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1084U - 一种轮胎轮廓结构及轮胎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胎轮廓结构及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01084U CN216401084U CN202123295915.4U CN202123295915U CN216401084U CN 216401084 U CN216401084 U CN 216401084U CN 202123295915 U CN202123295915 U CN 202123295915U CN 216401084 U CN216401084 U CN 2164010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re
- arc
- shoulder
- rib
- radi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轮胎轮廓结构及轮胎,属于轮胎加工技术领域,至少包括胎面,胎冠,胎肩,胎侧和胎踵,其中,胎肩设有胎肩反弧,胎肩反弧为大半径圆弧,其半径为190~210mm,胎侧靠近胎肩的部分设有上胎侧弧,上胎侧弧为小半径圆弧,其半径为100~120mm,胎侧靠近胎踵的部分设有下胎侧弧,下胎侧弧为大半径圆弧,其半径为240~260mm。采用本实用新型轮廓结构的轮胎,具有降低轮胎滚阻,提升轮胎耐磨性能的特点,解决了现有轮胎不能同时兼具耐磨性和滚动阻力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胎轮廓结构及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设备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形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材质的轮辋上,可以起到支承车身,缓和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及操控性能的作用。轮胎作为汽车接触地面的唯一部件,承担着承受车辆载荷、向路面传递驱动力与制动力、缓冲和吸震、保持和改变车辆行驶方向的作用。
当今社会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而在TBR市场上,轮胎能耗占车辆所有能耗的40%,轮胎滚阻每减少10%,能耗将减少1.6%,所以,低滚阻轮胎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目前,在TBR市场,除了对于滚阻的要求以外,就是对高里程的需求。但是轮胎市场如果只追求低滚阻,必然会牺牲轮胎的行驶里程,二者无法兼得。因此,亟需一种兼具低滚阻和耐磨性的轮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以下附图和描述中提出,以使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更加简明易懂。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轮胎轮廓结构及轮胎,解决了现有轮胎不能同时兼具耐磨性和滚动阻力的技术问题,具有降低轮胎滚阻,提升轮胎耐磨性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轮胎轮廓结构,至少包括胎面,胎冠,胎肩,胎侧和胎踵,其中,胎肩设有胎肩反弧,胎肩反弧为大半径圆弧,其半径为190~210mm,胎侧靠近胎肩的部分设有上胎侧弧,上胎侧弧为小半径圆弧,其半径为100~120mm,胎侧靠近胎踵的部分设有下胎侧弧,下胎侧弧为大半径圆弧,其半径为240~260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胎冠设有相切的第一胎冠弧和第二胎冠弧,两弧切点位于花纹胎冠花纹沟边沟中,行驶面弧高为7.5~8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胎踵设有胎踵反弧,其半径为13~15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胎踵反弧的半径为14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下胎侧弧与胎踵反弧之间连接有过渡弧,其半径为80~100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胎肩的厚度THK1与胎冠中心的厚度THK2比为 1.4: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轮胎轮廓还包括位于胎面的轮胎花纹,通过四道直沟设置,将轮胎胎面分隔成五个周向花纹条,包括位于胎面中心的中心花纹条,位于左侧胎肩的第一胎肩花纹条,位于中心花纹条和第一胎肩花纹条之间的第一中间花纹条,位于右侧胎肩的第二胎肩花纹条,位于中心花纹条和第二胎肩花纹条之间的第二中间花纹条。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胎肩花纹条的宽度W1与第二胎肩花纹条的宽度W5相等,第一中间花纹条的宽度W2、中心花纹条的宽度W3与第二中间花纹条的宽度W4相等,第一胎肩花纹条与第一中间花纹条的宽度比为W1: W2=1.23: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轮胎轮廓结构还包括带束层结构,其中,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位于第二带束层外部的两层零度带束层。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具有上述轮胎轮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全新的轮廓设计,下胎侧弧采用大半径圆弧,上胎侧弧采用小半径圆弧,胎肩反弧采用大半径圆弧,使轮胎胎侧轮廓整体偏直,增大轮胎径向刚性,减小因轮胎径向形变产生的能量损失,降低了轮胎滚阻性能。
(2)本实用新型第一胎冠弧与第二胎冠弧两段弧相切,比采用弧加切线的设计更有利于提高耐磨性,而两弧切点位于花纹胎冠花纹沟边沟中,避免切点的应力集中点位于花纹条上,行驶面弧高为7.5~8mm,胎肩厚度与胎冠中心厚度比值设计偏大,为1.4:1,使轮胎胎冠接地面积增大,接地印痕趋于方形,而方形印痕受力均匀,有利于提升轮胎磨耗性能。
(3)本实用新型胎踵反弧半径为13~15mm,优选为14mm,不仅能够减少实际使用中轮胎装卸的困难程度,而且也会减少实际生产中圈口显线的可能性。
(4)本实用新型第一胎肩花纹条、第一中间花纹条、中心花纹条、第二中间花纹条与第二胎肩花纹条的宽度比为W1:W2:W3:W4: W5=1.23:1:1:1:1.23,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有利于降低轮胎滚阻。
(5)本实用新型轮胎轮廓结构的带束层结构采用三层带束层与两层零度带束层结构设置,通过零度带束层的箍紧效果,有利于增加轮胎的刚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轮胎轮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胎冠两弧相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轮胎花纹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轮胎上胎侧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轮胎实胎测试印痕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轮胎方形印痕图;
图7为现有轮胎圆形印痕图。
其中:1、第一胎冠弧,2、第二胎冠弧,3、胎肩反弧,4、上胎侧弧,5、下胎侧弧,6、过渡弧,7、胎踵反弧,8、第一胎肩花纹条,9、第一中间花纹条,10、中心花纹条,11、第二中间花纹条,12、第二胎肩花纹条,13、胎冠花纹沟边沟;THK1、胎肩的厚度;THK2、胎冠中心的厚度;W1、第一胎肩花纹条的宽度;W2、第一中间花纹条的宽度;W3、中心花纹条的宽度; W4、第二中间花纹条的宽度;W5、第二胎肩花纹条的宽度;H、行驶面弧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 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胎轮廓结构及轮胎,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胎轮廓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该轮胎轮廓结构至少包括:胎面,胎冠,胎肩,胎侧和胎踵,其中,轮胎行驶面弧高H为7.5~8mm,优选为7.8mm;胎冠设有相切的第一胎冠弧1和第二胎冠弧2,比采用弧加切线的设计更有利于提高耐磨性,而第一胎冠弧1具有曲率中心O1和半径R1,第二胎冠弧2具有曲率中心O2和半径R2,两弧切点C位于花纹胎冠花纹沟边沟13中,避免切点的应力集中点位于花纹条上;胎肩设有胎肩反弧3,胎肩反弧3为大半径圆弧,其半径为190~210mm,优选为半径为200mm的圆弧,胎肩反弧3主要起支撑作用,使轮胎上半部分圆滑过渡,使上胎侧部轮廓偏直;胎侧靠近胎肩的部分设有上胎侧弧4,上胎侧弧4为小半径圆弧,其半径为100~120mm,优选为半径为110mm的圆弧;胎侧靠近胎踵的部分设有下胎侧弧5,下胎侧弧5 为大半径圆弧,其半径为240~260mm,优选为半径为250mm的圆弧;胎踵设有胎踵反弧7,其半径为13~15mm,优选为14mm,能够减少实际使用中轮胎装卸的困难程度,同时,较大半径的胎踵反弧7也能减少实际生产中出现圈口显线的可能性;下胎侧弧5与胎踵反弧7之间连接有过渡弧6,其半径为80~100mm,能够使轮胎下胎侧部轮廓偏直,轮胎外轮廓曲线设计偏直,增大轮胎径向刚性,减小轮胎形变。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下胎侧弧5采用大半径圆弧,上胎侧弧4采用小半径圆弧,胎肩反弧3采用大半径圆弧,使轮胎胎侧轮廓整体偏直,增大轮胎径向刚性,减小因轮胎径向形变产生的能量损失,从而降低轮胎滚阻。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胎肩处厚度THK1与胎冠中心厚度THK2,两者之间厚度比是THK1:THK2=1.4:1。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位于胎冠弧采用第一胎冠弧1与第二胎冠弧2 两段弧相切的方式,且两弧切点位于花纹胎冠花纹沟边沟13中,行驶面弧高H 设置为7.5~8mm,同时,胎肩处厚度THK1与胎冠中心厚度THK2比值为1.4: 1,使轮胎胎冠接地面积增大,接地印痕趋于方形,相较于普通轮胎的圆形接地印痕,方形印痕受力均匀,有利于提升轮胎磨耗性能。
参考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轮胎轮廓还包括位于胎面的轮胎花纹,通过四道直沟设置,将轮胎胎面分隔成五个周向花纹条,包括位于胎面中心的中心花纹条10,位于左侧胎肩的第一胎肩花纹条8,位于中心花纹条10和第一胎肩花纹条8之间的第一中间花纹条9,位于右侧胎肩的第二胎肩花纹条12,位于中心花纹条10和第二胎肩花纹条12之间的第二中间花纹条11,其中,第一胎肩花纹条8的宽度W1与第二胎肩花纹条12的宽度W5相等,第一中间花纹条9 的宽度W2、中心花纹条10的宽度W3与第二中间花纹条11的宽度W4相等,第一胎肩花纹条、第一中间花纹条、中心花纹条、第二中间花纹条与第二胎肩花纹条的宽度比为W1:W2:W3:W4:W5=1.23:1:1:1:1.23,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有利于降低轮胎滚阻。
参考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轮胎轮廓结构还包括带束层结构,其中,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位于第二带束层外部的两层零度带束层,通过零度带束层的箍紧效果,有利于增加轮胎的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轮胎轮廓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胎面,胎冠,胎肩,胎侧和胎踵,其中,胎肩设有胎肩反弧(3),胎肩反弧(3)为大半径圆弧,其半径为190~210mm,胎侧靠近胎肩的部分设有上胎侧弧(4),上胎侧弧(4)为小半径圆弧,其半径为100~120mm,胎侧靠近胎踵的部分设有下胎侧弧(5),下胎侧弧(5)为大半径圆弧,其半径为240~26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轮廓结构,其特征在于:胎冠设有相切的第一胎冠弧(1)和第二胎冠弧(2),两弧切点位于花纹胎冠花纹沟边沟(13)中,行驶面弧高为7.5~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轮廓结构,其特征在于:胎踵设有胎踵反弧(7),其半径为13~1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轮廓结构,其特征在于:胎踵反弧(7)的半径为14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轮廓结构,其特征在于:下胎侧弧(5)与胎踵反弧(7)之间连接有过渡弧(6),其半径为80~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轮廓结构,其特征在于:胎肩的厚度THK1与胎冠中心的厚度THK2比为1.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轮廓结构,其特征在于:轮胎轮廓还包括位于胎面的轮胎花纹,通过四道直沟设置,将轮胎胎面分隔成五个周向花纹条,包括位于胎面中心的中心花纹条(10),位于左侧胎肩的第一胎肩花纹条(8),位于中心花纹条(10)和第一胎肩花纹条(8)之间的第一中间花纹条(9),位于右侧胎肩的第二胎肩花纹条(12),位于中心花纹条(10)和第二胎肩花纹条(12)之间的第二中间花纹条(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轮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胎肩花纹条(8)的宽度W1与第二胎肩花纹条(12)的宽度W5相等,第一中间花纹条(9)的宽度W2、中心花纹条10的宽度W3与第二中间花纹条11的宽度W4相等,第一胎肩花纹条(8)与第一中间花纹条(9)的宽度比为W1:W2=1.2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轮廓结构,其特征在于:轮胎轮廓结构还包括带束层结构,其中,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位于第二带束层外部的两层零度带束层。
10.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轮廓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95915.4U CN216401084U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轮胎轮廓结构及轮胎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95915.4U CN216401084U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轮胎轮廓结构及轮胎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01084U true CN216401084U (zh) | 2022-04-29 |
Family
ID=81285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95915.4U Active CN216401084U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轮胎轮廓结构及轮胎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0108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56608A (zh) * | 2022-06-29 | 2022-09-16 | 泰凯英(青岛)专用轮胎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用于一件式tl轮辋的有内胎轮胎 |
-
2021
- 2021-12-24 CN CN202123295915.4U patent/CN21640108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56608A (zh) * | 2022-06-29 | 2022-09-16 | 泰凯英(青岛)专用轮胎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用于一件式tl轮辋的有内胎轮胎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220542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5436439B2 (ja) | タイヤ | |
US4671333A (en) | Pneumatic vehicle tire | |
EP0424155A2 (en) | A pneumatic radial tyre | |
WO2014175276A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4541512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20160001599A1 (en) | Pneumatic Tire | |
US20140345766A1 (en) | Pneumatic Tire | |
CN216401084U (zh) | 一种轮胎轮廓结构及轮胎 | |
CN108437704B (zh) | 全钢低滚阻轮胎 | |
JP3398730B2 (ja)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
US4736782A (en) | Pneumatic tire tread | |
US6672351B1 (en) | Vehicle tire with continously reducing vertical spacing of tread surface with respect to breaker | |
JP4912761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EP3798025B1 (en) | Tire | |
JP2003011616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874965B2 (ja) | 高速走行に適した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
JP2001260611A (ja) | 車両空気タイヤ | |
JP2002518231A5 (zh) | ||
EP2631088B1 (en) | Heavy load pneumatic tire | |
JPH07228106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4476037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773825B2 (ja) | 乗用車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 |
CN214420140U (zh) | 轮胎、车轮及车辆 | |
CN113195257A (zh) | 轮胎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