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7083U - 基站及扫拖机器人组件 - Google Patents
基站及扫拖机器人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17083U CN216417083U CN202122531487.4U CN202122531487U CN216417083U CN 216417083 U CN216417083 U CN 216417083U CN 202122531487 U CN202122531487 U CN 202122531487U CN 216417083 U CN216417083 U CN 2164170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section
- pipe
- cleaning
- sp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站及扫拖机器人组件。该基站包括水箱、输水管、增速水管及清洁喷头,所述增速水管包括缩径段;所述输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水箱,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缩径段;所述输水管、所述缩径段、所述清洁喷头依次设置,且所述缩径段的内径由所述输水管向所述清洁喷头方向逐渐减小。由于增速水管的缩径段的内径由输水管向清洁喷头方向减小,所以增速水管的缩径段横截面积随同缩径段的内径一并逐渐减小。因此,增速水管的缩径段起到节流作用,使得增速水管的缩径段内的水的流速增加。进而使得连通于增速水管的清洁喷头的水流流速增加,从而提升清洁喷头向拖布的补水速度,以使基站具有较高的补水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机器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站及扫拖机器人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清洁机器人技术领域不断发展,清洁机器人已经进入许多普通家庭,有效地减轻了人们家务负担。针对一些具有拖布以实现扫拖功能的清洁机器人而言,需要通过利用水箱的水对拖布进行自清洗。但现有拖布自清洗功能存在拖布补水过程缓慢、补水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站及扫拖机器人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水箱、输水管、增速水管及清洁喷头,所述增速水管包括缩径段;
所述输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水箱,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缩径段;所述输水管、所述缩径段、所述清洁喷头依次设置,且所述缩径段的内径由所述输水管向所述清洁喷头方向逐渐减小。
如此设置,增速水管的缩径段的内径由输水管向清洁喷头方向减小,因此,增速水管的缩径段起到节流作用,使得增速水管的缩径段内的水的流速增加。进而使得连通于增速水管的清洁喷头的水流流速增加,从而提升清洁喷头向拖布的补水速度,以使基站具有较高的补水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速水管还包括扩径段,所述扩径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缩径段的内径;所述扩径段设置于所述缩径段与所述清洁喷头之间。
如此设置,增速水管的扩径段连通于清洁喷头,通过扩径段直接将增速水管适配于较大直径的清洁喷头。并且,由于扩径段的存在也降低了增速水管的湍流,减少增速水管内水流与管道之间的摩擦以及水流的动能损耗,进一步地保证了水流由清洁喷头喷向拖布的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速水管还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设置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缩径段与所述扩径段;
所述缩径段的内周壁呈圆台形,且所述缩径段的内直径向所述扩径段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过渡段的内周壁呈圆柱形,且所述缩径段的内直径与所述扩径段的最小内直径相同。
如此设置,由于缩径段的节流作用,水流的速度在缩径段加快。而设置的过渡段则能够有效平缓水流,并延长与通气管中进入的空气的混合时间,使得到达清洁喷头的水流与空气的混合更加均匀。此外,通过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也易于缩径段与扩径段之间的连接,进而使得增速水管的设置位置不易受到基站的其他结构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站还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连通于所述过渡段相对靠近所述缩径段的一侧。
如此设置,由于增速水管内的水流具有一定速度,增速水管内的气压低于增速水管外的大气压。因此外部空气能够通气管进入至增速水管内,而进入至增速水管内的空气将与增速水管内的水流混合,形成带有气泡的水流,在实现清洗拖布时节约用水效果同时也减少了用户向水箱内加入水的频次。
由于缩径段使得水流速度提升,因此在缩径段与过渡段连接处的水流速度最高、压力最小、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差最大,进而能够吸入较多的空气。将通气管连通于过渡段相对靠近缩径段的一侧,能够有效提升过渡段吸入的空气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相对靠近所述过渡段一端的内径小于相对远离所述缩径段一端的内径。
如此设置,通气管靠近过渡段的横截面积小于相对远离缩径段一端的横截面积。进而横截面积渐缩的通气管能够实现对空气的节流作用,增加通气管所吸入空气的流速,从而增大吸入的空气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水箱的底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顶部平齐。
如此设置,通过在水箱底部设置压力传感器,以便对于水箱内水量的监测。并且将压力传感器的顶部与水箱底部平齐,也使得水箱底部较为平整,便于用户对水箱的清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站还包括增压水泵,所述增压水泵设置于所述输水管并用于给所述输水管中的流体增压。
如此设置,通过增压水泵向输水管内的流体增压,以增加输水管内水流的速度及动能,使得水流经由喷头喷向拖布时能够对拖布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从而提升对于拖布的清洁效果。同时,由于输水管内流速的增加,进一步地减小输水管内气压,避免了水从通气管中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喷头上设置有多个清洁柱及多个喷水孔,所述清洁柱与所述喷水孔均阵列设置于所述清洁喷头上,且所述清洁柱与所述喷水孔交错设置。
如此设置,通过将多个喷水孔阵列设置于清洁喷头上,以使水流能够均匀喷洒至拖布,以保证清洁拖布效果。而将多个清洁柱阵列设置于清洁喷头上,以对拖布形成一定的刮擦功能。当拖布旋转的接触于清洁喷头的清洁柱时,清洁柱能够刮擦除去拖布上的污物(如毛发、纸屑)。此外,将清洁柱与喷水孔交错设置,也能够使得清洁柱与喷水孔配合对拖布进行刮擦及喷洒水流,以提升清洁拖布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柱为圆柱形或多边棱柱形。
如此设置,通过将清洁柱设置为圆柱形或者多边棱柱形,以便清洁柱能够较好的抵持于拖布时也能够通过柱体对拖布上污物的刮擦清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扫拖机器人组件,包括扫拖机器人及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所述扫拖机器人上设置有拖布,所述清洁喷头用于清洁所述拖布。
如此设置,通过将扫拖机器人设置上述基站,不仅能够提高基站对于拖布的补水效率、减少清洗拖布的用水量,也能够提升对于拖布的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扫拖机器人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正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局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喷头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扫拖机器人实施例底部的示意图。
100、基站;10、输水管;20、增速水管;21、缩径段;22、过渡段;23、扩径段;30、清洁喷头;31、清洁柱;32、喷水孔;40、通气管;41、第一垂直段;42、倾斜段;43、第二垂直段;50、水箱;60、压力传感器;70、增压水泵;80、过滤器;200、扫拖机器人;210、拖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连接于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随着清洁机器人技术领域不断发展,清洁机器人已经进入许多普通家庭,有效地减轻了人们家务负担。针对一些具有拖布以实现扫拖功能的清洁机器人而言,需要通过利用水箱的水对拖布进行自清洗。但现有拖布自清洗功能存在拖布补水过程缓慢、补水率低的问题。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基站100及扫拖机器人组件,该基站100有效减短补水过程的时间,提高补水效率。
如图1至图5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站100,基站100包括水箱50、输水管10、增速水管20及清洁喷头30。增速水管20包括缩径段21,输水管10的一端连接于水箱50,另一端连接于缩径段21。输水管10、缩径段21、清洁喷头30依次设置,且缩径段21的内径由输水管10向清洁喷头30方向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基站100的水箱50用于储存水并在清洗拖布210时,向输水管10内供水。输水管10一端连通于水箱50,另一端连通于增速水管20的缩径段21。因此,在重力的作用下,水箱50内的水将由水箱50流至增速水管20后,再由增速水管20流出后进入清洁喷头30,以对接触于清洁喷头30的拖布210进行清洗。
增速水管20的缩径段21的内径由输水管10向清洁喷头30方向减小。因此,增速水管20的缩径段21起到节流作用,使得增速水管20的缩径段21内的水的流速增加。进而使得连通于增速水管20的清洁喷头30的水流流速增加,从而提升清洁喷头30向拖布210的补水速度,以使基站100具有较高的补水效率。
具体地,增速水管20还包括扩径段23,扩径段23的内径大于缩径段21的内径;扩径段23设置于缩径段21与清洁喷头3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增速水管20的扩径段23连通于清洁喷头30,通过扩径段23直接将增速水管20适配于较大直径的清洁喷头30。并且由于扩径段23的存在也降低了增速水管20的湍流,减少增速水管20内水流与管道之间的摩擦以及水流的动能损耗。进一步地保证了水流由清洁喷头30喷向拖布210的速度。
进一步地,增速水管20还包括过渡段22,过渡段22设置的两端分别连接缩径段21与扩径段23。具体地,缩径段21的内周壁呈圆台形,且缩径段21的内直径向扩径段23的方向逐渐减小,过渡段22的内周壁呈圆柱形,且缩径段21的内直径与扩径段23的最小内直径相同。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过渡段及/或扩径段,只要增速水管20能够通过缩径段增速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缩径段21的节流作用,水流的速度在缩径段21也急剧增加。与此也使得水流的湍流度增大,进而导致水流与增速水管20间的摩擦力增大以及水流的动能损耗,而设置的过渡段22则能够有效平缓水流,减少水流的动能损耗。此外,通过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22,也易于缩径段21与扩径段23之间的连接,进而使得增速水管20的设置位置不易受到基站100的其他结构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不对增速水管20的外周壁做具体限制,只要保证增速水管20的缩径段21的内直径朝向扩径段23的方向逐渐缩小、扩径段23的内直径朝向清洁喷头30的方向逐渐增大即可。值得一说的是,过渡段22的内周壁直径优选地与缩径段21及扩径段23的内周壁最小直径保持相同,以减少增速水管内周壁影响水流速度。
优选地,增速水管20可采用文丘里管。水流通过文丘里管的“文丘里效应”也能满足本实用新型对于水流速度提升的需要。可选地,增速水管20采用渐缩管。或者渐缩管与圆管的组合,将渐缩管的入口连通于输水管10,渐缩管的出口连通于圆管。
进一步地,基站100还包括通气管40,通气管40连通于过渡段22相对靠近缩径段21的一侧。由于增速水管20内的水流具有一定速度,增速水管20内的气压低于增速水管20外的大气压。因此外部空气能够通气管40进入至增速水管20内,而进入至增速水管20内的空气将与增速水管20内的水流混合,形成带有气泡的水流,在实现清洗拖布210时节约用水效果同时也减少了用户向水箱50内加入水的频次。
由于缩径段21使得水流速度提升,因此在缩径段21与过渡段22连接处的水流速度最高、压力最小、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差最大,进而能够吸入较多的空气。优选地,将通气管40连通于过渡段22相对靠近缩径段21的一侧,能够有效提升过渡段22吸入的空气量。
值得一说的是,可在通气管40与增速水管20的连接处设置单向阀,以防止水流由通气管40排出。可以理解的是,当未设置有单向阀时,作为优选,通气管40的远离过渡段22的一端的入口的方向背离于过渡段22内水流的流向,(即保证空气进入增速水管20内的方向靠近增速水管20内水流动方向)以避免水流由通气管40流出。
如图3至图5所示,通气管40相对靠近过渡段22一端的内径小于相对远离缩径段21一端的内径。所以通气管40靠近过渡段22的横截面积小于相对远离缩径段21一端的横截面积。进而横截面积渐缩的通气管40能够实现对空气的节流作用,增加通气管40所吸入空气的流速,从而增大吸入的空气量。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生产成本,通气管40的内径也可以不变。
具体地,通气管40包括一次连接的第一垂直段41、倾斜段42及第二垂直段43,第一垂直段41连接于缩径段21;第一垂直段41及第二垂直段43均垂直于缩径段21,倾斜段42相对靠近第二垂直段43的一端向扩径段23一侧倾斜设置。第一垂直段41与第二垂直段43的内径均为圆柱状,且第二垂直段43的内径大于第一垂直段41的内径,倾斜段42的内径由第二垂直段43向第一垂直段41逐渐减小。
如图3至图4所示,水箱50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60,水箱50的底部与压力传感器60的顶部平齐。通过在水箱50底部设置压力传感器60,以便对于水箱50内水量的监测。并且将压力传感器60的顶部与水箱50底部平齐,也使得水箱50底部较为平整,便于用户对水箱50的清洁。值得一说的是,为了避免水箱50中的杂物或较差的水质堵塞输水管10,可在输水管10连接于水箱50的一端设置过滤器80,以对水质进行过滤,进而防止输水管10堵塞。
进一步地,基站100还包括增压水泵70,增压水泵70设置于输水管10并用于给输水管10中的流体增压。通过增压水泵70向输水管10内的流体增压,以增加输水管10内水流的速度及动能,使得水流经由喷头喷向拖布210时能够对拖布210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从而提升对于拖布210的清洁效果。同时,由于输水管10内流速的增加,进一步地减小输水管10内气压,避免了水从通气管40中流出。
如图3和图6示,清洁喷头30上设置有多个清洁柱31及多个喷水孔32,清洁柱31与喷水孔32均阵列设置于清洁喷头30上,且清洁柱31与喷水孔32交错设置。通过将多个喷水孔32阵列设置于清洁喷头30上,以使水流能够均匀喷洒至拖布210,以保证清洁拖布210效果。而将多个清洁柱31阵列设置于清洁喷头30上,以对拖布210形成一定的刮擦功能。当拖布210旋转的接触于清洁喷头30的清洁柱31时,清洁柱31能够刮擦除去拖布210上的污物(如毛发、纸屑)。此外,将清洁柱31与喷水孔32交错设置,也能够使得清洁柱31与喷水孔32配合对拖布210进行刮擦及喷洒水流,以提升清洁拖布210的效果。
进一步地,清洁柱31为圆柱形或多边棱柱形,以便清洁柱31能够较好的抵持于拖布210时也能够通过柱体对拖布210上污物的刮擦清除。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制清洁柱31的具体形状,清洁柱31可以为方形柱、长方形柱、三角柱、五棱柱或六棱柱等等。值得一说的是,清洁喷头30应适配于拖布210的形状,以便对于拖布210的清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扫拖机器人组件,包括扫拖机器人200及如上述的基站100,扫拖机器人200上设置有拖布210,清洁喷头30用于清洁拖布210。通过将扫拖机器人200设置上述基站100,不仅能够提高基站100对于拖布210的补水效率、减少清洗拖布210的用水量,也能够提升对于拖布210的清洁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50)、输水管(10)、增速水管(20)及清洁喷头(30),所述增速水管(20)包括缩径段(21);
所述输水管(1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水箱(50),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缩径段(21);所述输水管(10)、所述缩径段(21)、所述清洁喷头(30)依次设置,且所述缩径段(21)的内径由所述输水管(10)向所述清洁喷头(30)方向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速水管(20)还包括扩径段(23),所述扩径段(23)的内径大于所述缩径段(21)的内径;所述扩径段(23)设置于所述缩径段(21)与所述清洁喷头(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速水管(20)还包括过渡段(22),所述过渡段(22)设置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缩径段(21)与所述扩径段(23);
所述缩径段(21)的内周壁呈圆台形,且所述缩径段(21)的内直径向所述扩径段(23)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过渡段(22)的内周壁呈圆柱形,且所述缩径段(21)的内直径与所述扩径段(23)的最小内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通气管(40),所述通气管(40)连通于所述过渡段(22)相对靠近所述缩径段(2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40)相对靠近所述过渡段(22)一端的内径小于相对远离所述缩径段(21)一端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50)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60),所述水箱(50)的底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60)的顶部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增压水泵(70),所述增压水泵(70)设置于所述输水管(10)并用于给所述输水管(10)中的流体增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喷头(30)上设置有多个清洁柱(31)及多个喷水孔(32),所述清洁柱(31)与所述喷水孔(32)均阵列设置于所述清洁喷头(30)上,且所述清洁柱(31)与所述喷水孔(32)交错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柱(31)为圆柱形或多边棱柱形。
10.一种扫拖机器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拖机器人(200)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所述扫拖机器人(200)上设置有拖布(210),所述清洁喷头(30)用于清洁所述拖布(2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31487.4U CN216417083U (zh) | 2021-10-19 | 2021-10-19 | 基站及扫拖机器人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31487.4U CN216417083U (zh) | 2021-10-19 | 2021-10-19 | 基站及扫拖机器人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17083U true CN216417083U (zh) | 2022-05-03 |
Family
ID=81332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531487.4U Active CN216417083U (zh) | 2021-10-19 | 2021-10-19 | 基站及扫拖机器人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17083U (zh) |
-
2021
- 2021-10-19 CN CN202122531487.4U patent/CN2164170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18775A (zh) | 低位吸水组件和水箱 | |
CN102989612A (zh) | 自吸气脉冲水射流喷射装置 | |
CN203791286U (zh) | 一种水族箱或花园池塘的污垢清洗器 | |
CN216417083U (zh) | 基站及扫拖机器人组件 | |
CN207341709U (zh) | 一种用于擦窗机器人的喷水装置 | |
CN209315818U (zh) | 用于洗鞋机的文丘里增压喷管装置 | |
CN202921590U (zh) | 一种葛根清洗装置 | |
CN210482494U (zh) | 马桶喷射头 | |
CN206342439U (zh) | 家用洗碗机 | |
CN203803682U (zh) | 大型设备清洗机 | |
CN205134463U (zh) | 一种虹吸弯管及具有该虹吸弯管的马桶冲洗装置 | |
CN108240023A (zh) | 一种用于坐便器的吐水装置 | |
CN207515008U (zh) | 一种具有内清洗功能的油烟机 | |
CN214638805U (zh) | 一种新型高压管道清洗装置 | |
CN111715005B (zh) | 一种净化带粉尘空气的装置 | |
CN210229476U (zh) | 一种除尘喷嘴及应用其的除尘装置 | |
CN203878692U (zh) | 一种蹲便器增压节水装置 | |
CN220257550U (zh) | 一种气体除尘器 | |
CN102989613A (zh) | 自激脉冲掺气喷头 | |
CN208611456U (zh) | 一种带内置过滤无菌冲洗洁身器 | |
CN206080427U (zh) | 一种清洁工具 | |
CN209346913U (zh) | 地毯机的风道系统 | |
CN204211996U (zh) | 一种纸浆池 | |
CN217885890U (zh) |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滚刷 | |
CN210701486U (zh) | 一种自动喷涂生产线的除尘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