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76961U - 一种绕线盘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绕线盘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76961U
CN216376961U CN202122328993.3U CN202122328993U CN216376961U CN 216376961 U CN216376961 U CN 216376961U CN 202122328993 U CN202122328993 U CN 202122328993U CN 216376961 U CN216376961 U CN 216376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body
winding disc
reel
bottom plat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289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子龙
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c Hefe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c Hefe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c Hefe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c Hefe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289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76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76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76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绕线盘体,包括底板以及固接在底板一侧的复绕盘本体,所述复绕盘本体呈环状布置,所述复绕盘本体由多个折弯板首尾依次间隔连接形成;其中,于相邻两个折弯板之间形成有供绑扎带穿过的引导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绕线盘体在位于复绕盘本体上形成有多个引导槽,可在线缆绑扎后通过绑扎带的穿入再实施绑扎,绑扎后的线缆整齐划一;另外,所开设的第一孔型利于绑扎后的穿引,便于提升绑扎效率,所开设的第二孔型便于线缆初始盘绕时的线缆端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绕线盘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的盘绕绑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绕线盘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绕线盘体一般为环状的板件结构,将线缆盘绕后再取下捆扎,这样的捆扎方式容易导致捆扎后的线缆交错凌乱,降低了线缆的绑扎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盘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绕线盘体,包括底板以及固接在底板一侧的复绕盘本体,所述复绕盘本体呈环状布置,所述复绕盘本体由多个折弯板首尾依次间隔连接形成;其中,于相邻两个折弯板之间形成有供绑扎带穿过的引导槽。
所述复绕盘本体为圆环状结构,且该复绕盘本体的外侧面垂直于底板板面设置。
多个所述折弯板长度相同。
于所述复绕盘本体的内侧形成有位于引导槽正下方的凸起部。
所述凸起部一体成型于复绕盘本体上。
所述引导槽垂直于底板板面开设,该引导槽的两端形成有开放式的引导口。
所述底板形成有延伸至复绕盘本体外侧延展部。
于所述延展部上开设有位于引导槽一侧第一孔型。
所述第一孔型为腰形孔。
于所述延展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孔型,每个所述的第二孔型分布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孔型之间。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绕线盘体在位于复绕盘本体上形成有多个引导槽,可在线缆绑扎后通过绑扎带的穿入再实施绑扎,绑扎后的线缆整齐划一;另外,所开设的第一孔型利于绑扎后的穿引,便于提升绑扎效率,所开设的第二孔型便于线缆初始盘绕时的线缆端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1延展部、111第一孔型、112第二孔型、12装配孔一、 13装配孔二、2复绕盘本体、21折弯板、22引导槽、221引导口一、222引导口二、23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穿管机的具体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绕线盘体,包括有底板1 以及固接在底板1一侧的复绕盘本体2,所述复绕盘本体2呈环状布置,所述复绕盘本体2由多个折弯板21首尾依次间隔连接形成;其中,于相邻两个所述折弯板21之间形成有供绑扎带穿过的引导槽22;
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以理解为,底板1于另一侧面传动连接有传动装置,例如电机等,在位于底板1的中心处开设有装配孔一12以及环绕该装配孔一12布置的多个装配孔二13,电机(图示中未示出)的输出轴端通过螺栓等连接部件贯穿装配孔一12和装配孔二13以连接底板1,通过电机的驱动以驱使该绕线盘体的转动,转动过程中,布置于复绕盘本体2外侧表面的线缆呈预设盘绕方式盘绕成型,成型后,使用绑扎带分别各自从引导槽22内穿过,并绕回将线缆扎紧。具体来说,该引导槽22垂直于底板1的板面开设,该引导槽22的两端形成有开放式的引导口,分别为引导口一221和引导口二222,其中,于图示1中可以看出,引导口一221位于靠近底板1的一侧,引导口二222位于外侧,于实作中,绑扎带从引导口二222插入,并沿着引导槽22的长度方向从引导口一221处引出,引出后的绑扎带两端绕回并将线缆扎紧。于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折弯板21具有多个,并形成多个引导槽22,这样一来,盘卷后的线缆便可通过多个绑扎带实施绑扎,绑扎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于所述复绕盘本体2的内侧形成有位于引导槽22正下方的凸起部23,该凸起部23为引导槽22提供了开设区域,以使得引导槽22可在具有凸起部23的情况下开设深度更深,利于绑扎带的穿设。另外,所述的凸起部23一体成型于复绕盘本体2上,一体成型的结构可以有效的保证该复绕盘本体2的结构强度,需要指出的,该种复绕盘本体2不限定其采用的具体材料,一般来说只要结构强度达标即可,既可以使用金属材料或高强度的工程塑料等,本实施例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形成有延伸至复绕盘本体2外侧的延展部 11;
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该延展部11可以是与底板1一体成型,即底板1的直径大于复绕盘本体2的直径,在位于延展部11上还开设有位于引导槽22一侧的第一孔型111,在使用绑扎带实施绑扎过程中,一般底板1的另一侧存在电机等结构,因此,为了防止结构干涉,并利于绑扎带能顺利绕回,因此开设了第一孔型111,且该第一孔型111为腰形孔,在实施绑扎时,绑扎带沿引导槽22穿入,并在第一孔型111处将绑扎带的一端绕回,腰形孔的设计便可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以便于将绑扎带的一端抓取;举例来说,当穿入后,操作人员在第一孔型111处便可用手抓取绑扎带的一端,并在外侧抓取绑扎带的另一端,两端合绕实施对线缆的捆扎。
进一步的,在位于延展部11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二孔型112,每个所述的第二孔型112分布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孔型11之间;举例来说,第一孔型11 等距布置有6个,在相邻两个第一孔型11之间开设有一个第二孔型112,该第二孔型112可以是圆孔但不限于此,同时,也不限于开设数量,其作用在于,当线缆初始盘绕时,为了将其固定于绕线盘体上,线缆的一端需要穿过该第二孔型112并打结固定,在盘绕操作完毕并绑扎后,将打结固定在第二孔型112上的线缆端再解绑取下即可。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绕线盘体,包括底板以及固接在底板一侧的复绕盘本体,所述复绕盘本体呈环状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绕盘本体由多个折弯板首尾依次间隔连接形成;
其中,于相邻两个所述折弯板之间形成有供绑扎带穿过的引导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绕盘本体为圆环状结构,且该复绕盘本体的外侧面垂直于底板板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盘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折弯板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盘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复绕盘本体的内侧形成有位于引导槽正下方的凸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绕线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一体成型于复绕盘本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垂直于底板板面开设,该引导槽的两端形成有开放式的引导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线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形成有延伸至复绕盘本体外侧延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绕线盘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延展部上开设有位于引导槽一侧第一孔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绕线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型为腰形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绕线盘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延展部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孔型,每个所述的第二孔型分布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孔型之间。
CN202122328993.3U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绕线盘体 Active CN216376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28993.3U CN216376961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绕线盘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28993.3U CN216376961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绕线盘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76961U true CN216376961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42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28993.3U Active CN216376961U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绕线盘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769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0261B (zh) 一种多股绳对插工艺
CN216376961U (zh) 一种绕线盘体
CN213595588U (zh) 一种线材放线、绞线、收卷装置
KR100465387B1 (ko) 레이스 전극 코일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3250000B (zh) 一种造纸干网用连接环及造纸干网间的穿线方法
JP5114150B2 (ja) 張力伝達具
CN221607485U (zh) 线缆包装装置
CN213801048U (zh) 带固定位的柔性绝缘扎带
CN108110678B (zh) 一种用于软质绳索的旁路牵引装置
CN214217792U (zh) 一种具有绕卷结构的连接线
CN221738714U (zh) 一种扎带
CN110896258A (zh) 电机及其定子绕组连接线的固定装置与固定方法
CN221587660U (zh) 手提式自动捆扎机线盘用扎丝
JPH07127764A (ja) 結束具
CN213707335U (zh) 具有缓冲结构的绕线盘
US9868612B2 (en) Arrangement of elongated element on empty spool
CN214012593U (zh) 一种非屏蔽线缆
CN221419301U (zh) 一种束线带用固定座
CN218704144U (zh) 一种打扎带机
CN220830720U (zh) 一种绕线结构及种子编织机
CN214897837U (zh) 绕包机
KR200186684Y1 (ko) 낚시채비의 지선 연결구
JPS632480Y2 (zh)
JP2002274759A (ja) テープ状体巻取ボビン
JPS6315255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