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7682U - 侧卧位一体托手架 - Google Patents

侧卧位一体托手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17682U
CN216417682U CN202122960145.4U CN202122960145U CN216417682U CN 216417682 U CN216417682 U CN 216417682U CN 202122960145 U CN202122960145 U CN 202122960145U CN 216417682 U CN216417682 U CN 216417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
support frame
connecting rod
hand res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6014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芳
张敏
李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96014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17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17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17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卧位一体托手架,涉及医疗用托架技术领域。该侧卧位一体托手架,其包括固定器、第一托手架、第二托手架及连接杆。固定器与第一托手架连接,且用于与床体连接。第一托手架和第二托手架均用于承托使用者的上肢。第一托手架的顶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托手架连接,另一端插入第一连接孔,以连接第二托手架于第一托手架,且连接杆能够绕第一连接孔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托手架转动。该侧卧位一体托手架具有调整较便捷的特点。

Description

侧卧位一体托手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托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侧卧位一体托手架。
背景技术
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患者处于侧卧位的体位下,一般会为避免患者题干手臂托架,避免因长时间处于侧卧位而出现手臂牵拉酸痛、皮肤压疮以及臂丛神经受损伤等问题。
但是,现有的手臂托架调节机构复杂,不易操作。
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侧卧位一体托手架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卧位一体托手架,其具有调整较便捷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卧位一体托手架,其包括固定器、第一托手架、第二托手架及连接杆;
所述固定器与所述第一托手架连接,且用于与床体连接;
所述第一托手架和所述第二托手架均用于承托使用者的上肢;
所述第一托手架的顶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托手架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以连接所述第二托手架于所述第一托手架,且所述连接杆能够绕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手架转动。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侧卧位一体托手架还包括第一锁定螺栓;
所述第一锁定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托手架,且能够转入所述第一连接孔,以抵持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部分的侧面,从而锁定所述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手架的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手架的顶面。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
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依次可活动地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段能够绕所述第一连接段转动,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末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末端与所述第二托手架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侧面包覆有绝缘套;
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部分为抱箍,所述抱箍抱紧所述第一连接段。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段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平行且间隔设置,且各自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托手架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各自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所述第三连接部呈C型结构,且套住所述第一连接段。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侧卧位一体托手架还包括第二锁紧螺栓,所述第二锁紧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位置,且能够压紧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以使所述第三连接部抱紧所述第一连接段。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孔呈棱台状或棱柱状,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配合。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侧卧位一体托手架还包括第三锁定螺栓;
所述第三锁定螺栓穿过所述连接杆,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底壁,且能够转向所述第一连接孔,以压持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的部分,从而锁定所述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手架的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
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侧面包覆有绝缘套;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一托手架和所述第二托手架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部分为抱箍,所述抱箍呈棱柱状,且抱紧所述第一连接段。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卧位一体托手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侧卧位一体托手架,包括固定器、第一托手架、第二托手架及连接杆,其中,固定器与第一托手架连接,且用于与床体连接。第一托手架和第二托手架均用于承托使用者的上肢,第一托手架的顶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托手架连接,另一端插入第一连接孔,以连接第二托手架于第一托手架,并且,连接杆能够绕第一连接孔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托手架转动,从而调整第二托手架相对于第一托手架的位置,其在调整是转动即可,其调整较便捷。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卧位一体托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卧位一体托手架的第一连接段为棱柱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侧卧位一体托手架;11-第一托手架;111-第一连接孔;12-第二托手架;13-固定器;15-连接杆;151-第一连接段;152-第二连接段;1521-第一连接部;1522-第二连接部;1523-第三连接部;16-第一锁定螺栓;17-第二锁紧螺栓;18-第三锁定螺栓;19-球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卧位一体托手架1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侧卧位一体托手架10,该侧卧位一体托手架10具有调整较便捷的特点。该侧卧位一体托手架10能够应用于需要侧卧的一些手术或康复过程中。
以下将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卧位一体托手架10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1,该侧卧位一体托手架10,包括固定器13、第一托手架11、第二托手架12及连接杆15,其中,固定器13与第一托手架11连接,且用于与床体连接。第一托手架11和第二托手架12均用于承托使用者的上肢,第一托手架11的顶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1,连接杆15的一端与第二托手架12连接,另一端插入第一连接孔111,以连接第二托手架12于第一托手架11,并且,连接杆15能够绕第一连接孔111的轴线相对于第一托手架11转动,从而调整第二托手架12相对于第一托手架11的位置,其在调整是转动即可,其调整较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托手架12还通过可锁定的球铰19与连接杆15连接,以调整第二托手架12的角度,适配不同需要的使用者。
进一步地,侧卧位一体托手架10还可包括第一锁定螺栓16,该第一锁定螺栓16螺纹连接于第一托手架11,且能够转入第一连接孔111,以通过第一锁定螺栓16抵持连接杆15位于第一连接孔111内部分的侧面,从而锁定连接杆15相对于第一托手架11的位置。以保持连接杆15的位置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侧卧位一体托手架10还可包括第三锁定螺栓18,该第三锁定螺栓18穿过连接杆15,并螺纹连接于第一连接孔111的底壁,且能够向第一连接孔111旋进,以通过第三锁定螺栓18压持连接杆15位于第一连接孔111内的部分,从而锁定连接杆15相对于第一托手架11的位置。进一步保持连接杆15相对于第一托手架11的位置稳定。
此外,第一连接孔111的数量可为多个,且多个第一连接孔111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于第一托手架11的顶面,连接杆15可连接于不同位置的第一连接孔111,以改变第二托手架12相对于第一托手件的位置,以适应不同身材的人群。
进一步地,连接杆15可包括第一连接段151和第二连接段152。其中,第一连接段151和第二连接段152依次可活动地连接,且第二连接段152能够绕第一连接段151转动,而第一连接段151的末端连接于第一连接孔111,第二连接段152的末端与第二托手架12连接。这样一来,还可通过使得第二连接段152相对于第一连接段151转动,来调整第二托手架12相对于第一托手架11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其调整位置的范围。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段151的侧面可包覆有绝缘套(图未示),以便于对使用电刀等器械。而第二连接段152连接第一连接段151的部分为抱箍,该抱箍抱紧第一连接段151。其连接结构简单,且抱箍的连接结构不易损伤绝缘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段152可包括第一连接部1521、第二连接部1522和第三连接部1523,其中,第一连接部1521和第二连接部1522平行且间隔设置,且各自的一端均与第二托手架12连接。
第一连接部1521和第二连接部1522各自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521的两端,而第三连接部1523呈C型结构,且套住第一连接段151。这样一来,通过第一连接部1521和第二连接部1522的位置来保持第三连接部1523抱紧第一连接段151的状态,其结构较简单。
并且,侧卧位一体托手架10还可包括第二锁紧螺栓17,该第二锁紧螺栓17穿设于第一连接部1521靠近第三连接部1523的位置以及第二连接部1522靠近第三连接部1523的位置,且能够压紧第一连接部1521和第二连接部1522,以使第三连接部1523抱紧第一连接段151,提高第三连接部1523抱紧第一连接段151的稳固性,并且在松开第二锁紧螺栓17时,还可使第二连接段152沿第一连接段151上下滑动,从而调整第二托手架12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其调整位置的范围。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卧位一体托手架10的第一连接段151为棱柱时的结构示意图。
该第一连接孔111可呈棱台状或棱柱状,连接杆15位于第一连接孔111的部分与第一连接孔111的内壁配合。换言之,连接杆15位于第一连接孔111的部分也可为棱台或棱柱,以通过其侧面与第连接孔内壁配合来限制连接杆15相对于第一托手架11转动,在调整时,可先将连接杆15退出第一连接孔111,转动角度后再将连接杆15插入第一连接孔111内,其调整较便捷,且连接后结构较稳固。
并且,在第三锁定螺栓18压紧连接杆15时,可使得连接杆15底端与第一连接孔111的内壁贴合紧密,进一步提高其稳固性。
此外,第一连接段151也可呈棱柱,其第三连接部1523也可呈棱柱状,以套住第一连接段151,避免对绝缘套的压持力较集中,提高其使用寿命。
在使用时,可先将托固定器13固定在床旁,使用者健侧上肢放于第一托手架11上,外展小于90度,远端略高于近端,妥善固定,松紧适宜。将连接杆15插入第一连接孔111并调节好方向,用第一锁紧螺栓固定,用球铰19好方向并固定,以调整第二托手架12的位置,使得患侧上肢外展小于90度,并使得肘关节未悬空,手背向上,远端略低于近端,妥善固定,松紧适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侧卧位一体托手架10,其具有调整较便捷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Claims (10)

1.一种侧卧位一体托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器(13)、第一托手架(11)、第二托手架(12)及连接杆(15);
所述固定器(13)与所述第一托手架(11)连接,且用于与床体连接;
所述第一托手架(11)和所述第二托手架(12)均用于承托使用者的上肢;
所述第一托手架(11)的顶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1),所述连接杆(1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托手架(12)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111),以连接所述第二托手架(12)于所述第一托手架(11),且所述连接杆(15)能够绕所述第一连接孔(111)的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手架(11)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位一体托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卧位一体托手架还包括第一锁定螺栓(16);
所述第一锁定螺栓(16)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托手架(11),且能够转入所述第一连接孔(111),以抵持所述连接杆(15)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内部分的侧面,从而锁定所述连接杆(15)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手架(11)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位一体托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111)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手架(11)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位一体托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5)包括第一连接段(151)和第二连接段(152);
所述第一连接段(15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52)依次可活动地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段(152)能够绕所述第一连接段(151)转动,所述第一连接段(151)的末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1),所述第二连接段(152)的末端与所述第二托手架(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卧位一体托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151)的侧面包覆有绝缘套;
所述第二连接段(15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151)的部分为抱箍,所述抱箍抱紧所述第一连接段(1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卧位一体托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152)包括第一连接部(1521)、第二连接部(1522)和第三连接部(1523);
所述第一连接部(15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522)平行且间隔设置,且各自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托手架(12)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15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522)各自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521)的两端,所述第三连接部(1523)呈C型结构,且套住所述第一连接段(1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卧位一体托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卧位一体托手架还包括第二锁紧螺栓(17),所述第二锁紧螺栓(17)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521)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1523)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522)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1523)的位置,且能够压紧所述第一连接部(15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522),以使所述第三连接部(1523)抱紧所述第一连接段(15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侧卧位一体托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呈棱台状或棱柱状,所述连接杆(15)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1)的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11)的内壁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卧位一体托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卧位一体托手架还包括第三锁定螺栓(18);
所述第三锁定螺栓(18)穿过所述连接杆(15),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1)的底壁,且能够转向所述第一连接孔(111),以压持所述连接杆(15)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内的部分,从而锁定所述连接杆(15)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手架(11)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卧位一体托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51)和第二连接段(152);
所述第一连接段(151)的侧面包覆有绝缘套;所述第一连接段(15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52)分别与所述第一托手架(11)和所述第二托手架(12)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段(15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151)的部分为抱箍,所述抱箍呈棱柱状,且抱紧所述第一连接段(151)。
CN202122960145.4U 2021-11-29 2021-11-29 侧卧位一体托手架 Active CN216417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0145.4U CN216417682U (zh) 2021-11-29 2021-11-29 侧卧位一体托手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0145.4U CN216417682U (zh) 2021-11-29 2021-11-29 侧卧位一体托手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17682U true CN216417682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41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60145.4U Active CN216417682U (zh) 2021-11-29 2021-11-29 侧卧位一体托手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17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45342B2 (en) Adaptive arm suppor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AU2013359431B2 (en) Adaptive arm suppor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US6499158B1 (en) Surgical table top and accessory clamp used thereon
WO2005033524A1 (en) Universal equipment clamp
CN216417682U (zh) 侧卧位一体托手架
CN210903894U (zh) 一种手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CN213432602U (zh) 一种头部夹持装置
CN213489363U (zh) 一种picc置管患者手臂托架
CN210250199U (zh) 一种新型颈托
US20240001132A1 (en) Stimulation device and use thereof
CN213075978U (zh) 一种麻醉科下颌托架
CN211460948U (zh) 侧卧辅助装置
CN209933383U (zh) 医用托手架
KR102232082B1 (ko) 휴대용 경추 교정장치
CN213046912U (zh) 一种桡动脉抽血固定装置
CN219661919U (zh) 一种臂托
CN219843637U (zh) 一种手臂手机支架
DK152605B (da) Elektrokardiografisk elektrodeindretning
CN215739746U (zh) 一种康复科用康复支架
CN219271271U (zh) 一种腹部皮瓣术后患肢固定装置
CN216136326U (zh) 一种眼部按摩仪
KR102226216B1 (ko) 휴대용 경추 교정장치
CN213373474U (zh) 神经外科三钉头架侧卧位手术护臂装置
CN220801205U (zh) 一种具备手机、平板固定支架用途的腹部理疗仪
CN213697718U (zh) 脊柱打石膏用体位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