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24790U - 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24790U
CN216324790U CN202122999973.9U CN202122999973U CN216324790U CN 216324790 U CN216324790 U CN 216324790U CN 202122999973 U CN202122999973 U CN 202122999973U CN 216324790 U CN216324790 U CN 216324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tening
lead
shell
hole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999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东平
侯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jiang Jingd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jiang Jingd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jiang Jingd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jiang Jingd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999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24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24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24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包括第一打扁组件和第二打扁组件,第一打扁组件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通孔两侧设有凹槽,第二打扁组件的中心位置设有凸台,凸台与通孔相适配。外壳引线为电连接器的外壳引线,电连接器包括外壳、引线,引线贯穿外壳通过玻珠固定设置,打扁工装设置于电连接器的外壳内中间位置,引线的待打扁部位在凹槽内。第一打扁组件和第二打扁组件均为方形结构,通孔为方形通孔,凸台为方形凸台。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引线打扁工装,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一次工装即可加工完成,操作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打扁工装,可实现打扁工装组件稳定夹持住待打扁的引线,保证产品合格率。

Description

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引线打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封焊后,外壳的引线需进行打扁,目前引线打扁领域没有一次到位的打扁工装模具,现有模具结构复杂,加工耗时耗力。采用常规的电火花技术,引线打扁耗时长,加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一次工装即可加工完成,操作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所述打扁工装包括第一打扁组件和第二打扁组件,所述第一打扁组件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两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打扁组件的中心位置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通孔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引线为电连接器的外壳引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外壳、引线,所述引线贯穿外壳通过玻珠固定设置,所述打扁工装设置于电连接器的外壳内中间位置,所述引线的待打扁部位在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扁组件和第二打扁组件均为方形结构,所述第一打扁组件和第二打扁组件的四角均进行了倒圆角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方形通孔,所述凸台为方形凸台,所述凸台的四角均进行了倒圆角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有两个,平行设置于通孔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扁组件的两侧还一体设置有装配平台,所述装配平台垂直设于在凹槽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打扁工装的材质为冷作模具钢--Cr12MoV
进一步的,所述冷作模具钢--Cr12MoV的洛氏硬度为58~62HRC。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引线打扁工装的装配及工作原理为:首先进行装配,将打扁工装组件安置于电连接器的外壳中部,其中第一打扁组件在下,第二打扁组件在上,将引线放置于第一打扁组件的凹槽内,第二打扁组件的凸台放置于第一打扁组件的通孔内,装配完成后将装配体放置于手板压床的底座上,操作手柄使手板压床的立杆接触第二打扁组件,进行挤压,实现引线打扁;打扁完成后去除打扁工装,完成打扁加工。如图5,为打扁工艺后的电连接器。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引线打扁工装,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一次工装即可加工完成,操作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打扁工装,可实现打扁工装组件稳定夹持住待打扁的引线,保证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打扁组件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打扁组件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打扁工装的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打扁工艺后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引线打扁前后的对比图。
图中:1第一打扁组件,11通孔,12凹槽,13装配平台, 2第二打扁组件,21凸台, 3电连接器,31外壳,32引线,33玻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的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所述打扁工装包括第一打扁组件1和第二打扁组件2,所述第一打扁组件1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两侧设有凹槽12,所述第二打扁组件2的中心位置设有凸台21,所述凸台21与所述通孔11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引线为电连接器3的外壳引线,所述电连接器3包括外壳31、引线32,所述引线32贯穿外壳31通过玻珠33固定设置,所述打扁工装设置于电连接器3的外壳31内中间位置,所述引线32的待打扁部位320在凹槽12内。所述第一打扁组件1和第二打扁组件2均为方形结构,所述第一打扁组件1和第二打扁组件2的四角均进行了倒圆角处理。所述通孔11为方形通孔,所述凸台21为方形凸台,所述凸台21的四角均进行了倒圆角处理。所述凹槽12有两个,平行设置于通孔11的两侧。所述第一打扁组件1的两侧还一体设置有装配平台13,所述装配平台13垂直设于在凹槽12的两侧。
上述结构中,所述打扁工装组件的材质为冷作模具钢--Cr12MoV,其洛氏硬度为58~62HRC。
上述外壳引线打扁工装的装配及工作原理为:首先进行装配,将打扁工装安置于电连接器3的外壳31中部,其中第一打扁组件1在下,第二打扁组件2在上,将引线放置于第一打扁组件1的凹槽12内,第二打扁组件2的凸台21放置于第一打扁组件1的通孔11内,装配完成后的装配体如图4,将装配体放置于手板压床的底座上,操作手柄使手板压床的立杆接触第二打扁组件2,进行挤压,实现引线打扁;打扁完成后去除打扁工装,完成打扁加工。如图5,为打扁工艺后的电连接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引线打扁工装,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一次工装即可加工完成,操作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打扁工装,可实现打扁工装组件稳定夹持住待打扁的引线,保证产品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扁工装包括第一打扁组件(1)和第二打扁组件(2),所述第一打扁组件(1)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两侧设有凹槽(12),所述第二打扁组件(2)的中心位置设有凸台(21),所述凸台(21)与所述通孔(11)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引线打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引线为电连接器(3)的外壳引线,所述电连接器(3)包括外壳(31)、引线(32),所述引线(32)贯穿外壳(31)通过玻珠(33)固定设置,所述打扁工装设置于电连接器(3)的外壳(31)内中间位置,所述引线(32)的待打扁部位(320)在凹槽(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壳引线打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扁组件(1)和第二打扁组件(2)均为方形结构,所述第一打扁组件(1)和第二打扁组件(2)的四角均进行了倒圆角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壳引线打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为方形通孔,所述凸台(21)为方形凸台,所述凸台(21)的四角均进行了倒圆角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壳引线打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有两个,平行设置于通孔(11)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外壳引线打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扁组件(1)的两侧还一体设置有装配平台(13),所述装配平台(13)垂直设于在凹槽(12)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壳引线打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扁工装的材质为冷作模具钢--Cr12MoV。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壳引线打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作模具钢--Cr12MoV的洛氏硬度为58~62HRC。
CN202122999973.9U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 Active CN216324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9973.9U CN216324790U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9973.9U CN216324790U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24790U true CN216324790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7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99973.9U Active CN216324790U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247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24790U (zh) 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
CN214848729U (zh) 一种电芯的翻转及极耳的整形结构
CN210333968U (zh) 一种纵梁成型模工装结构
CN205140942U (zh) 一种金属封装外壳
CN216099364U (zh) 一种笔记本电池盖废料冲切冶具
CN216989526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
CN216529264U (zh) 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
CN209792705U (zh) 一种平板线夹盖的铣孔工装
CN207409683U (zh) 线材端子及端子组件
CN105268847A (zh) 一种锐角槽形钣金零件的折弯模具及折弯方法
CN201515072U (zh) 插座电极结构
CN214146174U (zh) 一种导电铆钉及其电池盖板
CN220329320U (zh) 一种电器柜的接触片检测模具
CN110976559A (zh) 一种电池架的整形装置
CN219253874U (zh) 一种用于液流电池端电极制备的热压模具
CN215279515U (zh) 一种活动式成型模具结构
CN213460432U (zh) 一种电线端子铆压装置定位机构
CN213104077U (zh) 用于机器人取放自动冲压结构件成型模具
CN216324334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极耳折弯的工装治具
CN213340610U (zh) 一种不锈钢钣金电池外罩
CN217281590U (zh) 一种端子定位成型装置
CN221087012U (zh) 电连接件整形装置
CN211804568U (zh) 一种高铁线槽分线箱吊耳焊接工装
CN220480485U (zh) 一种放电工装
CN209929142U (zh) 一种igbt吸收电容器的引出电极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