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4627U - 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4627U
CN216304627U CN202121957806.1U CN202121957806U CN216304627U CN 216304627 U CN216304627 U CN 216304627U CN 202121957806 U CN202121957806 U CN 202121957806U CN 216304627 U CN216304627 U CN 216304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ile
groove
movable
wall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578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ongh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9578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4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4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46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该建筑混凝土管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混凝土管桩在安装进入地面后的稳定性不足,难以提高混凝土管桩安装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该建筑混凝土管桩包括管桩本体、活动设置于所述管桩本体外壁的活动体和固定安装于所述管桩本体外壁的第二固定块;所述活动体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内壁活动设置有活动管,所述活动体外壁固定安装有对称的第一固定块。该建筑混凝土管桩将混凝土置入活动管中可使混凝土从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处流出,将管桩本体外壁与土层或岩石相互连接,提高该管桩安装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管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
背景技术
现今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又称混凝土预制桩,目前的混凝土管桩通常是一体结构的长筒,混凝土管桩通常采用打桩机将其打入土中,但目前的混凝土管桩通常安装稳定性不足,难以提高混凝土管桩安装的稳定性。
目前,专利号为CN212316909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设有稳定基座的混凝土管桩,包括管桩主体、基座、固定组件、桩帽、连接组件、管孔、第一卡合块和加强筋,所述管桩主体的底端外壁上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底端外壁上固定有固定组件,该装置采用了齿轮齿条作为动力零件,作用在螺杆上对地下进行转孔,这样可以对泥土或者巨石都能起到很好的固定效果,但是该混凝土管桩在安装进入地面后的稳定性不足,难以提高混凝土管柱安装的稳定性。
因此,针对上述的目前的混凝土管桩在安装进入地面后的稳定性不足,难以提高混凝土管桩安装的稳定性的问题,亟需得到解决,以改善混凝土管桩安装后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该建筑混凝土管桩旨在解决现有的混凝土管桩在安装进入地面后的稳定性不足,难以提高混凝土管桩安装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该建筑混凝土管桩包括管桩本体、活动设置于所述管桩本体外壁的活动体和固定安装于所述管桩本体外壁的第二固定块;所述活动体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内壁活动设置有活动管,所述活动体外壁固定安装有对称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外壁固定开设有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所述活动体外壁固定开设有第六槽体和第七槽体,所述第六槽体和第七槽体均与第一槽体相互贯通。
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建筑混凝土管桩时,将管桩本体通过打桩机置入地面中,将活动管通过第一槽体置入第十槽体中,通过活动管注入混凝土,即可使混凝土从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处流出对管桩本体外壁进行填充,大大提高了管桩本体安装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块上端固定开设有第十槽体,所述第二固定块呈楔形结构。第二固定块呈楔形结构的设置便于在打桩时破开土面,便于管桩本体快速置入地面下。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块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五槽体,所述第一固定块外壁固定开设有第八槽体和第九槽体,所述第八槽体和第九槽体均与第五槽体相互贯通。向第五槽体中注入混凝土即可使混凝土从第八槽体和第九槽体中流出,便于将管桩本体稳定安装在地面内。
优选地,所述活动体上端固定开设有第四槽体,所述活动体内壁固定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和第四槽体相互贯通。向第四槽体中注入混凝土,混凝土最终从通孔流至管桩本体的外壁,实现了管桩本体与活动体的稳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桩本体外壁固定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管桩本体外壁与活动体内壁相贴合。凹槽的设置便于混凝土的进入,使管桩本体和活动体可稳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桩本体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于管桩本体上下两端均匀分布。螺纹孔的设置便于管桩本体的安装工作。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壁层内固定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上端与第十槽体下端相互贯通,所述第一通道下端与第二槽体上端相互贯通,所述第二通道上端与第二槽体下端相互贯通,所述第二通道下端与第三槽体上端相互贯通。将外界的混凝土通过活动管注入第十槽体中,最终从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中流出,可对管桩本体外壁进行填充,大大提高了管桩本体安装的稳定性。
(3)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混凝土管桩利用活动体对管桩本体进行保护,同时提高管桩本体安装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槽体、活动管和第二固定块,以及第二槽体、第三槽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设置,将混凝土置入活动管中即可使混凝土从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处流出,将管桩本体外壁与土层或岩石相互连接,大大提高了该管桩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混凝土管桩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混凝土管桩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活动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混凝土管桩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管桩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混凝土管桩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固定块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管桩本体;2、活动体;3、第一槽体;4、活动管;5、第一固定块;6、第二固定块;7、第二槽体;8、第三槽体;9、第四槽体;10、第五槽体;11、第六槽体;12、第七槽体;13、第八槽体;14、第九槽体;15、第十槽体;16、通孔;17、凹槽;18、螺纹孔;19、第一通道;20、第二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样式。
实施例1
本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其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活动体2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建筑混凝土管桩包括管桩本体1、活动设置于管桩本体1外壁的活动体2和固定安装于管桩本体1外壁的第二固定块6;活动体2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一槽体3,第一槽体3内壁活动设置有活动管4,活动体2外壁固定安装有对称的第一固定块5,第二固定块6外壁固定开设有第二槽体7和第三槽体8,活动体2外壁固定开设有第六槽体11和第七槽体12,第六槽体11和第七槽体12均与第一槽体3相互贯通。
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固定块5的形状不限,其俯面可以是梯形结构,也可以是三角形结构,根据具体场景而设。
其中,第二固定块6上端固定开设有第十槽体15,第二固定块6呈楔形结构。第二固定块6呈楔形结构的设置便于该装置对土面进行破除,便于混凝土管桩的快速安装,第二固定块6可采用硬质钢材等硬质材料制作。同时,第一固定块5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五槽体10,第一固定块5外壁固定开设有第八槽体13和第九槽体14,第八槽体13和第九槽体14均与第五槽体10相互贯通。另外,活动体2上端固定开设有第四槽体9,活动体2内壁固定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16,通孔16和第四槽体9相互贯通。此外,管桩本体1外壁固定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凹槽17,管桩本体1外壁与活动体2内壁相贴合。此外,管桩本体1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螺纹孔18,螺纹孔18于管桩本体1上下两端均匀分布。此外,第二固定块6的壁层内固定开设有第一通道19和第二通道20,第一通道19上端与第十槽体15下端相互贯通,第一通道19下端与第二槽体7上端相互贯通,第二通道20上端与第二槽体7下端相互贯通,第二通道20下端与第三槽体8上端相互贯通。将混凝土通过活动管4即可流入第十槽体15中,最终从第二槽体7和第三槽体8处流出,将管桩本体1和第二固定块6外壁填充混凝土,提高管桩本体1安装的稳定性。
该建筑混凝土管桩管桩本体1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第二固定块6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建筑混凝土管桩时,将管桩本体1通过打桩机置入地面下,将活动管4穿过第一槽体3放置在第十槽体15中,向活动管4注入混凝土即可使混凝土最终从第二固定块6上的第二槽体7和第三槽体8处流出,即可将管桩本体1和第二固定块6外壁填充混凝土,将管桩本体1和第二固定块6与土层的间隙填充混凝土,加强管桩本体1安装的稳定性,将活动体2活动设置于管桩本体1的外壁,向第四槽体9中填充混凝土,混凝土通过通孔16流至活动体2的内壁和管桩本体1外壁的间隙处,将活动体2粘黏在管桩本体1的外壁上,将活动管4抽出,向第一槽体3内注入混凝土,混凝土从第六槽体11和第七槽体12处流出,向第五槽体10中注入混凝土,混凝土从第七槽体12和第八槽体13处流出将第一固定块5通过混凝土粘黏在地面上,即可完成该装置的安装工作,实现管桩本体1的稳定安装。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基本原理及相关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具体实施方式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各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该建筑混凝土管桩包括管桩本体、活动设置于所述管桩本体外壁的活动体和固定安装于所述管桩本体外壁的第二固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体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内壁活动设置有活动管,所述活动体外壁固定安装有对称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外壁固定开设有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所述活动体外壁固定开设有第六槽体和第七槽体,所述第六槽体和第七槽体均与第一槽体相互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上端固定开设有第十槽体,所述第二固定块呈楔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第五槽体,所述第一固定块外壁固定开设有第八槽体和第九槽体,所述第八槽体和第九槽体均与第五槽体相互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体上端固定开设有第四槽体,所述活动体内壁固定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和第四槽体相互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本体外壁固定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管桩本体外壁与活动体内壁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本体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于管桩本体上下两端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壁层内固定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上端与第十槽体下端相互贯通,所述第一通道下端与第二槽体上端相互贯通,所述第二通道上端与第二槽体下端相互贯通,所述第二通道下端与第三槽体上端相互贯通。
CN202121957806.1U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 Active CN216304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7806.1U CN216304627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7806.1U CN216304627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4627U true CN216304627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88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57806.1U Active CN216304627U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46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7511B (zh) 一种双排围堰及其制作方法
CN110374134A (zh) 一种适用于挡土墙加高的组合构件及施工方法
CN105220714A (zh) 内置锚索灌芯复合式预应力管桩抗浮结构施工方法
CN102626946A (zh) 一种混凝土异形围护桩的制备方法
CN216304627U (zh) 一种稳定安装的建筑混凝土管桩
CN112411615B (zh) 一种装配式泥石流排导槽挡土墙的设计方法
CN108532393A (zh) 一种拓宽路堤边坡地基加固系统及方法
CN210263026U (zh) 一种出地坪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钢套筒抗浮结构
CN208415019U (zh) 一种拓宽路堤边坡地基加固系统
CN212294415U (zh) 一种公路工程小型水泥桩
CN113494096B (zh) 一种用于山区陡坡砾石土的拼接式加固装置
CN210459195U (zh) 一种适用于隧道洞口的复合支护抗滑桩
CN210013191U (zh) 坝肩冲击钻造槽薄防渗墙与浆砌石坝体的连接结构
CN211143100U (zh) 沿海软土地基双排钢管桩围堰结构
CN214272175U (zh) 一种适用于建筑物地下空洞的注浆加固结构
CN218148308U (zh) 一种地基加固桩
CN216515709U (zh) 适用于山区风化岩质的铁塔基础
CN201172826Y (zh) 深基坑围护墙挡土加固结构
CN212223764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坝防渗透结构
CN115341424B (zh) 一种半填半挖式碎石土高填方路基及施工方法
CN214061557U (zh) 一种回填杂土复合地基结构
CN217896519U (zh) 一种深基坑钢管注浆的组合式桩型结构
CN216640435U (zh) 一种深厚软土条件下的密排桩支挡加固结构
CN213772760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石材路基
CN204370411U (zh) 一种扩底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5

Address after: 200000 Building 5, No. 168, Lane 6495, Tingwei Road, Jinshan Industrial Zone,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Shixing Park)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onghaoy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No. 11, Tongle Third Road, Shibei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Yang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