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2974U - 一种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12974U
CN216412974U CN202123042151.8U CN202123042151U CN216412974U CN 216412974 U CN216412974 U CN 216412974U CN 202123042151 U CN202123042151 U CN 202123042151U CN 216412974 U CN216412974 U CN 216412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structur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ontact piece
movable contact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421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化要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0421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12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12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12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继电器包括壳体、传动机构、第一静触片、第二静触片、第一动触片和第一电磁驱动组件,传动机构转动设置于壳体上,第一动触片、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均设置于壳体上,第一动触片为弹性材料,第一动触片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传动机构能够抵顶于第一定位结构或第二定位结构,传动机构抵顶于第二定位结构时,第一动触片与第一静触片接触,第一电磁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上,第一电磁驱动组件与传动机构相联动,第一电磁驱动组件通电时能够驱动传动机构转动,以使传动机构抵顶第一定位结构,进而以使第一动触片朝靠近第二静触片的方向移动并与第二静触片接触,该继电器能够实现稳定通电。

Description

一种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现有技术中,通过电磁铁持续通电产生磁场吸住相应机构,使得触点闭合或者分离,该继电器会持续耗能。继电器在某些特定的工作场合,会受大电流的冲击以及其他周边高温以及磁场的影响,可能会影响继电器触点通电、断电质量,更有甚者,可能会导致继电器无法断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继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保持触点之间持续接触或断开,导致继电器的通电、断电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包括:
壳体;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所述第一静触片和所述第二静触片均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第一动触片,所述第一动触片为弹性材料,所述第一动触片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动触片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传动机构能够抵顶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所述传动机构抵顶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时,所述第一动触片与所述第一静触片接触;及
第一电磁驱动组件,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机构相联动,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通电时能够驱动所述传动机构转动,以使所述传动机构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处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处,并抵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进而以使所述第一动触片朝靠近所述第二静触片的方向移动并与所述第二静触片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弹性组件和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相联动,所述转动件远离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弹性组件连接,所述弹性组件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能够抵顶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所述弹性组件在抵顶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时,第一动触片靠自身弹性和第一静触片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套筒、第一弹性件和滚动件,所述套筒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套筒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滚动件连接,所述滚动件部分设置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对所述滚动件提供朝向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弹性作用力,以使所述滚动件抵顶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第二凹槽,所述滚动件为钢珠。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靠近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一端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由所述套筒的内侧壁向外侧壁靠近所述转动件的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主体和盖体,所述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静触片、所述第二静触片、所述第一动触片和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主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传动机构容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内并能够在所述第一开口内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朝向所述主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围合成圆孔,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圆孔相适配,并在所述圆孔内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包括线圈和磁芯,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磁芯穿设于所述线圈内,所述线圈通电时能够产生磁场,以驱动磁芯朝靠近所述传动机构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磁芯抵持并带动所述传动机构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处移动至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处,并抵顶所述第二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磁芯弹性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还包括第二电磁驱动组件,所述第二电磁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相对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电磁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机构相联动,所述第二电磁驱动组件通电时能够驱动所述传动机构相对所述壳体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动触片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处移动至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处,以使所述第一动触片与所述第一静触片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通过在第一动触片上设置的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且传动机构能够抵顶第一定位结构或第二定位结构,传动机构抵顶第一定位结构时,第一动触片与第二静触片能够能够持续接触,以使第一动触片与第二静触片稳定通电,传动机构抵顶第二定位结构时,第一动触片与第一静触片能够持续接触,以使第一动触片与第一静触片稳定通电,从而确保继电器稳定通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继电器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的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继电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动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件和滚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线圈、磁芯和第二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转动件和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动触片和第三动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
100、壳体;110、主体;111、第一开口;120、盖体;121、第二开口; 200、传动机构;210、弹性组件;211、套筒;2111、斜面;212、第一弹性件; 213、滚动件;220、转动件;300、第一静触片;400、第二静触片;500、第一动触片;510、第一定位结构;520、第二定位结构;600、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10、线圈;620、磁芯;630、第二弹性件;640、线圈支架;700、第二电磁驱动组件;810、第二动触片;820、第三动触片;830、传动件;831、第一凸起;832、第二凸起;840、第三凹槽;850、第四凹槽。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转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继电器包括壳体100、传动机构200、第一静触片300、第二静触片400、第一动触片500和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传动机构200转动设置于壳体100上,第一静触片300和第二静触片400均设置于壳体100上,第一动触片500为弹性材料,第一动触片500设置于壳体100上,第一动触片50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510和第二定位结构520,传动机构200能够抵顶于第一定位结构510或第二定位结构520,传动机构200 抵顶于第二定位结构520时,第一动触片500与第一静触片300接触,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设置于壳体100上,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与传动机构200相联动,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通电时能够驱动传动机构200转动,以使传动机构200从第二定位结构520处移动至第一定位结构510处,并抵顶第一定位结构510,进而以使第一动触片500朝靠近第二静触片400的方向移动并与第二静触片400 接触。
通过在第一动触片500上设置的第一定位结构510和第二定位结构520,且传动机构200能够抵顶第一定位结构510和第二定位结构520,传动机构200抵顶第一定位结构510时,第一动触片500与第二静触片400能够能够持续接触,以使第一动触片500与第二静触片400稳定通电,传动机构200抵顶第二定位结构520时,第一动触片500靠自身的弹性与第一静触片300持续接触,从而确保继电器稳定通电。
具体地,第一动触片500可以但不限于为铍铜,铍铜具有很好的弹性、耐疲劳性以及良好的导电性。更具体地,第一静触片300为常闭触点端子组件,第二静触片400为常开触点端子组件,第一动触片500为公共端子触点组件。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200包括弹性组件210和转动件220,转动件220转动设置于壳体100上并与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相联动,转动件220远离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的一端与弹性组件210连接,弹性组件210远离转动件 220的一端能够抵顶于第一定位结构510或第二定位结构520,弹性组件210 在抵顶第一定位结构520时,用于向第一动触片500提供朝向第二静触片400 方向的弹性作用力。
如图3和图7所示,更进一步地,弹性组件210包括套筒211、第一弹性件212和滚动件213,套筒211与转动件220连接,第一弹性件212套设于套筒211内,且第一弹性件212与滚动件213连接,滚动件213部分设置于套筒211内,第一弹性件212用于对滚动件213提供朝向第一定位结构510或第二定位结构520的弹性作用力,以使滚动件213抵顶于第一定位结构510 或第二定位结构520。具体地,第一定位结构510位于所述传动机构200的旋转轴的正下方,第一定位结构510与传动机构200的旋转轴的距离小于第二定位结构520距离传动机构200的旋转轴的距离。当滚动件213位于第一定位结构510处时,第一弹性件212处于压缩状态,由于第一定位结构510与传动机构200的旋转轴的距离小于第二定位结构520距离传动机构200的旋转轴的距离,第一弹性件212及滚动件213会压迫第一动触片500靠近并接触第二静触片400,并持续保持该状态。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动触片500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00 上,第一动触片500的另一端靠近第一静触片300和第二静触片400,第一静触片300位于第一动触片500的上方,第二静触片400位于第一动触片500 的下方,第一定位结构510位于传动机构200的旋转轴的正下方,第二定位结构520位于第一定位结构510的右侧。更具体地,第一定位结构510为第一凹槽,第二定位结构520为第二凹槽,滚动件213为钢珠。第一弹性件212 为弹簧。
工作时,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通电后,驱动传动机构200相对壳体100转动,套筒211从第二凹槽向第一凹槽转动,弹簧套设在套筒211内,钢珠部分设置在套筒211内,钢珠会跟随套筒211相对弹簧发生滚动,钢珠从第二凹槽滚动至第一凹槽,弹簧在第二凹槽时处于自然状态,弹簧跟随套筒211从第二凹槽转动至第一凹槽的过程中会相应发生弹性形变,由于第一凹槽与传动机构200的旋转轴的距离小于第二凹槽与传动机构200的距离,当钢珠位于第一凹槽时,弹簧是处于压缩状态的,此时,弹簧向第一动触片500提供向下的弹性作用力,第一动触片500是弹性材料,会在机构组件200的驱动力下以及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靠近第二静触片400并与第二静触片400接触通电,并在弹簧的弹性作用力,能够确保第一动触片500与第二静触片400持续接触,使得第一动触片500与第二静触片400稳定通电,从而确保继电器稳定通电,另外,钢珠是从第二凹槽滚动至第一凹槽,相对于滑动的方式,会大大减少对第一动触片500的磨损,从而增加第一动触片500的使用寿命,增加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套筒211靠近第一定位结构510的一端设置有斜面2111,斜面2111由套筒211的内侧壁向外侧壁靠近转动件220的方向倾斜设置。斜面2111可以更好地适应钢珠从第一凹槽到第二凹槽的过程。
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主体110和盖体120,传动机构200、第一静触片300、第二静触片400、第一动触片500和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均设置于主体110上,盖体120盖设于主体110上,主体110 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111,传动机构200容置于第一开口111内并能够在第一开口111内转动。盖体120朝向主体11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121,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21围合成圆孔,传动机构200与圆孔相适配,并在圆孔内转动,以防止传动机构200在转动过程脱离壳体100。
如图2、图4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包括线圈610和磁芯620,线圈610设置于壳体100上,磁芯620穿设于线圈610 内,线圈610通电时能够产生磁场,以驱动磁芯620朝靠近传动机构200的方向移动,以使磁芯620抵持并带动传动机构200从第二定位结构520处移动至第一定位结构510处,并抵顶第一定位结构510。继电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630,第二弹性件630与磁芯620弹性抵持。具体地,继电器还包括线圈支架640,线圈支架640设置于壳体100上,线圈支架640的一端开设有通孔,线圈610通电后驱动磁芯620的一端从通孔穿出,第二弹性件630套设于磁芯620外,第二弹性件630的一端与线圈支架640抵接,第二弹性件630的另一端与磁芯620抵接,第二弹性件630用于向磁芯620提供朝远离传动机构200方向移动的弹性作用力。第二弹性件630为弹簧。具体地,线圈610 用于与电路板电连接,线圈610在电路板的控制下通电,线圈610产生磁场,驱动磁芯620朝靠近传动机构200的方向移动,第二弹性件630处于压缩状态,当线圈610不再通电时,磁芯620在第二弹性件630的作用下复位。
继电器还包括第二电磁驱动组件700,第二电磁驱动组件700与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相对设置于壳体100上,第二电磁驱动组件700与传动机构200 相联动,第二电磁驱动组件700通电时能够驱动传动机构200相对壳体100 转动,以带动第一动触片500从第一定位结构510处移动至第二定位结构520 处,以使第一动触片500与第一静触片300接触。第二电磁驱动组件700的结构和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9至图11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继电器还包括壳体100、转动件220、传动件830、第二动触片810、第三动触片820和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转动件220转动设置于壳体100上,转动件220与传动件830连接,第二动触片810和第三动触片820均设置于壳体100上,且传动件830设置于第二动触片810和第三动触片820之间,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设置于壳体100上,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与转动件220相联动,当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断电时,第二动触片810与第三动触片820接触,当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通电时第一电磁驱动组件600能够驱动转动件220转动,以使转动件 220带动传动件830转动,进而以使传动件830驱动第二动触片810与第三动触片820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动触片810与第三动触片820分开。该实施例用传动件830代替上一个实施例的弹性组件210,通过传动件 830实现第二动触片810和第三动触片820的接触和分开的切换,其他结构与上一个实施例相同。
具体地,传动件830设置有第一凸起831和第二凸起832,第二动触片 810开设有第三凹槽840,第三动触片820开设有第四凹槽850,传动件830 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动触片810与第三动触片820相互远离,第一凸起831 卡持于第三凹槽840内,第二凸起832卡持于第四凹槽850内,使第二动触片810和第三动触片820保持当时的状态(断电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所述第一静触片和所述第二静触片均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第一动触片,所述第一动触片为弹性材料,所述第一动触片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动触片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传动机构能够抵顶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所述传动机构抵顶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时,所述第一动触片与所述第一静触片接触;及
第一电磁驱动组件,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机构相联动,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通电时能够驱动所述传动机构转动,以使所述传动机构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处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处,并抵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进而以使所述第一动触片朝靠近所述第二静触片的方向移动并与所述第二静触片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弹性组件和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相联动,所述转动件远离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弹性组件连接,所述弹性组件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能够抵顶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所述弹性组件在抵顶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时,用于向所述第一动触片提供朝向所述第二静触片方向的弹性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套筒、第一弹性件和滚动件,所述套筒与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套筒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滚动件连接,所述滚动件部分设置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对所述滚动件提供朝向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弹性作用力,以使所述滚动件抵顶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第二凹槽,所述滚动件为钢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靠近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一端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由所述套筒的内侧壁向外侧壁靠近所述转动件的方向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主体和盖体,所述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静触片、所述第二静触片、所述第一动触片和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主体上,所述主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传动机构容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内并能够在所述第一开口内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朝向所述主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围合成圆孔,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圆孔相适配,并在所述圆孔内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包括线圈和磁芯,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磁芯穿设于所述线圈内,所述线圈通电时能够产生磁场,以驱动磁芯朝靠近所述传动机构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磁芯抵持并带动所述传动机构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处移动至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处,并抵顶所述第二定位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磁芯弹性抵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第二电磁驱动组件,所述第二电磁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电磁驱动组件相对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电磁驱动组件与所述传动机构相联动,所述第二电磁驱动组件通电时能够驱动所述传动机构相对所述壳体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动触片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处移动至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处,以使所述第一动触片与所述第一静触片接触。
CN202123042151.8U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继电器 Active CN216412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2151.8U CN216412974U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2151.8U CN216412974U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12974U true CN216412974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305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42151.8U Active CN216412974U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12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76577B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6412974U (zh) 一种继电器
US20090221189A1 (en) Press-contacting conductive terminal device
CN114038711A (zh) 一种继电器
CN213242410U (zh) 一种继电器
JP2011171191A (ja) コネクタ装置、及び電源側コネクタ
US6508601B1 (en) Charging contact plate
CN112151311A (zh) 一种继电器
US6743997B2 (en) Rocker switch
CN109727816B (zh) 一种结构改良式继电器
WO2005071798A1 (en) Press-contacting conductive terminal device
CN109243925B (zh) 一种继电器及其触头装置
CN219163281U (zh) 一种稳定接触的磁保持继电器结构
CN112509873A (zh) 一种低阻抗高可靠性的继电器
CN114171838B (zh) 电池固定结构及游戏手柄
CN212209392U (zh) 一种脱扣机构及断路器
CN212570763U (zh) 一种定位导向机构、发电模块以及无线无源开关
CN218548346U (zh) 开关装置
KR200224241Y1 (ko) 전자접촉기용보조접점유니트의래치장치
CN114512849A (zh) 第一连接器与连接器系统
WO2022083164A1 (zh) 一种继电器
JPH05325759A (ja) 電磁継電器
CN216562956U (zh) 继电器、开关控制装置及空调
CN216957928U (zh) 开关装置
CN209962972U (zh) 一种动簧片改良式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