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6624U - 一种扫风叶片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扫风叶片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46624U
CN216346624U CN202122855703.0U CN202122855703U CN216346624U CN 216346624 U CN216346624 U CN 216346624U CN 202122855703 U CN202122855703 U CN 202122855703U CN 216346624 U CN216346624 U CN 216346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sweeping
wind
sweeping
sweeping par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5570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海龙
蔡志超
赵春达
罗会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5570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46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46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46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扫风叶片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扫风叶片,包括第一扫风部和第二扫风部。第一扫风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扫风部上设有第一遮盖部。第一扫风部可翻转地连接于第二扫风部,以使第一扫风部和第二扫风部选择性地叠合或展开。第一扫风部和第二扫风部叠合的情况下,第一遮盖部遮盖第一通孔;第一扫风部和第二扫风部展开的情况下,第一遮盖部打开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采用了上述的扫风叶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扫风叶片及空调器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以零风感模式运行的过程中空调器壳体的多处内壁形成凝露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扫风叶片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扫风叶片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空调使用过程中的体验也愈加重视,因此,空调器上出现了各种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功能,零风感便是其中一项。毫无疑问,零风感模式规避掉强风吹人的痛点,使用户的舒适性得到极大提升。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空调以零风感模式运行的过程中,通常在空调器壳体的多处内壁形成凝露,对用户造成极大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改善现有技术中以零风感模式运行的过程中空调器壳体的多处内壁形成凝露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风叶片,包括第一扫风部和第二扫风部;
所述第一扫风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扫风部上设有第一遮盖部;
所述第一扫风部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扫风部,以使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选择性地叠合或展开;
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叠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遮盖部遮盖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展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遮盖部打开所述第一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扫风叶片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扫风叶片在应用至空调器的情况下,该扫风叶片可以用于对空调器导出的气流进行导流。在第一扫风部和第二扫风部展开的情况下,第一遮盖部打开第一通孔,气流在经过扫风叶片导向的情况下,气流不仅能被第一扫风部导流,部分气流还能从第一通孔中穿过,从而使得气流的流动方向已经流动速度受到影响,便能减弱气流,从而实现零风感的功能。在第一扫风部和第二扫风部相互叠合的情况下,第一遮盖部则遮盖第一通孔,由此使得气流不能穿过第一通孔,因此气流在第一扫风部的导向作用下,将气流朝向一个方向引导,确保气流可以平稳地流动,从而防止气流在空调器的内部多处内壁形成凝露。因此,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以零风感模式运行的过程中空调器壳体的多处内壁形成凝露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均呈片状;所述第一扫风部的其中一个侧边上设有转动连接部,所述第二扫风部的其中一个侧边上设有转动配合部;所述转动连接部和所述转动配合部可转动地连接。
通过设置在第一扫风部侧边的转动连接部和设置在第二扫风部的侧边的转动配合部的转动配合,可以方便实现第一扫风部和第二扫风部之间的转动;并且。
可选地,所述转动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扫风部侧边的转轴,所述转动配合部上设有与所述转轴适配的配合槽;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配合槽内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扫风部上;在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叠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遮盖部遮盖多个所述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遮盖部与所述第二扫风部一体成型。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展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形成的角度取值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80°。
可选地,所述第一扫风部的侧边设有第一导风斜面,且使得所述第一扫风部的厚度从所述第一扫风部侧边朝向所述第一扫风部中心位置逐渐增大;在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叠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风斜面位于所述第一扫风部上远离所述第二扫风部的一侧;
和/或,所述第二扫风部的侧边设有第二导风斜面,且使得所述第二扫风部的厚度从所述第二扫风部侧边朝向所述第二扫风部中心位置逐渐增大;在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叠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风斜面位于所述第二扫风部上远离所述第一扫风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扫风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扫风部上设有第二遮盖部;
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叠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遮盖部遮盖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展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遮盖部打开所述第二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多个;
所述第一遮盖部包括多个第一遮盖部210;多个所述第一遮盖部210和多个第二通孔交错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扫风部上;
所述第二遮盖部包括多个第二遮盖部130;多个所述第二遮盖部130和多个第一通孔交错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扫风部上。
一种空调器,包括扫风叶片。所述扫风叶片包括第一扫风部和第二扫风部;
所述第一扫风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扫风部上设有第一遮盖部;
所述第一扫风部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扫风部,以使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选择性地叠合或展开;
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叠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遮盖部遮盖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展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遮盖部打开所述第一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采用了上述的扫风叶片,该空调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扫风叶片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扫风叶片的一种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扫风叶片的叠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扫风叶片的另一种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扫风叶片;100-第一扫风部;110-第一通孔;120-转动连接部;121-转轴;122-贯穿孔;130-第二遮盖部;140-第一导风斜面;200-第二扫风部;210-第一遮盖部;220-第二通孔;230-转动配合部;231-配合槽;240-第二导风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未示),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中,室内机配置成安装在指定区域,以向指定区域提供空气调节作用;室外机配置成装配在指定区域以外的区域,并且室外机与室内机连接,以使得制冷剂在室外机的作用下可以在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循环。需要说明的是,室内机提供的空气调节作用包括但不限于:温度调节作用、湿度调节作用、新风作用、除尘作用以及空气流动速度调节作用等。
室内机内部设置有形成气流的风机,该风机可以将指定区域的气流吸入,且对吸入的气流进行空气调节,然后将处理之后的气流在此导入指定区域中,便能对指定区域的空气进行空气调节,从而改善指定区域的空气质量,提高用户在指定区域的舒适度。其中,为了确保气流能被引导至指定的位置,室内机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气流流动的结构,可以通过引导气流流动的结构向气流提供导向作用,从而将气流导向至指定的位置,确保对指定位置提供精准的空气调节作用。
当然,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用户的舒适度,用于引导气流流动的结构可以实现零风感模式,换言之,该用于引导气流流动的结构可以将气流打散,从而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同时削弱气流的流动速度,便能实现零风感的功能。但是,采用该方式通常造成气流进入至空调壳体的内部多处缝隙内部,从而在空调壳体的多处内壁形成凝露,对用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即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由于设置零风感模式导致容易在空调壳体的内部多处内壁形成凝露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本申请的扫风叶片10以及采用了该扫风叶片10的空调器。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扫风叶片10包括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第一扫风部100开设有第一通孔110,第二扫风部200上设有第一遮盖部210。第一扫风部100可翻转地连接于第二扫风部200,以使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选择性地叠合或展开;其中,第一扫风部100可翻转的连接于第二扫风部200指代的是,第一扫风部100可以相对第二扫风部200转动,并且第一扫风部100相对第二扫风部200转动的方式为相对第二扫风部200翻转,由此方便第一扫风部100靠近第二扫风部200从而达到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相互叠合的目的,并且还方便第一扫风部100远离第二扫风部200移动以实现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展开的目的。其中,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叠合的情况下,第一遮盖部210遮盖第一通孔110;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展开的情况下,第一遮盖部210打开第一通孔110。
以上所述,在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相互展开的情况下,第一遮盖部210打开第一通孔110,因此,在第一扫风部100进行气流导向的情况下,部分气流可以从第一通孔110穿过,因此使得气流从多个方向流动,从而形成多个方向的气流,便能使得气流的流动方向紊乱。同时,还能通过第一扫风部100以及第一通孔110的设置降低气流的流动速度,从而削弱气流。基于此,便能实现零风感的功能。另外,在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相互叠合的情况下,第一遮盖部210遮盖第一通孔110以关闭第一通孔110,因此,第一扫风部100在引导气流的情况下,可以引导气流朝向一个方向引导,便能使得气流平稳地朝向一个方向流动,可以防止气流进入至空调器内部的多处缝隙中,从而防止在空调器的内部多处内壁形成凝露。因此,在该扫风叶片10应用至空调器的情况下,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由于设置零风感模式导致容易在空调壳体的内部多处内壁形成凝露的技术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该扫风叶片10可以在用户对零风感功能具有需求的情况下提供零风感的功能,并且在用户对于零风感功能的需求不大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的叠合取消零风感功能,同时改善空调器的内部多处内壁形成凝露的问题。换言之,该扫风叶片10以及应用了该扫风叶片10的空调器不仅可以实现零风感功能,同时还能在用户不需要零风感模式的情况下关闭零风感,从而改善空调器内部的多处内壁容易形成凝露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均呈片状;由此可以向气流提供稳定有效的引导作用,同时也方便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之间的叠合和展开。其中,可以以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大致呈长方形的形状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扫风部100的其中一个侧边上设有转动连接部120,第二扫风部200的其中一个侧边上设有转动配合部230;转动连接部120和转动配合部230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扫风部100的侧边上设置转动连接部120,在第二扫风部200的侧边上设置转动配合部230,便能通过转动连接部120和转动配合部230的转动配合实现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的转动配合,从而方便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的展开和叠合。
当然,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实现转动配合。例如,第二扫风部200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扫风部100的中部,并且第二扫风部200可以相对第一扫风部100翻转;在该情况下,第二扫风部200从第一扫风部100的中部将第一扫风部100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通孔110可以设置在其中一个部分上,由此在第二扫风部200叠合在该部分上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遮盖部210遮盖第一通孔110;当然,在第二扫风部200相对第一扫风部100展开的情况下,可以打开第一通孔110。另外,基于此,可以在第一扫风部100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第二扫风部200,换言之,在第一扫风部100上设置两个第二扫风部200,此时可以在第一扫风部100的两个部分上均开设第一通孔110,可以分别通过两个第二扫风部200分别遮盖两个部分上的第一通孔110。
为了方便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的转动配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连接部120包括设置在第一扫风部100侧边的转轴121,转动配合部230上设有与转轴121适配的配合槽231;转轴121可转动地设置在配合槽231内部。由此可以通过转轴121和配合槽231的转动配合,实现转动连接部120和转动配合部230的转动配合。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连接部120的设置方式和转动配合部230的设置方式可以互换,换言之,即,转动配合部230包括设置在第二扫风部200上的转轴121,转动连接部120上设置有与转轴121适配的配合槽231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轴121的形成方式如下:在片状的第一扫风部100的其中一个侧边开设贯穿孔122,在该贯穿孔122远离第一扫风部100中部的位置便能形成转轴121。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扫风部100的侧边焊接或者集成转轴121。
另外,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转动连接部120和转动配合部230之间形成转动连接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转动连接部120上包括以球形结构,相对应的,转动配合部230上设置有与球形结构适配的球形槽,球形结构和球形槽的配合可以实现转动连接部120和转动配合部230的转动配合。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中的其中一个可以与空调器的出风框可转动地配合,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扫风部100或第二扫风部200相对出风框的转动,方便调整第一扫风部100相对气流方向的角度,从而方便调整出风方向。其中,以第一扫风部100与出风框可转动地配合为例进行说明。为了简化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的控制方法,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之间的转动控制与第一扫风部100和出风框之间的转动控制相互独立,换言之,可以独立地控制第一扫风部100相对出风框转动,同时也能独立地控制第二扫风部200相对第一扫风部100转动,由此可以降低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的控制难度。
其中,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之间的转动控制方法可以是在第二扫风部200或者第一扫风部100上集成设置电机,以通孔电机控制第二扫风部200相对第一扫风部100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扫风部100上开设的第一通孔110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110间隔地设置在第一扫风部100上;在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叠合的情况下,第一遮盖部210遮盖多个通孔。换言之,可以通过一个第一遮盖部210遮盖多个第一通孔110的方式实现关闭多个第一通孔110,同理,也可以通过一个第一遮盖部210远离第一通孔110的方式实现打开多个第一通孔110。因此,可以简化遮盖第一通孔110和打开第一通孔110的方式。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扫风部200上设置多个第一遮盖部210,以通过多个第一遮盖部210分别遮盖多个第一通孔110。其中,在设置多个第一遮盖部210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多个第一遮盖部210和多个第一通孔110一一对应,从而使得一个第一遮盖部210遮盖一个第一通孔110;也可以使得一个第一遮盖部210对应多个第一通孔110,即可以通过一个第一遮盖部210遮盖多个第一通孔110。
可选地,第一遮盖部210与第二扫风部200一体成型。换言之,在第二扫风部200呈片状的情况下,第一遮盖部210可以看作是第二扫风部200上用于遮盖第一通孔110的部分,基于此,也可以将整个第二扫风部200看作是一个第一遮盖部210,即可以通过一个第一遮盖部210遮盖多个第一通孔110。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在第二扫风部200上具有多个第一遮盖部210,多个第一遮盖部210分别对应于多个第一通孔110,以使得每个第一遮盖部210可以遮盖一个或者多个第一通孔11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遮盖部210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设置在第二扫风部200上。即,以第二扫风部200为片状的结构,可以在片状的第二扫风部200上另外设置第一遮盖部210。例如,可以在第二扫风部200上焊接多个第一遮盖部210,且在第一遮盖部210遮盖第一通孔110的情况下,第一遮盖部210伸入第一通孔110。又例如,在第二扫风部200上粘接第一遮盖部210,在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叠合的情况下,第一遮盖部210被夹持在第二扫风部200和第一扫风部100之间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扫风部100的侧边设有第一导风斜面140,且使得第一扫风部100的厚度从第一扫风部100侧边朝向第一扫风部100中心位置逐渐增大,通过第一导风斜面140的设置,通过第一导风斜面140引导气流顺着第一扫风部100流动,提高气流流动的顺畅性,确保有效地引导气流流动。在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叠合的情况下,第一导风斜面140位于第一扫风部100上远离第二扫风部200的一侧。因此,在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叠合的情况下,可以减小扫风叶片10整体上侧边的厚度,从而防止扫风叶片10整体厚度过后影响气流的流动。请结合参阅图4,第二扫风部200的侧边设有第二导风斜面240,且使得第二扫风部200的厚度从第二扫风部200侧边朝向第二扫风部200中心位置逐渐增大;通过第二导风斜面240的设置,通过第二导风斜面240引导气流顺着第二扫风部200流动,提高气流流动的顺畅性,确保有效地引导气流流动。在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叠合的情况下,第二导风斜面240位于第二扫风部200上远离第一扫风部100的一侧。因此,在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叠合的情况下,可以减小扫风叶片10整体上侧边的厚度,从而防止扫风叶片10整体厚度过后影响气流的流动。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取消第一导风斜面140或者第二导风斜面240的设置,换言之,可以表述为,第一扫风部100上设置有第一导风斜面140,和/或第二扫风部200上设置有第二导风斜面240。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取消第一导风斜面140和第二导风斜面240的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4,第一扫风部100相对第二扫风部200翻转,且使得在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展开的情况下,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形成的角度取值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80°,换言之,只需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之间形成大于0°的夹角,即可以认为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展开。当然,为了防止第二扫风部200对第一扫风部100的导风造成影响,第二扫风部200可以相对第一扫风部100转动较大的角度,例如60°、75°、90°、105°、120°、135°或者150°等,当然,此时可以将第二扫风部200转动至平行于气流从出风框导出的方向的状态,从而防止第二扫风部200对出风造成影响。由于第二扫风部200和第一扫风部100展开的情况下,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之间的夹角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80°,因此,第一扫风部100相对出风框转动至与出风方向形成任意的夹角角度,均能通过第二扫风部200相对第一扫风部100转动使得第二扫风部200平行于出风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中,第一扫风部100主要用于向气流提供导流作用,第二扫风部200主要用于遮盖第一扫风部100上的第一通孔1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具有零风感功能的需求的情况下,可以控制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展开,此时,需要将第二扫风部200调整至平行于气流流动方向,从而放置第二扫风部200对出风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零风感功能的实现。
当然,请结合参阅图4,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扫风部20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20,第一扫风部100上设有第二遮盖部130。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叠合的情况下,第二遮盖部130遮盖第二通孔220;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展开的情况下,第二遮盖部130打开第二通孔220。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展开至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之间的夹角为180°,从而使得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大致相平,从而共同向气流提供导流的作用。在此情况下,由于第一扫风部10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0,第二扫风部20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20,因此,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均能实现零风感的功能,同时还能解决防止第二扫风部200影响出风的问题。并且,由于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展开呈180°,还可以增大扫风叶片10的受风面积,从而增大对于气流流速的削弱作用,从而使得在风速较快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实现零风感的功能。
另外,在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相互叠合的情况下,便能通过第一遮盖部210遮盖第一通孔110,通过第二遮盖部130遮盖第二通孔220,从而同时关闭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220,从而使得扫风叶片10大致成为普通的导风板,以引导气流朝向一个方向流动。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220均为多个。第一遮盖部210包括多个第一遮盖部210;多个第一遮盖部210和多个第二通孔220交错地设置在第二扫风部200上。第二遮盖部130包括多个第二遮盖部130;多个第二遮盖部130和多个第一通孔110交错地设置在第一扫风部100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遮盖部210的形成方式可以如下,在片状的第二扫风部200上开设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通孔220,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通孔220之间便可以形成第一遮盖部210。同理,第二遮盖部130的形成方式可以如下,在片状的第一扫风部100上开设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110,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通孔110之间便可以形成第二遮盖部130。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扫风叶片10以及应用该扫风叶片10的空调器可以在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相互展开的情况下,第一遮盖部210打开第一通孔110,因此,在第一扫风部100进行气流导向的情况下,部分气流可以从第一通孔110穿过,因此使得气流从多个方向流动,从而形成多个方向的气流,便能使得气流的流动方向紊乱。同时,还能通过第一扫风部100以及第一通孔110的设置降低气流的流动速度,从而削弱气流。基于此,便能实现零风感的功能。另外,在第一扫风部100和第二扫风部200相互叠合的情况下,第一遮盖部210遮盖第一通孔110以关闭第一通孔110,因此,第一扫风部100在引导气流的情况下,可以引导气流朝向一个方向引导,便能使得气流平稳地朝向一个方向流动,可以防止气流进入至空调器内部的多处缝隙中,从而防止在空调器的内部多处内壁形成凝露。因此,在该扫风叶片10应用至空调器的情况下,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由于设置零风感模式导致容易在空调壳体的内部多处内壁形成凝露的技术问题。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扫风部和第二扫风部;
所述第一扫风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扫风部上设有第一遮盖部;
所述第一扫风部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扫风部,以使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选择性地叠合或展开;
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叠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遮盖部遮盖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展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遮盖部打开所述第一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均呈片状;所述第一扫风部的其中一个侧边上设有转动连接部,所述第二扫风部的其中一个侧边上设有转动配合部;所述转动连接部和所述转动配合部可转动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扫风部侧边的转轴,所述转动配合部上设有与所述转轴适配的配合槽;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配合槽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扫风部上;在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叠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遮盖部遮盖多个所述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盖部与所述第二扫风部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展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形成的角度取值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风部的侧边设有第一导风斜面,且使得所述第一扫风部的厚度从所述第一扫风部侧边朝向所述第一扫风部中心位置逐渐增大;在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叠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风斜面位于所述第一扫风部上远离所述第二扫风部的一侧;
和/或,所述第二扫风部的侧边设有第二导风斜面,且使得所述第二扫风部的厚度从所述第二扫风部侧边朝向所述第二扫风部中心位置逐渐增大;在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叠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风斜面位于所述第二扫风部上远离所述第一扫风部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扫风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扫风部上设有第二遮盖部;
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叠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遮盖部遮盖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扫风部和所述第二扫风部展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遮盖部打开所述第二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扫风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多个;
所述第一遮盖部包括多个第一遮盖部;多个所述第一遮盖部和多个第二通孔交错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扫风部上;
所述第二遮盖部包括多个第二遮盖部;多个所述第二遮盖部和多个第一通孔交错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扫风部上。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扫风叶片。
CN202122855703.0U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扫风叶片及空调器 Active CN216346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55703.0U CN216346624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扫风叶片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55703.0U CN216346624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扫风叶片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46624U true CN216346624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1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55703.0U Active CN216346624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扫风叶片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46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06102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94723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吹出口構造
JPH0158425B2 (zh)
CN208108315U (zh) 空调柜机
CN216346624U (zh) 一种扫风叶片及空调器
CN109425024A (zh) 空调柜机
CN116147056A (zh) 一种扫风叶片及空调器
JP3840577B2 (ja) 床置き型空気調和機
CN110410873A (zh) 空调柜机
CN215951723U (zh) 导风组件、空调室内机
CN112484147A (zh) 空调器
JP321751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10112600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JP324094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11716830U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
CN208442949U (zh) 空调柜机
CN208186592U (zh) 空调柜机
CN208238032U (zh) 空调柜机
EP1674800A1 (en) Air conditioner
JP3651515B2 (ja) 送風機
JPS6228498Y2 (zh)
CN215951722U (zh) 导风机构、空调室内机
JPH11190537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589691B2 (ja) 風向変更装置
CN212511469U (zh) 散风组件、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