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12794U - 绝缘框架、定子组件、电动机及电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绝缘框架、定子组件、电动机及电动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312794U CN216312794U CN202123086366.XU CN202123086366U CN216312794U CN 216312794 U CN216312794 U CN 216312794U CN 202123086366 U CN202123086366 U CN 202123086366U CN 216312794 U CN216312794 U CN 2163127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 wire holder
- frame body
- winding
- hol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绝缘框架、定子组件、电动机及电动设备,上述绝缘框架包括框体、多个绕线座和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多个绕线座分别设置于框体的内周壁上,多个绕线座沿框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绕线座中的任意三个为始端绕线座,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分别设置于框体上,各个第一单体接线座的中垂面与各个始端绕线座的中垂面一一对应重合。通过采用上述绝缘框架,可有效简化定子组件的线圈的绕线流程,提高了电动机的生产效率,同时还可有效减小电动机的外径尺寸,减小了电动机的体积以及降低了电动机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绝缘框架、定子组件、电动机及电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机的定子组件的绝缘框架上通常设有用于对定子组件的各相导线进行接线的集成接线座,集成接线座大致呈长方体结构,这样的结构使得集成接线座的角部会凸出于定子组件的铁芯的轭部,导致电动机的外径尺寸增大,亦即电动机的体积增大。
鉴于此,部分厂家将原来的集成接线座分拆成多个单体接线座,并且使各个单体接线座沿绝缘框架的框体的周向分布,从而可减少各个单体接线座的角部相对于框体的周缘的凸出量,但是由于各个单体接线座的位置设计不合理,导致定子组件的绕线操作比较麻烦,从而导致电动机的生产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框架、定子组件、电动机及电动设备,旨在解决由于现有的定子组件的各个单体接线座的位置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电动机的生产效率下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绝缘框架,包括:框体;多个绕线座,设置于所述框体的内周壁上并且沿所述框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绕线座中的任意三个为始端绕线座;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设置于所述框体上,各个所述第一单体接线座的中垂面与各个所述始端绕线座的中垂面一一对应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框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各个第一单体接线座的中垂面与各个始端绕线座的中垂面一一对应重合,可有效缩短第一单体接线座与对应的始端绕线座之间的距离,这样可将导线从第一单体接线座引入后直接绕设在始端绕线座上,免除了导线在第一单体接线座与对应的始端绕线座之间的布线操作,从而可有效简化定子组件的线圈的绕线流程,提高了电动机的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将传统的集成接线座拆分为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并且由于三个始端绕线座沿框体的周向分布,因此,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也沿框体的周向分布,这样可有效减少第一单体接线座的角部相对于框体的周缘的凸出量,从而可有效减小电动机的外径尺寸,减小了电动机的体积以及降低了电动机的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框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三个第二单体接线座,多个所述绕线座中除三个所述始端绕线座外的任意三个所述绕线座为末端绕线座,各个所述第二单体接线座的中垂面与各个所述末端绕线座的中垂面一一对应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三个所述末端绕线座沿所述框体的周向连续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三个所述第二单体接线座分别设置于所述框体的轴向上的端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单体接线座具有第一压线槽,所述第一压线槽贯通所述第二单体接线座的相对两侧壁并且贯通所述第二单体接线座的一端以形成第一置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置入口呈喇叭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三个所述始端绕线座沿所述框体的周向连续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三个所述第一单体接线座分别设置于所述框体的轴向上的端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单体接线座具有第二压线槽,所述第二压线槽贯通所述第一单体接线座的相对两侧壁并且贯通所述第一单体接线座的一端以形成第二置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置入口呈喇叭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体的外周壁设有多个走线凸部,各个所述走线凸部沿所述框体的周向分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定子组件,包括铁芯和上述任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所述的绝缘框架,所述绝缘框架安装于所述铁芯的端面上。
由于上述定子组件采用了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绝缘框架,因而至少具有上述一种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机,包括上述定子组件。
由于上述电动机采用了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定子组件,因而至少具有上述一种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设备,包括上述电动机。
由于上述电动设备采用了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机,因而至少具有上述一种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绝缘框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绝缘框架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绝缘框架;110、框体;111、走线凸部;112、引线口;120、绕线座;130、第一单体接线座;131、第二压线槽;1311、第二置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绝缘框架100,可应用于电动机的定子组件上,其作用是对定子组件的铁芯和线圈进行绝缘。
实施例一
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绝缘框架100包括框体110、多个绕线座120和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框体110呈圆形结构,多个绕线座120分别设置于框体110的内周壁上,多个绕线座120沿框体110的周向均匀分布,即每相邻的两个绕线座120之间的周向距离相等,其中,多个绕线座120中的任意三个为始端绕线座。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分别设置于框体110上,各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的中垂面与各个始端绕线座的中垂面一一对应重合,亦即一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的中垂面与一个始端绕线座的中垂面相重合。
采用本实施例的绝缘框架100可适用于定子组件的线圈的没有中性点的接线方法,如三角形接法。
具体地,定子组件的线圈分为A相导线、B相导线和C相导线,并且将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分为第一单体接线座A、第一单体接线座B和第一单体接线座C,将三个始端绕线座分为始端绕线座A、始端绕线座B和始端绕线座C,其中,第一单体接线座A的中垂面与始端绕线座A的中垂面相重合,第一单体接线座B的中垂面与始端绕线座B的中垂面相重合,第一单体接线座C的中垂面与始端绕线座C的中垂面相重合。A相导线的始端连接于第一单体接线座A后从始端绕线座A开始依次绕设在对应的其它绕线座120上,最后A相导线的末端连接于第一单体接线座B;B相导线的始端连接于第一单体接线座B后从始端绕线座B开始依次绕设在对应的其它绕线座120上,最后B相导线的末端连接于第一单体接线座C;C相导线的始端连接于第一单体接线座C后从始端绕线座C开始依次绕设在对应的其它绕线座120上,最后C相导线的末端连接于第一单体接线座A。换言之,A相导线的始端与C相导线的末端相连接,A相导线的末端与B相导线的始端相连接,B相导线的末端与C相导线的始端相连接。可以理解地,一个绕线座120仅用于绕设一相导线。
通过将各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的中垂面与各个始端绕线座的中垂面一一对应重合,可有效缩短第一单体接线座130与对应的始端绕线座之间的距离,这样可将导线从第一单体接线座130引入后直接绕设在始端绕线座上,免除了导线在第一单体接线座130与对应的始端绕线座之间的布线操作,从而可有效简化定子组件的线圈的绕线流程,提高了电动机的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将传统的集成接线座拆分为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并且由于三个始端绕线座沿框体110的周向分布,因此,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也沿框体110的周向分布,这样可有效减少第一单体接线座130的角部相对于框体110的周缘的凸出量,从而可有效减小电动机的外径尺寸,减小了电动机的体积以及降低了电动机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和2所示,三个始端绕线座沿框体110的周向连续分布,换言之,相邻两个始端绕线座之间不存在其它绕线座120。
由于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的位置与三个始端绕线座的位置一一对应,这样可有效缩短相邻两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之间的距离,从而将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集中设置,便于将各相导线相互之间的连接点引出,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电动机的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的,三个始端绕线座也可沿框体110的周向非连续分布,具体可根据线圈的绕设方式而定,例如,以相邻的两个绕线座120为一组,每组绕线座120用于绕设一相导线,这样,相邻两个始端绕线座之间存在一个其它绕线座120;又如,以连续分布的三个绕线座120为一组,每组绕线座120用于绕设一相导线,这样,相邻两个始端绕线座之间存在两个其它绕线座120;如此类推。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分别设置于框体110的轴向上的端面上。
与传统的将接线座设置在框体110的外周壁的方式相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进一步减小第一单体接线座130相对于框体110的周缘的凸出量,从而可进一步减小电动机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所示,第一单体接线座130具有第二压线槽131,第二压线槽131贯通第一单体接线座130的相对两侧壁并且贯通第一单体接线座130的一端以形成第二置入口1311。具体地,第二压线槽131贯通第一单体接线座130沿绝缘框架100的径向的相对两侧壁。
在进行绕线工序时,可将某相导线的一端压入一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的第二压线槽131内进行固定,然后依次绕设在相应的绕线座120上,最后将该相导线的另一端压入另一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的第二压线槽131内进行固定,对其它两相导线采用相同的操作,以此实现各相导线相互首尾相接,操作简单便捷,可进一步提高电动机的生产效率。
具体地,请结合图3所示,第二置入口1311呈喇叭状结构,换言之,第二置入口1311的开口宽度沿绝缘框架100的轴向自内向外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第二置入口1311起到一定的导入作用,可更加方便地将导线压入第一单体接线座130的第二压线槽131内,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电动机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所示,框体110的外周壁设有多个走线凸部111,各个走线凸部111沿框体110的周向分布。
在进行绕线工序的过程中,当需要将某相导线从一个绕线座120跨接至下一个绕线座120时,可先将该相导线引出至框体110的外侧,然后绕过一部分走线凸部111,再将该相导线引入至框体110的内侧并且绕设在下一个绕线座120上,其余两相导线也采用相同的操作,但是不同相的导线绕过的走线凸部111不同,这样可将各相导线在跨线过程中可相互隔离,从而可有效实现各相导线之间的绝缘。
具体地,请结合图1所示,框体110上设有多个引线口112,各个引线口112沿框体110的周向分布,当需要将某相导线从一个绕线座120跨接至下一个绕线座120时,可先将该相导线经一个引线口112引出至框体110的外侧,然后绕过一部分走线凸部111,再经另一个引线口112引入至框体110的内侧并且绕设在下一个绕线座120上,其余两相导线也采用相同的操作,可以理解的,每一个引线口112只用于引出或者引入一相导线,以确保各相导线在跨线过程中可相互隔离。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增设了三个第二单体接线座,三个第二单体接线座设置于框体110上,多个绕线座120中除三个始端绕线座外的任意三个绕线座120为末端绕线座,各个第二单体接线座的中垂面与各个末端绕线座的中垂面一一对应重合,亦即一个第二单体接线座的中垂面与一个末端绕线座的中垂面相重合。在多个绕线座120中,除三个始端绕线座和三个末端绕线座外的其它绕线座120为中间绕线座。
采用本实施例的绝缘框架100可适用于定子组件的线圈的具有中性点的接线方法,如星形接法。
具体地,定子组件的线圈分为A相导线、B相导线和C相导线,并且将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分为第一单体接线座A、第一单体接线座B和第一单体接线座C,将三个第二单体接线座分为第二单体接线座A、第二单体接线座B和第二单体接线座C,将三个始端绕线座分为始端绕线座A、始端绕线座B和始端绕线座C,将三个末端绕线座分为末端绕线座A、末端绕线座B和末端绕线座C,其中,第一单体接线座A的中垂面与始端绕线座A的中垂面相重合,第一单体接线座B的中垂面与始端绕线座B的中垂面相重合,第一单体接线座C的中垂面与始端绕线座C的中垂面相重合;第二单体接线座A的中垂面与末端绕线座A的中垂面相重合,第二单体接线座B的中垂面与末端绕线座B的中垂面相重合,第二单体接线座C的中垂面与末端绕线座C的中垂面相重合。A相导线的始端连接于第一单体接线座A后依次绕过始端绕线座A、至少一个中间绕线座和末端绕线座A上,最后A相导线绕的末端连接于第二单体接线座A;B相导线的始端连接于第一单体接线座B后依次绕过始端绕线座B、至少一个中间绕线座和末端绕线座B上,最后B相导线的末端连接于第二单体接线座B;C相导线的始端连接于第一单体接线座C后依次绕过始端绕线座C、至少一个中间绕线座和末端绕线座C上,最后C相导线的末端连接于第二单体接线座C。将A相导线的始端、B相导线的始端和C相导线的始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相导线的中性点,或者,将A相导线的末端、B相导线的末端和C相导线的末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相导线的中性点。可以理解地,一个绕线座120仅用于绕设一相导线。
通过将各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的中垂面与各个始端绕线座的中垂面一一对应重合,并且将各个第二单体接线座的中垂面与各个末端绕线座的中垂面一一对应重合,可有效缩短第一单体接线座130与对应的始端绕线座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单体接线座与对应的末端绕线座之间的距离,这样可将导线从第一单体接线座130引入后直接绕设在始端绕线座上,免除了导线在第一单体接线座130与对应的始端绕线座之间的布线操作,也可将导线绕设在末端绕线座后直接从第二单体接线座引出,免除了导线在第二单体接线座与对应的末端绕线座之间的布线操作,从而可有效简化定子组件的线圈的绕线流程,提高了电动机的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将传统的用于引入导线的集成接线座拆分为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并且将传统的用于引出导线的集成接线座拆分为三个第二单体接线座,由于三个始端绕线座沿框体110的周向分布,因此,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也沿框体110的周向分布,同理,由于三个末端绕线座沿框体110的周向分布,因此,三个第二单体接线座也沿框体110的周向分布,这样可有效减少第一单体接线座130的角部以及第二单体接线座的角部相对于框体110的周缘的凸出量,从而可有效减小电动机的外径尺寸,减小了电动机的体积以及降低了电动机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末端绕线座沿框体110的周向连续分布,换言之,相邻两个末端绕线座之间不存在其它绕线座120。
由于三个第二单体接线座的位置与三个末端绕线座的位置一一对应,这样可有效缩短相邻两个第二单体接线座之间的距离,从而将三个第二单体接线座集中设置,当需要将三相导线的末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连接点时操作更加方便,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电动机的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的,三个末端绕线座也可沿框体110的周向非连续分布,具体可根据线圈的绕设方式而定,例如,以相邻的两个绕线座120为一组,每组绕线座120用于绕设一相导线,这样,相邻两个末端绕线座之间存在一个其它绕线座120;又如,以连续分布的三个绕线座120为一组,每组绕线座120用于绕设一相导线,这样,相邻两个末端绕线座之间存在两个其它绕线座120;如此类推。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第二单体接线座分别设置于框体110的轴向上的端面上,换言之,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130和三个第二单体接线座分别设置于框体110的轴向上的端面上。
与传统的将接线座设置在框体110的外周壁的方式相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进一步减小第一单体接线座130和第二单体接线座相对于框体110的周缘的凸出量,从而可进一步减小电动机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单体接线座具有第一压线槽,第一压线槽贯通第二单体接线座的相对两侧壁并且贯通第二单体接线座的一端以形成第一置入口。具体地,第一压线槽贯通第二单体接线座沿绝缘框架100的径向的相对两侧壁。(第二单体接线座的结构可与第一单体接线座130的结构相同,具体可参照图3所示结构)
在进行绕线工序时,当某相导线依次绕设在相应的绕线座120后,将该相导线的末端压入对应的第二单体接线座的第一压线槽内进行固定,对其它两相导线采用相同的操作,绕线操作简单便捷,可进一步提高电动机的生产效率。
具体地,第一置入口呈喇叭状结构。换言之,第一置入口的开口宽度沿绝缘框架100的轴向自内向外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第一置入口起到一定的导入作用,可更加方便的将导线压入第二单体接线座的第一压线槽内,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电动机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定子组件,包括铁芯和上述任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的绝缘框架100,绝缘框架100安装于铁芯的端面上。
由于上述定子组件采用了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绝缘框架100,因而至少具有上述一种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机,包括上述定子组件。
由于上述电动机采用了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定子组件,因而至少具有上述一种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设备,包括上述电动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动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洗衣机、压缩机、电风扇。
由于上述电动设备采用了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机,因而至少具有上述一种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框架包括:
框体;
多个绕线座,设置于所述框体的内周壁上并且沿所述框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绕线座中的任意三个为始端绕线座;
三个第一单体接线座,设置于所述框体上,各个所述第一单体接线座的中垂面与各个所述始端绕线座的中垂面一一对应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框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三个第二单体接线座,多个所述绕线座中除三个所述始端绕线座外的任意三个所述绕线座为末端绕线座,各个所述第二单体接线座的中垂面与各个所述末端绕线座的中垂面一一对应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末端绕线座沿所述框体的周向连续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第二单体接线座分别设置于所述框体的轴向上的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体接线座具有第一压线槽,所述第一压线槽贯通所述第二单体接线座的相对两侧壁并且贯通所述第二单体接线座的一端以形成第一置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置入口呈喇叭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始端绕线座沿所述框体的周向连续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第一单体接线座分别设置于所述框体的轴向上的端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体接线座具有第二压线槽,所述第二压线槽贯通所述第一单体接线座的相对两侧壁并且贯通所述第一单体接线座的一端以形成第二置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置入口呈喇叭状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外周壁设有多个走线凸部,各个所述走线凸部沿所述框体的周向分布。
12.一种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铁芯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框架,所述绝缘框架安装于所述铁芯的端面上。
13.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子组件。
14.一种电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86366.XU CN216312794U (zh) | 2021-12-08 | 2021-12-08 | 绝缘框架、定子组件、电动机及电动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86366.XU CN216312794U (zh) | 2021-12-08 | 2021-12-08 | 绝缘框架、定子组件、电动机及电动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312794U true CN216312794U (zh) | 2022-04-15 |
Family
ID=81083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086366.XU Active CN216312794U (zh) | 2021-12-08 | 2021-12-08 | 绝缘框架、定子组件、电动机及电动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312794U (zh) |
-
2021
- 2021-12-08 CN CN202123086366.XU patent/CN2163127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42230B (zh) | 旋转电机用定子以及应用它的旋转电机 | |
TWI751474B (zh) | 馬達 | |
CN110829659A (zh) | 一种发卡绕组式电机定子及电机 | |
WO2022156815A1 (zh) | 插针绕组式定子及电机 | |
CN103875163A (zh) | 外转子型马达 | |
CN203456955U (zh) | 电机定子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 | |
CN216312794U (zh) | 绝缘框架、定子组件、电动机及电动设备 | |
CN111146892B (zh) | 一种插针绕组式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114094747A (zh) | 绝缘框架、定子组件、电动机及电动设备 | |
CN113922552B (zh) | 一种扁线发卡式定子结构及电机 | |
CN215870969U (zh) | 一种扁铜线油冷电机定子的端部集成模块及定子 | |
CN211046580U (zh) | 定子铁芯及电机 | |
CN107689700B (zh) | 定子及应用该定子的电机 | |
CN109639008B (zh) |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的环形接线结构 | |
CN210985780U (zh) | 一种电机的定子组件及电机 | |
CN210927244U (zh) | 用于扁线电机定子槽的绝缘纸结构 | |
CN211089271U (zh) | 绝缘结构、定子总成、电机及家用电器 | |
CN209593140U (zh) |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连接板 | |
CN209072200U (zh) |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源输入端的环形接线组件 | |
CN216959486U (zh) | 便于绕线均匀的绝缘骨架及其电机 | |
CN216794732U (zh) | 便于绕线后线头切断的绝缘骨架及其电机 | |
CN221929437U (zh) | 一种定子组件及电机 | |
CN217282646U (zh) | 一种直线电机的初级结构及直线电机 | |
CN215870932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和绝缘框架的组件 | |
CN210957960U (zh) | 扁线电机定子槽用绝缘纸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