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5081U - 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35081U
CN216335081U CN202123021327.1U CN202123021327U CN216335081U CN 216335081 U CN216335081 U CN 216335081U CN 202123021327 U CN202123021327 U CN 202123021327U CN 216335081 U CN216335081 U CN 216335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
conveying
linkage
conveying chain
cast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213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Jiuzhou Cast Pip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Jiuzhou Cast Pi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Jiuzhou Cast Pip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Jiuzhou Cast Pi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213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35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35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35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属于铸管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上部输送链以及与上部输送链联动的下部输送链,所述上部输送链的一侧设有向上部输送链上输送铸管的双工位铸管辊道,所述下部输送链的一侧设有向下部输送链上输送辊道的单工位铸管辊道,所述下部输送链的末端设有用于将铸管拨送到分料输送线上的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所述分料输送线设于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的末端,所述分料输送线的一侧设有实现铸管精整的分料机构;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兼并多台离心机的铸管转运输送控制,使用方便可靠,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管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
背景技术
铸铁排水管生产过程中,铸管需要离心机多工位一次成型铸管加工出来,提高加工转运生产的效率,并能电气自动控制多规格产品的输送、分流到下一工序设备系统。
现有铸管转运系统,对于不同规格的铸管,都是分开控制操作输送转运,增加了人工和操作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人工成本,制约了智能化企业的发展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可以实现兼并多台离心机的铸管转运输送控制,使用方便可靠,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包括上部输送链以及与上部输送链联动的下部输送链,所述上部输送链的一侧设有向上部输送链上输送铸管的双工位铸管辊道,所述下部输送链的一侧设有向下部输送链上输送辊道的单工位铸管辊道,所述下部输送链的末端设有用于将铸管按规格拨送到分料输送线上的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所述分料输送线设于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的末端,所述分料输送线的一侧设有实现铸管精整的分料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翻起拨送组件,所述翻起拨送组件靠近下部输送链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翻起拨送组件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限位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上支撑梁包括指向下部输送链一端的第一斜梁和指向分料输送线的第二斜梁,所述第一斜梁与第二斜梁通过水平横梁连接,所述第一斜梁指向下部输送链的一端向上倾斜,所述第二斜梁指向分料输送线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斜梁的另一端的上表面高于水平横梁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翻起拨送组件设于水平横梁的末端,所述翻起拨送组件包括转轴,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支撑转轴的带座轴承,所述转轴上设有带动转轴转动的联动组件,所述转轴的两端伸出机架外,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拨管组件,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拨管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联动件和第一气缸,所述联动件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联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气缸的伸缩杆顶端铰接,所述第一气缸的底端通过铰接固定于机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拨管组件、第二拨管组件均包括设于转轴端部的调节滑轨,所述调节滑轨上设有配合的调节滑块,所述调节滑块上设有座板,所述座板上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指向机架,所述第一拨管组件上的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端部设有第一拨送头,所述第二拨管组件上的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端部设有第二拨送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于水平横梁的内侧,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设于第二斜梁靠近末端的内侧;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通过气缸支架固定支撑,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杆竖直向上且伸缩杆的末端设有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结构与第一限位组件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分料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上部顶梁,所述上部顶梁靠近分料输送线的一端设有将分料输送线上的铸管拨走的翻动机构,所述分料机构与分料输送线之间设有铸管规格识别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翻动机构包括翻折臂,所述翻折臂指向分料输送线的一端设有向上翻折的折弯,所述翻折臂的另一端设有与联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轴通过联动机构带动转动,所述上部顶梁上设有用于支撑联动轴的带座轴承,所述分料输送线与分料机构相对的侧梁上设有允许翻折臂通过的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板,所述联动板的一端与联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板的另一端与第四气缸的伸缩杆顶端铰接,所述第四气缸的底端通过铰接固定于支撑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顶梁倾斜设置,且远离分料输送线的一端向下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铸管规格识别组件包括可以竖向伸缩的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的顶端设有红外探头。
进一步的,所述双工位铸管辊道包括升降托辊组和固定托辊组,所述升降托辊组和固定托辊组均包括转辊,所述转辊上设有间隔的两个限位输送托辊。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输送链的两个输送链之间设有与双工位铸管辊道对应的双工位铸管升降辊道。
进一步的,所述单工位铸管辊道与双工位铸管辊道架构相同,区别单工位铸管辊道的转辊上的限位输送托辊为一个。
进一步的,下部输送链的两个输送链之间设有与单工位铸管辊道对应的单工位铸管升降辊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兼并多台离心机的铸管转运输送控制,使用方便可靠,提高生产效率,既保证了转运效率又减少人工分配,增加了经济效益。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实现逐个拨送铸管,便于实现进一步的归类输送,实现并线运输,便于实现智能分配。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分料机构实现将铸管按不同规格拨走,实现不同规格的进一步精整,及实现分流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部输送链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部输送链与下部输送链对接处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部输送链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下部输送链与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配合处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工位铸管辊道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工位铸管辊道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翻起拨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中第一拨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中第二拨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料机构的侧视图。
01、上部输送链;02、下部输送链;
1、从动主轴组件;2、双侧输送链条;3、中间转换主轴组件;4、驱动转运主轴机构;
5、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51、机架;511、上支撑梁;512、第一斜梁;513、第二斜梁;514、水平横梁;52、翻起拨送组件;520、联动组件;5201、联动件;5202、第一气缸;521、转轴;522、第一拨管组件;523、第二拨管组件;524、调节滑轨;525、调节滑块;526、座板;527、第二气缸;528、第一拨送头;529、第二拨送头;53、第一限位组件;531、第三气缸;532、气缸支架;533、限位柱;54、第二限位组件;
6、分料机构;60、支撑架;61、上部顶梁;62、联动轴;63、翻折臂;64、联动板;65、第四气缸;
7、分料输送线;
8、双工位铸管辊道;81、升降托辊组;811、基座板;52、固定托辊组;83、转辊;84、限位输送托辊;85、双工位铸管升降辊道;851、横梁;852、升降板;
9、单工位铸管辊道;91、单工位铸管升降辊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1-1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13所示: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包括上部输送链01以及与上部输送链01联动的下部输送链02,所述上部输送链01的一侧设有向上部输送链01上输送铸管的双工位铸管辊道8,所述下部输送链02的一侧设有向下部输送链02上输送辊道的单工位铸管辊道9,所述下部输送链02的末端设有用于将铸管按规格拨送到分料输送线7上的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5,所述分料输送线7设于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5的末端,所述分料输送线7的一侧设有实现铸管精整的分料机构6。
所述分料机构6为间隔的设置的两个,所述分料机构6与分料输送线7之间设有铸管规格识别组件。
其中,所述铸管规格识别组件包括可以竖向伸缩的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的顶端设有红外探头。
所述调节支架可以电动升降杆,两个铸管规格识别组件中的电动升降杆的高度不同,且具体根据不同规格铸管进行设定。
通过双工位铸管辊道8向上部输送链01上输送一种规格的铸管,通过单工位铸管辊道9向下部输送链02上输送另一种规格的铸管,上部输送链01和下部输送链02上的铸管输送到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5处后,通过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5将铸管逐个单一拨送到分料输送线7上,高低不同的红外抬头可辅助识别分料输送线7上的铸管规格,根据识别的结果,通过分料机构6按规格拨走实现分类处理。实现多台离心机的铸管转运输送控制,使用方便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8-12所示,
其中,所述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5包括机架51,所述机架51上设有翻起拨送组件52,所述翻起拨送组件52靠近下部输送链02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组件53,所述翻起拨送组件52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限位组件54。
其中,所述机架51的上支撑梁511包括指向下部输送链02一端的第一斜梁512和指向分料输送线7的第二斜梁513,所述第一斜梁512与第二斜梁513通过水平横梁514连接,所述第一斜梁512指向下部输送链02的一端向上倾斜,所述第二斜梁513指向分料输送线7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斜梁513的另一端的上表面高于水平横梁514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翻起拨送组件52设于水平横梁514的末端,所述翻起拨送组件52包括转轴521,所述机架51上设有用于支撑转轴521的带座轴承,所述转轴521上设有带动转轴521转动的联动组件520,所述转轴521的两端伸出机架51外,所述转轴521的一端设有第一拨管组件522,所述转轴52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拨管组件523。
其中,所述联动组件520包括联动件5201和第一气缸5202,所述联动件5201的一端与转轴521固定连接,所述联动件5201的另一端与第一气缸5202的伸缩杆顶端铰接,所述第一气缸5202的底端通过铰接固定于机架51上。
其中,所述第一拨管组件522、第二拨管组件523均包括设于转轴521端部的调节滑轨524,所述调节滑轨524上设有配合的调节滑块525,所述调节滑块上设有座板526,所述座板526上设有第二气缸527,所述第二气缸527的伸缩杆指向机架51,所述第一拨管组件522上的第二气缸527的伸缩杆端部设有第一拨送头528,所述第二拨管组件523上的第二气缸527的伸缩杆端部设有第二拨送头529。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组件53设于水平横梁514的内侧,所述第二限位组件54设于第二斜梁513靠近末端的内侧;所述第一限位组件53包括第三气缸531,所述第三气缸531通过气缸支架532固定支撑,所述第三气缸531的伸缩杆竖直向上且伸缩杆的末端设有限位柱533,所述第二限位组件54的结构与第一限位组件53的结构相同。
通过下部输送链02传输下来的铸管通过第一斜梁512的作用滚落到水平横梁514上,且通过第一限位组件53限位阻挡,然后通过联动组件520作用带动使得第一拨送头528以及第二拨送头529与铸管的中心轴线对应,然后启动第二气缸527,使得第一拨送头528以及第二拨送头529与铸管的两端配合,配合上后,启动联动组件520中的第三气缸531,实现将铸管翻起至第二斜梁513,第二斜梁513向下倾斜,铸管自动下滚,通过第二限位组件54限位遮挡,待分料输送线7上的铸管对应于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5处没有铸管时,第二限位组件54间隔放下铸管,铸管通过分料输送线7单根输送,随后通过分料机构6按规格拨走实现分类处理。
其中,调节滑轨524与配合的调节滑块525实现对中调节第一拨送头528以及第二拨送头529,调节滑块525的侧面设有螺栓,需要锁止时,旋紧螺栓,使得螺栓的端部顶紧调节滑轨524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3所示,
其中,所述分料机构6包括支撑架60,所述支撑架60包括上部顶梁61,所述上部顶梁61靠近分料输送线7的一端设有将分料输送线7上的铸管拨走的翻动机构。
其中,所述翻动机构包括翻折臂63,所述翻折臂63指向分料输送线7的一端设有向上翻折的折弯,所述翻折臂63的另一端设有与联动轴62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轴62通过联动机构带动转动,所述上部顶梁61上设有用于支撑联动轴62的带座轴承,所述分料输送线7与分料机构6相对的侧梁上设有允许翻折臂63通过的缺口。
其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板64,所述联动板64的一端与联动轴62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板64的另一端与第四气缸65的伸缩杆顶端铰接,所述第四气缸65的底端通过铰接固定于支撑架60上。
其中,所述上部顶梁61倾斜设置,且远离分料输送线7的一端向下倾斜。
分料机构6具体工作的时候,初始状态如图13,当红外探头感应到对应规格的铸管时,第四气缸65的伸缩杆伸长,带动翻折臂63向上翻折,同时将分料输送线7上对应的铸管拨走,随后翻折臂6复位至初始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
其中,所述双工位铸管辊道8包括升降托辊组81和固定托辊组82,所述升降托辊组81和固定托辊组82均包括转辊83,所述转辊83上设有间隔的两个限位输送托辊84。
其中,所述上部输送链01的两个输送链之间设有与双工位铸管辊道8对应的双工位铸管升降辊道85。
其中,所述单工位铸管辊道9与双工位铸管辊道8架构相同,区别单工位铸管辊道9的转辊83上的限位输送托辊84为一个。
其中,下部输送链02的两个输送链之间设有与单工位铸管辊道9对应的单工位铸管升降辊道91。
其中,升降托辊组81以及双工位铸管升降辊道85、单工位铸管升降辊道91的升降可以通过气缸实现。
升降托辊组81具体设置于基座板811上,基座板811的下方设升降气缸。
同理,双工位铸管升降辊道85、单工位铸管升降辊道91的托辊组的横梁851设于升降板852上,升降板852的下方设升降气缸。
双工位铸管辊道8上的铸管输出时,通过限位输送托辊84限位输送,输送至双工位铸管升降辊道85上时,双工位铸管升降辊道85下降,使得铸管落在双侧输送链条2上,单工位铸管辊道9输送过程同理。
其中,上部输送链01、下部输送链02均为步进式输送,实现链条的间歇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通过双工位铸管辊道8向上部输送链01上输送一种规格的铸管,通过单工位铸管辊道9向下部输送链02上输送另一种规格的铸管,上部输送链01和下部输送链02上的铸管输送到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5处后,通过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5将铸管逐个单一拨送到分料输送线7上,高低不同的红外抬头可辅助识别分料输送线7上的铸管规格,根据识别的结果,通过分料机构6按规格拨走实现分类处理。实现多台离心机的铸管转运输送控制,使用方便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输送链(01)以及与上部输送链(01)联动的下部输送链(02),所述上部输送链(01)的一侧设有向上部输送链(01)上输送铸管的双工位铸管辊道(8),所述下部输送链(02)的一侧设有向下部输送链(02)上输送辊道的单工位铸管辊道(9),所述下部输送链(02)的末端设有用于将铸管拨送到分料输送线(7)上的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5),所述分料输送线(7)设于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5)的末端,所述分料输送线(7)的一侧设有实现铸管精整的分料机构(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抬起检测输送控制机构(5)包括机架(51),所述机架(51)上设有翻起拨送组件(52),所述翻起拨送组件(52)靠近下部输送链(02)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组件(53),所述翻起拨送组件(52)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限位组件(5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51)的上支撑梁(511)包括指向下部输送链(02)一端的第一斜梁(512)和指向分料输送线(7)的第二斜梁(513),所述第一斜梁(512)与第二斜梁(513)通过水平横梁(514)连接,所述第一斜梁(512)指向下部输送链(02)的一端向上倾斜,所述第二斜梁(513)指向分料输送线(7)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斜梁(513)的另一端的上表面高于水平横梁(514)的上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起拨送组件(52)设于水平横梁(514)的末端,所述翻起拨送组件(52)包括转轴(521),所述机架(51)上设有用于支撑转轴(521)的带座轴承,所述转轴(521)上设有带动转轴(521)转动的联动组件(520),所述转轴(521)的两端伸出机架(51)外,所述转轴(521)的一端设有第一拨管组件(522),所述转轴(52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拨管组件(52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520)包括联动件(5201)和第一气缸(5202),所述联动件(5201)的一端与转轴(521)固定连接,所述联动件(5201)的另一端与第一气缸(5202)的伸缩杆顶端铰接,所述第一气缸(5202)的底端通过铰接固定于机架(51)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管组件(522)、第二拨管组件(523)均包括设于转轴(521)端部的调节滑轨(524),所述调节滑轨(524)上设有配合的调节滑块(525),所述调节滑块上设有座板(526),所述座板(526)上设有第二气缸(527),所述第二气缸(527)的伸缩杆指向机架(51),所述第一拨管组件(522)上的第二气缸(527)的伸缩杆端部设有第一拨送头(528),所述第二拨管组件(523)上的第二气缸(527)的伸缩杆端部设有第二拨送头(529)。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53)设于水平横梁(514)的内侧,所述第二限位组件(54)设于第二斜梁(513)靠近末端的内侧;所述第一限位组件(53)包括第三气缸(531),所述第三气缸(531)通过气缸支架(532)固定支撑,所述第三气缸(531)的伸缩杆竖直向上且伸缩杆的末端设有限位柱(533),所述第二限位组件(54)的结构与第一限位组件(53)的结构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机构(6)包括支撑架(60),所述支撑架(60)包括上部顶梁(61),所述上部顶梁(61)靠近分料输送线(7)的一端设有将分料输送线(7)上的铸管拨走的翻动机构,所述分料机构(6)与分料输送线(7)之间设有铸管规格识别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动机构包括翻折臂(63),所述翻折臂(63)指向分料输送线(7)的一端设有向上翻折的折弯,所述翻折臂(63)的另一端设有与联动轴(62)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轴(62)通过联动机构带动转动,所述上部顶梁(61)上设有用于支撑联动轴(62)的带座轴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铸管转运分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板(64),所述联动板(64)的一端与联动轴(62)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板(64)的另一端与第四气缸(65)的伸缩杆顶端铰接,所述第四气缸(65)的底端通过铰接固定于支撑架(60)上。
CN202123021327.1U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 Active CN216335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21327.1U CN216335081U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21327.1U CN216335081U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35081U true CN216335081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8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21327.1U Active CN216335081U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350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35624U (zh) 冷轧设备工作辊及一中间辊换辊装置
US5461896A (en) Automated changeover tube mill
CN111390087B (zh) 抽油杆智能制造生产线
CN106345825A (zh) 一种具有升降和双向移钢功能的链式移钢机
CN216335081U (zh) 一种铸管转运分线系统
CN105858168A (zh) 一种保温装饰板的输送中转装置
CN113603350B (zh) 一种过渡辊台在线换辊装置及在线换辊方法
CN117104836B (zh) 一种双收板机输送机构
CN117284750A (zh) 一种输送辊连续换辊装置及其换辊方法
US5318276A (en)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rolled stock wound into coils in the reeling installation area
CN203044381U (zh) 一种承烧板自动清扫机
CN211505019U (zh) 水压机
CN215656481U (zh) 一种钢坯输送筛选装置
CN210816885U (zh) 全自动双头压槽设备
CN110181205B (zh) 一种钢筋骨架片焊接生产线
CN203638669U (zh) 用于型钢转运的链条输送机构
US4660616A (en) Starter bar apparatus in a continuous casting assembly
CN204892645U (zh) 驴头弧板成型机
CN216511938U (zh) 一种自动落板装置
JPS5919017A (ja) 鋼片移載装置
CN111054755A (zh) 一种用于冷轧管的除渣装置
CN214491814U (zh) 一种家用垃圾袋制袋机自动收卷分离式转换工位结构
CN219597715U (zh) 精轧机液压装置
CN112171353B (zh) 单工位管道套丝、压槽加工自动物流系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5466263U (zh) 一种型钢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