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8543U - 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18543U
CN216418543U CN202120992152.XU CN202120992152U CN216418543U CN 216418543 U CN216418543 U CN 216418543U CN 202120992152 U CN202120992152 U CN 202120992152U CN 216418543 U CN216418543 U CN 216418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ing fluid
negative pressure
booster pump
pipe
collecting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921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浩浩
李喆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Shengwei Bearing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Shengwei Bearing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Shengwei Bearing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Shengwei Bearing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921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18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18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18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Machine Dressing And Accessor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涉及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包括承载机架、集液槽、磨削液回收台、回流管、汇流管、分流管、供液管、负压泵、主增压泵、辅助增压泵,集液槽嵌于承载机架内,其上端面设回流口和供液口,下端面设排污口,侧表面设排气口,回流口通过汇流管与若干磨削液回收台连通,供液口通过引流管与主增压泵连通,主增压泵通过导流管与分流管连通,分流管另与若干供液管连通,各供液管与分流管间均通过辅助增压泵连通,排气口通过负压泵另与分流管侧表面连通。本新型一方面可有效满足多种使用场合及与多种机加工设备配套使用及运行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高效实现磨削液与金属废弃物分离,实现对磨削液进行高效收集并再生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削液收集系统,属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机车削加工、磨削加工等作业时,往往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磨削液进行降温及润换作业,从而导致磨削液中往往汇入大量的金属碎屑而难以满足再次使用的需要,针对这一现状,当前开发了多种类型的磨削液收集净化系统,以达到提高磨削液重复利用率和降低磨削液使用成本的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当前所使用的传统磨削液收集净化设备结构复杂,且仅能满足特定使用场合、环境运行的需要,同时在运行中,传统的磨削液净化设备往往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滤网、滤芯等设备,从而导致了磨削液净化作业的成本相对较高,进一步增加了磨削液净化及使用的成本。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磨削液净化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该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使用及转运灵活方便,可有效满足多种使用场合及与多种机加工设备配套使用及运行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高效实现磨削液与金属废弃物分离,实现对磨削液进行高效收集并再生利用,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磨削液重复利用率,在降低磨削液使用成本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磨削液造成的环境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包括承载机架、集液槽、磨削液回收台、回流管、汇流管、分流管、供液管、负压泵、主增压泵、辅助增压泵及驱动电路,承载机架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集液槽至少一个,嵌于承载机架内并与承载机架内侧面通过滑槽滑动连接,集液槽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其上端面设一个回流口和一个供液口,下端面设一个排污口,侧表面设一个排气口,回流口与汇流管连通,并通过汇流管与若干磨削液回收台连通,磨削液回收台若干,各磨削液回收台间相互并联,并分别通过回流管与汇流管连通,供液口通过引流管与主增压泵连通,主增压泵通过导流管与分流管连通,分流管另与若干供液管连通,供液管相互并联,且各供液管与分流管间均通过辅助增压泵连通,排气口通过导气管与负压泵连通,且负压泵另通过导气管与分流管侧表面连通,汇流管、分流管、负压泵、主增压泵、辅助增压泵及驱动电路均与承载机架侧表面连接,其中驱动电路嵌于承载机架外表面,并分别与负压泵、主增压泵、辅助增压泵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磨削液回收台包括承载龙骨、分流槽、过滤网、振荡机构、定位磁铁、控制阀、负压泵,所述承载龙骨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框架结构,所述分流槽为轴向截面呈倒置等腰梯形的管装结构并嵌于承载龙骨内,所述过滤网嵌于分流槽内并与分流槽同轴分布,且过滤网沿分流槽轴线从上向下均布,并通过若干弹簧与分流槽内侧面弹性连接,所述分流槽下端面通过控制阀与汇流管连通,所述控制阀与汇流管间通过负压泵连通,所述定位磁铁数量与过滤网数量一致,且每个过滤网下端面均与至少一个定位磁铁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负压泵和控制阀另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磁铁包括磁体、导流帽、卡箍及定位螺栓,其中所述卡箍至少一个,包覆在磁体外并与磁体同轴分布,且各卡箍沿磁体轴线方向均布,所述导流帽为圆锥腔体结构,包覆在磁体上端面且导流帽下端面直径为磁体直径的1.1—2.5倍,所述定位螺栓至少两条,各定位螺栓环绕磁体轴线均布并与磁体轴线平行分布,且所述定位螺栓分别与导流帽和卡箍外侧面连接,所述定位螺栓另与过滤网下端面连接,且导流帽上端面与过滤网下端面间间距为0—1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集液槽内设气压传感器和液位计,其中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液位计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气口轴线与集液槽底部间间距为集液槽高度的至少60%,所述引流管下端面通过供液口位于集液槽内,且引流管下端面与集液槽底部间间距不小于5毫米,且引流管下端面设倾角为30°—60°的坡口,所述引流管下端面另设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的辅助增压泵与分流管间通过控制阀连通,所述控制阀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气管与分流管连接位置位于分流管的流入端一侧,且导气管轴线与分流管流入口轴线呈0°—90°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及可编程控制器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公用。
本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使用及转运灵活方便,可有效满足多种使用场合及与多种机加工设备配套使用及运行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高效实现磨削液与金属废弃物分离,实现对磨削液进行高效收集并再生利用,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磨削液重复利用率,在降低磨削液使用成本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磨削液造成的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磨削液回收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2所述的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包括承载机架1、集液槽2、磨削液回收台3、回流管4、汇流管5、分流管6、供液管7、负压泵8、主增压泵9、辅助增压泵10及驱动电路11,承载机架1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集液槽2至少一个,嵌于承载机架1内并与承载机架1内侧面通过滑槽12滑动连接,集液槽2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其上端面设一个回流口21和一个供液口22,下端面设一个排污口23,侧表面设一个排气口24,回流口21与汇流管5连通,并通过汇流管5与若干磨削液回收台3连通,磨削液回收台3若干,各磨削液回收台3间相互并联,并分别通过回流管4与汇流管5连通,供液口22通过引流管25与主增压泵9连通,主增压泵9通过导流管与分流管6连通,分流管6另与若干供液管7连通,供液管7相互并联,且各供液管7与分流管6间均通过辅助增压泵10连通,排气口24通过导气管13与负压泵8连通,且负压泵8另通过导气管与分流管6侧表面连通,汇流管5、分流管6、负压泵8、主增压泵9、辅助增压泵10及驱动电路11均与承载机架1侧表面连接,其中驱动电路11嵌于承载机架1外表面,并分别与负压泵8、主增压泵9、辅助增压泵10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磨削液回收台3包括承载龙骨31、分流槽32、过滤网33、振荡机构34、定位磁铁35、控制阀36、负压泵8,所述承载龙骨31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框架结构,所述分流槽32为轴向截面呈倒置等腰梯形的管装结构并嵌于承载龙骨1内,所述过滤网33嵌于分流槽32内并与分流槽32同轴分布,且过滤网33沿分流槽32轴线从上向下均布,并通过若干弹簧38与分流槽32内侧面弹性连接,所述分流槽32下端面通过控制阀36与汇流管5连通,所述控制阀36与汇流管5间通过负压泵8连通,所述定位磁铁35数量与过滤网33数量一致,且每个过滤网33下端面均与至少一个定位磁铁35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负压泵8和控制阀36另与驱动电路11电气连接。
需要特别说明的,所述的定位磁铁35包括磁体351、导流帽352、卡箍353及定位螺栓354,其中所述卡箍353至少一个,包覆在磁体351外并与磁体351同轴分布,且各卡箍351沿磁体351轴线方向均布,所述导流帽352为圆锥腔体结构,包覆在磁体351上端面且导流帽352下端面直径为磁体351直径的1.1—2.5倍,所述定位螺栓354至少两条,各定位螺栓351环绕磁体351轴线均布并与磁体351轴线平行分布,且所述定位螺栓354分别与导流帽352和卡箍353外侧面连接,所述定位螺栓354另与过滤网33下端面连接,且导流帽352上端面与过滤网33下端面间间距为0—10毫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集液槽2内设气压传感器26和液位计27,其中所述气压传感器21和液位计22均与驱动电路11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排气口24轴线与集液槽2底部间间距为集液槽2高度的至少60%,所述引流管下端面通过供液口22位于集液槽2内,且引流管25下端面与集液槽2底部间间距不小于5毫米,且引流管25下端面设倾角为30°—60°的坡口,所述引流管25下端面另设过滤网28。
此外,所述的辅助增压泵10与分流管6间通过控制阀连通,所述控制阀36与驱动电路11电气连接。
与此同时,所述的导气管13与分流管6连接位置位于分流管6的流入端一侧,且导气管13轴线与分流管6流入口轴线呈0°—90°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电路1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及可编程控制器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公用。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承载机架、集液槽、磨削液回收台、回流管、汇流管、分流管、供液管、负压泵、主增压泵、辅助增压泵及驱动电路进行装配定位,其中磨削液回收台与机加工设备数量一致,机加工现场每个机加工设备的磨削液汇流管路均与一个磨削液回收台连通,所述回流管和供液管均若干,并平布在机加工现场地平面上,所述承载机架及与承载机架连接的集液槽均安装在施工现场指定工作位置,最后将驱动电路与外部的供电电源电路电气连接,并通过通讯网关与外部的控制系统建立数据连接,即可完成本新型装配。
在进行机加工作业时,通过磨削液对机加工作业面进行喷淋作业,经过喷淋后的磨削液则通过机加工设备的汇流管路输送至磨削液回收台中,由磨削液回收台一方面通过过滤网对磨削液中较大体积的金属碎屑进行过滤,另一方面通过定位磁铁对小粒径金属屑进行吸附固定,使磨削液与金属碎屑分离即可得到净化后的磨削液,同时在对磨削液过滤时,另通过负压泵对过滤网下部分流槽内形成低压环境,从而达到加速磨削液和金属碎屑分离的效果,同时另为分离后的磨削液提供收送动力,驱动磨削液输送至集液槽中缓存静置,然后对集液槽中缓存的磨削液通过主增压泵输送至分流管内,然后通过辅助增压泵根据输送距离及机加工作业需要进行二次调压后输送至机加工设备处进行循环使用。
本新型一方面结构简单,使用及转运灵活方便,可有效满足多种使用场合及与多种机加工设备配套使用及运行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高效实现磨削液与金属废弃物分离,实现对磨削液进行高效收集并再生利用,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磨削液重复利用率,在降低磨削液使用成本的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磨削液造成的环境污染。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包括承载机架、集液槽、磨削液回收台、回流管、汇流管、分流管、供液管、负压泵、主增压泵、辅助增压泵及驱动电路,所述承载机架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集液槽至少一个,嵌于承载机架内并与承载机架内侧面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集液槽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其上端面设一个回流口和一个供液口,下端面设一个排污口,侧表面设一个排气口,所述回流口与汇流管连通,并通过汇流管与若干磨削液回收台连通,所述磨削液回收台若干,各磨削液回收台间相互并联,并分别通过回流管与汇流管连通,所述供液口通过引流管与主增压泵连通,所述主增压泵通过导流管与分流管连通,所述分流管另与若干供液管连通,所述供液管相互并联,且各供液管与分流管间均通过辅助增压泵连通,所述排气口通过导气管与负压泵连通,且负压泵另通过导气管与分流管侧表面连通,所述汇流管、分流管、负压泵、主增压泵、辅助增压泵及驱动电路均与承载机架侧表面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嵌于承载机架外表面,并分别与负压泵、主增压泵、辅助增压泵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削液回收台包括承载龙骨、分流槽、过滤网、振荡机构、定位磁铁、控制阀、负压泵,所述承载龙骨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框架结构,所述分流槽为轴向截面呈倒置等腰梯形的管装结构并嵌于承载龙骨内,所述过滤网嵌于分流槽内并与分流槽同轴分布,且过滤网沿分流槽轴线从上向下均布,并通过若干弹簧与分流槽内侧面弹性连接,所述分流槽下端面通过控制阀与汇流管连通,所述控制阀与汇流管间通过负压泵连通,所述定位磁铁数量与过滤网数量一致,且每个过滤网下端面均与至少一个定位磁铁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负压泵和控制阀另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磁铁包括磁体、导流帽、卡箍及定位螺栓,其中所述卡箍至少一个,包覆在磁体外并与磁体同轴分布,且各卡箍沿磁体轴线方向均布,所述导流帽为圆锥腔体结构,包覆在磁体上端面且导流帽下端面直径为磁体直径的1.1—2.5倍,所述定位螺栓至少两条,各定位螺栓环绕磁体轴线均布并与磁体轴线平行分布,且所述定位螺栓分别与导流帽和卡箍外侧面连接,所述定位螺栓另与过滤网下端面连接,且导流帽上端面与过滤网下端面间间距为0—1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液槽内设气压传感器和液位计,其中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液位计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口轴线与集液槽底部间间距为集液槽高度的至少60%,所述引流管下端面通过供液口位于集液槽内,且引流管下端面与集液槽底部间间距不小于5毫米,且引流管下端面设倾角为30°—60°的坡口,所述引流管下端面另设过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增压泵与分流管间通过控制阀连通,所述控制阀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气管与分流管连接位置位于分流管的流入端一侧,且导气管轴线与分流管流入口轴线呈0°—90°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及可编程控制器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公用。
CN202120992152.XU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 Active CN216418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2152.XU CN216418543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2152.XU CN216418543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18543U true CN216418543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15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92152.XU Active CN216418543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185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3408B (zh) 一种自动排渣一体化智能预制泵站
CN105863718A (zh) 一种矿用水处理循环系统
CN103406049A (zh) 一种粉末活性炭投加方法及装置
CN216418543U (zh) 一种负压式磨削液集中过滤系统
CN201750989U (zh) 一种拼装式超滤主机
CN209919431U (zh) 一种数控加工机床的油雾过滤系统
CN217106953U (zh) 一种瓦斯抽采钻孔水渣隔离速排装置
CN108837657A (zh) 一种喷淋水雾除尘器
CN213795529U (zh) 一种阀体加工用除屑装置
CN203971524U (zh) 数控钻孔攻丝中心机床油冷却油雾净化过滤设备
CN210396795U (zh) 一种掘进机用防爆型湿式螺弦除尘风机
CN205222753U (zh) 树脂装填器
CN208182826U (zh) 一种垃圾专用泥水分离设备
CN203303822U (zh) 一种乙醇尾气回收装置
CN213360431U (zh) 一种旋片式真空泵用油过滤装置
CN208964660U (zh) 一种水处理系统
CN219653379U (zh) 造纸机除渣装置
CN205442701U (zh) 一种竖流式溶气气浮机
CN103418578A (zh) 设有自动控制空气泵的异物净化器
CN21233622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的真空管道结构及污水输送系统
CN204637682U (zh) 一种涡流过滤装置
CN214233373U (zh) 一种焊烟高效净化器设备
CN218833988U (zh) 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降尘装置
CN217868533U (zh) 一种紧凑的磁混凝污水处理装置
CN211799605U (zh) 一种能够降粉尘的工业废气排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