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7845U - 一种隔腔风冷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腔风冷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47845U
CN216347845U CN202122444500.2U CN202122444500U CN216347845U CN 216347845 U CN216347845 U CN 216347845U CN 202122444500 U CN202122444500 U CN 202122444500U CN 216347845 U CN216347845 U CN 216347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refrigerant
cooling section
outle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445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李均
翟国平
唐杰
周锦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otao Intelligent Therm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otao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otao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otao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445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47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47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47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窑炉降温技术领域,提供了隔腔风冷结构,该隔腔风冷结构包括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控制冷媒流入冷却段,以使冷媒与冷却段热交换后排出,冷媒在冷却段流动过程中吸收冷却段待冷却物料的热量,热量随冷媒流动从冷却段排出,降低冷却段内部空间以及物料的温度,提高物料的冷却降温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隔腔风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窑炉降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腔风冷结构。
背景技术
窑炉是指用于烧制陶瓷器物和雕塑或是令珐琅熔合到金属器物表面的火炉,一般用砖和石头砌成,根据需要可以制成大小各种的规格,能采用可燃气体、油或电来运转。
物料烧制完成后经由窑炉冷却段降温,窑炉后部冷却段分为缓慢冷却(简称缓冷)和尾部冷却(简称尾冷),冷却需要将冷风通过风机送入窑炉内。
窑炉是一个封闭空间,有风量进入就会有风量排出,冷风(一般为环境温度,约为26℃)进入窑炉后将瓷砖冷却后,排出的温度约为该段温度的50%;由于冷却段因窑炉内温度过高,所以不能直接输入冷风,否则温差过大导致破砖及裂砖,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窑炉冷却段的降温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对物料快速降温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腔风冷结构,包括冷却机构,冷却机构控制冷媒流入冷却段,以使冷媒与冷却段热交换后排出,旨在解决冷却段因窑炉内温度过高,无法直接输入冷风导致现有技术中的窑炉冷却段的降温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对物料快速降温的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隔腔风冷结构,应用于窑炉冷却段,所述隔腔风冷结构包括: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控制冷媒流入冷却段,以使冷媒与冷却段热交换后排出。
优选地,所述窑炉冷却段包括:
壳体;
设于壳体内侧、带动匣体运动的辊棒;以及
控制辊棒旋转的驱动件;
所述辊棒与壳体转动连接,且辊棒在壳体内部水平布设有多根,多根辊棒同步转动,辊棒对匣体进行支撑,并在辊棒旋转时带动匣体从冷却段入口运动至冷却段出口,以使匣体在冷却段内腔中降温冷却。
优选地,所述冷却机构包括:
至少一个开设于壳体上的入口,所述入口与壳体的内部连通,以供冷媒流入壳体的内部;
至少一个开设于壳体上的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错位分布,所述出口与壳体的内部连通,以供冷媒流出壳体的内部;以及
通道,所述设于壳体内侧,用于连接入口与出口,以供冷媒在入口与出口之间流动;
冷媒由入口进入壳体后,沿通道流动,在冷媒流动过程中与壳体的内部空间(冷却段)进行热交换,带走壳体内部空间的热量后从出口排出。
优选地,所述通道为设于壳体内侧壁上的隔腔,所述入口与隔腔连通,所述出口与隔腔连通;
所述隔腔包括至少一个竖直段,竖直段的端头处与所述出口连通,出口与入口需要错位分布,因此,入口设置于竖直段上的其他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段在壳体内部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竖直段同时导入冷媒,提高冷媒与壳体内部空间的换热效率,同时使壳体内部的冷却区域更为均匀。
优选地,所述入口至少开设两个,两个入口分布在辊棒的上下两侧,所述出口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出口分别与隔腔上下两端连通;
以辊棒所在的平面为界,流入上侧入口的冷媒沿隔腔流动,经过换热后从上侧出口排出,流入下侧入口的冷媒沿隔腔流动,经过换热后从下侧出口排出,完成对上、下两个空间的换热。
优选地,所述壳体安装有带动冷媒流动的控制件。
优选地,所述出口处设有吸风罩,所述吸风罩通过管道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腔风冷结构,应用于窑炉冷却段,该隔腔风冷结构包括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控制冷媒流入冷却段,以使冷媒与冷却段热交换后排出,冷媒在冷却段流动过程中吸收冷却段待冷却物料的热量,热量随冷媒流动从冷却段排出,降低冷却段内部空间以及物料的温度,提高物料的冷却降温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腔风冷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腔风冷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中:100-壳体、110-出口、120-吸风罩、130-隔腔、200-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腔风冷结构,应用于窑炉冷却段,该隔腔风冷结构包括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控制冷媒流入冷却段,以使冷媒与冷却段热交换后排出,冷媒在冷却段流动过程中吸收冷却段待冷却物料的热量,热量随冷媒流动从冷却段排出,降低冷却段内部空间以及物料的温度,提高物料的冷却降温效率。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腔风冷结构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腔风冷结构的正视图;
所述隔腔风冷结构应用于窑炉冷却段,包括:
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控制冷媒流入冷却段,以使冷媒与冷却段热交换后排出,冷媒在冷却段流动过程中吸收冷却段待冷却物料的热量,热量随冷媒流动从冷却段排出,降低冷却段内部空间以及物料的温度,提高物料的冷却降温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冷媒作为热交换介质,包括有气体冷媒和液体冷媒,具体有空气、水、盐水等。
请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窑炉冷却段包括:
壳体100;
设于壳体100内侧、带动匣体运动的辊棒;以及
控制辊棒旋转的驱动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辊棒与壳体100转动连接,且辊棒在壳体100内部水平布设有多根,多根辊棒同步转动,辊棒对匣体进行支撑,并在辊棒旋转时带动匣体从冷却段入口运动至冷却段出口,以使匣体在冷却段内腔中降温冷却;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带动单根辊棒旋转的驱动件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可以为步进电机、减速电机等,当辊棒在壳体100中转动安装有多根时,所述驱动件还包括有传动件,驱动电机通过传动件带动多根辊棒同步转动,所述传动件为同步带或同步链条,对应的,所述棍棒上安装有与同步带相适配的带轮或与同步链条相适配的链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机构包括:
至少一个开设于壳体100上的入口200,所述入口200与壳体100的内部连通,以供冷媒流入壳体100的内部;
至少一个开设于壳体100上的出口110,所述出口110与所述入口200错位分布,所述出口110与壳体100的内部连通,以供冷媒流出壳体100的内部;以及
通道,所述设于壳体100内侧,用于连接入口200与出口110以使冷媒在入口200与出口11之间流动;
冷媒由入口200进入壳体100后,沿通道流动,在冷媒流动过程中与壳体100的内部空间(冷却段)进行热交换,带走壳体100内部空间的热量后从出口110排出;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通道为设于壳体100内侧壁上的隔腔,所述入口200与隔腔连通,所述出口110与隔腔连通;
请再次参阅图2,再进一步的,所述隔腔包括至少一个竖直段,竖直段的端头处与所述出口110连通,出口110与入口200需要错位分布,因此,入口200设置于竖直段上的其他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所述竖直段在壳体100内部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竖直段同时导入冷媒,提高冷媒与壳体100内部空间的换热效率,同时使壳体100内部的冷却区域更为均匀;
请再次参阅图2,由于窑炉冷却段中设有多根带动匣体运动的辊棒,多根辊棒布设于壳体100中,将壳体100的内部空间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在冷媒流动时需要对上、下两个空间进行换热,也就是说:
所述入口200至少开设两个,两个入口200分布在辊棒的上下两侧,所述出口110也至少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隔腔130上下两端,以辊棒所在的平面为界,流入上侧入口200的冷媒沿隔腔130流动,经过换热后从上侧出口110排出,流入下侧入口200的冷媒沿隔腔130流动,经过换热后从下侧出口110排出,完成对上、下两个空间的换热;
一般来说,匣体作为待冷却的物体是放置于辊棒的上部的,壳体100内部的上部空间的热量是待遇下部空间的,也就是说壳体100内部的上部空间需要更加高效的冷却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
所述壳体100的上部安装有带动冷媒流动的控制件,当冷媒为气体冷媒时,所述控制件为风机;当冷媒为液体冷媒时,所述控制件为泵,由控制件带动冷媒在隔腔130内部流动,快速降低壳体100上部空间的热量;当然,壳体100的下部也可以安装所述控制件。
需要注意的是,当冷媒为气体冷媒时,所述出口110处设有吸风罩120,所述吸风罩120通过管道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吸风罩120罩设于出口110处,避免流出出口110的气体外溢,同时增加气体流动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腔风冷结构,应用于窑炉冷却段,该隔腔风冷结构包括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控制冷媒流入冷却段,以使冷媒与冷却段热交换后排出,冷媒在冷却段流动过程中吸收冷却段待冷却物料的热量,热量随冷媒流动从冷却段排出,降低冷却段内部空间以及物料的温度,提高物料的冷却降温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实用新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某些步骤可能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信或者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隔腔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腔风冷结构应用于窑炉冷却段,所述窑炉冷却段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侧、带动匣体运动的辊棒;以及控制辊棒旋转的驱动件,所述隔腔风冷结构包括: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控制冷媒流入冷却段,以使冷媒与冷却段热交换后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腔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包括:
至少一个开设于壳体上的入口,所述入口与壳体的内部连通,以供冷媒流入壳体的内部;
至少一个开设于壳体上的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错位分布,所述出口与壳体的内部连通,以供冷媒流出壳体的内部;以及
通道,所述设于壳体内侧,用于连接入口与出口,以供冷媒在入口与出口之间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腔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为设于壳体内侧壁上的隔腔,所述入口与隔腔连通,所述出口与隔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腔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至少开设两个,两个入口分布在辊棒的上下两侧,所述出口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出口分别与隔腔上下两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腔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安装有带动冷媒流动的控制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腔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处设有吸风罩,所述吸风罩通过管道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
CN202122444500.2U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隔腔风冷结构 Active CN216347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44500.2U CN216347845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隔腔风冷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44500.2U CN216347845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隔腔风冷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47845U true CN216347845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77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44500.2U Active CN216347845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隔腔风冷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478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47845U (zh) 一种隔腔风冷结构
CN104394676A (zh) 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及其节能循环系统控制方法
CN219470278U (zh) 一种半导体材料结晶炉
CN104378959A (zh) 应用于室外机柜的散热节能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487859U (zh) 一种速冻机
CN208980581U (zh) 一种玻璃瓶退火冷却装置
CN216998174U (zh) 可分段式控制的钢化玻璃均质炉
CN114823331A (zh) 一种用于三极管器件制造的氮氢退火设备及其工艺
CN205741128U (zh) 一种立式连续式回火炉
CN109579546A (zh) 一种双级冷却炉
CN108800718A (zh) 一种低干耗速冻装置及速冻方法
TW202244448A (zh) 燒結爐
CN114679890A (zh) 一种新型电气自动化控制柜
CN210004553U (zh) 全热交换除霾新风机
CN209778654U (zh) 沉积设备及沉积系统
CN111278243A (zh) 一种电子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15893273U (zh) 一种上下独立抽气式冷却隔腔结构
CN216011427U (zh) 一种石膏线生产线石膏粉冷却机
CN202867105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冷却装置
CN202454541U (zh) 排气装置及具有该排气装置的烘烤设备
CN215766417U (zh) 一种氧化铝陶瓷基板复平窑
CN104480276A (zh) 一种立式连续式回火炉
CN218164194U (zh) 一种用于棉花糖机的散热机构
CN221051911U (zh) 一种废钢烘烤装置
CN213525825U (zh) 蜡疗机的送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000 No. 18, Fuli Road, Xinzhuang Town,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Botao Intelligent Therm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 18, Fuli Road extension, Xinzhuang Town,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BOTAO EQUIP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