接切换到所述汇入总管131与所述高温出水通路18导通的状态,进而将所述加热件12加热的高温水直接输送到出水嘴,供用户取用。
进一步地,在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饮水设备,包括上述的多温段饮水系统10。
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饮水设备,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多温段饮水系统10,从而能够根据用户取水温度精确控制出水温度。具体地,通过选用合适长度的所述换热通道用于流通热水,结合所述流量调控件14控制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和/或所述换热通道的流量,进而精确掌控热水换热量,从而使得所述出水嘴11的出水温度复合用户取水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温段饮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水嘴;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具有加热空间,所述加热件能够将所述加热空间中的水加热;
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具有冷却介质通道和多个换热通道,每一所述换热通道中的介质均可与所述冷却介质通道中的介质进行热交换,每一所述换热通道的一端均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换热通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出水嘴连通,各个所述换热通道的长度不同;
流量调控件,所述流量调控件用于控制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和所述换热通道两者中至少一者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温段饮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还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且连通在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之间的通路为输水通路,所述流量调控件设置在所述输水通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温段饮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还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包括所述储水箱中的储水空间,所述换热模块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的通道为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换热管置于所述储水箱中,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温段饮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还包括原水箱和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的原水进水口与所述原水箱连通,所述过滤组件的纯水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包括所述原水箱中的储水空间,所述换热模块还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的通道为所述换热通道,所述换热管置于所述原水箱中,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温段饮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包括汇入总管、汇出总管、第一多通阀和分支换热管,所述汇入总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汇入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多通阀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分支换热管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各个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分支换热管的轴向上依次间隔布置,各个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分支换热管的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多通阀的各个出水口连通,所述汇出总管的一端与所述分支换热管的出口连通,所述汇出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温段饮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换热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所允许的流通方向为从所述分支换热管的入口到出口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温段饮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还包括原水箱、过滤组件和储水箱,所述过滤组件的原水进水口与所述原水箱连通,所述过滤组件的纯水出水口与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分支换热管至少有部分置于所述原水箱和/或所述储水箱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温段饮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包括汇入总管、汇出总管、第一多通阀和多个换热管段,所述汇入总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所述汇入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多通阀的进水口连通,各个所述换热管段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多通阀的各个出水口连通,各个所述换热管段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汇出总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汇出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嘴连通,各个所述换热管段并联,各个所述换热管段的长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温段饮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温段饮水系统还包括原水箱、过滤组件和储水箱,所述过滤组件的原水进水口与所述原水箱连通,所述过滤组件的纯水出水口与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加热空间连通,一部分所述换热管段置于所述储水箱中,另一部分所述换热管段置于所述原水箱中。
10.一种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多温段饮水系统。
CN202123083201.7U 2021-12-09 2021-12-09 多温段饮水系统和饮水设备 Active CN216454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83201.7U CN216454614U (zh) 2021-12-09 2021-12-09 多温段饮水系统和饮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83201.7U CN216454614U (zh) 2021-12-09 2021-12-09 多温段饮水系统和饮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54614U true CN216454614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20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83201.7U Active CN216454614U (zh) 2021-12-09 2021-12-09 多温段饮水系统和饮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546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76409A (zh) 多温段饮水系统和饮水设备
CN102150003B (zh) 用于调控宽功率范围的管束式换热器
JP2012530891A (ja) 排水から熱を回収するための装置、前記装置を含む熱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13504731A (ja) 液体用の温度制御システム
JP3976326B2 (ja) 熱交換器
CN104596344A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回水箱
CN216454614U (zh) 多温段饮水系统和饮水设备
CN216472685U (zh) 净饮机和净饮水系统
CN111493657A (zh) 温开水系统及饮水装置
CN216494879U (zh) 换热部件、饮水机和饮水系统
JP5247357B2 (ja) スパイラル式熱交換器、及び、エンジン性能試験装置
CN216876005U (zh) 饮水机和饮水系统
CN209996001U (zh) 温开水系统及饮水装置
CN113562791A (zh) 水路结构及净水机
CN117134015A (zh) 动力电池调温系统、电池组件与电动汽车
CN203837532U (zh) 管壳式换热器
CN114145642A (zh) 换热部件、饮水机、饮水系统和饮水系统控制方法
CN113974437A (zh) 饮水机、饮水系统和饮水系统的控制方法
US11925738B2 (en) Heater/cooler for an oxygenator
CN108903656B (zh) 饮水机及水源转换装置
CN216141276U (zh) 净水系统及饮水设备
CN215439916U (zh) 出水结构及净水设备
CN212720332U (zh) 用水调温装置
CN216364729U (zh) 饮水机和饮水系统
KR102221127B1 (ko) 밸런싱 탱크를 이용한 지열 냉난방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