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56966U - 摄像头模组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模组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56966U
CN216356966U CN202123136655.6U CN202123136655U CN216356966U CN 216356966 U CN216356966 U CN 216356966U CN 202123136655 U CN202123136655 U CN 202123136655U CN 216356966 U CN216356966 U CN 216356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amera module
units
lens units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366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366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56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56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56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终端,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多个镜头单元(1),每个所述镜头单元(1)分别包括镜筒(11)和安装于所述镜筒(11)内的透镜组(12),所述镜头单元(1)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平面(13),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镜头单元(1)的连接平面(13)用于相互贴合,其中,所述连接平面(13)与所述镜头单元(1)的中心线(A)平行,所述透镜组(12)包括靠近像侧的后透镜组,所述连接平面(13)与所述中心线(A)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后透镜组中最大镜片的半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摄像头模组能够提高图像感应装置的利用率,以有效提高画质质量和视频质量。

Description

摄像头模组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摄像头影像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终端。
背景技术
在手机摄像头中,通常是用一个镜头在一个图像传感器上成像,然后通过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图像处理)算法对图像进行增强,实现拍照的功能。但随着像面的持续增大,摄像头的高度也越来越高,常常导致手机变厚或凸出于手机的后盖。
在一个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感应装置)上放置多个镜头时,可以利用视场拼接或者多图超分融合得到高品质图像或视频。通常,镜头的有效成像面是小于镜头轮廓尺寸的,因此,在一个CIS上放置多个镜头的情况下,镜头的有效成像面会存在一定的间距,导致CIS感光像素只有部分被利用到,而其它的像素都无法利用,导致CIS感光像素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第一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该摄像头模组能够提高图像感应装置的利用率,以有效提高画质质量和视频质量。
本公开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具有良好的画质质量和视频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多个镜头单元,每个所述镜头单元分别包括镜筒和安装于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所述镜头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平面,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镜头单元的连接平面用于相互贴合,其中,所述连接平面与所述镜头单元的中心线平行,所述透镜组包括位于像侧的后透镜组,所述连接平面与所述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后透镜组中最大镜片的半径。
可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镜头单元的中心线之间的中心距为所述后透镜组中最大镜片的半径的1.5~2倍。
可选地,多个所述镜头单元并排布置,或者,多个所述镜头单元布置为至少两排,每排中至少有两个所述镜头单元。
可选地,多个所述镜头单元呈环形阵列布置。
可选地,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外框,多个所述镜头单元的镜筒分别粘接于所述外框,或者,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镜头单元的镜筒通过粘接固定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镜头单元通过切割形成所述连接平面,或者,所述镜筒通过模具加工形成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平面,该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镜筒的第一中心轴线,所述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镜片具有与其第二中心轴线相平行的至少一个第二平面,所述透镜组组装于所述镜筒时,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齐平以形成所述连接平面。
可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镜头单元之间设置有遮光片。
可选地,所述遮光片的表面涂覆有吸光层。
可选地,所述遮光片通过粘接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镜头单元之间,或者,所述遮光片固定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外框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镜头单元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上述摄像头模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摄像头模组中包括多个镜头单元,每个镜头单元包括与其中心线平行的连接平面,该连接平面与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透镜组中靠近像侧的后透镜组的最大镜片的半径,这样,能够减小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之间的间距,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能够尽可能靠近彼此的排布,从而能够利用尽可能多的图像感应装置面积,减少由于箭头间距导致的图像感应装置的感光像素的损失,由此能够提高摄像头模组中的图像感应装置的利用率,以有效提高画质质量和视频质量。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第四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镜头单元;10-有效成像面;11-镜筒;12-透镜组;13-连接平面;2-遮光片;3-滤光片;4-图像感应装置;A-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是基于摄像头模组进行定义的,认为在使用时镜头所面向的方位为前,反方向为后,在本公开提供的附图中,“前、后”方位对应于图1的图面中的上方位、下方位。另外,“内、外”是相对于对应的部件自身轮廓而言的“内、外”。此外,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5中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包括多个镜头单元1,每个镜头单元1分别包括镜筒11和安装于镜筒11内的透镜组12,镜头单元1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平面13,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的连接平面13用于相互贴合,其中,连接平面13与镜头单元1的中心线A平行,透镜组12包括位于像侧的后透镜组,连接平面13与中心线A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后透镜组中最大镜片的半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摄像头模组中包括多个镜头单元1,每个镜头单元1包括与其中心线A平行的连接平面,该连接平面13与中心线A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透镜组12中靠近像侧的后透镜组的最大镜片的半径,这样,能够减小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之间的间距,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能够尽可能靠近彼此的排布,从而能够利用尽可能多的图像感应装置4面积,减少由于箭头间距导致的图像感应装置4的感光像素的损失,由此能够提高摄像头模组中的图像感应装置4的利用率,以有效提高画质质量和视频质量。
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的连接平面13可以直接相互贴合,也可以间接地贴合,例如,两个镜头单元1的连接平面13之间可以设置有遮光元件(如下文的遮光片2),在此情况下,两个镜头单元1各自的连接平面13分别与遮光元件贴合。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的中心线A之间的中心距可以为后透镜组中最大镜片的半径的1~2倍。
例如,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的中心线A之间的中心距可以为后透镜组中最大镜片的半径的1倍,即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之间的中心距等于后透镜组中最大镜片的半径,在此情况下,镜筒11与透镜组12中至少后透镜组的最大镜片共同形成上述连接平面13,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中的一者的最大镜片面向两个镜头单元1中的另一者的侧面平行于中心线A,且该侧面与中心线A之间的距离为最大镜片的直径的四分之一。其中,在此情况下,后透镜组中除最大镜片之外的其它镜片以及透镜组12中靠近物侧的前透镜组12中的任意镜片,可以与镜筒11和后透镜组的最大镜片共同形成上述连接平面13。
又例如,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的中心线A之间的中心距可以为后透镜组中最大镜片的半径的1.5倍,在此情况下,镜筒11与透镜组12中至少后透镜组的最大镜片共同形成上述连接平面13,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中的一者的最大镜片面向两个镜头单元1中的另一者的侧面平行于中心线A,且该侧面与中心线A之间的距离为最大镜片的直径的八分之一。其中,在此情况下,后透镜组中除最大镜片之外的其它镜片以及透镜组12中靠近物侧的前透镜组12中的任意镜片,可以与镜筒11和后透镜组的最大镜片共同形成上述连接平面13。
再例如,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的中心线A之间的中心距可以为后透镜组中最大镜片的半径的2倍,在此情况下,镜筒11形成上述连接平面13,后透镜组中的最大镜片的最外侧与该连接平面13齐平。
此外,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的中心线A之间的中心距还可以为后透镜组中最大镜片的半径的1倍至2倍这个区间中任意的倍数,例如1.3倍、1.6倍、1.7倍、1.8倍、1.9倍等,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摄像头模组中的多个镜头单元1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布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3中所示,多个镜头单元1可以并排布置。其中,在图2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包括两个镜头单元1,两个镜头单元1分别具有一个连接平面13且并排布置。在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包括并排布置的三个镜头单元1,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镜头单元1具有两个连接平面13,位于中间位置的镜头单元1的两侧的镜头单元1分别具有一个连接平面13,位于中间位置的镜头单元1的两个连接平面相对设置并且分别用于与另一个镜头单元1的连接平面13相互贴合。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中的镜头单元1的数量还可以是四个、五个、六个等,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在此情况下,多个镜头单元1的有效成像面10之间的间距较小,使得摄像头模组中的图像感应装置4的绝大部分像素,能够有效提高画质质量和视频质量。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中所示,多个镜头单元1可以布置为至少两排,每排中至少有两个镜头单元1。在图4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包括四个镜头单元1,该四个镜头单元1布置为两排两列,其中,每个镜头单元1分别具有两个连接平面13,该两个连接平面13分别用于与另外两个镜头单元1的连接平面13相互贴合。在此情况下,多个镜头单元1的有效成像面10之间的间距较小,使得摄像头模组中的图像感应装置4的绝大部分像素,能够有效提高画质质量和视频质量。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中的镜头单元1还可以是布置为两排三列或者三排两列(即镜头单元1的数量为六个)、两排四列(即镜头单元1的数量为八个)、三排三列(即镜头单元1的数量为九个)等,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再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中所示,多个镜头单元1可以呈环形阵列布置。在图5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包括呈环形阵列布置的三个镜头单元1,其中,每个镜头单元1具有两个连接平面13,以用于与该镜头单元1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的连接平面13相互贴合。此外,在该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中的镜头单元1的数量还可以是五个、六个、八个等,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在多个镜头单元1呈环形阵列的方式布置的情况下,多个镜头单元1的有效成像面10之间的间距较小,使得摄像头模组中的图像感应装置4的绝大部分像素,能够有效提高画质质量和视频质量。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镜头单元1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固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摄像头模组还包括外框,多个镜头单元1的镜筒11分别粘接于外框,以将镜头单元1的位置固定,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的连接平面13直接地或者间接地相互贴合,完成摄像头模组的组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的镜筒11通过粘接固定在一起,以实现多个镜头单元1之间的固定,在此情况下,多个镜头单元1中部分镜头单元1的镜筒11可以与外框粘接,由此完成摄像头模组的组装。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连接平面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形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镜头单元1可以通过切割形成连接平面13,即可以对组装好的镜头单元1进行切割以形成连接平面13,使得单个镜头单元1的连接平面13与其中心线A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其后透镜组中最大镜片的半径。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的中心线A之间的中心距为后透镜组中最大镜片的半径的1倍且小于2倍的情况下,镜筒11与透镜组12中至少后透镜组的最大镜片被切割,以形成上述连接平面13;在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的中心线之间的中心距为后透镜组中最大镜片的半径的2倍的情况下,镜筒11被切割形成上述连接平面13,后透镜组中的最大镜片的最外侧与该连接平面13齐平。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镜筒11可以通过模具加工形成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平面,该第一平面平行于镜筒11的第一中心轴线,透镜组12中的至少一个镜片具有与其第二中心轴线相平行的至少一个第二平面,透镜组12组装于镜筒11时,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齐平以形成连接平面。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平面可以通过切割形成或者模具加工形成,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之间设置有遮光片2,以避免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之间发生光线串扰而形成杂散光,从而进一步提高摄像头模组的画质质量和视频质量。
其中,遮光片2的表面可以涂覆有吸光层,通过该吸光层利用光的干涉或叠加性能来降低遮光片2表面的反射能力,使得遮光片2表面不同部分产生的反射光和散射光实现叠加并尽量让他们相互抵消,由此来提高摄像头模组的成像效果,进而提高摄像头模组的画质质量和视频质量。其中,该吸光层可以由高吸光率材料(例如,英国萨里大学创造出了一种超级吸光且超薄的材料,这种纳米级别的材料运用了纳米纹理技术,是一种新型、超薄的石墨烯薄板(graphene sheets))形成,也可以由超黑材料(“Vantablack”(梵塔黑),由纽黑文公司利用碳纳米管在铝箔片上培育出来的,这种纳米管比头发细10000倍)形成,此外,该吸光层还可以通过其它能够吸光的材料形成,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遮光片2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固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遮光片2可以通过粘接固定在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之间,在此情况下,两个镜头单元1各自的连接平面13分别与遮光元件的表面贴合。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遮光片2还可以通过例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摄像头模组的外框且位于相邻的两个镜头单元1之间。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摄像头模组还包括位于镜头单元1和图像感应装置4之间的滤光片3,以通过该滤光片3对光进行过滤。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终端,终端包括上述摄像头模组,该终端具有良好的画质质量和视频质量。其中,该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还可以的是,该终端为计算机、电视机等电子设备,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多个镜头单元(1),每个所述镜头单元(1)分别包括镜筒(11)和安装于所述镜筒(11)内的透镜组(12),所述镜头单元(1)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平面(13),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镜头单元(1)的连接平面(13)用于相互贴合,其中,所述连接平面(13)与所述镜头单元(1)的中心线(A)平行,所述透镜组(12)包括位于像侧的后透镜组,所述连接平面(13)与所述中心线(A)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后透镜组中最大镜片的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镜头单元(1)的中心线(A)之间的中心距为所述后透镜组中最大镜片的半径的1~2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镜头单元(1)并排布置,或者,
多个所述镜头单元(1)布置为至少两排,每排中至少有两个所述镜头单元(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镜头单元(1)呈环形阵列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还包括外框,多个所述镜头单元(1)的镜筒(11)分别粘接于所述外框,或者,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镜头单元(1)的镜筒(11)通过粘接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单元(1)通过切割形成所述连接平面(13),或者,
所述镜筒(11)通过模具加工形成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平面,该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镜筒(11)的第一中心轴线,所述透镜组(12)中的至少一个镜片具有与其第二中心轴线相平行的至少一个第二平面,所述透镜组(12)组装于所述镜筒(11)时,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齐平以形成所述连接平面(13)。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镜头单元(1)之间设置有遮光片(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2)的表面涂覆有吸光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2)通过粘接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镜头单元(1)之间,或者,
所述遮光片(2)固定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外框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镜头单元(1)之间。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
CN202123136655.6U 2021-12-13 2021-12-13 摄像头模组和终端 Active CN216356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6655.6U CN216356966U (zh) 2021-12-13 2021-12-13 摄像头模组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6655.6U CN216356966U (zh) 2021-12-13 2021-12-13 摄像头模组和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56966U true CN216356966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63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36655.6U Active CN216356966U (zh) 2021-12-13 2021-12-13 摄像头模组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56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28794B1 (ko) 촬상 렌즈, 촬상 장치 및 상기 촬상 장치를 구비한 휴대단말
CN104270555B (zh) 一种曲面cmos图像传感器摄像模组
CN211744556U (zh) 摄像头模组及采用所述摄像头模组的终端
CN10981430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5947217B2 (ja) 色分離フィルタアレイ、固体撮像素子、撮像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160343765A1 (en) Image sensor device, cis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WO2022218222A1 (zh) 像素结构和图像传感器
CN110620861B (zh) 图像传感器、相机模组和终端
CN104183612B (zh) 一种光路倾斜的cmos图像传感器的像素阵列
CN111025528A (zh) 一种成像系统、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JP6878817B2 (ja) 撮像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
CN110085610B (zh) 图像传感器、图像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16356966U (zh) 摄像头模组和终端
JP6746941B2 (ja) 撮像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
CN109951661A (zh) 图像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CN211180368U (zh) 镜头模组
CN211263915U (zh) 一种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JP2017129676A (ja) 撮像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
JP2017158148A (ja) 撮像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
JP2017116633A (ja) レンズシート、撮像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
JPH10107975A (ja) 画像入力装置
JP2017116634A (ja) レンズシート、撮像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
US11895436B2 (en) Device comprising a display and a camera on the same optical axis
CN215987910U (zh) 屏下摄像用显示屏和屏下摄像装置
JP6750223B2 (ja) レンズシートユニット、撮像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