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1985U - 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 - Google Patents

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1985U
CN216381985U CN202123063289.6U CN202123063289U CN216381985U CN 216381985 U CN216381985 U CN 216381985U CN 202123063289 U CN202123063289 U CN 202123063289U CN 216381985 U CN216381985 U CN 216381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ropeller
pipe
inlet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632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明
史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ity Jieda Fire Protection Vehicle &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ity Jieda Fire Protection Vehicle &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ity Jieda Fire Protection Vehicle &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ity Jieda Fire Protection Vehicle &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632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81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1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19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包括吸排水机构,其包括进水管上支承座、进水管下支承座、取水螺旋桨护套、进水管、排水管、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取水螺旋桨驱动轴、取水螺旋桨和一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进水管上支承座对应于进水管的上端的一侧设置,进水管下支承座对应于取水螺旋桨护套的上部的一侧设置,排水管的上端构成排水管出水口,进水管腔与取水螺旋桨护套腔相通,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固定在排水管的上端的外壁上,取水螺旋桨驱动轴的上端与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连接,下端伸展到取水螺旋桨护套腔内,取水螺旋桨与取水螺旋桨驱动轴的下端固定,一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与进水管上支座铰接。满足对水位深浅变化的适应性要求。

Description

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
背景技术
前述的水陆两栖消防泵是指既可搭载于陆上专用的消防车,又能配套于水上排涝方舟,并且还能配备多种形式的水陆两用消防排涝车船等等的具有良好适应性的吸排水专用装置。如业界所知,消防车如水罐消防车、泡沫消防车、机场消防车、举高消防车等等,通常配有消防泵;在供水系统泵浦消防车上配套有增压泵或称排涝泵。但是,由于前述消防泵、增压泵、排涝泵一经配备即一经安装后是固定不动的,其进水口始终保持在一成不变的位置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无法依需改变角度,因而不能满足应对不同的尤其是特殊环境下需要灵活改变进水口角度的要求。如果消防泵的服役环境是在排涝方舟上,因消防泵需要满足体积小、流量大、吸排水效率高的要求,加上由内置的转动轴带动内置的叶轮实现下进水、上出水以及驱动转动轴的动力源设置在上部,于是如果泵体的前述进水口不能对环境产生适应性变化的角度变动,那么当水位的深度即水位由深变浅时,会影响进水口的进水效果,甚至会因受到坡度的干涉(阻碍)无法使水由进水口引入并从出水口排出。当然,如果能使泵体的进水口角度依需改变,那么前述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但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助于解决该技术问题的可借鉴的启示,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依需改变进水口角度而得以满足水位由深变浅变化的适应性要求并且得以理想地保障取水排涝效果的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包括一吸排水机构,所述吸排水机构包括进水管上支承座、进水管下支承座、取水螺旋桨护套、进水管、排水管、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取水螺旋桨驱动轴、取水螺旋桨和一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进水管上支承座对应于进水管的上端的一侧设置并且在进水管的上端与排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的同时将进水管上支承座的中部一并固定,进水管下支承座对应于取水螺旋桨护套的上部的一侧设置并且在进水管的下端与取水螺旋桨护套的上部固定连接的同时将进水管下支承座的中部一并固定,排水管的上端构成排水管出水口,该排水管的排水管腔与进水管的进水管腔相通,而该进水管腔与取水螺旋桨护套的取水螺旋桨护套腔相通,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通过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安装座固定在所述排水管的上端的外壁上,在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安装座的纵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与所述排水管腔相通的取水螺旋桨驱动轴孔,取水螺旋桨驱动轴的上端与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连接,下端穿过所述取水螺旋桨驱动轴孔并且依次途经所述排水管腔和所述进水管腔伸展到所述取水螺旋桨护套腔内,取水螺旋桨在取水螺旋桨护套腔内与取水螺旋桨驱动轴的下端固定,一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在分别对应于所述进水管上支承座的两端的位置与进水管上支承座铰接,该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的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柱朝向下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浮箱底盘铰接,在使用状态下,所述进水管下支承座的两端枢转连接在所述浮箱底盘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水管的上部外壁上构成有一进水管上法兰边,而在进水管的下部外壁上构成有一进水管下法兰边,在所述排水管的上部外壁上构成有一排水管上法兰边,而在排水管的下部外壁上构成有一排水管下法兰边,在由排水管下法兰边固定螺钉将排水管下法兰边与进水管上法兰边固定的同时将对应于进水管上法兰边的下方设置的所述进水管上支承座的中部一并固定;所述进水管上支承座与进水管下支承座彼此形成对角设置的位置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水管上支承座朝向进水管的一侧的中部构成有一进水管上支承座让位腔,该进水管上支承座让位腔与进水管的外壁贴触,在使用状态下,所述排水管上法兰边与外接排水管配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水管下支承座的两端各构成有一进水管下支承座枢轴,该进水管下支承座枢轴枢转连接在枢轴座上,该枢轴座固定在所述浮箱底盘上,在进水管下支承座朝向所述取水螺旋桨护套的一侧的中部构成有一进水管下支承座让位腔,该进水管下支承座让位腔与取水螺旋桨护套的外壁贴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取水螺旋桨护套的上部外壁上构成有取水螺旋桨护套法兰边,在由取水螺旋桨护套法兰边固定螺钉将所述进水管下法兰边固定的同时将所述进水管下支承座的中部一并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取水螺旋桨护套的下部构成为下部内径大于上部内径的喇叭口的形状,所述取水螺旋桨在所述取水螺旋桨护套腔内的位置对应于该喇叭口的位置,并且由该喇叭口构成为取水螺旋桨护套的取水螺旋桨护套进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具有一取水螺旋桨驱动油马达进油口和一取水螺旋桨驱动油马达回油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取水螺旋桨驱动轴的下端构成有一方轴头,在该取水螺旋桨的中央位置具有一取水螺旋桨固定座,该取水螺旋桨固定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套筒腔,对应于该套筒腔的下部构成有一方轴头配合孔,套筒腔与所述取水螺旋桨驱动轴的下端相配合,而方轴头配合孔与所述方轴头相配合,并且在取水螺旋桨固定座的底部配设有一取水螺旋桨固定座螺钉,该取水螺旋桨固定座螺钉与取水螺旋桨驱动轴的下端端面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各具有一油缸进油接口和一油缸回油接口;在所述取水螺旋桨护套的取水螺旋桨护套腔内并且位于取水螺旋桨护套腔的上部设置有一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枢转支承轴承座,在该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枢转支承轴承座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轴承,所述取水螺旋桨驱动轴通过该轴承与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枢转支承轴承座转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排水管的外壁上构成有排水管补强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进水管上、下支承座、并且在使用状态下将进水管下支承座的两端枢转连接在浮箱底盘上,又由于采用了一对连接在进水管上支承座与浮箱底盘之间的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因而在一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的工作下,有助于依需改变取水螺旋桨护套的进水口的角度而得以满足对水位深浅变化的适应性要求,并且得以理想地保障取水排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水陆两栖排涝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油泵工作驱动机构以及液压控制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4为图2的右端面观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2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为了更加有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在下面按图2、图3、图1以及图4的顺序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出了一浮箱1(也可称为“半潜式浮箱”,以下同),该浮箱1设置在浮箱底盘11上;示出了一履带式行走机构2,该履带式行走机构2设置在前述浮箱底盘11上,浮箱底盘11是镂空的构造;示出了一对浮箱漂移推进机构3,该对浮箱漂移推进机构3设置在前述浮箱1的左端底部;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体系的一吸排水机构4,该吸排水机构4设置在前述浮箱底盘11的右端;示出了一油泵工作驱动机构5,该油泵工作驱动机构5设置在浮箱1的浮箱腔12内;一液压油控制机构6,该液压油控制机构6设置在前述浮箱腔12内并且通过管路同前述履带式行走机构2、浮箱漂移推进机构3以及吸排水机构4油路连接,前述的油泵工作驱动机构5与液压油控制机构6动力传动连接;示出了一液压油箱7,该液压油箱7设置在前述浮箱1的浮箱腔12内,前述液压油控制机构6与液压油箱7油管管路连接,在前述浮箱腔12内设置有一电气控制器9(也可称为“电气控制箱”或“电气控制柜”),前述油泵工作驱动机构5以及前述液压油控制机构6与电气控制器9电气连接。
继续见图2和图3,前述电气控制器9配有一作为支持电气控制器9工作的支持电源的蓄电瓶91(也可称“蓄电池”或“蓄电器”),前述的油泵工作驱动机构5与蓄电瓶91电气连接。依据专业常识,在第一次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前述的蓄电瓶91由外部市电电源对其完成充电,以后由下面还要提及的柴油发动机51在工作过程中同时为蓄电瓶91充电,由蓄电瓶91蓄电。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电气控制器9与遥控操作器配合,具体而言,由救援人员在浮箱1的顶部或者站在洪涝区域的离水部位对电气控制器9发出所需的工作指令,例如由电气控制器9使蓄电瓶91与油泵工作驱动机构5的柴油发动机51点火而工作(下面还要提及),又如由电气控制器9使液压油控制机构6的分油器62(下面还要提及)工作。由于电气控制器9以及前述的遥控器属于电子电气领域的公知技术,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电气控制器9以及遥控器使用的是由中国江苏省常州市前进控制设备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型号为CA-Ⅱ-1控制总成。
前述浮箱1的左侧设置有一浮箱牵引架13,该浮箱牵引架13的底部与前述浮箱底盘11的左端连接并且在浮箱牵引架13的左侧上部固定有一牵引钩配合环131(也可称“拉臂钩”);前述油泵工作驱动机构5包括上面已提及的一柴油发动机51和一为柴油发动机51提供燃料油的柴油箱52,柴油发动机5设置在前述浮箱腔12的中部,该柴油发动机5与前述通过管路同前述履带式行走机构2、浮箱漂移推进机构3以及吸排水机构4油路连接的前述液压油控制机构6动力传动连接,并且由线路与前述蓄电瓶91电气连接,为蓄电瓶91充电,柴油箱52设置在浮箱腔12的左端并且该柴油箱52通过柴油箱出油管与柴油发动机51的柴油发动机进油口连接;前述液压油箱7设置在前述浮箱腔12的右端。
重点见图3并且结合图2,前述液压油控制机构6包括一油泵61和一分油器62,该油泵61和分油器62设置在前述浮箱1的浮箱腔12内,并且分油器62通过线路与前述电气控制器9电气连接,前述柴油发动机51与油泵61动力传动连接,并且在该油泵61的油泵进油管接口上配接有一油泵进油管611,而在油泵61的油泵出油管接口上配接有一油泵出油管612,在前述液压油箱7上配接有一液压油箱出油接口71和一液压油箱回油接口72,前述油泵进油管611与液压油箱出油接口71连接,而前述油泵出油管612与分油器62的分油器进油口连接,在分油器62上配接有用于向设置在前述浮箱底盘11上的前述履带式行走机构2供油的履带式行走机构前供油管621a、履带式行走机构后供油管621b、用于向前述一对浮箱漂移推进机构3供油的前推进机构供油管622a、后推进机构供油管622b、用于向设置在前述浮箱底盘11的右端的前述吸排水机构4供油的吸排水机构工作油马达供油管623、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进油接口供油管624、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回油管625和分油器回油管626。
由于上面提及的履带式行走机构2的具体结构以及作用机理属于已有技术,并且前述的履带式行走机构前供油管621a以及履带式行走机构后供油管621b与履带式行走机构2的供油也属于已有技术,对此可以参见并非限于例举的CN211973679U推荐的“履带式取水装置”,因而申请人不再展开说明。
请重点见图2,前述的一对浮箱漂移推进机构3以彼此前后对应的状态设置在前述浮箱1的左端底部并且该对浮箱漂移推进机构3各包括一推进筒体31、一推进油马达32和一推进螺旋桨33,推进筒体31的左端以及右端各形成敞口(即左端与右端贯通并且各与外界相通)并且推进筒体31的推进筒体腔314的右端构成为推进筒体进水口311,而推进筒体31的左端构成推进筒体出水口312,在推进筒体31的外壁的顶部固定有一推进筒体固定座313,该推进筒体固定座313通过推进筒体固定座螺钉3131与前述浮箱1的底部,推进油马达32设置在推进筒体31的推进筒体腔314内并且通过辐射状分布的油马达固定辐条321与前述筒体腔314的腔壁固定,前述前推进机构供油管622a与一对浮箱漂移推进机构3中的位于前方的一个浮箱漂移推进机构的推进油马达32的推进油马达进油口配接,前述后推进机构供油管622b与一对浮箱漂移推进机构3中的位于后方的一个浮箱漂移推进机构的推进油马达32的推进油马达进油口配接,而推进油马达32的推进油马达出油口通过推进油马达回油管322与回油总管8连接,该回油总管8与前述液压油箱7的前述液压油箱回油接口72连接;前述分油器油管626与前述回油总管8连接。
在使浮箱1按正常的漂移推进工况下,一对浮箱漂移推进机构3同时处于工作状态,具体是:由手执遥控器的操作者向电气控制器9发出指令,由电气控制器9对分油器62控制,使前、后推进机构供油管622a、622b向一对浮箱漂移推进机构3的前述推进油马达32供油,由推进油马达32的工作而带动推进螺旋桨33,浮箱1在洪涝如城市内涝区域的水上移动。在此过程中,水从推进筒体进水口311进入并从推进筒体出水口312排出,以水的反力迫使浮箱1漂移推进。当要按图2所示的位置状态为基准使浮箱1向前或向后转向时,即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弯(改变方向时),那么一对浮箱漂移推进机构3中的其中一个推进油马达32停止工作,也就是前推进机构供油管622a以及后推进机构供油管622b中的其中一个(一根)供油管停止向其中一个推进油马达32供油,从而达到使浮箱1改向的目的。
由于前述的分油器62的结构和作用机理属于已有技术并且不仅可在市场依需购取而且还能在相应的文献如专利和/或非专利文献中查知,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请重点见图1和图4并且结合图2和图3,前述的吸排水机构4包括进水管上支承座41、进水管下支承座42、取水螺旋桨护套43、进水管44、排水管45、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46、取水螺旋桨驱动轴47、取水螺旋桨48和一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49,进水管上支承座41对应于进水管44的上端的一侧设置并且在进水管44的上端与排水管45的下端固定连接的同时将进水管上支承座41的中部一并固定,进水管下支承座42对应于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上部的一侧设置并且在进水管44的下端与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上部固定连接的同时将进水管下支承座42的中部一并固定,排水管45的上端构成排水管出水口455,该排水管45的排水管腔453与进水管44的进水管腔443相通,而该进水管腔443与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取水螺旋桨护套腔43相通,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46通过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安装座461固定在前述排水管45的上端的外壁上,在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安装座461的纵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与前述排水管腔453相通的取水螺旋桨驱动轴孔4611,取水螺旋桨驱动轴47的上端与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46连接,下端穿过前述取水螺旋桨驱动轴孔4611并且依次途经前述排水管腔453和前述进水管腔443伸展到前述取水螺旋桨护套腔433内,取水螺旋桨48在取水螺旋桨护套腔433内与取水螺旋桨驱动轴47的下端固定,一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49在分别对应于前述进水管上支承座41的两端的位置与进水管上支承座41铰接,该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49的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柱491朝向下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浮箱底盘11铰接,在使用状态下,前述进水管下支承座42的两端枢转连接在前述浮箱底盘11上。
在前述进水管44的上部外壁上构成有一进水管上法兰边441,而在进水管44的下部外壁上构成有一进水管下法兰边442,在前述排水管45的上部外壁上构成有一排水管上法兰边451,而在排水管45的下部外壁上构成有一排水管下法兰边452,在由排水管下法兰边固定螺钉4521将排水管下法兰边452与进水管上法兰边441固定的同时将对应于进水管上法兰边441的下方设置的前述进水管上支承座41的中部一并固定,也就是说在前述一组排水管下法兰边固定螺钉4521中,有两个排水管下法兰边固定螺钉4521与进水管上支承座41固定;前述进水管上支承座41与进水管下支承座42彼此形成对角设置的位置关系。
在前述进水管上支承座41朝向进水管44的一侧的中部构成有一进水管上支承座让位腔411,该进水管上支承座让位腔411与进水管44的外壁贴触,在使用状态下,前述排水管上法兰边451与外接排水管配接。
在前述进水管下支承座42的两端各构成有一进水管下支承座枢轴421,该进水管下支承座枢轴421枢转连接在枢轴座4211上,该枢轴座4211固定在前述浮箱1的浮箱底盘11上,即固定在浮箱底盘11上,在进水管下支承座42朝向前述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一侧的中部构成有一进水管下支承座让位腔422,该进水管下支承座让位腔422与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外壁贴触。
在前述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上部外壁上构成有取水螺旋桨护套法兰边431,在由取水螺旋桨护套法兰边固定螺钉4311将前述进水管下法兰边442固定的同时将前述进水管下支承座42的中部一并固定,也就是说,在前述一组取水螺旋桨护套法兰边固定螺钉4311中,有两个取水螺旋桨护套法兰边固定螺钉4311与进水管下支承座42固定。
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下部构成为下部内径大于上部内径的喇叭口432的形状,前述取水螺旋桨48在前述取水螺旋桨护套腔433内的位置对应于该喇叭口432的位置,并且由该喇叭口432构成为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取水螺旋桨护套进水口。
继续见图1并且结合图2至图3以及图4,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46通过安装座连接螺钉464固定在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安装座461上,而该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安装座461固定在前述排水管45的上部的外壁上,并且在该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安装座461的纵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与排水管45的排水管腔453相通的取水螺旋桨驱动轴孔4611,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46具有一取水螺旋桨驱动油马达进油口462和一取水螺旋桨驱动油马达回油口463,在取水螺旋桨驱动油马达进油口462上连接有一取水螺旋桨驱动油马达进油口连接油管4621的一端,而该取水螺旋桨驱动油马达进油口连接油管4621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浮箱1的顶部的与前述浮箱腔12相通的浮箱顶部围合框14的右侧的油马达进油口连接油管过渡接头46211(图4示)连接,前述吸排水机构工作油马达供油管623(图3示)与该油马达进油口连接油管过渡接头46211配接,在取水螺旋桨驱动油马达回油口463上连接一取水螺旋桨驱动油马达回油口连接油管4631的一端,而该取水螺旋桨驱动油马达回油口连接油管4631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浮箱1的顶部的浮箱顶部围合框14的后侧的油马达回油口连接油管过渡接头46311连接,该油马达回油口连接油管过渡接头46311通过过渡回油管46312与前述回油总管8连接,取水螺旋桨驱动轴47的上端与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46连接,下端穿过前述取水螺旋桨驱动轴孔4611并且依次途经排水管45的排水管腔453以及进水管44的进水管腔443伸展到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取水螺旋桨护套腔433内并且构成有一方轴头471,取水螺旋桨48对应于前述喇叭口432的部位,在该取水螺旋桨48的中央位置具有一取水螺旋桨固定座481,该取水螺旋桨固定座481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套筒腔4811,对应于该套筒腔4811的下部构成有一方轴头配合孔48111,套筒腔4811与前述取水螺旋桨驱动轴47的下端相配合,而方轴头配合孔48111与前述方轴头471相配合,并且在取水螺旋桨固定座481的底部配设有一取水螺旋桨固定座螺钉4812,该取水螺旋桨固定座螺钉4812与取水螺旋桨驱动轴47的下端端面固定,一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49在分别对应于前述进水管上支承座41的两端的位置与设置在进水管上支承座41朝向下的一侧的作用缸缸体铰接座412铰接,该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49的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柱491朝向下并且通过铰接销轴4911与设置在前述浮箱底盘11的右端的缸柱铰接座111铰接。
前述的一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49各具有一油缸进油接口492a和一油缸回油接口492b,油缸进油接口492a通过油缸进油接口连接油管与油缸进油接口连接油管接头493连接,前述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进油接口供油管624与油缸进油接口连接油管接头493连接,油缸回油接口492b通过油缸回油接口连接油管与油缸回油接口连接油管接头414连接,前述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回油管625与油缸回油接口连接油管接头494连接,油缸进油接口连接油管接头493以及油缸回油接口连接油管接头494在分别对应于油缸进油接口492a以及油缸回油接口492b的位置与前述浮箱1固定。
在前述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取水螺旋桨护套腔433内并且位于取水螺旋桨护套腔433的上部设置有一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枢转支承轴承座4331,在该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枢转支承轴承座4331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轴承43311,前述取水螺旋桨驱动轴47通过该轴承43311与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枢转支承轴承座4331转动配合。
当手执遥控器的操作者对遥控器操作而使前述电气控制器9接收信号,由电气控制器9对分油器62作用,使吸排水机构工作油马达供油管623将油液依次经前述的油马达进油口连接油管过渡接头46211、取水螺旋桨驱动油马达进油口连接油管4621和取水螺旋桨驱动油马达进油口462进入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46,由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46的工作而带动取水螺旋桨驱动轴47,继而由取水螺旋桨驱动轴47带动取水螺旋桨48,由取水螺旋桨48将水向上引至进水管44的进水管腔443并继而上引至排水管45的排水管腔453,由与排水管上法兰边451配接的上面已提及的外接排水管如水带引出,即由排水管45的排水管出水口455引出,本实用新型将排水量设计为5000m3/h。在前述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46工作的过程中,取水螺旋桨驱动油马达回油口463回油,具体是:油液依次经取水螺旋桨驱动油马达回油口连接油管4631、油马达回油口连接油管过渡接头46311和过渡回油管46312引至回油总管8,继而由回油总管8经液压油箱回油接口72回入液压油箱7。
当要使整个吸排水机构4改变角度时,由操作者对遥控器操作,由电气控制器9对分油器62发出动作指令,由分油器62的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进油接口供油管624供油,使油液从油缸进油接口492a进入,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柱491伸出,使进水管下支承座42以进水管下支承座枢轴421为回转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过一个角度,排水管45的排水管出水口455向下俯倾一定的角度,同时取水螺旋桨护套43偏转或称上翘一定的角度。当要使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柱491复位即回入缸体内时,在对遥控器的操作下,经电气控制器9对分油器62的作用,使与分油器62连接的前述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回油管625打开(通道通),油液依次经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回油管625、分油器62、分油器回油管626进入回油总管8,前述排水管45的排水管出水口455向上昂起而恢复至原来状态,同时前述的取水螺旋桨护套43向下偏转或称下坠一定的角度而恢复至原来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前述排水管45的外壁上构成有排水管补强翼454。
优选地,在前述浮箱1的顶部的四周边缘部位设置有护栏15,前述浮箱顶部围合框14位于浮箱1顶部的中间区域,并且该浮箱顶部围合框14的底沿与护栏15之间的区域构成为浮箱甲舨16;前述浮箱顶部围合框14的上部形成敞口并且与前述浮箱腔12相通。
由图3所示,前述的柴油发动机51的左端配有带冷却风扇5111的冷却水箱511,而右端并且在柴油发动机进气口的位置设置有空气滤清器512,在柴油发动机51的柴油发动机排烟的部位配接有排烟管513(图2示),该排烟管513伸出前述浮箱1的左端的顶部。
前述的液压油箱7实质上有一对并且通过管路彼此联通,一对液压油箱7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吸排水机构让位腔73,前述吸排水机构2对应于该吸排水机构让位腔73的位置设置在前述浮箱底盘11的右端居中位置。之所以要将实质上为一个液压油箱7分成一对,并且彼此通过管路连接,一是考虑到前述吸排水机构4的居中安装,二是考虑到浮箱1的平衡,因此将液压油箱7表述为一个是并不矛盾的。
优选的,由图2所示,在前述浮箱1的上部前侧和后侧各间隔设置有警灯17,该警灯17与前述电气控制器9电气连接。
赴城市内涝区域之前,考虑到行驶速度,即考虑到缩短奔赴至排涝现场的中途时间,即保证第一时间到达灾害现场,可优选采用将本实用新型牵引至消防车上或常见的平板车上,具体是:由消防车或平板车上配备的拉臂上的钩子对前述的牵引钩配合环131牵引,以使本实用新型被牵至消防车或平板车,由消防车或平板车载至待排涝现场,再由本实用新型的履带式行走机构2从消防车上行至地坪,并且在前述排水管上法兰边451上完成了依需长度的外接排水管(普遍使用水带)的配接后进入水域,实施排涝。排涝结束,可由前述履带式行走机构2的工作而行走,并自行攀爬至消防车或平板车上。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结构并非绝对限于由图2所示的水陆两栖排涝装置,也可合理地作适当改变而应用于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诸如水罐消防车、泡沫消防车、机场消防车等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包括一吸排水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排水机构(4)包括进水管上支承座(41)、进水管下支承座(42)、取水螺旋桨护套(43)、进水管(44)、排水管(45)、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46)、取水螺旋桨驱动轴(47)、取水螺旋桨(48)和一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49),进水管上支承座(41)对应于进水管(44)的上端的一侧设置并且在进水管(44)的上端与排水管(45)的下端固定连接的同时将进水管上支承座(41)的中部一并固定,进水管下支承座(42)对应于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上部的一侧设置并且在进水管(44)的下端与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上部固定连接的同时将进水管下支承座(42)的中部一并固定,排水管(45)的上端构成排水管出水口(455),该排水管(45)的排水管腔(453)与进水管(44)的进水管腔(443)相通,而该进水管腔(443)与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取水螺旋桨护套腔(433)相通,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46)通过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安装座(461)固定在所述排水管(45)的上端的外壁上,在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安装座(461)的纵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与所述排水管腔(453)相通的取水螺旋桨驱动轴孔(4611),取水螺旋桨驱动轴(47)的上端与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46)连接,下端穿过所述取水螺旋桨驱动轴孔(4611)并且依次途经所述排水管腔(453)和所述进水管腔(443)伸展到所述取水螺旋桨护套腔(433)内,取水螺旋桨(48)在取水螺旋桨护套腔(433)内与取水螺旋桨驱动轴(47)的下端固定,一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49)在分别对应于所述进水管上支承座(41)的两端的位置与进水管上支承座(41)铰接,该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49)的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柱(491)朝向下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浮箱底盘(11)铰接,在使用状态下,所述进水管下支承座(42)的两端枢转连接在所述浮箱底盘(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管(44)的上部外壁上构成有一进水管上法兰边(441),而在进水管(44)的下部外壁上构成有一进水管下法兰边(442),在所述排水管(45)的上部外壁上构成有一排水管上法兰边(451),而在排水管(45)的下部外壁上构成有一排水管下法兰边(452),在由排水管下法兰边固定螺钉(4521)将排水管下法兰边(452)与进水管上法兰边(441)固定的同时将对应于进水管上法兰边(441)的下方设置的所述进水管上支承座(41)的中部一并固定;所述进水管上支承座(41)与进水管下支承座(42)彼此形成对角设置的位置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管上支承座(41)朝向进水管(44)的一侧的中部构成有一进水管上支承座让位腔(411),该进水管上支承座让位腔(411)与进水管(44)的外壁贴触,在使用状态下,所述排水管上法兰边(451)与外接排水管配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管下支承座(42)的两端各构成有一进水管下支承座枢轴(421),该进水管下支承座枢轴(421)枢转连接在枢轴座(4211)上,该枢轴座(4211)固定在所述浮箱底盘(11)上,在进水管下支承座(42)朝向所述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一侧的中部构成有一进水管下支承座让位腔(422),该进水管下支承座让位腔(422)与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外壁贴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上部外壁上构成有取水螺旋桨护套法兰边(431),在由取水螺旋桨护套法兰边固定螺钉(4311)将所述进水管下法兰边(442)固定的同时将所述进水管下支承座(42)的中部一并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下部构成为下部内径大于上部内径的喇叭口(432)的形状,所述取水螺旋桨(48)在所述取水螺旋桨护套腔(433)内的位置对应于该喇叭口(432)的位置,并且由该喇叭口(432)构成为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取水螺旋桨护套进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油马达(46)具有一取水螺旋桨驱动油马达进油口(462)和一取水螺旋桨驱动油马达回油口(46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取水螺旋桨驱动轴(47)的下端构成有一方轴头(471),在该取水螺旋桨(48)的中央位置具有一取水螺旋桨固定座(481),该取水螺旋桨固定座(481)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套筒腔(4811),对应于该套筒腔(4811)的下部构成有一方轴头配合孔(48111),套筒腔(4811)与所述取水螺旋桨驱动轴(47)的下端相配合,而方轴头配合孔(48111)与所述方轴头(471)相配合,并且在取水螺旋桨固定座(481)的底部配设有一取水螺旋桨固定座螺钉(4812),该取水螺旋桨固定座螺钉(4812)与取水螺旋桨驱动轴(47)的下端端面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吸排水管角度调节油缸(49)各具有一油缸进油接口(492a)和一油缸回油接口(492b);在所述取水螺旋桨护套(43)的取水螺旋桨护套腔(433)内并且位于取水螺旋桨护套腔(433)的上部设置有一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枢转支承轴承座(4331),在该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枢转支承轴承座(4331)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轴承(43311),所述取水螺旋桨驱动轴(47)通过该轴承(43311)与取水螺旋桨驱动轴枢转支承轴承座(4331)转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管(45)的外壁上构成有排水管补强翼(454)。
CN202123063289.6U 2021-12-08 2021-12-08 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 Active CN216381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63289.6U CN216381985U (zh) 2021-12-08 2021-12-08 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63289.6U CN216381985U (zh) 2021-12-08 2021-12-08 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1985U true CN216381985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21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63289.6U Active CN216381985U (zh) 2021-12-08 2021-12-08 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19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22708A (en) Marine propulsion device fuel distribution system
US20240208287A1 (en) Amphibious pumping vehicle
CN108360591A (zh) 一种用于清洗曝气头装置的水下清淤作业车
CA1172917A (en) Outboard motor mounting means affording upward tilting without travel of the motor forwardly of the boat transom
CN106592667A (zh) 一种用于大型箱涵及湖泊清淤的船式清淤机器人
CN216381985U (zh) 水陆两栖消防泵结构
US5151057A (en) Water jet propulsion boat
JPH0648386A (ja) 水噴射推進船におけるドライブ軸受潤滑装置
US5254024A (en) Rotatable jet propulsion unit for watercraft
CN216739921U (zh) 水陆两栖排涝装置
CN113957971A (zh) 水陆两栖排涝装置
US5184966A (en) Adjustable jet propulsion unit for watercraft
JP2619860B2 (ja) 舶用推進装置
US2556619A (en) Jet-propelled boat
CN107867137B (zh) 一种适用于两栖无人船的桅杆装置
US6165033A (en) Antifreeze circulating device
CN108678139B (zh) 组合式双驱水下涵洞检修装置
US3827389A (en) Boat stabilizer
CN218357022U (zh) 一种自动取水消防车
CN201626271U (zh) 滩涂溢油回收车
CN220884758U (zh) 一种船用推进器液压转向机构
CN217623020U (zh) 水陆两栖全地形应急排涝车
CN214267295U (zh) 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水上行驶装置
CN220150503U (zh) 一种冲洗空间角度可调的空间智能喷射器装置
CN117536555A (zh) 一种沼泽地专用钻探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