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9595U - 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9595U
CN216389595U CN202122557043.8U CN202122557043U CN216389595U CN 216389595 U CN216389595 U CN 216389595U CN 202122557043 U CN202122557043 U CN 202122557043U CN 216389595 U CN216389595 U CN 216389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ransverse frame
elastic
built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570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玲
徐灿
康圈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Qianyong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Qianyong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Qianyong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Qianyong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570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89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9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9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外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包括外壳体,以及开设在外壳体外壁的安装孔,第一横向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横向架,第一横向架与第二横向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架组件,第一搭接块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搭接块,第一搭接块与第二搭接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块主体,在将蓄电池安装在外壳体内后,蓄电池会紧紧贴合在第一横向架、第二横向架和弹性架组件的外壁,将蓄电池与外壳体隔开,故在外壳体受碰撞时,可有效的对蓄电池进行保护,且在蓄电池贴合弹性架组件时,会通过第一搭接块和第二搭接块挤压呈弯曲状的弹性块主体,此时通过弹性块主体的反作用,使得第一搭接块和第二搭接块将蓄电池稳定的固定住。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外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
背景技术
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叫化学电池,一般简称为电池。放电后,能够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将这类电池称为蓄电池,也称二次电池,一般蓄电池都需要利用电池外壳将其进行保护。
然而,现有的电池外壳为了蓄电池在内腔固定效果,使得蓄电池一般都是贴合安装在电池外壳,导致电池外壳对蓄电池的防护效果不佳,受碰撞容易损坏,同时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温度上升后,不能及时散热,易造成安全事故。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第一横向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横向架,第一横向架与第二横向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架组件,第一搭接块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搭接块,第一搭接块与第二搭接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块主体,弹性块主体呈弯曲状,且弹性块主体为橡胶材质所制成的构件,基材内层的一端设置有吸热层,吸热层远离基材内层的一端设置有基材外层,吸热层与基材内层之间粘接有第一导热层,吸热层与基材外层之间粘接有第二导热层,基材内层与基材外层均为铜材质所制成的构件,第一导热层与第二导热层均为石墨烯材质所制成的构件,从而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包括外壳体,以及开设在外壳体外壁的安装孔,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安装有限位机构和卡块,限位机构包括第一横向架,第一横向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横向架,第一横向架与第二横向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架组件;
所述弹性架组件包括第一搭接块,第一搭接块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搭接块,第一搭接块与第二搭接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块主体。
优选的,所述弹性架组件设有至少两组,且关于第一横向架与第二横向架的外壁均匀横向分布。
优选的,所述弹性块主体呈弯曲状,且弹性块主体为橡胶材质所制成的构件。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外壁安装有导热组件,导热组件的一端连接外壳体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基材内层,基材内层的一端设置有吸热层,吸热层远离基材内层的一端设置有基材外层,吸热层与基材内层之间粘接有第一导热层,吸热层与基材外层之间粘接有第二导热层。
优选的,所述基材内层与基材外层均为铜材质所制成的构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层与第二导热层均为石墨烯材质所制成的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第一横向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横向架,第一横向架与第二横向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架组件,第一搭接块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搭接块,第一搭接块与第二搭接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块主体,弹性块主体呈弯曲状,且弹性块主体为橡胶材质所制成的构件,在将蓄电池安装在外壳体内后,蓄电池会紧紧贴合在第一横向架、第二横向架和弹性架组件的外壁,将蓄电池与外壳体隔开,故在外壳体受碰撞时,可有效的对蓄电池进行保护,且在蓄电池贴合弹性架组件时,会通过第一搭接块和第二搭接块挤压呈弯曲状的弹性块主体,此时通过弹性块主体的反作用,使得第一搭接块和第二搭接块将蓄电池稳定的固定住。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基材内层的一端设置有吸热层,吸热层远离基材内层的一端设置有基材外层,吸热层与基材内层之间粘接有第一导热层,吸热层与基材外层之间粘接有第二导热层,基材内层与基材外层均为铜材质所制成的构件,第一导热层与第二导热层均为石墨烯材质所制成的构件,当蓄电池在外壳体的内腔产出大量热量时,这些热量会通过吸热层带动热量向基材内层聚集,从基材内层向基材外层传递,铜材质具有极强的传导效果,使得热传递速度极快,且第一导热层与第二导热层均为石墨烯材质所制成的构件,石墨烯材质具有极强的导热性,从而进一步加快了热传递的速度,散热效果好,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安装孔;3、限位机构;31、第一横向架;32、第二横向架;33、弹性架组件;331、第一搭接块;332、第二搭接块;333、弹性块主体;4、卡块;5、导热组件;51、基材内层;52、吸热层;53、基材外层;54、第一导热层;55、第二导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对蓄电池的防护效果不佳,受碰撞容易损坏的问题,如图1-3所示,提供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包括外壳体1,以及开设在外壳体1外壁的安装孔2,外壳体1的内壁安装有限位机构3和卡块4,限位机构3包括第一横向架31,第一横向架3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横向架32,第一横向架31与第二横向架3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架组件33,弹性架组件33包括第一搭接块331,第一搭接块33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搭接块332,第一搭接块331与第二搭接块33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块主体333,弹性架组件33设有至少两组,且关于第一横向架31与第二横向架32的外壁均匀横向分布,弹性块主体333呈弯曲状,且弹性块主体333为橡胶材质所制成的构件。
具体的,在将蓄电池安装在外壳体1内后,蓄电池会紧紧贴合在第一横向架31、第二横向架32和弹性架组件33的外壁,将蓄电池与外壳体1隔开,故在外壳体1受碰撞时,可有效的对蓄电池进行保护,且在蓄电池贴合弹性架组件33时,会通过第一搭接块331和第二搭接块332挤压呈弯曲状的弹性块主体333,此时通过弹性块主体333的反作用,使得第一搭接块331和第二搭接块332将蓄电池稳定的固定住。
为了解决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温度上升后,不能及时散热的问题,如图1和图4所示,提供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
外壳体1的外壁安装有导热组件5,导热组件5的一端连接外壳体1的内腔,导热组件5包括基材内层51,基材内层51的一端设置有吸热层52,吸热层52远离基材内层51的一端设置有基材外层53,吸热层52与基材内层51之间粘接有第一导热层54,吸热层52与基材外层53之间粘接有第二导热层55,基材内层51与基材外层53均为铜材质所制成的构件,第一导热层54与第二导热层55均为石墨烯材质所制成的构件。
具体的,当蓄电池在外壳体1的内腔产出大量热量时,这些热量会通过吸热层52带动热量向基材内层51聚集,从基材内层51向基材外层53传递,铜材质具有极强的传导效果,使得热传递速度极快,且第一导热层54与第二导热层55均为石墨烯材质所制成的构件,石墨烯材质具有极强的导热性,从而进一步加快了热传递的速度,散热效果好,安全性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包括外壳体(1),以及开设在外壳体(1)外壁的安装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安装有限位机构(3)和卡块(4),限位机构(3)包括第一横向架(31),第一横向架(3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横向架(32),第一横向架(31)与第二横向架(3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架组件(33);
所述弹性架组件(33)包括第一搭接块(331),第一搭接块(33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搭接块(332),第一搭接块(331)与第二搭接块(33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块主体(3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架组件(33)设有至少两组,且关于第一横向架(31)与第二横向架(32)的外壁均匀横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块主体(333)呈弯曲状,且弹性块主体(333)为橡胶材质所制成的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外壁安装有导热组件(5),导热组件(5)的一端连接外壳体(1)的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5)包括基材内层(51),基材内层(51)的一端设置有吸热层(52),吸热层(52)远离基材内层(51)的一端设置有基材外层(53),吸热层(52)与基材内层(51)之间粘接有第一导热层(54),吸热层(52)与基材外层(53)之间粘接有第二导热层(5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内层(51)与基材外层(53)均为铜材质所制成的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层(54)与第二导热层(55)均为石墨烯材质所制成的构件。
CN202122557043.8U 2021-10-24 2021-10-24 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 Active CN216389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7043.8U CN216389595U (zh) 2021-10-24 2021-10-24 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7043.8U CN216389595U (zh) 2021-10-24 2021-10-24 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9595U true CN216389595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48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57043.8U Active CN216389595U (zh) 2021-10-24 2021-10-24 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9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37884U (zh) 一种锂电池的散热结构
CN108232069A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池箱
CN110718726A (zh) 一种圆柱形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及电池模组
CN210272481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池包
CN103367835A (zh) 一种基于环路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6389595U (zh) 一种内置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池外壳
CN208208843U (zh) 一种耐低温的储能锂离子电池
CN109065765A (zh) 一种基于热电制冷热管理方式的电池包和汽车
CN21066862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
CN110635083A (zh) 一种快速加热电池模组
CN208596712U (zh) 一种动力电池过热保护装置
CN214068776U (zh) 一种手机电池用导热石墨烯
CN211150722U (zh) 一种电池散热结构
CN115588794A (zh) 一种自散热的耐高温型锂电芯散热结构
CN212851276U (zh) 充电器壳体、充电器和电子装置套件
CN207925553U (zh) 一种轨道交通温控电池模组
CN208298972U (zh) 一种加装微热管阵列的碳化硅陶瓷电池冷却装置
CN203026620U (zh) 电动车电池组散热外壳
CN111710934A (zh) 一种电池的散热结构和散热性能高的电池
CN212323119U (zh) 一种高安全性鳞片间隔式锂离子电池组
CN219658852U (zh) 一种锂电池壳体
CN213935736U (zh) 铜排组件及电池包
CN213583939U (zh) 一种带有高温防护结构的锂电池
CN210136987U (zh)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
CN212571229U (zh) 一种散热元件结合塑胶壳体散热的电池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