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77848U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77848U
CN216377848U CN202123187536.3U CN202123187536U CN216377848U CN 216377848 U CN216377848 U CN 216377848U CN 202123187536 U CN202123187536 U CN 202123187536U CN 216377848 U CN216377848 U CN 216377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anoxic zone
anoxic
treatment system
equipment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875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875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77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77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778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生物反应单元、沉淀区、设备间,生物反应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缺氧区、厌氧区、第二缺氧区、第一好氧区,污水进水管连通第一缺氧区、厌氧区,设备间里设有污泥泵,污泥泵连通沉淀区及第一缺氧区以将沉淀区内的污泥泵入第一缺氧区内。沉淀池内的污泥在第一缺氧区内驯化,同时驯化后的第一缺氧区污泥中的内源有机物可作为碳源,对后续回流污泥中的氮进行脱除,既可提高整个系统的脱氮效率,同时对第一缺氧区内污泥的内源有机物充分挖潜,有效应对生活污水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另外,经第一缺氧区内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厌氧区后可避免硝态氮对厌氧除磷菌的抑制作用,强化了厌氧释磷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其生活污水相比于城市生活污水有以下特点:污染物浓度高(尤其是氮磷含量高)、水量较小、水质水量波动大等。市场上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由于占地小,施工方便,已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使用,其处理工艺也由原本单一的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发展到多种方法结合的复合工艺,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一体化设备始终无法达到较高的脱氮除磷效率。
近几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由于所在地环境敏感程度较高,当地有关部门要求污水处理出水水质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而现有一体化处理设备由于脱氮除磷效率较低,无法有效应对较高氮磷浓度的农村生活污水,导致出水指标难以达到排放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的脱氮除磷效率较低,无法有效应对较高氮磷浓度的农村生活污水,导致出水指标难以达到排放要求,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解决了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生物反应单元、沉淀区、设备间,所述生物反应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缺氧区、厌氧区、第二缺氧区、第一好氧区,污水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缺氧区、厌氧区,所述设备间里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连通所述沉淀区及所述第一缺氧区以将所述沉淀区内的污泥泵入所述第一缺氧区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好氧区还设有用以曝气的曝气装置、悬浮填料。
可选地,所述生物反应单元还包括第三缺氧区、第二好氧区,所述第一好氧区、第三缺氧区、第二好氧区、沉淀区依次连通,所述设备间内设有回流泵,所述回流泵连通所述第三缺氧区与所述第二缺氧区以使液体由所述第三缺氧区部分回流至所述第二缺氧区。
可选地,所述设备间内设有碳源投加装置,所述碳源投加装置与所述第二缺氧区、第三缺氧区连通以向所述第二缺氧区、第三缺氧区内投加碳源。
可选地,所述第二好氧区内设有曝气装置;
所述设备间内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连接第一好氧区、第二好氧区内的曝气装置以为曝气装置提供气体。
可选地,所述设备间内设有PAC投加装置,所述PAC投加装置连接所述沉淀区以向所述沉淀区投加PAC。
可选地,所述设备间内设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连接所述污泥泵、回流泵、碳源投加装置、PAC投加装置。
可选地,所述箱体内还设有砂滤区、清水区,所述沉淀区、砂滤区、清水区依次连通。
可选地,所述设备间内设有反冲洗泵,所述反冲洗泵连接所述砂滤区、清水区,用于将所述清水区内的存储水泵入所述砂滤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第一缺氧区,且沉淀池连接第一缺氧区,从而将沉淀池内的污泥在第一缺氧区内驯化,强化菌群的适应性和处理能力,有效防止污泥膨胀,同时利用第一缺氧区污泥中的内源有机物作为碳源,对后续回流污泥中的氮进行脱除,既可提高整个系统的脱氮效率,同时对第一缺氧区内污泥的内源有机物充分挖潜,提高系统碳源利用效率,有效应对生活污水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另外,随着回流污泥中硝态氮的脱除,经过在第一缺氧区内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厌氧区后可避免硝态氮对厌氧除磷菌的抑制作用,强化了厌氧释磷作用,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好氧吸磷,提高了生物除磷效率,使排出的污水满足排放标准。
(2)增设第三缺氧区、第二好氧区。第三缺氧区的设置同时兼顾消氧和脱氮双重功能。一方面该区可消耗第一好氧区来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从此处回流至缺氧区,避免了回流液体对第二缺氧区缺氧环境的破坏,减少了溶解氧对进水碳源的消耗,增强了反硝化菌的生物活性,进一步提高了第二缺氧区内的脱氮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在该区内补充碳源,可对第二缺氧区未脱除的氮进行深度脱氮,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第二好氧区的设置可补充第三缺氧区来水中的溶解氧,去除多余有机物,同时避免沉淀区内的污泥厌氧上浮。
(3)通过将处理设备都集成在箱体内,将沉淀区、砂滤区、清水区以及设备均设置在箱体内,提高设备一体化集成度,降低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和建设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展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好氧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流程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1-第一缺氧区,12-厌氧区,13-第二缺氧区,14-第一好氧区,15-第三缺氧区,16-第二好氧区,21-沉淀区,31-设备间,41-曝气装置,51-悬浮填料,61-污泥泵,62-回流泵,63-碳源投加装置,64-鼓风机,65-PAC投加装置,71-砂滤区,81-清水区,91-污泥管,92-空气管,93-回流管,94-碳源投加管,95-PAC投加管、96-消毒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其中图1中符号N代表污泥管91,Q代表空气管92,H代表回流管93,YC代表碳源投加管94,YP代表PAC投加管95。在一实施例中,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生物反应单元、沉淀区21、设备间31,生物反应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缺氧区11、厌氧区12、第二缺氧区13、第一好氧区14,污水进水管连通第一缺氧区11、厌氧区12,设备间31里设有污泥泵61,污泥泵61连通沉淀区21、第一缺氧区11以将沉淀区21内的污泥泵61泵入第一缺氧区11内。
具体地,箱体为处理系统的主体结构,可以采用钢材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加工而成。第一缺氧区11、厌氧区12、第二缺氧区13、第一好氧区14、沉淀区21、设备间31均在箱体内且通过隔板或者间隔设置,各个区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管道连通,污水在各个相连通的区之间经由管道进入、流出,也可以通过设置引流孔的方式连通或其他方式连通,本实施例中采用管道连通的方式。污水进水管与第一缺氧区11和厌氧区12均通过污水进水管连通,待处理的生活污水经污水进水管部分进入到第一缺氧区11内,部分进入到厌氧区12内,根据生活污水进水水质情况调节进入两区污水的比例,一般第一缺氧区11进水量为总进水量的0~30%,厌氧区12的进水量为总进水量的70~100%。设备间31里的污泥泵61的污泥进口连通沉淀区21,污泥泵61的污泥出口连通污泥管91,污泥管9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缺氧区11,沉淀区21中的经沉淀后的污泥由污泥泵61从污泥管91进入到第一缺氧区11。在第一缺氧区11、厌氧区12、第二缺氧区13内均安装有相应的污水搅拌设备。第二缺氧区13内均培养有污泥,第一缺氧区11内的污泥来自于沉淀池的污泥,且第一缺氧区11、第二缺氧区13内的污泥根据情况含氧量不同,厌氧区12内填有微生物。
沉淀区21中的回流污泥首先回流至第一缺氧区11进行驯化,可根据生活污水的进水情况优化第一缺氧区11内的污泥的菌种,强化菌群的适应性和处理能力,有效防止第一缺氧区11的污泥膨胀。同时可通过第一缺氧区11的污泥中的内源有机物作为碳源,对回流污泥中的氮进行脱除,既可提高整个系统的脱氮效率,同时对第一缺氧区11内污泥的内源有机物充分挖潜,提高系统碳源利用效率,有效应对生活污水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另外,随着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的脱除,经过在第一缺氧区11内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入厌氧区12后避免了硝态氮对厌氧除磷菌的抑制作用,强化了厌氧释磷作用,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好氧吸磷,提高了生物除磷效率,使排出的污水满足排放标准。然后流经第一缺氧区11处理的部分生活污水进入到厌氧区12与另一部分进入到厌氧区12内的生活污水合并,与厌氧区12内的微生物作用,进行厌氧释磷,保障生物除磷效果,然后进入到第二缺氧区13进行除氮;经第二缺氧区13处理的污水再依次进入到第一好氧区14、沉淀池,经处理后的固体、颗粒物等经在沉淀池内固液分离而沉淀形成污泥,部分污泥回流至第一缺氧区11,另一部分污泥则经管道排出系统,而液体部分则进入到后续区域进行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好氧区14内设有曝气装置41、悬浮填料51,悬浮填料51位于第一好氧区14的中部。
具体地,悬填料为颗粒柱状,且在第一好氧区14内设置有拦截网,用来拦截悬浮填料51。悬浮填料51既丰富了系统内的微生物种类,也提高了微生物量,而且提供了载体供微生物生长,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负荷强。
曝气装置41设置在第一好氧区14的底部,用于向第一好氧区14曝气,在设备间31内设置有鼓风机64,鼓风机64上连接有空气管92,空气管92的另一端连接曝气装置41的入口,通过鼓风机64为曝气装置41提供气体来源,进而向第一好氧区14曝气。
悬浮填料51设置在第一好氧区14的中间,通过曝气装置41的作用,处于“悬浮”状态,一方面可以作为载体,承载生物膜,提高系统内微生物量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另一方面使污水更多地与悬浮填料51接触,起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在又一实施例中,生物反应单元还包括第三缺氧区15、第二好氧区16,第一好氧区14、第三缺氧区15、第二好氧区16、沉淀区21通过孔洞或管道连通,设备间31内设有回流泵62,回流泵62连通第三缺氧区15与第二缺氧区13以使液体由第三缺氧区15部分回流至第二缺氧区13。
在设备间31内设有碳源投加装置63,碳源投加装置63与第二缺氧区13、第三缺氧区15连通以向第二缺氧区13、第三缺氧区15内投加碳源。
具体地,各个区通过管道连通。在第三缺氧区15内填有污泥,第二好氧区16内填有微生物。第三缺氧区15内的污泥含氧量不同于第一缺氧区11、第二缺氧区13内污泥的含氧量。设备间31内的回流泵62上连接有回流管93,回流管93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三缺氧区15、第二缺氧区13,通过回流管93将第三缺氧区15内的混合液体回流至第二缺氧区13。第三缺氧区15内设有相应的搅拌器。设备间31内的碳源投加装置63上连接有碳源投加管94,碳源投加管94连通第二缺氧区13、第三缺氧区15,从而向第二缺氧区13、第三缺氧区15内补充碳源。第三缺氧区15接纳第一好氧区14处理的污水,然后通过外加的碳源,进一步对前端第二缺氧区13未脱除的氮进行深度脱氮,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同时兼具消氧的作用,避免回流至第二缺氧区13的混合液破坏第二缺氧区13的缺氧环境。而经第三缺氧区15处理后的污水一部分进入到第二缺氧区13内,为第二缺氧区13提供经消氧的混合液,并在第二缺氧区13内进行脱氮处理。而经第三缺氧区15处理后的污水另一部分进入到第二好氧区16,第二好氧区16的设置可补充第三缺氧区15中来水的溶解氧,去除多余有机物,污水进入到沉淀池内沉淀的污泥厌氧上浮。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好氧区16内设有曝气装置41,曝气装置41设置在第二好氧区16的底部。设备间31内的鼓风机64通过空气管92连接第二好氧区16内的曝气装置41,用来为曝气装置41提供气体。
设备间31内设有PAC投加装置65,PAC投加装置65连接沉淀区21以向沉淀区21投加PAC(聚合氯化铝),PAC用来对污水进行除磷。PAC投加装置65上连接有PAC投加管95,PAC投加管95的另一端连通沉淀区21,用来向沉淀区21内投加PAC。沉淀区21内通过PAC的投加,可进行化学除磷,提高总磷去除效果。
在又一实施例中,设备间31内设有控制柜,控制柜连接污泥泵61、回流泵62、碳源投加装置63、PAC投加装置65、鼓风机64。可以通过电连接,用来控制污泥泵61、回流泵62、碳源投加装置63、PAC投加装置65、鼓风机64的工作。箱体内还设有砂滤区71、清水区81,沉淀区21、砂滤区71、清水区81依次连通。且在设备间31内设有反冲洗泵,反冲洗泵连接砂滤区71、清水区81,用于将清水区81内的存储水泵入砂滤区71。
砂滤区71的功能是通过过滤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固体以及进行化学除磷。砂滤区71接纳沉淀区21处理后的污水,并对该污水进行过滤处理。砂滤区71作为过滤单元,可以采用滤板、砾石承托层、石英砂过滤层相结合的方式。清水区81用于接纳并收集经砂滤区71处理后的水,并储存一定容积的反冲洗水,清水区81内的反冲洗水被反冲洗泵入砂滤区71内作为砂滤区71的反冲洗水用。同时在清水区81的后端还设有消毒区96,对清水进行消毒处理。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沉淀区21回流污泥先回到第一缺氧区11进行驯化,然后生活污水部分进入到第一缺氧区11、部分进入到厌氧区12,在第一缺氧区11进行除氮,经第一缺氧区11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到厌氧区12进行合流,在厌氧区12内进行厌氧释磷,经厌氧区12处理的污水进入到第二缺氧区13进行除氮,然后进入第一好氧区14,再进入第二缺氧区13进行除氮,经第二缺氧区13处理的污水部分回流至第二缺氧区13,另一部分进入到第二好氧区16,经第二好氧区16处理的污水进入到沉淀区21进行除磷、固液分离,沉淀区21内的污泥一部分排出系统外,另一部分回流至第一缺氧区11,沉淀池内的液体进入到砂滤区71进行过滤,经过滤后的水进入到清水区81,从清水区81流出的水经过紫外线消毒区96后可以进行排放。如此循环。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生物反应单元、沉淀区(21)、设备间(31),所述生物反应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缺氧区(11)、厌氧区(12)、第二缺氧区(13)、第一好氧区(14),污水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缺氧区(11)、厌氧区(12),所述设备间(31)里设有污泥泵(61),所述污泥泵(61)连通所述沉淀区(21)及所述第一缺氧区(11)以将所述沉淀区(21)内的污泥泵(61)入所述第一缺氧区(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好氧区(14)还设有用以曝气的曝气装置(41)、悬浮填料(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单元还包括第三缺氧区(15)、第二好氧区(16),所述第一好氧区(14)、第三缺氧区(15)、第二好氧区(16)、沉淀区(21)依次通过孔洞或管道连通,所述设备间(31)内设有回流泵(62),所述回流泵(62)连通所述第三缺氧区(15)与所述第二缺氧区(13)以使液体由所述第三缺氧区(15)部分回流至所述第二缺氧区(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间(31)内设有碳源投加装置(63),所述碳源投加装置(63)与所述第二缺氧区(13)、第三缺氧区(15)连通以向所述第二缺氧区(13)、第三缺氧区(15)内投加碳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好氧区(16)内设有曝气装置(41);
所述设备间(31)内设有鼓风机(64),所述鼓风机(64)连接第一好氧区(14)、第二好氧区(16)内的曝气装置(41)以为曝气装置(41)提供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间(31)内设有PAC投加装置(65),所述PAC投加装置(65)连接所述沉淀区(21)以向所述沉淀区(21)投加PA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间(31)内设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连接所述污泥泵(61)、回流泵(62)、碳源投加装置(63)、PAC投加装置(6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设有砂滤区(71)、清水区(81),所述沉淀区(21)、砂滤区(71)、清水区(81)依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间(31)内设有反冲洗泵,所述反冲洗泵连接所述砂滤区(71)、清水区(81),用于将所述清水区(81)内的存储水泵入所述砂滤区(71)。
CN202123187536.3U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6377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87536.3U CN216377848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87536.3U CN216377848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77848U true CN216377848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37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87536.3U Active CN216377848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778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9257A (zh) * 2023-03-02 2023-06-09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9257A (zh) * 2023-03-02 2023-06-09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9645B (zh) 污泥处理方法和装置及其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CN102775025B (zh) 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7381961A (zh) 一种分散式污水的处理系统及利用该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
CN103435232B (zh) 一种处理有机废水的aabr—复合式mbr一体化装置及废水处理方法
CN108585384B (zh) 一种mbbr高标准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CN108585385B (zh) 一种mbbr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CN107601666A (zh) 一种填料型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06430845A (zh) 餐厨垃圾废水处理装置
CN107055933A (zh) 一种高氨氮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637784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8732851U (zh) 一种mbbr高标准污水处理系统
CN207998522U (zh) 一种填料型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10104890A (zh) 一种mbbr工艺与超效分离系统组合的水处理工艺
CN105110556A (zh) 一体化脱氮脱碳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处理系统
CN106045030B (zh) A2/o-uasb连续流城市生活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装置与方法
CN201106004Y (zh) 一种组合式曝气生物滤池
CN219341937U (zh)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0117318U (zh) 智能化深度水处理集成系统
CN202945124U (zh) 一种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7973406A (zh) 一种实现污水中有机物和氨氮分离的装置和方法
CN207792814U (zh) 一种脱氮除磷系统
CN218811022U (zh) 一种垃圾渗透滤液深度脱氮的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10510825A (zh) 零浓缩液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CN109775936A (zh) 一种低能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15838210A (zh) 一种纯生物膜/a3ao泥膜结合双模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