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62280U - 一种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62280U
CN216362280U CN202121775257.6U CN202121775257U CN216362280U CN 216362280 U CN216362280 U CN 216362280U CN 202121775257 U CN202121775257 U CN 202121775257U CN 216362280 U CN216362280 U CN 216362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upporting plate
plate
hol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752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秀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nqizho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nqizho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nqizho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nqizhou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752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62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62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62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板上;支撑板包括底部支撑板、中下支撑板、中上支撑板和顶部支撑板,中下支撑板、中上支撑板和顶部支撑板均设置在支撑杆上;底部支撑板底面上设置有调节脚杯,多个调节脚杯在底部支撑板上均匀分布;支撑杆上设置有下部支撑槽和上部支撑槽,下部支撑槽和上部支撑槽均呈沟槽状,下部支撑槽内扣置有下部支撑夹;上部支撑槽内扣置有上部支撑夹。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结构设计简洁、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生产效率高、精度控制高、预留有标准孔洞,工作人员只需按照孔洞安装各传动部件即可,有效简化了制造工艺、缩短了制造周期和减少了调试次数。

Description

一种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机器,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常用绕线机绕制的线多为漆包铜线,还有绕制电热器具用的电热线以及焊锡线、电线、电缆等。绕线机的种类繁多,按其用途分类,可以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通用型是指适合安装多种框架绕线的绕线机,专用型是装有固定的专用绕线夹头,只能绕制一种线圈的绕线机。由于各种线圈产品的功能要求不同,使得绕线机的种类也多样化了,目前常见的绕线机有全自动绕线机、半自动绕线机、环形绕线机、伺服精密绕线机、变压器绕线机、电感线圈绕线机等机种。自动绕线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机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极大地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一个操作员可以同时照看几台这样的设备,生产品质比较稳定,但是自动绕线机传动精度和传动速度较高,使得对绕线机的支撑机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绕线机的支撑结构仅起到支撑的作用,很难与绕线机的各传动机构产生协同效应,绕线机的各传动机构安装到支撑机构前需要专业人员反复测量确定传动部件安装位置,安装到支撑架后需要专业人员反复调试,以使绕线质量和绕线效率达到最佳,极大增加了制造工艺、制造时间和制造复杂度,同时对制造人员装配素质也提出较大要求,很难适应规模化生产。严重影响了绕线机制造厂家生产效率提高,也严重影响了购买绕线机客户及早投产意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包括:
快速安装支撑件,所述快速安装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竖向移动件,其设置在所述快速安装支撑件上,所述竖向移动件能够推动绕线头沿竖向往复运动;
水平摆动件,其设置在所述快速安装支撑件上,所述水平摆动件能够推动所述绕线头做水平往复摆动;
径向移动件,其设置在所述快速安装支撑件上,所述径向移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绕线头沿径向往复移动;
绕线件,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摆动件和所述径向移动件上,所述绕线件包括所述绕线头,所述绕线头将铜线绕置在定子上;
定子安装件,其设置在所述快速安装支撑件上,所述定子安装件用于固定所述定子。
优选地,所述快速安装支撑件还包括外部防护壳、铜线导向件和控制箱,所述外部防护壳和所述控制箱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铜线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外部防护壳上;所述支撑板包括底部支撑板、中下支撑板、中上支撑板和顶部支撑板,所述中下支撑板、所述中上支撑板和所述顶部支撑板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底部支撑板底面上设置有调节脚杯,多个所述调节脚杯在所述底部支撑板上均匀分布;所述底部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贯穿孔和引线贯穿孔。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下部支撑槽和上部支撑槽,所述下部支撑槽和所述上部支撑槽均呈沟槽状,所述下部支撑槽和所述上部支撑槽间距与所述中下支撑板和所述中上支撑板预设间距相同。
优选地,所述下部支撑槽内扣置有下部支撑夹;所述上部支撑槽内扣置有上部支撑夹,多根所述支撑杆一端逐一对应固定嵌装在多个所述固定贯穿孔内。
优选地,所述中下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套装贯穿孔、第一竖向传动贯穿孔、第二竖向传动贯穿孔、第一径向传动贯穿孔和第二径向传动贯穿孔,多个所述第一套装贯穿孔在所述中下支撑板上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中下支撑板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套装贯穿孔逐一对应套装在所述支撑杆上,并且托举支撑在所述下部支撑夹上,同时所述中下支撑板连接在所述下部支撑夹上。
优选地,所述中上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套装贯穿孔、第一摆动传动贯穿孔和第二摆动传动贯穿孔,多个所述第二套装贯穿孔均匀分布在所述中上支撑板上;所述中上支撑板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套装贯穿孔逐一套在多根所述支撑杆上,并且被托置在所述上部支撑夹上,同时所述中上支撑板连接在所述上部支撑夹上;所述顶部支撑板上设置有安装贯穿孔和显示器支架,所述显示器支架安装数控显示屏,所述顶部支撑板水平固定设置在四根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外部防护壳包括防护杆和防护板,所述防护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防护板设置在所述防护杆上;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检修门。
优选地,所述铜线导向件包括导向固定架和导向轮,所述导向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板上,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导向固定架上;所述导向固定架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板底面上,并且所述导向固定架一端与所述引线贯穿孔对应;所述导向轮包括前侧导向轮和后侧导向轮,所述前侧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导向固定架一端上,并且所述前侧导向轮位于所述引线贯穿孔下方,所述后侧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导向固定架另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控制箱固定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板和所述顶部支撑板的端面上,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竖向移动件、所述水平摆动件、所述径向移动件和所述定子安装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结构合理、结构设计简洁、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生产效率高、精度控制高、预留有标准孔洞,工作人员只需按照孔洞安装各传动部件即可,有效简化了制造工艺、缩短了制造周期和减少了调试次数;
2)本实用新型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设置了快速安装支撑件,所述快速安装支撑件包括底部支撑板、中下支撑板、中上支撑板、顶部支撑板、支撑杆、外部防护壳、铜线导向件和控制箱,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下部沟槽和上部沟槽,所述下部沟槽和所述上部沟槽内分别套装有下部支撑夹和上部支撑夹,所述下部支撑夹和所述上部支撑夹分别能够快速安装和支撑中下支撑板和中上支撑板;所述底部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贯穿孔和引线贯穿孔,所述固定贯穿孔能够便于所述支撑杆快速准确安装,所述中下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竖向传动贯穿孔、第二竖向传动贯穿孔、第一径向传动贯穿孔和第二径向传动贯穿孔,所述第一竖向传动贯穿孔和所述第二竖向传动贯穿孔便于快速安装和固定竖向移动件,所述第一径向传动贯穿孔和所述第二径向传动贯穿孔便于快速安装和固定径向移动件;所述中上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套装贯穿孔、第一摆动传动贯穿孔和第二摆动传动贯穿孔,所述第一摆动传动贯穿孔和第二摆动传动贯穿孔能够便于快速准确安装水平摆动件,最终提高绕线机生产效率和装配精度、简化生产工艺和减少调试次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图2中A-A方向剖面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图2中A-A方向剖面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图2中A-A方向剖面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图2中B-B方向剖面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图2中B-B方向剖面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杆,2-控制箱,3-底部支撑板,4-中下支撑板,5-中上支撑板,6-顶部支撑板,7-调节脚杯,8-引线贯穿孔,9-下部支撑夹,10-上部支撑夹,11-显示器支架, 12-防护杆,13-防护板,14-导向固定架,15-导向轮,16-竖向移动件,17-水平摆动件, 18-径向移动件,19-绕线件,20-定子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根据图1-图8所示,一种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包括快速安装支撑件,运动执行机构包括竖向移动件16、水平摆动件17、径向移动件18、绕线件19,所述竖向移动件 16、所述水平摆动件17、所述径向移动件18和所述定子安装件20均设置在所述快速安装支撑件上,所述绕线件19设置在所述水平摆动件17和所述径向移动件18上。所述快速安装支撑件包括支撑板、支撑杆1、外部防护壳、铜线导向件和控制箱2,所述支撑杆1和所述外部防护壳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铜线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外部防护壳上,所述控制箱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支撑板包括底部支撑板3、中下支撑板4、中上支撑板5和顶部支撑板6,所述中下支撑板4、所述中上支撑板5和所述顶部支撑板6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上。所述底部支撑板3底面上设置有调节脚杯7,所述调节脚杯7具有防滑功能,所述调节脚杯7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调节脚杯7在所述底部支撑板上均匀分布。所述底部支撑板3通过所述调节脚杯7设置在地面上,并且通过所述调节脚杯7找平,以提高绕线机稳定性和可移动性。所述底部支撑板3上设置有固定贯穿孔和引线贯穿孔8,所述固定贯穿孔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固定贯穿孔在所述底部支撑板3上均匀分布,所述引线贯穿孔8用于铜线穿过。所述支撑杆1上设置有下部支撑槽和上部支撑槽,所述下部支撑槽和所述上部支撑槽均呈环形沟槽状,所述下部支撑槽和所述上部支撑槽间距与所述中下支撑板4和所述中上支撑板5预设间距相同,所述下部支撑槽内通过第一螺钉扣置有下部支撑夹9,所述下部支撑夹9用于托举支撑所述中下支撑板4。所述上部支撑槽内通过第二螺钉扣置有上部支撑夹10,所述上部支撑夹10用于托举支撑所述中上支撑板5。所述支撑杆1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支撑杆1一端逐一对应固定嵌装在四个所述固定贯穿孔内。
所述中下支撑板4上设置有第一套装贯穿孔、第一竖向传动贯穿孔、第二竖向传动贯穿孔、第一径向传动贯穿孔和第二径向传动贯穿孔,所述第一套装贯穿孔直径与所述支撑杆1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套装贯穿孔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套装贯穿孔在所述中下支撑板4上均匀分布,所述中下支撑板4通过四个所述第一套装贯穿孔逐一对应套装在所述支撑杆1上,并且托举支撑在所述下部支撑夹9上,所述中下支撑板4通过第三螺钉固定设置在所述下部支撑夹9上。由于支撑杆1上的所述下部支撑槽在预制工厂预先制作,在组装现场能够快速和准确组装,能够提高现场组装效率和组装准确度,同时所述中下支撑板4通过螺钉紧固在所述下部支撑夹9上,能够提高中下支撑板4稳定性,为定子绕置铜线时提供稳定平台,以提高定子绕置铜线质量和生产效率。所述第一竖向传动贯穿孔和所述第二竖向传动贯穿孔用于安装和固定竖向移动件16,所述第一径向传动贯穿孔和所述第二径向传动贯穿孔用于安装和固定径向移动件18。
所述中上支撑板5上设置有第二套装贯穿孔、第一摆动传动贯穿孔和第二摆动传动贯穿孔,所述第二套装贯穿孔直径与所述支撑杆1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套装贯穿孔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套装贯穿孔均匀分布在所述中上支撑板5上。所述中上支撑板5通过四个所述第二套装贯穿孔逐一套在四根所述支撑杆1上,并且被托置在所述上部支撑夹10上,同时所述中上支撑板5通过第四螺钉紧固在所述上部支撑夹10上。在所述支撑杆1 上预设下部支撑槽和下部支撑槽,并且所述上部支撑槽和下部支撑槽内分别对应设置有下部支撑夹9和上部支撑夹10,通过下部支撑夹9和上部支撑夹10以分别托举固定支撑下部支撑板和上部支撑板,能够极大提高本案在组装现场组装效率、组装精度和支撑稳定性,为定子绕置铜线提供稳定可靠的绕置平台。所述顶部支撑板6上设置有安装贯穿孔和显示器支架11,所述显示器支架11用于安装数控显示屏,所述顶部支撑板6水平固定设置在四根所述支撑杆1另一端上。
所述外部防护壳包括防护杆12和防护板13,所述防护杆1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防护板13设置在所述防护杆12上。所述防护杆12为铝型材,所述防护杆12设置有十根,其中三根所述防护杆12分别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顶部支撑板6的两侧边和一端边上,其中三根所述防护杆12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板3的两侧边和一端边上,余下四根所述防护杆12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顶部支撑板6和底部支撑板3四角处的所述防护杆12上,以提高所述防护杆12之间连接牢固度。所述防护板13设置有三片,三片所述防护板13分别设置在位于两侧的所述防护杆12和位于一端面的所述防护杆12上,所述防护板13上设置有平开门,以便于对防护壳内部结构进行检修。三根所述防护杆12和三片防护板13设计既能够为所述支撑杆1和支撑板内设置有的传动件提供封闭防护,也能够降低材料使用量,降低制造成本。
所述铜线导向件包括导向固定架14和导向轮15,所述导向固定架14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板3上,所述导向轮15设置在所述导向固定架14上。所述导向固定架14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板3底面上,并且所述导向固定架14一端与所述引线贯穿孔8对应。所述导向轮15包括前侧导向轮和后侧导向轮,所述前侧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导向固定架14一端上,并且所述前侧导向轮位于所述引线贯穿孔8正下方,所述后侧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导向固定架14另一端上。铜线先后经后侧导向轮和所述前侧导向轮引向所述引线贯穿孔8,再由引线贯穿孔8进入所述径向传动件内,直至进入绕线头处。所述控制箱2 固定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板3和所述顶部支撑板6另一端面上,所述控制箱2内设置有 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竖向移动件16、所述水平摆动件17、所述径向移动件18和所述定子安装件20电连接。
所述竖向移动件16包括竖向电机、竖向传动轴承件、竖向传动杆、竖向传动块和竖向传动管,所述竖向电机和所述竖向传功轴承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竖向传动杆设置在所述竖向传动轴承件上,所述竖向传动块设置在所述竖向传动杆上,所述竖向传动管设置在所述竖向传动块上。所述竖向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中下支撑板4上,并且所述竖向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第一竖向传动贯穿孔。所述竖向电机的转轴上套装有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为轮齿,所述第一主动轮用于向所述竖向传动杆传动。所述竖向传动轴承件包括轴承套、第一轴承和轴承端盖,所述轴承套设置在所述中下支撑板4上,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轴承端盖均设置在所述轴承套上。所述轴承套一端嵌装在所述第二竖向传动贯穿孔内,所述第一轴承嵌装在所述轴承套内。所述轴承端盖一端嵌装在所述轴承套另一端内,以防止第一轴承弹出,提高第一轴承转动时的稳定性。并且所述轴承端盖通过第五螺钉同时将轴承端盖和所述轴承套同时紧固在所述中下支撑板4上。所述轴承套一端和所述轴承端盖内均嵌装有油封,以提高第一轴承转动稳定性。
所述竖向传动杆为螺杆,所述竖向传动杆一端嵌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内,并且所述竖向传动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竖向传动杆一端套装有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为轮齿,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传动。所述竖向传动杆另一端套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竖向传动杆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轴承竖直嵌装在所述中上支撑板5 上。当所述竖向电机转动时将通过所述第一主动轮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轮转动,所述第一从动轮带动所述竖向传动杆转动。将竖向电机和所述竖向传动杆同时设置在所述中下支撑板 4预定空洞处,然后通过同步带传动,能够有效降低竖向电机和竖向传动杆连接的精度要求,降低竖向电机和所述竖向传动杆连接难度,提高组装效率。
所述竖向传动块呈“凸”字形,所述竖向传动块为一体件,所述竖向传动块上设置有第一竖向贯穿孔、第二竖向贯穿孔和第三竖向贯穿孔,所述第一竖向贯穿孔位于所述竖向传动块顶端,所述第二竖向贯穿孔位于所述第一竖向贯穿孔正下方,所述第三竖向贯穿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竖向贯穿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竖向贯穿孔两侧。所述第一竖向贯穿孔内固定嵌装有第一花键,所述竖向传动块通过所述第一花键套装在所述竖向传动杆上,并且所述第一花键与所述竖向传动杆配合。当竖向传动杆转动时将能够带动所述竖向传动块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所述绕线头竖向移动。所述第二竖向贯穿孔一端孔内固定嵌装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二竖向贯穿孔一端通过第六螺钉紧固有第一轴承压板,所述第一轴承压板能够防止所述第三轴承轴向移动。每一个所述第三竖向贯穿孔内均嵌装有滑套,每一个所述滑套内均嵌装有一个导向杆,两个所述导向杆一端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中上支撑板5上,所述导向杆另一端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中下支撑板4上。当所述竖向滑动块竖向往复运动时,所述导向杆为所述竖向传动块提供稳定和导向作用,以提高绕线头绕置质量。一体式的所述竖向传动块相交传动绕线设备使用的由多个部件组装的竖向传动块能够降低组装难度和调试难度,提高组装效率和组装精度。
所述竖向传动管为滚珠花键轴,所述竖向传动管呈空心管状,所述竖向传动管一端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竖向传动管一端侧壁固定嵌装在所述第三轴承内,并且所述竖向传动管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轴承,穿过所述第三轴承后的所述第一螺纹上固定套装有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外径大于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内径。使得所述竖向传动块上下运动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轴承带动所述竖向传动管上下运动的同时,能够使所述竖向传动管在所述第三轴承内周向转动。
所述水平摆动件17包括摆动传动件和摆动动力件,所述摆动传动件和所述摆动动力件均设置在所述中上支撑板5上。所述摆动传动件包括第四轴承、第二从动轮和第二花键,所述第四轴承设置在所述中上支撑板5上,所述第二从动轮为轮齿,所述第二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第四轴承上,所述第二花键设置在第二从动轮上。所述第四轴承为交叉滚子轴承,所述第四轴承嵌装在所述第一摆动传动贯穿孔内,所述第二从动轮嵌装在所述第四轴承内,所述第二花键为滚珠花键,所述第二花键嵌装在所述第二从动轮内,并且所述第二花键套装在所述竖向传动管上,同时所述第二花键与所述竖向传动管配合。所述摆动动力件包括摆动电机和第二主动轮,所述摆动电机设置在所述中上支撑板5上,所述第二主动轮设置在所述摆动电机上。所述摆动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第二摆动贯穿孔,所述第二主动轮为轮齿,所述第二主动轮套装在所述摆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外部同时套装有第二同步带。当所述摆动电机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主动轮、第二同步带和所述第二从动轮带动所述第二花键转动,所述第二花键将带动所述竖向传动管周向转动,同时所述第二花键又能够满足所述竖向传动杆在竖向相对所述第二花键移动。所述第二花键与所述竖向传动杆之间的竖向移动为滚动摩擦,较现有的平面摩擦滑动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传动精度和降低滑动摩擦产生的磨损,以提高本案定子绕线质量和减低故障率,提高定子绕线生产效率。并且所述竖向传动管通过所述摆动电机往复正反向转动,使所述径向移动件18与所述竖向传动管发生相对周向转动,进而使绕线嘴实现径向位移,以提高定子绕线致密性和绕线质量。
所述径向移动件18包括径向传动件和径向动力件,所述径向传动件和所述径向动力件均设置在所述中下支撑板4上。所述径向传动件包括第五轴承、第三从动轮、第三花键、径向拉动件和径向传动杆,所述第五轴承设置在所述中下支撑板4上,所述第三从动轮为轮齿,所述第三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五轴承上,所述第三花键设置在第三从动轮上,所述径向拉动件设置在所述竖向传动块上,所述径向传动杆设置在所述径向拉动件上。所述第五轴承为交叉滚子轴承,所述第五轴承固定嵌装在所述第一径向传动贯穿孔内,所述第三从动轮为轮齿,所述第三从动轮嵌装在所述第五轴承内,所述第三花键为滚珠花键,所述第三花键固定嵌装在所述第三从动轮内,并且所述第三花键套装在所述径向传动杆上,同时所述第三花键与所述径向传动杆配合。所述径向拉动件包括第六轴承和增径管,所述第六轴承设置在所述竖向传动块上,所述增径管设置在所述第六轴承上。所述第六轴承固定嵌装在所述第二竖向贯穿孔另一端孔内,所述第二竖向贯穿孔另一端口处通过第七螺钉紧固有第二轴承压板,所述第二轴承压板能够防止所述第六轴承轴向移动。所述增径管一端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增径管固定嵌装在所述第六轴承内,并且所述第二螺纹上套装有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二螺纹套能够轴向固定所述增径管。所述径向传动杆为滚珠花键轴,所述径向传动杆直径小于所述竖向传动管内径,所述径向传动杆长度大于所述竖向传动管长度。所述径向传动杆一端嵌装在所述第三花键和所述增径管内,并且所述径向传动杆与所述增径管内壁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径向传动杆另一端穿过所述竖向传动管。当竖向传动块竖向往复运动时,能够通过所述第六轴承带动所述增径管竖向往复运动,所述增径管带动所述径向传动杆竖向往复运动,同时所述增径管能够随所述径向传动杆在所述第二竖向贯穿孔内周向转动。
所述径向动力件包括径向电机和第三主动轮,所述径向电机设置在所述中下支撑板4 上,所述第三主动轮设置在所述径向电机上。所述径向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第二径向传动贯穿孔,所述第三主动轮为轮齿,所述第三主动轮套装在所述径向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三主动轮和所述第三从动轮上套装有第三同步带,当所述径向电机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三主动轮、第三同步带和所述第三主动带动所述径向传动杆转动,进而使所述径向传动杆与所述竖向传动杆之间发生相对周向转动,最终实现绕线嘴径向位移。
所述绕线件19包括绕线壳、径向施力板和绕线头,所述绕线壳设置在所述竖向传动管上,所述径向施力板设置在所述径向传动杆上,所述绕线头设置在所述径向施力板上。所述绕线壳包括下部绕线壳和上部绕线壳,所述下部绕线壳总体呈圆饼状,所述下部绕线壳一端面上设置有周向旋转槽,所述周向旋转槽槽底中心处设置有第一扣置贯穿孔,所述第一扣置贯穿孔轴线与所述下部绕线壳轴线重合。所述下部绕线壳通过所述第一扣置贯穿孔固定套装在所述竖向传动管另一端上,所述下部绕线壳随所述竖向传动管转动而转动,随所述竖向传动管竖向往复运动而运动。所述上部绕线壳呈圆饼状,所述上部绕线壳一端面上设置有径向滑动槽,所述径向滑动槽轴线与所述上部绕线壳一径向线重合。所述上部绕线壳一端面贴合在所述下部绕线壳一端面上,并且通过第八螺钉紧固。
所述径向施力板呈圆板状,所述径向施力板直径小于所述周向旋转槽直径。所述径向施力板设置有第二扣置贯穿孔和弧形长条贯穿孔,所述第二扣置贯穿孔位于所述径向施力板圆心处,所述弧形长条贯穿孔一端至所述径向施力板圆心距离大于所述弧形长条贯穿孔另一端至所述径向施力板圆心距离。所述弧形长条贯穿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弧形长条贯穿孔在所述径向施力板上均匀分布。两个弧形长条贯穿孔能够满足两个所述绕线头同时绕线。所述绕线施力板通过所述第二扣置贯穿孔固定套装在所述径向传动杆另一端上,并且所述绕线施力板位于所述周向旋转槽内。当径向施力板相对于所述绕线壳周向转动时,能够使绕线嘴沿所述径向施力板的径向移动。
所述绕线头包括径向滑动杆和绕线嘴,所述径向滑动杆设置在所述径向施力板上,所述绕线嘴设置在所述径向滑动杆上。所述径向滑动杆呈长条块状,所述径向滑动杆侧壁上设置有绕线槽,所述绕线槽轴线与所述径向滑动杆轴线平行,所述绕线槽用于安装绕线嘴。所述径向滑动杆一端设置有中继轴,所述中继轴直径不大于所述弧形长条贯穿孔宽度。所述径向滑动杆一端嵌装在所述径向滑动槽内,并且所述中继轴嵌装在所述弧形长条贯穿孔内。当径向施力板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弧形长条贯穿孔拉动所述中继轴向所述径向施力板圆心方向移动,所述中继轴带动所述径向滑动杆向所述径向施力板圆心移动。所述径向滑动杆另一端的槽口上设置有紧固板,所述紧固板通过所述第九螺钉紧固在所述径向滑动杆上,以提高绕线嘴与所述径向滑动杆连接牢固性。所述绕线嘴一端嵌装在所述绕线槽内,并且通过所述紧固板牢固嵌装在所述绕线槽内,相比较现有绕线嘴仅插入所述径向滑动杆的结构,明显提高了所述绕线嘴与所述径向滑动杆连接牢固性,以利于提高绕线质量,定子绕线成品的稳定性。
所述定子安装件20包括工装件、绕线调整件和定子卸载件,所述工装件和所述绕线调整件均设置在所述顶部支撑板6上,所述定子卸载件设置在所述中上支撑板5上。所述工装件包括第七轴承、旋转齿轮和旋转动力件,所述第七轴承和所述旋转动力件均设置在所述顶部支撑板6上,所述旋转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七轴承上。所述第七轴承固定嵌装在所述安装贯穿孔内。所述旋转齿轮一端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深度小于所述旋转齿轮厚度,所述安装槽轴线与所述旋转齿轮轴线重合。所述安装槽内壁上设置有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为平面。定子按照定位面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以便于绕线嘴对定子实施定位绕线。所述安装槽槽口处设置有定位销,定子按照定位面安装进入安装槽同时需要将定子上的定位槽与定位销对应嵌装,方能完全将定子安装进入安装槽内,有效提高了定子周向安装精度和安装便捷性。所述旋转齿轮另一端面固定嵌装在所述第七轴承内圈中。所述旋转动力件包括旋转电机和旋转轮,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所述顶部支撑板6上,所述旋转轮设置在所述旋转电机上。所述旋转电机的转轴贯穿所述顶部支撑板6,所述旋转轮为传动齿轮,所述旋转轮套装在所述旋转电机的转轴上,并且所述旋转轮与所述旋转齿轮啮合。当所述旋转电机转动时将通过所述旋转轮带动所述旋转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定子转动。
所述绕线调整件包括水平扯线件、竖向挡线件、定子稳定件和线头固定件,所述水平扯线件、所述定子稳定件和所述线头固定件均设置在所述顶部支撑板6上,所述竖向挡线件设置在所述水平扯线件上。所述水平扯线件包括扯线竖杆、扯线水平杆、径向伸缩缸、扯线气缸和扯线针,所述扯线竖杆竖直设置在所述顶部支撑板6一端面上,所述扯线水平杆水平设置在所述扯线竖杆上,所述径向伸缩杆为双轴气缸,所述径向伸缩缸伸缩方向与所述旋转齿轮切线平行。所述扯线气缸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径向伸缩缸上,所述扯线针设置在所述扯线气缸上。当径向伸缩杆伸长时能够将所述车线气缸向所述旋转齿轮轴线方向推动,进而通过所述扯线针将绕置完成的绕线座上铜线向外侧拉扯至预定位置,以便于所述竖向挡线件挡线。
所述竖向挡线件包括挡线座、挡线气缸和挡线针,所述挡线座水平设置在所述扯线竖杆上,所述挡线气缸设置在所述挡线座上,所述挡线针设置在所述挡线气缸上。所述挡线气缸包括第一挡线气缸和第二挡线气缸,所述第一挡线气缸和所述第二挡线气缸均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挡线座上,所述挡线针包括第一挡线针和第二挡线针,所述第一挡线针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挡线气缸上,所述第二挡线针设置在所述第二挡线气缸上,并且所述第一挡线针和所述第二挡线针均位于待绕线定子上方。当定子上第一个绕线座正向绕线完成后所述水平扯动件将铜线向外侧扯动至预定位置后,此时第一挡线针将受所述第一挡线气缸推动下降以挡住铜线回缩,此时旋转齿轮带动定子转动,使定子上的第二个绕线座转动至绕线位置后开始反向绕线,待反向绕线完成后所述水平扯线件将铜线向外径方向扯动预定位置后所述第二挡线针受所述第二挡线气缸推动下降以挡住铜线回缩。第二个绕线座和第一绕线座位置相邻,采用相邻绕线座逐个正向反向交替绕线方式,有效降低了绕线线头余量,有效节约了铜线,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亦降低了生产成本。
所述定子稳定件包括定子按压件和剪刀,所述定子按压件和所述剪刀均设置在所述顶部支撑板6上。所述定子按压件包括按压气缸和按压板,所述按压气缸设置在所述顶部支撑板6上,所述按压板设置在所述按压气缸活塞上。所述定子按压件设置有两套,两套所述定子按压件对称分布。当定子安装在旋转齿轮上,并且将定子旋转至预定位置后,所述按压气缸将通过所述按压板将定子按压固定在所述旋转齿轮上,以防止定子在绕置过程中跳动。所述剪刀能够直接将相邻两个绕线座上绕线完成后的铜线剪断。
所述线头固定件包括固定气缸和夹紧管,所述夹紧管固定设置在所述顶部支撑板6底面上,所述固定气缸设置在所述夹紧管上。所述夹紧管一端管口位于所述定子绕线起点一侧,所述固定气缸固定嵌装在所述夹紧管内,并且所述固定气缸的活塞上设置有夹紧板,当固定气缸伸长时能够推动所述夹紧板至所述定子绕线起点另一侧。当需要对定子实施绕线时只需通过绕线嘴将铜线送至所述夹紧管一端与所述夹线板之间,然后收缩所述固定气缸即可将铜线头夹固在所述线头固定件上,随后便可对定子的绕线座实施绕线作业。
所述定子卸载件包括卸载滑轨、卸载施力板、卸载气缸和卸载推杆,所述卸载滑轨和所述卸载气缸均设置在所述中上支撑板5上,所述卸载施力板设置在所述卸载滑轨上,所述卸载推杆设置在所述卸载施力板上。所述卸载滑轨一端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中上支撑板5上,所述卸载滑轨另一端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顶部支撑板6底面上,所述卸载滑轨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卸载滑轨围绕所述第一摆动贯穿孔轴线均匀分布。所述卸载施力板上设置有镂空贯穿孔和卸载贯穿孔,所述镂空贯穿孔位于所述卸载施力板中心,所述卸载贯穿孔直径不小于所述卸载滑轨直径,所述卸载贯穿孔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卸载贯穿孔围绕所述镂空贯穿孔轴线均匀分布。所述卸载施力板通过所述卸载贯穿孔逐一套装在所述卸载滑轨上,并且所述镂空贯穿孔套在所述竖向传动管外部。所述卸载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中上支撑板5上,并且所述卸载气缸的活塞贯穿所述中上支撑板5后与所述卸载施力板底面连接,所述卸载气缸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卸载气缸对称分布。所述卸载推杆一端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卸载施力板顶面上,并且所述卸载推杆至所述镂空贯穿孔轴线水平距离小于所述安装槽半径。所述卸载推杆设置有四根,四根所述卸载推杆围绕所述镂空贯穿孔轴线均匀分布。当所述卸载气缸伸长时能够推动所述卸载施力板沿着所述卸载滑轨向上移动,所述卸载施力板将带动所述卸载推杆向上移动直至将绕置完成的定子从所述安装槽内推出。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运动执行机构和定子安装件的快速安装支撑件,快速安装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包括底部支撑板、中下支撑板、中上支撑板和顶部支撑板,所述中下支撑板、所述中上支撑板和所述顶部支撑板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底部支撑板底面上设置有调节脚杯,多个所述调节脚杯在所述底部支撑板上均匀分布;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下部支撑槽和上部支撑槽,所述下部支撑槽和所述上部支撑槽均呈沟槽状,所述下部支撑槽内扣置有下部支撑夹;所述上部支撑槽内扣置有上部支撑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安装支撑件还包括外部防护壳、铜线导向件和控制箱,所述外部防护壳和所述控制箱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铜线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外部防护壳上;所述底部支撑板上设置有固定贯穿孔和引线贯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支撑槽和所述上部支撑槽间距与所述中下支撑板和所述中上支撑板预设间距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支撑杆一端逐一对应固定嵌装在多个所述固定贯穿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下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套装贯穿孔、第一竖向传动贯穿孔、第二竖向传动贯穿孔、第一径向传动贯穿孔和第二径向传动贯穿孔,多个所述第一套装贯穿孔在所述中下支撑板上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下支撑板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套装贯穿孔逐一对应套装在所述支撑杆上,并且托举支撑在所述下部支撑夹上,同时所述中下支撑板连接在所述下部支撑夹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上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套装贯穿孔、第一摆动传动贯穿孔和第二摆动传动贯穿孔,多个所述第二套装贯穿孔均匀分布在所述中上支撑板上;所述中上支撑板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套装贯穿孔逐一套在多根所述支撑杆上,并且被托置在所述上部支撑夹上,同时所述中上支撑板连接在所述上部支撑夹上;所述顶部支撑板上设置有安装贯穿孔和显示器支架,所述显示器支架安装数控显示屏,所述顶部支撑板水平固定设置在四根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防护壳包括防护杆和防护板,所述防护杆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防护板设置在所述防护杆上;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检修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线导向件包括导向固定架和导向轮,所述导向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板上,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导向固定架上;所述导向固定架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板底面上,并且所述导向固定架一端与所述引线贯穿孔对应;所述导向轮包括前侧导向轮和后侧导向轮,所述前侧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导向固定架一端上,并且所述前侧导向轮位于所述引线贯穿孔下方,所述后侧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导向固定架另一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固定设置在所述底部支撑板和所述顶部支撑板的端面上,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PLC控制器。
CN202121775257.6U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 Active CN216362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5257.6U CN216362280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75257.6U CN216362280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62280U true CN216362280U (zh) 2022-04-22

Family

ID=81188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75257.6U Active CN216362280U (zh) 2021-08-02 2021-08-02 一种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622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85146B (zh) 一种自动绕线机
CN110504100A (zh) 一种自动绕线机
CN216362280U (zh) 一种定子绕线机的支撑机构
CN111130287A (zh) 一种飞叉式绕线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11720448U (zh) 一种飞叉式绕线机
CN113593893A (zh) 一种手指线圈的自动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方法
CN216531025U (zh) 一种定子绕线机的竖向移动机构
CN216774566U (zh) 一种定子绕线机的动作执行机构
CN216362277U (zh) 一种定子绕线机的安装机构
CN109741935B (zh) 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设备
CN212182146U (zh) 一种变压器加工用线圈绕线装置
CN113327765B (zh) 一种椭圆形变压器线圈制造装置
CN212424977U (zh) 线缆成型张力调节装置
CN209272341U (zh) 漆包线全自动打弹簧机
CN110401317B (zh) 一种可自动调模的绕线机
CN220543750U (zh) 一种绕线机的切断机构
CN209681442U (zh) 一种电机定子外形多功能自动焊机
CN113838665A (zh) 一种磁环绕线装置
CN209193238U (zh) 绕线机构及空心绕线机
CN219321176U (zh) 一种线圈绕设的尾线张紧装置
CN218631667U (zh) 差模电感绕线机构
CN211338343U (zh) 一种电磁线放线装置
CN218174207U (zh) 一种感应加热导线制作用的收卷机构
CN211181953U (zh) 磁环绕线机的储线环自动开闭工装
CN211248108U (zh) 一种用于辅助电子设备线材安装的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