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28347U - 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28347U
CN216428347U CN202122624659.2U CN202122624659U CN216428347U CN 216428347 U CN216428347 U CN 216428347U CN 202122624659 U CN202122624659 U CN 202122624659U CN 216428347 U CN216428347 U CN 216428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construction joint
concrete
steel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246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恒
杨骏
李宇江
孙彰
罗人宾
姚俊
曹勇
田闯
罗云松
徐载强
徐利洪
聂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uan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Metro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South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uan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Metro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South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uan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Metro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South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uan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246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28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28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28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包括顶板与侧墙,所述顶板与所述侧墙之间设置施工缝,所述施工缝设置垂直于所述施工缝的止水带,所述顶板沿着所述施工缝设置多根预埋管,所述预埋管的端口对准所述施工缝并设置在所述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所述预埋管自上而下灌注混凝土形成所述侧墙。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顶板的预埋管进行注浆,将预埋管自上而下设置并对准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的施工缝,同时将并列设置的相邻的预埋管作为排气管使用,使得混凝土能够将止水带外侧空间填充密实,无通缝痕迹,并令该缝隙的空气排清,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同时避免二次注浆产生冷缝的问题,解决顶板与侧墙施工缝的渗漏质量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建筑防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盖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其余的下部墙体、中板及底板工程在封闭的顶板盖下进行施工的一种施工方法,其下部墙体、中板及底板工程可采用顺作,也可以采用逆作的方法。而在盖挖法施工时,侧墙结构在浇筑时其上部顶板结构已形成,侧墙结构与顶板交接处的混凝土防水性能为该施工方法的主要缺陷之一,即侧墙结构与顶板交接处的施工缝形成渗漏通道,待地下水位上升至该交接位置时,该处产生渗漏水现象,成为地下建筑结构防水薄弱点,产生大量的渗漏水,严重影响地下建筑结构的防水质量,且该渗漏通道后期处理困难,大大增加了质量整改成本。
现有技术中,盖挖逆作法侧墙顶部防水方法通常采用侧墙预埋注浆管或新打孔进行二次注浆以达到止水带背侧混凝土填筑密实的目的,然而,该技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明显缺陷,具体如下:
1.受到侧墙结构与顶板施工缝处的止水板遮挡,混凝土在止水板外侧的浇筑不能到位,导致混凝土浇筑密实度不足;
2.受到顶板、围护结构及止水板的包围地带,此处的混凝土在浇筑时空气无法完全排除,形成空腔,导致混凝土浇筑密实度不足;
3.侧墙结构受到重力与收缩应力影响,在混凝土初凝过程中,产生竖向收缩,导致侧墙顶部混凝土与已完成凝固的顶板混凝土之间产生缝隙,从而造成混凝土浇筑密实度不足;
4.浇筑管道存在弯曲路径,导致侧墙预埋注浆管易损坏或堵塞,难以达到预期注浆效果;
5.后期新进行钻孔进行二次注浆,难以控制钻孔深度,易造成侧墙外侧的防水卷材的损坏,进一步破坏防水保护结构层;
6.二次注浆的混凝土浇筑体与先期混凝土浇筑体之间必然存在新的混凝土冷缝,形成新的渗漏水通道。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包括顶板与侧墙,所述顶板与所述侧墙之间设置施工缝,所述施工缝设置垂直于所述施工缝的止水带,所述顶板沿着所述施工缝设置多根预埋管,所述预埋管沿着所述顶板的墙体纵向方向设置,所述预埋管的端口对准所述施工缝并设置在所述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所述预埋管自上而下灌注混凝土填充形成所述侧墙的顶部混凝土结构。
上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所述预埋管上端伸出或平齐于所述顶板表面,所述预埋管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并与所述施工缝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管上端伸出所述顶板表面150-200毫米。
进一步的,沿着所述顶板的墙体纵向方向设置的所述预埋管同时沿着所述施工缝等距分布,所述预埋管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50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管为预埋钢管,所述预埋钢管的直径为150-200毫米。
上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所述顶板的上方设置砼保护层,所述砼保护层与所述顶板之间设置柔性防水层。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外侧面设置防水加强层,所述防水加强层包覆所述顶板的外侧面。
上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所述施工缝外侧设置施工缝加强层,所述预埋管的底部设置在所述施工缝加强层与所述止水带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施工缝加强层与所述施工缝之间设置结晶防水层。
上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所述止水带通过U型钢筋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上层板结构内部。
上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所述止水带为钢边橡胶止水带,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为平面型结构,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主体为橡胶制品,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两端设置双面钢结构,所述双面钢结构包覆并嵌入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的橡胶结构中。
进一步的,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两端带有所述双面钢结构的部分嵌入所述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结构中,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嵌入所述混凝土结构的部分均带有所述双面钢结构。
再进一步的,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嵌入所述混凝土结构的部分与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设置在施工缝中的部分之间形成夹角。
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方法,施工步骤包括:
步骤S1.在顶板的上层板施工过程中,安装止水带,使得所述止水带固定在所述上层板中并垂直于所述顶板与侧墙之间的施工缝;
步骤S2.沿着所述施工缝在所述顶板内安装多根预埋管,所述预埋管沿着所述顶板的墙体纵向方向设置,令所述预埋管的底部与所述施工缝平齐,所述预埋管的底部对准所述止水带与所述侧墙的迎水面之间的位置;
步骤S3.浇筑施工形成所述顶板,养护到强度后,开挖下一层土方至中板或底板位置。
步骤S4.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侧墙,当混凝土浇筑至所述侧墙的顶部时,沿着所述侧墙纵向方向依次通过所述预埋管自上而下浇筑并振捣混凝土形成所述侧墙的墙顶部结构;
步骤S5.混凝土养护后,割除并封堵所述预埋管。
上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方法,在步骤S1前还包括:
步骤A.在顶板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位置,在顶板与侧墙的连接位置处超挖若干距离,超挖部分回填细沙。
上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方法,在步骤S4中,向任意一根所述预埋管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挤压所述侧墙的顶部、所述止水带及所述迎水面之间的空气,使得所述空气自相邻的所述预埋管排出。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顶板的预埋管进行注浆,将预埋管自上而下设置并对准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的施工缝,同时将并列设置的相邻的预埋管作为排气管使用,使得混凝土能够将止水带外侧空间填充密实,无通缝痕迹,并令该缝隙的空气排清,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同时避免二次注浆产生冷缝的问题,解决顶板与侧墙施工缝的渗漏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盖挖法地下建筑侧墙施工缝进行的防水施工方案,不仅能够解决盖挖法地下建筑顶板与侧墙之间施工缝的渗漏水问题,也提高了结构构件施工质量,优化了顶板与侧墙的施工结构、施工工序,更适合进行施工实际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顶板与侧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围护结构;2.基面找平层;3.顶板;4.侧墙;5.砼保护层;6.上层板柔性防水层;7.侧墙柔性防水层;8.施工缝加强层;9.防水加强层;10.施工缝;11.钢边橡胶止水带;12.预埋钢管;13.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14.侧墙浇筑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或“设置”或“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多”的含义是二或二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顶板3与侧墙4之间存在施工缝10,侧墙4外部设置围护结构1(地连墙或桩,下文同),围护结构1与侧墙4并排垂直设置在顶板3的下方,以围护结构1靠近侧墙4的一面为基面找平层2,侧墙4与围护结构1之间设置侧墙柔性防水层。顶板3外侧设置外侧防水保护层,防水保护层包括砖墙与自流平砂灌缝,并设置防水加强层9,防水加强层9设置在外侧防水保护层与顶板3外侧面之间。顶板3的上方设置砼保护层5,即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砼保护层5与顶板3之间设置上层板柔性防水层6。围护结构1与顶板3相交的位置设置有止水贴,止水贴分别设置围护结构1的两侧连接顶板3,其中一侧的止水贴与防水加强层9连接。
在侧墙4与顶板3之间的施工缝10处,施工缝10靠近外侧的部分设置止水带,止水带垂直于施工缝10设置,该止水带设置在施工缝10内。为提高防水能力,可设置双层止水带,一层设置在施工缝10外侧,与施工缝10紧贴,一层是设置在施工缝10内部,二者之间存在间隙,相当于在施工缝10上设置双层防水隔断结构。为提高施工缝10的防水能力,在施工缝10的靠近围护结构1的外侧同样设置垂直于自身的施工缝加强层8。其中,防水卷材在穿围护结构1的钢筋前进行打孔处理,围护结构1的钢筋部分穿透防水卷材,其余隔断。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止水带为钢边橡胶止水带11。钢边橡胶止水带11为平面型橡胶止水带的两侧包覆双面钢网或双面钢边。设置止水带时,将带有双面钢网的部分嵌入混凝土中,令止水带与混凝土的接触面为双面钢网或双面钢边,令橡胶止水带通过双面钢网或双面钢边与混凝土锚固连接。由于钢材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相近,当混凝土浇筑体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的过程中,双面钢网或双面钢边与混凝土进行同步形变,带动橡胶止水带的同步形变,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握裹力,防止止水带与混凝土之间发生位移,产生渗漏水通道,保证防水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当钢边橡胶止水带11运用至本实施例中时,为了侧墙4的混凝土能够得到充分浇筑成型,防止混凝土密实度不足,锚入混凝土内部的带有双面钢网或双面钢边的部分与设置在施工缝10内部的部分存在一定夹角,令锚入部分向上翘起。具体的,锚入混凝土内部的带有双面钢网或双面钢边的部分与设置在施工缝10内部的部分的夹角为15°。
顶板3设置自上而下的预埋钢管12,根据设计图结构,将预埋钢管12的顶部设置在上层板柔性防水层6的上方,预埋钢管12的底部位置对准施工缝10所在位置,优选的,令预埋钢管12的底部位置对准施工缝10靠近外侧的一端并与施工缝10所在位置平齐,具体的,将预埋钢管12的底部位置设置止水带与施工缝加强层8之间。
在一种实施例中,预埋钢管12均采用直径为200毫米的钢管,沿着施工缝10位置布置,每根预埋钢管12之间间距1500毫米,预埋钢管12的顶部伸出上层板柔性防水层6的上方150-200毫米,待侧墙4浇筑完成后割除封堵,预埋钢管12的底部与施工缝10平齐。
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方法,其施工步骤包括:
步骤T1.在顶板3施工过程中,在顶板3与侧墙4的连接位置处超挖,超挖部分回填细沙。在盖挖逆作法的过程中,顶板3先于侧墙4施工,顶板3的结构自上而下包括顶部的砼保护层5、上层板柔性防水层6及上层板,其中,上层板与侧墙4连接并在与侧墙4的连接处形成施工缝10。当施作顶板3时,在设计高度中超挖一定深度,并在超挖处回填细沙填平施工缝10,同时当此处浇筑混凝土时,能够提高混凝土自身握裹力与密实度。在一种实施例中,顶板3施工过程中超挖深度为200毫米。
步骤T2.安装钢边橡胶止水带11,令钢边橡胶止水带11固定在顶板3的上层板结构内。钢边橡胶止水带11需要嵌入上层板(顶板3)与侧墙4内部,因此需要事先进行固定,通过U型钢筋将钢边橡胶止水带11的一端固定在上层板内。在本申请中,钢边橡胶止水带11带双面钢网或双面钢边的部分全部嵌入上层板中,并向上翘起与为嵌入的部分形成一定夹角。此步骤还包括正常工序的铺设钢板网、差拉结筋等。
步骤T3.在上层板靠近外侧的位置预埋多根预埋钢管12。上层板靠近外侧的位置,即对准施工缝10处形成侧墙4的浇筑位置,具体的,在钢边橡胶止水带11与外侧施工缝加强层8之间的位置,为止水带迎水面的一侧。预埋钢管12沿着顶板3的墙体的纵向方向设置的同时还沿着施工缝10所在的方向设置,令侧墙4与顶板3之间的施工缝10的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对应的预埋钢管12.预埋钢管12的顶部为凸出上层板若干距离,底部与施工缝10平齐,整体沿着施工缝10所在位置间隔相同的距离设置,要求间距不大于1500毫米。在一种实施例中,预埋钢管12的直径为150-200毫米,顶部凸出上层板150-200毫米,所有预埋钢管12沿着施工缝10间隔1500毫米设置。
步骤T4.对顶板3的上层板结构进行浇筑施工,形成上层板结构,并按照设计要求施作顶板3外侧的防水保护层、防水加强层9及施工缝加强层8。根据正常施工步骤设立顶板3底模板、铺设钢筋等。
步骤T5.在施工缝10外侧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13。在完成上述防水结构后,清理上层板所对的施工缝10界面,并为了提高施工缝10整体防水能力,在施工缝10的外侧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13。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13是一种含有活性化合物的粉状防水涂料,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活性化合物向混凝土内部渗透,在孔隙和裂缝中形成大量不溶于水的长链状结晶,填表塞毛细孔道,从而使混凝土致密、防水,适用于需要永久防水的各种混凝土结构的内外表面或本体的防水与修缮。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13能够很好地填充混凝土层因自身材料问题与后期产生的收缩应力等造成的微小缝隙,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混凝土浇筑密实度低,该材料应用于对应的施工缝10中并未能够起到原有效果与作用,故而在本领域技术中未将该材料应用于顶板3与侧墙4之间的施工缝10中。
步骤T6.安装侧墙浇筑模板14,通过预埋钢管12自上而下浇筑混凝土形成侧墙4。侧墙4混凝土浇筑到顶部时,剩余部分在顶板3通过预埋钢管12自上而下灌注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进行混凝土的振捣。浇筑时应按照预埋钢管12的安装方向依次浇筑,一根预埋钢管12浇筑满、振捣密实后再进行相邻的预埋钢管12的浇筑。这个过程能够令相邻的预埋钢管12成为上一根预埋钢管12的排气管道使用,同时在浇筑过程中也能够令被止水带等结构遮挡的位置能够得到密实的灌注,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防止混凝土产生渗漏通道。同时该方式与二次浇筑不同,不会产生新的混凝土冷缝,形成新的渗漏水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中,侧墙4是通过预埋管自上而下浇筑混凝土形成,其浇筑位置为止水带外侧,靠近迎水面的一端,因此能够解决因止水带(或止水板等防水结构)阻碍导致的靠近迎水面的一侧未得到充分注浆的问题,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同时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挤压的气体会通过相邻的预埋管排出,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另一方面,由于是通过顶板3上方自上而下进行浇筑,受到重力作用,该注浆方式反而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浇筑通道也为直通结构,不会造成混凝土的堵塞或者是注浆管路的损坏。且该注浆方式形成的施工缝10处理是与侧墙4的主体部分一同浇筑成型的,混凝土填充密实无空隙,无通缝痕迹。
步骤T7.割除各预埋钢管12超出顶板3的部分并封堵预埋钢管12,最终施作上层板柔性防水层6与砼保护层5。预埋钢管12的顶部可设置钢板焊死进行封堵,并浇筑细石混凝土封闭防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与侧墙,所述顶板与所述侧墙之间设置施工缝,所述施工缝设置垂直于所述施工缝的止水带,所述顶板沿着所述施工缝设置多根预埋管,所述预埋管沿着所述顶板的墙体纵向方向设置,所述预埋管的端口对准所述施工缝并设置在所述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所述预埋管自上而下灌注混凝土填充形成所述侧墙的顶部混凝土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管上端伸出或平齐于所述顶板表面,所述预埋管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止水带与迎水面之间并与所述施工缝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顶板的墙体纵向方向设置的所述预埋管同时沿着所述施工缝等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管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50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缝外侧设置施工缝加强层,所述预埋管的底部设置在所述施工缝加强层与所述止水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缝加强层与所述施工缝之间设置结晶防水层。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为钢边橡胶止水带,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为平面型结构,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主体为橡胶制品,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两端设置双面钢结构,所述双面钢结构包覆并嵌入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的橡胶结构中。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两端带有所述双面钢结构的部分嵌入所述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结构中,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嵌入所述混凝土结构的部分均带有所述双面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通过U型钢筋固定在所述顶板的上层板结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上方设置砼保护层,所述砼保护层与所述顶板之间设置柔性防水层。
CN202122624659.2U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 Active CN216428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4659.2U CN216428347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4659.2U CN216428347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28347U true CN216428347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35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24659.2U Active CN216428347U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28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23573A1 (zh) 新增暗挖通道与既有站厅层连通接驳施工结构
CN105464686B (zh) 既有设施下多层地下空间幕架式暗挖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
CN107542115B (zh) 地下工程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488371B (zh) 一种全包防水车站防水系统及动态设置限量排水方法
CN110847327B (zh) 一种大面积地下室顶板的防排水施工方法
CN112252336A (zh) 预拌流态固化土基槽回填施工工法
CN111894124B (zh) 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CN109403332B (zh) 砂卵石厚覆盖层宽浅河谷深基坑分层梯段组合开挖方法
CN109914472A (zh) 一种软土地区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KR100930421B1 (ko) 콘크리트 역 타설 구간 방수시공방법
CN106968692B (zh) 一种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及该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16428347U (zh) 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
CN106948282A (zh) 整体式钢波纹管成型涵洞的施工方法
CN113957931A (zh) 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与方法
CN113187487B (zh) 一种地铁双层全断面冷冻暗挖车站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16077128U (zh) 一种地铁双层全断面冷冻暗挖换乘车站结构
CN105625299B (zh) 一种墙板式新型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13186977B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逆序施工方法
CN111501959B (zh) 一种组合现浇排水沟及施工方法
CN113846609A (zh) 用于覆盖层接基岩基础的挡水重力坝接头结构
CN114263219A (zh) 一种用于地下工程的底板后浇带超前止水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CN111962632A (zh) 一种雨水下水道及其施工方法
CN217679288U (zh) 一种盖挖逆作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
CN215483082U (zh)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
CN215857803U (zh) 一种喷涌岩溶裂隙水封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