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9146U - 轴帽一体式开关及键盘 - Google Patents

轴帽一体式开关及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9146U
CN216389146U CN202122906366.3U CN202122906366U CN216389146U CN 216389146 U CN216389146 U CN 216389146U CN 202122906366 U CN202122906366 U CN 202122906366U CN 216389146 U CN216389146 U CN 216389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key body
shaft
cap
key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063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立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9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9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帽一体式开关及键盘,属于键盘技术领域。开关包括键帽、键体、弹簧及触发组件;键帽的底部设有一体成型的键轴,键体由左键体和右键体扣合在一起组成,键轴穿过键体而伸入其内部;弹簧用于提供弹性应力,配合键帽使动触发组件断开或导通。本实用新型将键帽和键轴设置为一体,一改现有技术中轴帽分体式构造,防止在特殊的运输环境以及产品在长时间使用后造成键帽与轴体老化导致的键帽与轴体脱落的问题,增加产品寿命以及稳定性;本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整版键帽压入轴体的过程,简化键盘的组装流程,减少对大型精密设备及预计人力资源的投资,提升产线的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轴帽一体式开关及键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键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帽一体式开关及键盘。
背景技术
机械键盘(英文:Mechanical Keyboard)是一种键盘的类型,从结构来说,机械键盘的每一颗按键都有一个单独的开关来控制闭合,这个单独的开关称之为开关。
请参阅图14,现有的开关包括键帽80和轴体90,二者分开单独制造,组装时,需要将轴体90插入键帽80才能组成开关。其中一种开关轴体90设有十字筋91,键帽80设有十字孔81,二者按照键盘的布局分别摆放到相应的模板上,然后通过挤压使十字筋91与十字孔81二者过盈配合并保压,从而完成组装。此种结构的开关,键帽80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塑胶产品尺寸膨胀容易脱落,且长时间使用后键帽十字孔81老化,轴体90与键帽80容易脱离;另外,现有的开关组装过程,上百颗键帽80需要使用大型精密自动化以整版形式压入轴体90的十字筋91上,然后保压一段时间才能完成键盘组装,设备庞大且昂贵、人力投入成本高。
有鉴于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开关结构不牢靠且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轴帽一体式开关及键盘,具有结构更加稳定、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轴帽一体式开关,包括键帽、键体、弹簧及触发组件;
所述键帽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中空的键轴,所述键体由左键体和右键体扣合在一起组成,该键体内部中空形成安装空间,所述键体的顶壁开设避让孔,所述键轴穿过该避让孔而伸入到所述键体内部;所述弹簧压缩于键轴与所述键体内壁之间,用于提供一个使所述键帽向上回弹的作用力;所述触发组件用于随着所述键轴的上下活动而在断开或导通两种状态之间变化。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动弹片及定片;
所述动弹片和所述定片均固定于所述键体的内部,且二者的底端均穿过所述键体而形成引脚;
其中,所述动弹片设有一弹性臂,该弹性臂用于在所述键轴的推动下发生形变,以与所述定片保持接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键轴靠近所述动弹片的一侧设有两个推爪,两个所述推爪均倾斜向下延伸;
所述动弹片包括本体,本体的顶部向一侧弯折形成所述弹性臂,该弹性臂的末端向两侧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末端设有一U型拱,所述U型拱用于与所述推爪相抵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左键体和所述右键体的底壁分别开设有一插接槽,且左右两个所述插接槽的形状相互契合,装配后,在所述键体的底壁形成两个安装孔,该安装孔用于供所述动弹片和所述定片的引脚穿设定位在其中。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触发组件包括红外发射元件和红外接收元件,所述红外发射元件和红外接收元件间隔一段距离地设置;
所述键轴的侧壁设有一遮挡臂,当所述键轴向下移动时,所述遮挡臂伸入所述红外发射元件和红外接收元件之间,从而截断二者之间光电信号的传输。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左键体与所述右键体之间设有用于增强二者结合强度的结构,该结构包括对应设置在二者结合面上的凸柱和凹槽;
和/或,所述右键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卡持臂,该卡持臂向所述左键体方向延伸,所述左键体的两侧分别对应所述卡持臂设置一卡槽,所述卡持臂用于在装配时插置于所述卡槽中。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卡持臂的内侧设有倒钩部,所述卡槽对应所述倒钩部设有钩槽。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键轴的外周壁设有一挡圈止口,该挡圈止口在完成装配后挡持在所述避让孔处,以防止所述键帽脱落。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键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收纳所述弹簧底端的定位孔;
所述键轴外轮廓呈方形,内轮廓为圆柱孔;
所述避让孔形状与所述键轴的外轮廓形状相匹配;
所述键轴与键帽的连接处设有数个加强片。
一种键盘,包括如上所述的轴帽一体式开关。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带来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轴帽一体式开关,一改现有技术中轴帽分体式构造,将键帽和键轴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可提高轴帽牢靠性,避免分体式轴帽结构带来的松动脱落问题,增加产品寿命以及稳定性;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轴帽一体式开关在组装时,先将触发组件装入左键体或右键体,然后将弹簧装入键轴内并一起装入其中一个键体内,最后将另一个键体以左右扣合方式组装形成完整的键体,从而完成开关的装配;组装键盘时,仅需将成套的多个开关安装在键盘底座上即可,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大型精密自动化设备将上百颗键帽压入轴体的十字筋并保压的方式更加简便,本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整版键帽压入轴体的过程,简化键盘的组装流程,减少对大型精密设备及预计人力资源的投资,提升产线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轴帽一体式开关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3示出了键帽的立体结构图;
图4示出了键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5示出了动弹片和定片的结构及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示出了轴帽一体式开关的剖面图(省略动弹片和定片);
图7示出了动弹片在外力作用F下形变接触定片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实施例二中键体的底部示意图;
图9示出了实施例二中键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10示出了实施例三的轴帽一体式开关的立体图;
图11示出了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示出了实施例三中轴帽一体式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13示出了实施例三中遮挡臂、红外发射元件和红外接收元件三者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实施例四中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开关-100;键帽-10;键轴-11;挡圈止口-111;加强片-112;推爪-113;遮挡臂-114;挡缘-115;行程槽-116;滑块-117;连接环-12;键体-20;凹槽-201;通道-202;避让槽-203;左键体-21;凹槽-211;卡持臂-212;倒钩部-2121;右键体-22;凸柱-221;卡槽-222;钩槽-2221;定位孔-24;弹簧-30;动弹片-40;弹性臂-41;U型拱-42;定片-50;引脚-51;红外发射元件-61;红外接收元件-62;缓冲弹簧-70。
现有技术:
轴体-80;十字筋-81;键帽-90;十字孔-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键盘,该键盘包括键盘底座及安装在其上的若干个键盘开关,所述键盘开关为轴帽一体式开关100。当然,键盘上固然还包括电路板及其它结构,但这些结构部件均系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赘述。为了描述方便,以下对键盘开关及轴帽一体式开关均简称为开关。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帽一体式开关100包括键帽10、键体20、弹簧30、动弹片40及定片50。
需要说明的是,键盘上的开关100根据功能的不同会有外观上的差异,但各个开关100的核心结构是相通的,本实施例以其中一种开关100为例展开描述。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键帽10包括盖体,盖体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中空的键轴11。盖体的形状为倒扣的梯形台状,盖体的顶面向盖体内部凹陷,以与人手指更好的触碰。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盖体的具体形状还可以是长条形、L形或其它几何形状。
请参阅图2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键体20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即由左键体21和右键体22扣合在一起组成,组合好后,键体20内部中空形成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内用于安装其它零部件;键体20的顶壁开设有避让孔(图中未标示),因此,键帽10的键轴11可穿过该避让孔而伸入到键体20内部。具体的,组合后的键体20整体呈块状,左键体21和右键体22分别呈壳状,二者之间还设有用于增强二者结合强度的结构。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右键体22的结合面上设有四个凸柱221,每个凸柱221均朝向左键体21的方向凸伸;左键体21的结合面上对应凸柱221设有四个凹槽211,装配时,凸柱221插入对应的凹槽211内,从而使整个键体20结合更加牢固,提升键体20的结构强度。
更优的,左键体21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卡持臂212,该卡持臂212向右键体22方向延伸;对应的,右键体22的两侧分别对设置一卡槽222,装配时,卡持臂212插置于卡槽222中,该结构能够进一步的提升键体20的结构强度。
更优的,卡持臂212的内侧设有倒钩部2121,卡槽222对应倒钩部2121设有钩槽2221,装配到位后,倒钩部2121在卡持臂212的弹性作用下顺势滑入钩槽2221中,该结构用于防止装配后的左键体21和右键体22相分离。
请参阅图2及图6,本实施例中,弹簧30的一端收纳入键轴11内,弹簧30的另一端抵在键体20的底壁上,从而使弹簧30压缩于键轴11与键体20之间,弹簧30的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因此,其始终提供一个弹性力使键帽10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请参阅图6,具体的,为了防止键帽10从键体20上脱落,键轴11的外周壁设有一挡圈止口111,挡圈止口111的面积大于避让孔的面积。该挡圈止口111在完成装配后挡持在避让孔内壁处,从而达到防止键帽10脱落的目的。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键轴11的外轮廓呈方形,四个棱角做圆角处理,与之匹配的,避让孔的形状也呈方形,此种设置用于防止键帽10发生绕轴转动现象。
请参阅图3,优选的,键轴11与键帽10的连接处设有数个加强片112,因开关100在使用时要接受高频次的敲击,此设计可增加键轴11结合在键帽10上的机械强度,进而延长开关10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键轴11的内轮廓为圆柱孔,孔径大小与弹簧30的大小相匹配。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动弹片40和定片50均固定在键体20的内部底壁上,且二者的底端均穿过所述键体20而形成引脚51,引脚51用于与键盘的电路板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5及图7,动弹片40包括一本体,本体的顶部向一侧弯折形成弹性臂41,该弹性臂41的末端向两侧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的末端分别设有一U型拱42;定片50位于动弹片40的旁边,且定片50的高度低于动弹片40的高度;键轴11面向动弹片40的一侧设有两个推爪113,两个推爪113均倾斜向下延伸,推爪113用于与U型拱42向抵接,进而在向下敲击键帽10时,键轴11上的推爪113作用在U型拱42上,从而带动弹性臂41向下弯折变形,最终使得动弹片40与定片50相接触,形成一次触发;外力撤去时,弹性臂41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回复原位,恢复与定片50处于断开状态。
为了防止弹簧30的底端发生滑动偏移,在键体20的底部还设有一定位孔24,装配时,弹簧30底部收纳于该定位孔24内,进而达到限位目的。
本实施例的轴帽一体式开关100,一改现有技术中轴帽分体式构造,将键帽10和键轴11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可提高轴帽牢靠性,避免分体式轴帽结构带来的松动脱落问题。
另外,从制造工艺方面,本实施例的开关100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来组装:
1、将动弹片40与左键体21以注塑成型工艺制成一体,将定片50与右键体22以注塑成型工艺制成一体;
2、将弹簧30插入键轴11内,再一起装入左键体21(或右键体22),其中,弹簧30的底端插入左键体21的半个定位孔24内;
3、将右键体22从右向左的方向扣合在左键体21一侧,其中,凸柱221对齐凹槽211、卡持臂212对齐卡槽222,插置到位后,卡持臂212的倒钩部2121滑入卡槽222的钩槽2221内,从而完成整个开关100的组装。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轴帽一体式开关100组装时,仅需手工作业即可,步骤简单快捷,整个过程无需用到模具等大型设备,能够极大地节省制造成本。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8及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仅在于:键体20的底壁做了改动,以使动弹片40、定片50二者与键体20之间的制造工序更加简单。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左键体21和右键体22的底壁分别开设有插接槽(图中未标示),且左右两个插接槽的形状相互契合,例如均为三角形。装配后,在键体20的底壁形成两个安装孔(图中未标示),该安装孔用于供动弹片40和定片50的引脚51穿设定位在其中。
本实施例在制造时,左键体21和右键体22分别单独注塑成型,此后,再将动弹片40以从右至左的方向插入左键体21底壁上、将定片50以从左至右的方向插入右键体22底壁上;然后,将弹簧30和键帽10装入左键体21(或右键体22),再将左键体21和右键体22相互扣合便可完成开关100的组装,同时,动弹片40和定片50均得以稳固地固定在键体20的底壁上。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0及图13,本实施例与上两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触发组件包括红外发射元件61及红外接收元件62。
红外发射元件61和红外接收元件62间隔一段距离设置,与之对应的,键轴11的侧壁设有一遮挡臂114,该遮挡臂114从键轴11侧壁凸出向下延伸形成。容易理解的是,该遮挡臂114可以设置成与键轴11一体成型,也可以设置为一个单独的部件,如图12所示,设置一个与键轴11末端相卡接的连接环12,遮挡臂114则由该连接环12的侧壁向下延伸形成。
具体的,红外发射元件61和红外接收元件62可以设置在键体20外部,也可以设置在键体20的内部。
请参阅图10及图11,设置在外部时,红外发射元件61和红外接收元件62均焊接在键盘的PCBA上,键体20的外表面对应设置两个凹槽201,两个凹槽201分别用于容纳红外发射元件61和红外接收元件62;两个凹槽201之间设有通道202以保证红外发射元件61和红外接收元件62之间能够进行红外线传输;通道202处对应的键体20底壁上开设有避让槽203,该避让槽203用于供遮挡臂114穿过,进而遮挡红外线。其中,凹槽201的设置可避免外部光线串扰,提高开关100的精确度。
设置在内部时(未图示),红外发射元件61和红外接收元件62的焊脚均穿过键体20的壁而冒出于键体20外,最后焊接在键盘的PCBA上。此时,键体20本身可隔绝外部光线,起到防串扰的作用。
优选的,上述遮挡臂114采用软性材料制得。因键盘在使用时需要频繁敲击开关100,遮挡臂114可能撞击到PCBA而造成零件损坏,将遮挡臂114设置为由软性材料制得,则可避免硬碰硬,提高开关100及键盘的使用寿命。
请继续参阅图13,本实施例的开关动作原理如下:按压键帽10带动键轴11向下移动,使得遮挡臂114伸入红外发射元件61和红外接收元件62之间,进而截断二者之间的信号传输,该状态为断开状态;松开键帽10,则键帽10在弹簧30作用下回复原位,遮挡臂114退出红外发射元件61和红外接收元件62之间的空间,红外发射元件61发出的红外线能顺利被红外接收元件62所接收,此状态为导通状态。开关藉由遮挡臂114伸入或退出红外发射元件61和红外接收元件62之间的空间而实现触发或断开的功能。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开关100仍然是将键帽10与键轴11设置为一体式结构、键体20由左键体21和右键体22扣合而成,因此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轴和帽插接在一起带来的不稳固的问题,且本开关100的生产制造过程也省去了通过大型精密自动化设备将上百颗键帽10压入轴体的十字筋并保压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整版键帽10压入轴体的过程,简化键盘的组装流程,减少对大型精密设备及预计人力资源的投资,提升产线的组装效率。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之处在于:为连接环12和遮挡臂114设置了缓冲机构,以防止遮挡臂114与PCBA硬碰硬,提高开关100和键盘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增设一缓冲弹簧70,该缓冲弹簧70套设在键轴11的底端部。键轴11的底端部沿径向向外凸设一挡缘115,该挡缘115用于限制缓冲弹簧70活动范围,防止其脱落。连接环12套设在键轴11的底端部,且位于缓冲弹簧70之下。
本实施例动作原理如下:
按压键帽10带动键轴11向下移动,开始阶段,缓冲弹簧70带动遮挡臂114一起向下移动,当遮挡臂114底部接触到PCBA时,缓冲弹簧70开始收缩,此时,即使人手继续向下按压键帽10,遮挡臂114也不会继续向下挤压PCBA,从而可避免零件受损;此时遮挡臂114伸入红外发射元件61和红外接收元件62之间,进而截断二者之间的信号传输,该状态为断开状态;松开键帽10,则键帽10在弹簧30作用下回复原位,缓冲弹簧70释放弹力、伸长到原始长度,继而遮挡臂114退出红外发射元件61和红外接收元件62之间的空间,红外发射元件61发出的红外线能顺利被红外接收元件62所接收,此状态为导通状态。开关藉由遮挡臂114伸入或退出红外发射元件61和红外接收元件62之间的空间而实现触发或断开的功能。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在继承了实施例三的全部有益效果之外,由于缓冲机构的设置,可减低或避免遮挡臂114对PCBA的撞击作用,从而提高开关100和键盘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的连接环12和遮挡臂114采用软性材料或硬性材料制得均可。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对键轴11的行程进行精确设计,以使遮挡臂114无法撞击到PCBA,则遮挡臂114也可采用硬质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连接环12在键轴11上发生转动,可在键轴11的侧壁开设行程槽116,同时在连接环12的内环壁凸设滑块117,滑块117卡持滑行于行程槽116内,从而确保连接环12只能在上下方向移动,而不会发生转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轴帽一体式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键帽、键体、弹簧及触发组件;
所述键帽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中空的键轴,所述键体由左键体和右键体扣合在一起组成,该键体内部中空形成安装空间,所述键体的顶壁开设避让孔,所述键轴穿过该避让孔而伸入到所述键体内部;所述弹簧压缩于键轴与所述键体内壁之间,用于提供一个使所述键帽向上回弹的作用力;所述触发组件用于随着所述键轴的上下活动而在断开或导通两种状态之间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帽一体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动弹片及定片;
所述动弹片和所述定片均固定于所述键体的内部,且二者的底端均穿过所述键体而形成引脚;
其中,所述动弹片设有一弹性臂,该弹性臂用于在所述键轴的推动下发生形变,以与所述定片保持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帽一体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键轴靠近所述动弹片的一侧设有两个推爪,两个所述推爪均倾斜向下延伸;
所述动弹片包括本体,本体的顶部向一侧弯折形成所述弹性臂,该弹性臂的末端向两侧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末端设有一U型拱,所述U型拱用于与所述推爪相抵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帽一体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键体和所述右键体的底壁分别开设有一插接槽,且左右两个所述插接槽的形状相互契合,装配后,在所述键体的底壁形成两个安装孔,该安装孔用于供所述动弹片和所述定片的引脚穿设定位在其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帽一体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红外发射元件和红外接收元件,所述红外发射元件和红外接收元件间隔一段距离地设置;
所述键轴的侧壁设有一遮挡臂,当所述键轴向下移动时,所述遮挡臂伸入所述红外发射元件和红外接收元件之间,从而截断二者之间光电信号的传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帽一体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键体与所述右键体之间设有用于增强二者结合强度的结构,该结构包括对应设置在二者结合面上的凸柱和凹槽;
和/或,所述右键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卡持臂,该卡持臂向所述左键体方向延伸,所述左键体的两侧分别对应所述卡持臂设置一卡槽,所述卡持臂用于在装配时插置于所述卡槽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帽一体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臂的内侧设有倒钩部,所述卡槽对应所述倒钩部设有钩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帽一体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键轴的外周壁设有一挡圈止口,该挡圈止口在完成装配后挡持在所述避让孔处,以防止所述键帽脱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帽一体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键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收纳所述弹簧底端的定位孔;所述键轴外轮廓呈方形,内轮廓为圆柱孔;所述避让孔形状与所述键轴的外轮廓形状相匹配;所述键轴与键帽的连接处设有数个加强片。
10.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轴帽一体式开关。
CN202122906366.3U 2021-10-29 2021-11-24 轴帽一体式开关及键盘 Active CN21638914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40109 2021-10-29
CN202122640109X 2021-10-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9146U true CN216389146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18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06366.3U Active CN216389146U (zh) 2021-10-29 2021-11-24 轴帽一体式开关及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91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84971B1 (en) Lateral pushing type push switch
EP1670012B1 (en) Push-on switch
US7462796B1 (en) Push button
KR101003280B1 (ko) 푸시버튼스위치
US6444933B1 (en) Key switch
US7105761B2 (en) Push switch
US5938009A (en) Key switch for a keyboard
JPH0125461Y2 (zh)
CN107492461B (zh) 按键结构
US7060920B2 (en) Multi-stage click switch
CN216389146U (zh) 轴帽一体式开关及键盘
US5256843A (en) Keyboard switch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130528B1 (ja) 音の発生及び下押しの手応えを有するスイッチ構造
US5199555A (en) Push button switch
US6133539A (en) Key switch
CN210296184U (zh) 复位组件与按键结构
KR200245089Y1 (ko) 키보드용키스위치
CN209804510U (zh) 一种按压式开关
US106798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chanical switch noise damping
JPH03261015A (ja)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CN221101915U (zh) 一种手套箱开关结构
CN220672451U (zh) 一种滑动开关
CN214705740U (zh) 一种小型的大动作力脚踏开关
CN215578298U (zh) 一种壁控开关
CN218826744U (zh) 一种双向导向的按钮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