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1346U - 一种汽车窗帘套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窗帘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31346U
CN216331346U CN202122095620.6U CN202122095620U CN216331346U CN 216331346 U CN216331346 U CN 216331346U CN 202122095620 U CN202122095620 U CN 202122095620U CN 216331346 U CN216331346 U CN 2163313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curtain
window
glass cloth
automobile
rea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956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廷亮
王佳升
李广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Dao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Daohe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Daohe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Daohe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956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313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313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313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窗帘套件,包括:前挡风玻璃布帘、尾部窗玻璃布帘、前侧窗玻璃布帘和后侧窗玻璃布帘;左前侧玻璃布帘和右前侧玻璃布帘均包括:第一绳套和前侧窗玻璃套;第一绳套用于套设于侧边后视镜上,前侧玻璃套用于向下套设于前侧玻璃上;后侧窗玻璃布帘包括:左后侧玻璃布帘和右后侧玻璃布帘;左后侧玻璃布帘和右后侧玻璃布帘均包括:第二绳套和后侧窗玻璃套;后侧绳套用于套设于汽车的后侧车门边角上,后侧窗玻璃套用于向下套设于后侧玻璃上;前挡风玻璃布帘用于遮挡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尾部窗玻璃布帘用于遮挡汽车的尾部玻璃。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隐蔽性好、安装方便、不易脱落的汽车窗帘套件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窗帘套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窗帘套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成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汽车内部空间的舒适性、私密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防晒和私密性要求,人们一般会在汽车车窗上使用窗帘。当前市场上热销的特斯拉汽车Model Y车型,其现有的窗帘主要有以下几种:吸盘吸附、磁铁吸附、支架卡扣、支架挂钩。吸盘吸附虽然拆装方便,但在高温天气受热却容易脱落;磁铁吸附成本高,且有其局限性,当车窗边为塑胶材质时无法吸附;支架卡扣和支架挂钩不美观,支架本身不便于隐藏且有1cm左右高,影响车窗美观。
因此,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隐蔽性好、安装方便、不易脱落的汽车窗帘套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窗帘套件,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隐蔽性好、安装方便、不易脱落的汽车窗帘套件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窗帘套件,适用于特斯拉汽车Model Y车型,包括:前挡风玻璃布帘、尾部窗玻璃布帘、前侧窗玻璃布帘和后侧窗玻璃布帘;
所述前侧窗玻璃布帘包括:左前侧玻璃布帘和右前侧玻璃布帘;
所述左前侧玻璃布帘和所述右前侧玻璃布帘均包括:第一绳套和前侧窗玻璃套,所述第一绳套设置在所述前侧窗玻璃套上对应于侧边后视镜的区域;;
所述第一绳套用于套设于侧边后视镜上,所述前侧窗玻璃套用于向下套设于前侧玻璃上;
所述后侧窗玻璃布帘包括:左后侧玻璃布帘和右后侧玻璃布帘;
所述左后侧玻璃布帘和所述右后侧玻璃布帘均包括:第二绳套和后侧窗玻璃套,所述第二绳套设置在所述后侧窗玻璃套上对应于后车门前侧边角的区域;
所述后侧绳套用于套设于汽车的后侧车门边角上,所述后侧窗玻璃套用于向下套设于后侧玻璃上;
所述前挡风玻璃布帘用于遮挡汽车的前挡风玻璃;
所述尾部窗玻璃布帘用于遮挡汽车的尾部玻璃。
进一步的,所述尾部窗玻璃布帘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三绳套、第四绳套、第五绳套、第六绳套和第七绳套;
所述第三绳套用于套设于汽车的车尾门的锁扣块上;
所述第四绳套和所述第五绳套用于分别套设于所述车尾门的两个缓冲柱上;
所述第六绳套和所述第七绳套用于分别套设于所述车尾门的两侧边角上。
进一步的,所述前侧窗玻璃布帘还包括魔术贴母面;
所述魔术贴母面固定设置于所述前侧窗玻璃套对应于汽车内部的一侧,且靠近于汽车的前挡风玻璃。
进一步的,所述前挡风玻璃布帘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魔术贴母面相匹配的魔术贴子面;
所述前挡风玻璃布帘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左袋口和右袋口;
所述左袋口用于向上套设于汽车的左前遮阳板上,所述右袋口用于向上套设于汽车的右前遮阳板上;
所述前挡风玻璃布帘的顶部中心设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套设于汽车的中部后视镜上;
所述前挡风玻璃布帘的底部设置有弹力块,所述弹力块用于卡设于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底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左三角窗挡片和右三角窗挡片;
所述左三角窗挡片和右三角窗挡片的尺寸分别匹配于汽车的左三角窗和右三角窗,使得所述左三角窗挡片可卡设于左三角窗上,所述右三角窗单片可卡设于右三角窗上。
进一步的,所述左三角窗挡片和右三角窗挡片朝向汽车内部的面上均设置有拉环。
进一步的,所述前侧窗玻璃套和所述后侧窗玻璃套的开口边缘均连接有弹力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绳套和所述第二绳套均连接有弹力绳。
进一步的,所述前侧窗玻璃套的深度大于汽车前侧窗玻璃的高度,使所述前侧窗玻璃套的开口边缘可套设于所述前侧车门内部主体的上沿;
所述后侧窗玻璃套的深度大于汽车后侧窗玻璃的高度,使所述后侧窗玻璃套的开口边缘可套设于后侧车门内部主体的上沿。
进一步的,还包括收纳袋;
所述收纳袋内设置有四个容纳区,分别用于容纳所述前侧窗玻璃布帘、后侧窗玻璃布帘、尾部窗玻璃布帘和前挡风玻璃布帘;
所述收纳袋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四个容纳区的标识;
所述收纳袋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三角窗挡片的容纳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申请所提供的汽车窗帘套件隐蔽性好、安装方便、不易脱落,适用于特斯拉汽车Model Y车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前挡风玻璃布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左前侧玻璃布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右前侧玻璃布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左后侧玻璃布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右后侧玻璃布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左三角窗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右三角窗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尾部窗玻璃布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前挡风玻璃布帘的尺寸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尾部窗玻璃布帘的尺寸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前挡风玻璃布帘1、尾部窗玻璃布帘2、左前侧玻璃布帘3、右前侧玻璃布帘4、第一绳套7、前侧窗玻璃套8、左后侧玻璃布帘9、右后侧玻璃布帘10、第二绳套11、后侧窗玻璃套12、第三绳套13、第四绳套14、第五绳套15、第六绳套16、第七绳套17、拉环18、魔术贴子面19、左袋口20、右袋口21、通孔22、弹力块23、左三角窗挡片24、右三角窗挡片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2至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左前侧玻璃布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右前侧玻璃布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左后侧玻璃布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右后侧玻璃布帘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窗帘套件,适用于特斯拉汽车Model Y车型,包括:前挡风玻璃布帘1、尾部窗玻璃布帘2、前侧窗玻璃布帘和后侧窗玻璃布帘;
前侧窗玻璃布帘包括:左前侧玻璃布帘3和右前侧玻璃布帘4;
左前侧玻璃布帘3和右前侧玻璃布帘4均包括:第一绳套7和前侧窗玻璃套8,所述第一绳套7设置在前侧窗玻璃套8上对应于侧边后视镜的区域;
第一绳套7用于套设于侧边后视镜上,前侧窗玻璃套用于向下套设于前侧玻璃上;
后侧窗玻璃布帘包括:左后侧玻璃布帘9和右后侧玻璃布帘10;
左后侧玻璃布帘9和右后侧玻璃布帘10均包括:第二绳套11和后侧窗玻璃套12,第二绳套11设置在后侧窗玻璃套12上对应于后车门前侧边角的区域;
后侧绳套用于套设于汽车的后侧车门边角上,后侧窗玻璃套12用于向下套设于后侧玻璃上;
前挡风玻璃布帘1用于遮挡汽车的前挡风玻璃;
尾部窗玻璃布帘2用于遮挡汽车的尾部玻璃。
需要说明的是,左前侧玻璃布帘3和右前侧玻璃布帘4的大小匹配于汽车的左前侧窗和右前侧窗,使得布帘可完全将车窗包住,保证车内的隐蔽性;
第一套绳用于套设于侧边后视镜上,具体来说,以左前侧玻璃布帘3为例,在安装过程中,左前侧玻璃布帘3先向下套设于汽车的左前侧玻璃上,再将其第一套绳套设于汽车的左后视镜上,通过第一套绳的拉扯,使得在车窗关闭时避免出现左前侧窗玻璃套上移的情况,保证密封性,使得左前侧玻璃布帘3可稳固地安装于车窗上,安装稳固不易脱落,隐蔽性好、并且拆装简便、无复杂安装结构,外表简洁美观。
右前侧玻璃玻璃布帘用于安装于汽车的右前侧玻璃上,其安装结构、原理及有益效果与左前侧玻璃布帘3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左后侧玻璃布帘9和右后侧玻璃布帘10大小匹配于汽车的左后侧窗和右后侧窗,使得布帘可完全将车窗包住,保证车内的隐蔽性;
第二套绳用于套设于后侧车门的边角上,具体来说,以左后侧玻璃布帘9为例,在安装过程中,左后侧玻璃布帘9先向下套设于汽车的左后侧车门的边角上,该边角具体为对应于汽车前方的顶部边角,从而通过第二套绳的拉扯避免车窗关闭时出现后侧窗玻璃套12上移的情况,保证密封性,使得左后侧玻璃布帘9可稳固地安装于后车窗上,安装稳固不易脱落,隐蔽性好、并且拆装方便、无复杂安装结构,外表简洁美观。
左前侧玻璃布帘3和右前侧玻璃布帘4采用不透光布料,使其具有隐蔽性的同时,还可抵挡一定的阳光,达到遮阳的技术效果。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尾部窗玻璃布帘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窗帘套件的尾部窗玻璃布帘2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三绳套13、第四绳套14、第五绳套15、第六绳套16和第七绳套17;
第三绳套13用于套设于车尾门的锁扣块上;
第四绳套14和第五绳套15用于分别套设于车尾门的两个缓冲柱上;
第六绳套16和第七绳套17用于分别套设于车尾门的两侧边角上。
具体来说,本申请的尾部窗玻璃布帘2的设计适应于特斯拉汽车Model Y车型的特有结构,通过设置第三绳套13、第四绳套14、第五绳套15、第六绳套16和第七绳套17,在安装过程中,使第三绳套13套设于该汽车的车尾门的锁扣上,第四绳套14和第五绳套15套设于车尾门的两个缓冲柱上、第六绳套16和第七绳套17套设于车尾门的两侧边角上,从而使得尾部窗玻璃布帘2张紧,且展开成五边形形状;
优选的,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尾部窗玻璃布帘的尺寸图。尾部窗玻璃布帘2的五个边尺寸具体为:94cm、63cm、63cm、53cm、53cm,布帘高度为85cm。该尺寸设计恰好匹配于特斯拉汽车Model Y车型的尾部玻璃,不至于尺寸过小导致遮挡不完全,也不至于尺寸过大导致张紧力度不够而出现内凹,进而遮挡不完全,使得尾部窗玻璃布帘2可全方位遮挡视线,保证隐蔽性,且具有安装稳固不易脱落、拆装简便、无复杂安装结构,外表简洁美观等的技术效果。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前挡风玻璃布帘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窗帘套件的前侧窗玻璃布帘还包括魔术贴母面;
魔术贴母面固定设置于前侧窗玻璃套8对应于汽车内部的一侧,且靠近于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前挡风玻璃布帘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魔术贴母面相匹配的魔术贴子面19;
前挡风玻璃布帘1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左袋口20和右袋口21;
左袋口20用于向上套设于汽车的左前遮阳板上,右袋口21用于向上套设于汽车的右前遮阳板上;
前挡风玻璃布帘1的顶部中心设开设有通孔22,通孔22用于套设于汽车的中部后视镜上;
前挡风玻璃布帘1的底部设置有弹力块23,弹力块23用于卡设于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底部。
具体来说,前挡风玻璃布帘1的大小与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相匹配,在前挡风玻璃布帘1安装时,两侧的魔术贴子面19与已经安装完成的前侧窗玻璃布帘的魔术贴母面相贴合;左袋口20向上套设于汽车的左前遮阳板上,右袋口21向上套设于汽车的右前遮阳板上,并将左前遮阳板和右前遮阳板往外翻并贴合前挡风玻璃,从而使得左袋口20和右袋口21固定;位于前挡风玻璃布帘1的顶部中心的通孔22套设于汽车的中部后视镜上,从而通过中部后视镜兜起其顶部中心,避免顶部中心下凹;底部的弹力块23卡设于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底部,并伸入前挡风玻璃与汽车前台之间的缝隙,通过弹力块23的弹力增加了布帘与汽车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保证前挡风玻璃布帘1下端安装稳固。从而本实施例的前挡风玻璃布帘1通过魔术贴、左袋口20、右袋口21以及弹力块23将布帘张紧形成六边形面,并完全遮挡了前挡风玻璃的视线,保证隐蔽性,且具有安装稳固不易脱落、拆装简便、无复杂安装结构,外表简洁美观等的技术效果。
优选的,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前挡风玻璃布帘的尺寸图。前挡风玻璃布帘1的六个边尺寸具体为:147cm、64cm、64cm、35cm、35cm、134cm,最长的边长对应于前挡风玻璃顶部。该尺寸设计恰好匹配于特斯拉汽车Model Y车型的前挡风玻璃,不至于尺寸过小导致遮挡不完全,也不至于尺寸过大导致张紧力度不够而出现内凹,进而遮挡不完全,使得尾部窗玻璃布帘2可全方位遮挡视线,保证隐蔽性。
优选的,前挡风玻璃布帘1位于底部的弹力块23可为3块,分别分布于其底部的两侧以及中点,通过三个弹力块23提高前挡风玻璃布帘1底部总体的摩擦力,进一步保证安装的稳固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请参阅图6和图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左三角窗挡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右三角窗挡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窗帘套件还包括左三角窗挡片24和右三角窗挡片25;
所述左三角窗挡片24和右三角窗挡片25的尺寸分别匹配于汽车的左三角窗和右三角窗,使得所述左三角窗挡片24可卡设于左三角窗上,所述右三角窗单片可卡设于右三角窗上。
具体来说,在特斯拉汽车Model Y车型的左右后侧均有三角窗,本申请的左三角窗挡片24尺寸与左三角窗尺寸相匹配,使得左三角窗挡片24可卡设于左三角窗上,右三角窗挡片25可卡设于右三角窗上,并保证密封不透光,拆卸时直接拿下挡片便可,具有拆装方便、外形美观等的技术效果。
优选的,左三角窗挡片24和右三角窗挡片25朝向汽车内部的面上设置有拉环18,从而方便挡片的拆卸。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窗帘套件的前侧窗玻璃套和后侧窗玻璃套的开口边缘均连接有弹力绳,从而使得其开口可紧贴车窗,提高摩擦力,避免移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窗帘套件的第一绳套7和第二绳套11均连接有弹力绳,通过弹力绳的弹性拉扯,有利于其对布帘更好地进行固定和限位。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窗帘套件的前侧窗玻璃套的深度大于汽车前侧窗玻璃的高度,使前侧窗玻璃套8的开口边缘可套设于前侧车门内部主体的上沿;
后侧窗玻璃套的深度大于汽车后侧窗玻璃的高度,使后侧窗玻璃套12的开口边缘可套设于后侧车门内部主体的上沿。
具体来说,通过增加前侧窗玻璃套的深度,使得位于车门内部的部分可套设于车门主体的上沿,从而加大前侧窗玻璃套与车门内部主体的摩擦力,从而避免车窗关闭时前侧窗玻璃套出现上移,前侧窗玻璃套位于车门外侧的部分则在车窗上升关闭时仍留有一定的余量,从而保证底部不会将车窗露出,也进一步提高了隐蔽性。
增加后侧窗玻璃套深度的作用原理以及效果与上述的前侧窗玻璃套8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窗帘套件还包括收纳袋;
收纳袋内设置有四个容纳区,分别用于容纳前侧窗玻璃布帘、后侧窗玻璃布帘、尾部窗玻璃布帘2和前挡风玻璃布帘1;
收纳袋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四个容纳区的标识;
收纳袋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置三角窗挡片的容纳袋。
具体来说,收纳袋可对前侧窗玻璃布帘、后侧窗玻璃布帘、前挡风玻璃布帘1和尾部窗玻璃布帘2进行收纳,以方便携带;在收纳袋内设置有四个容纳区,四个容纳区分别前侧窗玻璃布帘、后侧窗玻璃布帘、前挡风玻璃布帘1和尾部窗玻璃布帘2相对应,使前侧窗玻璃布帘、后侧窗玻璃布帘、前挡风玻璃布帘1和尾部窗玻璃布帘2可放置于各自的容纳区中,并且在收纳袋的一侧表面面还设置有四个容纳区的标识,从而方便使用者在收纳袋中快速取出自己想要的布帘种类,也方便初次使用者了解各种布帘的功能。
本申请中的布帘材料可均为同一种不透光布料,使其具有隐蔽性的同时,还可抵挡一定的阳光,达到遮阳的技术效果。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窗帘套件,适用于特斯拉汽车Model Y车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挡风玻璃布帘、尾部窗玻璃布帘、前侧窗玻璃布帘和后侧窗玻璃布帘;
所述前侧窗玻璃布帘包括:左前侧玻璃布帘和右前侧玻璃布帘;
所述左前侧玻璃布帘和所述右前侧玻璃布帘均包括:第一绳套和前侧窗玻璃套,所述第一绳套设置在所述前侧窗玻璃套上对应于侧边后视镜的区域;
所述第一绳套用于套设于侧边后视镜上,所述前侧窗玻璃套用于向下套设于前侧玻璃上;
所述后侧窗玻璃布帘包括:左后侧玻璃布帘和右后侧玻璃布帘;
所述左后侧玻璃布帘和所述右后侧玻璃布帘均包括:第二绳套和后侧窗玻璃套,所述第二绳套设置在所述后侧窗玻璃套上对应于后车门前侧边角的区域;
所述后侧第二绳套用于套设于汽车的后侧车门边角上,所述后侧窗玻璃套用于向下套设于后侧玻璃上;
所述前挡风玻璃布帘用于遮挡汽车的前挡风玻璃;
所述尾部窗玻璃布帘用于遮挡汽车的尾部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窗帘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窗玻璃布帘的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三绳套、第四绳套、第五绳套、第六绳套和第七绳套;
所述第三绳套用于套设于汽车的车尾门的锁扣块上;
所述第四绳套和所述第五绳套用于分别套设于所述车尾门的两个缓冲柱上;
所述第六绳套和所述第七绳套用于分别套设于所述车尾门的两侧边角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窗帘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窗玻璃布帘还包括魔术贴母面;
所述魔术贴母面固定设置于所述前侧窗玻璃套对应于汽车内部的一侧,且靠近于汽车的前挡风玻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窗帘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风玻璃布帘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魔术贴母面相匹配的魔术贴子面;
所述前挡风玻璃布帘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左袋口和右袋口;
所述左袋口用于向上套设于汽车的左前遮阳板上,所述右袋口用于向上套设于汽车的右前遮阳板上;
所述前挡风玻璃布帘的顶部中心设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套设于汽车的中部后视镜上;
所述前挡风玻璃布帘的底部设置有弹力块,所述弹力块用于卡设于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窗帘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三角窗挡片和右三角窗挡片;
所述左三角窗挡片和右三角窗挡片的尺寸分别匹配于汽车的左三角窗和右三角窗,使得所述左三角窗挡片可卡设于左三角窗上,所述右三角窗单片可卡设于右三角窗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窗帘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三角窗挡片和右三角窗挡片朝向汽车内部的面上设置有拉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窗帘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窗玻璃套和所述后侧窗玻璃套的开口边缘均连接有弹力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窗帘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套和所述第二绳套均连接有弹力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窗帘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窗玻璃套的深度大于汽车前侧窗玻璃的高度,使所述前侧窗玻璃套的开口边缘可套设于前侧车门内部主体的上沿;
所述后侧窗玻璃套的深度大于汽车后侧窗玻璃的高度,使所述后侧窗玻璃套的开口边缘可套设于后侧车门内部主体的上沿。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窗帘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纳袋;
所述收纳袋内设置有四个容纳区,分别用于容纳所述前侧窗玻璃布帘、后侧窗玻璃布帘、尾部窗玻璃布帘和前挡风玻璃布帘;
所述收纳袋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四个容纳区的标识;
所述收纳袋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三角窗挡片的容纳袋。
CN202122095620.6U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汽车窗帘套件 Active CN2163313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5620.6U CN216331346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汽车窗帘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95620.6U CN216331346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汽车窗帘套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31346U true CN216331346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70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95620.6U Active CN216331346U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汽车窗帘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313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2146C (zh) 车辆座椅及方向盘遮阳罩及遮蔽方法
US5882059A (en) Adjustable visor extension
US5562142A (en) Big dash shield and seat shields
CN216331346U (zh) 一种汽车窗帘套件
KR102170271B1 (ko) 햇빛가리개의 선바이저 탈착과 폴딩 및 언폴딩 실행기구
CN210652613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遮阳帘
CN215361118U (zh) 一种房车蓬支架及房车蓬
CN212950071U (zh) 一种遮光防晒的汽车窗帘组件
CN210454414U (zh) 车用防晒遮阳帘
KR920008705B1 (ko) 자동차용 미니 커버(mini cover)
CN214647515U (zh) 一种车外悬挂式遮阳防护伞
CN214985807U (zh) 一种电动车遮雨棚
KR200299138Y1 (ko) 롤브라인드형 햇빛가리개가 내장 구성된 사이드 선바이져
CN216993836U (zh) 一种遮阳隐私多功能汽车窗帘
TWI671215B (zh) 方便摺收及定位的車罩結構
KR102496765B1 (ko) 자동차용 블라인드
CN216610824U (zh) 一种汽车多功能组合窗帘
CN218536303U (zh) 一种车窗遮阳罩
JP2752604B2 (ja) 自動車用シェード
CN215204388U (zh) 一种两用式汽车挡罩
KR200496775Y1 (ko) 차량용 차양막
CN219055931U (zh) 一种可折叠的汽车车窗遮阳帘
CN212313398U (zh) 一种充气车篷及充气车篷与汽车的安装结构
CN209852039U (zh) 多功能侧窗遮阳挡
CN205255956U (zh) 车内用前窗遮阳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209, Building C, No. 6, Yongtai Taixing Road, Yongping Street,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Daoh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No. 207, building B, No. 6, Yongtai Taixing Road, Yongping street,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Daohe Trad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