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8923U - 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及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及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8923U
CN216308923U CN202121533150.0U CN202121533150U CN216308923U CN 216308923 U CN216308923 U CN 216308923U CN 202121533150 U CN202121533150 U CN 202121533150U CN 216308923 U CN216308923 U CN 216308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array
light
source array
s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331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欣
郑德金
武万多
王兆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bbec Inc
Original Assignee
Orbbe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bbec Inc filed Critical Orbbec Inc
Priority to CN2021215331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8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8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8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及摄像模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包括:光源阵列,用于发出光束;微透镜阵列,用于接收光源阵列发出的光束;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光源阵列连接;调节组件用于调整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使得所述光源阵列发出的光束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发出斑点光束或泛光光束;其中,当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正整数时,投射模组向外发出斑点光束;当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非整数时,投射模组向外发出泛光。本申请通过调节组件调整切换斑点光束和泛光,从而省去现有技术中的红外泛光照明模块,降低了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的体积。

Description

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及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及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主动的3D探测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光和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对于结构光技术或散斑i-TOF、d-TOF技术,都需要一个能够产生激光散斑点阵的光学投射模组。现有比较主流的散斑点阵光源投射模组一般由三部分构成:激光发射器、衍射光学元件DOE和准直镜。现在技术中,对于基于散斑投射的3D模组来说,由于测量原理的限制,为检测暗环境下的物体,往往需要额外添加一个红外泛光照明模块,这样不可避免的导致3D摄像模组整体体积增加。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及摄像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投射模组存在红外泛光照明模块导致体积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中,包括:
光源阵列,用于发出光束;
微透镜阵列,用于接收所述光源阵列发出的光束;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光源阵列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整所述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以使得所述光源阵列发出的光束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发出斑点光束或泛光光束;
其中,当所述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正整数时,所述投射模组向外发出斑点光束;当所述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非整数时,所述投射模组向外发出泛光光束。
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中,所述微透镜阵列与所述光源阵列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150178470000021
其中,D表示微透镜阵列与光源阵列之间的距离,P表示微透镜孔径,λ表示波长,n表示正整数。
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光源阵列连接,所述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光源阵列包括第一光源阵列和第二光源阵列。
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所述第二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不同;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光源阵列发出光束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出射所述斑点光束;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光源阵列发出光束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出射泛光光束。
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光源阵列和所述第二光源阵列间隔设置或相邻设置。
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所述第二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相同;
所述微透镜阵列包括:第一微透镜阵列和第二微透镜阵列,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和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不同;
所述第一光源阵列发射的光束经过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发射斑点光束;
所述第二光源阵列发射的光束经过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发射泛光光束。
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移动件;
所述微透镜阵列包括:第三微透镜阵列和第四微透镜阵列,所述第三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和所述第四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不同;
所述移动件移动所述光源阵列,以使所述光源阵列发射的光束经过所述第三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发射斑点光束,所述光源阵列发射的光束经过所述第四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发射泛光光束。
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中,第一微透镜阵列与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的焦距不同;或,所述第三微透镜阵列与所述第四微透镜阵列的焦距不同。
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中,所述光源阵列的光源为红外光源;和/或
所述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开口,所述微透镜阵列设置于所述开口,所述光源阵列位于所述外壳内。
一种摄像模组,其中,包括:
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
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调节组件切换斑点光束和泛光,从而省去现有技术中的红外泛光照明模块,降低了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光源阵列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光源阵列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光源阵列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微透镜阵列;11、第一微透镜阵列;12、第二微透镜阵列;13、第三微透镜阵列;14、第四微透镜阵列;20、光源阵列;21、第一光源阵列;22、第二光源阵列;30、外壳;31、开口;40、调节组件;P1、光源阵列的第一位置;P2、光源阵列的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包括:
光源阵列20,用于发出光束;
微透镜阵列10,用于接收所述光源阵列发出的光束;
调节组件40,所述调节组件40与所述光源阵列20连接,和/或,所述调节组件40与所述微透镜阵列10连接;所述调节组件40用于调整所述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以使得所述光源阵列发出的光束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发出斑点光束或泛光光束;
其中,当所述光源阵列20的光源间距与所述微透镜阵列10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正整数时,所述投射模组向外发出斑点光束;当所述光源阵列20的光源间距与所述微透镜阵列10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非整数时,所述投射模组向外发出泛光光束。
值得说明的是,微透镜阵列10是指利用微透镜产生光衍射的阵列,可以理解的是,光线穿过微透镜时,光线会发生衍射,微透镜可以是凸透镜或凹透镜。微透镜阵列10还可以是液晶模块,液晶模块分为扩散态和透明态两种工作模式,液晶模块处于透明态时光束直接通过,投射斑点光束;液晶模块处于扩散态时光传播方向无序,就投射泛光光束。光线穿过液晶模块时,具体通过电压改变液晶的指向,则液晶的折射率也随之改变,从而调整液晶模组的工作模式。微透镜阵列10还可以液体透镜阵列或固体透镜阵列。
光源阵列20是指若干个光源所形成的阵列,光源阵列20中各光源可以按照一定规则分布,也可以随机分布。光源阵列20中各光源按照一定规则分布时,光源间距为一固定值,光源间距是指相邻两个光源之间的距离。光源阵列20中各光源随机分布时,光源间距不为固定值,光源间距在某一范围内随机变化。斑点光束是指发射出的光束由多个光斑组成的图案光束,斑点光束可以是规则的排列形式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排列形式,例如,光束呈散斑点阵列分布形成结构光光束;泛光光束是指均匀照射的面光束。
通过调整光源阵列20中光源的光源间距与微透镜阵列10的透镜间距的比值,可以形成斑点光束或泛光。具体地,两个光源之间的光源间距与微透镜阵列10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正整数,则两个光源发射的光束分别透过透镜后发生衍射形成的光衍射图案相同,则衍射图案光束完全重合在一起形成斑点光束,具体为点阵斑点光束。两个光源之间的光源间距与微透镜阵列10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非整数,则两个光源分别透过透镜后出射的光衍射图案不同,导致光斑会出现不完全重合的情况而形成泛光光束。正整数具体为1、2、3、4、5等,非整数具体为1.1、2.8等。当然这里的非整数为正数,可以是小数。
调节组件40与光源阵列20连接,从而可以调整光源阵列20中光源的光源间距与微透镜阵列10的透镜间距的比值而实现斑点光束和泛光光束之间的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调节组件40切换斑点光束和泛光光束,从而省去现有技术中的红外泛光照明模块,降低了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的体积和成本。此外,本申请也简化了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提高了光能利用率,降低了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的功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现方式中,为了确保形成斑点光束,所述微透镜阵列10与所述光源阵列20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150178470000061
其中,D表示微透镜阵列与光源阵列之间的距离,P表示微透镜孔径,λ表示波长,n表示正整数。
具体地,光源阵列20中光源的波长可以根据需要配置,例如,光源的波长为红外波长,n表示任意的正整数,如1、2、3、4、5等,需要说明的是n与斑点光束对应光源的光源间距与所述微透镜阵列10的透镜间距的比值无关。
当微透镜阵列10与所述光源阵列20满足如上关系时,每个光源透过若干个微透镜时,会投射形成一个散斑图案。如果光源的光源间距与所述微透镜阵列10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正整数,那么这些光源各自分别投射的散斑图案可以完全重合叠加在一起(不同光源经过微透镜阵列形成的散斑图案是完全重合的)形成斑点光束。如果光源的光源间距与所述微透镜阵列10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非整数,那么这些光源各自分别投射的散斑图案无法完全重合叠加在一起(不同光源的散斑图案是互相错位重叠的),则形成泛光光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组件40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光源阵列20连接,所述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光源阵列包括第一光源阵列和第二光源阵列。
具体地,驱动器是指驱动光源阵列中光源的器件,当然,也可以采用处理器替换驱动器以控制光源阵列中光源,调节组件40包括驱动器,通过驱动器控制光源阵列20中的光源的开启和关闭,以调整光源阵列20中光源的光源间距与微透镜阵列10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从而实现所述斑点光束和所述泛光的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现方式中,如图3-图5所示,所述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光源阵列包括第一光源阵列21和第二光源阵列22;所述第一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所述第二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不同;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光源阵列发出光束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出射所述斑点光束;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光源阵列发出光束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出射泛光光束。
具体地,第一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正整数,通过第一驱动器驱动第一光源阵列21发射光束时,则第一光源阵列21的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微透镜阵列10形成斑点光束。通过第一驱动器关闭第一光源阵列21时,则第一光源阵列21的光源无法发出的光,无法形成斑点光束。第二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非正整数,通过第二驱动器驱动第二光源阵列22发射光束时,则第二光源阵列22的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微透镜阵列10形成泛光。通过第二驱动器关闭第二光源阵列22时,则第二光源阵列22的光源无法发出的光,无法形成泛光。通过控制第一光源阵列21和第二光源阵列22同时开启时,则第一光源阵列21的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微透镜阵列10形成斑点光束,第二光源阵列22的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微透镜阵列10形成泛光光束,两者混合形成介于斑点光束和泛光之间的光,通常认为混合形成泛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光源阵列21与所述第二光源阵列22是规则排列的,且第一光源阵列21的光源间距与第二光源阵列22的光源间距不同。具体地,第一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正整数,第二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非正整数。则可以通过开启或关闭第一光源阵列21以及开启或关闭第二光源阵列22,得到斑点光束或泛光。
举例说明,由于光源间距的不同,第一光源阵列21的光源发射的光束透过微透镜阵列10时形成斑点光束,第二光源阵列22的光源发射的光束透过微透镜阵列10时形成泛光,通过驱动器可以调整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形成斑点光束或泛光。当同时开启第一光源阵列和第二光源阵列时,此时光源阵列的间距与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非正整数,则光源阵列发射的光束经过微透镜阵列后向外投射泛光光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光源阵列21规则排列的,所述第二光源阵列22是不规则排列的,且第一光源阵列21的光源间距与第二光源阵列22的光源间距不同。具体地,第一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正整数,第二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非正整数。控制第一光源阵列开启形成斑点光束,控制第二光源阵列开启形成泛光光束,控制第一光源阵列与第二光源阵列同时开启形成泛光光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一光源阵列21和所述第二光源阵列22间隔设置或相邻设置。
具体地,第一光源阵列21中光源发出的光和第二光源阵列22中光源发出的光都可以照射到微透镜阵列10上,则第一光源阵列21和第二光源阵列22可以相互间隔设置,或者相邻设置。第一光源阵列21和第二光源阵列22还可以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光源阵列20,也就是说,对一个光源阵列20进行划分,划分成至少两部分,一部分为第一光源阵列21,另一部分为第二光源阵列2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源阵列21的光源和第二光源阵列22的光源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现方式中,如图4-图5所示,第一光源阵列21的光源和第二光源阵列22的光源之间也可以没有分界线,所述第一光源阵列21中的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阵列22中的光源都分布于所述光源阵列的同一区域内。
具体地,两者的光源位于同一区域内,第一光源阵列21中光源呈规则阵列分布,具体呈矩阵阵列分布。第一光源阵列21中光源呈规则阵列分布时,第一光源阵列21的光源间距为固定值,第一光源阵列21的光源间距与微透镜阵列10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正整数,则会形成斑点光束。第二光源阵列22的光源分布在该区域内其他位置上。第二光源阵列22的光源可以是呈规则阵列分布,也可以呈随机分布,不管第二光源阵列22的光源呈何种分布,第二光源阵列22的光源间距与微透镜阵列10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非整数,则会形成泛光。
以上是在光源阵列20的光源间距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说明,光源阵列20的光源间距可以是相同的,而微透镜阵列10的透镜间距是不相同的,具体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光源阵列21的光源间距与所述第二光源阵列22的光源间距相同;
所述微透镜阵列10包括:第一微透镜阵列11和第二微透镜阵列12,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11的透镜间距和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12的透镜间距不同;
所述第一光源阵列21发射的光束经过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11后向外发射斑点光束;
所述第二光源阵列22发射的光束经过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12后向外发射泛光光束。
具体地,第一光源阵列21和第二光源阵列22采用相同的光源阵列,第一微透镜阵列11和第二微透镜阵列12采用不同的微透镜阵列。第一光源阵列21与第一微透镜阵列11对应,第二光源阵列22与第二微透镜阵列12对应。第一光源阵列21的光源间距与第一微透镜阵列11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正整数,第二光源阵列22的光源间距与第二微透镜阵列12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非整数,则第一光源阵列发射的光束经过第一微透镜阵列11出射的光为斑点光束,第二光源阵列发射的光束经过第二微透镜阵列12出射的光为泛光光束。第二微透镜阵列12出射的光为泛光时,第二微透镜阵列12可以采用扩散元件,如毛玻璃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11的透镜焦距与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12的透镜焦距不同。
具体地,除了实现斑点光束和泛光的调整,本申请还可以实现投射光束的FOV(field angle of view,视场角)的调整。由于第一微透镜阵列11的透镜焦距与第二微透镜阵列12的透镜焦距不同,则第一微透镜阵列11的投射光场的视场角与第二微透镜阵列12的投射光场的视场角不同,可以控制第一微透镜阵列11投射出光束的FOV和第二微透镜阵列12投射出光束的FOV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调节组件40包括移动件。
具体地,由于光源阵列20的照射范围有限,通过移动件可以调整微透镜阵列10位于光源阵列20的照射范围内或位于光源阵列20的照射范围外,从而实现斑点光束和泛光的调整。移动件可以与光源阵列20连接,也可以与微透镜阵列10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微透镜阵列10包括:第三微透镜阵列13和第四微透镜阵列14,所述第三微透镜阵列13的透镜间距和所述第四微透镜阵列14的透镜间距不同;
所述移动件移动所述光源阵列20,以使所述光源阵列20分别与所述第三微透镜阵列13、所述第四微透镜阵列14对应。
具体地,移动件可以与光源阵列20连接,通过移动件可以移动光源阵列20,使得光源阵列20与第三微透镜阵列13对应(如图7所示,光源阵列的第一位置P1),则第三微透镜阵列13位于光源阵列20的照射范围内,若光源阵列20的光源间距与第三微透镜阵列13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正整数,则第三微透镜阵列13投射出斑点光束。通过移动件可以移动光源阵列20,使得光源阵列20与第四微透镜阵列14对应(如图7所示,光源阵列的第二位置P2),则第四微透镜阵列14位于光源阵列20的照射范围内,若光源阵列20的光源间距与第四微透镜阵列14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非整数,则第四微透镜阵列14投射出泛光光束。第三微透镜阵列13的透镜间距和第四微透镜阵列14的透镜间距不同时,可以分别形成斑点光束和泛光光束。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件选自音圈马达、压电陶瓷位移器件、磁致伸缩位移器件、电致伸缩位移器件、液压位移器件中的一种。
具体地,移动件可以采用自音圈马达、压电陶瓷位移器件、磁致伸缩位移器件、电致伸缩位移器件或液压位移器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三微透镜阵列13的透镜焦距与所述第四微透镜阵列14的透镜焦距不同。
具体地,除了实现斑点光束和泛光的调整,本申请还可以实现投射光场的视场角的调整。由于第三微透镜阵列13的透镜焦距与第四微透镜阵列14的透镜焦距不同,则第三微透镜阵列13的投射光束的视场角与第四微透镜阵列14的投射光束的视场角不同,则控制光源阵列发射光束经过第三微透镜阵列13投射斑点光束或第四微透镜阵列14投射泛光光束时,可以得到不同的投射视场角。同理,如图6所示,也可以设置第一微透镜阵列11和第二微透镜阵列12的焦距不同,以获取具有不同视场角的投射光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现方式中,所述微透镜阵列10为液晶模块;所述调节组件40还包括第三驱动器,所述第三驱动器与所述液晶模块连接。
具体地,微透镜阵列10可以采用液晶模块,也就是说,第一微透镜阵列11、第二微透镜阵列12、第三微透镜阵列13、第四微透镜阵列14可以采用液晶模块,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采用液晶模块时,可以通过第三驱动器调整液晶模块的工作模式,也就可以切换斑点光束和泛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现方式中,所述光源阵列20的光源为红外光源。
具体地,光源可以是任意光学有源器件阵列,光源可以采用激光光源,例如,可以采用激光二极管(LD,Laser Diode)、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VCSEL,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 Laser);还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光源为红外光源,但光源的波长不限于红外波段,还可以采用波段,如可见光波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还包括外壳30,所述外壳30设置有开口31,所述微透镜阵列10设置于所述开口31,所述光源阵列20位于所述外壳30内。
具体地,微透镜阵列10和光源阵列20安装于外壳30,光源阵列20位于外壳30内的底部,微透镜阵列10覆盖开口31设置。
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包括:
如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阵列,用于发出光束;
微透镜阵列,用于接收所述光源阵列发出的光束;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光源阵列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整所述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以使得所述光源阵列发出的光束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发出斑点光束或泛光光束;
其中,当所述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正整数时,所述投射模组向外发出斑点光束;当所述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的比值为非整数时,所述投射模组向外发出泛光光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阵列与所述光源阵列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DEST_PATH_FDA0003469403260000011
其中,D表示微透镜阵列与光源阵列之间的距离,P表示微透镜孔径,λ表示波长,n表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光源阵列连接,所述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光源阵列包括第一光源阵列和第二光源阵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所述第二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不同;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光源阵列发出光束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出射所述斑点光束;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光源阵列发出光束经过所述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出射泛光光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阵列和所述第二光源阵列间隔设置或相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与所述第二光源阵列的光源间距相同;
所述微透镜阵列包括第一微透镜阵列和第二微透镜阵列,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和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不同;
所述第一光源阵列发射的光束经过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发射斑点光束;
所述第二光源阵列发射的光束经过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发射泛光光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移动件;
所述微透镜阵列包括:第三微透镜阵列和第四微透镜阵列,所述第三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和所述第四微透镜阵列的透镜间距不同;
所述移动件移动所述光源阵列,以使所述光源阵列发射的光束经过所述第三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发射斑点光束,所述光源阵列发射的光束经过所述第四微透镜阵列后向外发射泛光光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透镜阵列与所述第二微透镜阵列的焦距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微透镜阵列与所述第四微透镜阵列的焦距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阵列的光源为红外光源;和/或
所述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开口,所述微透镜阵列设置于所述开口,所述光源阵列位于所述外壳内。
1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
CN202121533150.0U 2021-07-06 2021-07-06 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及摄像模组 Active CN216308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33150.0U CN216308923U (zh) 2021-07-06 2021-07-06 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及摄像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33150.0U CN216308923U (zh) 2021-07-06 2021-07-06 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及摄像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8923U true CN216308923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86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33150.0U Active CN216308923U (zh) 2021-07-06 2021-07-06 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及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89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9487A (zh) * 2022-04-28 2022-07-22 深圳市安思疆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装置及光学系统
WO2023246472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嘉兴驭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激光投射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9487A (zh) * 2022-04-28 2022-07-22 深圳市安思疆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装置及光学系统
WO2023246472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嘉兴驭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激光投射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50050A1 (en) Meta illuminator
US11095365B2 (en) Wide-angle illuminator module
CN216308923U (zh) 点泛光切换投射模组及摄像模组
CN104956179B (zh) 利用折射或反射光的结构化元件从光源阵列生成结构化光场的光学系统
CN109709743B (zh) 一种结构光投影仪及3d摄像头
US10584854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WO2021115013A1 (zh) 飞行时间发射器、飞行时间深度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4428437B (zh) 一种结构光与泛光照明合置的3d投射器及电子设备
US10591130B2 (en) Light-beam-projecting device comprising a digital screen and headlamp equipped with such a device
EP3877795B1 (en) Optical arrangement with improved stability
WO2023035500A1 (zh) 一种光学扩散片及光发射模组
US9328875B2 (en) Scalable laser with selectable divergence
CN112505983B (zh) 用于实现激光点阵的微棱镜光学元件及投射模组
JP2518236B2 (ja) 光源装置
KR100811032B1 (ko) 모노리틱 조명장치
KR20120138634A (ko) 광학렌즈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광모듈
KR20190095855A (ko) 메타 조명장치
CN114488080A (zh) 匀光片、可用于激光雷达的光发射单元和激光雷达
CN115629485B (zh) 散斑投射器和结构光相机
US12085732B1 (en) Combined collimation and diffuser lens for flood illuminator
CN218917908U (zh) 一种多功能投射模组
US20220196891A1 (en) Combined Collimation and Diffuser Lens for Flood Illuminator
CN218956928U (zh) 散斑投射模组和深度相机
WO2024075599A1 (ja) 光照射装置、光測距装置および車両
CN216210268U (zh) 投射模组、深度相机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