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82643U - 一种风道板、双腔干燥柜及其干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道板、双腔干燥柜及其干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82643U
CN216282643U CN202122162857.1U CN202122162857U CN216282643U CN 216282643 U CN216282643 U CN 216282643U CN 202122162857 U CN202122162857 U CN 202122162857U CN 216282643 U CN216282643 U CN 216282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air duct
square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628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祥
潘叶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tt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tt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tt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tt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628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82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82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82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板,包括第一方形腔体和相邻设置的第二方形腔体,所述第一方形腔体的中部通过第一横梁与第一竖梁垂直相连接,所述第一竖梁的顶部与第二横梁垂直相连接;所述第一方形腔体一侧的底部垂直连有第二竖梁,所述第二方形腔体另一侧的底部竖直连有L形梁;所述第二竖梁和所述L形梁的相邻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形腔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方形腔体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只需要设置一个干燥系统,通过设置风道板,电动风门,风扇,风道盖板,风道盖板上设置上腔出风口,上腔回风口,下腔出风口,下腔回风口,使上下腔干燥形成独立的干燥风道,从而使双腔干燥柜上下腔实现不同的湿度,满足存储不同物品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风道板、双腔干燥柜及其干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能柜集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道板、双腔干燥柜及其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干燥柜,可广泛应用于储存贵重物品或精密配件,如首饰、镜头、摄影器材、光学器材、电子器件、集成电路板件、SMT、微电脑芯片等,防止生霉、生雾、氧化锈蚀、材料变形、老化断裂、电子器件失效等,良好的储存环境能够有效延长产品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然而不同的物品需要不同的湿度存储,如镜头和摄像器材最佳存储湿度不大与50%,电子器件,集成电路板件最佳存储湿度不大于40%,种子和涂料最佳存储湿度不大于30%,SMT和微电脑芯片最佳存储湿度不大于20%。
目前市场上的双腔干燥柜有如下缺陷:
双腔干燥柜只有一个干燥系统,干燥系统同时对双腔进行干燥,此种双腔干燥柜不能单独控制上下腔的湿度,上下腔的湿度基本相同,不能满足存储不同的物品的湿度需求;
另外一种的双腔干燥柜上下腔各设置一个干燥系统,这种干燥柜可使上下腔独立干燥,上下腔可实现不同的湿度,但由于干燥系统有分子筛,加热器,换向阀门等多个零件,单个干燥系统成本非常高,设置2个干燥系统会使成本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风道板、双腔干燥柜及其干燥系统,使上下腔干燥形成独立的干燥风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板,包括第一方形腔体和相邻设置的第二方形腔体,所述第一方形腔体的中部通过第一横梁与第一竖梁垂直相连接,所述第一竖梁的顶部与第二横梁垂直相连接;所述第一方形腔体一侧的底部垂直连有第二竖梁,所述第二方形腔体另一侧的底部竖直连有L形梁;所述第二竖梁和所述L形梁的相邻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形腔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方形腔体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
进一步,还包括风门,所述风门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间隔的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挡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支撑板合或离均受电磁阀控制。
进一步,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一竖梁和箱体一侧板围出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竖梁和所述L形梁围出第四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竖梁的下部和所述第一横梁围出第五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腔干燥柜,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腔内的后端沿着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安装有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箱体的后壁之间安装有风道板。
进一步,所述箱体腔内沿着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安装有区隔板,所述区隔板将所述箱体的腔内沿着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分割为上腔体和下腔体。
进一步,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内均安装有湿度传感器、回风口和出风口,两个所述湿度传感器、两个所述回风口和两个所述出风口均安装在所述风道盖板上。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一方形腔体内,且与一个所述出分口相对应;所述第二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二方形腔体内,且与另一个所述出风口相对应。
进一步,一种双腔干燥柜,还包括干燥器,所述干燥器安装在第四容置空间内;所述上腔体的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的上部相对应;所述下腔体的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五容置空间相对应;
所述上腔体上安装有上腔门,所述下腔体上安装有下腔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燥系统,包括风道板及双腔干燥柜,及
当所述上腔体内的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所述上腔体内的湿度大于设定湿度时,控制板驱动电池阀使第一挡板与支撑板分离,并同时启动所述第一风扇;
所述上腔体内的空气进入所述上腔体的所述回风口后,经所述第三容置空间的下部,经第二竖梁和L形梁的相间处进入所述干燥器中,干燥后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支撑板相离处进入所述第一方形腔体,经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上腔体的所述出风口进入所述上腔体内,形成一个空气密闭循环,直到所述上腔体内的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所述上腔体内的湿度等于设定湿度时,关闭所述电磁阀和所述第一风扇;
进一步,当所述下腔体内的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所述下腔体内的湿度大于设定湿度时,控制板驱动电池阀使第二挡板与支撑板分离,并同时启动所述第二风扇,
所述下腔体内的空气进入所述下腔体的所述回风口后,经所述第五容置空间的下部,经第二竖梁和L形梁的相间处进入所述干燥器中,干燥后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支撑板相离处进入所述第二方形腔体,经所述第二风扇和所述下腔体的所述出风口进入所述下腔体内,形成一个空气密闭循环,直到所述下腔体内的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所述上腔体内的湿度等于设定湿度时,关闭所述电磁阀和所述第二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只需要设置一个干燥系统,通过设置风道板,电动风门,风扇,风道盖板,风道盖板上设置上腔出风口,上腔回风口,下腔出风口,下腔回风口,使上下腔干燥形成独立的干燥风道,从而使双腔干燥柜上下腔实现不同的湿度,满足存储不同物品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腔干燥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双腔干燥柜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第一方形腔体;102、第二方形腔体;103、第三容置空间;104、第四容置空间;105、第五容置空间;201、第一横梁;202、第二横梁;301、第一竖梁;302、第二竖梁;303、L形梁;4、箱体;401、上腔体;402、下腔体;403、区隔板;404、湿度传感器;406、回风口;407、出风口;408、上腔门;409、下腔门;5、风道盖板;6、后壁;601、第一凹槽;602、第二凹槽;701、第一挡板;702、第二挡板;703、支撑板;801、第一风扇;802、第二风扇;9、干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2,一种风道板,包括第一方形腔体101和相邻设置的第二方形腔体102,所述第一方形腔体101的中部通过第一横梁201与第一竖梁301垂直相连接,所述第一竖梁301的顶部与第二横梁202垂直相连接;所述第一方形腔体101一侧的底部垂直连有第二竖梁302,所述第二方形腔体102另一侧的底部竖直连有L形梁303;所述第二竖梁302和所述L形梁303的相邻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形腔体101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 601,所述第二方形腔体102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602。
还包括风门7,所述风门7包括支撑板703,所述支撑板703上间隔的设有第一挡板701和第二挡板702,所述第一挡板701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601内,所述第二挡板702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602内;
所述第一挡板701和所述第二挡板702与所述支撑板703合或离均受电磁阀控制。
具体的,风道板安装于风道盖板5和箱体4的后壁6之间,通过风道板的隔断设计,从而形成一个密闭的、循环的走风通道。
风门7的第一挡板701和第二挡板702在电磁阀的控制下闭合或打开,其中,闭合是指第一挡板701和第二挡板702与支撑板703相接触;打开是指第一挡板701和第二挡板702与支撑板703相离,且第一挡板701和第二挡板702与支撑板703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方形腔体101和第二方形腔体102 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凹槽601和第二凹槽602;当第一挡板701闭合时,第一挡板701正好与第一凹槽601相合,风道关闭;
当第一挡板701打开时,第一挡板701与第一凹槽601相离,风道打开。
第二挡板702与第二凹槽602的配合原理相同。
所述第二横梁202、所述第一竖梁301和箱体4一侧板围出第三容置空间103;所述第二竖梁302和所述L形梁303围出第四容置空间104;所述第一竖梁301的下部和所述第一横梁201围出第五容置空间105。
请参阅图1,一种双腔干燥柜,包括箱体4,所述箱体4腔内的后端沿着所述箱体4的高度方向安装有风道盖板5,所述风道盖板5与所述箱体4的后壁6之间安装有风道板。
所述箱体4腔内沿着所述箱体4的宽度方向安装有区隔板403,所述区隔板403将所述箱体4的腔内沿着所述箱体4的高度方向分割为上腔体 401和下腔体402。
所述上腔体401和所述下腔体402内均安装有湿度传感器404、回风口406和出风口407,两个所述湿度传感器404、两个所述回风口406和两个所述出风口407均安装在所述风道盖板5上。
请参阅图4,一种双腔干燥柜,还包括第一风扇801和第二风扇802,所述第一风扇801安装在所述第一方形腔体101内,且与一个所述出分口407相对应;所述第二风扇802安装在所述第二方形腔体102内,且与另一个所述出风口407相对应。
还包括干燥器9,所述干燥器9安装在第四容置空间104内;所述上腔体401的所述回风口406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的上部相对应;所述下腔体402的所述回风口406与所述第五容置空间105相对应;
其中,干燥器9是分子筛物理除湿方式除湿,即分子筛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当吸收到一定时间后,再通过加热管对分子筛进行除湿,将湿气排出箱外。所述上腔体401上安装有上腔门408,所述下腔体402上安装有下腔门409。
请参阅图3,一种干燥系统,包括风道板、双腔干燥柜以及,
当所述上腔体401内的所述湿度传感器404检测所述上腔体401内的湿度大于设定湿度时,控制板驱动电池阀使第一挡板701与支撑板703分离,并同时启动所述第一风扇801;
所述上腔体401内的空气进入所述上腔体401的所述回风口406后,经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的下部,经第二竖梁302和L形梁303的相间处进入所述干燥器9中,干燥后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挡板701和所述支撑板 703相离处进入所述第一方形腔体101,经所述第一风扇801和所述上腔体401的所述出风口407进入所述上腔体401内,形成一个空气密闭循环,直到所述上腔体401内的所述湿度传感器404检测所述上腔体401内的湿度等于设定湿度时,关闭所述电磁阀和所述第一风扇801;
当所述下腔体402内的所述湿度传感器404检测所述下腔体402内的湿度大于设定湿度时,控制板驱动电池阀使第二挡板702与支撑板703分离,并同时启动所述第二风扇802,
所述下腔体402内的空气进入所述下腔体402的所述回风口406后,经所述第五容置空间105的下部,经第二竖梁302和L形梁303的相间处进入所述干燥器9中,干燥后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二挡板702和所述支撑板 703相离处进入所述第二方形腔体102,经所述第二风扇802和所述下腔体402的所述出风口407进入所述下腔体402内,形成一个空气密闭循环,直到所述下腔体402内的所述湿度传感器404检测所述上腔体401内的湿度等于设定湿度时,关闭所述电磁阀和所述第二风扇802。
此外,干燥器9吸入到一定水分后,干燥器9进行加热除湿,将湿气排出到箱体外。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风道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方形腔体(101)和相邻设置的第二方形腔体(102),所述第一方形腔体(101)的中部通过第一横梁(201)与第一竖梁(301)垂直相连接,所述第一竖梁(301)的顶部与第二横梁(202)垂直相连接;所述第一方形腔体(101)一侧的底部垂直连有第二竖梁(302),所述第二方形腔体(102)另一侧的底部竖直连有L形梁(303);所述第二竖梁(302)和所述L形梁(303)的相邻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形腔体(101)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601),所述第二方形腔体(102)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6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道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门(7),所述风门(7)包括支撑板(703),所述支撑板(703)上间隔的设有第一挡板(701)和第二挡板(702),所述第一挡板(701)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601)内,所述第二挡板(702)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602)内;
所述第一挡板(701)和所述第二挡板(702)与所述支撑板(703)合或离均受电磁阀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202)、所述第一竖梁(301)和箱体(4)一侧板围出第三容置空间(103);所述第二竖梁(302)和所述L形梁(303)围出第四容置空间(104);所述第一竖梁(301)的下部和所述第一横梁(201)围出第五容置空间(105)。
4.一种双腔干燥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4),所述箱体(4)腔内的后端沿着所述箱体(4)的高度方向安装有风道盖板(5),所述风道盖板(5)与所述箱体(4)的后壁(6)之间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腔干燥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腔内沿着所述箱体(4)的宽度方向安装有区隔板(403),所述区隔板(403)将所述箱体(4)的腔内沿着所述箱体(4)的高度方向分割为上腔体(401)和下腔体(4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腔干燥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401)和所述下腔体(402)内均安装有湿度传感器(404)、回风口(406)和出风口(407),两个所述湿度传感器(404)、两个所述回风口(406)和两个所述出风口(407)均安装在所述风道盖板(5)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腔干燥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风扇(801)和第二风扇(802),所述第一风扇(801)安装在第一方形腔体(101)内,且与一个出风口(407)相对应;所述第二风扇(802)安装在第二方形腔体(102)内,且与另一个所述出风口(407)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腔干燥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干燥器(9),所述干燥器(9)安装在第四容置空间(104)内;所述上腔体(401)的所述回风口(406)与第三容置空间(103)的上部相对应;所述下腔体(402)的所述回风口(406)与第五容置空间(105)相对应;
所述上腔体(401)上安装有上腔门(408),所述下腔体(402)上安装有下腔门(409)。
9.一种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板及如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腔干燥柜,及当上腔体(401)内的湿度传感器(404)检测上腔体(401)内的湿度大于设定湿度时,控制板驱动电池阀使第一挡板(701)与支撑板(703)分离,并同时启动第一风扇(801);
上腔体(401)内的空气进入上腔体(401)的回风口(406)后,经第三容置空间(103)的下部,经第二竖梁(302)和L形梁(303)的相间处进入干燥器(9)中,干燥后的空气通过第一挡板(701)和支撑板(703)相离处进入第一方形腔体(101),经第一风扇(801)和上腔体(401)的出风口(407)进入上腔体(401)内,形成一个空气密闭循环,直到上腔体(401)内的湿度传感器(404)检测上腔体(401)内的湿度等于设定湿度时,关闭电磁阀和第一风扇(801)。
CN202122162857.1U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风道板、双腔干燥柜及其干燥系统 Active CN216282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62857.1U CN216282643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风道板、双腔干燥柜及其干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62857.1U CN216282643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风道板、双腔干燥柜及其干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82643U true CN216282643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2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62857.1U Active CN216282643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风道板、双腔干燥柜及其干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826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74136B (fi) Genomkoerbar kammartork foer virke.
CN216282643U (zh) 一种风道板、双腔干燥柜及其干燥系统
WO2015180437A1 (zh) 冰箱
CN109092022B (zh) 一种内外循环风道切换结构及其控湿装置
EP1472968A1 (en) Drying device
CN110332771A (zh) 一种侧进风侧出风均匀烘干房
CN209377072U (zh) 一种防霉橱柜
JP2006334823A (ja) 低温乾燥装置及びパネル体並びにパネル体の組立方法
CN216440305U (zh) 一种干燥除湿系统
KR20050103613A (ko) 정치식 원적외선 건조기
CN108464651A (zh) 一种防霉橱柜
CN111000372B (zh) 智能衣柜
CN210220419U (zh) 烘房
CN110873520B (zh) 烘干储存装置
JPH04184079A (ja) 乾燥装置
KR200470488Y1 (ko) 농산물 건조기
CN110332773A (zh) 一种下进风上回风封闭热通道烘干房
CN214849892U (zh) 一种温湿度可控的配电开关控制设备
KR100822809B1 (ko) 열풍의 방향을 반전시켜 피건조물의 상하층간 건조율을균일하게 할 수 있는 열풍 건조기 및 건조방법
CN220543275U (zh) 调湿模组及橱柜
CN205843221U (zh) 多功能干燥杀菌装置
CN211753753U (zh) 除湿设备和智能衣柜
CN202921151U (zh) 一种水平运动式除湿模块
JP4039340B2 (ja) 吸着除湿装置付き収納庫
CN210320916U (zh) 一种干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