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9930U -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9930U
CN216389930U CN202120356789.XU CN202120356789U CN216389930U CN 216389930 U CN216389930 U CN 216389930U CN 202120356789 U CN202120356789 U CN 202120356789U CN 216389930 U CN216389930 U CN 2163899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leg
ground
lines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567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北军
刘学聪
张居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567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89930U/zh
Priority to EP21924316.9A priority patent/EP4270678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32497 priority patent/WO2022166321A1/zh
Priority to JP2023544119A priority patent/JP2024504973A/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99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9930U/zh
Priority to US18/230,799 priority patent/US20230378699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6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metal grounding pan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7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contact of the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多根传输线和至少一个屏蔽片。多根传输线彼此间隔地排布于第一方向。各传输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多根传输线中至少包括一根接地线。屏蔽片具有导电性,并包括主体部、至少一个第一支脚和至少一个第二支脚,主体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自多根传输线的一侧横跨至另一侧,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分列于主体部的两侧,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分别与接地线固定连接,主体部与多根传输线笔迹间隔。本申请连接器的屏蔽片分别从主体部的两侧与接地线电性导通,使得屏蔽片形成了沿传输线的延伸方向穿过主体部的电性通路,有效防止了信号回流的现象,从而避免了低频段信号的串扰谐振。本申请还涉及装配有上述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以及一种装配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一种连接电气端子以形成电路的装置。借助连接器可实现电线、电缆、印刷电路板和电子元件之间的连接,并传输数据、电力和信号。连接器中多采用金属屏蔽片或导电塑胶的方式来改善信号的回流,隔离信号串扰。但导电塑胶的导电率较低,对于高速连接器而言其信号串扰的改善效果不佳。金属屏蔽片通过悬梁接地的方式实现信号回流,但悬梁接地结构多为开路形式,会导致低频段信号形成串扰谐振,在28Gb/s及以上的传输速率中也会导致串扰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通过改善悬梁接地的结构,以提升连接器的防串扰能力。同时,本申请还涉及一种装备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多根传输线和至少一个屏蔽片,各传输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多根传输线中包括至少一根接地线;屏蔽片具有导电性,屏蔽片包括主体部、至少一个第一支脚和至少一个第二支脚,主体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自多根传输线的一侧横跨至另一侧,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分列于主体部的两侧,第一支脚固定于接地线,第二支脚也固定于接地线,主体部与多根传输线彼此间隔。
本申请连接器通过平行且间隔排布的多根传输线实现信号传输,并通过在多根传输线中设置至少一根接地线以提供所传输信号的基础电位。本申请连接器还通过设置屏蔽片来防止信号串扰。其中屏蔽片通过分列主体部两侧的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分别与接地线电性导通,使得屏蔽片能对接地线形成穿过主体部的电性通路。在多根传输线进行信号传输的过程中,该穿过主体部的电性通路可以有效防止信号回流的现象,避免了低频段信号的串扰谐振影响,从而提高了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完整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脚的数量与第二支脚的数量、以及接地线的数量均相同,每根接地线分别与一个第一支脚和一个第二支脚电性导通。
在本实现方式中,分列主体部两侧的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分别与同一根接地线电性导通,可以缩短每根接地线于屏蔽片中实现回流的电长度,进而减小屏蔽片对每根接地线所形成的电感效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分别与传输线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在本实现方式中,设置第一支脚与传输线的延伸方向平行,即设置第一支脚与其电性导通的接地线相互平行,由此缩短了第一支脚的长度,有利于减小屏蔽片对接地线形成的电感效应;而设置第二支脚也沿传输线的延伸方向平行,同样可以缩短第二支脚的长度,并减小屏蔽片对接地线形成的电感效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根传输线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在本实现方式中,因为主体部横跨过多根传输线,因此当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多根传输线的延伸方向时,主体部的长度尺寸最小,对各根传输线所形成的电感效应也相应减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根传输线中还包括多根信号线,至少一根接地线中包括两根侧边接地线,两根侧边接地线间隔布置,且全部信号线均排列于两根侧边接地线之间。
在本实现方式中,设置两根侧边接地线的结构,并将两根侧边接地线分别设置于多根传输线平行排布的最边缘处,可以有效屏蔽多根传输线两侧的信号串扰,保证位于两根侧边接地线之间的信号线所传输信号的完整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根接地线中还包括多根中间接地线,中间接地线间隔布置于多根信号线中,且任意相邻的两根接地线之间至少设有一根信号线。
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中间接地线的设置,可以防止相邻的信号线之间的信号串扰现象,进一步保证各根信号线中传输信号的完整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根接地线之间的信号线的数量相同。
在本实现方式中,设置相邻两根接地线之间的信号线数量相同,即接地线均匀的间隔设置于多根传输线之中。由此每根接地线所对应屏蔽信号串扰的信号线的数量也相同,可以保证各根信号线中传输信号质量的一致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根接地线之间的信号线的数量为一根或两根。
在本实现方式中,当相邻两根接地线之间的信号线为一根时,每根信号线都可以通过其两侧的两根接地线实现屏蔽,其信号传输的质量相对较高;当相邻两根接地线之间的信号线为两根时,两根信号线可以配合形成差分信号的传输,其抗干扰能力更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脚与接地线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一导通点,多个第一导通点沿接地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和/或第二支脚与接地线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导通点,多个第二导通点沿接地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在本实现方式中,设置多个第一导通点,可以提升第一支脚与接地线之间电性导通的可靠性,并对接地线形成分流作用。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导通点的设置,也提升了第二支脚与接地线之间的可靠性,并同样对接地线形成了分流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屏蔽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屏蔽片沿传输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在本实现方式中,多个屏蔽片沿传输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可以在传输线的延伸方向上形成更大面积的屏蔽保护效果,并缩减了单个屏蔽片的长度需求,有利于减小单个屏蔽片对传输线可能造成的电感效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屏蔽片的主体部之间电性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多个屏蔽片的主体部之间的电性连接,使得多个屏蔽片之间搭接形成了多个电性通路,进一步防止信号回流现象的产生,避免低频段信号的串扰谐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屏蔽片还包括第三支脚,第三支脚位于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之间,并同样与主体部连通,第三支脚也与接地线电性导通。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三支脚位于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之间,缩短了第一导通点与第二导通点之间的电性通路的长度,可以进一步减小屏蔽片可能造成的电感效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器包括绝缘基体,多根传输线与屏蔽片的主体部分别与绝缘基体固定连接,以使得主体部与多根传输线间隔固定。
在本实现方式中,利用绝缘基体承载多根传输线和屏蔽片,以保证传输线和屏蔽片之间的位置关系,同时不会影响连接器的电性功能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绝缘基体包括绝缘基板,多根传输线印制于绝缘基板上,屏蔽片位于多根传输线背离绝缘基板的一侧。
在本实现方式中,传输线印制于绝缘基板上的方式利于制作,同时将屏蔽片架设于绝缘基板的外侧,便于屏蔽片的制作和装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绝缘基体包括绝缘基板,多根传输线印制于绝缘基板上,屏蔽片位于绝缘基板内。
在本实现方式中,将屏蔽片埋设于绝缘基板的内部,可以保证屏蔽片与传输线之间的相对位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两个功能器件,以及连接于两个功能器件之间的上述的连接器。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电子设备因为装配了上述连接器,而使得本申请电子设备内部两个功能器件之间的信号传输速度更快,并同时保证了信号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第二功能器件与本申请连接器连接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第二功能器件与连接器连接部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提供的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1提供的连接器中屏蔽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提供的连接器中屏蔽片与接地线之间形成的电性通路的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提供的现有技术连接器的串扰谐振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连接器与现有技术连接器的串扰谐振仿真结果对比示意图;
图10是图1提供的连接器中多根传输线的排布示意图;
图11是图1提供的连接器中多根传输线另一实施例的排布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另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提供的连接器另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2提供的连接器又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2提供的连接器再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和“上方”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和“下方”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申请电子设备包括有第一功能器件和第二功能器件202(见图1)。其中第一功能器件上设有第一芯片,第二功能器件上设有第二芯片。第一功能器件和第二功能器件202均为电路板,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分别连接于电路板上。以及,在第一功能器件和第二功能器件202 之间,还设有本申请涉及的连接器。本申请连接器连接于第一功能器件和第二功能器件202 之间,并用于实现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之间的信号传输。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功能器件,多个功能器件之间也可以设置本申请涉及的连接器,并利用连接器实现任意两个功能器件之间的信号传输。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功能器件上还可以设置更多的芯片,更多的芯片也通过连接器实现与第二功能器件202上的第二芯片的信号传输;或第二功能器件202上设有多个芯片,多个芯片也通过连接器实现与第一功能器件上的第一芯片之间的信号传输功能。
本申请连接器装配于本申请涉及的电子设备内时,用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各项功能。本申请涉及的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计算或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
连接器包括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102(见图1),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102之间的数据传输段。其中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功能器件固定连接,并电性导通以传输信号;第二连接端102则与第二功能器件202固定连接并电性导通以传输信号。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功能器件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弹片抵接、针脚插接、或背板连接器压接等方式形成固定并电性导通。第二连接端102与第二功能器件202之间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相互固定并电性导通。数据传输段采用柔性排线的结构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102之间。柔性排线具有可弯折特性,其可以配合第一功能器件和第二功能器件202之间的相对位置适应性弯折,便于本申请电子设备中第一功能器件和第二功能器件202的排布。
请参见图1中本申请连接器的第二连接端102与第二功能器件202之间连接的示意。连接器在第二连接端102处包括有壳体30、多根传输线10以及屏蔽片20。其中壳体30为绝缘材料,也理解为连接器中的绝缘基材。在图1的示意中壳体30为长方体结构,壳体30与第二功能器件202 之间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二连接端102与第二功能器件202之间的固定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基材还可以采用绝缘基板33(参见图12)等板材结构来实现。
多根传输线10相对于壳体30固定连接,也即壳体30用于固持多根传输线10。多根传输线 10相互平行排布,任意两根传输线10之间还相互间隔。多根传输线10朝向同一方向(图示为第二方向002)延伸。请结合图2示意的局部结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根传输线10的延伸路径上实际发生两次弯折,也即每根传输线10的延伸路径上形成有弯折区段13。因为多根传输线10在平行延伸的过程中,其弯折区段13的距离、弯折半径、以及弯折角度等均相同,且弯折后的各根传输线10依然相互平行的朝同一方向并排延伸,因此传输线10是否发生弯折,即传输线10是否具有完全区段13,并不影响本申请中定义的多根传输线10朝向同一方向延伸的限定。即,在传输线10延伸路径的任意位置,多根传输线10都是呈朝向同一方向延伸的姿态。
请继续参见图2,传输线10作为本申请连接器中用于实现信号传输的结构,其在与第二功能器件202连接时,还分别与第二功能器件202的各个接触点2021电性导通。在图2的示意中,各个接触点2021构造为焊盘的结构,各根传输线10分别与各个接触点2021通过焊接导通。可以理解的,在其余实施例中,接触点2021的与传输线10之间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电性导通。而在传输线10的另一端,则与连接器的数据传输段电性导通。第二连接端102通过多根传输线 10将数据传输线中的电信号传递至第二功能器件202上。
请配合参见图3所示本申请连接器中第二连接端102的结构示意,以及图4所示第二连接端 102的分解结构示意。在本申请多根数据传输线10中,还至少包括一根接地线11,以及多根信号线12。信号线12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接地线11则提供信号线12中传输数据信号所需的基础电位。第二功能器件202在分别接收接地线11和信号线12所传来的数据之后,可以将信号线12 中的电信号与接地线11中的基础电位进行比较,进而得到第一功能器件中传来的电信号数据;或,第二功能器件202在向第一功能器件传输数据时,同时赋予接地线11以基础电位,以及赋予信号线12以数据信号,第一功能器件可以在同时接收到接地线11和信号线12的数据之后,以类似的方式得到第二功能器件202中传来的电信号数据。接地线11的设置可以屏蔽外围信号的串扰问题,使得连接器中传输的信号质量更高,也更具完整性。
本申请屏蔽片20主要用于屏蔽外围环境的信号对传输线10可能形成的信号串扰。具体的,请同步结合图5,屏蔽片20包括主体部23、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2。主体部23大致呈长条形状,其具有相对第一侧边231和第二侧边232。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2分列主体部23的两侧。其中第一支脚21位于靠近第一侧边231一侧,且第一支脚21从第一侧边231朝向背离主体部23 的方向延伸。此时第一支脚21与主体部23之间连通;第二支脚22位于靠近第二侧边232一侧,且第二支脚22从第二侧边232朝向背离主体部23的方向延伸。此时第二支脚22也与主体部23 连通。
主体部23与各根传输线10间隔设置,并同样固定于壳体30上。主体部23还沿第一方向001 横跨于多根传输线10之上。具体的,主体部23还包括第一端233和第二端234,第一端233和第二端234沿主体部23的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001)分别位于主体部23的相对两端。在多根传输线10并排设置的方向上,第一端233位于多根传输线10的一侧,第二端234则位于多根传输线10的另一侧。由此,主体部10能跨设于各根传输线10之上。
请参见图3和图4,壳体30上则设有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第一端233和第二端234上则分别设有第一卡脚2331和第二卡脚2341。第一卡槽31对应第一卡脚2331设置,并用于收容和固定第一卡脚2331;第二卡槽32对应第二卡脚2341设置,并用于收容和固定第二卡脚2341。由此,屏蔽片20得以固定于壳体30上,并横跨过各根传输线10。需要提出的是,第一卡脚2331 和第二卡脚2341的结构仅作为示意提供,本申请连接器并不限定主体部23与壳体30的具体连接方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23还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一体注塑等任意方式与壳体30 固定连接。
请看回图4的示意,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主体部23对应到多根传输线10的弯折区段13固定,因此主体部23的形状也随传输线10的角度变化而发生弯折。由此第一侧边231和第二侧边232 分别形成于主体部23不同方向的侧壁上。此时第一侧边231与第二侧边232之间的相对设置,可以理解为随主体部23的弯折形变,或理解为沿传输线10的弯折路径上,第一侧边231与第二侧边232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传输线10为平面结构时(参见图12),主体部23无需弯折形变,此时第一侧边231与第二侧边232沿同一方向相对设置。
第一支脚21从第一侧边231处背离主体部23延伸,第一支脚21背离主体部23处具有第一导通端211。第一支脚21朝向多根传输线10中的一根接地线11延伸,并与该接地线11电性导通。第一支脚21与接地线11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抵接等方式电性导通。具体的,可以参见图6的示意。第一支脚21与接地线11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导通点111。该第一导通点111还位于第一侧边 231背离第二侧边232一侧。
第二支脚22从第二侧边232处背离主体部23延伸,第二支脚22背离主体部23处也具有第二导通点221。第二支脚22也朝向一根接地线11延伸,并与该接地线11电性导通。第二支脚22 与接地线11之间也可以通过焊接、抵接等方式电性导通。具体的,第二支脚22与接地线11形成至少一个第二导通点112。该第二导通点112还位于第二侧边232背离第一侧边231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脚21的数量与第二支脚22的数量相同。且每个第二支脚12对应一个第一支脚11的位置设置,也即相互位置对应的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2相对于主体部23 对称设置。同时,第一支脚21的数量还与多根传输线10中接地线11的数量也相同。位置相互对应的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2分别电性导通与同一根接地线11上。可以理解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脚21、第二支脚22以及接地线11的数量也可以不同,只要多根接地线11之间分别通过第一之间21和第二支脚22导通,并形成连接于主体部相对两侧的电性通路,也可以实现本申请连接器的方案效果。
屏蔽片20具有导电性,第一支脚21、第二支脚22以及主体部23均可以导电。因为第一支脚21与其对应的接地线11之间电性导通,且第二支脚22也与同一根接地线11之间电性导通,使得在第一导通点111和第二导通点112之间,形成了两个并行的电流流通路径。第一电流流动路径L1为接地线11自身延伸方向形成的流通路径,第二电流流通路径L2则自第一导通点111 起,先后经过第一支脚21、主体部23、第二支脚22抵达第二导通点112处,并再次回流至接地线11上。
屏蔽片20用于隔离外部环境对传输线10上传输信号可能造成的串扰。可以理解的,当接地线11的数量为两根或两根以上时,第一支脚21与第二支脚22的数量也同样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每一根接地线11均与一个第一支脚21和一个第二支脚22电性导通。由于主体部23也具有导电性,各个第一支脚21和各个第二支脚22还均与主体部23导通,由此横跨于各根传输线 10上的主体部23将各根接地线11电性导通,使得各根接地线11中的基础电位也维持在一致的水平,并由此有效的隔离了外部环境对传输线10上传输信号可能造成的串扰。
图7示意了现有技术连接器中的屏蔽结构。在现有技术连接器中,同样设有多根平行延伸的现有传输线10a,以及用于实现屏蔽功能的现有屏蔽片20a。在图7中,现有屏蔽片20a为两个。在现有传输线10a中,也有多根现有接地线11a。现有屏蔽片20a仅从现有主体部23a的一侧伸出多个现有支脚21a,每个现有支脚21a与一根现有接地线11a电性导通。现有技术的屏蔽片20a形成为开路结构,当现有接地线11a上的电信号导通至现有支脚21a上时,因为在现有屏蔽片20a的另一侧没有现有支脚21a的结构,电流在经现有支脚21a传导至现有主体部23a上之后,需要再次经同一现有支脚21a回流至现有接地线11a上,才能继续沿现有接地线11a的延伸路径传输。由此,现有屏蔽片20a在实现多根现有接地线11a之间电位平衡的同时,其对电信号的回流改善不佳,导致现有技术连接器的低频段信号形成串扰谐振。
图8示意了一种现有技术连接器的串扰谐振仿真图。其中图8中的纵坐标为串扰谐振的幅度,横坐标为电信号的频率。通过图8的仿真结果可以发现,现有技术中串扰谐振幅度较大(虚线框选区域)的频段为8.5Hz上下的频段。该频段刚好位于当前高速度信号传输(28Gb/s)的范围之内。现有技术连接器在进行信号传输时,可能因为其信号传输速度接近该频段而形成较大的串扰谐振,由此破坏了现有技术连接器中传输信号的完整性,高速信号的传输质量不佳。
而本申请连接器中通过分列主体部23两侧的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2的设置,使得屏蔽片20能对接地线11形成穿过主体部23的电性通路,经第一支脚21传输至主体部23上的电流可以经第二支脚22回到接地线11上,并继续随接地线11的延伸方向传输。请参见图9中本申请连接器的串扰谐振仿真图示意。在本申请连接器基于上述方案设置之后,本申请连接器的串扰谐振幅度较大(实线框选区域)的频段位于16Hz上下的频段处。此频段已经位于当前高速度信号传输(28Gb/s)的范围之外。由此本申请连接器在工作的过程中,其不会受到过大的串扰谐振影响。即本申请连接器可以有效防止信号回流的现象,从而提高了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完整性。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因为装配了本申请连接器,而使得本申请电子设备内第一功能器件和第二功能器件202之间在进行高速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不会形成较大的低频串扰谐振影响。在保证本申请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速度更快的前提下,还同时保证了本申请电子设备内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2分别与传输线10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也即,设置第一支脚21与传输线10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支脚21与其电性导通的接地线11之间也相互平行,由此缩短了第一支脚21的第一导通端211至主体部23处延伸距离,即缩短了第一支脚 21的长度。因为第一支脚21过长时,屏蔽片20对接地线11会形成较大的电感效应,因此缩短第一支脚21的长度能够相应减小屏蔽片20与传输线10之间的电感效应。
相对应的,第二支脚22也沿传输线10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第二支脚22的第二导通端221 至主体部23处的延伸距离也相应缩短,并同样缩短了第二支脚22的长度,也能达到减小屏蔽片20对传输线10形成的电感效应。
在一种实施例中,主体部2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传输线10的延伸方向设置。因为多根传输线相互平行且间隔地排列,主体部23在横跨过多根传输线时,其长度方向垂直于传输线10的延伸方向,可以使得主体部23的长度尺寸最小。即减小了主体部23的整体体积和电阻值。也有利于控制本申请屏蔽片20对多根传输线10所形成的电感效应。
请参见图10所示的多根传输线10的排布示意。前述中提到,传输线10中还包括接地线11 和信号线12。其中接地线11用于提供基础电位,以配合信号线12的传输,保证信号线12所传输电信号的质量。在图10示意的接地线11中,还包括两根侧边接地线113。传输线10中的信号线12集中排列于两根侧边接地线113之间。其中一根侧边接地线113位于多根信号线12平行排布方向的一侧边缘处,另一根侧边接地线113则位于多根信号线12平行排布方向的另一侧边缘处。位于多根信号线12两侧最边缘的两根侧边接地线113,可以对各自所在一侧的信号串扰形成有效屏蔽,保证位于两根侧边接地线113之间的信号线12的电信号传输。
在一种实施例中,接地线11还包括多根中间接地线114。中间接地线114间隔布置于多根信号线12之间,且任意相邻的两根接地线11之间至少设有一根信号线12。中间接地线114可以对信号线12提供更可靠的屏蔽效果,防止相邻的信号线12之间出现信号串扰的现象。
另一方面,接地线11包括侧边接地线113和中间接地线114,设置任意相邻两根接地线11 之间至少设有一根信号线12,即任意相邻两根中间接地线114之间,以及侧边接地线113与其相邻的中间接地线114之间,都至少设有一根信号线12。任意相邻的两根接地线11都可以从相对两侧对至少一根信号线12形成屏蔽效果,保证传输线10中各根信号线12的信号传输质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根接地线11之间的信号线12的数量相同。也即,接地线 11间隔均匀的排布于多根传输线10之中。由此每根接地线11所对应屏蔽信号串扰的信号线12 的数量也相同,可以保证各根信号线12中传输的信号质量的一致性。
在图10所示的传输线10排布方式中,相邻两根接地线11之间的信号线12的数量为一根。此时每根信号线12的两侧都设有一对接地线11对齐进行屏蔽保护,可以保证每根信号线12的信号传输质量。而在图11示意的传输线10排布方式中,相邻两根接地线11之间的信号线12的数量为两根。两根信号线12可以配合实现差分信号的传输方式,因为两根信号线12的距离较近,其在受到信号串扰的影响时信号的偏移也趋于一致,因此采用差分信号的传输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本申请连接器的抗干扰能力。
前述中提到,传输线10还可以铺设于平面上,如印制电路板的绝缘基板33上传输信号。请参见图12的示意,图12为本申请连接器中传输线10铺设于绝缘基板33上的剖面图。此时传输线10为接地线11,主体部23相对于接地线11间隔的固定于接地线11背离绝缘基板33一侧。第一支脚21的第一导通端211设置有多个第一贴合部212。多个第一贴合部212沿接地线1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多个第一贴合部212之间串联导通。第一贴合部212从主体部23的一侧朝向接地线11弯曲,并分别与接地线11接触导通。也即,每个第一贴合部212与接地线11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导通点111。多个第一导通点111沿接地线1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第一贴合部 212与接地线11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导通,或弹性抵接导通。多个第一导通点111的设置可以提升第一支脚21与接地线11之间电性导通的可靠性,并对接地线11上的电信号形成分流的作用。当某一个或几个第一贴合部212与接地线11出现接触不良时,接地线11上的电信号依然可以通过其余的第一贴合部212实现与第一支脚21之间的电性导通。
相对应的,第二支脚22的第二导通端221也设置有多个第二贴合部222,多个第二贴合部 222也沿接地线1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多个第二贴合部222之间也串联导通。第二贴合部 222也从主体部23的一侧朝向接地线11弯曲,并分别与接地线11接触导通。也即,每个第二贴合部222与接地线11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导通点112。多个第一导通点112沿接地线1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第二贴合部222与接地线11之间也可以通过焊接导通,或弹性抵接导通。多个第二导通点112的设置也可以提升第二支脚22与接地线11之间电性导通的可靠性,并对接地线11 上的电信号形成分流的作用。
需要提出的是,多个第一导通点111和多个第二导通点112的实现方式,同样可以应用于图1-图11所示的连接器的各种实施例中,以提升上述实施例中屏蔽片20与接地线11之间导通的可靠性。图12仅作为多个第一导通点111和多个第二导通点112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另一方面,第一导通点111和第二导通点112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连接器对此不做特别限定。
而在图13的示意中,屏蔽片20还埋设于绝缘基板33中,即屏蔽片20与绝缘基板33位于接地线11的同一侧。屏蔽片20与接地线11之间同样形成有多个第一导通点111和多个第二导通点 112。在图13示意的结构中,因为屏蔽片20和接地线11均相对于绝缘基板33固定,可以进一步保证屏蔽片20与接地线11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图13的示意中,连接器还设置了屏蔽罩40。屏蔽罩40位于传输线10背离绝缘基板33一侧,并同样用于对传输线10实施屏蔽保护。屏蔽罩40为金属屏蔽罩,其固定设置于连接器中,并与各条传输线10间隔设置,从而与本申请屏蔽片20共同作用,以对传输线10进行屏蔽保护并防止信号串扰。即本申请连接器对传输线10的屏蔽措施并不局限于屏蔽片20一种,其余可能达到屏蔽效果的屏蔽措施也可以应用于本申请连接器中用于加强对传输线10的屏蔽防护。
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14,屏蔽片20还包括第三支脚24。第三支脚24位于第一支脚21与第二支脚22之间,并同样与主体部23连通。第三支脚23也从主体部23朝向接地线11延伸,并与接地线11电性导通。第三支脚24的设置,使得在主体部23与接地线11之间增加了一条电流通路。从第一支脚21流入主体部23上的电流,还可以经第三支脚24流回接地线11上。或电流还可以从第三支脚24流入主体部23上,并经第二支脚22流回接地线11上。上述两种情况都进一步缩短了接地线11与屏蔽片20之间的电信号回流距离,也即缩短了第一导通点111与第二导通点112之间的电性通路的长度,可以进一步减小屏蔽片20对传输线10可能造成的电感效应。
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15,本申请连接器还可以设置多个屏蔽片20。多个屏蔽片20沿接地线11(也即传输线10)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每个屏蔽片20均设有多个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2,且第一支脚21与第二支脚22也分别与接地线11电性导通。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屏蔽片 20的设置,可以在接地线11的延伸方向上形成更大的面积的屏蔽保护效果。且单个屏蔽片20 的长度可以相对设置更小,有利于减小单个屏蔽片20对传输线10可能造成的电感效应。
进一步的,多个屏蔽片20的主体部23之间还可以电性连接。在图15的示意中,两个屏蔽片20的主体部23之间通过导线25导通。由此在两个屏蔽片20各自的第一支脚21和第二支脚22 之间,形成了更多的电性通路,可以进一步防止信号回流现象的产生,从而避免低频段信号的串扰谐振。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导线25的数量也与接地线11的数量相同,且每根导线25也平行于接地线11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在多根传输线10并排的方向上,每根导线25的位置与其对应的接地线11对齐。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例如减少或添加结构件,改变结构件的形状等,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传输线和至少一个屏蔽片,多根所述传输线彼此间隔地排布于第一方向,各所述传输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多根所述传输线中包括至少一根接地线;
所述屏蔽片具有导电性,所述屏蔽片包括主体部、至少一个第一支脚和至少一个第二支脚,所述主体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自多根所述传输线的一侧横跨至另一侧,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分列于所述主体部的两侧,所述第一支脚固定于所述接地线,所述第二支脚也固定于所述接地线,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多根传输线彼此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支脚的数量、以及所述接地线的数量均相同,每根所述接地线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支脚和一个所述第二支脚电性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分别与所述传输线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根传输线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传输线中还包括多根信号线,所述至少一根接地线中包括两根侧边接地线,两根所述侧边接地线间隔布置,且全部所述信号线均排列于两根所述侧边接地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根接地线中还包括多根中间接地线,所述中间接地线间隔布置于所述多根信号线中,且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接地线之间至少设有一根所述信号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接地线之间的所述信号线的数量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接地线之间的所述信号线的数量为一根或两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接地线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一导通点,所述多个第一导通点沿所述接地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和/或
所述第二支脚与所述接地线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导通点,所述多个第二导通点沿所述接地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屏蔽片沿所述传输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屏蔽片的所述主体部之间电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还包括第三支脚,所述第三支脚位于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第二支脚之间,并同样与所述主体部连通,所述第三支脚也与所述接地线电性导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基体,所述多根传输线与所述屏蔽片的所述主体部分别与所述绝缘基体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多根传输线间隔固定。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功能器件,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功能器件之间的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CN202120356789.XU 2021-02-08 2021-02-08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3899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6789.XU CN216389930U (zh) 2021-02-08 2021-02-08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EP21924316.9A EP4270678A4 (en) 2021-02-08 2021-11-23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PCT/CN2021/132497 WO2022166321A1 (zh) 2021-02-08 2021-11-23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JP2023544119A JP2024504973A (ja) 2021-02-08 2021-11-23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US18/230,799 US20230378699A1 (en) 2021-02-08 2023-08-07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6789.XU CN216389930U (zh) 2021-02-08 2021-02-08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9930U true CN216389930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16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56789.XU Active CN216389930U (zh) 2021-02-08 2021-02-08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78699A1 (zh)
EP (1) EP4270678A4 (zh)
JP (1) JP2024504973A (zh)
CN (1) CN216389930U (zh)
WO (1) WO202216632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55530B2 (en) * 2014-07-01 2016-09-2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bus
TWI593194B (zh) * 2014-11-21 2017-07-2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蔽接地之插座電連接器
CN204947248U (zh) * 2015-08-14 2016-01-0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5070056U (zh) * 2015-07-31 2016-03-02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205543507U (zh) * 2016-01-26 2016-08-3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5488840U (zh) * 2016-02-25 2016-08-1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7320487U (zh) * 2017-08-18 2018-05-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2448235B (zh) * 2019-09-04 2022-05-31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电路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66321A1 (zh) 2022-08-11
EP4270678A4 (en) 2024-06-19
EP4270678A1 (en) 2023-11-01
US20230378699A1 (en) 2023-11-23
JP2024504973A (ja)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8590B (zh) 卡緣連接器
US9203171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imple wiring arrangement between two end connectors
CN102377053B (zh) 电连接器
US8506330B2 (en) Male and female connectors with modules having ground and shield parts
US20080303724A1 (en) Wireless transmission device with a built-in antenna and a connector
TWM468799U (zh) 電連接器
CN102044802A (zh) 屏蔽罩、屏蔽壳及基板模块
CN101009415B (zh) 多极连接器以及便携式无线终端或小型电子设备
CN110071386B (zh) 电连接器
CN111584992B (zh) 一种辐射装置和多频段阵列天线
US11728593B2 (en) High-frequency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3588709U (zh) 扁平电缆及电子设备
US1065300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high-frequency signals
CN101494335B (zh) 具有天线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
CN102651518A (zh) 电子零件用插座
CN216389930U (zh)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US20050124183A1 (en) Land grid array socket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s
CN201142393Y (zh) 电连接器
CN111295039A (zh) 一种线路板及电子设备
CN101494343B (zh) 具有天线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
CN202856091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7765649U (zh) 一种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
CN2523038Y (zh) 电连接器
CN216903602U (zh) 电连接器的端子接地结构
CN216872294U (zh) 一种数据传输型type-c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