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4668U - 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4668U
CN216434668U CN202121860157.3U CN202121860157U CN216434668U CN 216434668 U CN216434668 U CN 216434668U CN 202121860157 U CN202121860157 U CN 202121860157U CN 216434668 U CN216434668 U CN 216434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ed
piece
gear
image forming
developing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601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源
曹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st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nesta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star Corp filed Critical Ninesta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4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4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影盒。显影盒可拆卸的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显影盒包括盒体、驱动齿轮、齿轮传递装置及被检测机构。其中,盒体用于容纳显影剂,驱动齿轮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齿轮传递装置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被检测机构,被检测机构用于被图像形成装置检测。被检测机构包括旋转件、被检测件和连接件,旋转件与被检测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与旋转件、被检测件中的至少一个过盈配合,且被检测件克服摩擦力后能够相对旋转件绕轴向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影盒,旋转件和被检测件通过与连接件过盈配合的摩擦力传递驱动力,复位被检测机构时,只需克服过盈配合间摩擦力就可以将被检测件回复到初始位置。

Description

显影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影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广泛使用一种显影盒,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此显影盒含有被检测机构,通过图像形成装置的信息检测机构和显影盒上的被检测机构相互作用,实现对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显影盒是否为新的显影盒的检测,从而确定显影盒的寿命。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影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影盒100包括盒体2、驱动齿轮4、被检测机构6、第一传递齿轮51及第二传递齿轮52。驱动齿轮4与第一传递齿轮51啮合,第一传递齿轮51与第二传递齿轮52啮合,第二传递齿轮52与被检测机构6啮合。其中,被检测机构6为缺齿,即圆周上一部分有齿,另外的部分没有齿,即旋转件分和非旋转件分。被检测机构6包括被检测件63,被检测件63用于触发图像形成装置的信息检测机构。
在生产过程中,当显影盒100组装完毕后直接出售,显影盒100的品质会得不到保证,因此需要对显影盒100进行工作测试。在实际使用时,显影盒10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被检测机构6与第二传递齿轮52预啮合(初始位置),被检测件63未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信息检测机构碰触。当图像形成装置开始工作时,驱动齿轮4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驱动力,第一传递齿轮51及第二传递齿轮52将驱动力传递至被检测机构6,被检测机构6在驱动齿轮4的作用下旋转,被检测件63开始触发图像形成装置的信息检测机构。
被检测机构6从旋转到停止旋转的过程中,被检测件63在触发和不触发图像形成装置的信息检测机构间变换,由于被检测机构6为缺齿,当被检测机构6的非旋转件分与第二传递齿轮52相对,即被检测机构6与第二传递齿轮52不啮合(末位置),被检测机构6停止旋转,被检测件63触发过程结束,即完成图像形成装置对显影盒100的检测。
工作测试后的显影盒100需要进行复位,将被检测机构6从末位置回复到初始位置。现有复位被检测机构6的方法是先将被检测机构6从显影盒100上拆卸,然后重新安装被检测机构6,这种复位方式繁杂,并且拆卸被检测机构6和安装被检测机构6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后续显影盒100的打印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显影盒,该显影盒被检测件和旋转件之间通过与连接件的摩擦力传递驱动力,从而复位被检测机构时,只需克服摩擦力就可以将被检测件回复到初始位置,复位被检测机构简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可拆卸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所述显影盒包括盒体、驱动齿轮、齿轮传递装置、被检测机构;所述盒体用于收容显影剂,所述驱动齿轮用于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所述齿轮传递装置用于将所述驱动力传递给所述被检测机构,所述被检测机构用于被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检测,所述被检测机构包括旋转件、被检测件和连接件;
所述旋转件与所述被检测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旋转件、所述被检测件中的至少一个过盈配合,可使所述被检测件和所述旋转件一起旋转;且所述被检测件克服所述过盈配合间的摩擦力后能够相对所述旋转件绕轴向转动。
在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旋转件或所述被检测件卡接。
在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件为矩形弹簧。
在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显影盒还包括护盖,所述护盖包括沿所述被检测件的旋转周向设置的支撑部及缺口,所述支撑部在轴向上支撑所述被检测件,所述被检测件沿所述支撑部转动至所述缺口处时,所述被检测件向靠近所述盒体的方向移动。
在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被检测件包括被支撑部及至少一个被检测部,所述被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抵接,所述被支撑部沿所述支撑部旋转至所述缺口;所述被检测部用于被图像形成装置直接或间接检测。
在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被支撑部为凸起,所述支撑部为沿所述被检测件的旋转周向设置的环形突起,所述凸起沿所述支撑部旋转。
在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被检测件包括径向可伸缩的被支撑部及至少一个被检测部,所述被支撑部与所述护盖的所述支撑部抵接,所述被支撑部沿所述支撑部螺旋式旋转至所述缺口;所述被检测部用于被图像形成装置直接或间接检测。
在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被支撑部为具有斜面的楔块,所述支撑部为沿所述被检测件的旋转周向设置的螺旋形突起。
在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护盖还包括防转部,所述防转部与所述被支撑部抵接,以防止所述被检测机构在所述旋转方向上反转。
在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显影盒还包括固定件,所述被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被检测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抵接。
在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件为螺钉。
在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所述被检测机构提供轴向压力,使得所述被检测机构向靠近所述盒体侧壁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被检测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断开检测。
在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旋转件设有连接凹槽,所述连接件卡设于所述连接凹槽内;所述被检测件设有连接柱,所述被检测件通过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件接合。
在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显影盒还包括护盖,所述护盖包括阻挡部,所述被检测件绕所述轴向旋转直至与所述阻挡部抵接。
在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阻挡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被检测件转动的起始位,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被检测件转动的终止位;所述被检测件包括至少一个被阻挡部及至少一个被检测部;所述被检测件从所述起始位置绕轴向转动,直至所述被阻挡部与所述第二侧面相抵接;当所述被检测件逆向转动至与所述被阻挡部的所述第一侧面相抵接时,所述被检测件回到所述起始位;所述被检测部用于被图像形成装置直接或间接检测。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被检测件和旋转件之间通过与连接件的过盈配合间的摩擦力传递驱动力,从而复位被检测机构时,只需克服摩擦力就可以将被检测件回复到初始位置,复位被检测机构简便。采用这种被检测机构的显影盒具有结构简单、复位方便、避免被检测机构在运输过程中产生反转等优点,制造成本降低,有利于提高显影盒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影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移除护盖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安装的被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位于初始位置时显影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位于初始位置时显影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位于末位置时显影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位于末位置时显影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的一种驱动方式的示意图;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的另一种驱动方式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中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安装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显影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显影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显影盒中护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显影盒中移除护盖后齿轮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9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显影盒中安装的被检测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显影盒中旋转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00-显影盒;
2-盒体;
21-显影齿轮;22-送粉齿轮;23-第一中空圆柱;24-第一定位柱;25-支撑凸起;
26-第一侧壁;27-第二侧壁;
3-显影辊;
4-驱动齿轮;
5-齿轮传递装置;
51-第一传递齿轮;
52-第二传递齿轮;
53-第二惰轮;
54-中间齿轮;541-第一齿轮;542-第二齿轮;
6-被检测机构;
61-旋转件;611-连接凹槽;612-齿轮部;
62-连接件;621-第一端;622-第二端;623-接合凸起;
63-被检测件;
631-轴体;631a-接合凹槽;631b-倒钩结构;
632-被支撑部;
633-被检测部;633a-第一被检测部;633b-第二被检测部;
634-第二弹性件;635-第三被检测部;636-连接柱;637-被阻挡部;
64-第一弹性件;
7-固定件;
8-护盖;
81-开口;811-围挡;
82-防转件;
83-支撑部;831-第一支撑部;832-第二支撑部;833-定位轴;
834-阻挡部;834a-第一侧面;834b-第二侧面;
84-缺口;841-第一端口;842-第二端口;
9-出粉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影盒,显影盒可拆卸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显影盒包括盒体、驱动齿轮、齿轮传递装置及被检测机构。盒体用于收容显影剂,驱动齿轮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齿轮传递装置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被检测机构,被检测机构用于被图像形成装置检测,被检测机构包括旋转件、被检测件和连接件。
旋转件与被检测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与旋转件、被检测件中的至少一个过盈配合。且被检测件克服过盈配合间的摩擦力后能够相对旋转件绕轴向转动。
在上述方案中,被检测件和旋转件之间通过与连接件过盈配合的摩擦力传递驱动力,从而复位被检测机构时,只需克服过盈配合间摩擦力就可以将被检测件旋转回复到初始位置,复位简便,无需反复拆卸护盖和被检测机构。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移除护盖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及图3所示,显影盒100包括盒体2、显影辊3、搅拌元件、驱动齿轮4、齿轮传递装置5、被检测机构6、固定件7、护盖8及出粉刀9。
显影辊3、出粉刀9、搅拌元件均在轴向上延伸,显影辊3的旋转轴线平行于轴向。盒体2具有在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6及第二侧壁27,驱动齿轮4和被检测机构6位于第一侧壁26的外表面,即驱动齿轮4和被检测机构6位于盒体2在轴向上的同一侧,驱动齿轮4与齿轮传递装置5啮合、齿轮传递装置5与被检测机构6啮合。其中,齿轮传递装置5包括第一传递齿轮51及第二传递齿轮52,第二传递齿轮52设置于第一侧壁26,用于驱动搅拌元件旋转。第一传递齿轮51与驱动齿轮4啮合,第二传递齿轮52安装在搅拌元件的轴端,并与第一传递齿轮51和被检测机构6啮合,从而传递驱动力。驱动齿轮4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齿轮传递装置5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被检测机构6,被检测机构6用于被图像形成装置直接或间接检测,即被检测机构6可以直接与图像形成装置接触,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与图像形成装置接触。护盖8设置于第一侧壁26的外表面,护盖8用于覆盖驱动齿轮4和被检测机构6,从而保护驱动齿轮4和被检测机构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驱动齿轮4与被检测机构6也可分别设置在盒体2的第二侧壁27和第一侧壁26,即在显影辊3的轴向上驱动齿轮4和被检测机构6不在盒体2的同一侧。
盒体2用于构成显影盒100的主体框架,用于支撑显影盒100内部结构及容纳显影剂。其中,盒体2的材质优选为塑料壳体,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在此不做限制。
在盒体2上安装的显影辊3表面带有电荷,在使用过程中可将显影剂吸附在显影辊3上,最后再将显影剂,如碳粉颗粒传送到盒体2外。其中,显影辊3材质可以为特殊橡胶材质,包括聚氨酯橡胶、氯醇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等,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在此不做限制。
在盒体2上沿轴向与显影辊3平行设置并给显影剂施加挤压力的出粉刀9,用于与显影剂摩擦使显影剂,如碳粉颗粒带电,并控制显影辊3表面的显影剂厚度,使显影剂均匀转出。其中,出粉刀9可由金属基架构成,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的出粉刀9,在此不做限制。
在盒体2内加入显影剂后,搅拌元件用于搅拌盒体2内的显影剂,避免显影剂结块。其中,搅拌元件可以为可挠性叶片附着在搅拌轴上,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的搅拌元件,在此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3,盒体2的第一侧壁26还设置有显影齿轮21、送粉齿轮22,显影齿轮21安装在显影辊3的轴端,送粉齿轮22安装在送粉辊的轴端。驱动齿轮4分别与显影齿轮21、送粉齿轮22及第一传递齿轮51啮合,第一传递齿轮51与第二传递齿轮52啮合,即当驱动齿轮4转动时,显影齿轮21、送粉齿轮22和第二传递齿轮52同步转动,分别驱动显影辊3、送粉辊和搅拌元件。
当显影盒100开始工作时,驱动齿轮4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齿轮传递装置5将驱动齿轮4接收的驱动力传递给被检测机构6。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上述齿轮组合机构,驱动齿轮4可以通过显影齿轮21、送粉齿轮22和第二传递齿轮52,使显影辊3、送粉辊和搅拌元件接收驱动力而旋转。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安装的被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盒体2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被检测机构6的第一中空圆柱23、第一定位柱24和支撑凸起25。第一定位柱24垂直于第一侧壁26,且在轴向上延伸,第一定位柱24用于支撑被检测机构6。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被检测机构6包括旋转件61、连接件62及被检测件63,旋转件61、连接件62及被检测件63均为中空结构,即由旋转件61、连接件62及被检测件63同轴设置构成的被检测机构6具有通孔,被检测机构6的通孔穿过第一定位柱24,当齿轮传递装置5将接收到的驱动力传输至被检测机构6,被检测机构6可绕第一定位柱24旋转。
具体的,如图3及图4所示,旋转件61与齿轮传递装置5的第二传递齿轮52啮合,从而接收驱动齿轮4传递的驱动力,被检测机构6在旋转件61接收的驱动力作用下绕第一定位柱24沿旋转方向A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件61可以是齿轮、摩擦轮或者销轮等,在此不做限定。
被检测机构6中,旋转件61与被检测件63之间通过连接件62连接,连接件62与旋转件61、被检测件63中的至少一个过盈配合,且被检测件63克服过盈配合间的摩擦力后能够相对旋转件61绕轴向转动。连接件62还可与旋转件61或被检测件63卡接。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旋转件61包括中空的连接凹槽611及齿轮部612,从而通过连接凹槽611套设于第一定位柱24上,连接件62的第一端621与旋转件61的连接凹槽611的外圆周面过盈配合,第二端622包括在轴向上延伸的接合凸起623,与被检测件63卡接。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62的第一端621也可以与旋转件61的连接凹槽611的内圆周面过盈配合,连接件62两端与旋转件61及被检测件63也可以为其他的接合方式,例如连接件62可以是第一端621与旋转件61卡接,第二端622与被检测件63过盈配合。或连接件62的第一端621及第二端622分别与旋转件61和被检测件63过盈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62为矩形弹簧,矩形弹簧的线圈紧密布置,在被检测机构6的工作过程中,矩形弹簧与旋转件61或/和被检测件63抱紧而不相对旋转件61移动,通过摩擦力使旋转件61接收的驱动力通过连接件62传递给被检测件63。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62也可以为弹性材料制成的中空圆柱,或者连接件62为非弹性材料制成,但连接件62至少一端套设橡胶圈,以增加连接件62与被检测件63和/或旋转件61之间的摩擦力。
显影盒包括的护盖8,护盖8用于覆盖被检测机构6和驱动齿轮4。具体地,护盖8设有用于暴露至少部分的被检测机构6的开口81。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开口81为圆孔,被检测机构6的被检测件63穿过该圆孔,护盖8沿圆孔的孔缘还设有凸起的围挡811,围挡811上设置有防转件82,防转件82用于防止被检测机构6在旋转方向上沿B方向反转。
围挡811的内壁设有支撑部83,支撑部83用于支撑被检测机构6,被检测机构6可沿支撑部83旋转。围挡811上还开设有缺口84,当被检测件63沿支撑部83旋转到护盖8的缺口84位置时,被检测机构6不再被护盖8支撑。具体的,缺口84包括第一端口841及第二端口842,第一端口841与防转件82邻接。
被检测件63包括轴体631、被支撑部632及被检测部633。被支撑部632为自轴体631的侧壁沿径向凸出形成,且平行于第一侧壁26,被支撑部632可以是扇叶状、直板状等,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轴体631上设有一个被支撑部632,被支撑部632与护盖8的支撑部83贴合接触,从而被支撑部632可沿支撑部83旋转移动,进而护盖8在轴向上约束被检测机构6。且被检测机构6未开始检测时,即位于初始位置,被支撑部632与防转件82邻接,从而阻止被支撑部632反转。
为了方便被检测件63与连接件62连接,轴体631的侧壁开设有接合凹槽631a,接合凹槽631a自轴体631靠近第一侧壁26的一端沿轴向凹陷形成,轴体631靠近第一侧壁26的一端还设有倒钩结构631b,倒钩结构631b用于使被检测件63与旋转件61卡接。相对应地,连接件62的第二端622沿轴向弯折延伸形成接合凸起623,接合凸起623伸入接合凹槽631a,进而与接合凹槽631a卡合连接。当旋转件61、被检测件63通过连接件62接合后,被检测件63的倒钩结构631b与旋转件61卡接,可以理解地,由于三者沿轴向卡合,有利于转动保持一致性。
被检测部633自轴体631的侧壁沿径向凸出形成,且垂直于第一侧壁26,被检测部633可以是扇叶状、直板状等,在此不做限定。被检测部633比被支撑部632远离第一侧壁26,在本实施例中,轴体631上设有两个被检测部633,即第一被检测部633a及第二被检测部633b,第一被检测部633a及第二被检测部633b在被检测机构6旋转过程中被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装置触碰识别,从而完成对显影盒100的检测。
为了实现被检测件63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结束检测状态,被检测机构6还包括第一弹性件64,第一弹性件64用于为被检测机构提供轴向压力,第一弹性件64一端与被检测件63抵接。
第一弹性件64可以为压簧,也可以为其他结构的第一弹性件64,在此不做限定。在实际使用过程,第一弹性件64一端与被检测件63抵接、另一端与固定件7抵接,固定件7用于固定被检测结构6,防止被检测结构6从第一定位柱24脱落。
具体地,固定件7可以为螺钉,也可以为护盖8的一部分。当被检测件63的被支撑部632沿旋转方向A旋转到护盖8的缺口84位置时,被检测机构6不再被护盖8支撑,第一弹性件64持续对被检测机构6提供轴向压力,从而被检测机构6在第一弹性件64的弹性力作用下沿轴向靠近第一侧壁26移动至末位置,使第一被检测部633a和第二被检测部633b不再被图像形成装置触碰识别,从而被检测机构6不再被检测。
当被检测机构6移动到末位置时,旋转件61落入第一中空圆柱23,且与第一中空圆柱23的圆周面接触,从而在径向上约束被检测机构6。支撑凸起25与被检测件63靠近第一侧壁26的一端抵接,从而支撑被检测件63。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位于初始位置时显影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位于初始位置时显影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图7所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被检测机构6位于没有开始检测时的位置,即初始位置,第一弹性件64一端与被检测件63抵接、另一端与固定件7抵接,从而第一弹性件64将被检测件63压向第一侧壁26。此时,被支撑部632被护盖8的支撑部83支撑,且位于支撑部83远离第一侧壁26的一侧,被支撑部632与防转件82邻接,被检测机构6被护盖8支撑,第一被检测部633a和第二被检测部633b被护盖8暴露。
图像形成装置开始工作,驱动齿轮4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齿轮传递装置5将驱动力传递到被检测机构6,即旋转件61与第二传递齿轮52啮合而接收驱动力,旋转件61带动连接件62一起旋转,连接件62通过接合凸起623与被检测件63的接合凹槽631a接合,使驱动力传递给被检测件63,被检测件63的被支撑部632沿支撑部83旋转。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位于末位置时显影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位于末位置时显影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8、图9所示,被检测机构6沿旋转方向A旋转,被支撑部632旋转移动到护盖8的缺口84,被检测机构6不再被护盖8支撑,第一弹性件64的弹性力使被检测件63向靠近盒体2的方向移动,使被检测机构6沿轴向向盒体2移动而靠近盒体2的第一侧壁26,此时为末位置,旋转件61和被检测件63与盒体2的第一侧壁26接触而在轴向上被支撑。此时,第一被检测部633a和第二被检测部633b在第一弹性件64的作用下轴向内缩而不再被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部触碰,被支撑部632比支撑部83更靠近第一侧壁26。
需要说明的是,处于末位置时,旋转件61可以与第二传递齿轮52保持啮合的状态,即被检测机构6一直旋转。也可以是被检测机构6轴向移动后,旋转件61与第二传递齿轮52断开啮合,此时被检测机构6停止旋转。
被检测机构6位于末位置时,复位被检测机构6需要先克服第一弹性件64的弹力,使被检测件63沿轴向移动到被支撑部632远离第一侧壁26的一侧,即轴向向远离盒体2的方向移动被检测件63,被检测件63带动旋转件61和连接件62一起轴向移动。最后需要克服连接件62与旋转件61之间的摩擦力,沿旋转方向B旋转被检测件63到初始位置,仅连接件62与被检测件63一起旋转,然后撤销施加给被检测件63的力,进而被检测机构6在第一弹性件64作用下与被支撑部632和防转件82抵接,到达初始位置。此复位过程中,被检测机构6沿旋转方向B旋转仅需克服旋转件61和连接件62的摩擦力,并使被检测件63相对旋转件61旋转到初始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齿轮传递装置5将驱动力传递给旋转件61,是通过齿轮上的齿牙来传递驱动力,其它通过摩擦来传递驱动力的方式也可以替换到齿轮传递装置5和旋转件61之间,用来传递驱动力,因此齿轮传递装置5和旋转件61,并不限定旋转件61必须是有齿牙的齿轮,其他传递驱动力的结构也可以包含在齿轮传递装置5内,如第二传递齿轮52上设置多个凸起,旋转件61上设置多个凹槽或凸起,第二传递齿轮52上的凸起与旋转件61的凸起或凹槽接合而传递驱动力,或旋转件61的圆周面为粗糙的表面,第二传递齿轮52的圆周面也含有粗糙的表面,两者之间通过各自粗糙表面接触依靠摩擦力而传递驱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连接件62也可以与旋转件61或者被检测件63一体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100,被检测件63和旋转件61之间通过与连接件62过盈配合的摩擦力传递驱动力,从而复位被检测机构6时,旋转被检测件63时只需克服过盈配合间摩擦力就可以将被检测件63回复到初始位置,不需要旋转旋转件61,进而避免了克服旋转件61和第二传递齿轮52之间的啮合阻力,复位轻松简便。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影盒,显影盒可拆卸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显影盒包括盒体、驱动齿轮、齿轮传递装置、被检测机构。盒体用于收容显影剂,驱动齿轮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齿轮传递装置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被检测机构,被检测机构用于被图像形成装置直接或间接检测,即被检测机构可以直接与图像形成装置接触,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与图像形成装置接触,被检测机构包括旋转件、被检测件和连接件。
旋转件与被检测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与旋转件、被检测件中的至少一个过盈配合。且被检测件克服过盈配合间的摩擦力后能够相对旋转件绕轴向转动。
在上述方案中,被检测件和旋转件之间通过与连接件过盈配合的摩擦力传递驱动力,从而复位被检测机构时,只需克服过盈配合间摩擦力就可以将被检测件旋转回复到初始位置,复位简便,无需反复拆卸护盖和被检测机构。
继续参考图2,显影盒100包括盒体2、显影辊3、搅拌元件、驱动齿轮4、齿轮传递装置5、被检测机构6、固定件7、护盖8及出粉刀9。
显影辊3、出粉刀9、搅拌元件均在轴向上延伸,显影辊3的旋转轴线平行于轴向。盒体2具有在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6及第二侧壁27。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中安装被检测机构的结构一种驱动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0a所示,驱动齿轮4和被检测机构6位于盒体2的第一侧壁26,即驱动齿轮4和被检测机构6位于盒体2在轴向上的同一侧,驱动齿轮4与齿轮传递装置5啮合、齿轮传递装置5与被检测机构6啮合。其中,齿轮传递装置5包括第一传递齿轮51及第二传递齿轮52,第二传递齿轮52设置于第一侧壁26,用于驱动搅拌元件旋转。第一传递齿轮51与驱动齿轮4啮合,第二传递齿轮52安装在搅拌元件的轴端,并与第一传递齿轮51和被检测机构6啮合,从而传递驱动力。驱动齿轮4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齿轮传递装置5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被检测机构6,被检测机构6用于被图像形成装置检测。护盖8设置于第一侧壁26的外表面,护盖8用于覆盖驱动齿轮4和被检测机构6,从而保护驱动齿轮4和被检测机构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驱动齿轮4与被检测机构6也可分别设置在盒体2的第二侧壁27和第一侧壁26,即在显影辊3的轴向上驱动齿轮4和被检测机构6不在盒体2的同一侧。
盒体2构成显影盒100的主体框架,用于支撑显影盒100内部结构及容纳显影剂。其中,盒体2的材质可以为塑料壳体,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在此不做限制。
在盒体2上安装的显影辊3表面带有电荷,在使用过程中可将显影剂吸附在显影辊3上,最后再将显影剂,如碳粉颗粒传送到盒体2外。其中,显影辊3材质可以为特殊橡胶材质,包括聚氨酯橡胶、氯醇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等,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在此不做限制。
在盒体2上沿轴向与显影辊3平行设置并给显影剂施加挤压力的出粉刀9,用于与显影剂摩擦使显影剂,如碳粉颗粒带电,并控制显影辊3表面的显影剂厚度,使显影剂均匀转出。其中,出粉刀9可由金属基架构成,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的出粉刀9,在此不做限制。
搅拌元件用于搅拌盒体2内的显影剂,其中,搅拌元件可以为搅拌叶片附着在搅拌轴上,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的搅拌元件,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0a所示,盒体2的第一侧壁26还设置有显影齿轮21、送粉齿轮22,显影齿轮21安装在显影辊3的轴端,送粉齿轮22安装在送粉辊的轴端,用于驱动搅拌元件旋转。驱动齿轮4分别与显影齿轮21、送粉齿轮22和第一传递齿轮51啮合,第二传递齿轮52与旋转件61啮合,即当驱动齿轮4转动时,显影齿轮21、送粉齿轮22及第一传递齿轮51同步转动。
当显影盒100开始工作时,驱动齿轮4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齿轮传递装置5将驱动齿轮4接收的驱动力传递给被检测机构6。其中,齿轮传递装置5的第一传递齿轮51为两级齿轮,即第一传递齿轮51含有两个同轴且同步旋转的齿轮,第一传递齿轮51的两个齿轮分别与驱动齿轮4和第二传递齿轮52啮合,从而传递驱动力。
可选择的,被检测机构还能采用另一种驱动方式,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的另一种驱动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0b所示,盒体2的第一侧壁26设置有显影齿轮21、送粉齿轮22、第一惰轮(图中未示出)、第二惰轮53、第一传递齿轮51和第二传递齿轮52,显影齿轮21安装在显影辊3的轴端,送粉齿轮22安装在送粉辊的轴端,第二传递齿轮52安装在搅拌元件轴端,用于驱动搅拌元件旋转。驱动齿轮4分别与显影齿轮21、送粉齿轮22和第一传递齿轮51啮合,即当驱动齿轮4转动时,显影齿轮21、送粉齿轮22及第一传递齿轮51同步转动。
如图10b所示,当显影盒100开始工作时,驱动齿轮4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齿轮传递装置5将驱动齿轮4接收的驱动力传递给被检测机构6,其中,第一传递齿轮51为三级齿轮,即第一传递齿轮51含有三个同轴且同步旋转的齿轮,第一传递齿轮51的三个齿轮分别与第一惰轮(图中未示出)、驱动齿轮4和第二传递齿轮52啮合。第一惰轮被第一传递齿轮51覆盖,并与第一传递齿轮51中最靠近第一侧壁26的齿轮啮合。第二惰轮53与第一惰轮和旋转件61啮合,从而传递驱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也可以在第一传递齿轮51和第二传递齿轮52之间设置中间齿轮,即第一传递齿轮51和第二传递齿轮52不直接啮合,而是间接啮合。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上述齿轮组合机构,驱动齿轮4可以通过显影齿轮21、送粉齿轮22和第二传递齿轮52,使显影辊3、送粉辊和搅拌元件接收驱动力而旋转。
如图10所示,盒体2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被检测机构6的第一定位柱24和支撑凸起25,第一定位柱24垂直于第一侧壁26,且在轴向上延伸,第一定位柱24用于支撑被检测机构6。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被检测机构6包括旋转件61、连接件62及被检测件63,旋转件61、连接件62及被检测件63均为中空结构,即由旋转件61、连接件62及被检测件63同轴设置构成的被检测机构6具有通孔,被检测机构6的通孔穿过第一定位柱24,当齿轮传递装置5将接收到的驱动力传输至被检测机构6,被检测机构6可绕第一定位柱24旋转。
具体的,旋转件61与齿轮传递装置5的第二传递齿轮52啮合,从而接收驱动齿轮4传递的驱动力,被检测机构6在旋转件61接收的驱动力作用下绕第一定位柱24沿旋转方向A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件61可以是齿轮、摩擦轮或者销轮等,在此不做限定。
被检测机构6中,旋转件61与被检测件63之间通过连接件62连接,连接件62与旋转件61、被检测件63中的至少一个过盈配合,且被检测件63克服过盈配合间的摩擦力后能够相对旋转件61绕轴向转动。连接件62还可与旋转件61或被检测件63卡接。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旋转件61包括中空的连接凹槽611及齿轮部612,从而通过连接凹槽611套设于第一定位柱24上,连接件62的第一端621与旋转件61的连接凹槽611的外圆周面过盈配合,第二端622包括在轴向上延伸的接合凸起623,与被检测件63卡接。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62的第一端621也可以与旋转件61的连接凹槽611的内圆周面过盈配合,连接件62两端与旋转件61及被检测件63也可以为其他的接合方式,例如连接件62可以是第一端621与旋转件61卡接,第二端622与被检测件63过盈配合。或连接件62的第一端621及第二端622分别与旋转件61和被检测件63过盈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62为矩形弹簧,矩形弹簧的线圈紧密布置,在被检测机构6的工作过程中,矩形弹簧与旋转件61或/和被检测件63抱紧而不相对旋转件61移动,通过摩擦力使旋转件61接收的驱动力通过连接件62传递给被检测件63。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62也可以为弹性材料制成的中空圆柱,或者连接件62为非弹性材料制成,但连接件62至少一端套设橡胶圈,以增加连接件62与被检测件63和/或旋转件61之间的摩擦力。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中护盖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护盖8用于覆盖被检测机构6和驱动齿轮4。具体地,护盖8设有用于暴露至少部分的被检测机构6的开口81。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开口81为圆孔,被检测机构6的被检测件63穿过该圆孔,护盖8沿圆孔的孔缘还设有凸起的围挡811,围挡811上设置有防转件82,防转件82用于防止被检测机构6在旋转方向上沿B方向反转。
围挡811的内壁设有支撑部83,支撑部83为环绕内壁周向设置的螺旋形突起,在围挡811内周边沿径向突出,螺旋形突起形成有第一支撑部831及第二支撑部832,在轴向上,第二支撑部832较第一支撑部831靠近盒体2。支撑部83用于支撑被检测机构6,被检测机构6可沿支撑部83旋转。围挡811上还开设有缺口84,缺口84包括第一端口841及第二端口842,第一端口841位于螺旋形突起在轴向上远离盒体2的一末端,第一端口841与防转件82邻接。第二端口842位于螺旋形突起在轴向上靠近盒体2的另一末端,当被检测件63沿支撑部83旋转到护盖8的第二端口842位置时,被检测机构6不再被护盖8支撑。缺口84包括第一端口841及第二端口842,第一端口841与防转件82邻接。
被检测件63包括轴体631、被支撑部632、第二弹性件634及第三被检测部635,被支撑部632为可径向伸缩的斜面型的楔块。在本实施例中,轴体631上设有一个被支撑部632,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显影盒安装护盖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被支撑部632与护盖8的支撑部83抵接,从而被支撑部632可沿支撑部83旋转移动,进而护盖8在轴向上约束被检测机构6。且被检测机构6未开始检测时,即位于初始位置,被支撑部632与防转件82邻接,从而阻止被支撑部632反转。
用于让被支撑部632可径向伸缩的第二弹性件634一端与被支撑部632抵接、另一端与被检测件63抵接,被检测件63设置有容纳第二弹性件634的凹部,第二弹性件634可拆卸连接在凹部,被支撑部632与第二弹性件634可拆卸抵接,因此被支撑部632可沿旋转件61的径向在凹部中伸缩。需要说明的是,被检测件63的凹部中也可设置固定第二弹性件634的固定部,从而便于第二弹性件634的定位与安装。
为了方便被检测件63与连接件62连接,轴体631的侧壁开设有接合凹槽631a,接合凹槽631a自轴体631靠近第一侧壁26的一端沿轴向凹陷形成,轴体631靠近第一侧壁26的一端还设有倒钩结构631b,倒钩结构631b用于使被检测件63与旋转件61卡接。相对应地,连接件62的第二端622沿轴向弯折延伸形成接合凸起623,接合凸起623伸入接合凹槽631a,进而与接合凹槽631a卡合连接。当旋转件61、被检测件63通过连接件62接合后,被检测件63的倒钩结构631b与旋转件61卡接,可以理解地,由于三者沿轴向卡合,有利于转动保持一致性。
第三被检测部635可以为自轴体631的侧壁在径向和轴向上凸出形成的环形突起,也可以是扇叶状、直板状等,在此不做限定。在工作过程中,支撑部83的第一支撑部831和第二支撑部832形成的弧度超过完整圆的弧度,即被检测件63可以旋转的角度大于一圆周,此时被检测件63仅设置一个第三被检测部635,第三被检测部635旋转多圈而被图像形成装置多次检测,而不需要在被检测件63上设置其他被检测部,从而完成对显影盒100的检测。
为了实现被检测件63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结束检测状态,被检测机构6还包括第一弹性件64,第一弹性64件用于为被检测机构提供轴向压力,第一弹性件64一端与被检测件抵接。
第一弹性件64可以为压簧,也可以为其他结构的第一弹性件64,在此不做限定。在实际使用过程,第一弹性件64一端与被检测件63抵接、另一端与固定件7抵接,固定件7用于固定被检测结构6,防止被检测结构6从第一定位柱24脱落。
具体地,固定件7可以为螺钉,也可以为护盖8的一部分。当被检测件63的被支撑部632沿旋转方向A旋转到护盖8的缺口84位置时,被检测机构6不再被护盖8支撑,第一弹性件64为被检测机构6提供轴向压力,从而被检测机构6在第一弹性件64的弹性力作用下沿轴向靠近第一侧壁26移动至末位置,使第三被检测部635不再被图像形成装置触碰识别,从而被检测机构6不再被检测。
当被检测机构6移动到末位置时,支撑凸起25与被检测件63靠近第一侧壁26的一端抵接,从而支撑被检测件63。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被检测机构6位于初始位置,第一弹性件64一端与被检测件63抵接、另一端与固定件7抵接,从而第一弹性件64将被检测件63压向护盖8。此时,被支撑部632被护盖8的支撑部83支撑,被支撑部632与防转件82邻接,被检测机构6被护盖8支撑,第三被检测部635从护盖8中伸出。
图像形成装置开始工作,驱动齿轮4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齿轮传递装置5将驱动力传递到被检测机构6,即旋转件61与齿轮传递装置5啮合而接收驱动力,旋转件61带动连接件62一起旋转,连接件62通过接合凸起623与被检测件63的接合凹槽631a接合,使驱动力传递给被检测件63,被检测件63的被支撑部632沿支撑部83旋转。
被检测机构6沿旋转方向A旋转,被支撑部632螺纹式旋转移动到护盖8的缺口84的第二端口842,被检测机构6不再被护盖8支撑,第一弹性件64持续对被检测机构6施加弹性力,被检测件63向靠近盒体2的方向轴向移动,使被检测机构6沿轴向向靠近第一侧壁26的方向运动至与支撑凸起25抵接,此时为末位置,旋转件61和被检测件63被盒体2的侧壁接触而在轴向上被支撑。此时,第三被检测部635在第一弹性件64的作用下轴向内缩而不再被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部触碰。
需要说明的是,处于末位置时,旋转件61可以与第二传递齿轮52保持啮合的状态,即被检测机构6一直旋转。也可以是被检测机构6轴向移动后,旋转件61与第二传递齿轮52断开啮合,此时被检测机构6停止旋转。
被检测机构6于末位置时,复位被检测机构6需先克服第一弹性件64的弹力,将被检测件63沿轴向提起,此时被支撑部632的斜面与支撑部83接触,此时提起被检测件63的力克服第二弹性件634的弹性力使被支撑部632径向缩回,从而被检测件63及被检测机构6的其他部件一起沿轴向远离盒体2。然后沿旋转方向B旋转被检测件63,需要克服连接件62与旋转件61之间的摩擦力,仅连接件62与被检测件63一起旋转,而旋转件61受到较大的啮合阻力而不旋转,然后撤销施加给被检测件63的力,进而被检测机构6在第一弹性件64作用下与被支撑部632和防转件82抵接,到达初始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齿轮传递装置5将驱动力传递给旋转件61,是通过齿轮上的齿牙来传递驱动力,其它通过摩擦来传递驱动力的方式也可以替换到齿轮传递装置5和旋转件61之间,用来传递驱动力,因此齿轮传递装置5和旋转件61,并不限定旋转件61必须是有齿牙的齿轮,其他传递驱动力的结构也可以包含在齿轮传递装置5内,如第二传递齿轮52上设置多个凸起,旋转件61上设置多个凹槽或凸起,第二传递齿轮52上的凸起与旋转件61的凸起或凹槽接合而传递驱动力,或旋转件61的圆周面为粗糙的表面,第二传递齿轮52的圆周面也含有粗糙的表面,两者之间通过各自粗糙表面接触依靠摩擦力而传递驱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连接件62也可以与旋转件61或者被检测件63一体形成。
本实施例中被检测件63可以旋转超过一圈,从而将驱动力从驱动齿轮4传递到被检测机构6的齿轮传递装置5需要重新设置。实施例1中齿轮传递装置5为第一传递齿轮51和第二传递齿轮52,然而本实施例2中可根据需要而增加新的中间齿轮以及调整第一传递齿轮51和第二传递齿轮52的结构和位置,齿轮传递装置5的设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而设计的结构,故本实施例中不再对齿轮传递装置5的具体结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100,被检测件63和旋转件61之间通过与连接件62过盈配合的摩擦力传递驱动力,从而复位被检测机构6时,旋转被检测件63时只需克服过盈配合间摩擦力就可以将被检测件63回复到初始位置,不需要旋转旋转件61,进而避免了克服旋转件61和第二传递齿轮52之间的啮合阻力,复位轻松简便。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影盒,显影盒可拆卸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显影盒包括盒体、驱动齿轮、齿轮传递装置、被检测机构。盒体用于收容显影剂,驱动齿轮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齿轮传递装置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被检测机构,被检测机构用于被图像形成装置直接或间接检测,即被检测机构可以直接与图像形成装置接触,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与图像形成装置接触。被检测机构包括旋转件、被检测件和连接件。
旋转件与被检测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与旋转件、被检测件中的至少一个过盈配合。且被检测件克服过盈配合间的摩擦力后能够相对旋转件绕轴向转动。
在上述方案中,被检测件和旋转件之间通过与连接件过盈配合的摩擦力传递驱动力,从而复位被检测机构时,只需克服过盈配合间摩擦力就可以将被检测件回复到初始位置,复位简便,无需反复拆卸护盖和被检测机构。
如图18所示,显影盒100包括盒体2、显影辊3、出粉刀9、搅拌元件、驱动齿轮4(如图2所示)、齿轮传递装置5及被检测机构6。
显影辊3、出粉刀9、搅拌元件均在轴向上延伸,显影辊3的旋转轴线平行于轴向。盒体2具有在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6及第二侧壁27,驱动齿轮4位于第二侧壁27,被检测机构6位于第一侧壁26,即驱动齿轮4和被检测机构6位于盒体2在轴向上的不同侧。驱动齿轮4与齿轮传递装置5啮合、齿轮传递装置5与被检测机构6啮合。驱动齿轮4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齿轮传递装置5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被检测机构6,被检测机构6用于被图像形成装置检测。第一侧壁26还设置有护盖8,护盖8用于覆盖被检测机构6,从而保护被检测机构6。
盒体2构成显影盒100的主体框架,用于支撑显影盒100内部结构及容纳显影剂,其中,盒体2的材质可以为塑料壳体,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在此不做限制。
在盒体2上安装的显影辊3表面带有电荷,在使用过程中可将显影剂吸附在显影辊3上,最后再将显影剂,如碳粉颗粒传送到盒体2外。其中,显影辊3材质可以为特殊橡胶材质,包括聚氨酯橡胶、氯醇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等,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在此不做限制。
在盒体2上沿轴向与显影辊3平行设置并给显影剂施加挤压力的出粉刀9,用于与显影剂摩擦使显影剂,如碳粉颗粒带电,并控制显影辊3表面的显影剂厚度,使显影剂均匀转出。其中,出粉刀9可由金属基架构成,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的出粉刀9,在此不做限制。
搅拌元件用于搅拌盒体2内的显影剂,其中,搅拌元件可以为可挠性叶片附着在搅拌轴上,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的搅拌元件,在此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3,盒体2的第二侧壁27还设置有显影齿轮21、送粉齿轮22、第一传递齿轮51和第二传递齿轮52,显影齿轮21安装在显影辊3的轴端,送粉齿轮22安装在送粉辊的轴端,第二传递齿轮52安装在搅拌元件轴端,用于驱动搅拌元件旋转。驱动齿轮4分别与显影齿轮21、送粉齿轮22和第一传递齿轮51啮合,即当驱动齿轮4转动时,显影齿轮21、送粉齿轮22和第一传递齿轮51同步转动。第一传递齿轮51和第二传递齿轮52啮合。
当显影盒100开始工作时,驱动齿轮4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齿轮传递装置5将驱动齿轮4接收的驱动力传递,其中,齿轮传递装置5为设置在盒体2的第一侧壁26和第二侧壁27上的齿轮机构,通过设置在送粉辊两端部的送粉齿轮22将驱动力从盒体2的第二侧壁27所在端部传递到第一侧壁26所在端部,并通过位于第一侧壁26的多个齿轮传递到中间齿轮54,中间齿轮54与旋转件61啮合,从而将驱动力传递到被检测机构6。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件61可以是齿轮、摩擦轮或者销轮等,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的,第一侧壁上送粉齿轮22和中间齿轮54之间的齿轮优选为两个,中间齿轮54设有第一齿轮541和第二齿轮542,第一齿轮541和第二齿轮542同轴设置,并且第二齿轮542比第一齿轮541更靠近盒体2,第一齿轮541的齿牙数比第二齿轮542的齿牙数少。第二齿轮542用于接收驱动力,第一齿轮541与旋转件61啮合。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上述齿轮组合机构,驱动齿轮4可以通过显影齿轮21、送粉齿轮22和第二传递齿轮52,使显影辊3、出粉刀9和搅拌元件接收驱动力而旋转。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显影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显影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显影盒中护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显影盒中移除护盖后齿轮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4-17所示,显影盒还包括护盖8,护盖8用于覆盖被检测机构6。护盖8上设置有定位轴833,定位轴833用于支撑位于盒体2的第一侧壁26的被检测机构6,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显影盒中被检测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被检测机构6包括旋转件61、连接件62及被检测件63,旋转件61、连接件62及被检测件63均为中空结构,即旋转件61、连接件62及被检测件63构成的被检测机构6具有通孔,被检测机构6的通孔穿过定位轴833,当齿轮传递装置5将接收到的驱动力传输至被检测机构6,被检测机构6可绕定位轴833旋转。
具体的,旋转件61靠近盒体2的一端部与第一侧壁26的轴承抵接,定位轴833伸入轴承的圆孔内,从而将被检测机构6在轴向上定位,旋转件61与齿轮传递装置5啮合,从而接收驱动齿轮4传递的驱动力,被检测机构6在旋转件61接收的驱动力作用下绕定位轴833沿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取消轴承,替换为在盒体2第一侧壁26上设置可与定位轴833配合的定位孔,直接将定位轴833插入盒体2的定位孔中,被检测机构6套设在定位轴833上,进行定位。
被检测机构6中,旋转件61与被检测件63之间通过连接件62连接,连接件62与旋转件61、被检测件63中的至少一个过盈配合,从而可以提供给旋转件61和被检测件63一定的摩擦力,从而通过旋转件61的旋转带动被检测件63一起旋转。需要说明的是,被检测件63克服过盈配合间的摩擦力后能够相对旋转件61绕轴向转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旋转件61包括中空的连接凹槽611及齿轮部612,从而通过连接凹槽611套设于定位轴833上,连接件62与旋转件61的连接凹槽611对接。
连接件62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连接件62材质可以为海绵材质或者橡胶材质,也可以为其他能够提供所需摩擦力的材料,在此不做限定。
继续参考图16,护盖8还包括设置于定位轴833侧壁上的阻挡部834,阻挡部834可以防止被检测件63在显影盒100的运输过程中产生反转,并能够在检测过程结束后使被检测件63停止运动。阻挡部83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834a及第二侧面834b,第一侧面834a为被检测件63转动的起始位,第二侧面834b为被检测件63转动的终止位,被检测件63从起始位绕轴向转动,直至被检测件63与第二侧面834b相抵接。施加外力使被检测件63绕定位轴833逆向转动至与第一侧面834a相抵接时,被检测件63回到起始位。
被检测件63上设置有被阻挡部637及被检测部633,被检测部633为轴向凸起,轴向凸起用于被图像形成装置检测。本申请实施例中,轴向凸起为四个,当图像形成装置对显影盒100开始检测时,旋转件61从中间齿轮54的第一齿轮541处接收到动力并通过连接件62带动被检测件63随旋转件61一起转动,被检测件63的第一凸起达到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装置的接触的位置,完成第一次碰撞,然后被检测件63接着旋转到第二凸起与检测装置接触的位置实现第二次碰撞,然后被检测件63接着旋转到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依次到达与检测装置接触的位置实现第三次和第四次碰撞,此时被检测件63的被阻挡部637移动到与阻挡部834相互抵接的位置,该位置为被检测件63的末位置,被检测件63不再转动。
其中,被检测件63上的轴向凸起被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装置四次,使得图像形成装置识别显影盒100。四个轴向凸起沿被检测件63旋转方向的长度不同,沿被检测件63旋转方向的弧长较长的轴向凸起与检测装置之间的接触时间也长,轴向凸起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装置接触的时间不同,使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不同的信息。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显影盒中安装的被检测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显影盒中旋转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9及图20所示,被检测件63具有连接柱636,连接件62套设在被检测件63的连接柱636的外表面,与连接柱636过盈配合,并和连接柱636一起对接插入旋转件61的连接凹槽611,连接件62与连接凹槽611过盈配合,从而可以提供给旋转件61和被检测件63一定的摩擦力,通过旋转件61的旋转带动被检测件63一起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连接凹槽611设置被检测件63上,连接柱636设置在旋转件61上,对应的,连接件62与旋转件61上的连接柱636过盈配合,并和连接柱636一起对接入被检测件63的连接凹槽611,连接件62与连接凹槽611过盈配合,从而可以提供给旋转件61和被检测件63一定的摩擦力,通过旋转件61的旋转带动被检测件63一起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连接件62也可以与旋转件61或者被检测件63一体形成。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护盖8具有阻挡部834,可以防止被检测件63在显影盒100的运输过程中产生反转,并能够在检测过程结束后使被检测件63停止运动。
继续参考图16,护盖8还具有暴露被检测机构6的开口81,被检测件63至少有一部分暴露在开口81中,当对显影盒100进行出厂检测后,需要对被检测件63进行复位时,只需通过拨动暴露在开口81处的被检测件63,使被检测件63克服连接件62的摩擦力旋转到初始位置,无需拆除护盖8,复位简单方便、易操作。
为了使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检测不同容量的显影盒100,被检测件63上的轴向凸起为至少一个,多个轴向凸起沿被检测件63旋转方向的长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100,被检测件63和旋转件61之间通过与连接件62过盈配合的摩擦力传递驱动力,从而复位被检测机构6时,只需克服过盈配合间的摩擦力就可以将被检测件63回复到初始位置,复位简便。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搅拌元件或显影辊3或其他的旋转轴件将驱动力从驱动齿轮4所在的第二侧壁27传递到被检测机构6所在的第一侧壁26。例如,通过搅拌元件传递驱动力时,第二侧壁27的驱动齿轮4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部连接,以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驱动齿轮4可以通过惰轮将驱动力传递给位于搅拌元件轴端和第二侧壁27的齿轮。位于搅拌元件轴端和第一侧壁26的齿轮被搅拌元件带动一起旋转,并直接或间接地将驱动力传递给第一侧壁26的被检测机构6。其中,搅拌元件位于显影盒100内部,用于旋转搅拌显影剂,以防止显影剂结块。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被检测机构6位于没有开始检测的位置,即初始位置,阻挡部834的第一侧面834a与被阻挡部637抵接。图像形成装置开始工作,驱动齿轮4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齿轮传递装置5将驱动力传递到被检测机构6,即旋转件61与齿轮传递装置啮合而接收驱动力,旋转件带动连接件62一起转动,从而带动被检测件63一起转动,被检测件63在旋转过程中,被检测部被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当被阻挡部637与阻挡部的第二侧面834b抵接时,被检测机构在旋转方向上被阻挡,进而停止旋转,此时为末位置。
被检测机构6位于末位置时,复位被检测机构6需要先克服被检测件63与旋转件61之间与连接件62的摩擦力,即沿反向旋转被检测件63到阻挡部834的第一侧面834a与被阻挡部637抵接。此复位过程中,被检测机构6沿旋转方向B旋转需克服旋转件61和被检测件63之间与连接件62的摩擦力,使被检测件63相对旋转件61旋转到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100,被检测件63和旋转件61之间通过与连接件62过盈配合的摩擦力传递驱动力,从而复位被检测机构6时,只需克服过盈配合间摩擦力就可以将被检测件63回复到初始位置,复位简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可拆卸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所述显影盒包括盒体、驱动齿轮、齿轮传递装置、被检测机构及护盖;所述盒体用于收容显影剂,所述驱动齿轮用于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所述齿轮传递装置用于将所述驱动力传递给所述被检测机构,所述被检测机构用于被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机构包括旋转件、被检测件和连接件;
所述旋转件与所述被检测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旋转件、所述被检测件中的至少一个过盈配合,可使所述被检测件和所述旋转件一起旋转;且所述被检测件克服所述过盈配合间的摩擦力后能够相对所述旋转件绕轴向转动;
所述护盖包括沿所述被检测件的旋转周向设置的支撑部及缺口,所述支撑部在轴向上支撑所述被检测件;
所述被检测件包括径向可伸缩的被支撑部及至少一个被检测部,所述被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抵接,所述被支撑部沿所述支撑部螺旋式旋转至所述缺口时,所述被检测件向靠近所述盒体的方向移动,所述被检测部用于被图像形成装置直接或间接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旋转件或所述被检测件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矩形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支撑部为具有斜面的楔块,所述支撑部为沿所述被检测件的旋转周向设置的螺旋形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盖还包括防转部,所述防转部与所述被支撑部抵接,以防止所述被检测机构在所述旋转方向上反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还包括固定件,所述被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被检测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螺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所述被检测机构提供轴向压力,使得所述被检测机构向靠近所述盒体侧壁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被检测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断开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被检测件设置有凹部,所述第二弹性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凹部内,所述被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可拆卸抵接,所述被支撑部可沿所述旋转件的径向在所述凹部中伸缩。
10.一种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可拆卸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所述显影盒包括盒体、驱动齿轮、齿轮传递装置、被检测机构及护盖;所述盒体用于收容显影剂,所述驱动齿轮用于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所述齿轮传递装置用于将所述驱动力传递给所述被检测机构,所述被检测机构用于被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机构包括旋转件、被检测件和连接件;
所述旋转件与所述被检测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旋转件、所述被检测件中的至少一个过盈配合,可使所述被检测件和所述旋转件一起旋转;且所述被检测件克服所述过盈配合间的摩擦力后能够相对所述旋转件绕轴向转动;
所述护盖包括阻挡部;
所述被检测件包括至少一个被阻挡部及至少一个被检测部,所述被阻挡部绕轴向旋转直至与所述阻挡部抵接;所述被检测部用于被图像形成装置直接或间接检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部为轴向凸起,所述轴向凸起用于被图像形成装置直接或间接检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设有连接凹槽,所述连接件卡设于所述连接凹槽内;所述被检测件设有连接柱,所述被检测件通过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件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被检测件转动的起始位,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被检测件转动的终止位;所述被检测件从所述起始位置绕轴向转动,直至所述被阻挡部与所述第二侧面相抵接;当所述被检测件逆向转动至与所述被阻挡部的所述第一侧面相抵接时,所述被检测件回到所述起始位。
CN202121860157.3U 2020-08-20 2021-08-10 显影盒 Active CN21643466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60733 2020-08-20
CN2020217607332 2020-08-20
CN202022984580 2020-12-10
CN2020229845806 2020-12-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4668U true CN216434668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14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60157.3U Active CN216434668U (zh) 2020-08-20 2021-08-10 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46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22502B2 (en) Drum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capable of suppressing variation in position of electrical contact surface
US11899392B2 (en) Drum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capable of suppressing variation in position of electrical contact surface
EP2735917B1 (en) Toner cartridge
US20210041804A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capable of reducing siz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9946940B (zh) 一种处理盒的工作方法、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EP2975464B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for laser printer
CN107885053B (zh) 显影盒
CN216434668U (zh) 显影盒
US10203656B2 (en) Processing cartridge
CN108227448B (zh) 处理盒及其装机方法和拆卸方法以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EP3036585B1 (en) Drive receiving member for an imaging cartridge
US11402797B2 (en) Process cartridge
CN108508724A (zh) 碳粉容器以及打开和关闭碳粉容器上出粉口的方法
CN211015028U (zh) 一种处理盒
CN111367155A (zh) 显影盒
CN107991851B (zh) 处理盒及旋转压缩部件
CN107991850B (zh) 一种处理盒
CN219676448U (zh) 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3126459A (zh) 一种显影盒
CN108107696B (zh) 一种驱动组件及其处理盒和电子成像装置
CN216118398U (zh) 驱动力传递组件、旋转组件和处理盒
CN106707712B (zh) 一种处理盒
CN112015074A (zh) 一种显影盒
CN220455666U (zh) 一种动力接收件及显影装置
CN216387751U (zh) 一种驱动组件、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