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5221U - 冷凝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冷凝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5221U
CN216385221U CN202122573119.6U CN202122573119U CN216385221U CN 216385221 U CN216385221 U CN 216385221U CN 202122573119 U CN202122573119 U CN 202122573119U CN 216385221 U CN216385221 U CN 216385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open end
channels
channel
flow cha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731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731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85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5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5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凝结构,包含一冷凝管单元及一通道座设置在该冷凝管单元下方,该冷凝管单元具有一平板式外壳内部包围一内空间,该内空间设有多数的第一流道及少数的第二流道经由一回流流道连通,一壳体进口及一壳体出口贯穿该平板式外壳,该通道座具有一流入通道及一流出通道分别经由该壳体进口及该壳体出口连通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如此减少焊接面积并增加强度及气密性。

Description

冷凝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关于一种冷凝结构。
背景技术
冷凝器作为回路式热虹吸管中的热交换设备的一,其作用原理首先是一蒸发器内的一工作流体受热汽化,经由一蒸汽管传递至该冷凝器,到达该冷凝器的气态工作液体经与外界热交换放热后,凝结成液态工作液体,然后经由回流管回流至该蒸发器,如此完成一次循环。工作流体在气态与液态的相变过程产生的压力与密度差,与重力的效应,为回路式热虹吸管循环作动的主要驱动力。
如图1所示,为目前冷凝板10的示意图,包括一上板11及一下板12,在该上板11及下板12之间设有一鳍片组13,下板12开设有供一工作液体进出的一进口121及一出口122。然而,由于使用多个零件构成冷凝板10造成组装难度高,各零件生产费用高。况且,在该上板11及该下板12及该鳍片组13相互接触的地方需焊接接合造成焊接面积多。另外,该上板11及该下板12及该鳍片组13的厚度或边缘在制作过程存在尺寸误差,造成彼此的尺寸及/或厚度不一致,延伸出焊接的接缝精度差,焊接精度不容易控制所使得焊缝夹渣、气孔、裂纹、烧穿等缺陷进而降低焊接接合强度以及冷凝板10内部液体泄漏的问题。
如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提供一种冷凝结构具有减少焊接面积及避免液体泄漏及确保气密性的冷凝管单元以提升导热性能及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提供一种用较少零件数量构成,使得结构简单制程简易方便的冷凝结构。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冷凝管单元,具有一平板式外壳,该平板式外壳包围一内空间,且该平板式外壳具有一第一开口端及一第二开口端,该第一开口端及第二开口端位于该内空间的两端,该第一开口端及该第二开口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封盖及一第二封盖,且该平板式外壳界定间隔相对的一底部及一顶部,该底部设有一壳体进口及一壳体出口,该内空间设有复数的第一流道及复数的第二流道及一回流流道,该回流流道毗邻该第二开口端的第二封盖且连通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该复数的第一流道连通该壳体进口及该回流流道,该复数的第二流道连通该壳体出口及该回流流道;
一通道座,具有一侧面及一顶面,该顶面对接该平板式外壳的底部,且该通道座具有一流入通道及一流出通道,该流入通道及流出通道从该侧面贯穿到该顶面,且该流入通道及该流出通道经由该顶面分别连通该壳体进口及该壳体出口。
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从该第一开口端延伸到邻近该第二开口端且平行该平板式外壳的一长方向,该回流流道设置在该第二开口端与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之间且平行该平板式外壳的一短方向。
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复数的第一流道之间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之间具有一隔墙,且该复数的隔墙从底部凸伸到该顶部。
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通道座的流入通道具有一第一入口及一第一接口,该第一入口位于该侧面,该第一接口位于该顶面并且连通该壳体进口;该通道座的流出通道具有一第一出口及一第二接口,该第一出口位于该侧面,该第二接口位于该顶面并且连通该壳体出口。
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第一接口具有至少两端,该两端分别设有一限位凸体以插接该壳体进口。
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第一封盖具有一凸面,该凸面从该第一开口端密封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位于该第一开口的一端。
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冷凝管单元的下方设有一散热器单元,该散热器单元具有一散热器顶面,该散热器顶面连接或接触该平板式外壳的底部,且该散热器顶面设有一阶梯部供该通道座放置,该通道座夹设在该平板式外壳的底部及该散热器顶面之间。
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底部及该顶部在该第一开口端及该第二开口端之间,且该底部的该壳体进口及该壳体出口邻近该第一开口端。
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复数的第一流道的流道数量多于该复数的第二流道的流道数量。
所述的冷凝结构,其中:该平板式外壳界定两侧部分别连接该底部及该顶部的两最外侧。
凭借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用较少零件数量构成,使得结构简单制程简易方便。且该冷凝管单元是一体成型的平板式外壳及在内空间的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及该回流流道,相较于现有技术不仅减少焊接面积且避免液体泄漏及确保气密性的冷凝管单元以提升导热性能及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示意图;
图3A为图2A的3A-3A剖线的示意图;
图3B为图2C的3B-3B剖线的示意图;
图3C为图2C的3C-3C剖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冷凝结构20;冷凝管单元21;平板式外壳211;底部2111;壳体进口21111;壳体出口21112;顶部2112;侧部2113、2114;内空间212;第一流道2121;第二流道2122;回流流道2123;隔墙2124;第一开口端213;第二开口端214;第一封盖215;凸面2151;第二封盖216;凸面2161;通道座22;侧面221;顶面222;流入通道223;第一入口2231;第一接口2232;限位凸体22321;流出通道224;第一出口2241;第二接口2242;散热器单元23;散热鳍片231;散热器顶面2311;阶梯部231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液冷回路(liquid cooling loop)的一部分,主要系用以远端帮助至少一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液冷回路中之一进水管及一出水管的一端连通该冷凝结构,该进水管及该出水管的另一端则连接一水冷头,该水冷头用以接触该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凭借一工作液体从进水管流入该冷凝结构,并通过该冷凝结构散热,然后降温的工作液体流到该出水管回流到该水冷头吸收热量。
请参考图2A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C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示意图。如图2A-图2C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冷凝结构20包括一冷凝管单元21结合一通道座22。该冷凝管单元21是一体成型的构件(例如铝挤件),该冷凝管单元21包括一平板式外壳211具有一第一开口端213及一第二开口端214,该平板式外壳211界定间隔相对的一底部2111及一顶部2112在该第一开口端213及该第二开口端214之间,且该平板式外壳211也界定两侧部2113、2114分别连接该底部2111及该顶部2112的两最外侧。该底部2111设有一壳体进口21111及一壳体出口21112邻近该第一开口端213。该第一开口端213及该第二开口端214分别被一第一封盖215及一第二封盖216以一连接手段(例如焊接或胶接等)密封。
在本图示表示该第一封盖215及该第二封盖216分别具有一凸面2151及2161分别伸入该第一开口端213及该第二开口端214。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该凸面2151及2161改成平面。
该通道座22具有一侧面221及一顶面222,该顶面222对接该平板式外壳211的底部2111,并具有一流入通道223及一流出通道224从该侧面221贯穿到该顶面222。该流入通道223具有一第一入口2231位于该侧面221用以连接一外部输入管路,及一第一接口2232位于该顶面222连通该壳体进口21111,以使该流入通道223经由该顶面222连通该壳体进口21111。且该第一接口2232的至少两端分别设有一限位凸体22321插接该壳体进口21111,以对该冷凝管单元21产生对准及限位作用,除了帮助通道座22对准冷凝管单元21的连接位置外,且防止该冷凝管单元21及该通道座22错位的移动。
该流出通道224具有一第一出口2241位于该侧面221用以连接一外部的输出管路,及一第二接口2242位于该顶面222连通该壳体出口21112,以使该流出通道224经由该顶面222连通该壳体出口21112。一工作液体凭借该流入通道223流入该冷凝管单元21,且通过该冷凝管单元21后从该流出通道224流出。
该冷凝管单元21的下方设有一散热器单元23包括复数散热鳍片231系间隔设置,及一散热器顶面2311在该复数的散热鳍片231的上侧连接或接触该平板式外壳211的底部2111,且该散热器顶面2311设有一阶梯部2312供该通道座22放置,进而使该通道座22夹设在该平板式外壳211的底部2111及该散热器顶面231之间。
请继续参考图3A为图2A的3A-3A剖线的示意图;图3B为图2C的3B-3B剖线的示意图;图3C为图2C的3C-3C剖线的示意图。如图3A-图3C所示,一并参考图2A-图2B,该冷凝管单元21内界定一内空间212,该内空间212系被该平板式外壳211包围,也即该内空间212被该底部2111及该顶部2112及该两侧部2113、2114包围,且该内空间212位于该第一开口端213与第二开口端214之间。该内空间212设有复数的第一流道2121及复数的第二流道2122及一回流流道2123供一工作液体流动。该复数的第一流道2121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2122从该第一开口端213延伸到邻近该第二开口端214,且平行该平板式外壳211的一长方向X。该复数的第一流道2121之间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2122之间具有一隔墙2124从底部2111凸伸顶接到该顶部2112,以隔离每一第一流道2121及每一第二流道2122,防止工作液体流窜到不同的流道。该单一的回流流道2123设置在该第二开口端214与该复数的第一流道2121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2122之间,且平行该平板式外壳211的一短方向Y且毗邻该第二开口端214的第二封盖216的凸面2161。
详细而言,该内空间212的该复数的第一流道2121连通该壳体进口21111及该回流流道2123以作为一流入流道;该复数的第二流道2112连通该壳体出口21112及该回流流道2123以作为一流出流道;该回流流道2123连通该复数的第一流道2121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2122以作为一串连流道位于该流入流道及该流出流道之间。且该复数的第一流道2121的数量多于该复数的第二流道2112的数量,以确保流入该冷凝管单元21的工作液体有较大的流入范围或面积,并经由该平板式外壳211的底部2111跟散热器单元23热交换散热。再者,该复数的第一流道2121的流道数量多于该复数的第二流道2122的流道数量,使得该复数的第一流道2121为多数的流道,该复数的第二流道2122为少数流道。如此的布置,系刚进入该冷凝管单元21带有较高温度的工作液体通过多数的第一流道2121拥有较大的热交换范围或热交换面积跟散热器单元23进行热交换的散热,然后降温后的工作液体汇流到单一的回流流道2123,从该回流流道2123流经少数的第二流道2122时持续降温,如此确保流出冷凝管单元21的工作液体的温度降低至所需求的温度。
该通道座22的该第一接口2232,及该第二接口2242系平行该平板式外壳211的该短方向Y,且该第一接口2232是长条形接口,该第二接口2242是短形接口,以配合连通该多数的第一流道2121及该少数的第二流道2122。
再者,该平板式外壳211的第一开口端213及一第二开口端214系平行该平板式外壳的该短方向Y,且密封在该第一开口端213的第一封盖215凭借其凸面2151抵接密封该复数的第一流道2121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2122的位于该第一开口213的一端,如此防止该工作液体从该复数的第一流道2121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2122位于该第一开口213的一端流窜,也促使该工作液体如图3B的箭头所示的流动。
因此,当带有热量的工作液体从流入通道223通过该通道座22的第一接口2232及该平板式外壳211的壳体进口21111流入该冷凝管单元21的内空间212后,该工作液体如图3B的箭头所示沿着该复数的第一流道2121从该第一开口端213往该第二开口端214方向流动,然后汇流到该回流流道2123;再从该回流流道2123流到该复数的第二流道2122,并沿着该复数的第二流道2122从该第二开口端214往该第一开口端213方向流动,然后从该复数的第二流道2122通过该平板式外壳211的壳体出口21112及该通道座22的第二接口2242流出该冷凝管单元21,且沿着流出通道224流出该通道座22。该工作液体在该复数的第一流道2121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2122及该回流流道2232流动的过程中经由该平板式外壳211的该底部2111与散热器单元23热交换,以使通过该冷凝管单元21的工作液体降温,且降温后的工作液体可以回流到外部的一发热端带走该发热端的热量。
凭借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用较少零件数量构成,使得结构简单制程简易方便。且该冷凝管单元21是一体成型的平板式外壳211及在内空间212的该复数的第一流道2121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2122及该回流流道2123,相较于现有技术不仅减少焊接面积且避免液体泄漏及确保气密性的冷凝管单元以提升导热性能及结构强度。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都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冷凝管单元,具有一平板式外壳,该平板式外壳包围一内空间,且该平板式外壳具有一第一开口端及一第二开口端,该第一开口端及第二开口端位于该内空间的两端,该第一开口端及该第二开口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封盖及一第二封盖,且该平板式外壳界定间隔相对的一底部及一顶部,该底部设有一壳体进口及一壳体出口,该内空间设有复数的第一流道及复数的第二流道及一回流流道,该回流流道毗邻该第二开口端的第二封盖且连通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该复数的第一流道连通该壳体进口及该回流流道,该复数的第二流道连通该壳体出口及该回流流道;
一通道座,具有一侧面及一顶面,该顶面对接该平板式外壳的底部,且该通道座具有一流入通道及一流出通道,该流入通道及流出通道从该侧面贯穿到该顶面,且该流入通道及该流出通道经由该顶面分别连通该壳体进口及该壳体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从该第一开口端延伸到邻近该第二开口端且平行该平板式外壳的一长方向,该回流流道设置在该第二开口端与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之间且平行该平板式外壳的一短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的第一流道之间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之间具有一隔墙,且该复数的隔墙从底部凸伸到该顶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通道座的流入通道具有一第一入口及一第一接口,该第一入口位于该侧面,该第一接口位于该顶面并且连通该壳体进口;该通道座的流出通道具有一第一出口及一第二接口,该第一出口位于该侧面,该第二接口位于该顶面并且连通该壳体出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口具有至少两端,该两端分别设有一限位凸体以插接该壳体进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封盖具有一凸面,该凸面从该第一开口端密封该复数的第一流道及该复数的第二流道位于该第一开口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冷凝管单元的下方设有一散热器单元,该散热器单元具有一散热器顶面,该散热器顶面连接或接触该平板式外壳的底部,且该散热器顶面设有一阶梯部供该通道座放置,该通道座夹设在该平板式外壳的底部及该散热器顶面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部及该顶部在该第一开口端及该第二开口端之间,且该底部的该壳体进口及该壳体出口邻近该第一开口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的第一流道的流道数量多于该复数的第二流道的流道数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平板式外壳界定两侧部分别连接该底部及该顶部的两最外侧。
CN202122573119.6U 2021-10-25 2021-10-25 冷凝结构 Active CN216385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73119.6U CN216385221U (zh) 2021-10-25 2021-10-25 冷凝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73119.6U CN216385221U (zh) 2021-10-25 2021-10-25 冷凝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5221U true CN216385221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47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73119.6U Active CN216385221U (zh) 2021-10-25 2021-10-25 冷凝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5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5534030A (ja) 熱交換器
CN109152294A (zh) 液冷式热超导散热器
WO2023010836A1 (zh) 散热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417286A (zh) 一种均热板水冷模组
CN216385221U (zh) 冷凝结构
CN113227702B (zh) 换热器
KR20080076222A (ko) 적층형 열교환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M625080U (zh) 冷凝結構
EP3772629B1 (en) Heat dissipating fin with thermosiphon
CN114018076A (zh) 冷凝结构
TWI770904B (zh) 集液槽及多流道液冷排
CN113865389A (zh) 一种冷凝端集成板式换热器的板式脉动热管散热器
KR102106714B1 (ko) 복합 열교환기
KR100389699B1 (ko) 수냉식 열교환기
TW202317925A (zh) 冷凝結構
CN209594123U (zh) 液冷式热超导散热器
KR20180005397A (ko) 열교환기 및 이의 브라켓 결합 방법
TWI804863B (zh) 散熱模組
CN216592923U (zh) 一种冷凝端集成板式换热器的板式脉动热管散热器
CN217770721U (zh) 一种相变散热器
CN220206466U (zh) 一种带三维相变换热结构的散热器
CN110678038A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空调变频模块结构
CN115087309A (zh) 一种相变散热器及其散热方法
CN216532315U (zh) 液冷装置
TWI839974B (zh) 一種利用兩相流循環蒸氣腔與冷液態流體進行熱交換之散熱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