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52307U -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52307U
CN216252307U CN202122861840.5U CN202122861840U CN216252307U CN 216252307 U CN216252307 U CN 216252307U CN 202122861840 U CN202122861840 U CN 202122861840U CN 216252307 U CN216252307 U CN 216252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coils
layer
stator cor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618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新昌
霍从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ner Powertrain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ongzh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ongzhe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ongzh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6184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52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52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52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其中该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具有比该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及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更小的截面积,其中该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并绕地电连接,该第一组线圈串联地连接第二组线圈,该第二组线圈串联地电连接该第三组线圈,该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被安排在比该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更靠近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被安排在比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更靠近定子铁芯径向内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定子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最内层导体交叉换位的结构,将最内侧的导体在跨槽的过程中换位到上一层位置,降低集肤效应引起的定子绕组上的涡流损耗,降低趋肤效应对最内侧导体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中定子绕组包括多个U形导体,将多个U形导体按照一定的排布方式,穿进定子铁芯的槽内,形成所需电机的三相绕组,现有技术中U形导体成形困难,径向相邻两层导体平行同层设置,导致最内侧导体趋肤效应大,散热差;
现有技术中,在电机高速运行时,由于磁场的高频变化会导致靠近槽口处扁线导体的集肤效应愈实用新型显,由此产生的涡流损耗将影响电机的运行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通过采用最内层导体交叉换位的结构,降低集肤效应引起的定子绕组上的涡流损耗,降低趋肤效应对最内侧导体散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包括:
多个相绕组,每个相绕组包括多个导体段,多个导体段被容纳在定子铁芯的多个槽中并且彼此电连接形成相绕组;
多个槽中的每个槽被多个导体段划分成第一组线圈、至少一个第二组线圈和第三组线圈,其中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具有比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及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更小的截面积,其中该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并绕地电连接,该第一组线圈串联地连接第二组线圈,该第二组线圈串联地电连接该第三组线圈,该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被安排在比该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更靠近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被安排在比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更靠近定子铁芯径向内侧;
其中,第一组线圈包含两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段,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相邻两层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每个导体段包括位于定子铁芯周向相隔规定槽距的两个槽内部及连接该两个槽内部的连接部;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中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一层的一槽内的槽内部与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二层的另一槽内的槽内部构成第一组线圈的一个导体段,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二层的一槽内的槽内部与安排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一层的另一槽内的槽内部构成该第一组线圈的另一个导体段。
进一步地,每个导体段的连接部包括两个转弯部及连接该两个转弯部的末端部,第一组线圈的一个导体段的末端部位于该第一组线圈的另一个导体段的末端部的轴向上方,且第一组线圈的每个导体段的一个槽内部与其连接的转弯部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同一层,且第一组线圈的每个导体段的末端部位于与其连接的两个转弯部的径向内侧。
进一步地,每个第二组线圈包含一个导体段,位于同一槽内的第一组线圈的两个导体的截面积之和等于或大于第二组线圈的导体的截面积;第二组线圈中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N层的一槽内的槽内部与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N+1层的另一槽内的槽内部构成第二组线圈,N为大于2的奇数。
进一步地,每个第三组线圈包含一个导体段,第二组线圈与第三组线圈的截面积相同;第三组线圈中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第一层的一槽内的槽内部与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第二层的另一槽内的槽内部构成第三组线圈。
进一步地,每个第三组线圈包含一个导体段,位于同一槽内的第二组线圈与第三组线圈的截面积相同;第三组线圈中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第一层的一槽内的槽内部与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第一层的另一槽内的槽内部构成第三组线圈。
进一步地,多个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的节距为长节距和/或短节距,多个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第一层中相连接的两个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进一步地,多个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的节距为整节距,多个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第一层中相连接的两个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或短节距。
进一步地,多个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的节距为长节距和/或短节距,多个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相连接的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与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进一步地,多个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的节距为整节距,多个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相连接的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与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定子,包括上述的电机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电机定子绕组设于定子铁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定子。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包括:多个相绕组,每个相绕组包括多个导体段,多个导体段被容纳在定子铁芯的多个槽中并且彼此电连接形成相绕组;多个槽中的每个槽被多个导体段划分成第一组线圈、至少一个第二组线圈和第三组线圈,其中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具有比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及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更小的截面积,其中该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并绕地电连接,该第一组线圈串联地连接第二组线圈,该第二组线圈串联地电连接该第三组线圈,该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被安排在比该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更靠近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被安排在比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更靠近定子铁芯径向内侧;
其中,第一组线圈包含两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段,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相邻两层交替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机定子绕组的技术方案其通过采用最内层导体交叉换位的结构,将最内侧的导体在跨槽的过程中换位到上一层位置,结合图14、图15,与现有技术比较,本申请的方案将现有技术中的第1层导体设计为2层导体,有效降低内层导体集肤效应引起的定子绕组上的涡流损耗,降低趋肤效应对最内侧导体散热。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子绕组中一相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同一槽内线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组线圈主视图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组线圈俯视图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体段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相绕组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相绕组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相绕组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相绕组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相绕组的一支路绕组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相绕组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中相绕组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4是现有技术电机交流损耗效果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交流损耗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本实用新型下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单独执行,各个实施例之间也可以相互结合执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定子绕组。本申请中节距为同一导体段的两个槽内部之间沿周向的间隔,或节距为一个导体段的一个焊接端对应的槽内部间的跨距与另一个导体段的一个焊接端对应的槽内部间的跨距之和;需要注意地,本申请中定子铁芯径向内侧为靠近定子铁芯中心轴线方向的一侧。
示例性地,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实施例中,定子绕组10,包括多个相绕组(U相绕组、V相绕组、W相绕组),每个相绕组包括多个导体段500-1、500-2、500-3、500-4,多个导体段500-1、500-2、500-3、500-4被容纳在定子铁芯20的多个槽21中,以U相绕组为例,U相绕组由U1引线端依次由多个导体段500-1、500-2、500-3、500-4沿定子铁芯周向径向彼此电连接后由U2出线端出线形成相绕组;
示例性地,48个槽中每个槽被多个导体段500-1、500-2、500-3、500-4划分成第一组线圈1000、至少一个第二组线圈2000和第三组线圈3000,其中第一组线圈1000的导体段500-1、500-2具有比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及第三组线圈3000的导体段500-4更小的截面积,其中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500-1、500-2并绕地电连接,第一组线圈1000的导体段串联地电连接第二组线圈2000,第二组线圈2000串联地电连接第三组线圈3000,第一组线圈1000的导体段500-1、500-2比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更靠近定子铁芯20径向内侧,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被安排在比第三组线圈3000的导体段500-4更靠近定子铁芯20径向内侧。
结合图7至图13,在实施例中,定子铁芯的48个槽中每个槽被多个导体段500-1、500-2、500-3、500-4划分成第一组线圈1000、一个第二组线圈2000和第三组线圈3000,其中,第一组线圈1000的导体段500-1、500-2具有比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及第三线圈组3000的导体段500-4更小的截面积,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500-1、500-2的截面积相同,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及第三组线圈3000的导体段500-4的截面积相同,且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500-1、500-2的截面积之和等于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的截面积,第三组线圈3000的导体段500-4的一个焊接端串联连接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的一个焊接端,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的另一个焊接端串联连接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500-1、500-2,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500-1、500-2并绕地电连接,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同时串联连接另一个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的一个焊接端,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的另一个焊接端串联地电连接另一个第三组线圈3000的导体段500-4,即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500-1、500-2并绕地电连接,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同时串联地电连接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串联地电连接第三组线圈3000的导体段500-4,被安排在定子铁芯同一槽内的第一组线圈1000的一个导体段500-1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另一个导体段500-2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二层,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四层,第三组线圈3000的导体段500-4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六层,被安排在定子铁芯另一槽内的第一组线圈1000的一个导体段500-2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另一个导体段500-1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二层,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三层,第三线圈3000的导体段500-4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五层,即第一组线圈1000的导体段500-1、500-2比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更靠近定子铁芯20径向内侧,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被安排在比第三组线圈3000的导体段500-4更靠近定子铁芯20径向内侧。
示例性地,如图1至图13所示,第一组线圈1000包含两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段,两个导体段500-1、500-2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相邻两层交替设置,具体地,结合图7、图11,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五中,第一组线圈1000的第一个导体段500-1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的第2槽、第二层的第7槽,第一组线圈1000的第二个导体段500-2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二层的第2槽、第一层的第7槽;结合图8,在实施例二中,第一组线圈1000的第一个导体段500-1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的第1槽、第二层的第8槽,第一组线圈1000的第二个导体段500-2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二层的第1槽、第一层的第8槽;结合图9、图10,在实施例三、实施例四中,第一组线圈1000的第一个导体段500-1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的第1槽、第二层的第7槽,第一组线圈1000的第二个导体段500-2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二层的第1槽、第一层的第7槽;即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500-1、500-2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相邻两层交替设置;通过采用最内层导体交叉换位的结构,将最内侧的导体在跨槽的过程中换位到上一层位置,降低集肤效应引起的定子绕组上的涡流损耗,降低趋肤效应对最内侧导体散热。
示例性,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中,每个导体段包括位于定子铁芯周向相隔规定槽距的两个槽内部50,及连接该两个槽内部50的连接部,第一组线圈1000的导体段500-1中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一层的第2槽内的槽内部50与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二层的第7槽的槽内部构成第一组线圈1000的一个导体段500-1,第一组线圈1000的导体段500-2中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二层的第2槽内的槽内部50与安排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一层的第7槽的槽内部构成第一组线圈1000的另一个导体段500-2;每个导体段的连接部包括两个转弯部51、52及末端部53,第一组线圈1000的一个导体段500-2的末端部53位于该第一组线圈1000的另一个导体段500-1的末端部53的定子铁芯轴向上方A1A2,结合图5,在第一组线圈1000的一个导体段500-2中第一槽内部50位于定子铁芯第1槽第2层,该第一槽内部50对应的转弯部52也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即第一组线圈的每个导体段的一个槽内部50与其连接的转弯部位于定子铁芯径向同一层,均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该导体段500-2中第二槽内部50位于定子铁芯第6槽第1层,该第二槽内部50对应的转弯部51位于定子铁芯径向靠近定子铁芯中心轴向第虚2层,该导体段500-2的末端部53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至定子铁芯径向第虚2层之间内侧,(此处之间内侧包含等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至定子铁芯径向第虚2层),在第一组线圈1000的另一个导体段500-1中第一槽内部50位于定子铁芯第1槽第1层,该第一槽内部50对应的转弯部52也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该导体段500-1中第二槽内部50位于定子铁芯第6槽第2层,该第二槽内部50对应的转弯部51位于定子铁芯径向靠近定子铁芯中心轴向第虚1层,该导体段500-2的末端部53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至定子铁芯径向第虚1层之间内侧,(此处之间内侧保护等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至定子铁芯径向第虚1层);
示例性,如图7至图13所示,在实施例中,每个第二线圈2000包含一个导体段500-3,第一组线圈1000与第二组线圈2000的截面积相同;第二组线圈2000中安排在定子铁芯20径向内侧第3层的一槽内的槽内部50与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4层的另一槽内的槽内部50构成第二组线圈2000,在本实施例中N为3,大于等于2。
结合图7至图10、图12图13,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实施例六、实施例七中,每个第二组线圈2000包含的一个导体段500-3,本申请中第二组线圈2000可以为多个,第二组线圈2000的一个导体段500-3的截面积等于第一组线圈1000的一个导体段500-1与另一个导体段500-2之和的截面积,即第一组线圈1000与第二组线圈2000的截面积相同,或第一组线圈1000的一个导体段500-1与另一个导体段500-2之和的截面积大于第二组线圈2000的一个导体段500-3的截面积,此处大于的范围为1.1到1.2倍为宜(考虑绝缘漆膜,导体宽厚比等因素),或即第一组线圈1000大于第二组线圈2000的截面积,第二组线圈2000中安排在定子铁芯20径向内侧第3层的第7槽内的槽内部与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4层的第1槽内的槽内部构成第二组线圈2000的一个导体段500-3,在实施例五中,第二组线圈2000中安排在定子铁芯20径向内侧第3层的第8槽内的槽内部与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4层的第2槽内的槽内部构成第二组线圈2000的一个导体段500-3。
示例性地,如图7至图10所示,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每个第三组线圈3000包含一个导体段500-4,第二组线圈2000的一个导体段500-3与第三组线圈3000的一个导体段500-4的截面积相同,即第二组线圈2000与第三组线圈3000的截面积相同,第三组线圈3000中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第一层的第2槽的槽内部50与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第二层的第7槽内的槽内部50构成第三组线圈3000的一个导体段500-4;
可选地,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实施例五至实施例七中,每个第三组线圈3000包含一个导体段500-4,第二组线圈2000的一导体段500-3与第三组线圈3000的一个导体段500-4的截面积相同;第三组线圈3000中安排在定子铁芯20径向外侧第一层的第1槽内的槽内部50与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第一层的第8槽内(或第7槽内)的槽内部50构成第三组线圈3000的一个导体段500-4。
示例性地,如图7至图8,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二中,定子铁芯48个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20径向内侧的第一组线圈1000的导体段的节距为长节距和/或短节距,多个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20径向外侧第一层中相连接的两个第三组线圈3000的导体段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结合图7,在实施例一中,第一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槽、第7槽,第二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8槽、第13槽,第三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14槽、第19槽,第四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0槽、第25槽,第五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6槽、第31槽,第六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32槽、第37槽,第七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38槽、第43槽,第八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44槽、第1槽,即定子铁芯48个槽中排列于最内侧径向第一层第二层的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的48槽中排列于最外侧径向第一层中相连接的两个第三组线圈3000间的节距为整节距,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槽、第2层第7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7槽、第2层第13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7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槽、第2层第8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2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8槽、第2层第14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8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3槽、第2层第19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3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9槽、第25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19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4槽、第2层第20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4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0槽、第2层第26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20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6槽、第2层第32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26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2槽、第2层第38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32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7槽、第2层第43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37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43槽、第2层第1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43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8槽、第2层第44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38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44槽、第2层第2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44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即排列在定子铁芯槽最外侧径向第一层中相连接的两个第三组线圈3000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结合图8,在实施例二中,第一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1槽、第8槽,第二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7槽、第14槽,第三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13槽、第20槽,第四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19槽、第26槽,第五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5槽、第32槽,第六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31槽、第38槽,第七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37槽、第44槽,第八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43槽、第2槽,即定子铁芯48个槽中排列于最内侧径向第一层的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的48槽中排列于最外侧径向第一层中相连接的两个第三组线圈3000间的节距为整节距,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槽、第2层第7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7槽、第2层第13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7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槽、第2层第8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8槽、第2层第14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8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3槽、第2层第19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3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9槽、第25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19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4槽、第2层第20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4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0槽、第2层第26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20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6槽、第2层第32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26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2槽、第2层第38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32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7槽、第2层第43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37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43槽、第2层第1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43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8槽、第2层第44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38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44槽、第2层第2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44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即排列在定子铁芯槽最外侧径向第一层中相连接的两个第三组线圈3000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示例性地,如图9、图10,在实施例三、实施例四中,定子铁芯48个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20径向内侧的第一组线圈1000的导体段的节距为整节距,定子铁芯48个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20径向外侧第一层中相连接的两个第三组线圈3000的导体段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或短节距。
结合图9,在实施例三中,第一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1槽、第7槽,第二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槽、第8槽,第三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13槽、第19槽,第四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14槽、第20槽,第五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5槽、第31槽,第六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6槽、第32槽,第七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37槽、第43槽,第八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38槽、第44槽,即定子铁芯48个槽中排列于最内侧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一组线圈100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的48槽中排列于最外侧径向第一层中相连接的两个第三组线圈3000间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槽、第2层第8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2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7槽、第2层第13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7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8槽、第2层第14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8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3槽、第2层第19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13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4槽、第2层第20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4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9槽、第25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19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0槽、第2层第26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20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5槽、第31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25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2槽、第2层第38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32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7槽、第2层第43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37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8槽、第2层第44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38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43槽、第2层第1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43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44槽、第2层第2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44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槽、第2层第7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1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短节距5,即排列在定子铁芯20最外侧径向第一层中相连接的两个第三组线圈3000间的节距为短节距5。
结合图10,在实施例四中,第一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1槽、第7槽,第二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槽、第8槽,第三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13槽、第19槽,第四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14槽、第20槽,第五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5槽、第31槽,第六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6槽、第32槽,第七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37槽、第43槽,第八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38槽、第44槽,即定子铁芯48个槽中排列于最内侧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一组线圈100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的48槽中排列于最外侧径向第一层中相连接的两个第三组线圈3000间的节距为长节距,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槽、第2层第7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8槽、第2层第14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8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7槽、第2层第13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7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4槽、第2层第20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14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3槽、第2层第19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3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0槽、第26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20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9槽、第2层第25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9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6槽、第2层第32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26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1槽、第2层第37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31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8槽、第2层第44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38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43槽、第2层第1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43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槽、第2层第8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1层第2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长节距7,即排列在定子铁芯槽最外侧径向第一层中相连接的两个第三组线圈3000间的节距为长节距7。
示例性地,如图11至图12所示,在实施例五至实施例六中,定子铁芯48个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20径向内侧的第一组线圈1000的导体段的节距为长节距和/或短节距,定子铁芯48个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20径向外侧相连接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与第三组线圈3000的导体段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结合图11,在实施例五中,第一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槽、第7槽,第二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14槽、第19槽,第三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6槽、第31槽,第四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38槽、第43槽,即定子铁芯48个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20径向内侧的第一组线圈1000的导体段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的48槽中排列于最外侧径向相连接的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与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槽、第1层第8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7槽、第3层第13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7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槽、第1层第8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8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14槽、第3层第20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14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3槽、第1层第20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3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19槽、第3层第25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19槽的的槽内部对应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5槽、第1层第32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25槽的的槽内部对应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31槽、第3层第37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31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5槽、第1层第32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32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38槽、第3层第44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1层第38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7槽、第1层第44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37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43槽、第3层第1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43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7槽、第1层第44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44槽的的槽内部对应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2槽、第3层第8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2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即排列在定子铁芯20最外侧径向第一层的第三组线圈3000与排列在定子铁芯20最外侧径向第二层、第三层的第二组线圈2000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
结合图12,在实施例六中,第一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1槽、第8槽,第二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槽、第7槽,第三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13槽、第20槽,第四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14槽、第19槽,第五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5槽、第32槽,第六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6槽、第31槽,第七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37槽、第43槽,第八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38槽、第42槽,即定子铁芯48个槽中排列于最内侧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一个、第三个、第五个、第七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节距为长节距7,定子铁芯48个槽中排列于最内侧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二个、第四个、四六个、第八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的48槽中排列于最外侧径向第一层中相连接的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与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槽、第1层第7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7槽、第3层第13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7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槽、第1层第7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7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13槽、第3层第19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13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8槽、第1层第14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8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14槽、第3层第20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14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8槽、第1层第14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4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20槽、第3层第26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20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3槽、第1层第19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3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19槽、第3层第25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的第2层第19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0槽、第1层第26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20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26槽、第3层第32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26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0槽、第1层第26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26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32槽、第3层第38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32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5槽、第1层第31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25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31槽、第3层第37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31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5槽、第1层第31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31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37槽、第3层第43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37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2槽、第1层第38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32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38槽、第3层第44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38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2槽、第1层第38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38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44槽、第3层第2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44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7槽、第1层第43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37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43槽、第3层第1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43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7槽、第1层第43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43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1槽、第3层第7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1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44槽、第1层第2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44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2槽、第3层第8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2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即排列在定子铁芯20最外侧径向第一层的第三组线圈3000与排列在定子铁芯20最外侧径向第二层、第三层的第二组线圈2000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
示例性地,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七中,定子铁芯48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20内侧的第一组线圈1000的导体段的节距为整节距,定子铁芯48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20径向外侧相连接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导体段500-3与第三组线圈3000的导体段500-4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结合图13,在实施例七中,第一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1槽、第7槽,第二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8槽、第14槽,第三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13槽、第19槽,第四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0槽、第26槽,第五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25槽、第31槽,第六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32槽、第38槽,第七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37槽、第43槽,第八个第一组线圈1000的两个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的第44槽、第2槽,即定子铁芯48个槽中被安排在定子铁芯20径向内侧的第一组线圈1000的导体段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的48槽中排列于最外侧径向相连接的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与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槽、第1层第7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7槽、第3层第13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7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8槽、第1层第13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8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14槽、第3层第20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14槽的槽内部对应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14槽、第1层第19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14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20槽、第3层第26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20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0槽、第1层第25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20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26槽、第3层第32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26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26槽、第1层第31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26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32槽、第3层第38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1层第32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2槽、第1层第37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32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38槽、第3层第42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1层第42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38槽、第1层第43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38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44槽、第3层第2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44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1层第44槽、第1层第1槽的第三组线圈3000由第1层第43槽的槽外端部连接位于定子铁芯外侧第2层第2槽、第3层第8槽的第二组线圈2000的第2层第2槽的槽外端部之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即排列在定子铁芯20最外侧径向第一层的第三组线圈3000与排列在定子铁芯20最外侧径向第二层、第三层的第二组线圈2000间的节距为整节距6。
如图12所示,图12为现有技术中的交流(AC)损耗示意图,图12的定子铁芯槽内为5层导体,电机在17000rpm、500A的状态下总的交流损耗10531W,各层的交流损耗及交流损耗占比,靠近转子的第1层的交流损耗占比49.92%,交流损耗为5257.4W,靠近转子的第2层的交流损耗占比26.27%,交流损耗为2766.6W,靠近转子的第3层的交流损耗占比15.56%,交流损耗为1638.6W,靠近转子的第4层的交流损耗占比6.60%,交流损耗为694.8W,靠近转子的第5层的交流损耗占比1.65%,交流损耗为174.0W;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实施例中的交流(AC)损耗示意图,图13的定子铁芯槽内为5层导体,电机在17000rpm、500A的状态下总的交流损耗5143W,各层的交流损耗及交流损耗占比,靠近转子的第1.1层(相当于本申请中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一层)的交流损耗占比26.75%,交流损耗为1376W,靠近转子的第1.2层(相当于本申请中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二层)的交流损耗占比14.06%,交流损耗为723W,靠近转子的第2层(相当于本申请中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三层)的交流损耗占比28.89%,交流损耗为1486W,靠近转子的第3层(相当于本申请中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四层)的交流损耗占比17.66%,交流损耗为908W,靠近转子的第4层(相当于本申请中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五层)的交流损耗占比9.12%,交流损耗为469W,靠近转子的第5层(相当于本申请中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六层)的交流损耗占比3.52%,交流损耗为181W,本申请采用了内层导体分层结构,与现有技术比较,本申请的方案将现有技术中的第1层导体设计为2层导体,通过内层导体分层结构,有效降低内层导体的交流损耗,由现有技术中的交流损耗10531W降低到5143W。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上述电机定子绕组,采用的上述电机定子绕组设于定子铁芯上。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20及上述电机定子绕组,定子铁芯20具有多个槽21,该多个槽21形成在定子铁芯20径向内表面上且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方向以预定的槽距间隔开,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20由相邻的两个槽21限定一个齿部22,定子铁芯20由层叠多个环形磁性钢板形成定子铁芯轴向方向的两个端面,其他传统的金属板也可以替代磁性钢板使用。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定子及转子,采用上述电机定子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定子,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也具备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汇流排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包括:
多个相绕组,每个所述相绕组包括多个导体段,多个所述导体段被容纳在定子铁芯的多个槽中并且彼此电连接形成所述相绕组;
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槽中的每个所述槽被多个所述导体段划分成第一组线圈、至少一个第二组线圈和第三组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具有比所述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及所述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更小的截面积,其中该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并绕地电连接,该第一组线圈串联地连接所述第二组线圈,该第二组线圈串联地电连接该第三组线圈,该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被安排在比该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更靠近定子铁芯径向内侧,所述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被安排在比所述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更靠近定子铁芯径向内侧;
其中,第一组线圈包含两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段,两个所述导体段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相邻两层交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体段包括位于定子铁芯周向相隔规定槽距的两个槽内部及连接该两个槽内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中安排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一层的一槽内的所述槽内部与安排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二层的另一槽内的所述槽内部构成第一组线圈的一个导体段,安排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二层的一槽内的所述槽内部与安排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一层的另一槽内的所述槽内部构成该第一组线圈的另一个导体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体段的连接部包括两个转弯部及连接该两个转弯部的末端部,所述第一组线圈的一个导体段的末端部位于该第一组线圈的另一个导体段的末端部的轴向上方,且第一组线圈的每个导体段的一个所述槽内部与其连接的所述转弯部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同一层,且第一组线圈的每个导体段的末端部位于与其连接的两个所述转弯部的径向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组线圈包含一个导体段,位于同一所述槽内的所述第一组线圈的两个导体的截面积之和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组线圈的导体的截面积;所述第二组线圈中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N层的一槽内的所述槽内部与安排在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第N+1层的另一槽内的所述槽内部构成第二组线圈,N为大于2的奇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三组线圈包含一个导体段,所述第二组线圈与所述第三组线圈的截面积相同;所述第三组线圈中安排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第一层的一槽内的所述槽内部与安排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第二层的另一槽内的所述槽内部构成第三组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三组线圈包含一个导体段,位于同一所述槽内的所述第二组线圈与所述第三组线圈的截面积相同;所述第三组线圈中安排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第一层的一槽内的所述槽内部与安排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第一层的另一槽内的所述槽内部构成第三组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槽中被安排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的节距为长节距和/或短节距,多个所述槽中被安排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第一层中相连接的两个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槽中被安排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的节距为整节距,多个所述槽中被安排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第一层中相连接的两个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或短节距。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槽中被安排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的节距为长节距和/或短节距,多个所述槽中被安排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相连接的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与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槽中被安排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侧的第一组线圈的导体段的节距为整节距,多个所述槽中被安排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外侧相连接的第二组线圈的导体段与第三组线圈的导体段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11.一种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芯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定子绕组,所述电机定子绕组设于所述定子铁芯上。
12.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及转子,所述定子为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定子。
CN202122861840.5U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Active CN216252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61840.5U CN216252307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61840.5U CN216252307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52307U true CN216252307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54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61840.5U Active CN216252307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523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87599B2 (en)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12510876A (zh) 一种定子组件和电机
CN114337010A (zh) 一种定子组件和电机
CN112531933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2436617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6252307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4412445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4498995A (zh)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扁线电机
CN216356173U (zh) 一种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CN112467898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2332566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2436619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1478480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1884387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1478485A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8243125U (zh) 一种定子及电机
CN214543852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5772693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5870942U (zh) 一种定子及电机
CN215733705U (zh) 一种定子及其具有的电机
CN214124962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8888245U (zh) 一种定子及电机
CN216121947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5733706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9247551U (zh) 定子组件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69, West 11th Road, Tianjin Free Trade Pilot Zone (Airport Economic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308

Patentee after: BorgWarner Powertrain (Tianjin)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308 No. 69, West 11th Road, pilot free trade zone (Airport Economic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Songzheng Auto Part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