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47374U - 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47374U
CN216447374U CN202122983551.2U CN202122983551U CN216447374U CN 216447374 U CN216447374 U CN 216447374U CN 202122983551 U CN202122983551 U CN 202122983551U CN 216447374 U CN216447374 U CN 216447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spring
vibrating body
base
sh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835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硕彬
徐晖
刘彦辰
苏夏昉
吴启江
王得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835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47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47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47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的配件,公开一种减震装置,其包括竖直减震组件和水平减震组件。所述竖直减震组件包括振动体、减震弹簧、配合构件和第一连接部,所述减震弹簧设置成用于缓冲所述振动体相对于所述配合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震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振动体连接,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所述水平减震组件包括底座、减震胶体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配合构件的下方;所述减震胶体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配合构件之间,用于缓冲所述配合构件相对于所述底座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震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将所述减震装置进行安装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可提高减震性能。

Description

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的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给电子设备减震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诸如运动相机的电子设备,通常需要将其安装在减震装置上,以在运动场景中提供减震作用。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一般是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减震部件,从而只能在上下方向上提供减震效果。这种减震方案在诸如摩托车骑行的运动场景中未能提供全向的减震能力,使得在高频率和大幅度的振动环境中,容易导致相机出现断电死机等情况。
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的技术缺陷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震装置,能够提高减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装置,包括竖直减震组件和水平减震组件。所述竖直减震组件包括振动体、减震弹簧、配合构件和第一连接部,所述减震弹簧设置成用于缓冲所述振动体相对于所述配合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震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振动体连接,并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所述水平减震组件包括底座、减震胶体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配合构件的下方;所述减震胶体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配合构件之间,用于缓冲所述配合构件相对于所述底座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震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将所述减震装置进行安装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合构件包括朝下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底座的一部分和所述减震胶体插设在所述收容空间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包括水平部、胶柱定位杆和凸部,所述胶柱定位杆和所述凸部自所述水平部向上延伸,所述胶柱定位杆邻近所述凸部设置,所述减震胶体套设在所述胶柱定位杆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柱定位杆和所述减震胶体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胶柱定位杆围绕所述凸部设置,各减震胶体套设在一个相应的胶柱定位杆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减震组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配合构件的底部,并与所述配合构件形成供所述水平部在其中水平移动的水平空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设有耐磨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开设在所述底座上的螺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直减震组件还包括弹簧导向柱、上弹簧限位块和竖直导向柱;所述弹簧导向柱插设在所述振动体的边角,所述弹簧导向柱的上端与所述上弹簧限位块连接,所述弹簧导向柱的下端与所述配合构件连接;在所述配合构件和所述振动体之间有所述减震弹簧,在所述上弹簧限位块和所述振动体之间有所述减震弹簧;并且,所述竖直导向柱插入所述配合构件和所述振动体,用于导引所述振动体相对于所述配合构件做竖直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导向柱的数量为四个,其分别插设在所述振动体的四个边角;所述上弹簧限位块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位于所述振动体的两侧;所述竖直导向柱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位于所述振动体的两侧;并且,所述减震弹簧的数量为八个,各弹簧导向柱的上端套设一个减震弹簧,各弹簧导向柱的下端套设一个减震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上盖板和手拧螺杆,所述上盖板连接在所述振动体上,所述手拧螺杆包括手拧部和与所述手拧部连接的螺杆部;所述手拧部位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振动体之间,所述螺杆部穿过所述上盖板并伸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装置中,通过减震弹簧提供了在竖直方向的减震,通过减震胶体提供了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减震,从而可降低诸如运动相机的电子设备的振动频率,吸收冲击能量,降低电子设备因振动冲击而出现的断电死机情况。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震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减震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减震装置的一个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减震装置的另一个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3,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震装置100的立体示意图、截面示意图和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减震装置100整体可呈长方体盒状结构,并且可包括竖直减震组件100A和水平减震组件100B。竖直减震组件100A可在竖直方向起到减震作用,水平减震组件100B可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起到减震作用。
一并结合图4所示,其中图4为图1所示减震装置100的另一个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竖直减震组件100A可包括振动体10、减震弹簧11、配合构件12和第一连接部13。所述减震弹簧11设置成用于缓冲所述振动体10相对于所述配合构件12在竖直方向上的震动。所述第一连接部13与所述振动体10连接,并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减震弹簧11可呈螺旋弹簧的形式。所述电子设备可为运动相机,其可连接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3上,从而可与所述振动体10同步运动。在此指出,由于配合构件12需要与水平减震组件100B配合作用,因此将其命名为配合构件;当相对于减震弹簧11而言时,配合构件12又可称为下弹簧限位件。
所述水平减震组件100B可包括底座20、减震胶体21和第二连接部22。所述底座20设置在所述配合构件12的下方。所述减震胶体21位于所述底座20和所述配合构件12之间,用于缓冲所述配合构件12相对于所述底座20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震动。所述第二连接部22设置在所述底座20上,用于将所述减震装置100进行安装固定。减震胶体21可为弹性橡胶材料制成,例如可为硅胶;另外,减震胶体21中可开设多个与中心轴线平行的通孔,以增加弹性变形能力。第二连接部22用于与例如自行车、摩托车的运动物体连接,从而将减震装置100安装固定在运动物体上。
在此实施例的减震装置100中,通过减震弹簧11提供了在竖直方向的减震,通过减震胶体21提供了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减震,从而可降低诸如运动相机的电子设备的振动频率,吸收冲击能量,降低电子设备因振动冲击而出现的断电死机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配合构件12包括朝下开口的收容空间12A,所述底座20的一部分和所述减震胶体21插设在所述收容空间12A内。以此方式,可使得减震胶体21挤压设置在所述底座20的这一部分和收容空间12A的侧壁之间,从而在配合构件12相对于底座20在水平方向上震动时通过减震胶体21提供缓冲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底座20包括水平部20A、胶柱定位杆20B和凸部20C。所述胶柱定位杆20B和所述凸部20C自所述水平部20A向上延伸,所述胶柱定位杆20B邻近所述凸部20C设置,所述减震胶体21套设在所述胶柱定位杆20B上。通过将减震胶体21套设在胶柱定位杆20B上,可对减震胶体21起到大致定位的作用,以方便组装。凸部20C可供减震胶体21抵靠,使减震胶体21在受压时弹性变形,进而起到在水平方向上的减震作用。为了方便将减震胶体21套设在胶柱定位杆20B上,减震胶体21可开设与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的通孔;该通孔的截面可为半圆形或近似半圆形,以通过减震胶体21的变形能力而供胶柱定位杆20B插入,并达到对胶柱定位杆20B的夹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胶柱定位杆20B和所述减震胶体21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胶柱定位杆20B围绕所述凸部20C设置,各减震胶体21套设在一个相应的胶柱定位杆20B上。例如,凸部20C的截面可呈大致十字形;四个胶柱定位杆20B可分别定位在凸部20C的四个凹入角落处,并且可成前后、左右对称布置。另外,减震胶体21套设在胶柱定位杆20B上后,四个减震胶体21的外侧轮廓包围凸部20C的外侧轮廓,以使减震胶体21与配合构件12接触,且防止凸部20C与配合构件12接触。以此方式,可均衡地实现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减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水平减震组件100B还包括底板25。所述底板25固定在所述配合构件12的底部,并与所述配合构件12形成供所述水平部20A在其中水平移动的水平空间23。由于底座20在使用期间需要固定,因此配合构件12受到震动时会相对于底座20在水平方向移动;相应地,水平空间23为水平部20A和配合构件12之间的相对运动提供了空间。另外,水平空间23还可对配合构件12的水平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水平部20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设有耐磨片24。所述耐磨片24可为耐磨材料制成,从而能够保证配合构件12在相对于水平部20A移动时提高顺滑度及耐磨度。水平部20A的两侧可形成凹部,以收容固定耐磨片2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连接部22为开设在所述底座20上的螺孔。从而,该螺孔可供例如自行车、摩托车的运动物体上的螺柱拧入,进而实现对减震装置100整体的安装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22也可为螺柱,以便拧紧固定在运动物体上的螺孔内;这同样能够实现对减震装置100整体的安装固定。再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22也可为杆形部件,其设置成能够被夹紧固定在运动物体上,进而实现对减震装置100整体的安装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竖直减震组件100A还包括弹簧导向柱14、上弹簧限位块15和竖直导向柱16。所述弹簧导向柱14插设在所述振动体10的边角,所述弹簧导向柱14的上端与所述上弹簧限位块15连接,所述弹簧导向柱14的下端与所述配合构件12连接。在所述配合构件12和所述振动体10之间有所述减震弹簧11,在所述上弹簧限位块15和所述振动体10之间有所述减震弹簧11。所述竖直导向柱16插入所述配合构件12和所述振动体10,用于导引所述振动体10相对于所述配合构件12做竖直移动。例如,多个弹簧导向柱14可均匀地插设分布在所述振动体10的多个边角处,以对振动体10的竖直方向移动起到稳定的导向作用;弹簧导向柱14可安装或形成在配合构件12上,并且可通过例如螺钉与上弹簧限位块15紧固连接。通过设置这些弹簧导向柱14,可将这些减震弹簧11的朝向进行定位,防止其改变朝向。减震弹簧11的数量可为多个,以在振动体10的上下两侧均布置有减震弹簧11。竖直导向柱16自配合构件12的底部向上插设,并插入振动体10的对应导向孔内,从而实现导引作用,使振动体10相对于所述配合构件12只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另外,当底板25固定在配合构件12的底部时,竖直导向柱16的下端可被固定在底板25和配合构件12之间;例如,竖直导向柱16的下端可被固定在底板25的凹槽25A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弹簧导向柱14的数量为四个,其分别插设在所述振动体10的四个边角,可成前后、左右对称布置。所述上弹簧限位块15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位于所述振动体10的两侧,例如位于振动体10的左右两侧。所述竖直导向柱16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位于所述振动体10的两侧,例如位于振动体10的左右两侧。所述减震弹簧11的数量为八个,其中各弹簧导向柱14的上端套设一个减震弹簧11,各弹簧导向柱14的下端套设一个减震弹簧11。以此方式,可对振动体10的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方向均衡地实现减震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13可包括上盖板17和手拧螺杆18,所述上盖板17可通过例如螺钉连接在所述振动体10上。所述手拧螺杆18包括手拧部18A和与所述手拧部18A连接的螺杆部18B。所述手拧部18A位于所述上盖板17和所述振动体10之间,所述螺杆部18B穿过所述上盖板17并伸出,用于拧入诸如运动相机的电子设备的螺孔内,从而实现连接。第一连接部13也可为其他连接结构,只要能实现与诸如运动相机的电子设备连接安装即可。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在诸如运动相机的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中,有一些应用环境具有强烈的振动和冲击,在高频率和大幅度的振动环境中,会导致电子设备出现断电死机等情况;从而,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装置100可提供上下、左右和前后六个方向的减震,进而使得电子设备在高振动环境使用时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振动频率、吸收冲击能量以及降低电子设备因振动冲击而出现的断电死机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竖直减震组件,所述竖直减震组件包括振动体、减震弹簧、配合构件和第一连接部,所述减震弹簧设置成用于缓冲所述振动体相对于所述配合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震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振动体连接,并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和
水平减震组件,所述水平减震组件包括底座、减震胶体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配合构件的下方;所述减震胶体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配合构件之间,用于缓冲所述配合构件相对于所述底座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震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将所述减震装置进行安装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构件包括朝下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底座的一部分和所述减震胶体插设在所述收容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包括水平部、胶柱定位杆和凸部,所述胶柱定位杆和所述凸部自所述水平部向上延伸,所述胶柱定位杆邻近所述凸部设置,所述减震胶体套设在所述胶柱定位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柱定位杆和所述减震胶体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胶柱定位杆围绕所述凸部设置,各减震胶体套设在一个相应的胶柱定位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减震组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配合构件的底部,并与所述配合构件形成供所述水平部在其中水平移动的水平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均设有耐磨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开设在所述底座上的螺孔。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直减震组件还包括弹簧导向柱、上弹簧限位块和竖直导向柱;
所述弹簧导向柱插设在所述振动体的边角,所述弹簧导向柱的上端与所述上弹簧限位块连接,所述弹簧导向柱的下端与所述配合构件连接;
在所述配合构件和所述振动体之间有所述减震弹簧,在所述上弹簧限位块和所述振动体之间有所述减震弹簧;并且
所述竖直导向柱插入所述配合构件和所述振动体,用于导引所述振动体相对于所述配合构件做竖直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导向柱的数量为四个,其分别插设在所述振动体的四个边角;
所述上弹簧限位块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位于所述振动体的两侧;
所述竖直导向柱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位于所述振动体的两侧;并且
所述减震弹簧的数量为八个,各弹簧导向柱的上端套设一个减震弹簧,各弹簧导向柱的下端套设一个减震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上盖板和手拧螺杆,所述上盖板连接在所述振动体上,所述手拧螺杆包括手拧部和与所述手拧部连接的螺杆部;所述手拧部位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振动体之间,所述螺杆部穿过所述上盖板并伸出。
CN202122983551.2U 2021-11-30 2021-11-30 减震装置 Active CN216447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3551.2U CN216447374U (zh) 2021-11-30 2021-11-30 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3551.2U CN216447374U (zh) 2021-11-30 2021-11-30 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47374U true CN216447374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55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83551.2U Active CN216447374U (zh) 2021-11-30 2021-11-30 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473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5618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JP7327854B2 (ja) 振動減衰ブラケット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KR20140071184A (ko) 진동발생장치
CN108437828B (zh) 燃料电池车用燃料电池减震装置及燃料电池车
KR101837928B1 (ko) 정보통신기기용 모듈의 완충장치
CN216447374U (zh) 减震装置
CN216447349U (zh) 减震器
CN216447351U (zh) 减震结构
CN108150383A (zh) 一种制冷压缩机缓冲脚垫
CN212392966U (zh) 一种喇叭减震结构及智能交互设备
KR200310303Y1 (ko) 방진 스프링 마운트
KR101392826B1 (ko) 프레스 방진기
CN112128307A (zh) 减震结构、惯性测量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112128309A (zh) 一种壁挂式减震器及壁挂式显示装置
KR100759110B1 (ko) 플로워용 방진장치
CN218706310U (zh) 一种新型振动给料机固定装置
CN211629153U (zh) 抗震效果良好的蓄电池
CN212108746U (zh) 用于空调器的室外机及空调器
RU2668761C1 (ru)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ый цилиндроконический виброизолятор
CN213451481U (zh) 减震结构、惯性测量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214123632U (zh) 一种减震变压器箱
CN210126489U (zh) 无人驾驶汽车相机模组减震结构及汽车
RU2667844C1 (ru) Двухступенчатый сферический виброизолятор
KR102402233B1 (ko) 전동공구용 배터리 접속단자모듈
CN217761584U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缓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