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91736U - 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及安全监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及安全监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91736U
CN216291736U CN202122530094.1U CN202122530094U CN216291736U CN 216291736 U CN216291736 U CN 216291736U CN 202122530094 U CN202122530094 U CN 202122530094U CN 216291736 U CN216291736 U CN 216291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monitoring
monitoring device
monitoring equipment
moving plat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300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宗华
崔春
陈清
张亮
曾超
谭思远
陈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3009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91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91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91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及安全监测设备,包括箱体、盖体、移动底座和夹持机构,箱体设置在移动底座上;箱体具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连通的敞口,盖体盖设在敞口上以封闭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安全监测设备,夹持机构位于容纳腔内,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夹持臂,至少一夹持臂可朝向另一夹持臂移动,以将安全监测设备夹持在两个夹持臂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内的安全监测设备安全稳定性较好,运行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及安全监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检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及安全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通过监测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来控制“碳”排放。
目前采用的二氧化碳监测装置包括底座、支架和监测设备。底座与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监测设备安装在支架的另一端,并通过支架将监测设备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同时在底座上设置有脚轮,通过脚轮的滚动以使监测设备移动至不同的位置处,从而对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实时监测。
但是,现有技术中监测设备在移动的过程中会相对底座产生晃动而损坏,不利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及安全监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监测设备在移动的过程中会相对底座产生晃动而损坏,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包括箱体、盖体、移动底座和夹持机构,箱体设置在移动底座上;箱体具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连通的敞口,盖体盖设在敞口上以封闭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安全监测设备,夹持机构位于容纳腔内,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夹持臂,至少一夹持臂可朝向另一夹持臂移动,以将安全监测设备夹持在两个夹持臂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位于容纳腔内,升降机构包括移动板和至少一个第一驱动组件,移动板用于支撑安全监测设备,第一驱动组件与移动板连接,驱动移动板沿竖直方向升降,以将安全监测设备经敞口运输至容纳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与两个夹持臂连接,以驱动两个夹持臂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第二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丝杠,驱动件安装在移动板背离安全监测设备的一面,驱动件与丝杠连接,以驱动丝杠旋转;
夹持臂包括依次连接的螺纹套、移动块和夹板,螺纹套套设在丝杠上,螺纹套的内螺纹与丝杠的外螺纹相匹配,两个螺纹套的旋向相反;
移动板上具有移动槽,移动槽的延伸方向与丝杠的轴线平行,移动块位于移动槽内,且移动块沿移动槽的延伸方向移动,夹板用于夹持安全监测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夹持机构还包括支撑座,支撑座设置在移动板背离安全监测设备的一面,丝杠的第一端与驱动件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丝杠的另一端与支撑座连接,丝杠相对支撑座旋转;
丝杠的轴向与移动板平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第一驱动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三个,第一驱动组件为电动推杆、液压缸或气缸中的至少一者;
第一驱动组件的外壁与容纳腔的内底壁固接,第一驱动件的驱动部与移动板背离安全监测设备的一面抵接或者固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减震机构,减震机构设置在箱体与移动底座之间;
减震机构包括连接筒、连接柱和阻尼组件,连接筒和连接柱的一者位于箱体上,另一者位于移动底座上,连接柱插设在连接筒上,阻尼组件位于连接筒内,阻尼组件位于连接柱与移动底座之间,或者阻尼组件位于连接柱与箱体之间,以减缓移动底座对箱体的冲击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阻尼组件包括缓冲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缓冲件与连接柱位于连接筒内的端部固接,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分别位于缓冲件的两侧,第一弹性件套设在连接柱上,第一弹性件的弹力方向和第二弹性件的弹力方向与连接柱的轴线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连接筒的筒口与移动底座或箱体固接,连接筒的筒底具有供连接柱出入的避让孔,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缓冲件抵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连接筒的筒底的内壁抵接,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缓冲件抵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移动底座的上表面抵接或箱体朝向移动底座的一面抵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监测设备,包括本体和上述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及安全监测设备,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包括箱体、盖体、移动底座和夹持机构,箱体设置在移动底座上;箱体具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连通的敞口,盖体盖设在敞口上以封闭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安全监测设备,夹持机构位于容纳腔内,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夹持臂,至少一夹持臂可朝向另一夹持臂移动,以将安全监测设备夹持在两个夹持臂之间。通过在箱体的容纳腔内设置夹持机构,并由夹持机构将安全监测设备夹持放置在容纳腔,以使安全监测设备能够相对固定在箱体内部,避免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在移动过程中因安全监测设备产生晃动现象而损坏,导致无法有效使用。同时,将箱体设置在移动底座上,可以通过移动底座的移动来运输安全监测设备,以将安全监测设备放置在不同位置处,以便进行有效的监测工作。实现了安全监测设备能够安全高效的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监测设备在移动的过程中会相对底座产生晃动而损坏,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中夹持臂与第二驱动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中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箱体;110-容纳腔;120-敞口;
200-盖体;210-把手;
300-移动底座;310-脚轮;
400-夹持机构;410-夹持臂;411-螺纹套;412-移动块;413-夹板;420-第二驱动组件;421-驱动件;422-丝杠;423-支撑座;
500-安全监测设备;
600-升降机构;610-移动板;611-移动槽;620-第一驱动组件;
700-减震机构;710-连接筒;720-连接柱;730-阻尼组件;731-缓冲件;732-第一弹性件;733-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维护工具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维护工具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已经严重影响到环境气候的变化。尤其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带来了全球变暖等越来越多的问题。“碳”是指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消耗得多,导致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也就排放得多。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通过监测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来控制“碳”排放,目前普遍采用二氧化碳监测装置来监测局部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二氧化碳监测装置主要包括底座、支架和监测设备。底座是用于固定并移动监测设备,支架用于将监测设备连接在底座上,监测设备则用于监测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其中支架的一端是与监测设备连接,其另一端与底座连接。同时在底座上设置有滚动轮,在具体使用时,可以通过滚动轮带动底座移动,进而将监测设备运输至不同的位置处,以对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实时监测。
但是,由于地面上存在凹凸不平的区域,底座在经过凹凸不平的区域时会产生剧烈的震动,震动会导致监测设备随着支架发生剧烈的晃动,进而导致监测设备内部器件由于晃动而被损坏,不利于监测使用。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及安全监测设备,通过在箱体的容纳腔内设置夹持机构,并由夹持机构将安全监测设备进行夹持放置,使安全监测设备能够相对固定在箱体内部。避免在移动过程中安全监测设备因晃动而导致损坏,提高了安全监测设备的使用效率。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包括箱体100、盖体200、移动底座300和夹持机构400,箱体100设置在移动底座300上;箱体100具有容纳腔110和与容纳腔110连通的敞口120,盖体200盖设在敞口120上以封闭容纳腔110,容纳腔110用于容纳安全监测设备500,夹持机构400位于容纳腔110内,夹持机构400包括两个夹持臂410,至少一夹持臂410可朝向另一夹持臂410移动,以将安全监测设备500夹持在两个夹持臂410之间。
本实施例中,箱体100设置在移动底座300上,移动底座300可以带动箱体100进行移动。在移动底座300上背离箱体100的一面安装有脚轮310,脚轮310用于带动移动底座300进行移动。脚轮3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也可以是三个或者是四个。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脚轮310为四个万向减震脚轮,且四个万向减震脚轮安装在移动底座300底部的四个拐角位置处。万向减震脚轮不但可以向着任意方向滚动从而带动移动底座300进行移动,还可以有效减缓地面对移动底座300的冲击力,降低移动底座300的震动幅度。
箱体100主要是用于安装并运输安全监测设备500,安全监测设备500主要是用来监测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以此来控制“碳”排放。通常,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是均匀分布的,在不同位置处其含量并不相同。因此,就需要动态监测同一环境中不同区域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此时移动底座300可以通过箱体100将安全监测设备500运输至不同的位置处,以便有效的监测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为了便于安全监测设备500的安装放置,在箱体100上设置有容纳腔110和与容纳腔110连通的敞口120。安全监测设备500可以经敞口120安装并放置在容纳腔110的内部。同时在箱体100的敞口120上还盖设有盖体200,盖体200可以将容纳腔110完全封闭。在盖体200上背离敞口120的一面设置有把手210,通过提拉把手210以使盖体200与箱体100分离,进而便于用户将安全监测设备500放入容纳腔110内,或者将安全监测设备500从容纳腔110内取出。盖体200和箱体100共同将安全监测设备500与外部环境相隔开,可以有效避免外部环境中的物体触碰或者损坏安全监测设备500,提高了安全监测设备500的使用效率。
为了将安全监测设备500固定在容纳腔110内部,在容纳腔110内设置有夹持机构400,夹持机构400用于夹持并固定安全监测设备500,以使安全监测设备500安装放置在容纳腔110的内部。夹持机构4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臂410,两个夹持臂410可以相向移动,从而分别与安全监测设备500相对两侧的边缘抵接,以使安全监测设备500能够夹持在两个夹持臂410的之间。如果需要取出或者更换安全监测设备500,则通过控制两个夹持臂410相背移动,以使夹持臂410与安全监测设备500的边缘脱离。
其中,夹持臂410具有夹持面(图中未标示),夹持面即为夹持臂410上与安全监测设备500相对并抵接的侧面。通过夹持面与安全监测设备500的边缘抵接并压紧,以使安全监测设备500固定在夹持机构400上。
另外,为了避免夹持机构400的夹持力过大,进而损坏安全监测设备500的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夹持面上设置弹性件(比如:橡胶垫片等),以此降低支撑面对安全监测设备500边缘施加的夹持力,避免因夹持力过大而损坏安全监测设备500。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箱体100的容纳腔110内设置夹持机构400,并由夹持机构400将安全监测设备500夹持放置在容纳腔110,以使安全监测设备500能够相对固定在箱体100内部,避免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在移动过程中因安全监测设备500产生晃动现象而损坏,导致无法有效使用。同时,将箱体100设置在移动底座300上,可以通过移动底座300的移动来运输安全监测设备500,以将安全监测设备500放置在不同位置处,以便进行有效的监测工作。实现了安全监测设备500能够安全高效的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监测设备在移动的过程中会相对底座产生晃动而损坏,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的俯视图。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升降机构600,升降机构600位于容纳腔110内,升降机构600包括移动板610和至少一个第一驱动组件620,移动板610用于支撑安全监测设备500,第一驱动组件620与移动板610连接,驱动移动板610沿竖直方向升降,以将安全监测设备500经敞口120运输至容纳腔110内。
请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升降机构600用于将安全监测设备500经敞口120放置在容纳腔110内部。需要说明的是,升降机构600的升降方向为图2中虚线箭头所指的Y方向,也即是容纳腔110的深度方向。
具体地,升降机构600包括移动板610和至少一个第一驱动组件620。其中,移动板610为与容纳腔110的内底壁平行设置的水平板,移动板610主要是用于放置并支撑安全监测设备500。第一驱动组件620为垂直设置在移动板610与容纳腔110内底壁之间,用于推动移动板610沿容纳腔110的深度方向进行升降移动。具体实现时,可以采用一个第一驱动组件620,并将其设置在容纳腔110的内底壁的中间位置处,以驱动移动板610移动。或者可以采用两个第一驱动组件620,并将两个第一驱动组件620对称设置在容纳腔110的内底壁的相对两侧边缘位置处,以驱动移动板610移动。
当需要在移动板610上放置安全监测设备500时,首先控制第一驱动组件620驱动移动板610沿Y方向上升,待移动板610上升至容纳腔110的敞口120位置处即刻停止,接着在移动板610上放置安全监测设备500,并通过夹持机构400将安全监测设备500夹持固定在移动板610上。待安全监测设备500完全固定在移动板610上后,再控制第一驱动组件620驱动移动板610沿Y方向下降至容纳腔110内部。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需要更换安全监测设备500时,操作方式与安装时相反,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中夹持臂与第二驱动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请继续参见图2和图4所示,夹持机构400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420,第二驱动组件420与两个夹持臂410连接,以驱动两个夹持臂410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便于两个夹持臂410能够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从而对安全监测设备500进行夹持固定。通过设置第二驱动组件420,并将夹持臂410固定连接在第二驱动组件420上。由第二驱动组件420驱动两个夹持臂410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以对安全监测设备500进行夹持固定。
请继续参见图2和图4所示,第二驱动组件420包括驱动件421和丝杠422,驱动件421安装在移动板610背离安全监测设备500的一面,驱动件421与丝杠422连接,以驱动丝杠422旋转。
夹持臂410包括依次连接的螺纹套411、移动块412和夹板413,螺纹套411套设在丝杠422上,螺纹套411的内螺纹与丝杠422的外螺纹相匹配。两个螺纹套411的旋向相反。
移动板610上具有移动槽611,移动槽611的延伸方向与丝杠422的轴线平行,移动块412位于移动槽611内,且移动块412沿移动槽611的延伸方向移动,夹板413用于夹持安全监测设备500。
具体地,驱动件421为动力输出的部件,例如,可以参照图2所示的伺服电机进行动力输出。第二驱动组件42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或同轴连接的方式与丝杠422的第一端连接,并可驱动丝杠422转动。夹持臂410是旋接在丝杠422上,在丝杠422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夹持臂410移动,从而将安全监测设备500夹持固定在移动板610上。
在具体实现时,丝杠422上旋接有两个螺纹套411,由于两个螺纹套411的旋向是相反的,因此在驱动件421驱动丝杠422转动的时候,两个螺纹套411会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其中螺纹套411是螺纹连接在丝杠422上,且螺纹套411具有内螺纹,丝杠422具有外螺纹,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互相啮合,以使螺纹套411与丝杠422螺纹连接。夹板413通过螺纹套411带动以对安全监测设备500进行夹持固定,且夹板413的延伸方向与丝杠422的轴向方向垂直,因此为增大夹板413与安全监测设备500的接触面积,设置夹板413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远大于螺纹套411的长度,从而有效提高夹板413的夹持能力。移动块412用于将尺寸差异较大,且分布在移动板610相对两侧的夹板413和螺纹套411相互连接,使夹板413和螺纹套411能够同步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夹板413的与安全监测设备500接触的面上设置橡胶垫片等具有弹性的部件,设置的目的在于减缓夹板413对安全监测设备500边缘的夹持力,防止夹板413损坏安全监测设备500。
为了移动块412能够正常移动,在移动板610上设置有移动槽611,移动槽611沿着移动板610的厚度方向贯穿移动板610。移动槽611的位置与丝杠422在移动板610上的投影位置相对,且移动槽611的延伸方向与丝杠422的轴线互相平行。需要说明的是,移动槽611的延伸方向为图2中虚线箭头所指的X方向。移动块412滑动设置在移动槽611内,并可以沿移动槽611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具体实现时,驱动件421可以驱动丝杠422转动,丝杠422带动螺纹套411移动,螺纹套411通过移动块412带动夹板413相互靠近或者是相互远离,从而使夹板413对安全监测设备500进行夹持固定。例如,当丝杠422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两个夹板413相互靠近,当丝杠422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两个夹板413相互远离。或者是当丝杠422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两个夹板413相互远离,当丝杠422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两个夹板413相互靠近。
请继续参见图2和图4所示,夹持机构400还包括支撑座423,支撑座423设置在移动板610背离安全监测设备500的一面,丝杠422的第一端与驱动件42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丝杠422的另一端与支撑座423连接,丝杠422相对支撑座423旋转。丝杠422的轴向与移动板610平行。
将丝杠422的第一端与驱动件421的输出端连接后,两者共同形成一个类似于悬臂梁的结构。当丝杠422在转动时,其另一端相对移动板610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摆动,不利于稳定运行。因此,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支撑座423,以将丝杠4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座423上,这样就使丝杠422的两端均能够相对移动板610平行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丝杠422的另一端可以相对支撑座423转动。在具体实现时,支撑座423可以设置在移动板610上与丝杠422同侧的面上,或者是将支撑座423设置在容纳腔110内侧壁上与丝杠422另一端相对的位置处。例如,可以参照图2所示,将支撑座423设置在的移动板610上,在支撑座423上与丝杠422相对的位置处安装有轴承(图中未标示),轴承套接在支撑座423的内部,丝杠422的另一端套接在轴承内并相对支撑座423转动。
请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第一驱动组件620的数量为至少三个,第一驱动组件620为电动推杆、液压缸或气缸中的至少一者;
第一驱动组件620的外壁与容纳腔110的内底壁固接,第一驱动组件620的驱动部与移动板610背离安全监测设备500的一面抵接或者固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驱动组件620能够稳定有效的推动安全监测设备500在容纳腔110内升降移动,第一驱动组件620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可以将三个第一驱动组件620以三角形的形式分布在容纳腔110内底壁上,三角形的分布方式有效增加驱动时的稳定性。在具体实现时,第一驱动组件620的数量还可以为四个,如图3所示,四个第一驱动组件620分布在容纳腔110内底壁的四个拐角位置处。另外第一驱动组件620可以采用直线电机、液压缸或气缸中的一种或者是多种。
例如,可以采用电动推杆作为第一驱动组件620,参考图2所示,电动推杆的固定端的外壁与容纳腔110的内底壁或者是内侧壁固定连接。电动推杆的驱动部与移动板610相连。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将电动推杆的驱动部固定连接在移动板610上与电动推杆相对的位置处,或者将电动推杆的驱动部抵接在移动板610上与电动推杆相对的位置处。以使移动板610能够在电动推杆的驱动下,在容纳腔110内部沿着容纳腔110的深度方向进行升降,以便于将安全监测设备500经敞口120安装在容纳腔110的内部。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中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和图5所示,还包括至少一个减震机构700,减震机构700设置在箱体100与移动底座300之间。
减震机构700包括连接筒710、连接柱720和阻尼组件730,连接筒710和连接柱720的一者位于箱体100上,另一者位于移动底座300上,连接柱720插设在连接筒710上,阻尼组件730位于连接筒710内,阻尼组件730位于连接柱720与移动底座300之间,或者阻尼组件730位于连接柱720与箱体100之间,以减缓移动底座300对箱体100的冲击力。
当移动底座300带动箱体100运动时,由于地面上存在凹凸不平的区域,移动底座300在经过凹凸不平的区域时会产生剧烈的震动,而震动会产生冲击力,冲击力通过移动底座300作用在箱体100上后就会使箱体100内部的安全监测设备500发生不必要的震动,进而使安全监测设备500因震动而发生损坏导致无法有效使用。
请继续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减缓移动底座300对箱体100的冲击力,在箱体100和移动底座30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机构700,减震机构700将箱体100和移动底座300活动的连接在一起。当移动底座300带动箱体100移动时,移动底座300对箱体100作用的冲击力在经过减震机构700后会大幅度减缓并降低,防止冲击力损坏到安全监测设备500,从而确保安全监测设备500能够安全有效运行。
请继续参见图5所示,具体地,减震机构700包括连接筒710、连接柱720和阻尼组件730。连接筒710和连接柱720中的一者位于箱体100上,另一者位于移动底座300上。可以是将连接筒710设置在箱体100上,将连接柱720设置在移动底座300上。也可以是将连接筒710设置在移动底座300上,将连接柱720设置在箱体100上。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筒710和连接柱720均是一一对应设置的。
连接柱720是插设在连接筒710内,阻尼组件730设置在连接筒710的内部。当连接筒710设置在移动底座300上时,阻尼组件730位于连接柱720和移动底座300之间。当连接筒710设置在箱体100上时,阻尼组件730位于连接柱720和箱体100之间。当冲击力作用在阻尼组件730上后会使后者发生压缩变形,并将冲击力的动能转换为阻尼组件730的弹性势能,进而实现减缓并降低移动底座300对箱体100的冲击力,避免安全监测设备500被损坏。
请继续参见图5所示,阻尼组件730包括缓冲件731、第一弹性件732和第二弹性件733;缓冲件731与连接柱720位于连接筒710内的端部固接,第一弹性件732和第二弹性件733分别位于缓冲件731的两侧,第一弹性件732套设在连接柱720上,第一弹性件732的弹力方向和第二弹性件733的弹力方向与连接柱720的轴线一致。
阻尼组件730主要包括缓冲件731、第一弹性件732和第二弹性件733。缓冲件731、第一弹性件732和第二弹性件733均设置在连接筒710的内部。缓冲件731是固定连接在连接柱720上伸入连接筒710内部的端部上。第一弹性件732套设在连接柱720上,且第一弹性件732和第二弹性件733分布在缓冲件731的相对两侧。第一弹性件732和第二弹性件733的弹力方向与连接柱720的轴线方向一致。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第一弹性件732和第二弹性件733均可以沿着连接柱720的轴线方向进行压缩,进而实现减缓并降低冲击力。有效保证安全监测设备500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请继续参见图5所示,连接筒710的筒口(图中未标示)与移动底座300或箱体100固接,连接筒710的筒底(图中未标示)具有供连接柱720出入的避让孔(图中未标示),第一弹性件732的一端与缓冲件731抵接,第一弹性件732的另一端与连接筒710的筒底的内壁抵接,第二弹性件733的一端与缓冲件731抵接,第二弹性件733的另一端与移动底座300的上表面抵接或箱体100朝向移动底座300的一面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筒710的筒口与移动底座300或箱体100固定连接,以使连接筒710固定连接在移动底座300或箱体100上。在连接筒710上与筒口相对的筒底上设置有避让孔,避让孔的内径小于连接筒710的内径,避让孔的内径大于连接柱720的外径。连接柱720经避让孔伸入或伸出连接筒710内部。
第一弹性件732位于缓冲件731和连接筒710的筒底之间。第一弹性件732的一端与缓冲件731相抵接,第一弹性件732的另外一端与连接通的筒底内壁相抵接。筒底内壁和缓冲件731共同限制第一弹性件732的位移。
第二弹性件733位于缓冲件731和移动底座300或箱体100之间。第二弹性件733的一端与缓冲件731相抵接,第二弹性件733的另一端与移动底座300的上表面或箱体100朝向移动底座300的一面相抵接。其中,移动底座300的上表面和箱体100朝向移动底座300的一面是平行相对的。
第一弹性件732和第二弹性件733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共同沿着连接柱720的轴线方向压缩,以便有效减缓冲击力。另外,将第一弹性件732套设在连接柱720上的方式,可以使连接柱720上有更多的部分套设在连接筒710内,在有效提高减震机构700整体强度的同时而不会降低减震机构700的缓冲效果。确保减震机构700的稳定运行。
请继续参见图3所示,减震机构7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减震机构700呈阵列的形式排布在箱体100和移动底座300之间。具体地,可以是矩形阵列或圆形阵列等方式排布。设置多个减震机构700可以有效提高对于冲击力的缓冲效果,便于对装置移动过程中受到的震动进行削弱,提高装置整体的减震效果,保障安全监测设备500的放置稳定,避免受到移动震动的影响,提高安全监测设备500安全稳定的运行。
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监测设备,包括本体(图中未标示)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其中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的具体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在上述内容中已经作了详细介绍,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盖体、移动底座和夹持机构,所述箱体设置在所述移动底座上;所述箱体具有容纳腔和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敞口,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敞口上以封闭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安全监测设备,所述夹持机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夹持臂,至少一所述夹持臂可朝向另一所述夹持臂移动,以将所述安全监测设备夹持在两个所述夹持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移动板和至少一个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移动板用于支撑所述安全监测设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移动板连接,驱动所述移动板沿竖直方向升降,以将所述安全监测设备经所述敞口运输至所述容纳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两个所述夹持臂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夹持臂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丝杠,所述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移动板背离所述安全监测设备的一面,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丝杠连接,以驱动所述丝杠旋转;
所述夹持臂包括依次连接的螺纹套、移动块和夹板,所述螺纹套套设在所述丝杠上,所述螺纹套的内螺纹与所述丝杠的外螺纹相匹配,两个所述螺纹套的旋向相反;
所述移动板上具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丝杠的轴线平行,所述移动块位于所述移动槽内,且所述移动块沿所述移动槽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夹板用于夹持所述安全监测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移动板背离所述安全监测设备的一面,所述丝杠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丝杠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丝杠相对所述支撑座旋转;
所述丝杠的轴向与所述移动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三个,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为电动推杆、液压缸或气缸中的至少一者;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外壁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底壁固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部与所述移动板背离所述安全监测设备的一面抵接或者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与所述移动底座之间;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连接筒、连接柱和阻尼组件,所述连接筒和所述连接柱的一者位于所述箱体上,另一者位于所述移动底座上,所述连接柱插设在所述连接筒上,所述阻尼组件位于所述连接筒内,所述阻尼组件位于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移动底座之间,或者所述阻尼组件位于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箱体之间,以减缓所述移动底座对所述箱体的冲击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缓冲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缓冲件与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连接筒内的端部固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缓冲件的两侧,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方向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方向与所述连接柱的轴线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的筒口与所述移动底座或所述箱体固接,所述连接筒的筒底具有供所述连接柱出入的避让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缓冲件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筒的筒底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缓冲件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底座的上表面抵接或所述箱体朝向所述移动底座的一面抵接。
10.一种安全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
CN202122530094.1U 2021-10-20 2021-10-20 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及安全监测设备 Active CN216291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0094.1U CN216291736U (zh) 2021-10-20 2021-10-20 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及安全监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0094.1U CN216291736U (zh) 2021-10-20 2021-10-20 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及安全监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91736U true CN216291736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70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30094.1U Active CN216291736U (zh) 2021-10-20 2021-10-20 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及安全监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91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08961U (zh) 一种机器人减震结构
CN216291736U (zh) 安全监测设备的运输装置及安全监测设备
CN110207669B (zh) 一种溶洞智能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214066100U (zh)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现场测绘仪
CN210266426U (zh) 一种推拉式发电机组底架
CN109002093A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减震装置
CN212096423U (zh) 一种焊接机器人用稳定性好的底座
CN207848873U (zh) 一种大数据服务器固定装置
CN108131543A (zh) 一种大数据服务器防振装置
CN211543603U (zh) 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生产用转运设备
CN211649615U (zh) 一种计算机防摔保护装置
CN215190297U (zh) 一种具有防潮功能且便于移动的教学工具存放装置
CN206588510U (zh) 一种新型电焊机
CN216078127U (zh) 一种减震件及包含其的地铁廊道供电线路防震装置
CN210986708U (zh) 一种用于大数据记录分析装置
CN215599387U (zh) 一种山体巡检机器人
CN215671189U (zh) 一种用于加工钢结构集装箱房屋的工作台
CN215847851U (zh) 一种通机装配用夹具工装
CN219215088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工业运料机器人
CN213681374U (zh) 一种组合式干洗机的减震支撑结构
CN210195664U (zh) 一种工程勘察用钻探防跑偏装置
CN215069532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电力互感器
CN215445309U (zh) 一种用于市政给水管道的管道安装支撑装置
CN216215244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户外配电柜
CN220893757U (zh) 一种自动检测零部件防脱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