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5881U - 红茶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红茶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15881U CN216415881U CN202123114122.8U CN202123114122U CN216415881U CN 216415881 U CN216415881 U CN 216415881U CN 202123114122 U CN202123114122 U CN 202123114122U CN 216415881 U CN216415881 U CN 2164158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black tea
- leaves
- withering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茶加工设备,包括:萎调装置,用于对鲜茶叶进行萎调处理得到萎调茶叶;茶叶匀水装置,用于包裹所述萎调茶叶并进行通风而得到叶脉变红的匀水茶叶;揉捻装置,用于对所述匀水茶叶进行揉捻得到叶片完全变红的茶胚;茶叶烘干装置,用于将所述茶胚烘干。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加工设备,无需设置发酵装置对茶叶进行发酵工艺,提高了红茶的加工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并且避免了由于发酵难以控制而导致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因此,提高了红茶的质量,解决了传统工艺加工后的红茶,在冲泡后茶汤色深、花香不显、以及滋味存在酸感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一种经过重发酵(多酚类保留量小于50%)制成的茶,初制基本工艺是鲜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内含多种维生素,叶片及汤呈红色。我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酵是决定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通过发酵能促使茶多酚类物质发生酶性氨化,产生茶红素、茶黄素等氨氧化产物,茶黄素和茶红素对红茶的汤色和滋味起着重要作用,茶黄素是影响红茶汤色亮度、香味的鲜爽度和浓烈度高低的重要因素,红茶汤色的明亮度决定于茶黄素的含量;茶红素是决定红茶汤色红艳程度的主要因素,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所以红茶具有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但传统滇红茶制作工艺“发酵”环节耗时长,各制茶人掌握程度不一,且“发酵”是揉捻之后的一道独立工序,下一道烘干环节无法弥补因“发酵”不足或过度造成的品质问题,因而滇红茶品质高低不齐成为常态,导致了消费者对滇红茶认知混乱。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茶文化的发扬光大,人们对红茶的冲泡口感、茶汤色泽以及茶汤香气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红茶,特别是滇红茶,在冲泡后,茶汤颜色较深,呈现为深红色,茶汤口感微酸、微苦,该滇红茶特有的花香未全部激发出来,影响了消费者对滇红茶的接受度以及品茶的感受。另外,经工艺加工后的红茶,在成品颜色以及茶叶外观等指标上也达不到高品级茶叶的要求。
目前所有发酵类茶,如浅发酵,轻发酵,重发酵,茶类加工过程中,目前因加工艺的局限,减少或者去除茶叶的苦和涩味基本是凭借经验,没有稳定的方法通过工艺控制去除或者有效减少苦和涩的口感,以至于茶叶的口感因加工水平而参差不齐,增加了消费者选茶难度,从而加大了茶叶销售的困难。此外,因茶叶的加工工艺复杂且必须通过发酵装置进行发酵而导致发酵类茶叶的质量不稳定,且生产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茶加工设备,以解决传统工艺加工的红茶由于发酵难以控制而导致质量不稳定,且生产周期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茶加工设备,包括:萎调装置,用于对鲜茶叶进行萎调处理得到萎调茶叶;茶叶匀水装置,用于包裹所述萎调茶叶并进行通风而得到叶脉变红的匀水茶叶;揉捻装置,用于对所述匀水茶叶进行揉捻得到叶片完全变红的茶胚;茶叶烘干装置,用于将所述茶胚烘干。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萎调装置包括萎调槽体、鼓风机构以及加温机构,所述鲜茶叶放置于所述萎调槽体内,所述鼓风机构通过鼓风管道与所述萎调槽体相连通,所述加温机构设于所述鼓风管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茶叶匀水装置包括静态匀水机构,所述静态匀水机构包括网状筐以及透气盖布,所述萎调茶叶铺设于所述网状筐中,所述透气盖布盖于所述萎调茶叶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茶叶匀水装置还包括动态匀水机构,所述动态匀水机构位于所述萎调装置与所述静态匀水机构之间,所述动态匀水机构包括滚筒以及转动驱动机构,所述滚筒上设有网状孔,所述萎调茶叶放置于所述滚筒内,所述转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滚筒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揉捻装置包括揉捻盘、揉捻筒、加压盖、升降驱动机构以及回转驱动机构,所述揉捻筒的两端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所述揉捻盘位于所述底部开口的下方,所述匀水茶叶放置于所述揉捻筒内,所述加压盖从所述顶部开口伸入所述揉捻筒内,所述升降驱动机构架设于所述揉捻筒的上方并与所述加压盖相连接,所述回转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揉捻筒绕所述揉捻盘的中心进行回转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红茶加工设备还包括解块机构,所述解块机构将块状的所述茶胚打散成颗粒状的所述茶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红茶加工设备还包括分级机构,所述分级机构包括筛网架以及振动驱动结构,所述振动驱动结构驱动所述筛网架振动,所述筛网架上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有上层筛网和下层筛网,颗粒状的所述茶胚依次经所述上层筛网和所述下层筛网分筛,留在所述下层筛网上的所述茶胚为筛中茶胚,留在所述上层筛网上的所述茶胚为筛头茶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红茶加工设备还包括热理条装置,所述热理条装置包括理条锅体、加热机构以及运动驱动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对所述理条锅体进行加热,所述运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理条锅体沿水平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理条锅体内沿其运动方向间隔排布有多个理条槽,所述筛中茶胚或所述筛头茶胚放置于所述理条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红茶加工设备还包括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包括沿其输送方向依次布设的第一转移机构、第二转移机构以及第三转移机构,所述第一转移机构将所述萎调茶叶转移至所述茶叶匀水装置中,所述第二转移机构将所述匀水茶叶转移至所述揉捻装置中,所述第三转移机构将所述茶胚转移至所述烘干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萎调装置、所述茶叶匀水装置、所述揉捻装置以及所述茶叶烘干装置均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第一转移机构包括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输送结构和第一提升输送结构,所述第一水平输送结构的输入端位于所述萎调装置的出料口的下方,所述第一提升输送结构的输出端位于所述茶叶匀水装置的进料口的上方;所述第二转移机构包括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二水平输送结构和第二提升输送结构,所述第二水平输送结构的输入端位于所述茶叶匀水装置的出料口的下方,所述第二提升输送结构的输出端位于所述揉捻装置的进料口的上方;所述第三转移机构包括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水平输送结构和第三提升输送结构,所述第三水平输送结构的输入端位于所述揉捻装置的出料口的下方,所述第三提升输送结构的输出端位于所述茶叶烘干装置的进料口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加工设备,无需设置发酵装置对茶叶进行发酵工艺,提高了红茶的加工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并且避免了由于发酵难以控制而导致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因此,提高了红茶的质量,解决了传统工艺加工后的红茶,在冲泡后茶汤色深、花香不显、以及滋味存在酸感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加工设备的操作性强,核心关键环节的可控性高,有利于保证红茶的品质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加工设备的萎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加工设备的动态匀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加工设备的静态匀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加工设备的揉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加工设备的解块机构和分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加工设备的热理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加工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
1、萎调装置;11、萎调槽体;12、鼓风机构;2、茶叶匀水装置;21、滚筒;22、转动驱动机构;23、网状筐;3、揉捻装置;31、揉捻盘;32、揉捻筒;33、加压盖;34、升降驱动机构;4、解块机构;5、分级机构;51、上层筛网;52、下层筛网;53、筛网架;6、热理条装置;61、理条锅体;611、理条槽;62、运动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茶加工设备,包括:萎调装置1,用于对鲜茶叶进行萎调处理得到萎调茶叶;茶叶匀水装置2,用于包裹萎调茶叶并进行通风而得到叶脉变红的匀水茶叶;揉捻装置3,用于对匀水茶叶进行揉捻得到叶片完全变红的茶胚;茶叶烘干装置,用于将茶胚烘干。
本实用新型的红茶加工设备,无需设置发酵装置对茶叶进行发酵工艺,提高了红茶的加工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并且避免了由于发酵难以控制而导致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因此,提高了红茶的质量,解决了传统工艺加工后的红茶,在冲泡后茶汤色深、花香不显、以及滋味存在酸感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茶叶匀水装置2位于萎调装置1和揉捻装置3之间,使得茶叶匀水装置2对萎调茶叶进行处理时,可以及时调整鲜叶在萎凋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可在揉捻时通过调整压力或时间来控制最终茶叶的品质,因此,红茶的整个加工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存在较好的关联性,便于品质把控。
具体的,通过萎调装置1对茶鲜叶进行萎调处理,使茶鲜叶中的水分减少,使鲜茶叶呈现萎蔫状态。通过茶叶匀水装置2处理获得的匀水茶叶,其叶脉变红,叶质柔软,能够显露出一定的花香,不但便于后续进行茶叶揉捻,而且能使全工艺制成的红茶,在冲泡后的茶汤花香更加明显。通过揉捻装置3对匀水茶叶进行揉捻,使叶片中的细胞壁破裂,从而获得叶片完全变红的茶胚。通过茶叶烘干装置对茶胚进行烘干,使茶叶中的水分进一步地降低,香味得到提升。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萎调装置1包括萎调槽体11、鼓风机构12以及加温机构,鲜茶叶放置于萎调槽体11内,鼓风机构12通过鼓风管道与萎调槽体11相连通,加温机构设于鼓风管道上。萎凋是茶鲜叶处理的关键步骤,茶叶萎凋后如果含水量过多,会影响后续的揉捻处理,使揉捻处理后的茶叶出现芽叶断碎,芽尖脱落,条索不紧的问题;而茶叶萎凋后如果含水量不足,会造成枯芽、焦边或泛红等现象,在后续揉捻处理中不易成条、发酵困难、香低味淡、汤色红暗、叶底乌暗、干茶碎片末多的问题。传统红茶处理工艺中,为避免上述问题出现,通过加温机构对鼓风管道中的气流进行加热,从而形成热风,热风从鼓风管道输送至萎调槽体11内,从而将鲜茶叶中的水分带走,使萎凋后的茶叶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0%左右。具体的,萎调槽体11的长度为12m,宽度为1.2m,深度为30cm。在萎凋槽体内摊放的茶鲜叶的厚度可为20cm~30cm。鼓风机构12的鼓风量为18700m3/h。加温机构的温度为25℃~30℃。此外,萎调装置1所在的设备室的室内的预设温度为18℃~23℃,预设湿度为50%~60%。
发明人发现,茶鲜叶在进行萎凋处理时,茶鲜叶失水越多,其氧化程度越高。具体表现为萎调茶叶的含水量大于50%时,茶多酚含量占比为15.115%,萎调茶叶的含水量小于50%时,茶多酚含量占比为13.330%。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萎调装置1将茶鲜叶萎凋处理后的含水量控制在37.5%~44.4%的第一预设含水量,该第一预设含水量在50%以下,茶鲜叶的颜色由鲜绿色变为暗绿色或灰绿色的萎凋茶叶,该萎凋茶叶的体积收缩至茶鲜叶体积的三分之二,有明显的刺手感,不但能够避免含水量过低导致的枯芽等现象,而且还可使后续制备的红茶在冲泡后,其茶汤能够呈现特有的金黄色、茶汤清晰且带有些许甜度、茶香气中花香明显。
茶汤呈现金黄色与其茶黄素含量多少有关,含量越低,汤色亮度越差,反之则越好。茶黄素是茶汤滋味和汤色的主要成分。另外,茶汤味道香甜是由其内含的氨基酸所影响,由氨基酸转换而成的挥发性醛或其他产物,都是茶叶香气的成分。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茶叶匀水装置2包括静态匀水机构,静态匀水机构包括网状筐23以及透气盖布,萎调茶叶铺设于网状筐23中,透气盖布盖于萎调茶叶上。通过将透气盖布和网状筐23将萎调茶叶包裹,使萎调茶叶处于避光通风的环境下,进而使茶叶的叶脉变红。具体的,网状筐23采用长宽高为51.5mm×39mm×31mm的食品级塑料筐。透气盖布采用棉质盖布。静态匀水机构包括多个网状筐23。该网状筐23内萎凋茶叶的铺装厚度可为25cm~30cm,且需要自然松散的铺放,即不能压实,铺放后盖上棉质盖布,放置在通风、避光的设备室内静置2~3小时。
茶叶匀水装置2进行茶叶匀水处理主要是在一定的温度以及一定的湿度条件下,使萎凋茶叶的叶脉及叶片边缘变红,本实施例中,匀水处理时,设备室中的温度为23℃~25℃,湿度为66%~70%。茶叶匀水处理后,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占比为2.985%。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茶叶匀水装置2还包括动态匀水机构,动态匀水机构位于萎调装置1与静态匀水机构之间,动态匀水机构包括滚筒21以及转动驱动机构22,滚筒21上设有网状孔,萎调茶叶放置于滚筒21内,转动驱动机构22驱动滚筒21转动。为了能使萎凋茶叶在匀水处理之前,能够使萎凋茶叶的各叶片的含水量均匀,本实用新型在萎调装置1与静态匀水机构之间增加动态匀水机构。
具体的,网状孔的尺寸为1.2mm×10mm,将萎凋茶叶放置在滚筒21内,均匀滚动30min~35min,转动驱动机构22驱动滚筒21转动的转速为8转/min,从而可使茶叶梗上的水分转移至茶叶叶片上,达到各茶叶叶片上含水量均匀的目的。茶叶动态匀水处理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占比为15.985%,氨基酸含量占比为3.347%。转动驱动机构22采用电机。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揉捻装置3包括揉捻盘31、揉捻筒32、加压盖33、升降驱动机构34以及回转驱动机构,揉捻筒32的两端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揉捻盘31位于底部开口的下方,匀水茶叶放置于揉捻筒32内,加压盖33从顶部开口伸入揉捻筒32内,升降驱动机构34架设于揉捻筒32的上方并与加压盖33相连接,回转驱动机构驱动揉捻筒32绕揉捻盘31的中心进行回转运动。通过升降驱动机构34驱动加压盖33上升或下降,可调节加压盖33向揉捻筒32中的匀水茶叶施加的压力的大小,以实现对匀水茶叶进行轻压揉捻,即在轻压压力下对匀水茶叶进行抿、揉处理,以及重压揉捻,即在重压压力下对匀水茶叶进行抿、揉处理,直至匀水茶叶具有一定的弹性挤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将20公斤~22.5公斤的匀水茶叶分批放入揉捻筒32中进行揉捻,当采用揉捻机进行轻压揉捻时,通过升降驱动机构34驱动加压盖33下降直至加压盖33与揉捻筒32内茶叶相接触,不再往下下压移动。具体的,该轻压压力为50N~55N,对匀水茶叶进行轻压揉捻的时间为15min~20min。在轻压揉捻之后,进行重压揉捻,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升降驱动机构34驱动加压盖33继续下降直至接触茶叶且该茶叶对该加压盖33具有一个向上的反弹力为止。升降驱动机构34采用直线驱动电机或升降气缸、升降液压缸。回转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传动齿轮以及传动连杆结构。具体的,该重压压力为75N~83N,该弹性挤压力为55N~83N。在完成匀水茶叶的轻压揉捻和重压揉捻之后,叶片中的细胞壁破裂,从而可以得到叶片完全变红的茶胚。
在本实施例中,茶叶揉捻以后,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占比为2.926%,传统工艺揉捻后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占比为3.548%。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茶叶烘干装置可采用热风循环烘箱或其他烘干机,烘干温度为95℃~100℃,烘干后的干茶含水≦7%即可。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中,茶叶烘干处理后,茶叶中的内含物质的含量占比与现有技术加工的红茶中的内含物质含量占比对比如下表所示:
其中,TR表示茶红素,TF表示茶黄素,另外,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占比与茶汤色泽的关系为:TF和TR的含量越高,且TR/TF较大(一般TF%>0.7%,TR%>10%、TR%/TF%=10~15)时,TB(茶褐素)较少,茶汤品质优良。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设备加工的红茶与现有技术加工的红茶的审评记录表如下:
发明人发现:运用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设备加工的红茶的茶汤金黄明亮,甜香、花香明显,使现有技术加工的红茶的汤色较深、花香不显、滋味有酸感的情况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且本实用新型加工的红茶中茶红素与茶黄素含量比例得当,比值优于现有技术加工的红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设备加工的红茶品质更优,另外,经本实用新型的加工设备加工后的红茶,在成品颜色、茶叶外观以及内质感官表现等指标上也能达到高品级茶叶的要求。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红茶加工设备还包括解块机构4,解块机构4将块状的茶胚打散成颗粒状的茶胚。红茶加工设备还包括分级机构6,分级机构6包括筛网架53以及振动驱动结构,振动驱动结构驱动筛网架53振动,筛网架53上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有上层筛网51和下层筛网52,颗粒状的茶胚依次经上层筛网51和下层筛网52分筛,留在下层筛网52上的茶胚为筛中茶胚,留在上层筛网51上的茶胚为筛头茶胚。在茶叶揉捻之后,为了使结块的茶叶分散,方便后续烘干装置进行烘干处理,通过解块机构4对揉捻后的茶胚进行解块处理,将块状的茶胚打散成颗粒状的茶胚,然后再通过分级机构6将颗粒状的茶胚进行分筛,对于穿过下层筛网52的筛底茶胚抛弃不用,筛中茶胚和筛头茶胚分别进入后续加工的装置中进行处理。具体的,解块机构4的出料口位于分级机构6的上方,解块后的颗粒状的茶胚直接掉落至上层筛网51上。
如图6所示,红茶加工设备还包括热理条装置6,热理条装置6包括理条锅体61、加热机构以及运动驱动机构62,加热机构对理条锅体61进行加热,运动驱动机构62驱动理条锅体61沿水平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理条锅体61内沿其运动方向间隔排布有多个理条槽611,筛中茶胚或筛头茶胚放置于理条槽611中。为了降低揉捻后的茶胚中的含水量,以利提高后续烘干处理的效率,同时将茶胚进行塑形,通过热理条装置6对筛中茶胚或筛头茶胚进行热理条处理。
具体的,当加热机构将理条锅体61内加热到180度~200度时,通过运动驱动机构62驱动理条锅体61沿一水平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并把准备好的茶胚均匀地投放到理条锅体61内的多个理条槽611中,投茶7公斤~9公斤,理条15min~20min,茶叶含水量15%~20%停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红茶加工设备还包括转移装置,转移装置包括沿其输送方向依次布设的第一转移机构、第二转移机构以及第三转移机构,第一转移机构将萎调茶叶转移至茶叶匀水装置2中,第二转移机构将匀水茶叶转移至揉捻装置3中,第三转移机构将茶胚转移至烘干装置中。萎调装置1、茶叶匀水装置2、揉捻装置3以及茶叶烘干装置均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第一转移机构包括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输送结构和第一提升输送结构,第一水平输送结构的输入端位于萎调装置1的出料口的下方,第一提升输送结构的输出端位于茶叶匀水装置2的进料口的上方;第二转移机构包括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二水平输送结构和第二提升输送结构,第二水平输送结构的输入端位于茶叶匀水装置2的出料口的下方,第二提升输送结构的输出端位于揉捻装置3的进料口的上方;第三转移机构包括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水平输送结构和第三提升输送结构,第三水平输送结构的输入端位于揉捻装置3的出料口的下方,第三提升输送结构的输出端位于茶叶烘干装置的进料口的上方。通过转移装置将茶叶在萎调装置1、茶叶匀水装置2、揉捻装置3以及茶叶烘干装置进行转移,提高了整个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了人力,同时提高了加工效率。
具体的,转移装置还包括用于将鲜茶叶输送至萎调装置1中的上料机构,上料机构的输出端位于萎调装置1的进料口的上方。萎调槽体11的槽口即萎调装置1的进料口。萎调槽体11的两端分别与鼓风管道和出料管道相连通,出料管道的出料口处设有可活动的出料门。第一水平输送结构包括第一水平输送带,第一提升输送结构包括沿输送方向逐渐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一提升输送带。萎调处理完成后,出料门开启,鼓风机构12将萎调槽体11内的萎调茶叶从出料管道吹落至第一水平输送带中,经第一水平输送带和第一提升输送带输送至动态匀水机构中。
动态匀水机构中滚筒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有进料管道和出料管道,动态匀水机构还包括与滚筒21连通的风机,动态匀水处理完成后,风机从滚筒21的第一端向滚筒21的第二端吹送气流,使滚筒21内的茶叶流入出料管道中。茶叶匀水装置2还包括第四水平输送带、第四提升输送带以及分配输送带。第四水平输送带位于出料管道的下方,第四提升输送带与第四水平输送带连接并沿输送方向逐渐向上倾斜设置,分配输送带沿水平方向布设于第四提升输送带的下方,静态匀水机构包括安装架,多个网状筐23沿水平方向间隔布设于安装架上,分配输送带可在安装架上沿水平方向滑动。滚筒21的出料管道中的茶叶依次经第二水平输送带和第二提升输送带掉落至分配输送带上,分配输送带自身转动输送的同时沿水平方向依次滑动至多个网状筐23的上方,使分配输送带上的茶叶分别输送至多个网状筐23中。
网状筐23的底部设有出料口,且该出料口处设有可活动的出料门。第二水平输送结构包括第二水平输送带。第二提升输送机构包括沿其输送方向逐渐朝上倾斜的第二提升输送带。静态匀水处理完成后,将出料门开启,使网状筐23内的匀水茶叶掉落至第三水平输送带中。本实施例的红茶加工设备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揉捻装置3。第二转移机构还包括沿水平方向布设于第二提升输送带下方的第二分配输送带,与第一分配输送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通过第二分配输送带将匀水茶叶分别输送至多个揉捻装置3的揉捻筒32中。
转移装置还包括第四输送机构和第五输送机构,第四输送结构用于将揉捻后的块状的茶胚输送至解块机构4中进行解块,第五输送结构用于将筛头茶胚或筛中茶胚输送至热理条机构中进行理条,第三输送机构机构用于将理条后的茶胚输送至烘干装置中进行烘干。第三输送机构、第四输送机构、第五输送机构的结构与第一输送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红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萎调装置,用于对鲜茶叶进行萎调处理得到萎调茶叶;
茶叶匀水装置,用于包裹所述萎调茶叶并进行通风而得到叶脉变红的匀水茶叶;
揉捻装置,用于对所述匀水茶叶进行揉捻得到叶片完全变红的茶胚;
茶叶烘干装置,用于将所述茶胚烘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萎调装置包括萎调槽体、鼓风机构以及加温机构,所述鲜茶叶放置于所述萎调槽体内,所述鼓风机构通过鼓风管道与所述萎调槽体相连通,所述加温机构设于所述鼓风管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茶叶匀水装置包括静态匀水机构,所述静态匀水机构包括网状筐以及透气盖布,所述萎调茶叶铺设于所述网状筐中,所述透气盖布盖于所述萎调茶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茶叶匀水装置还包括动态匀水机构,所述动态匀水机构位于所述萎调装置与所述静态匀水机构之间,所述动态匀水机构包括滚筒以及转动驱动机构,所述滚筒上设有网状孔,所述萎调茶叶放置于所述滚筒内,所述转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滚筒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揉捻装置包括揉捻盘、揉捻筒、加压盖、升降驱动机构以及回转驱动机构,所述揉捻筒的两端具有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所述揉捻盘位于所述底部开口的下方,所述匀水茶叶放置于所述揉捻筒内,所述加压盖从所述顶部开口伸入所述揉捻筒内,所述升降驱动机构架设于所述揉捻筒的上方并与所述加压盖相连接,所述回转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揉捻筒绕所述揉捻盘的中心进行回转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茶加工设备还包括解块机构,所述解块机构将块状的所述茶胚打散成颗粒状的所述茶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茶加工设备还包括分级机构,所述分级机构包括筛网架以及振动驱动结构,所述振动驱动结构驱动所述筛网架振动,所述筛网架上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有上层筛网和下层筛网,颗粒状的所述茶胚依次经所述上层筛网和所述下层筛网分筛,留在所述下层筛网上的所述茶胚为筛中茶胚,留在所述上层筛网上的所述茶胚为筛头茶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茶加工设备还包括热理条装置,所述热理条装置包括理条锅体、加热机构以及运动驱动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对所述理条锅体进行加热,所述运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理条锅体沿水平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理条锅体内沿其运动方向间隔排布有多个理条槽,所述筛中茶胚或所述筛头茶胚放置于所述理条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茶加工设备还包括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包括沿其输送方向依次布设的第一转移机构、第二转移机构以及第三转移机构,所述第一转移机构将所述萎调茶叶转移至所述茶叶匀水装置中,所述第二转移机构将所述匀水茶叶转移至所述揉捻装置中,所述第三转移机构将所述茶胚转移至所述烘干装置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红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萎调装置、所述茶叶匀水装置、所述揉捻装置以及所述茶叶烘干装置均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第一转移机构包括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输送结构和第一提升输送结构,所述第一水平输送结构的输入端位于所述萎调装置的出料口的下方,所述第一提升输送结构的输出端位于所述茶叶匀水装置的进料口的上方;
所述第二转移机构包括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二水平输送结构和第二提升输送结构,所述第二水平输送结构的输入端位于所述茶叶匀水装置的出料口的下方,所述第二提升输送结构的输出端位于所述揉捻装置的进料口的上方;
所述第三转移机构包括沿其输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水平输送结构和第三提升输送结构,所述第三水平输送结构的输入端位于所述揉捻装置的出料口的下方,所述第三提升输送结构的输出端位于所述茶叶烘干装置的进料口的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14122.8U CN216415881U (zh) | 2021-12-13 | 2021-12-13 | 红茶加工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14122.8U CN216415881U (zh) | 2021-12-13 | 2021-12-13 | 红茶加工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15881U true CN216415881U (zh) | 2022-05-03 |
Family
ID=81317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114122.8U Active CN216415881U (zh) | 2021-12-13 | 2021-12-13 | 红茶加工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1588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08904A (zh) * | 2021-12-13 | 2022-03-22 | 凤庆小罐茶业有限公司 | 红茶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及红茶 |
-
2021
- 2021-12-13 CN CN202123114122.8U patent/CN21641588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08904A (zh) * | 2021-12-13 | 2022-03-22 | 凤庆小罐茶业有限公司 | 红茶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及红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48500B (zh) |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 | |
CN213127868U (zh) | 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生产系统 | |
CN102715293A (zh) | 一种条形老叶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5875892A (zh) | 一种翠芽茶的加工方法 | |
CN216415881U (zh) | 红茶加工设备 | |
CN105475549A (zh) | 黑毛茶及其制备方法、黑茶 | |
CN105166140A (zh) | 一种黑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7467227A (zh) | 一种珠形绿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6465769A (zh) | 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 | |
CN103583715A (zh) | 一种绿茶制作工艺 | |
CN102948503B (zh) | 一种醇香绿茶的精制加工方法 | |
CN114208904A (zh) | 红茶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及红茶 | |
CN106106869B (zh) | 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自动化生产工艺 | |
CN105211349B (zh) | 一种多功能生产线制作多种红茶的方法 | |
CN106472776A (zh) | 一种荷叶茶饼的制作方法 | |
CN113647479A (zh) | 一种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 |
CN108378161A (zh) | 一种茉莉花茯茶的制作方法及其产品 | |
CN112006125A (zh) | 一种利用外源酶制备外销茶的连续化生产线 | |
CN103891928A (zh) | 一种绿茶的机械化制备方法 | |
CN105211350A (zh) | 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 | |
CN217429157U (zh) | 一种发酵茶制备生产线 | |
CN217337246U (zh) | 一种多功能茶叶自动生产线 | |
CN105532968A (zh) | 一种茉莉花黑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5093504U (zh) | 一种同时生产多种茶形的连续化红茶生产线 | |
CN107668229A (zh) | 一种提高黑毛茶品质的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