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2274U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42274U
CN216342274U CN202122453261.7U CN202122453261U CN216342274U CN 216342274 U CN216342274 U CN 216342274U CN 202122453261 U CN202122453261 U CN 202122453261U CN 216342274 U CN216342274 U CN 216342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air pipe
air
pipe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532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琪
丁杰
周小明
李恩
姜虎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Third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Third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Third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Third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532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42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42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42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包括外部BIM系统和与外部BIM系统相连的通风组件,通风组件包括:风管,风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风管通过第一、二连接法兰连接在通风管道上;第一、二挡板,固定设置在风管内部,第一、二挡板之间形成存水区域,且第一、二挡板上方形成空气流道;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挡板上并连接有转轴,转轴转动安装在第一、二挡板上,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型过滤网,螺旋型过滤网一上端位于空气流道内,下端位于存水区域内;风量传感器,安装在风管内,风量传感器及电机与外部BIM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实际的使用中具有送风效果好、送风量可控以及空气净化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进而帮助工程和运营维护人员对建筑实时信息进行掌握,从而方便其进行设计和运营管理,目前绿色建筑在进行通风时,外界空气内含有大量灰尘,需要对通风进行过滤净化,以避免灰尘空气进入到建筑内部造成污染,而现有的通风过滤结构多是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由于绿色建筑室内灰尘含量不一,工作人员无法根据通风量的情况统一调配过滤灰尘的时段,只能进行统一清理,较为耗费人力和物力。
在对隧道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定期向隧道内通入空气,以提高隧道内的含氧量,以便于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但是,目前的方式则是直接采用鼓风装置进行鼓风,空气净化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其在实际的使用中具有送风效果好、送风量可控以及空气净化效果好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包括外部BIM系统和与外部BIM系统相连的通风组件,通风组件包括:
风管,风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风管通过第一、二连接法兰连接在通风管道上;
第一、二挡板,固定设置在风管内部,第一、二挡板之间形成存水区域,且第一、二挡板上方形成空气流道;
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挡板上并连接有转轴,转轴转动安装在第一、二挡板上,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型过滤网,螺旋型过滤网一上端位于空气流道内,下端位于存水区域内;
风量传感器,安装在风管内,风量传感器及电机与外部BIM系统连接;
风管上设置有排水管和进水管,排水管与存水区域连通,进水管与水源连接;所述转轴穿过第一挡板后连接有送风扇叶。
进一步优化,风管包括上风管和下风管,上风管和下风管之间通过卡箍连接后形成一圆筒状结构,排水管、第一、二挡板设置在下风管上,进水管设置在上风管上;
第一、二连接法兰均由两块半圆形板组成,两块半圆形板上设置有连接孔,两块半圆形板分别安装在上风管及下风管的端部。
进一步优化,上风管与下风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进一步限定,上风管与下风管接触面上设置有定位槽,下风管上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所述密封垫。
其中,转轴与送风扇叶之间通过增速器连接。
其中,增速器为齿轮增速器。
进一步优化,转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二挡板上。
进一步限定,电机为防水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外部BIM系统和与外部BIM系统相连的通风组件组成,在实际的使用中,通过设置的风量传感器来对风管内的进风量进行实时检测,然后将风量信息传递至外部BIM系统中,进而实现对隧道内进风量的统计,从而实时反映隧道内的通风情况,外部BIM系统根据通风情况对电机进行调控,实现进风量的精确控制;使用时,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进而使得设置在转轴上的螺旋型过滤网转动,此时螺旋型过滤网上部分位于空气流道内,下部分位于存水区域内;电机带动转轴转动的同时,转轴驱动送风扇叶转动,这样能够通过一个电机来实现对螺旋型过滤网及送风扇叶的驱动,起到节约资源的目的;这样,在送风扇叶的作用下,空气在空气流道中流动时即可实现过滤的目的,同时,螺旋型过滤网在转动的过程中实现自动清洗的目的,能够实现对空气的净化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实际的使用中具有送风效果好、送风量可控以及空气净化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风管,102-第一连接法兰,103-第二连接法兰,104-第一挡板,105-第二挡板,106-存水区域,107-空气流道,108-电机,109-转轴,110-螺旋型过滤网,111-风量传感器,112-排水管,113-进水管,114-送风扇叶,115-上风管,116-下风管,117-半圆形板,118-密封垫,119-定位槽,120-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看图1-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包括外部BIM系统和与外部BIM系统相连的通风组件,通风组件包括:
风管101,风管10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102和第二连接法兰103,风管101通过第一、二连接法兰连接在通风管道上;
第一挡板105和第二挡板105,固定设置在风管101内部,第一、二挡板之间形成存水区域106,且第一、二挡板上方形成空气流道107;
电机108,固定安装在第二挡板105上并连接有转轴109,转轴109转动安装在第一、二挡板上,转轴109上设置有螺旋型过滤网110,螺旋型过滤网110一上端位于空气流道107内,下端位于存水区域106内;
风量传感器111,安装在风管101内,风量传感器111及电机108与外部BIM系统连接;
风管101上设置有排水管112和进水管113,排水管112与存水区域106连通,进水管113与水源连接;所述转轴109穿过第一挡板104后连接有送风扇叶114。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外部BIM系统和与外部BIM系统相连的通风组件组成,在实际的使用中,通过设置的风量传感器111来对风管101内的进风量进行实时检测,然后将风量信息传递至外部BIM系统中,进而实现对隧道内进风量的统计,从而实时反映隧道内的通风情况,外部BIM系统根据通风情况对电机108进行调控,实现进风量的精确控制;使用时,电机108驱动转轴109转动,进而使得设置在转轴109上的螺旋型过滤网110转动,此时螺旋型过滤网110上部分位于空气流道107内,下部分位于存水区域106内;电机108带动转轴109转动的同时,转轴109驱动送风扇叶114转动,这样能够通过一个电机108来实现对螺旋型过滤网110及送风扇叶114的驱动,起到节约资源的目的;这样,在送风扇叶114的作用下,空气在空气流道107中流动时即可实现过滤的目的,同时,螺旋型过滤网110在转动的过程中实现自动清洗的目的,能够实现对空气的净化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实际的使用中具有送风效果好、送风量可控以及空气净化效果好的优点。
其中,图1中,箭头方向即为空气流动方向。
进一步优化,风管101包括上风管115和下风管116,上风管115和下风管116之间通过卡箍连接后形成一圆筒状结构,排水管112、第一、二挡板设置在下风管116上,进水管113设置在上风管115上;
第一、二连接法兰均由两块半圆形板117组成,两块半圆形板117上设置有连接孔,两块半圆形板117分别安装在上风管115及下风管116的端部,连接孔用于连接螺栓,实现与通风管道的连接。
这样在实际的使用中,便于实现对上风管115及下风管116的安装,同时便于实现对第一、二挡板、转轴109、电机108等部件的安装,同时,在后期便于实现对螺旋型过滤网110的更换及清洗。
设置的排水管112及进水管113便于实现存水区域106中水的更换。
进一步优化,上风管115与下风管116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18;通过设置的密封垫118能够使得上风管115与下风管116之间的密封更加紧密,避免出现漏风的情况。
进一步限定,上风管115与下风管116接触面上设置有定位槽119,下风管116上设置有定位凸起120,所述定位槽119内设置有所述密封垫118;通过设置的定位槽119及定位凸起120能够使得上风管115与下风管116之间在连接的时候更加便捷,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优化,转轴109与送风扇叶114之间通过增速器连接;通过设置的增速器能够保证送风扇叶114产生足够的动力,保证进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增速器为齿轮增速器。
其中,转轴109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二挡板上。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08为防水电机108;通过设置的防水电机108能够提高电机108的使用寿命。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包括外部BIM系统和与外部BIM系统相连的通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通风组件包括:
风管,风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风管通过第一、二连接法兰连接在通风管道上;
第一、二挡板,固定设置在风管内部,第一、二挡板之间形成存水区域,且第一、二挡板上方形成空气流道;
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二挡板上并连接有转轴,转轴转动安装在第一、二挡板上,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型过滤网,螺旋型过滤网一上端位于空气流道内,下端位于存水区域内;
风量传感器,安装在风管内,风量传感器及电机与外部BIM系统连接;
风管上设置有排水管和进水管,排水管与存水区域连通,进水管与水源连接;所述转轴穿过第一挡板后连接有送风扇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风管包括上风管和下风管,上风管和下风管之间通过卡箍连接后形成一圆筒状结构,排水管、第一、二挡板设置在下风管上,进水管设置在上风管上;
第一、二连接法兰均由两块半圆形板组成,两块半圆形板上设置有连接孔,两块半圆形板分别安装在上风管及下风管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上风管与下风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上风管与下风管接触面上设置有定位槽,下风管上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所述密封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转轴与送风扇叶之间通过增速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增速器为齿轮增速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转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二挡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机为防水电机。
CN202122453261.7U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 Active CN216342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3261.7U CN216342274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3261.7U CN216342274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42274U true CN216342274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76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53261.7U Active CN216342274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422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39182A1 (en) Modularized dust collecto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212166837U (zh) 一种制氮机用过滤装置
CN207122319U (zh) 一种隧道通风装置
CN103900189B (zh) 一种机房的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6755480U (zh) 一种负压式新风系统
CN216342274U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施工节能通风系统
CN208029283U (zh) 一种高压变频器用空水冷系统
CN108458437B (zh) 一种自动除尘智能自然冷源节能系统及其空气净化系统
CN115126670A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风滤制冷装置
CN211462709U (zh) 一种锅炉烟气脱硫装置
CN210220149U (zh)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
CN212477808U (zh) 一种通风除尘式综合管廊
CN208097632U (zh) 一种楼房voc气体净化系统
CN201003839Y (zh) 带柔性密封结构的空气调节装置
CN219624205U (zh) 一种密闭厂房微负压换风装置
CN213778048U (zh) 一种无尘车间的节能送排风装置
CN213928416U (zh) 一种隧道施工的通风除尘系统
CN218636694U (zh) 一种用于浓缩池的处理装置
CN218915223U (zh) 一种电梯的换气新风结构
CN221196112U (zh) 一种供热管道调节设备
CN220270209U (zh) 一种无动力冷却塔送风系统
CN214697910U (zh) 一种无动力的隧道通风装置
CN221036074U (zh) 一种洁净室的送风装置
CN216159242U (zh) 一种雾霾净化型全新风全热交换器
CN220959788U (zh) 一种冷却塔风筒导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