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1348U - 中央下饰板、中控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中央下饰板、中控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01348U
CN216401348U CN202123110235.0U CN202123110235U CN216401348U CN 216401348 U CN216401348 U CN 216401348U CN 202123110235 U CN202123110235 U CN 202123110235U CN 216401348 U CN216401348 U CN 216401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boss
vehicle
interface
trim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102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帅
薛兵彬
吴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102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01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01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01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央下饰板、中控结构及车辆,中央下饰板包括:主板和第一接口组件,主板上内凹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台,凸台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第一接口组件的数量与第一安装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接口组件用于连接于车辆的ACC电源。本实用新型中,凸台的设置方便人工将对应的接线或设备连接至第一接口组件,方便人工操作。第一接口组件和第一安装孔设置有多个,可以根据需求的数量设置合理数量的第一接口组件。当需要充电或使用电时人工连接第一接口组件,完成电的使用。第一接口组件与ACC电源连接,可以在车辆不发动时用电,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中央下饰板、中控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央下饰板、中控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已成为我国常用的交通工具。车辆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车辆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了。
目前,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设备需要充电。大多数车辆内部的充电接口组件数量有限,影响人们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央下饰板、中控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人们出行体验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中央下饰板包括:
主板,所述主板上内凹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
第一接口组件,所述第一接口组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接口组件用于连接于车辆的ACC电源。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口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最小夹角的角度为5°~20°。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的一侧与外界连通,所述容纳腔内相对的两侧壁均为弧形侧壁,两弧形侧壁自远离所述凸台的方向相互远离。
优选地,所述凸台与其中一个所述弧形侧壁连接,所述凸台与另一个所述弧形侧壁的距离至少为80mm。
优选地,所述主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安装有第二接口组件。
优选地,所述主板上还内凹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孔开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优选地,所述主板上贯通有通风孔。
优选地,所述主板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中控结构,所述中控结构包括中央控制台以及中央下饰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车壳、动力总成以及中控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凸台的设置方便人工将对应的接线或设备连接至第一接口组件,方便人工操作。第一接口组件和第一安装孔设置有多个,可以根据需求的数量设置合理数量的第一接口组件。当需要充电或使用电时人工连接第一接口组件,完成电的使用。第一接口组件与ACC电源连接,可以在车辆不发动时用电,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央下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央下饰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403474670000021
Figure BDA0003403474670000031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中央下饰板、中控结构及车辆。
请参照图1至图2,在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中央下饰板包括:主板100和第一接口组件500,主板100上内凹形成有容纳腔200,容纳腔200内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台300,凸台30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400;第一接口组件500的数量与第一安装孔400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接口组件500用于连接于车辆的ACC电源。
凸台300的设置方便人工将对应的接线或设备连接至第一接口组件500,方便人工操作。第一接口组件500和第一安装孔400设置有多个,可以根据需求的数量设置合理数量的第一接口组件500。当需要充电或使用电时人工连接第一接口组件500,完成电的使用。第一接口组件500与ACC电源连接,可以在车辆不发动时用电,方便使用。
具体地,中央下饰板设置于车辆中控面板的下方。第一接口组件500为USB、PCI、PCI-E、POE和AC接口组件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凸台300朝向用户的平面为安装面。第一接口组件50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凸台300的安装面。第一接口组件500优选采用USB母座,因为USB的需求量较大故此采用此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400和第一接口组件500均设置有一个。可以理解的是,根据需求,第一安装孔400和第一接口组件500可以在凸台300的安装面上设置多个。
进一步地,第一接口组件500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最小夹角的角度为5°~20°。第一接口组件500朝向用户的一端朝上倾斜,安装后第一接口组件500与水平面具有夹角,方便冷凝水回流,避免冷凝水接触第一接口组件500导致短路。提高安全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组件500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最小夹角的角度为5°。该角度设计,方便人工连接第一接口组件500,方便人工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当发现冷凝水回流效果不佳时,第一接口组件500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最小夹角的角度可以适应调整。当第一接口组件500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最小夹角的角度为20°时,冷凝水的回流效果最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组件500的尾部与外部结构的最小空间距离为15mm。通过该设计,避免车内其它结构触碰第一接口组件500导致损坏,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凸台300的下边缘距离车辆的其他结构部品的距离为30mm。通过该设计能够保持一定的使用空间,方便人工操作。
进一步地,容纳腔200的一侧与外界连通,容纳腔200内相对的两侧壁均为弧形侧壁201,两弧形侧壁201自远离凸台300的方向相互远离。两个弧形侧壁201呈弧面设置,减少平面和棱角,提高观赏性并且减少磕碰的可能。
具体地,两个弧形侧壁201的开口相对设置,两个弧形侧壁201靠近凸台300的一侧相互靠近,两个弧形侧壁201相互远离的一侧相互远离。主板100位于容纳腔200开口一侧的两端向外延伸。
进一步地,凸台300与其中一个弧形侧壁201连接,凸台300与另一个弧形侧壁201的距离至少为80mm。该设计能够为容纳腔200流出足够的空间,扩大可使用空间。
具体地,安装后的中央下饰板,凸台300设置于容纳腔200靠右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凸台300与另一个弧形侧壁201的最大距离根据生产过程和车型设计进行适应性调整。
进一步地,主板10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600,第二安装孔600内安装有第二接口组件700。主板100上也设计有第二接口组件700,方便使用。
具体地,主板100上可以设计有多个第二安装孔600与第二接口组件700,第二安装孔600和第二接口组件700数量相对应且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接口组件500为USB、PCI、PCI-E、POE和AC接口组件中的任意一种。第二接口组件700优选采用USB母座,因为USB的需求量较大故此采用此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600与第二接口组件700均设计有一个。第二安装孔600和第二接口组件700位于靠近凸台300的一侧。
进一步地,主板100上还内凹形成有凹槽800,第二安装孔600开设于凹槽800的槽底。通过凹槽800方便人工开设第二安装孔600,并且提高观赏性。
具体地,凹槽800呈矩形,当第二安装孔600有多个时,多个第二安装孔600沿凹槽800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度设置。
进一步地,主板100上贯通有通风孔900。通风孔900连接车辆的空调系统,通过通风孔900进行通风。
具体地,通风孔900位于容纳腔200远离凹槽800的一侧。
进一步地,主板100一体成型设置。一体成型的主板100,结构强度高,方便制造,成本低。
具体地,主板100为注塑成型。注塑成型后的主板100结构强度高,并且方便批量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主板100可以为金属材质,主板100通过冲压成型。
进一步地,主板100朝向用户一侧的边均呈倒圆角设置。通过倒圆角的设置,避免人工使用时磕碰导致受伤,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提高美观度。
进一步地,主板100周边的至少一个角落处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为圆环形。安装中央下饰板时,通过连接件将中央下饰板与车体结构连接。
具体地,连接件为连接环,通过螺栓或螺丝贯穿连接环,再将螺栓或螺丝螺纹连接于车体结构,完成中央下饰板的安装,提高结构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中央下饰板脱落影响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主板100背离用户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卡扣,车体结构上对应中央下饰板的一侧设置有对应位置的多个卡座,安装中央下饰板时,通过卡扣与对应的卡座连接,完成中央下饰板的安装,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接口组件500和第二接口组件700所连接的ACC电源为12V。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中控结构,中控结构包括中央控制台以及中央下饰板以及中控手扶箱。中央下饰板设置于中央控制台的下方,且中央下饰板安装于中控手扶箱的前段。该中央下饰板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中控结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车壳、动力总成以及中控结构。该中控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中央下饰板,所述中央下饰板设置于车辆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下饰板包括:
主板,所述主板上内凹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
第一接口组件,所述第一接口组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接口组件用于连接车辆的ACC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下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最小夹角的角度为5°~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下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一侧与外界连通,所述容纳腔内相对的两侧壁均为弧形侧壁,两所述弧形侧壁自远离所述凸台的方向相互远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央下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与其中一个所述弧形侧壁连接,所述凸台与另一个所述弧形侧壁的距离至少为80mm。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央下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安装有第二接口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央下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还内凹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二安装孔开设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7.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央下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贯通有通风孔。
8.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央下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一体成型设置。
9.一种中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结构包括中央控制台以及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中央下饰板。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体、车壳、动力总成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控结构。
CN202123110235.0U 2021-12-10 2021-12-10 中央下饰板、中控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6401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10235.0U CN216401348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中央下饰板、中控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10235.0U CN216401348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中央下饰板、中控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01348U true CN216401348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83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10235.0U Active CN216401348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中央下饰板、中控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013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01348U (zh) 中央下饰板、中控结构及车辆
CN210463461U (zh) 电控盒组件和窗式空调器
CN107514706B (zh) 电控组件、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09993660U (zh) 锂电池模组箱体结构
CN210469943U (zh) 一种集成控制器及电动车
CN110816438B (zh) 车载电脑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1075749U (zh) 车载显示屏安装支架、显示屏组件和汽车
CN215527853U (zh) 电池包箱体、电池箱组件及电动汽车
CN218352876U (zh) 车辆控制器
CN209972431U (zh) 汽车真空罐
CN215451306U (zh) 一种断路器与交流充电组件的连接结构
CN214800150U (zh) 一种电池箱菊花链转换板的保护结构
CN212849174U (zh) 便捷式安装地面插座
CN214625512U (zh) 一种安装方便且稳定性好的插座
CN219222002U (zh) 一种用于防震防滑的垫脚及车载逆变器
CN216958352U (zh) 电池箱、电池模组和车辆
CN215773852U (zh) 电控盒和空调设备
CN219834759U (zh) 一种分体安装式变频器外壳
CN221080494U (zh) 一种lvds连接器
CN213340239U (zh) 一种断路器用附件壳体及断路器
CN215826588U (zh) 氢能汽车牌照灯、后视摄像头及行李箱开关集成安装结构
CN213547989U (zh) 一种多媒体播放盒
CN213816297U (zh) 一种棱形车管架电池组
CN218849770U (zh) 一种用于车载t-box中的天线导通结构及车载t-box
CN214313306U (zh) 从控装置、电池管理系统与锂离子动力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