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2694A - 料理机及其加热组件 - Google Patents

料理机及其加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2694A
CN115462694A CN202110656141.9A CN202110656141A CN115462694A CN 115462694 A CN115462694 A CN 115462694A CN 202110656141 A CN202110656141 A CN 202110656141A CN 115462694 A CN115462694 A CN 115462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heating
food processor
heating assembly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61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先送
文志华
杨伸其
蒲祖林
谭发刚
郑防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61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626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62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26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0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 A47J43/07Parts or details, e.g. mixing tools, whipping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44Drinking cups with heating means
    • A47J36/2461Drinking cups with he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0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 A47J43/046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with tools driven from the bottom s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料理机及其加热组件。该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包括支撑件和发热单元。发热单元设置于支撑件,支撑件在料理机的主机的驱动下,能够接近或远离料理机的容器。在支撑件接近容器时,发热单元与容器相抵触,并加热容器。料理机处于非加热状态下,可以保持加热组件远离容器,即使有液体顺容器外壁面流下,也不会直接流到加热组件上。本申请能够减小加热组件沾上液体的概率,从而降低加热组件短路或损坏的风险。

Description

料理机及其加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料理机及其加热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料理机具备加热功能,以对容器内的料理材料加热。为实现加热功能,通常,在容器外壁面上固定设置加热组件,加热组件能够发热,以加热容器。
料理机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液体顺容器外壁面流到加热组件上。例如,料理前向容器内添加液体的过程中,液体洒漏到容器外,并顺容器外壁面流到加热组件上。或者,料理过程中,容器内的液体溢出或飞溅出容器,并顺容器外壁面流到加热组件上。加热组件中有一些强电零部件,强电零部件沾到液体后,加热组件有短路或损坏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料理机及其加热组件,可以降低加热组件短路或损坏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包括:支撑件,支撑件在料理机的主机的驱动下,能够接近或远离料理机的容器;发热单元,发热单元设置于支撑件,以在支撑件接近容器时,与容器相抵触,并加热容器。
进一步地,发热单元具有导向柱,导向柱朝支撑件一侧延伸,支撑件设置有导向孔,导向柱通过导向孔贯穿支撑件,发热单元在导向柱的延伸方向可浮动地设置于支撑件。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紧固件。紧固件连接于导向柱的末端,用于与支撑件相抵触。
进一步地,紧固件螺接于导向柱。
进一步地,发热单元包括:传热主体,传热主体具有导热性,设置于支撑件;发热件,发热件与传热主体热耦合,能够在通电时发热。
进一步地,发热单元包括:隔热件,隔热件套设于发热单元的外周;锁紧件,锁紧件套设于隔热件外,与发热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发热单元具有第一卡扣部,锁紧件的内周侧壁具有第二卡扣部,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支撑件具有第一导向部,第一导向部用于与料理机的底座的第二导向部滑动配合,以引导支撑件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导向部为在支撑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凹槽或柱体。
进一步地,发热单元朝向容器一侧表面设置有避让槽,避让槽用于避让料理机的容器外壳。
进一步地,发热单元和支撑件均呈环状,发热单元和支撑件的中空区域具有重叠区,重叠区用于避让料理机的主机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置于发热单元,用于检测发热单元的温度;和/或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设置于发热单元,用于在接触容器时,检测容器的温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料理机,包括:容器,容器用于盛装料理材料;上述的加热组件;主机,主机用于驱动加热组件中的支撑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组件包括支撑件和发热单元。发热单元设置于支撑件,支撑件在料理机的主机的驱动下,能够接近或远离料理机的容器。在支撑件接近容器时,发热单元与容器相抵触,并加热容器。料理机处于非加热状态下,可以保持加热组件远离容器,即使有液体顺容器外壁面流下,也不会直接流到加热组件上。本申请能够减小加热组件沾上液体的概率,从而降低加热组件短路或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一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图3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一中杯体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一中杯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一中杯体底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一中机身主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一中机身主体的分解图;
图9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一中机身主体中底座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一中机身主体中底座的分解图;
图11是图6中A-A剖视图;
图12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一中加热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一中加热组件另一视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一中加热组件的分解图;
图15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一中加热组件中发热单元的分解图;
图16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二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二的分解图;
图18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二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19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9中的局部视图B的放大图;
图21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二中加热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二中加热组件的剖视图;
图23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二中加热组件的分解图;
图24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二中加热组件中发热单元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降低加热组件短路或损坏风险,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包括支撑件和发热单元。支撑件在料理机的主机的驱动下,能够接近或远离料理机的容器。发热单元设置于支撑件,以在支撑件接近容器时,与容器相抵触,并加热容器。
为降低加热组件短路或损坏风险,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料理机,包括:容器、上述的加热组件以及主机。容器用于盛装料理材料。主机用于驱动加热组件中的支撑件。
下面以实施例一、二具体介绍本申请的料理机及其加热组件。
实施例一:
图1和图2分别是料理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和分解图。如图1和图2所示,料理机包括:杯体10以及机身主体20。杯体10可拆卸地设置于机身主体20的顶部,以便于转移料理材料和清洗杯体10。机身主体20用于支撑杯体10并向杯体10提供动力以及热量,以配合杯体10对料理材料进行料理。料理材料例如为黄豆和水,通过料理操作,可制得豆浆。
图3和图4分别是杯体10的剖视图和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是杯体10底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杯体10底部具体指容器外壳11中底壁112和连接壁1112。如图3至图5所示,杯体10包括容器外壳11、容器12、刀组13、传动组件14以及杯盖15。容器外壳11包括侧壁111和底壁112。侧壁111和底壁112围设形成用于容置容器12的第一空腔113。第一空腔113的顶端敞开,以方便用户对容器12进行操作。具体地,侧壁111包括侧壁主体1111以及连接壁1112。侧壁主体1111大体上呈锥筒状,顶端外径小于底端外径。连接壁1112大体上呈圆筒状,与底壁112一体成型,嵌设于侧壁主体1111的底端,与侧壁主体1111可拆卸连接。制造过程中,侧壁主体1111为一个零件,连接壁1112与底壁112为一个零件。装配完成后,连接壁1112与侧壁主体1111固定连接,二者共同形成侧壁111。底壁112可拆卸设计,可以更便于将容器12装配至第一空腔113中。容器12用于盛装料理材料。容器12可以形成顶端开口的第二空腔121,料理材料盛装于第二空腔121中。用户可以通过容器12的顶端开口装入或倒出料理材料,还可以通过开口对容器12的内壁进行清洗。
容器12通过传动组件14转动连接于容器外壳11的底壁112,以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传动组件14包括料理转轴141、轴承142以及两个轴承143。
底壁112中央设有轴承孔112c。容器12底部中央设有向下凸伸的轴承座123,轴承座123内设有贯穿容器12底部的轴承孔1231。容器12的轴承座123插设于轴承孔112c中,并通过轴承142与底壁112转动连接。料理转轴141插设于轴承孔1231中,并通过轴承143与轴承座123转动连接。料理转轴141上端伸入容器12内,与刀组13连接。轴承142以及轴承143均为单向轴承。单向轴承是能够在一个方向实现转动连接,而在反向锁死的轴承。本实施例中,料理转轴141转动时,轴承142和轴承143中的一个处于转动连接状态,另一个处于锁死状态。料理转轴141正转时,轴承142处于锁死状态,轴承143处于转动连接状态,料理转轴141仅带动刀组13转动,此时,料理机进行破碎操作,对料理材料进行处理得到料浆。料理转轴141反转时,轴承142处于转动连接状态,轴承143处于锁死状态,料理转轴141同时带动刀组13和容器12转动,此时,料理机对料浆进行离心操作。通过控制料理转轴141的转动方向,料理机可选择地进行粉碎操作或离心操作。容器12的转速达到预定转速时,料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朝向容器12的内壁运行,并且与容器12的内壁接触,至少部分料渣(即料浆中的食物残渣等固体颗粒物)粘附于容器12的内壁,浆液(即料浆中流动性大的液体)回流至容器12的底部,从而实现料浆的离心分离。
刀组13设置于第二空腔121中,并设置于料理转轴141的顶端,能够在料理转轴141的带动下转动以对料理材料进行破碎操作,得到料浆。刀组13包括切割刀具131和研磨刀具132。切割刀具131用于对料理材料切割。容器12底部设置有研磨齿122,研磨刀具132用于与研磨齿122相配合,对切割后的料理材料进行研磨。
杯盖15可拆卸地盖设于容器外壳11和容器12的顶部。杯盖15包括外盖151、轴承座152、内盖153、空心柱154以及轴承155。外盖151与容器外壳11卡扣连接,以封盖容器外壳11的顶部开口。轴承座152自外盖151中央区域向下凸起。内盖153嵌设于容器12顶部的开口中,通过摩擦力与容器12相对固定,并相对容器12不可转动。空心柱154固设于内盖153的中央,通过轴承155与轴承座152转动连接。空心柱154将第二空腔121与外部环境连通,以使得容器12内的热空气可以通过空心柱154逸出。轴承155为双向轴承。由于设置了轴承155,在料理机进行离心操作时,内盖153能够跟随容器12转动,而不会影响容器12转动。又由于内盖153和外盖151不可分离,可以同步地打开或封盖容器12和容器外壳11。通过设置杯盖15能够避免料理机工作过程中液体飞溅。本实施例中,杯盖15不是必须的。
图6是料理机的剖视图。图7和图8分别是料理机中机身主体20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和分解图。图9和图10分别是料理机中机身主体20中底座21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和分解图。其中,图9中省略了下壳体2112、安装支架213以及覆盖件214。如图6至图10所示,机身主体20包括底座21、加热组件22以及主机。主机包括第一驱动组件23以及第二驱动组件24。其中,底座21包括机身壳体211、锁紧圈212、安装支架213、覆盖件214、传动件215以及旋钮216。机身壳体211是底座21的主体结构。机身壳体211包括上壳体2111、下壳体2112以及安装座2113。上壳体2111和下壳体2112可拆卸连接。安装座2113容置于上壳体2111和下壳体2112形成的空腔中,并与上壳体2111可拆卸连接。在将第一驱动组件23和第二驱动组件24装配至底座21时,可以先将第一驱动组件23以及第二驱动组件24组装至安装座2113后,再将安装座2113装配至上壳体2111,再将下壳体2112装配至上壳体2111。相比于将机身壳体211设计为一体结构的方案,更便于组装第一驱动组件23以及第二驱动组件24。机身壳体211的表面设有环形导槽2111a。具体地,上壳体2111的顶面设置有环形导槽2111a。环形导槽2111a呈圆形。环形导槽2111a内设有第三限位部2111b。第三限位部2111b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三限位部2111b在环形导槽2111a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环形导槽2111a中。锁紧圈212绕其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机身壳体211上。具体地,锁紧圈212包括圆环状的锁紧主体2121、四个第四限位部2122以及四个卡扣部2123。四个第四限位部2122设置于锁紧主体2121的底面,沿锁紧主体2121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第四限位部2122的至少部分插设于环形导槽2111a中,以使得锁紧圈212在环形导槽2111a的引导下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直至第三限位部2111b和第四限位部2122相互限位。相邻两个第三限位部2111b分别限定锁紧圈212转动的两个极限位置。四个卡扣部2123设置于锁紧主体2121的顶面,沿锁紧主体2121的周向间隔设置。安装支架213固定于机身壳体211。具体地,安装支架213固定于上壳体2111。安装支架213具有环状凸起2131。环状凸起2131套设于锁紧圈212。环状凸起2131外侧设有第一限位部2133。环状凸起2131侧边具有四个横向第二贯穿孔2132。四个横向第二贯穿孔2132与四个卡扣部2123一一对应。锁紧圈212的卡扣部2123穿过环状凸起2131上的相对应的第二贯穿孔2132露出于环状凸起2131。覆盖件214的形状与安装支架213相匹配,覆盖于安装支架213上。当杯体10放置于机身主体20上后,覆盖件214垫设于杯体10和机身主体20之间。覆盖件214可以为隔热材料制成。由于下文中的加热组件22设置于底座21的顶部,通过覆盖件214可以避免底座21的表面温度过高。覆盖件214也可以使用弹性材质制成,以减缓杯体10和机身主体20之间的震动。覆盖件214不是必须的。覆盖件214也可以与安装支架213为一体结构。传动件215可转动地设置于上壳体2111的顶部,并位于锁紧圈212的外侧,与锁紧圈212啮合。当传动件215转动时,传动件215能够带动锁紧圈212转动。旋钮216与传动件215插接配合。用户拨动旋钮216时,能够带动传动件215转动,从而带动锁紧圈212转动。
组装底座21的过程如下:先分别将锁紧圈212和传动件215装配至机身壳体211的顶部;再将安装支架213固定于机身壳体211的顶部;再将覆盖件214盖设于安装支架213上,再将旋钮216与传动件215插接配合。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6,容器外壳11的侧壁111可拆卸置于底座21上,进而使得容器12间接可拆卸装配于底座21。具体地,容器外壳11的侧壁111底部设置有与卡扣部2123相配合的卡扣部1112a,锁紧圈212能够转动至不同位置,以实现卡扣部2123和卡扣部1112a卡扣状态或分离状态。具体地,卡扣部2123通过露出于环状凸起2131的部分与卡扣部1112a卡扣或分离。容器外壳11的底壁112高于侧壁111底端,以使得容器外壳11能够盖设于安装支架213,并且容器外壳11的侧壁111底端套设于环状凸起2131。当然,在设置有覆盖件214的情况下,容器外壳11和安装支架213之间还夹设有覆盖件214。侧壁111底端内侧设有第二限位部1112b,第一限位部2133和第二限位部1112b卡锁以限制外壳11旋转。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133凸设于环状凸起2131的外壁面,第二限位部1112b凹设于侧壁111的内壁面。在别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133也可以凹设于环状凸起2131的外壁面,而第二限位部1112b凸设于侧壁111的内壁面。
将杯体10装配于机身主体20的过程如下:将第二限位部1112b对准第一限位部2133后,将杯体10落放于机身主体20的顶部;用户拨动旋钮216,旋钮216通过传动件215带动锁紧圈212转动,使得卡扣部2123和卡扣部1112a处于卡扣状态。将杯体10从机身主体20上拆除的过程如下:用户反向拨动旋钮216,旋钮216通过传动件215带动锁紧圈212转动,使得卡扣部2123和卡扣部1112a处于分离状态;向上端起杯体10,使得杯体10与机身主体20分离。
组装完成后的底座21形成顶端开口的容腔21a。容腔21a用于容置加热组件22、第一驱动组件23以及第二驱动组件24。加热组件22设置于底座21,且能够在容器12可拆卸装配于底座21上时能够上升以接近容器12底部,或下降以远离容器12底部。具体地,加热组件22位于容器12的下方,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底座21的容腔21a中,并活动连接于底座21,以能够相对底座21上下移动。图11是图6中A-A剖视图。如图6和图11所示,为使得加热组件22能够按预定的路径移动,底座21具有导向部217,加热组件22具有导向部2221a,导向部2221a与导向部217在加热组件22移动的方向滑动配合。具体地,导向部217和导向部2221a分别设置于底座21和加热组件22的一对相对面,导向部217为柱体,在加热组件22的移动方向延伸,导向部2221a为凹槽,在加热组件22的移动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导向部217设置于底座21的容腔21a的腔壁。导向部2221a设置于加热组件22的外边缘。当然,在别的实施例中,导向部217和导向部2221a的位置也可以互换,也即,导向部217设置于加热组件22,导向部2221a设置于底座21。
加热组件22还能够自身发热,以在接近容器12底部时,对容器12加热,进而加热容器12内的料理材料。进一步地,加热组件22在与容器12底部相抵触时,对容器12加热,以提高热传递效率。
图12是料理机中加热组件22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12所示,为使得加热组件22能够对容器12底部加热,底壁112上设置有第一贯穿孔112a,以供加热组件22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第一空腔113,并与容器12的底部贴合。具体地,底壁112上的第一贯穿孔112a数量为若干。加热组件22上表面具有与第一贯穿孔112a一一对应的发热凸起2211a。发热凸起2211a之间形成与底壁112形状匹配的避让槽2211b。加热组件22接近容器12底部时,发热凸起2211a能够穿过底壁112上的第一贯穿孔112a,且底壁112至少部分容纳于避让槽2211b。本实施例中,底壁112具有呈放射状分布的三个辐条112b。相邻两个辐条112b之间形成第一贯穿孔112a。各第一贯穿孔112a的形状大体上呈扇形。发热凸起2211a的形状、大小与第一贯穿孔112a相匹配。加热组件22接近容器12底部时,辐条112b容纳于相邻发热凸起2211a之间的避让槽2211b中。底壁112上设置若干第一贯穿孔112a,使得加热组件22能够尽量多地与容器12底部相接触,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图13是料理机中加热组件22另一视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4是料理机中加热组件22的分解图。图15是料理机中加热组件22中发热单元221的分解图。如图13至图15所示,加热组件22包括发热单元221、支撑件222、五个弹性件223以及五个紧固件224。
发热单元221位于支撑件222朝向容器12一侧。发热单元221自身能够发热。发热单元221包括传热主体2211、九个发热件2212、隔热件2213、锁紧件2214以及传感器2215。传热主体2211具有导热性,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上述发热凸起2211a位于传热主体2211朝向容器12一侧。传热主体2211大体上呈圆环状。传热主体2211上还凸设有五个导向柱2211c。五个导向柱2211c朝支撑件222一侧延伸,绕传热主体2211的轴线间隔分布。发热件2212与传热主体2211热耦合,能够在通电时发热。发热件2212可以是发热管,插设于传热主体2211中。发热管可选的为现有技术。九个发热件2212绕传热主体2211的轴线均布于传热主体2211上,以使得传热主体2211上的温度均匀。隔热件2213套设于传热主体2211的外周。隔热件2213采用隔热材料制成,避免传热主体2211上的热量损失。锁紧件2214套设于隔热件2213外,与传热主体2211可拆卸连接,用于将隔热件2213稳定地固定于传热主体2211上。传热主体2211具有第一卡扣部2211d。锁紧件2214的内周侧壁具有第二卡扣部2214b。第一卡扣部2211d和第二卡扣部2214b卡扣配合。锁紧件2214大体上呈圆环状,其外周缘设置有三个缺口2214a。三个缺口2214a在锁紧件2214的周向间隔分布。传感器2215设置于传热主体2211上,用于检测传热主体2211上的温度,或者,用于在与容器12相接触时,检测容器12的温度。
组装发热单元221的过程如下:将发热件2212、传感器2215装配至传热主体2211上;再将隔热件2213装配至传热主体2211上;再将锁紧件2214装配至传热主体2211上。
支撑件222包括支撑主体2221以及四个支撑块2222。支撑主体2221大体上呈中空的圆盘状,其外周缘设置有三个上述的导向部2221a。在加热组件22组装完成后,锁紧件2214的三个缺口2214a与三个导向部2221a一一对应。缺口2214a用于避让导向部217(见图11)。支撑主体2221还设置有五个导向孔2221b。五个导向孔2221b与五个导向柱2211c一一对应。在加热组件22组装完成后,各导向柱2211c通过相对应的导向孔2221b贯穿支撑件222。导向柱2211c滑动配合于导向孔2221b中,以引导发热单元221相对支撑件222移动。四个支撑块2222位于支撑主体2221背向发热单元221一侧,各支撑块2222用于与下文中的传动件233的第一表面2331相抵触。
发热单元221在导向柱2211c的延伸方向可浮动地设置于支撑件222。具体地,各弹性件223的相对两端分别弹性配接于发热单元221与支撑件222。具体地,五个弹性件223与五个导向柱2211c一一对应,各弹性件223套设于相对应的导向柱2211c外,相对两端分别弹性抵顶/连接于传热主体2211与支撑主体2221。弹性件223可以为弹簧。
紧固件224连接于导向柱2211c的末端,并用于与支撑件222相抵触。具体地,五个紧固件224与五个导向柱2211c一一对应。各紧固件224位于支撑主体2221背向发热单元221一侧,连接于相对应的导向柱2211c的末端。紧固件224可以为螺母,螺纹连接于导向柱2211c。
组装加热组件22的过程如下:先将五个弹性件223分别套设于发热单元221的五个导向柱2211c;再将支撑件222装配至发热单元221上,使得五个导向柱2211c穿过五个导向孔2221b;将五个紧固件224分别连接于五个导向柱2211c的末端。
本实施例中,在加热组件22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弹性件223处于被压缩状态。在弹性件223的弹力作用下,紧固件224抵触于支撑主体2221。由此,加热组件22结构紧凑,加热组件22内部的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稳定,发热单元221和支撑件222不会相对移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在紧固件224为螺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拧紧或拧松螺母,来调节弹性件223的被压缩程度。
在第一驱动组件23的驱动下,支撑件222朝向容器12移动,此时支撑件222通过弹性件223带动发热单元221朝向容器12移动。发热单元221接触容器12后停止移动,支撑件222仍然会稍微向容器12方向移动,使得弹性件223进一步被压缩,朝向容器12的弹性力施加于发热单元221,进而使得发热单元221紧贴容器12。即使容器12在某些情况下稍微移动位置,也能使得发热单元221始终紧贴容器12,稳定地给容器12加热。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加热组件22能够在接触容器12时,弹性抵顶于容器12,使得加热组件22更好地贴合容器12,提高传热效率。
发热单元221和支撑件222均呈环状,发热单元221和支撑件222的中空区域具有重叠区,该重叠区用于避让料理机的第二驱动组件24。具体见下文第二驱动组件24部分的介绍。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驱动组件23设置于底座21,能够驱动加热组件22上升或下降。具体地,第一驱动组件23设置于安装座2113上,并位于加热组件22的下方。第一驱动组件23包括传动件233、齿轮232以及第一电机231。传动件233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座2113,能够绕轴线L1转动。传动件233具有第一表面2331。第一表面2331位于轴线L1的外侧,绕轴线L1延伸,且同时沿轴线L1方向延伸以形成螺旋面。齿轮232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座2113,与传动件233啮合。第一电机231设置于安装座2113,第一电机231的输出轴与齿轮232连接。第一电机231能够正反转,以带动传动件233沿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转动。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反。第一表面2331与加热组件22在倾斜于轴线L1方向相抵触,以将传动件233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加热组件22的直线运动。当传动件233沿第一方向D1转动时,加热组件22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远离容器12。当传动件233沿第二方向D2转动时,加热组件22在第一表面2331的推抵作用下向上移动,接近直至抵触容器12。第一表面2331的数量可以为若干,若干第一表面2331绕轴线L1间隔设置。由此,使得加热组件22的受力更均匀,避免其在上升过程中与底座21之间产生卡涩。
第二驱动组件24设置于安装座2113上,位于容器外壳11的底壁112下方。加热组件22具有在上下方向贯穿的避让孔225,第二驱动组件24的驱动端穿过避让孔225与料理转轴141下端可拆卸连接。第二驱动组件24用于驱动容器12和/或刀组13转动。具体地,料理转轴141的底端固设有第一接插件144。第二驱动组件24包括第二电机241以及第二接插件242。第二电机241设置于安装座2113上。第二接插件242固定于第二电机241的输出轴。当杯体10设置于底座21上时,第一接插件144与第二接插件242插接配合,并形成联轴器,将料理转轴141与第二电机241的输出轴连接,使得第二电机241能够带动料理转轴141转动。第二电机241能够正反转,从而带动料理转轴141正反转。当料理机进行离心操作时,若加热组件22与容器12底部相贴合,会影响容器12旋转。为此,第一驱动组件23用于在容器12停止转动的至少部分期间,驱动加热组件22接近并接触容器12,且用于在容器12转动前,驱动加热组件22远离容器12。例如,在第二驱动组件24动作,驱动容器12旋转期间,用户无法选择加热模式。或者,可以预先设定,加热组件22加热完成后,第一驱动组件23即驱动加热组件22远离容器12。或者,当用户选择离心模式时,料理机的控制器(图未示)可以判断加热组件22是否与容器12处于分离状态,若是,则控制第二驱动组件24动作,驱动容器12旋转,否则控制第一驱动组件23动作,使得加热组件22与容器12分离。
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2包括支撑件222和发热单元221。发热单元221设置于支撑件222,支撑件222在料理机的主机的驱动下,能够接近或远离料理机的容器12。在支撑件222接近容器12时,发热单元221与容器12相抵触,并加热容器12。料理机处于非加热状态下,可以保持加热组件22远离容器12,即使有液体顺容器12外壁面流下,也不会直接流到加热组件22上。本申请能够减小加热组件22沾上液体的概率,从而降低加热组件22短路或损坏的风险。
由于容器12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转动,加热组件22能够接近或远离容器12,第一驱动组件23可以在容器12转动前,驱动加热组件22远离容器12,以及在容器12停止转动的至少部分期间,驱动加热组件22接近并接触容器12。由此,可以避免加热组件22影响容器12转动。
发热单元221具有导向柱2211c,导向柱2211c朝支撑件222一侧延伸,支撑件222设置有导向孔2221b,导向柱2211c通过导向孔2221b贯穿支撑件222,发热单元221在导向柱2211c的延伸方向可浮动地设置于支撑件222。由此,发热单元221能够弹性抵触于容器12,进而更好地贴合容器12,提供热传递效率。另外,在导向柱2211c的引导下,发热单元221能够更顺畅地相对支撑件222移动。
加热组件22还包括紧固件224。紧固件224连接于导向柱2211c的末端,用于与支撑件222相抵触。由此,加热组件22整体结构更紧凑。
紧固件224螺接于导向柱2211c。由此,可以通过紧固件224调节弹性件223的弹力大小。
实施例二:
图16、图17以及图18分别是料理机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其中一个视角的分解图和另一个视角的分解图。如图16至图18所示,料理机包括杯体30以及机身主体40。杯体30可拆卸地设置于机身主体40的顶部,以便于转移料理材料和清洗杯体30。机身主体40用于支撑杯体30并向杯体30提供动力以及热量,以配合杯体30对料理材料进行料理。
图19是料理机的剖视图。图20是图19中的局部视图B的放大图。如图19和图20所示,杯体30包括容器外壳31、容器32、第二料理转轴33、轴承34、杯盖35以及刀组36。
容器外壳31包括侧壁,侧壁侧面围设形成用于容置容器32的第一空腔311。容器外壳31底部敞口,以供加热组件42从敞口进入第一空腔311,并与容器32的底部贴合。容器外壳31大体上呈锥筒状,上端外径小于下端外径。
容器32容置于第一空腔311中。容器32形成顶端开口的第二空腔321,第二空腔321用于盛装料理材料。容器32底壁中央设置有插槽322。插槽322位于容器32的外壁面、朝第二空腔321一侧凹陷。插槽322呈圆柱状。插槽322的侧壁凸设有多个卡接部322a。每一个卡接部322a在插槽322的轴向延伸。多个卡接部322a在插槽322的周向均布。相邻两个卡接部322a之间形成卡接槽322b。插槽322的底面朝第二空腔321一侧凹陷形成容纳槽323。容纳槽323呈圆柱状,与插槽322同轴设置。容纳槽323的底面形成贯穿容器32底壁的第三轴承孔324。
第二料理转轴33插设于第三轴承孔324中,通过轴承34转动连接于容器32。轴承34为双向轴承,第二料理转轴33能够相对容器32正、反转。具体地,第二料理转轴33包括第一转轴331和第一接插件332。第一转轴331插设于轴承孔324中,通过轴承34转动连接于容器32。第一转轴331的顶端容置于第二空腔321中。第一接插件332固设于第一转轴331的底端。第一接插件332位于容纳槽323中。第一接插件332的外径小于容纳槽323的内径,以使得第一接插件332能够随第一转轴331转动。为防止容器32泄漏,第一转轴331与容器之间填塞有密封材料。
刀组36设置于第二空腔321中,并固设于第一转轴331的顶端。刀组36可参照实施例一中的刀组13,此处不再赘述。
杯盖35可拆卸地盖设于容器外壳31和容器32的顶部。杯盖35包括外盖351、轴承座352、内盖353、空心柱354以及轴承355。外盖351与容器外壳31卡扣连接,以封盖容器外壳31的顶部开口。轴承座352自外盖351中央区域向下凸起。内盖353嵌设于容器32顶部的开口中,通过摩擦力与容器32相对固定,并相对容器32不可转动。空心柱354固设于内盖353的中央,通过轴承355与轴承座352转动连接。轴承355为双向轴承。
机身主体40包括底座41、加热组件42、第一驱动组件43、电机44、第一轴承座45、第二轴承座46、第一轴承471、第二轴承472、第一料理转轴48以及插头49。
容器外壳31置于底座41上,底座41位于容器外壳31底部敞口的部分支撑容器32。
第一驱动组件43可参照实施例一中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电机44为第二驱动组件的一个示例。电机44设置于底座41上,能够正反转。
第一轴承座45位于底座41的顶部中央位置,与底座41为一体结构。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分体结构。第一轴承座45设有顶端敞开的第一轴承孔451。
第二轴承座46为中空圆筒状,其上端外径大于下端外径。第二轴承座46的上端形成第二轴承孔461。第二轴承座46的下端插设于第一轴承孔451中,通过第一轴承471与第一轴承座45转动连接。
第一料理转轴48插设于轴承孔461中,并通过第二轴承472与第二轴承座46转动连接。第一料理转轴48包括第二转轴481和第二接插件482。第二转轴481底端与电机44的输出轴连接,在电机44的驱动下转动。第二接插件482固设于第二转轴481的顶端,能够与第一接插件332在上下方向插接配合,以形成联轴器,将第一转轴331与第二转轴481连接。第一轴承471和第二轴承472均为单向轴承。第一轴承471和第二轴承472中的一个转动连接时,另一个锁死。
插头49大体上为圆筒状,套设于第二轴承座46的顶端。插头49的外侧形状与插槽322的内壁形状相匹配,以使得插头49能够与插槽322在上下方向插接配合。插头49与插槽322的连接方式类似于第一接插件332与第二接插件482的连接方式。插头49可以与第二轴承座46为分体结构,也可以为一体结构。
图21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二中加热组件42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二中加热组件42的剖视图。图23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二中加热组件42的分解图。图24是本申请料理机实施例二中加热组件42中发热单元421的分解图。
如图21至图24所示,加热组件42包括发热单元421、支撑件422、五个弹性件423以及五个紧固件424。
发热单元421包括一个传热主体4211、一个发热件4212、一个盖板4213、一个传感器4214以及一个传感器4215。
传热主体4211具有导热性,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传热主体4211朝向容器12一侧为平坦表面。发热件4212与传热主体4211热耦合,能够在通电时发热。发热件4212可以是发热管。发热管可选的为现有技术。发热件4212呈环状,围设于传热主体4211的轴线外。盖板4213盖设于发热件4212上,与传热主体4211固定连接。盖板4213与传热主体4211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成型。传感器4214设置于传热主体4211,用于检测传热主体4211的温度。传感器4215设置于传热主体4211,用于在与容器32相接触时,检测容器32的温度。发热单元421未介绍部分可以参数实施例一。
料理前,将容器32底部的插槽322对齐机身主体40上的插头49,使得插槽322与插头49在上下方向插接配合,从而将容器32放置于机身主体40的顶部。插槽322与插头49插接配合的同时,第二料理转轴33和第一料理转轴48自动实现插接配合。之后,再将容器外壳31设置于机身主体40的顶部,以套设于容器32外。在向容器32添加完料理材料后,将杯盖35盖设于容器外壳31和容器32上。料理完成后,依次拆卸杯盖37、容器外壳31以及容器32,将容器32内的料理材料转移,以及清洗容器32。
料理机能够对料理材料进行加热。具体地,第一驱动组件43动作,驱动加热组件42上升,直至加热组件42贴合容器32底部。加热组件42加热容器32预定时间后,第一驱动组件43动作,驱动加热组件42下降,远离容器32。
料理机能够对料理材料进行破碎。具体地,电机44的输出轴沿第一方向转动,此时,第二轴承472处于转动连接状态,而第一轴承471处于锁死状态,容器32不可转动,电机44通过第一料理转轴48和第二料理转轴33带动刀组36转动,对料理材料进行切割、研磨。在对料理材料研磨过程中,由于容器32不可转动,能够提高研磨效果。
料理机能够对料理材料进行离心。电机44的输出轴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此时,第一轴承471处于转动连接状态,第二轴承472处于锁死状态,电机44通过第一料理转轴48和第二料理转轴33带动刀组36和容器32一起转动,对料理材料进行离心。
由于容器32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转动,加热组件42能够接近或远离容器32,第一驱动组件43可以在容器32转动前,驱动加热组件42远离容器32,以及在容器32停止转动的至少部分期间,驱动加热组件42接近并接触容器32。由此,可以避免加热组件42影响容器32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料理机的主机的驱动下,能够接近或远离所述料理机的容器;
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以在所述支撑件接近所述容器时,与所述容器相抵触,并加热所述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单元具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朝所述支撑件一侧延伸,所述支撑件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通过所述导向孔贯穿所述支撑件,所述发热单元在所述导向柱的延伸方向可浮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连接于所述导向柱的末端,用于与所述支撑件相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件螺接于所述导向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包括:
传热主体,所述传热主体具有导热性,设置于所述支撑件;
发热件,所述发热件与所述传热主体热耦合,能够在通电时发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包括:
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套设于所述传热主体的外周;
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套设于所述隔热件外,与所述传热主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热主体具有第一卡扣部,所述锁紧件的内周侧壁具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具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用于与所述料理机的底座的第二导向部滑动配合,以引导所述支撑件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在所述支撑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凹槽或柱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朝向所述容器一侧表面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避让所述料理机的容器外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单元和所述支撑件均呈环状,所述发热单元和所述支撑件的中空区域具有重叠区,所述重叠区用于避让所述料理机的主机的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料理机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发热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发热单元的温度;和/或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发热单元,用于在接触所述容器时,检测所述容器的温度。
13.一种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所述容器用于盛装料理材料;
权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加热组件;
主机,所述主机用于驱动所述加热组件中的所述支撑件。
CN202110656141.9A 2021-06-11 2021-06-11 料理机及其加热组件 Pending CN1154626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6141.9A CN115462694A (zh) 2021-06-11 2021-06-11 料理机及其加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6141.9A CN115462694A (zh) 2021-06-11 2021-06-11 料理机及其加热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2694A true CN115462694A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63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6141.9A Pending CN115462694A (zh) 2021-06-11 2021-06-11 料理机及其加热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6269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31401B2 (en) Appliance for simultaneous cooking and stirring
CN215583931U (zh) 料理机
CN215605156U (zh) 料理机及料理机主机
CN105407772A (zh) 食物搅拌机
CN115462694A (zh) 料理机及其加热组件
CN215305269U (zh) 料理机及其传动组件
CN115462691A (zh) 料理机
CN216364811U (zh) 料理机
CN115462688A (zh) 料理机及料理机主机
CN115462687A (zh) 料理机
CN209360478U (zh) 一种牛奶饮料加热搅拌机
CN211609432U (zh) 食物处理机
CN216364797U (zh) 料理机及其接头组件
CN220236711U (zh) 搅拌杯组件和料理机
CN115462693A (zh) 料理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5226860U (zh) 烹调机
WO2022116786A1 (zh) 料理机及其传动组件
CN219895472U (zh) 料理机
CN220045693U (zh) 搅拌杯组件和料理机
KR20170001180U (ko) 자성체를 이용하여 동작이 제어되는 요리 기기
EP3557738B1 (en) Magnetic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associated magnetic drive device and beverage heating device employing such
CN115474858A (zh) 传动系统及料理机
CN221533546U (zh) 一种辅食机
CN219895471U (zh) 搅拌杯组件和料理机
CN216932865U (zh) 食品加工装置的容器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