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64811U - 料理机 - Google Patents

料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64811U
CN216364811U CN202122411058.3U CN202122411058U CN216364811U CN 216364811 U CN216364811 U CN 216364811U CN 202122411058 U CN202122411058 U CN 202122411058U CN 216364811 U CN216364811 U CN 216364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container
heating
rotating
hea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110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110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64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64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64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料理机,料理机包括容器、转动件、驱动件以及加热组件。转动件能够绕自身轴线正转或反转。驱动件用于驱动转动件正转或反转。加热组件用于为容器加热。加热组件能够沿轴线正向或负向移动,以接近或远离容器。其中,转动件和加热组件传动配合,以将转动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加热组件的直线运动。该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在转动件的带动下能够接近或远离容器。料理机处于非加热状态下,可以控制加热组件远离容器。在加热组件远离容器的状态下,即使有液体顺容器外壁面流下,也不会直接流到加热组件上。本申请能够减小加热组件沾上液体的概率,从而降低加热组件短路或损坏的风险。

Description

料理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料理机。
背景技术
目前料理机具备加热功能,以对容器内的料理材料加热。为实现加热功能,通常,在容器外壁面上固定设置加热组件,加热组件能够发热,以加热容器。
料理机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液体顺容器外壁面流到加热组件上。例如,料理前向容器内添加液体的过程中,液体洒漏到容器外,并顺容器外壁面流到加热组件上。或者,料理过程中,容器内的液体溢出或飞溅出容器,并顺容器外壁面流到加热组件上。加热组件中有一些强电零部件,强电零部件沾到液体后,加热组件有短路或损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料理机,可以降低加热组件短路或损坏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料理机,料理机包括容器、转动件、驱动件以及加热组件。容器用于容置料理材料。转动件能够绕自身轴线正转或反转。驱动件用于驱动转动件正转或反转。加热组件用于为容器加热。加热组件能够沿轴线正向或负向移动,以接近或远离容器。其中,转动件和加热组件中的一者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位于轴线的外侧,绕轴线延伸的同时沿轴线方向延伸以形成螺旋面,第一表面用于与转动件和加热组件中的另一者在倾斜于轴线方向相抵触,以将转动件的正转转换成加热组件沿轴线的正向移动,第二表面用于与转动件和加热组件中的另一者在倾斜于轴线方向相抵触,以将转动件的反转转换成加热组件沿轴线的反向移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具有顶部敞开的容腔,转动件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引导槽,第一引导槽位于轴线的外侧,绕轴线延伸的同时沿轴线方向延伸以形成螺旋槽,第一引导槽在轴线方向的一对侧壁分别形成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主体和凸块,加热主体用于为容器加热,加热主体的底端插设于转动件容腔中,凸块凸设于加热主体的外侧壁,用于容置于第一引导槽中,以与第一引导槽的侧壁在倾斜于轴线方向相抵触。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引导槽,第二引导槽连接于第一引导槽的端部,并绕轴线延伸,凸块用于容置于第二引导槽中,以与第二引导槽在轴线方向的侧壁在轴线方向相抵触,以限制加热组件和转动件在轴线方向相对移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均为有底凹槽,凸块用于在轴线的径向与转动件相抵触,以限制加热组件的位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引导槽的延伸末端封闭以形成阻挡面,阻挡面用于限制加热组件和转动件绕轴线相对转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在轴线方向可拆卸连接,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的一对侧壁分别位于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料理机包括机身主体、枢接轴以及限位件。枢接轴固设于机身主体。限位件固设于枢接轴相对于机身主体的另一端,并在枢接轴的径向凸出于枢接轴。其中,转动件的底部通过枢接轴枢接于机身主体,机身主体以及限位件用于在枢接轴的轴向与转动件相抵触,以限制转动件的位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枢接轴与机身主体可拆卸连接,和/或限位件与枢接轴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主体套设于限位件外,沿轴线方向滑动配合于限位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料理机,料理机包括容器、转动件、驱动件以及加热组件。容器用于容置料理材料。转动件能够绕自身轴线正转或反转。驱动件用于驱动转动件正转或反转。加热组件用于为容器加热。加热组件能够沿轴线正向或负向移动,以接近或远离容器。其中,转动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位于轴线的外侧,绕轴线延伸的同时沿轴线方向延伸以形成螺旋面,用于与加热组件在倾斜于轴线方向相抵触,以将转动件的正转转换成加热组件沿轴线的正向移动;加热组件具有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位于轴线的外侧,绕轴线延伸的同时沿轴线方向延伸以形成螺旋面,用于与转动件在倾斜于轴线方向相抵触,以将转动件的反转转换成加热组件沿轴线的反向移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料理机。该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在转动件的带动下能够接近或远离容器。料理机处于非加热状态下,可以控制加热组件远离容器。在加热组件远离容器的状态下,即使有液体顺容器外壁面流下,也不会直接流到加热组件上。本申请能够减小加热组件沾上液体的概率,从而降低加热组件短路或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一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料理机非使用状态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局部视图A的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料理机中加热组件、转动件以及驱动件配合状态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料理机中加热组件、转动件以及驱动件配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料理机中加热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料理机中转动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三中加热组件和转动件配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安装”、“相连”或“连接”等术语应该做广义的理解。例如,就术语“连接”来说,其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除非本说明书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如下使用的术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长度”、“宽度”、“厚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中心”、“纵向”、“横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本说明书的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其仅是为了便于阐述本发明的方案和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是明示或暗示所涉及的装置或元件必须要具有所述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来构造和进行操作,因此上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不能被理解或解释为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或“第二”等用于指代编号或序数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明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或“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料理机非使用状态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其中,容器30与机身10分离。
料理机包括机身10、机身盖20、容器30、转移组件40、刀组50、主机60、驱动件70(见图4)、加热组件80以及转动件90。
机身10为料理机的结构主体,用于安装料理机的其它部件。机身10为顶端开口的有底筒状,具有用于容置容器30的空腔111以及供容器30进、出空腔111的开口。
机身盖20设置于机身10的顶部。机身盖20用于打开或闭合机身10顶部的开口。打开机身盖20,能够取放容器30。
容器30用于容置料理材料,料理材料可以为黄豆和水的混合物。机身盖20打开状态下,容器30能够从上至下地放置于机身10的空腔111中,以及能够从下至上地从空腔111中取出。容器30放置于机身10的空腔111后,能够绕自身轴线L1转动。料理机使用状态下,机身盖20处于闭合状态,机身盖20和机身10将容器30与外界隔离,以避免容器30转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容器30的外壁面与机身10的内壁面之间留有间隙,机身10不会阻碍容器30转动。
转移组件40设置于容器30。用户可以握持转移组件40,并通过转移组件40转移容器30。例如,料理完成后,用户可以将容器30从机身10转移,以倾倒容器30内的料理材料。
本实施例中,转移组件40包括握持件41以及可变结构件47。
握持件41用于供用户握持。握持件41为“7”字形状。可变结构件47与握持件41连接。为使得转移组件40外露的部分更简洁,握持件41为中空结构,可变结构件47一部分容置于握持件41的内部并与握持件41连接。可变结构件47能够在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切换。第一结构的可变结构件47与容器30连接以使得握持件41转移容器30。第二结构的可变结构件47与容器30分离,使得可变结构件47不阻碍容器30转动。
在需要转移容器30时,将可变结构件47设置成第一结构,第一结构的可变结构件47与容器30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握持件41转移容器30。在容器30转动前,将可变结构件47设置成第二结构,第二结构的可变结构件47与容器30分离,使得可变结构件47不阻碍容器30转动。由于可变结构件47能够在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切换,能够方便转移容器30,同时,在料理过程中,不会影响容器30绕自身轴线L1转动。
用户可以手动进行切换操作,使得可变结构件47在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间切换。但是,当用户误操作时,有可能会损坏料理机。例如,在容器30转动前,用户未将第一结构的可变结构件47切换为第二结构的可变结构件47,此时转移组件40与容器30连接,主机60驱动容器30转动时,转移组件40会跟随容器30转动,使得转移组件40与机身10碰撞,造成料理机损坏。为避免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通过打开或闭合机身盖20,使得可变结构件47在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切换。具体地,转移组件40还包括传动件44。传动件44设置于握持件41,与可变结构件47连动配合。机身盖20具有施力部212。施力部212可以为凸设于机身盖20的凸块。机身盖20在闭合机身10的开口过程中,能够通过施力部212施力于传动件44,进而使得可变结构件47处于第二结构,即使得可变结构件47与容器30分离。机身盖20在打开开口过程中,能够使得施力部212释放对传动件44的力,进而使得可变结构件47处于第一结构,即使得可变结构件47与容器30连接。料理机在工作时(机身盖20处于闭合状态),可变结构件47始终与容器30分离。料理机工作结束后(机身盖20处于打开状态),可变结构件47才与容器30连接。
打开或闭合机身盖20是用户在进行料理操作时的必要动作,通过该动作来切换可变结构件47的第一结构或第二结构,可以避免用户误操作对料理机造成损坏。另外,省略了切换操作的动作,更方便用户使用。
另外,在一场景中,对容器30内的料浆离心后,容器30在惯性的作用下依旧转动。打开机身盖20后,转移组件40即与容器30连接,在容器30的带动下,转移组件40与机身10抵触,可以阻碍容器30转动,使得容器30立即停止转动。由于此时主机60已不再驱动容器30转动,转移组件40与机身10之间的抵触力不会损坏料理机。因此,用户打开机身盖20后,在转移组件40的作用下,使得容器30立即停止转动,减少了用户等待的时间。当然,通过转移组件40刹停容器30仅为一可选实施方式,也可以另外单独设置刹停组件来刹停依靠惯性转动的容器30,还可以通过主机60的结构设计,使得主机60停止驱动后,容器30立即停止转动。
进一步地,转移组件40还包括弹性件45。
弹性件45的一端配接传动件44,另一端配接握持件41。弹性件45用于对传动件44施加一弹力。具体地,弹性件45容置于握持件41的空腔中,套设于传动件44的一部分外。弹性件45的顶端抵顶于传动件44,底端抵顶于握持件41。弹性件45可以为弹簧。
机身盖20闭合过程中,机身盖20的施力部212推抵传动件44,对传动件44施加作用力,该作用力使得传动件44抵抗弹力并且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可变结构件47切换至第二结构。机身盖20完全闭合状态下,弹性件45处于被压缩状态。机身盖20打开过程中,机身盖20的施力部212撤销了对传动件44的作用力,弹性件45对传动件44的弹力驱动传动件44向上运动,进而使得传动件44带动可变结构件47在无外力情况下切换至第一结构。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5对传动件44施加的弹力为推力,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改变弹性件45的安装结构,使得弹性件45对传动件44施加的弹力为拉力。
刀组50可转动地设置于容器30内部,用于搅拌、粉碎料理材料。
主机60设置于机身10,位于机身10的空腔111的底部。容器30放置于空腔111后,容器30以及刀组50在上下方向与主机60插接配合,机身10通过主机60承载容器30。主机60能够驱动容器30和刀组50转动。
请一并参阅图3,图3是图1中局部视图A的放大图。下面具体说明主机60如何驱动容器30和刀组50转动。
容器30底部设置有第一接插件3111。第一接插件3111为空心圆柱状,底端敞开。容器30底部还设置有第一轴承孔3112。第一轴承孔3112与第一接插件3111的空腔连通。
刀组50包括第一料理转轴51、刀片52以及第二接插件53。第一料理转轴51贯穿容器30的底部,顶端位于容器30内部,与刀片52固定连接,底端位于容器30外。第一料理转轴51通过第一轴承3113与容器30转动连接。第一轴承3113为双向轴承。
机身10具有机身主体11和第一轴承座12。第一轴承座12固定设置于机身主体11。第一轴承座12设有顶端敞开的第二轴承孔121。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座12与机身主体11为一体结构。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分体结构。
主机60包括电机61、第二轴承座63、第二轴承64、第三轴承66、第二料理转轴65、第三接插件67以及第四接插件68。
电机61固定设置于机身10,能够正反转。第二轴承座63为中空圆筒状,其上端外径大于下端外径。第二轴承座63的上端形成第三轴承孔631。第二轴承座63的下端插设于第二轴承孔121中,通过第二轴承64与第一轴承座12转动连接。第二料理转轴65插设于第三轴承孔631中,并通过第三轴承66与第二轴承座63转动连接。第二料理转轴65底端与电机61的输出轴连接,在电机61的驱动下转动。第二轴承64和第三轴承66均为单向轴承。第二轴承64和第三轴承66中的一个转动连接时,另一个锁死。第三接插件67固设于第二料理转轴65的顶端,用于与第二接插件53在上下方向插接配合,以使得第二料理转轴65能够带动第一料理转轴51转动。第四接插件68大体上为圆筒状,套设于第二轴承座63的顶端。第四接插件68与第一接插件3111在上下方向插接配合,以使得第二轴承座63能够带动容器30转动。第四接插件68与第二轴承座63可以为分体结构,也可以为一体结构。
料理前,将容器30底部的第一接插件3111对齐第四接插件68,使得第一接插件3111与第四接插件68在上下方向插接配合。第一接插件3111与第四接插件68插接配合的同时,第二接插件53和第三接插件67自动实现插接配合,使得第一料理转轴51和第二料理转轴65连接。
料理机能够对料理材料进行破碎。具体地,电机61的输出轴正转时,第三轴承66处于转动连接状态,而第二轴承64处于锁死状态,容器30不可转动,电机61通过第二料理转轴65带动刀组50转动,对料理材料进行切割、研磨。在对料理材料研磨过程中,由于容器30不可转动,能够提高研磨效果。
料理机能够对料理材料进行离心。电机61的输出轴反转时,第二轴承64处于转动连接状态,第三轴承66处于锁死状态,电机61通过第一料理转轴51带动刀组50和容器30一起转动,对料浆进行离心。当容器30的转速达到预定转速时,料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朝容器30的内壁运行,并且与容器30的内壁接触,料浆中的料渣(即料浆中的食物残渣等固体颗粒物)粘附于容器30的内壁,浆液(即料浆中流动性大的液体)回流至容器30的底部,实现料浆、料渣的分离。料浆倒出后不需要过滤。上述预定转速可以为500转/分钟至5000转/分钟。预定转速的数值可根据料理材料的种类进行设置。
加热组件80设置于机身10,位于容器30的空腔111的底部。驱动件70和转动件90用于驱动加热组件80上下方向移动,以接近或远离容器30的底部。下文详述具体驱动结构。加热组件80能够自身发热,以在贴合容器30时,加热容器30内的料理材料。
一应用场景中,料理机的使用过程如下:打开机身盖20,用户将料理材料放入容器30。闭合机身盖20,驱动件70和转动件90驱动加热组件80接近容器30,直至加热组件80与容器30底部贴合。加热组件80加热容器30内的料理材料。加热组件80加热预定时间后,主机60驱动刀组50转动,将料理材料粉碎为料浆。驱动件70和转动件90驱动加热组件80远离容器30。主机60驱动容器30转动,对料浆进行离心操作。离心完成后,打开机身盖20,用户通过转移组件40将容器30从机身10的空腔111中取出,将浆液从容器30中倒出。
下面描述驱动件70和转动件90驱动加热组件80移动的具体方案。
请参阅图4至图7。图4是图1所示料理机中加热组件80、转动件90以及驱动件70配合状态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料理机中加热组件80、转动件90以及驱动件70配合状态下的剖视图。图6是图1所示料理机中加热组件80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料理机中转动件90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图5和图6中均显示了主机60的顶部结构。
转动件90活动设置于机身10,能够绕自身轴线L2正转或反转。转动件90与容器30同轴设置,位于容器30下方。在别的实施例中,转动件90的轴线L2也可以与容器30的轴线L1相交。
驱动件70用于驱动转动件90正转或反转。具体地,转动件90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传动齿93,多个传动齿93在转动件90的周向均布。驱动件70包括电机71和齿轮72。齿轮72同轴地固设于电机71的输出轴,并与转动件90啮合。电机71固设于机身10,能够驱动齿轮72正转或反转,以带动转动件90正转或反转。
加热组件80用于为容器30加热。加热组件80能够发出热量以为容器30加热。加热组件80能够沿轴线L2正向或负向移动,以接近或远离容器30。在图1中,加热组件80能够上、下移动以接近或远离容器30。
其中,转动件90具有第一表面911和第二表面912。第一表面911和第二表面912均位于轴线L2的外侧,绕轴线L2延伸的同时沿轴线L2方向延伸以形成螺旋面。第一表面911用于与加热组件80在倾斜于轴线L2方向相抵触,以将转动件90的正转转换成加热组件80沿轴线L2的正向移动,以使得加热组件80接近容器30。第二表面912用于与转动件90在倾斜于轴线L2方向相抵触,以将转动件90的反转转换成加热组件80沿轴线L2的反向移动,以使得加热组件80远离容器30。
工作过程:驱动件70驱动转动件90正转,转动件90带动加热组件80朝向容器30移动,加热组件80接触容器30后停止移动。驱动件70驱动转动件90反转,转动件90带动加热组件80背向容器30移动,加热组件80与容器30分离,并逐渐远离容器30。
该料理机的加热组件80在转动件90的带动下能够接近或远离容器30。料理机处于非加热状态下,可以控制加热组件80远离容器30。在加热组件80远离容器30的状态下,即使有液体顺容器30外壁面流下,也不会直接流到加热组件80上。本申请能够减小加热组件80沾上液体的概率,从而降低加热组件80短路或损坏的风险。
转动件90绕轴线L2可转动地设置于机身10。具体地,机身10包括机身主体11、枢接轴以及限位件13。第一轴承座12为枢接轴的一个示例。第一轴承座12为圆筒状,底端固设于机身主体11。限位件13固设于第一轴承座12相对于机身主体11的另一端,并在第一轴承座12的径向凸出于第一轴承座12。限位件13大体上呈环状,其中央区域用于避让主机60。转动件90具有顶部敞开的容腔。转动件90的底部通过第一轴承座12枢接于机身主体11。具体地,转动件90的底部中央设置有缺口,该缺口的形状、大小与第一轴承座12相匹配,当转动件90通过该缺口套设于第一轴承座12后,转动件90与第一轴承座12同轴,并能够绕第一轴承座12的轴线转动。另外,机身主体11以及限位件13用于在第一轴承座12的轴线方向与转动件90相抵触,以限制转动件90的位置,即限制转动件90在轴线L2方向的位置。由此,转动件90可以绕轴线L2转动,并且在轴线L2方向的位置稳定。
为方便将转动件90装配至机身10,限位件13与第一轴承座12可拆卸连接。组装时,先将转动件90套设于第一轴承座12外,再将限位件13与第一轴承座12固定连接。当然,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轴承座12与机身主体11可拆卸连接。组装时,先将转动件90套设于第一轴承座12外,再将第一轴承座12与机身主体11固定连接。还可以是限位件13与第一轴承座12可拆卸连接,以及第一轴承座12与机身主体11可拆卸连接。
加热组件80沿轴线L2方向滑动配合于机身10。具体地,加热组件80套设于限位件13外,沿轴线L2方向滑动配合于限位件13。具体地,限位件13朝向加热组件8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沿轴线L2方向延伸的凸筋(图不可见)。加热组件80朝向限位件1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沿轴线L2方向延伸的凹槽(图不可见)。加热组件80通过凹槽卡设于凸筋上,凸筋引导加热组件80移动。当然,在别的实施例中,凸筋和凹槽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即凸筋设置于加热组件80上,凹槽设置于限位件13上。
加热组件80包括加热主体81和多个凸块82(本实施例中三个)。加热主体81用于为容器30加热。各凸块82凸设于加热主体81的外侧壁。多个凸块82在加热主体81的周向均布。
加热主体81的底端插设于转动件90容腔中。转动件90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引导槽91。多个第一引导槽91在转动件90的周向均布。各第一引导槽91的开口朝向加热主体81一侧敞开。各第一引导槽91位于轴线L2的外侧,绕轴线L2延伸的同时沿轴线L2方向延伸以形成螺旋槽。各第一引导槽91在轴线L2方向的一对侧壁分别形成上述的第一表面911和第二表面912。第一引导槽91的数量与凸块82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各凸块82用于容置于相对应的第一引导槽91中,以与第一引导槽91的侧壁在倾斜于轴线L2方向相抵触。
凸块82与第一引导槽91配合,在第一引导槽91的引导下,凸块82能够沿第一引导槽91的延伸路径移动,能够使得转动件9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加热组件80的直线运动。
凸块82容置于第一引导槽91中,不论料理机处于何种姿态,转动件90均能够带动加热组件80移动。
加热组件80和转动件90在轴线L2方向套设,能够有助于减小料理机的总高度。
转动件90的内侧壁上还开设有第二引导槽92。第二引导槽92连接于第一引导槽91的端部,并绕轴线L2延伸。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引导槽91的首、尾端均连接有第二引导槽92。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各第一引导槽91也可以仅在首端或尾端连接有第二引导槽92。
转动件90转动过程中,凸块82沿第一引导槽91的延伸路径移动,移动至第一引导槽91的端部后,转动件90继续转动,凸块82进入第二引导槽92中。凸块82用于与第二引导槽92在轴线L2方向的侧壁在轴线L2方向相抵触,以限制加热组件80和转动件90在轴线L2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可以保证加热组件80在轴线L2方向的极限位置处位置稳定。例如,加热组件80与容器30贴合时,不会轻易与容器30分离。
第一引导槽91和第二引导槽92均为有底凹槽。即,第一引导槽91和第二引导槽92均未在转动件90的径向贯穿转动件90的侧壁。凸块82用于在轴线L2的径向与转动件90(第一引导槽91或第二引导槽92的底部)相抵触,以限制加热组件80在轴线L2的径向的位置。
第二引导槽92的延伸末端封闭以形成阻挡面(图未标识)。转动件90转动过程中,凸块82与第二引导槽92末端的阻挡面相抵触,阻挡面限制加热组件80和转动件90绕轴线L2相对转动。
由于第二引导槽92的末端封闭,为方便将加热组件80和转动件90装配至一体,即将凸块82容置于第一引导槽91或第二引导槽92中,转动件90包括第一分部90a和第二分部90b。第一分部90a和第二分部90b在轴线L2方向可拆卸连接,第一引导槽91在轴线L2方向的一对侧壁分别位于第一分部90a和第二分部90b。第二引导槽92在轴线L2方向的一对侧壁分别位于第一分部90a和第二分部90b。
组装时,先将第一分部90a和加热组件80摆放至预定位置,再将第二分部90b与第一分部90a固定连接。
由于第一引导槽91和第二引导槽92设置于转动件90的内侧壁,不方便成型或加工。转动件90采用分体结构,更便于成型或加工第一引导槽91和第二引导槽92。
可选地,加热主体81包括传热主体811、发热件812、支撑件813以及多个弹性件814。传热主体811具有导热性,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传热主体811大体上呈圆环状。发热件812与传热主体811热耦合,能够在通电时发热。发热件812可以是发热管,插设于传热主体811中。发热管可选的为现有技术。支撑件813大体上呈圆环状。传热主体811和支撑件813的中空区域具有重叠区,该重叠区用于避让料理机的主机60。支撑件813设置于传热主体811的下方。各弹性件814的相对两端分别弹性配接于传热主体811与支撑件813,以使得传热主体811在上下方向可浮动地设置于支撑件813。具体地,具体地,各弹性件814的相对两端分别弹性抵顶/连接于传热主体811与支撑件813。弹性件814可以为弹簧。上述的凸块82设置于支撑件813的外侧壁上。
驱动件70驱动转动件90正转,转动件90带动支撑件813朝向容器30移动,支撑件813通过弹性件814带动传热主体811朝向容器30移动。传热主体811接触容器30后停止移动,支撑件813仍然会稍微向容器30方向移动,使得弹性件814进一步被压缩,朝向容器30的弹性力施加于传热主体811,进而使得传热主体811紧贴容器30。即使容器30在某些情况下稍微移动位置,也能使得传热主体811始终紧贴容器30,稳定地给容器30加热。驱动件70驱动转动件90反转,转动件90带动支撑件813背向容器30移动,支撑件813带动传热主体811背向容器30移动。传热主体811与容器30分离,并逐渐远离容器30。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加热组件80能够在接触容器30时,弹性抵顶于容器30,使得加热组件80更好地贴合容器30,提高传热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转动件90正转和反转仅表示两个相反的转动方向。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位于转动件。在实施例二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位于加热组件。
具体地,料理机包括容器、转动件、驱动件以及加热组件。容器用于容置料理材料。转动件能够绕自身轴线正转或反转。驱动件用于驱动转动件正转或反转。加热组件用于为容器加热。加热组件能够沿轴线正向或负向移动,以接近或远离容器。加热组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位于轴线的外侧,绕轴线延伸的同时沿轴线方向延伸以形成螺旋面。第一表面用于与转动件在倾斜于轴线方向相抵触,以将转动件的正转转换成加热组件沿轴线的正向移动,以使得加热组件接近容器。第二表面用于与转动件在倾斜于轴线方向相抵触,以将转动件的反转转换成加热组件沿轴线的反向移动,以使得加热组件远离容器。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一中,转动件通过内侧壁上的第一引导槽形成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实施例三中,转动件通过内侧壁上的引导筋形成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三中加热组件和转动件配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料理机包括容器(图未示)、转动件90、驱动件(图未示)以及加热组件80。
容器用于容置料理材料。
转动件90能够绕自身轴线L2正转或反转。转动件90套设于加热组件80外。转动件90的内侧壁凸设有引导筋94。引导筋94位于轴线L2的外侧,绕轴线L2延伸的同时沿轴线L2方向延伸以形成螺旋筋。引导筋94在轴线L2方向的一对侧壁分别形成第一表面941和第二表面942。
加热组件80用于为容器加热。加热组件80能够沿轴线L2正向或负向移动,以接近或远离容器。
驱动件用于驱动转动件90正转或反转。
其中,第一表面941用于与加热组件80在倾斜于轴线L2方向相抵触,以将转动件90的正转转换成加热组件80沿轴线L2的正向移动,以使得加热组件80接近容器。第二表面942用于与加热组件80在倾斜于轴线L2方向相抵触,以将转动件90的反转转换成加热组件80沿轴线L2的反向移动,以使得加热组件80远离容器。
实施例四: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位于转动件和加热组件的一者。实施例四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位于转动件和加热组件。
具体地,料理机包括容器、转动件、驱动件以及加热组件。
容器用于容置料理材料。转动件能够绕自身轴线正转或反转。驱动件用于驱动转动件正转或反转。加热组件用于为容器加热。加热组件能够沿轴线正向或负向移动,以接近或远离容器。其中,转动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位于轴线的外侧,绕轴线延伸的同时沿轴线方向延伸以形成螺旋面,用于与加热组件在倾斜于轴线方向相抵触,以将转动件的正转转换成加热组件沿轴线的正向移动,以使得加热组件接近容器;加热组件具有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位于轴线的外侧,绕轴线延伸的同时沿轴线方向延伸以形成螺旋面,用于与转动件在倾斜于轴线方向相抵触,以将转动件的反转转换成加热组件沿轴线的反向移动,以使得加热组件远离容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也可以互换位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料理机能够减小加热组件沾上液体的概率,从而降低加热组件短路或损坏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用于容置料理材料;
转动件,能够绕自身轴线正转或反转;
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正转或反转;
加热组件,用于为所述容器加热,能够沿所述轴线正向或负向移动,以接近或远离所述容器;
其中,所述转动件和所述加热组件中的一者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位于所述轴线的外侧,绕所述轴线延伸的同时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以形成螺旋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加热组件中的另一者在倾斜于所述轴线方向相抵触,以将所述转动件的正转转换成所述加热组件沿所述轴线的正向移动,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加热组件中的另一者在倾斜于所述轴线方向相抵触,以将所述转动件的反转转换成所述加热组件沿所述轴线的反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料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件具有顶部敞开的容腔,所述转动件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槽位于所述轴线的外侧,绕所述轴线延伸的同时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以形成螺旋槽,所述第一引导槽在所述轴线方向的一对侧壁分别形成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主体和凸块,所述加热主体用于为所述容器加热,所述加热主体的底端插设于所述转动件所述容腔中,所述凸块凸设于所述加热主体的外侧壁,用于容置于所述第一引导槽中,以与所述第一引导槽的侧壁在倾斜于所述轴线方向相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料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件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二引导槽连接于所述第一引导槽的端部,并绕所述轴线延伸,
所述凸块用于容置于所述第二引导槽中,以与所述第二引导槽在所述轴线方向的侧壁在所述轴线方向相抵触,以限制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转动件在所述轴线方向相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料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槽和所述第二引导槽均为有底凹槽,
所述凸块用于在所述轴线的径向与所述转动件相抵触,以限制所述加热组件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料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引导槽的延伸末端封闭以形成阻挡面,所述阻挡面用于限制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转动件绕所述轴线相对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
在所述轴线方向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引导槽和所述第二引导槽的一对侧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主体;
枢接轴,固设于所述机身主体;
限位件,固设于所述枢接轴相对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另一端,并在所述枢接轴的径向凸出于所述枢接轴;
其中,所述转动件的底部通过所述枢接轴枢接于所述机身主体,所述机身主体以及所述限位件用于在所述枢接轴的轴向与所述转动件相抵触,以限制所述转动件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料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接轴与所述机身主体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枢接轴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料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主体套设于所述限位件外,沿所述轴线方向滑动配合于所述限位件。
10.一种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用于容置料理材料;
转动件,能够绕自身轴线正转或反转;
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正转或反转;
加热组件,用于为所述容器加热,能够沿所述轴线正向或负向移动,以接近或远离所述容器;
其中,所述转动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轴线的外侧,绕所述轴线延伸的同时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以形成螺旋面,用于与所述加热组件在倾斜于所述轴线方向相抵触,以将所述转动件的正转转换成所述加热组件沿所述轴线的正向移动;所述加热组件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轴线的外侧,绕所述轴线延伸的同时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以形成螺旋面,用于与所述转动件在倾斜于所述轴线方向相抵触,以将所述转动件的反转转换成所述加热组件沿所述轴线的反向移动。
CN202122411058.3U 2021-09-30 2021-09-30 料理机 Active CN216364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1058.3U CN216364811U (zh) 2021-09-30 2021-09-30 料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11058.3U CN216364811U (zh) 2021-09-30 2021-09-30 料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64811U true CN216364811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44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11058.3U Active CN216364811U (zh) 2021-09-30 2021-09-30 料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64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15301B2 (ja) 切除される毛を収集するための空間を有するシェーバ
CN216364811U (zh) 料理机
CN215583931U (zh) 料理机
CN115462688A (zh) 料理机及料理机主机
CN101461674A (zh) 包括接收座上具有多个传动器的机壳的厨用家电设备
EP2471424A1 (en) Rotary food processing device
CN216364812U (zh) 料理机
US4494555A (en) Disconnectible apparatus comprising a double bayonet coupling
ITMI20100217A1 (it) Dispositivo di elaborazione e cottura di alimenti
CN216364798U (zh) 料理机
CN216364797U (zh) 料理机及其接头组件
CN217869664U (zh) 一种裁切装置
KR20180035463A (ko) 아이라이너
CN115886605A (zh) 料理机及其接头组件
CN115462694A (zh) 料理机及其加热组件
CN115886613A (zh) 料理机
CN115886604A (zh) 料理机
CN211722872U (zh) 容器
CN217124382U (zh) 一种离合结构及削笔机
CN115462690A (zh) 料理机及其主机
US3126627A (en)
CN216364799U (zh) 料理机
CN114402186A (zh) 用于切片机的刀片夹持装置
CN218832589U (zh) 一种锁杯锁盖装置
CN216932865U (zh) 食品加工装置的容器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