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8577U - 一种出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18577U
CN216418577U CN202122075296.1U CN202122075296U CN216418577U CN 216418577 U CN216418577 U CN 216418577U CN 202122075296 U CN202122075296 U CN 202122075296U CN 216418577 U CN216418577 U CN 216418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outlet
cavity
waterway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752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张金星
金磊
曾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752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18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18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18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水装置。出水装置包括出水本体、过滤器和切换件;出水本体设有进水水路、出水水路、净水过水路和清洗水路;净水过水路和清洗水路均适于与出水水路连通;过滤器包括外壳和过滤件;外壳固接于出水本体;过滤件将外壳分为原水腔和净水腔;原水腔连通进水水路和清洗水路且设有隔墙;原水腔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位于同一端;隔墙将原水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隔墙远离第一端口的一端设有连通第一腔和第二腔的通水口;净水腔连通净水过水路;切换件可操作地装设于出水本体以使出水水路切换连通净水过水路或清洗水路。该出水装置能够有效地冲洗对原水腔及过滤件,避免二次污染,延长过滤件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净水设备中,净水结构通常包括外壳和过滤件,过滤件装设于外壳内并将外壳内腔分隔成原水腔和净水腔,原水腔接进原水之后经过过滤件过滤,由过滤件过滤之后的净水最终进入净水腔排出。对于这种净水设备而言,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过滤件位于原水腔内的一侧容易发生堵塞,因而需要频繁地拆洗过滤件,操作繁琐、使用体验感不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通过反冲洗去除过滤件上的杂质的技术方案,具体的实现方式为,清洗时,将净水腔切换至与原水进水路连通,净水腔接入原水并反向冲洗过滤件,使得堵塞于过滤件上的杂质在水流的反冲击下脱离过滤件,以此达到清洗目的;该现有技术中,由于净水腔需要接入原水,因此,会对净水腔造成污染,并杂质会堵塞于过滤件位于净水腔内的一侧的情况,使得反冲洗不仅无法达到对过滤件进行冲洗的目的,而且还会导致过滤件的两侧最终均存在堵塞现象而无法正常使用,降低了过滤件的使用寿命、维修和更换的成本高,不利于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此外,受过滤件的阻隔作用,从净水腔进入原水腔内的水流的流量和流速均较小,因此无法对附着于外壳内壁的水垢和杂质进行有效地冲洗,清洗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出水装置,其能够有效地对原水腔及过滤件进行冲洗,避免二次污染,延长过滤件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出水装置,包括:出水本体,其设有进水水路、出水水路、净水过水路和清洗水路;所述净水过水路和所述清洗水路均适于与所述出水水路连通;过滤器,包括外壳和过滤件;所述外壳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出水本体;所述过滤件置于所述外壳内且将所述外壳分为原水腔和净水腔;所述原水腔连通所述进水水路和所述清洗水路,且其内设有隔墙;所述进水水路用于连通所述原水腔的第一端口和所述清洗水路用于连通所述原水腔的第二端口位于所述原水腔的同一端;所述隔墙将所述原水腔分隔为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的第一腔和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的第二腔,所述隔墙远离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位置设有通水口;所述通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所述净水腔连通所述净水过水路;切换件,其可操作地装设于所述出水本体,用于使所述出水水路切换连通所述净水过水路或所述清洗水路。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水路与所述出水水路连通时,所述原水腔由所述进水水路接入的进水流量大于其从所述清洗水路排出的出水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呈透明状;所述过滤件外壁与所述外壳内壁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所述原水腔;所述过滤件的内部中空并形成所述净水腔。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出水本体且适于相对所述出水本体转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设有第一过水路和第二过水路;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切换件封堵所述清洗水路,所述第一过水路连通所述净水过水路和所述出水水路;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切换件封堵所述净水过水路,所述第二过水路连通所述清洗水路和所述出水水路。
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环;所述出水本体设有安装盲孔;所述安装盲孔连通所述净水过水路、所述清洗水路和所述出水水路;所述出水本体的外壁设有沿所述安装盲孔的周沿设置的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所述切换件密封的插置于所述安装盲孔内,其朝向所述安装盲孔开口端的一侧设有直线型插槽;所述切换件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插槽分别指向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所述限位环螺接于所述安装盲孔,其与所述安装盲孔的封闭端配合限制所述切换件轴向位移,其中心孔适于供工具贯穿以操作所述切换件。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件包括芯轴和密封组件;所述芯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盲孔内,其端面设有所述插槽;所述密封组件固定套设于所述芯轴外且与所述安装盲孔孔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一过水路的进水端口和所述第二过水路的进水端口均开设于所述密封组件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阀;所述出水本体还设有原水过水路;所述原水过水路连通所述出水水路;所述进水水路包括第一进水路和第二进水路;所述第二进水路连通所述原水腔;所述控制阀安装于所述第一进水路和所述第二进水路之间,其连通所述第一进水路且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水路切换连通所述原水过水路或所述第二进水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路包括热水进水路和冷水进水路;所述控制阀还适于混合由所述热水进水路和所述冷水进水路分别接入的热水和冷水并控制热水和冷水比例。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本体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水平延伸,其一端设有竖直的过水面,其另一端开口设置,其侧腔壁具有连通所述第二进水路的第一过水口;所述过水面设有热水过水口、冷水过水口和混合水过水口;所述热水过水口和所述冷水过水口分别构成所述热水进水路和所述冷水进水路的出水端口;所述混合水过水口构成所述原水过水路的进水端口;所述控制阀密封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其操作端朝向所述安装腔的开口端,所述控制阀包括定部和动部;所述定部设有热水进水道、冷水进水道、第一混合水出水道和第二混合水出水道;所述热水进水道和所述冷水进水道分别连通所述热水过水口和所述冷水过水口;所述第一混合水出水道连通所述混合水过水口;所述第二混合水出水道经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一过水口;所述动部适于相对所述定部活动且设有混合水过水道,所述混合水过水道连通所述热水进水道和/或冷水进水道;所述动部相对所述定部沿与所述安装腔的轴线垂直的第一方向移动时适于使所述混合水过水道关闭或切换连通所述第一混合水出水道或第二混合水出水道;所述动部相对所述定部绕所述安装腔的轴线转动时适于改变所述热水进水道和所述冷水进水道的过水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水路包括原水出水路和净水出水路;所述原水出水路与所述原水过水路连通,其还在所述切换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连通所述第二过水路和所述清洗水路;所述净水出水路在所述切换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连通所述第一过水路和所述净水过水路。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均安装于所述出水本体;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管道连通所述净水出水路;所述第二出水管套设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外,其内壁与所述第一出水管外壁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出水间隙;所述出水间隙连通所述原水出水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适于相对所述出水本体绕竖直的第一轴转动任意角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转动连接组件;所述出水本体还设有原水出水腔、净水出水腔、第一环形壁和第二环形壁;所述原水出水腔构成所述原水出水路;所述净水出水腔邻接于所述原水出水腔设置且构成所述净水出水路;所述第一环形壁设于所述净水出水腔和所述原水出水腔邻接的腔壁上,其沿所述第一轴延伸且其中心孔连通所述原水出水腔和所述净水出水腔;所述第二环形壁设于所述原水出水腔的腔壁,其同轴且沿轴向间隔于所述第一环形壁设置,其中心孔连通所述原水出水腔;所述第一出水管贯穿所述第二环形壁且与所述第一环形壁密封插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壁的顶面抵接;所述转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限位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壁密封螺接,其另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出水管内,其外壁与所述第二出水管内壁密封配合,其内壁与所述第一出水管外壁间隔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外,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绕所述第一轴转动配合且沿所述第一轴限位配合,其外壁与所述第二出水管止转配合且沿所述第一轴限位配合;所述限位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外且与所述第一出水管沿所述第一轴限位配合,其沿所述第一轴限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面和所述第一环形壁的端面之间。
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当切换件切换至出水水路连通净水过水路时,清洗水路与出水水路未连通,原水腔从进水水路接入原水,原水在原水腔内受水压的作用通过过滤件实现过滤,过滤之后的净水进入净水腔和净水过水路之后由出水水路排出,用户获得经过过滤的净水;当过滤件和原水腔内的杂质积累一段时间之后,操作切换件以使其切换至出水水路连通清洗水路,此时,出水水路与清洗水路连通,出水装置进入清洗模式,原水腔从进水水路接入原水,原水在原水腔内流动并对原水腔和过滤件进行冲洗,然后由清洗水路和出水水路排出,达到免拆清洗目的,清洗方式中,原水于外壳内壁和过滤件位于原水腔内的表面流动并对残留于外壳内壁和过滤件表面上的杂质和水垢进行剥离及清洗,清洗目的直接、有效,整个清洗过程,净水腔和净水过水路均没有与原水发生接触,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净水腔受污染及过滤件位于净水腔内的面受杂质堵塞,保证过滤件的清洁畅通及其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和更换的成本,并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进水水路用于连通原水腔的第一端口和清洗水路用于连通原水腔的第二端口设置于原水腔的同一端,原水腔内设有带通水口的隔墙,当水流从第一端口进入时,其先进入第一腔,然后再通过通水口进入第二腔,并最终由第二端口排出,即,进入原水腔内的水流形成沿着特定的方向和路径流动的活水,其不存在串流现象、水势的损失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对原水腔及附着于原水腔腔壁的杂质进行冲洗。
2.本实用新型中,清洗水路与出水水路连通时,原水腔有进水水路接入的进水流量大于其从清洗水路排出的出水流量,保证清洗模式下用于冲洗的水流能够充满整个原水腔,以达到充分、有效地冲洗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外壳呈透明状,外壳内壁与过滤件外壁间隔形成原水腔,使用时,用户能够直观地对原水腔内的清洁度进行观察,从而能够及时地对原水腔及过滤件进行清洗,防止过滤件由于受堵严重而作废或需要拆卸清洗。
4.本实用新型中,切换件以转动的形式安装于出水本体,结构简单且水路切换的操作便捷。
5.本实用新型中,切换件由限位环限位于安装盲孔内,限位环与安装盲孔螺接,安装结构简单、拆装便利,有利于方便维修和更换;限位件上的插槽可供螺丝刀等工具插置并进行操作,同时还能够通过分别指向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来提示切换件的使用状态,方便用户识别。
6.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密封组件,使得芯轴与安装盲孔形成密封配合;第一过水路的进水端口和第二过水路的进水端口均开设于密封组件上,使得第一过水路和第二过水路能够分别与净水过水路和清洗水路形成可靠的密封对接关系。
7.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控制阀,使进水水路能够切换连通于原水过水路或第二进水路,当进水水路连通原水过水路时,第二过水路关闭,出水装置出原水;当进水水路连通第二进水路时,原水过水路关闭,原水腔和净水腔过水,出水装置出过滤水,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水装置能够在出原水和出过滤水两种模式间切换,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8.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进水路包括热水进水路和冷水进水路,控制阀能够控制由热水进水路和冷水进水路分别接入的热水和冷水比例,实现控制混合水的温度,因此,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出水装置,控制阀既能够控制实现冷水、热水或混合水的过滤水出水功能,也能控制实现冷水、热水或混合水的原水出水功能。
9.本实用新型中,安装腔水平延伸,控制阀的操作端朝向安装腔的开口端,实际操作时,用于连接控制阀的把手位于出水本体的侧面,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动部相对定部沿垂直安装腔的轴线的第一方向移动时关闭出水或切换至原水出水模式或过滤水出水模式,动部相对定部绕安装腔的轴线转动时调节水温,两种操作方式分别控制两种功能,使得出水模式的切换和水温调节的操作更为可靠。
10.本实用新型中,出水水路包括原水出水路和净水出水路,原水出水路用于在原水出水模式下出水,净水出水路用于在过滤器工作时出水,两条水路独立出水,因而能够避免净水出水路被二次污染,进一步保证过滤水的干净卫生。
11.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出水管套设于第一出水管外,其内壁与第一出水管外壁间隔形成出水间隙,出水间隙连通原水出水路,第一出水管内管道连通净水出水路,既具备了两条出水水路,同时外观上给人呈现的是一根出水管的视觉效果,结构复杂度低、观赏效果佳。
1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能够绕竖直的第一轴转动任意角度,即,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能够相对出水本体在360°范围内自由旋转,因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1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采用转动连接组件安装于出水本体,第一连接件与出水本体螺接固定,第二连接件套设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出水管之间,且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出水管均形成沿第一轴的限位配合关系,使得第二出水管无法脱离第一连接件及出水本体;限位件沿第一轴被限位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一环形壁之间,且与第一出水管沿第一轴限位配合,使得第一出水管无法脱离出水本体,由于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转动配合且与第二出水管止转配合,因此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能够绕第一连接件顺畅地转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中出水本体和过滤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中出水本体和过滤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中出水本体和过滤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中切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中切换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中的局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中切换件与工具的对应关系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中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中控制阀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中控制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中把手进行水路切换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中把手进行水温调节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出水装置实施例中转动连接组件安装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出水本体1;连接壁10;插接壁101;进水水路11;第一进水路111;热水进水路1111;冷水进水路1112;第二进水路112;出水水路12;原水出水腔121;净水出水腔122;净水过水路13;清洗水路14;安装腔15;过水面151;热水过水口1511;冷水过水口1512;混合水过水口1513;第一过水口152;安装盲孔16;第一孔161;第二孔162;第三孔163;第四孔164;第一环形壁17;第二环形壁18;原水过水路19;
过滤器2;外壳21;隔墙211;通水口2111;过滤件22;瓶嘴221;原水腔20a;第一端口201a;第二端口202a;净水腔21a;
切换件3;芯轴31;第一通道311;第二通道312;插槽313;密封组件32;第一密封套321;第一开口3211;第二开口3212;第二密封套322;第三开口3221;
限位环4;
控制阀5;定部51;热水进水道511;冷水进水道512;第一混合水出水道513;第二混合水出水道514;动部52;混合水过水道521;阀杆53;
第一出水管6;第二出水管7;通孔71;
转动连接组件8;第一连接件81;第一限位面811;第二限位面812;第二连接件82;弹性卡片821;卡凸8211;限位件83;限位凸起831;
把手9。
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为“包含但不限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至图19,图1至图19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出水装置。如图1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出水装置包括出水本体1、过滤器2、切换件3、限位环4、控制阀5、第一出水管6、第二出水管7、转动连接组件8和把手9;出水装置既可以是水龙头,也可以是淋浴龙头,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出水装置以水龙头为例。
其中,出水龙头用于坐落于洗漱台台面,其设有连接壁10、进水水路11、出水水路12、净水过水路13、清洗水路14、安装腔15、安装盲孔16、第一环形壁17、第二环形壁18和原水过水路19。
具体地,如图1至图7所示,连接壁10用于与过滤器2连接,其呈环形,其设置于出水龙头本体右侧的顶部,其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其中心孔构成了连接腔,连接腔的底壁的中心设有凸出且呈环形的插接壁101。
进水水路11包括第一进水路111和第二进水路112。第一进水路111用于与外部供水设备(如热水器)通过管路接通,其包括热水进水路1111和冷水进水路1112,热水进水路1111和冷水进水路1112分别用于接入热水和冷水。第二进水路112间隔于第一进水路111设置且设于连接腔内。
出水水路12包括原水出水路和净水出水路,在本实施例中,出水本体1的左侧设有两个彼此隔离的空腔,两个空腔分别为原水出水腔121和净水出水腔122,原水出水腔121和净水出水腔122彼此邻接,其中,原水出水腔121构成了原水出水路;净水出水腔122构成了净水出水路。
第一环形壁17设于原水出水腔121和净水出水腔122邻接的腔壁上,其沿竖直的第一轴延伸且其中心孔连通原水出水腔121和进水出水腔。第二环形壁18设于原水出水腔121的腔壁上,且其具体凸出于出水本体1左侧的顶壁设置,其中心孔连通原水出水腔121,且其内壁设有内螺纹。
净水过水路13用于供经过滤之后的净水经过,本实施例中,插接壁101的中心孔构成了进水过水路的一部分。清洗水路14设置于连接腔内,其与第二进水路112彼此隔离。本实施例中,清洗水路14和净水过水路13均能够经切换件3连通于出水水路12,具体的连通方式将在下面介绍中进行详细描述。
安装腔15沿水平方向延伸,其左端通过一竖直的隔壁与原水出水腔121、净水出水腔122、热水进水路1111和冷水进水路1112分隔,其右端开口设置,隔壁位于安装腔15内的面构成了过水面151,即,本实施例中,安装腔15的一端设有竖直的过水面151,其另一端开口设置。过水面151竖直设置,其上设有热水过水口1511、冷水过水口1512和混合水过水口1513,其中热水过水口1511和冷水过水口1512分别构成了热水进水路1111和冷水进水路1112的出水端口;原水过水路19设于隔壁上,其两端分别连通原水出水腔121和安装腔15,混合水过水口1513构成了原水过水路19的进水端口,即,本实施例中,热水进水路1111、冷水进水路1112和原水过水路19均连通安装腔15,原水过水路19连通出水水路12且具体与出水水路12中的原水出水路连通。本实施例中,安装腔15的顶部侧腔壁具有连通第二进水路112和安装腔15的第一过水口152。
安装盲孔16水平延伸且其延伸方向与安装腔15的延伸方向垂直,其用于供切换件3和限位环4安装,其侧孔壁设有贯通的第一孔161、第二孔162和第三孔163,其封闭端的端壁设有贯通的第四孔164,其中,第一孔161和第二孔162沿安装盲孔16的轴向设于同一轴向位置上且其彼此沿周向间隔设置,第一孔161连通安装盲孔16和净水过水路13,第二孔162连通安装盲孔16和净水出水腔122;第三孔163沿安装盲孔16的轴向间隔于第一孔161和第二孔162设置,其连通安装盲孔16和清洗水路14,即,本实施例中,安装盲孔16连通净水过水路13、清洗水路14和出水水路12。
过滤器2包括外壳21和过滤件22;所述外壳21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出水本体1;过滤件22置于外壳21内且将外壳21分为原水腔20a和净水腔21a;原水腔20a连通进水水路11和所述清洗水路14;净水腔21a连通净水过水路13。
具体地,如图1、图2、图5至图8所示,外壳21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套筒状,其内壁靠近其开口的部分设有内螺纹,安装时,外壳21的开口朝下地与连接壁10螺接,其内壁设有台阶面,台阶面和连接壁10的顶端端面通过环形密封垫抵接,以实现外壳21内腔的密封性;为了方便对外壳21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中,外壳21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竖直的防滑筋条。过滤件22为具有环形瓶嘴221的瓶状,其同轴的安装于外壳21内,其瓶嘴221插接于插接壁101内且瓶嘴221的外壁和插接壁101的内壁之间通过安装密封圈实现密封配合,瓶嘴221与插接壁101插接到位时,过滤件22的外壁与外壳21内壁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原水腔20a,原水腔20a与由连接壁10的围合形成内腔连通,因此,原水腔20a连通进水水路11中的第二进水路112和清洗水路14,其中,原水腔20a用于与第二进水路112连通的端口为第一端口201a,原水腔20a与清洗水路14连通的端口为第二端口202a,第一端口201a和第二端口202a位于原水腔20a的同一端,即,本实施例中的底端。过滤件22内部中空的部分构成了净水腔21a,净水腔21a连通净水过水路13。使用时,原水腔20a由第二进水路112接入原水,此时,如若清洗水路14未被打开,则原水通过过滤件22过滤并进入净水腔21a内,获得净水,如若净水过水路13关闭,则原水在原水腔20a内流动、冲刷并带走残留于原水腔20a内的杂质水垢,最终从第二端口202a进入清洗水路14并排出。
本实施例中,外壳21呈透明状,因此,使用状态下,用户能够观察到原水腔20a内的污垢残留情况,以便及时做出清洗操作,防止过滤件22由于受堵严重而作废或需要拆卸清洗。
切换件3可操作地装设于出水本体1,其用于使出水水路12切换连通净水过水路13或清洗水路14,以满足上述功能。具体地,切换件3能够在两种状态间切换;第一状态下,切换件3封堵清洗水路14且连通净水过水路13和净水出水路;第二状态下,切换件3封堵净水过水路13且连通清洗水路14和原水出水路;在第一状态下,由第二进水路112流入至原水腔20a内的水在水压的作用下能够通过过滤件22过滤,并进入至净水腔21a内,然后由净水过水路13和净水出水路排出,供用户使用;当过滤件22工作一段时间后且用户观察到原水腔20a残留有较多的杂质和水垢时,将切换件3调节至第二状态,此时,由第二进水路112流入至原水腔20a内的水能够冲刷残留于原水腔20a的腔壁(包括外壳21内壁和过滤件22外壁上的杂质和水垢,然后通过清洗水路14和原水出水路排出,达到免拆清洗目的,此过程中,原水于外壳21内壁和过滤件22位于原水腔20a内的表面流动并对残留于外壳21内壁和过滤件22表面上的杂质和水垢进行剥离及清洗,清洗目的直接、有效,整个清洗过程,净水腔21a和净水过水路13均没有与原水发生接触,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净水腔21a受污染及过滤件22位于净水腔21a内的面受杂质堵塞,保证过滤件22的清洁畅通及其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和更换的成本,并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本实施例中,原水腔20a内设有隔墙211,该隔墙211具体成型于外壳21的内壁,其将原水腔20a分隔为与第一端口201a连通的第一腔和与第二端口202a连通的第二腔,且隔墙211远离第一端口201a和第二端口202a的位置(原水腔20a的顶端)设有通水口2111,通水口2111连通第一腔和第二腔,当水流从第一端口201a进入时,其先进入第一腔,然后再通过通水口2111进入第二腔,并最终由第二端口202a排出,即,进入原水腔20a内的水流形成沿着特定的方向和路径流动的活水,其不会产生串流,因此水势的损失小,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原水腔20a及附着于原水腔20a腔壁的杂质进行冲洗。
为了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清洗水路14与出水水路12连通时,原水腔20a由进水水路11接入的进水流量大于其从清洗水路14排出的出水流量,具体为第一端口201a的过水面积大于第二端口202a的过水面积,以此能够保证清洗模式下用于冲洗的水流能够充满整个原水腔20a,以达到充分、有效地冲洗效果。
本实施例中,切换件3可转动地安装于出水本体1的安装盲孔16内,且其适于相对出水本体1转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设有第一过水路和第二过水路,在第一位置时,切换件3封堵清洗水路14,第一过水路连通净水过水路13和出水水路12;在第二位置时,切换件3封堵净水过水路13,第二过水路连通清洗水路14和出水水路12,结构简单且水路切换的操作便捷。
具体地,如图2、图9至图12所示,切换件3包括芯轴31和密封组件32,芯轴31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盲孔16内,其内部形成有第一通道311和第二通道312,其朝向安装盲孔16开口端的一端设有直线型的插槽313,第一通道311和第二通道312分别构成了第一过水路和第二过水路的一部分,插槽313用于供螺丝刀等工具插置以带动芯轴31转动。密封组件32包括第一密封套321和第二密封套322,第一密封套321和第二密封条以胶粘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地套设于芯轴31外,其沿芯轴31的轴向分布且均具有弹性,且能够与安装盲孔16的孔壁密封配合,即,切换件3密封的插置于安装盲孔16内,其朝向安装盲孔16开口端的一侧设有插槽313。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水路的进水端口和第二过水路的进水端口均开设于密封组件32上,因此,第一过水路和第二过水路能够分别与净水过水路13和清洗水路14形成可靠的密封对接关系,具体地,第一密封套321设有第一开口3211和第二开口3212,第一开口3211和第二开口3212均连通第一通道311并共同配合形成第一过水路,第一开口3211和第二开口3212分别构成第一过水路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第二密封套322设有第三开口3221,第三开口3221连通第二通道312并共同配合形成第二过水路,第三开口3221构成了第二过水路的进水端口,第二过水路的出水端口成型于芯轴31背离于插槽313的一端端面上且始终连通第四孔164。当芯轴31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密封套322密封第三孔163,第一开口3211和第二开口3212分别连通第一孔161和第二孔162,此时,清洗水路14关闭,净水腔21a、净水过水路13、第一过水路及净水出水路彼此连通;当芯轴31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密封套321密封第一孔161,第三开口3221连通第三孔163,此时,净水过水路13关闭,原水腔20a、清洗水路14、第二过水路及原水出水路彼此连通,应当理解,由于第三孔163及第二过水路的过水面积小,当水流由原水腔20a及清洗水路14流至第三孔163及第二过水路时,第三孔163及第二过水路会形成较大的负压,因此,位于原水腔20a内的水流能够带动杂质及水垢在水压及负压的作用下快速地往第二过水路一侧流动及排出。
如图2和图12所示,限位环4螺接于安装盲孔内,且其与安装盲孔16的封闭端配合限制切换件3轴向位置,安装结构简单、拆装便利,有利于方便维修和更换,限位环4的中心孔正对芯轴31的插槽313,因此其可供工具(如螺丝刀等)通过以实现对芯轴31进行旋转操作。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用户判断芯轴31是否旋转到位,本实施例中,出水本体1的外壁还设有沿安装盲孔的周沿设置的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当芯轴31转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插槽313分别指向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
控制阀5安装于出水本体1且位于第一进水路111和第二进水路112之间,其连通第一进水路111且用于控制第一进水路111切换连通原水过水路19或第二进水路112,此外,其用于混合由热水进水路1111和冷水进水路1112分别接入的热水和冷水并控制热水和冷水的比例。
具体地,如图2、图13至图15所示,控制阀5密封地安装于安装腔15,其一端具有阀杆53,其另一端密封抵靠于过水面151,阀杆53构成操作端且朝向安装腔15的开口端,控制阀5包括定部51和动部52。其中,定部51设有热水进水道511、冷水进水道512、第一混合水出水道513和第二混合水出水道514,热水进水道511和冷水进水道512分别连通热水过水口1511和冷水过水口1512;第一混合水出水道513连通混合水过水口1513;第二混合水出水道514连通安装腔15以通过安装腔15连通第一过水口152,进而连通第二过水路。动部52适于相对定部51沿与安装腔15的轴线垂直的第一方向移动以及相对定部51绕安装腔15的轴线转动,动部52设有混合水过水道521,混合水过水道521连通热水进水道511和/或冷水进水道512;当动部52相对定部51沿与安装腔15的轴向垂直的第一方向移动时,混合水过水道521能够关闭混合水过水道521或使混合水过水道521切换连通第一混合水出水道513或第二混合水出水道514,即,动部52相对定部5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其能够控制水路关闭或控制混合水过水道521直接从原水出水路流出或进入至过滤器2内;当动部52相对定部51绕安装腔15的轴线转动时,其适于改变热水进水道511和冷水进水道512的过水面积,即,改变热水进水道511与混合水过水道521的连通面积及冷水进水道512与混合水过水道521的连通面积,以此实现混合水过水道521内的水温的调节;本实施例中,控制阀5能够实现出水模式的切换和调温两种功能,即,控制阀5既能够控制实现冷水、热水或混合水的过滤水出水功能,也能控制实现冷水、热水或混合水的原水出水功能。此外,由于控制阀5通过两种操作方式分别控制两种功能,因此出水模式的切换和水温调节的操作更为可靠。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控制阀5结构为现有龙头产品中常用的调温切换阀芯,因此此处不进行赘述。
如图16和图17所示,把手9位于出水本体1的右侧且与控制阀5的阀杆53固接,其安装位置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把手9具有可供握持的杆部,当杆部呈竖直状态时,控制阀5中的混合水过水道521关闭,此时出水装置不出水;当把手9呈竖直状态时控制阀5关闭水路,出水装置不出水,当杆部朝左侧摆动时,混合水过水道521连通第二混合水出水道514,由热水进水路1111和冷水进水路1112分别引入的热水和冷水在混合水过水道521混合之后经第二混合水出水道514流出阀芯,并依次经过安装腔15、第一过水口152、第二进水路112流入原水腔20a进行过滤或冲洗;当把手9朝右侧摆动时,混合水过水道521连通第一混合水出水道513,由热水进水路1111和冷水进水路1112分别引入的热水和冷水在混合水过水道521混合之后经过第一混合水出水道513流出阀芯,并经过原水过水路19之后进入原水出水腔121。当杆部绕安装腔15的轴线向左侧逐渐转动时,热水进水道511与混合水过水道521的连通面积逐渐增大,冷水进水道512与混合水过水道521的连通面积逐渐减小,混合水水温逐渐升高。当杆部绕安装腔15的轴线向右侧逐渐转动时,热水进水道511与混合水过水道521的连通面积逐渐减小,冷水进水道512与混合水过水道521的连通面积逐渐增大,混合水水温逐渐降低。
第一出水管6和第二出水管7均安装于出水本体1,第一出水管6的管道连通净水出水路;第二出水管7套设于第一出水管6外,其内壁与第一出水管6外壁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出水间隙;出水间隙连通所述原水出水路,既具备了两条出水水路12,同时外观上给人呈现的是一根出水管的视觉效果,结构复杂度低、观赏效果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水管6和所述第二出水管7通过转动连接组件8安装于出水本体1且适于相对出水本体1绕竖直的第一轴转动任意角度。
具体地,如图2和图19所示,第一出水管6和第二出水管7均呈倒U型设置,其二者的输入端均形成竖直管端,其输出端均略微远离输出端倾斜。第一出水管6贯穿第二环形壁18且与第一环形壁17密封插接,密封关系通过套设密封圈实现。第二出水管7的底端与第二环形壁18的顶端抵接。
转动连接组件8包括第一连接件81、第二连接件82和限位件83。如图1和图19所示,第一连接件81为管状结构,其内孔供第一出水管6贯穿,其底端外壁设有外螺纹且第二环形壁18内的内螺纹螺接且通过密封圈密封配合,其伸出第二环形壁18顶端的部分插接于第二出水管7内且通过密封圈密封配合,即,第一连接件81的一端与第二环形壁18密封螺接,其另一端插接于第二出水管7内,且其外壁与第二出水管7内壁密封配合。第一连接件81的内壁与第一出水管6外壁间隙配合,以使出水间隙能够连通原水出水腔121。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81的外壁设置有上下间隔布设的第一限位面811和第二限位面812,第一限位面811和第二限位面812均垂直于第一轴设置且彼此相对。
如图18和图19所示,第二连接件82呈管状结构,其套设于第一连接件81外且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面811和第二限位面812抵接,其管壁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开口,该开口允许第二连接件82通过变形套设于第一连接件81上,第二连接件82与第一连接件81套设到位时,其沿第一连接件81绕第一轴转动配合且沿第一轴限位配合。第二连接件82的管壁设置有切割有一弹性卡片821,弹性卡片821的顶端与第二连接件82的管壁成型为一体,其底端为自由端,弹性卡片821的底端外壁设有卡凸8211,卡凸8211的外表面设有倾斜面,倾斜面自卡凸8211的顶端向下逐渐朝外周倾斜,其在第二出水管7向下套设于第一连接件81外周时供第二出水管7的输入端抵接并引导其移动;如图1所示,第二出水管7与第一连接件81插接的部分设置有通孔71,通孔71与卡凸8211匹配插接,以使第二连接件82和第二出水管7形成止转配合关系及沿第一轴的限位配合关系。
限位件83位于原水出水腔121内,其套设于第一出水管6外且沿第一轴限位于第一连接件81的端面和第一环形壁17的端面之间。限位件83的内壁设有进行延伸的限位凸起831,第一出水管6外壁设有环形的限位槽,限位凸起831与限位槽配合插接,以使限位件83与第一出水管6形成沿第一轴的限位配合关系。
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水管6和第二出水管7采用转动连接组件8安装于出水本体1,其中,第一连接件81与出水本体1螺接固定,第二连接件82套设于第一连接件81和第二出水管7之间,且与第一连接件81和第二出水管7均形成沿第一轴的限位配合关系,使得第二出水管7无法脱离第一连接件81及出水本体1;限位件83沿第一轴被限位于第一连接件81和第一环形壁17之间,且与第一出水管6沿第一轴限位配合,使得第一出水管6无法脱离出水本体1,由于第二连接件82与第一连接件81转动配合且与第二出水管7止转配合,因此第一出水管6和第二出水管7能够绕第一连接件81顺畅地在360°的范围内自由转动,转动角度不受限制,更易于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而由于弹性卡片821能够变形,因此通过按压卡凸8211能够容易地实现第一出水管6、第二出水管7及转动连接组件8的拆卸。
本实施例提供的出水装置的安装过程如下:
将阀芯插置于安装腔15内,阀杆53朝向安装腔15的开口端伸出,然后将把手9通过螺丝与阀杆53固接。
将过滤件22的瓶嘴221外壁套设上密封圈,然后插置于插接壁101内;将外壳21螺接于连接壁10处。
将外壁成型有第一密封套321和第二密封套322的芯轴31插置于安装盲孔16内,其上的直线型插槽313朝向安装盲孔16的开口端;将限位套螺接于安装盲孔16内,并抵接芯轴31。
将第二连接件82套设于第一连接件81外;将第一连接件81套设于第一出水管6外;将限位件83套设于第一出水管6外并使其上的限位凸起831与第一出水管6上的限位槽插接;在第一出水管6的底部外壁套上密封圈,然后将该底部插置于第一环形壁17内;将第一连接件81螺接于第二环形壁18;然后,将第二出水管7套设于第一出水管6外,其输入端逐渐向下移动至抵接于卡凸8211时,弹性卡片821沿径向向内变形,继续向下移动第二出水管7直至卡凸8211与通孔71对应插置,弹性卡片821形变回复。在第一出水管6和第二出水管7的出水端处装设出水部件(如起泡器等),即完成第一出水管6和第二出水管7的安装。
将外部的热水管和冷水管螺接于出水本体1并分别与热水进水路1111和冷水进水路1112连通,即完成安装。
本实施例提供的出水装置,当切换件3切换至出水水路12连通净水过水路13时,清洗水路14与出水水路12未连通,原水腔20a从进水水路11接入原水,原水在原水腔20a内受水压的作用通过过滤件22实现过滤,过滤之后的净水进入净水腔21a和净水过水路13之后由出水水路12排出,用户获得经过过滤的净水;当过滤件22和原水腔20a内的杂质积累一段时间之后,操作切换件3以使其切换至出水水路12连通清洗水路14,此时,出水水路12与清洗水路14连通,出水装置进入清洗模式,原水腔20a从进水水路11接入原水,原水在原水腔20a内流动并对原水腔20a和过滤件22进行冲洗,然后由清洗水路14和出水水路12排出,达到免拆清洗目的,清洗方式中,原水于外壳21内壁和过滤件22位于原水腔20a内的表面流动并对残留于外壳21内壁和过滤件22表面上的杂质和水垢进行剥离及清洗,清洗目的直接、有效,整个清洗过程,净水腔21a和净水过水路13均没有与原水发生接触,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净水腔21a受污染及过滤件22位于净水腔21a内的面受杂质堵塞,保证过滤件22的清洁畅通及其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和更换的成本,并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中,原水出水路用于在原水出水模式下出水,净水出水路用于在过滤器2工作时出水,两条水路独立出水,因而能够避免净水出水路被二次污染,保证过滤水的干净卫生。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出水本体,其设有进水水路、出水水路、净水过水路和清洗水路;所述净水过水路和所述清洗水路均适于与所述出水水路连通;
过滤器,包括外壳和过滤件;所述外壳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出水本体;所述过滤件置于所述外壳内且将所述外壳分为原水腔和净水腔;所述原水腔连通所述进水水路和所述清洗水路,且其内设有隔墙;所述进水水路用于连通所述原水腔的第一端口和所述清洗水路用于连通所述原水腔的第二端口位于所述原水腔的同一端;所述隔墙将所述原水腔分隔为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的第一腔和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的第二腔,所述隔墙远离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位置设有通水口;所述通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所述净水腔连通所述净水过水路;
切换件,其可操作地装设于所述出水本体,用于使所述出水水路切换连通所述净水过水路或所述清洗水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清洗水路与所述出水水路连通时,所述原水腔由所述进水水路接入的进水流量大于其从所述清洗水路排出的出水流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呈透明状;所述过滤件外壁与所述外壳内壁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所述原水腔;所述过滤件的内部中空并形成所述净水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切换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出水本体且适于相对所述出水本体转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设有第一过水路和第二过水路;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切换件封堵所述清洗水路,所述第一过水路连通所述净水过水路和所述出水水路;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切换件封堵所述净水过水路,所述第二过水路连通所述清洗水路和所述出水水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限位环;
所述出水本体设有安装盲孔;所述安装盲孔连通所述净水过水路、所述清洗水路和所述出水水路;所述出水本体的外壁设有沿所述安装盲孔的周沿设置的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
所述切换件密封的插置于所述安装盲孔内,其朝向所述安装盲孔开口端的一侧设有直线型插槽;所述切换件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插槽分别指向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
所述限位环螺接于所述安装盲孔,其与所述安装盲孔的封闭端配合限制所述切换件轴向位移,其中心孔适于供工具贯穿以操作所述切换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切换件包括芯轴和密封组件;所述芯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盲孔内,其端面设有所述插槽;所述密封组件固定套设于所述芯轴外且与所述安装盲孔孔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一过水路的进水端口和所述第二过水路的进水端口均开设于所述密封组件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控制阀;
所述出水本体还设有原水过水路;所述原水过水路连通所述出水水路;
所述进水水路包括第一进水路和第二进水路;所述第二进水路连通所述原水腔;
所述控制阀安装于所述第一进水路和所述第二进水路之间,其连通所述第一进水路且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水路切换连通所述原水过水路或所述第二进水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进水路包括热水进水路和冷水进水路;所述控制阀还适于混合由所述热水进水路和所述冷水进水路分别接入的热水和冷水并控制热水和冷水比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水本体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水平延伸,其一端设有竖直的过水面,其另一端开口设置,其侧腔壁具有连通所述第二进水路的第一过水口;所述过水面设有热水过水口、冷水过水口和混合水过水口;所述热水过水口和所述冷水过水口分别构成所述热水进水路和所述冷水进水路的出水端口;所述混合水过水口构成所述原水过水路的进水端口;
所述控制阀密封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其操作端朝向所述安装腔的开口端,所述控制阀包括定部和动部;所述定部设有热水进水道、冷水进水道、第一混合水出水道和第二混合水出水道;所述热水进水道和所述冷水进水道分别连通所述热水过水口和所述冷水过水口;所述第一混合水出水道连通所述混合水过水口;所述第二混合水出水道经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一过水口;所述动部适于相对所述定部活动且设有混合水过水道,所述混合水过水道连通所述热水进水道和/或冷水进水道;所述动部相对所述定部沿与所述安装腔的轴线垂直的第一方向移动时适于使所述混合水过水道关闭或切换连通于所述第一混合水出水道或第二混合水出水道;所述动部相对所述定部绕所述安装腔的轴线转动时适于改变所述热水进水道和所述冷水进水道的过水面积。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水水路包括原水出水路和净水出水路;所述原水出水路与所述原水过水路连通,其还在所述切换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连通所述第二过水路和所述清洗水路;所述净水出水路在所述切换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连通所述第一过水路和所述净水过水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均安装于所述出水本体;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管道连通所述净水出水路;所述第二出水管套设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外,其内壁与所述第一出水管外壁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出水间隙;所述出水间隙连通所述原水出水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适于相对所述出水本体绕竖直的第一轴转动任意角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转动连接组件;
所述出水本体还设有原水出水腔、净水出水腔、第一环形壁和第二环形壁;所述原水出水腔构成所述原水出水路;所述净水出水腔邻接于所述原水出水腔设置且构成所述净水出水路;所述第一环形壁设于所述净水出水腔和所述原水出水腔邻接的腔壁上,其沿所述第一轴延伸且其中心孔连通所述原水出水腔和所述净水出水腔;所述第二环形壁设于所述原水出水腔的腔壁,其同轴且沿轴向间隔于所述第一环形壁设置,其中心孔连通所述原水出水腔;
所述第一出水管贯穿所述第二环形壁且与所述第一环形壁密封插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壁的顶面抵接;
所述转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限位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壁密封螺接,其另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出水管内,其外壁与所述第二出水管内壁密封配合,其内壁与所述第一出水管外壁间隔配合;所述第二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外,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绕所述第一轴转动配合且沿所述第一轴限位配合,其外壁与所述第二出水管止转配合且沿所述第一轴限位配合;所述限位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外且与所述第一出水管沿所述第一轴限位配合,其沿所述第一轴限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面和所述第一环形壁的端面之间。
CN202122075296.1U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出水装置 Active CN216418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5296.1U CN216418577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出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75296.1U CN216418577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出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18577U true CN216418577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22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75296.1U Active CN216418577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出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185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31934U (zh) 一种前置过滤器
KR102179943B1 (ko) 세면기 수도꼭지에 부착되는 필터 토수구
CN106823535B (zh) 前置过滤器
CN201593626U (zh) 滤网清洗阀
CN216418577U (zh) 一种出水装置
CN106759686B (zh) 一种具有切换式除垢起泡器的龙头
KR20090032903A (ko) 구강세척기
CN216909376U (zh) 具有手动刮洗功能的反冲洗横向前置过滤器
CN212941727U (zh) 一种进水过滤网排污结构及淋浴器
CN215568120U (zh) 一种滤芯通用的龙头出水管
CN213685752U (zh) 一种水接头组件及热水器
CN213132234U (zh) 一种多功能过滤装置
CN205423951U (zh) 净水器转换阀
CN111318067A (zh) 一种进水过滤网排污结构及淋浴器
JP3747165B2 (ja) シリンダ式弁装置
CN210097111U (zh) 前置过滤器
JP2001220784A (ja) 浄水器付混合水栓
KR200360715Y1 (ko) 입출구가 동일한 방향으로 형성된 필터조립체의착탈만으로 정수의 공급을 선택적으로 제어하는 비데용필터 및 그 연결장치.
JP2004076382A (ja) 浄水機能付水道用コンセント
KR100668762B1 (ko) 입출구가 동일한 방향으로 형성된 필터조립체의착탈만으로 정수의 공급을 선택적으로 제어하는 비데용필터 및 그 연결장치.
CN218598876U (zh) 一种自排污暗装龙头主体
JP3342307B2 (ja) 浄水器付混合水栓
CN219167908U (zh) 一种紧凑型龙头净水器
CN213433319U (zh) 龙头净水器
CN216457397U (zh) 龙头净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