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4954U - 一种托盘旋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托盘旋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34954U
CN216334954U CN202121683230.4U CN202121683230U CN216334954U CN 216334954 U CN216334954 U CN 216334954U CN 202121683230 U CN202121683230 U CN 202121683230U CN 216334954 U CN216334954 U CN 2163349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ase
working panel
slid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832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德志
郑永
王新建
杨磊
杨凯
蒋丽娜
张超
李博
龚晓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ajie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ajie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ajie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ajie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832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349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349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349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托盘旋转装置,基座和支撑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内部固定安装有双向升降机构,所述双向升降机构的上方设有旋转机构,且旋转机构固定安装在基座的上表面中央,所述旋转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工作面板,且工作面板的下表面与双向升降机构的输出端滑动连接,所述工作面板的上表面对称固定安装有辅助机构,此托盘旋转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通过双向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实现对工作面板进行角度的转换,而物料通过辅助机构稳定的放置在工作面板上,所以,物料的角度会跟随工作面板进行整体的转动,此设备的实用性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托盘旋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托盘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输送带又称运输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业中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
而现在的输送带在日常的使用中其自身不具备转向运输的功能,往往需要使用外界的转向设备再配合两个输送带去实现运输物料的转向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托盘旋转装置配合输送带实现物料的转向。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托盘旋转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配合输送带进行转向并且可以进行整体旋转的托盘旋转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旋转装置包括:基座和支撑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内部固定安装有双向升降机构,所述双向升降机构的上方设有旋转机构,且旋转机构固定安装在基座的上表面中央,所述旋转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工作面板,且工作面板的下表面与双向升降机构的输出端滑动连接,所述工作面板的上表面对称固定安装有辅助机构。
优选的,所述双向升降机构包括往复电机、双向丝杆、滑块、导槽和转动支座,所述基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往复电机,所述基座的内部中央开设有导槽,所述基座的导槽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3的一端穿过基座的侧壁与往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双向丝杆上对称啮合连接有滑块,且两个滑块均与导槽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块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转动支座。
优选的,所述工作面板的下表面开设有环形转槽,且环形转槽与转动支座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环形转槽的两端均开设有与转动支座相互配合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电机、传动杆、稳定架、蜗杆、蜗轮、转杆和滑动传套,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安装在基座的一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远离旋转电机的一端对称设有稳定架,两个所述稳定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一端与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远离旋转电机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侧设有蜗轮,且蜗轮通过转轴与基座的上表面转动链接,所述蜗轮与蜗杆之间啮合连接,所述蜗轮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滑动传套,所述滑动传套的顶端与工作面板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稳定架均呈L型设置。
优选的,所述转杆的顶端对称开设有凸块,所述滑动传套的底端开设有与转杆相互配合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安装架、辅助辊、传动带和卡杆,所述工作面板的上表面对称固定安装有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的顶端均对称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架的顶端安装槽内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若干的辅助辊,所述工作面板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工作面板上表面的安装槽内均固定安装有传动带,所述工作面板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卡杆。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四角内部均开设有与卡杆相互配合的Y型卡槽。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旋转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托盘旋转装置:
当需要使用设备时,输送带将物料送入到工作面板的上表面,为了增加物料送入到工作面板上的便捷性,设备上设有辅助机构,便于物料稳定的进入到设备内部,而现有的输送带上均设有传感器,当物料完全进入到设备的内部时,设备内的双向升降机构开始工作,将工作面板的工作高度进行调节,当工作面板的位置升至工作位置时,设备上的旋转机构开始工作,将工作面板进行90°的旋转,将物料进行角度的变换,配合输送带进行对物料进行转向运输,此托盘旋转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以通过双向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实现对工作面板进行角度的转换,而物料通过辅助机构稳定的放置在工作面板上,所以,物料的角度会跟随工作面板进行整体的转动,此设备的实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转槽与转动支座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升降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基座;2、支撑座;3、双向升降机构;31、往复电机;32、双向丝杆;33、滑块;34、导槽;35、转动支座;4、工作面板;5、旋转机构;51、旋转电机;52、传动杆;53、稳定架;54、蜗杆;55、蜗轮;56、转杆;57、滑动传套;6、辅助机构;61、安装架;62、辅助辊;63、传动带;64、卡杆;7、环形转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机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机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转槽与转动支座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升降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种托盘旋转装置,包括:基座1、支撑座2、双向升降机构3、工作面板4、旋转机构5和辅助机构6。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基座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座2,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内部固定安装有双向升降机构 3,所述双向升降机构3的上方设有旋转机构5,且旋转机构5固定安装在基座1的上表面中央,所述旋转机构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工作面板4,且工作面板4的下表面与双向升降机构3的输出端滑动连接,所述工作面板4的上表面对称固定安装有辅助机构6。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使用设备时,输送带将物料送入到工作面板4的上表面,为了增加物料送入到工作面板4上的便捷性,设备上设有辅助机构6,便于物料稳定的进入到设备内部,而现有的输送带上均设有传感器,当物料完全进入到设备的内部时,设备内的双向升降机构3开始工作,将工作面板4的工作高度进行调节,当工作面板 4的位置升至工作位置时,设备上的旋转机构5开始工作,将工作面板4进行90°的旋转,将物料进行角度的变换,配合输送带进行对物料进行转向运输。
请参照图5和图9,所述双向升降机构3包括往复电机31、双向丝杆32、滑块33、导槽34和转动支座35,所述基座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往复电机31,所述基座1的内部中央开设有导槽34,所述基座1的导槽34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32,所述双向丝杆3 的一端穿过基座1的侧壁与往复电机3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双向丝杆32上对称啮合连接有滑块33,且两个滑块33均与导槽34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块33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转动支座35。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使用双向升降机构3时,往复电机31带动双向丝杆32实现两个滑块33沿着导槽34进行移动,而为了对工作面板4进行升降工作,滑块33的顶端均设有转动支座35,同时,滑块33和转动支座35的接触面均呈斜面配合,由于滑块33和转动支座35之间的斜面挤压配合,可以将工作面板4的位置进行提升。
请参照图8,所述工作面板4的下表面开设有环形转槽7,且环形转槽7与转动支座35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环形转槽7的两端均开设有与转动支座35相互配合的滑槽,便于配合转动支座35进行转动工作,配合旋转机构5对工作面板4进行角度的转换。
请参照图6,所述旋转机构5包括旋转电机51、传动杆52、稳定架53、蜗杆54、蜗轮55、转杆56和滑动传套57,所述旋转电机 51固定安装在基座1的一侧,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远离旋转电机51 的一端对称设有稳定架53,两个所述稳定架5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52,且传动杆52的一端与旋转电机5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52远离旋转电机5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蜗杆54,所述蜗杆54的一侧设有蜗轮55,且蜗轮55通过转轴与基座1的上表面转动链接,所述蜗轮55与蜗杆54之间啮合连接,所述蜗轮5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杆56,所述转杆56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滑动传套57,所述滑动传套57的顶端与工作面板4下表面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使用旋转机构5时,旋转电机51开始工作,带动传动杆52实现蜗杆54的转动,而蜗杆54和蜗轮55之间啮合连接,蜗杆54的转动使得蜗轮55进行稳定的转动,由于工作面板 4的位置会跟随双向升降机构3进行提升,而转杆56和滑动传套57 之间的滑动配合便于配合蜗轮55实现工作面板4的位置进行调节。
请参照图6,两个所述稳定架53均呈L型设置,便于实现对传动杆52进行稳定的安装。
请参照图6,所述转杆56的顶端对称开设有凸块,所述滑动传套57的底端开设有与转杆56相互配合的凹槽,便于配合蜗轮55实现对工作面板4进行角度的转换。
请参照图7,所述辅助机构6包括安装架61、辅助辊62、传动带63和卡杆64,所述工作面板4的上表面对称固定安装有安装架61,两个所述安装架61的顶端均对称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架61 的顶端安装槽内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若干的辅助辊62,所述工作面板4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工作面板4上表面的安装槽内均固定安装有传动带63,所述工作面板4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卡杆64。
需要说明的是:当物料通过输送带进入到设备时,辅助机构6上设有的传动带63可以将物料送入到工作面板4的上方,而工作面板 4上对称设有的安装架61和辅助辊62,安装架61和辅助辊62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物料稳定的进入到工作面板4的上方,而工作面板4上设有的卡杆64便于实现对配合基座1实现对设备进行稳定的放置。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基座1的四角内部均开设有与卡杆64相互配合的Y型卡槽,便于配合卡杆64实现对工作面板4进行放置。
在本方案中
当需要使用设备时,输送带将物料送入到工作面板4的上表面,为了增加物料送入到工作面板4上的便捷性,设备上设有辅助机构6,当物料通过输送带进入到设备时,辅助机构6上设有的传动带63可以将物料送入到工作面板4的上方,而工作面板4上对称设有的安装架61和辅助辊62,安装架61和辅助辊62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物料稳定的进入到工作面板4的上方,而工作面板4上设有的卡杆64便于实现对配合基座1实现对设备进行稳定的放置,便于物料稳定的进入到设备内部,而现有的输送带上均设有传感器,当物料完全进入到设备的内部时,设备内的双向升降机构3开始工作,当需要使用双向升降机构3时,往复电机31带动双向丝杆32实现两个滑块33沿着导槽34进行移动,而为了对工作面板4进行升降工作,滑块33的顶端均设有转动支座35,同时,滑块33和转动支座35的接触面均呈斜面配合,由于滑块33和转动支座35之间的斜面挤压配合,可以将工作面板4的位置进行提升,将工作面板4的工作高度进行调节,当工作面板4的位置升至工作位置时,设备上的旋转机构5开始工作,当需要使用旋转机构5时,旋转电机51开始工作,带动传动杆52实现蜗杆54的转动,而蜗杆54和蜗轮55之间啮合连接,蜗杆54的转动使得蜗轮55进行稳定的转动,由于工作面板4的位置会跟随双向升降机构3进行提升,而转杆56和滑动传套57之间的滑动配合便于配合蜗轮55实现工作面板4的位置进行调节,将工作面板4进行90°的旋转,将物料进行角度的变换,配合输送带进行对物料进行转向运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托盘旋转装置,包括:基座(1)和支撑座(2),所述基座(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内部固定安装有双向升降机构(3),所述双向升降机构(3)的上方设有旋转机构(5),且旋转机构(5)固定安装在基座(1)的上表面中央,所述旋转机构(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工作面板(4),且工作面板(4)的下表面与双向升降机构(3)的输出端滑动连接,所述工作面板(4)的上表面对称固定安装有辅助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升降机构(3)包括往复电机(31)、双向丝杆(32)、滑块(33)、导槽(34)和转动支座(35),所述基座(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往复电机(31),所述基座(1)的内部中央开设有导槽(34),所述基座(1)的导槽(34)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32),所述双向丝杆(32)的一端穿过基座(1)的侧壁与往复电机(3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双向丝杆(32)上对称啮合连接有滑块(33),且两个滑块(33)均与导槽(34)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块(33)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转动支座(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板(4)的下表面开设有环形转槽(7),且环形转槽(7)与转动支座(35)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环形转槽(7)的两端均开设有与转动支座(35)相互配合的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5)包括旋转电机(51)、传动杆(52)、稳定架(53)、蜗杆(54)、蜗轮(55)、转杆(56)和滑动传套(57),所述旋转电机(51)固定安装在基座(1)的一侧,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远离旋转电机(51)的一端对称设有稳定架(53),两个所述稳定架(5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52),且传动杆(52)的一端与旋转电机(5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52)远离旋转电机(5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蜗杆(54),所述蜗杆(54)的一侧设有蜗轮(55),且蜗轮(55)通过转轴与基座(1)的上表面转动链接,所述蜗轮(55)与蜗杆(54)之间啮合连接,所述蜗轮(5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杆(56),所述转杆(56)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滑动传套(57),所述滑动传套(57)的顶端与工作面板(4)下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盘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稳定架(53)均呈L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托盘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56)的顶端对称开设有凸块,所述滑动传套(57)的底端开设有与转杆(56)相互配合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6)包括安装架(61)、辅助辊(62)、传动带(63)和卡杆(64),所述工作面板(4)的上表面对称固定安装有安装架(61),两个所述安装架(61)的顶端均对称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架(61)的顶端安装槽内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若干的辅助辊(62),所述工作面板(4)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工作面板(4)上表面的安装槽内均固定安装有传动带(63),所述工作面板(4)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卡杆(6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四角内部均开设有与卡杆(64)相互配合的Y型卡槽。
CN202121683230.4U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托盘旋转装置 Active CN2163349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3230.4U CN216334954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托盘旋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3230.4U CN216334954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托盘旋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34954U true CN216334954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60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83230.4U Active CN216334954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托盘旋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349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40817A (zh) * 2023-03-15 2023-05-23 东莞市鼎新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码打标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40817A (zh) * 2023-03-15 2023-05-23 东莞市鼎新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码打标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34954U (zh) 一种托盘旋转装置
CN103757818B (zh) 碳纤维三维织物编织机
CN213386381U (zh) 一种矿业用刮板运输机
CN213319410U (zh) 异型封头抛光装置
CN213412070U (zh) 一种输送带切割机
CN105798765B (zh) 四平面往复式圆柱滚子研磨方法与装置
CN219359679U (zh) 一种板材加工用进料装置
CN108772573A (zh) 一种土木建筑工业用定位钻孔装置
CN212355388U (zh) 一种用于t铁生产线的运输装置
CN212221967U (zh) 一种3d打印机用可调节下料机构
CN219467237U (zh) 覆合机上料传送定位装置
CN216444508U (zh) 一种电气控制便于整形的行李输送装置
CN218343069U (zh) 一种印刷轮调节安装支架
CN218535813U (zh) 可移动调节的主动输送导棍装置
CN215922770U (zh) 一种自动化面膜灌装设备
CN219135343U (zh) 上下垂直送料装置
CN220787216U (zh) 一种包装箱标识印刷装置
CN212666931U (zh) 一种石墨烯墙暖画生产印刷装置
CN219407943U (zh) 一种pvc板材生产用板材牵引装置
CN219525758U (zh) 一种限位辊调节机构
CN219130425U (zh) 一种用于型材连续可变弯弧的双向顶弯设备
CN217997518U (zh) 全自动双折边集装袋袋片料缝纫装置
CN216730099U (zh) 一种板材传送压紧调节装置
CN219636106U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加工用上料机构
CN220619348U (zh) 一种集装袋专用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