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7017U -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47017U
CN216347017U CN202122977616.2U CN202122977616U CN216347017U CN 216347017 U CN216347017 U CN 216347017U CN 202122977616 U CN202122977616 U CN 202122977616U CN 216347017 U CN216347017 U CN 216347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lower panel
buckle
limiting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776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776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47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47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47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壳体组件用于空调室内机,壳体组件包括:面框、下面板和底盘,面框形成有进风口,下面板形成有出风口且连接于面框的底部,底盘位于面框和下面板的后侧;其中,紧固件适于沿前后方向穿设于下面板和底盘,下面板的内壁上形成有支撑结构,底盘的一部分适于支撑在支撑结构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可以较好地防止底盘承受碰撞后相对下面板窜动,从而可以避免因窜动导致的底盘或者下面板与紧固件产生相对运动,进而可以避免因相对运动发生撞击导致的损坏,利于保证壳体组件的结构强度,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家用电器。但空调器中由于部件繁多,例如包括:面框、面板、底盘等等部件,使得多个部件之间的需要通过连接结构进行组合。在相关技术中,连接结构的强度较差,导致连接位置的间隙较大,并直接影响空调的整体结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具有结构强度高、连接位置间隙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壳体组件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用于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框,所述面框形成有进风口;下面板,所述下面板形成有出风口且连接于所述面框的底部;底盘,所述底盘位于所述面框和所述下面板的后侧;其中,紧固件适于沿前后方向穿设于所述下面板和所述底盘,所述下面板的内壁上形成有支撑结构,所述底盘的一部分适于支撑在所述支撑结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下面板的内壁上形成有支撑结构,底盘的一部分适于支撑在支撑结构上,可以较好地防止底盘承受碰撞后相对下面板窜动,从而可以避免因窜动导致的底盘或者下面板与紧固件产生相对运动,进而可以避免因相对运动发生撞击导致的损坏,利于保证壳体组件的结构强度,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紧固件的下方且邻近所述紧固件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盘上形成有连接凸柱,所述下面板的内壁形成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的后表面形成有定位凹槽,所述连接凸柱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定位凹槽,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定位凹槽的底壁和所述连接凸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连接凸起的下方且与所述连接凸起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凸起的底面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限定出限位空间,所述底盘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限位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盘具有朝向前延伸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支撑抵接在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连接凸柱形成于所述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连接凸起在前后方向上抵接配合的面为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上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容纳于所述限位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设在所述下面板的内壁上;支撑筋板,所述支撑筋板设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支撑筋板为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底盘的一部分支撑在多个所述支撑筋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结构的上表面包括导向面和支撑面,所述底盘的一部分支撑在所述支撑面上,所述导向面位于所述支撑面的邻近所述底盘的一侧,在由前至后的方向上,所述导向面朝向下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面板和所述底盘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卡扣且另一个上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卡接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配合的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卡扣抵接的抵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邻近所述第一卡扣的自由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配合的面为卡接面,所述卡接面在由下至上的方向上朝向前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面框的底部设有限位孔,所述下面板的底部设有具有弹性的限位卡扣,所述面框的底面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下面板的朝向所述面框的底面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卡扣穿过所述限位孔时被挤压变形,在所述限位卡扣卡入所述限位孔后,所述限位卡扣与所述面框的内壁面位于对应的所述限位孔的后侧的部分抵接,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在前后方向上抵接且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的前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均沿左右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的横截面均呈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壳体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下面板的内壁上形成有支撑结构,底盘的一部分适于支撑在支撑结构上,可以较好地防止底盘承受碰撞后相对下面板窜动,从而可以避免因窜动导致的底盘或者下面板与紧固件产生相对运动,进而可以避免因相对运动发生撞击导致的损坏,利于保证壳体组件的结构强度,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下面板的内壁上形成有支撑结构,底盘的一部分适于支撑在支撑结构上,可以较好地防止底盘承受碰撞后相对下面板窜动,从而可以避免因窜动导致的底盘或者下面板与紧固件产生相对运动,进而可以避免因相对运动发生撞击导致的损坏,利于保证壳体组件的结构强度,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D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下面板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E区域的放大图;
图7是图2中沿B-B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F区域的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面框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中G区域的放大图;
图11是图2中沿C-C的剖视图;
图12是根图11中H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壳体组件100;
面框1;限位孔11;第一限位凸起12;
下面板2;出风口20;支撑结构21;支撑底座211;支撑筋板212;导向面213;支撑面214;限位空间215;连接凸起22;定位凹槽221;第一加强筋222;第一卡扣23;抵接凸起231;第一连接臂232;第一卡接部233;第一导向斜面234;配合斜面235;自由端面236;第二加强筋237;限位卡扣24;第三导向斜面241;第二限位凸起25;
底盘3;配合部31;连接凸柱311;配合面312;限位凸起313;第二卡扣32;卡接面321;第二连接臂322;第二卡接部323;第二导向斜面324;
容纳空间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0。
如图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0用于空调室内机。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0,不限于应用空调室内机。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0所应用的空调室内机的类型不限,例如可以应用于空调一体机,如移动空调、窗机等等,又例如还可以应用于分体空调的室内机,例如空调挂机、空调柜机等等。
为简化描述,后文仅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0应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为例进行说明,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后文的技术方案后,显然能够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0应用于其他设备的具体实施例,这里不做赘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组件100包括:面框1、下面板2和底盘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壳体组件100还包括前面板,前面板设置于面框1的前侧且位于下面板 2的上方,使得通过面框1、下面板2、前面板和底盘3可以限定出容纳空间4,即壳体组件100内形成有容纳空间4,使得壳体组件100可以容纳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部件以及风机部件等等,从而可以降低外部环境对换热器等部件的干扰,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运转稳定性。
具体地,参考图1-图3,面框1上形成有进风口,下面板2形成有出风口20且连接于面框1的底部。也就是说,壳体组件100的内部空间可以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20与外部空间连通,从而可以室内空间与空调室内机之间形成连通的气流通道,以保证空调室内机进行空气调节时的空气可以顺畅流动。
具体地,进风口和出风口20与壳体组件100的容纳空间4连通,换热器部件以及风机部件均位于容纳空间4内,在风机组件的驱动下,室内空间的空气可以通过进风口进入容纳空间4内,通过换热器部件可以对进入容纳空间4的气体进行升温或者降温调节后,进一步通过出风口20排入室内空间,即实现室内空间与容纳空间4之间气体的强制循环,以逐步完成对室内空间的空气调节。
进一步地,底盘3位于面框1和下面板2的后侧。也就是说,面框1和下面板2均位于底盘3的前侧。由此,通过底盘3可以较好地遮挡在面框1的后方,并通过与下面板2 以及底盘3的连接配合,可以较好提升壳体组件100的结构强度,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换热器部件和风机组件可以设置于底盘3上,从而使得底盘3可以较好地支撑换热器等部件,进而提升换热器等部件的运转稳定性,利于提升空调室内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紧固件适于沿前后方向穿设于下面板2和底盘3。也就是说,下面板2和底盘3在前后方向上至少存在部分相对的部分,从而在紧固件的作用下,可以较好地限制下面板2和底盘3发生前后方向上的相对运动,从而保证下面板2和底盘3的牢固连接,进而可以提升壳体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
此外,可以通过将紧固件拆下,将下面板2从底盘3上拆下,即实现了下面板2与底盘3之间的简易安装和拆卸,利于降低空调室内机后期的维护检修难度。
进一步地,参考图3和图4,下面板2的内壁上形成有支撑结构21,底盘3的一部分适于支撑在支撑结构21上。这里的下面板2的内壁指的是下面板2朝向底盘3的侧壁。由此,通过支撑结构21支撑底盘3位于支撑结构21上的部分,使得在支撑方向上,支撑结构21可以较好地阻挡底盘3朝向靠近支撑结构21的方向移动,即底盘3与支撑结构21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易发生偏移,从而可以较好地保持底盘3和下面板2的相对位置。
具体地,当空调室内机发生跌落等承受强大冲击力时,通过支撑结构21与底盘3的配合,可以较好地防止底盘3承受碰撞后相对下面板2窜动,从而可以避免因窜动导致的底盘3或者下面板2与紧固件产生相对运动,进而可以避免因相对运动发生撞击导致的损坏,利于保证壳体组件100的结构强度,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100,下面板2的内壁上形成有支撑结构21,底盘3 的一部分适于支撑在支撑结构21上,可以较好地防止底盘3承受碰撞后相对下面板2窜动,从而可以避免因窜动导致的底盘3或者下面板2与紧固件产生相对运动,进而可以避免因相对运动发生撞击导致的损坏,利于保证壳体组件100的结构强度,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和图4,支撑结构21位于紧固件的下方且邻近紧固件设置。也就是说,支撑结构21邻近下面板2与底盘3通过紧固件连接的位置,使得支撑结构21支撑底盘3的位置与下面板2和底盘3通过紧固件连接的位置距离较近,可以较好地避免因支撑结构21与紧固件距离较远导致的支撑效果减弱,从而可以提升支撑结构21限制下面板2和底盘3通过紧固件连接的位置产生相对运动的强度,进而可以进一步避免因相对运动发生撞击导致的损坏。
进一步地,底盘3上形成有连接凸柱311,下面板2的内壁形成有连接凸起22,连接凸起22的后表面形成有定位凹槽221,连接凸柱311的一部分容纳于定位凹槽221,紧固件穿设于定位凹槽221的底壁和连接凸柱311。这里的连接凸起22的后表面指的是连接凸起22朝向底盘3的侧面,定位凹槽221的底壁指的是定位凹槽221与连接凸起22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侧壁。
也就是说,在进行下面板2与底盘3的装配工序时,可以将连接凸起22朝向定位凹槽 221的一端插入定位凹槽221内,而后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定位凹槽221的底壁以及连接凸柱311朝向定位凹槽221的侧壁。由此,通过紧固件可以较好地限制底盘3和下面板2 在紧固件穿设方向(如图3所示的前后方向上)的活动自由度,定位凹槽221的侧壁可以较好地限制连接凸起22在周向上(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所在直线和左右方向所在直线所构成的平面上)的活动自由度。
换言之,在支撑结构21支撑底盘3,以防止底盘3相对下面板2窜动的基础上,通过定位凹槽221对连接凸柱311的限制,利于保持底盘3与下面板2的相对位置,可以进一步地防止底盘3相对下面板2窜动,从而可以防止连接凸柱311和连接凸起22相对紧固件运动导致的损坏,利于提升壳体组件100的结构强度。
此外,通过将连接凸柱311对准插入定位凹槽221内,便可以完成下面板2与底盘3的对准安装,可以较好地降低底盘3与下面板2装配工序中的定位难度,利于提升壳体组件100的装配效率。并且,在定位凹槽221限位连接凸柱311以及保证下面板2与底盘3 连接的同时,通过设置定位凹槽221和连接凸柱311,可以降低对壳体组件100宽度尺寸,即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的影响,利于缩小空调室内机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下面板2还包括多个第一加强筋222,第一加强筋 222分别与下面板2的内壁以及连接凸起22的外周壁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凸起22的其中一个外侧壁与下面板2的内壁之间设有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加强筋222,从而可以较好提升连接凸起22与下面板2的连接强度,并且第一加强筋222可以较好地支撑连接凸起22,使得连接凸起22不易弯折或者断裂,利于提升壳体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21位于连接凸起22的下方,且与连接凸起22相连。由此,通过支撑结构21与连接凸起22连接,使得支撑结构21承受作用力可以通过向连接凸起22上传递分散,即,可以较好提升支撑结构21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支撑结构21的受力上限,以保证支撑结构21支撑底盘3的稳定性。具体地,通过支撑结构21可以较好地向上支撑底盘3,从而可以较好阻挡底盘3相对下面板2朝向下移动,从而可以较好地防止连接凸柱311相对定位凹槽221朝向下移动,从而可以避免因连接凸柱311和连接凸起22 撞击导致的损坏,利于提升壳体组件100的结构强度。
如图4所示,连接凸起22的底面与支撑结构21之间限定出限位空间215,底盘3的一部分容纳于限位空间215内。也就是说,限位空间215位于连接凸起22的下方且位于支撑结构21的上方。由此,通过支撑结构21可以较好地限制底盘3位于限位空间215内的部分朝向下的活动自由度,通过连接凸起22的底面可以较好地限制底盘3位于限位空间215 内的部分朝向上的活动自由度,即,通过连接凸起22与支撑结构21的配合,使得限位空间215可以较好地防止底盘3和下面板2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运动,从而可以避免因底盘3 和下面板2与紧固件相对运动导致的损坏。
此外,参考图3和图4,限位空间215具有朝向后的开口,便于底盘3与限位空间215配合的部分通过开口插入限位空间215内,利于降低底盘3和下面板2的装配难度。
更进一步地,底盘3具有朝向前延伸的配合部31,配合部31支撑抵接在支撑结构21上,连接凸柱311形成于配合部31,配合部31与连接凸起22在前后方向上抵接配合的面为配合面312,配合面312上形成有限位凸起313,限位凸起313容纳于限位空间215。
也就是说,限位凸起313凸出配合面312设置,即,沿着配合面312朝向远离配合部31的方向延伸,将限位凸起313容纳于限位空间215内,利于将配合部31与支撑结构21 的配合难度。具体地,通过限位空间215可以较好地限制限位凸起313上下方向上的活动自由度,从而限制配合部31上下方向上的活动自由度,使得配合部31与连接凸起22不易发生上下方向上的相对运动,从而可以避免配合部31或连接凸起22与紧固件产生相对运动导致的损坏。
此外,通过设置配合部31,可以较好地降低底盘3与下面板2的连接难度,同时,使得底盘3与下面板2之间的连接结构,即配合部31、连接凸起22和支撑结构21所占用的空间较少,布局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4和图6,支撑结构21包括:支撑底座211和支撑筋板212。其中,支撑底座211设在下面板2的内壁上,支撑筋板212设在支撑底座 211上,支撑筋板212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底盘3的一部分支撑在多个支撑筋板212上。
也就是说,连接凸起22的底面与多个支撑筋板212之间限定出限位空间215,底盘3与支撑结构21配合的部分可以与多个支撑筋板212接触,即,增加了底盘3与支撑结构 21的接触面积,多个支撑筋板212均通过支撑底座211与下面板2连接。由此,底盘3与下面板2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底盘3与支撑筋板212之间互相限位产生相互作用力的可以通过多个支撑筋板212分散,并可以传递至支撑底座211上分散,即,多个支撑筋板 212同时支撑底盘3使得支撑结构21具有更高的受力上限,通过支撑底座211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支撑筋板212的支撑强度,以防止底盘3与下面板2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并使得在左右方向上,支撑结构21可以支撑底盘3的长度增加,进一步地提升支撑结构21的支撑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6所示,支撑筋板212设有四个,支撑底座211包括水平放置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板和竖直放置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位于两侧的第二支撑板之间,四个支撑筋板212的下端设于位于最上侧的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与上述具体示例不同的是,第一支撑板仅设有一个,第二支撑板设有三个,第一支撑板位于两侧的第二支撑板之间且位于中间的第二支撑板的上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4,支撑结构21的上表面包括导向面213和支撑面214,底盘3的一部分支撑在支撑面214上,导向面213位于支撑面214的邻近底盘3 的一侧,在由前向后的方向上,导向面213朝向下倾斜延伸。
也就是说,导向面213位于支撑面214的后侧,导向面213延伸方向的一侧与支撑面214连接,导向面213延伸方向的另一侧位于支撑结构21上表面邻近底盘3的一侧,在底盘3朝向下面板2的方向上,导向面213朝向上倾斜延伸。由此,在下面板2的装配过程中,通过导向面213可以较好引导的安装路径,以纠正下面板2安装角度的偏差,从而可以降低壳体组件100的装配难度。
具体地,在下面板2的装配过程中,将下面板2朝向靠近底盘3的方向移动,若底盘3与下面板2已对准,使得支撑面214可以直接朝向底盘3移动,并与底盘3支撑在支撑结构21上的部分接触。而当下面板2与底盘3之间未精确对准时,如下面板2的安装角度偏高时,在下面板2朝向底盘3移动的过程中,底盘3支撑在支撑结构21上的部分首先与导向面213接触,因此,当继续推动下面板2朝向底盘3移动时,下面板2可以沿着底盘3 向下倾斜移动,直至底盘3支撑在支撑结构21上的部分与支撑面214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便于理解导向面213的作用,并非对导向面213导向方向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7和图8,下面板2和底盘3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卡扣23且另一个上设有第二卡扣32,第一卡扣23和第二卡扣32在前后方向上互相卡接配合。由此,第一卡扣23与第二卡扣32配合后,第一卡扣23可以较好地限制第二卡扣 32朝向远离第一卡扣23的方向,即朝向前移动,同时,第二卡扣32可以较好地限制第一卡扣23朝向远离第二卡扣32的方向,即朝向后移动,即,通过第一卡扣23与第二卡扣 32的卡接配合,可以较好地限制下面板2和底盘3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利于提升壳体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
其中,第一卡扣23与第二卡扣32卡接配合的表面形成有与第二卡扣32抵接的抵接凸起231,抵接凸起231邻近第一卡扣23的自由端面236。如图8所示,这里的第一卡扣23 的自由端面236指的是第一卡扣23在与第二卡扣32卡接配合时,首先与第二卡扣32接触的端面。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抵接凸起231,可以较好地减少第一卡扣23在与第二卡扣32 配合的表面上与第二卡扣32的接触面积,使得在第一卡扣23和第二卡扣32卡接配合的过程中,第一卡扣23第二卡扣32卡扣配合相对的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利于降低下面板2安装至底盘3的难度。此外,抵接凸起231沿着第一卡扣23与第二卡扣32卡接配合的表面朝向靠近的第二卡扣32的方向的延伸,使得第一卡扣23和第二卡扣32通过抵接凸起231可以较好地形成过盈配合,即抵接凸起231远离第一卡扣23的一端与第二卡扣32 抵接,从而可以较好地缩小下面板2与底盘3之间的安装间隙,利于提升空调室内机外观的美观性,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二卡扣32与第一卡扣23卡接配合的面为卡接面321,卡接面321在由下至上的方向上朝向前倾斜延伸。也就是说,在前后方向上,卡接面321上端与下面板2之间的间距大于卡接面321下端与下面板2之间的间距。由此,当抵接凸起231进入卡接面 321后,随着第一卡扣23的推入,即朝向底盘3移动,第二卡扣32与下面板2在前后方向上的间距逐渐缩小,从而可以较好地缩小下面板2与底盘3之间的安装间隙,提升外观的美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卡扣23设在下面板2的内壁上,第二卡扣32设在底盘3的前壁面上,第一卡扣23包括第一连接臂232和第一卡扣23部,第一连接臂232沿下面板2的内壁朝向靠近底盘3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臂232的延伸末端与第一卡扣23部连接,第一卡接部233下端凸出第一连接臂232的底壁设置,第一卡接部233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形成第一导向斜面234,在远离下面板2的方向上,第一导向斜面234朝向靠近远离第二连接臂322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一卡接部233与第二卡接部 323配合的侧面为配合斜面235,在远离下面板2的方向上,配合斜面235朝向靠近第二连接臂322的方向倾斜延伸,抵接凸起231设于配合斜面235远离第一连接臂232的一侧。其中,抵接凸起231远离第一连接臂232的一侧形成为弧形面,抵接凸起231邻近第一连接臂232的一侧形成为平面。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臂322沿底盘3的前壁面朝向靠近下面板2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臂322的延伸末端与第二卡扣32部连接,第二卡接部323的上端凸出第二连接臂322的顶壁设置,第二卡接部323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形成第二导向斜面324,在靠近下面板2 的方向上,第二导向斜面324朝向远离第一连接臂232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二卡接部323 与第一卡接部233配合的侧面为卡接面321,在靠近下面板2的方向上,卡接面321朝向靠近第一连接臂232的方向倾斜延伸。
由此,在下面板2与底盘3的装配过程中,第一卡接部233和第二卡接部323将先接触,在第一导向斜面234和第二导向斜面324的作用下,推动第一卡接部233和第二卡接部323在上下方向上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且第一卡扣23朝向底盘3移动,当抵接凸起231进入卡接面321时,随着第一卡扣23的继续推入,抵接凸起231沿着卡接面321朝向靠近第二连接臂322的方向移动,直至抵接凸起231大致移动至卡接面321邻近第二连接臂322的位置,以完成第一卡扣23和第二卡扣32的卡接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参考图6和图8,下面板2还包括多个第二加强筋237,第二加强筋237分别与下面板2的内壁以及第一卡扣23的侧壁连接,例如,可以在第一连接臂232侧壁与下面板2的内壁之间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237,从而可以较好提升第一卡扣23与下面板2的连接强度,并且通过第二加强筋237可以更好地支撑第一卡扣 23,使得第一卡扣23不易弯折或者断裂,利于提升壳体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5所示,下面板2的内壁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卡扣23,连接凸起22以及支撑结构21设有第一卡扣23的两侧,相应地,底盘3上设有多个与第一卡扣23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扣32,以及与连接凸起22和支撑结构21 一一对应的配合部31。具体地,在下面板2与底盘3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先进行第一卡扣 23和第二卡扣32的配合,并在此过程中,将配合部31以及连接凸起22盒支撑结构21的位置关系对准,最后通过紧固件将下面板2固定在底盘3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9-图12,面框1的底部设有限位孔11,下面板 2的底部设有具有弹性的限位卡扣24,面框1的底面设有第一限位凸起12,下面板2的朝向的面框1的底面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凸起25,限位卡扣24穿过限位孔11时被挤压变形,在限位卡扣24卡入限位孔11后,限位卡扣24与面框1的内壁面位于对应的限位孔11的后侧的部分抵接,第一限位凸起12和第二限位凸起25在前后方向上抵接且第一限位凸起 12位于第二限位凸起25的前侧。
也就是说,通过限位卡扣24与限位孔11的配合,可以较好地将下面板2的底部挂设在面框1的底壁,即,限制面框1与下面板2在上下方向上的活动自由度,并通过第一限位凸起12和第二限位凸起25,具体地,第一限位凸起12的后侧与第二限位凸起25的前侧抵接,第一限位凸起12可以较好地阻挡第二限位凸起25朝向前移动,即,面框1可以较好地阻挡下面板2朝向前移动,从而保持面框1与下面板2的相对位置,即限位凸起313 位于限位孔11内,并处于挤压状态,可以较好地避免限位卡扣24恢复形变回弹,从而可以较好地保证面框1与下面板2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2所示,限位卡扣24的后端具有第三导向斜面241,在由前向后的方向上,第三导向斜面241朝向上倾斜延伸,由此,可以较好地降低下面板2与面框1的装配难度。此外,参考图5和图9,下面板2的内壁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多个限位卡扣24,位于同一侧的多个限位卡扣24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面板1的底壁的左右两侧设有与多个限位卡扣24一一对应的多个限位孔12。
进一步地,参考图9和图10,第一限位凸起12和第二限位凸起25均沿左右方向延伸。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凸起12和第二限位凸起25在左右方向上的延伸长度越大,则第一限位凸起12第二限位凸起25的接触面积越大。由此,可以较好地增加第一限位凸起12和第二限位凸起25解除配合的阻力,从而可以提升第一限位凸起12对第二限位凸起 25的限位强度。
更进一步地,参考图12,第一限位凸起12的横截面和第二限位凸起25的横截面均成弧形。这里的横截面指的是第一限位凸起12和第二限位凸起25沿前后方向的截面。由此,下面板2安装至面框1上的过程中,第二限位凸起25沿着第一限位凸起12运动,弧形面可以较好地降低第一限位凸起12和第二限位凸起25相互运动时,第一限位凸起12和第二限位凸起25互相接触的接触面的摩擦力,从而可以较好地降低下面板2与面框1的装配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壳体组件100。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通过下面板2与底盘3以及面框1可拆卸连接,便于进行空调室内机的分体拆洗,从而可以保持空调室内机的容纳空间4的干净卫生,进而可以为用户营造安全健康的呼吸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下面板2的内壁上形成有支撑结构21,底盘3 的一部分适于支撑在支撑结构21上,可以较好地防止底盘3承受碰撞后相对下面板2窜动,从而可以避免因窜动导致的底盘3或者下面板2与紧固件产生相对运动,进而可以避免因相对运动发生撞击导致的损坏,利于保证壳体组件100的结构强度,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下面板2的内壁上形成有支撑结构21,底盘3的一部分适于支撑在支撑结构21上,可以较好地防止底盘3承受碰撞后相对下面板2窜动,从而可以避免因窜动导致的底盘3或者下面板2与紧固件产生相对运动,进而可以避免因相对运动发生撞击导致的损坏,利于保证壳体组件100的结构强度,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壳体组件,用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框,所述面框形成有进风口;
下面板,所述下面板形成有出风口且连接于所述面框的底部;
底盘,所述底盘位于所述面框和所述下面板的后侧;
其中,紧固件适于沿前后方向穿设于所述下面板和所述底盘,所述下面板的内壁上形成有支撑结构,所述底盘的一部分适于支撑在所述支撑结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紧固件的下方且邻近所述紧固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形成有连接凸柱,所述下面板的内壁形成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的后表面形成有定位凹槽,所述连接凸柱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定位凹槽,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定位凹槽的底壁和所述连接凸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连接凸起的下方且与所述连接凸起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起的底面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限定出限位空间,所述底盘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限位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具有朝向前延伸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支撑抵接在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连接凸柱形成于所述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连接凸起在前后方向上抵接配合的面为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上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容纳于所述限位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设在所述下面板的内壁上;
支撑筋板,所述支撑筋板设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支撑筋板为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底盘的一部分支撑在多个所述支撑筋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的上表面包括导向面和支撑面,所述底盘的一部分支撑在所述支撑面上,所述导向面位于所述支撑面的邻近所述底盘的一侧,在由前至后的方向上,所述导向面朝向下倾斜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板和所述底盘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卡扣且另一个上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卡接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配合的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卡扣抵接的抵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邻近所述第一卡扣的自由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配合的面为卡接面,所述卡接面在由下至上的方向上朝向前倾斜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的底部设有限位孔,所述下面板的底部设有具有弹性的限位卡扣,所述面框的底面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下面板的朝向所述面框的底面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卡扣穿过所述限位孔时被挤压变形,在所述限位卡扣卡入所述限位孔后,所述限位卡扣与所述面框的内壁面位于对应的所述限位孔的后侧的部分抵接,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在前后方向上抵接且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的前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均沿左右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的横截面均呈弧形。
14.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122977616.2U 2021-11-30 2021-11-30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Active CN216347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7616.2U CN216347017U (zh) 2021-11-30 2021-11-30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7616.2U CN216347017U (zh) 2021-11-30 2021-11-30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47017U true CN216347017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6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77616.2U Active CN216347017U (zh) 2021-11-30 2021-11-30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47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08870A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6545924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347017U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217685376U (zh) 空调器
CN110906457A (zh) 窗式空调器
CN210861451U (zh) 空调室外机的底盘组件和空调室外机
CN211177102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575484U (zh) 用于空调器的面板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823061U (zh) 窗式空调器的面框、窗式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和窗式空调器
CN21589255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575917B (zh) 卡扣组件、用于吸油烟机的玻璃面板固定结构及吸油烟机
CN214406270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9063735U (zh) 用于空调器室内机的面板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CN111503741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CN108317624B (zh) 窗式空调器面板装配结构、窗式空调器
CN210861355U (zh) 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16346699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0441417U (zh) 空调器的面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12376936U (zh) 一种蜗壳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N21371323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876154U (zh) 空调器安装总成
CN212619208U (zh) 面板组件及空气调节设备
CN215675740U (zh) 落地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
CN21225288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CN215929766U (zh) 空调安装结构和壁挂式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