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1456U - 离心机油泵结构及离心机 - Google Patents
离心机油泵结构及离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41456U CN216241456U CN202122781367.XU CN202122781367U CN216241456U CN 216241456 U CN216241456 U CN 216241456U CN 202122781367 U CN202122781367 U CN 202122781367U CN 216241456 U CN216241456 U CN 2162414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pump
- gear
- centrifuge
- oil
-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机油泵结构及离心机,包括齿轮箱,离心机的蜗壳设置在齿轮箱一侧上,主油泵,设置在齿轮箱背向蜗壳的一端,用于对离心机内部进行供油;第一同步齿轮,套设在主油泵的油泵驱动轴上;第二同步齿轮,与第一同步齿轮啮合,带动第一同步齿轮转动;驱动件,用去驱动第二同步齿轮转动,本实用新型具有为离心机内部供油的同时在遇到突然紧急断电,主油泵会在大齿轮轴旋转的惯性作用下继续提供移动油压,以避免离心机内部的轴承因为缺油而失效,主油泵和驱动件不会因为蜗壳的安装位置限制导致无法安装和工作,使主油泵避免了离心机内部的蜗壳等零件的干涉和空间限制,避开了空间设计的局限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机油泵结构及离心机。
背景技术
离心风机是工业生产中提供气体动力的重要工艺设备,在钢铁、水泥、电力、煤矿、石化、废气污水处理等众多重要行业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离心风机的工作原理是气体通过离心力的作用,经由其叶轮中心部位吸入,然后流进叶片之间,从而往外流出。
在离心机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油泵,为整个油路系统供油,目前制造离心机基本上都是使用主轴直接驱动一个齿轮油泵,作为主油泵,离心机在开机前用自带电机的辅助油泵给整个油路系统供油,简历供油压力,完成开机准备,机器开启后,主齿轮由电机驱动,同时带动主油泵工作,为系统供油,待供油压力稳定后,辅助油泵关闭,主油泵一直提供后续供油,通过增加主油泵在遇到突然紧急断电时,主油泵会在大齿轮旋转惯性的作用下继续提供移动的油压,以避免轴承因为缺油而失效,但是在日常的制造时,主齿轮轴都是一端连接驱动电机,另一端连接主油泵,从而带动油泵旋转工作的,但是呢在离心机内由于其他相关零件的干涉,例如蜗壳的尺寸下肢,导致空间布局有限,此时无法在离心机内部安装直接驱动电机和主齿轮轴连接,主齿轮轴和主油泵相连接,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既能在离心机内安装主油泵来避免突然断电,又能避开离心机内部的蜗壳等零件的干涉和空间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既能在离心机内设置主油泵,又能避开离心机内部的蜗壳等零件的干涉和空间限制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离心机油泵结构及离心机。
一种离心机油泵结构,包括:
齿轮箱,离心机的蜗壳设置在齿轮箱一侧上
主油泵,设置在齿轮箱背向蜗壳的一端,用于对离心机内部进行供油;
第一同步齿轮,套设在主油泵的油泵驱动轴上;
第二同步齿轮,与第一同步齿轮啮合,带动第一同步齿轮转动;
驱动件,设置在齿轮箱背向蜗壳的一侧,用去驱动第二同步齿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齿轮箱背向蜗壳一侧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大齿轮轴,所述驱动电机驱动大齿轮轴转动,所述第二同步齿轮套设在大齿轮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大齿轮轴上还设置还套设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和离心机的叶轮齿轮轴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油泵驱动轴与齿轮箱之间设置有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所述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和油泵驱动轴热套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主油泵处设置有进油管路,所述进油管路伸入到齿轮箱内和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连通,为所述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供油。
进一步的,所述主油泵和齿轮箱的连接处设置有油封,所述油封将主油泵和齿轮箱的连接处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主油泵处还设置有双进油过滤器,所述双进油过滤器和主油泵处的进油管路连通。
一种离心机,包括上述的离心机油泵结构,还包括润滑油箱基座,所述齿轮箱架设在润滑油箱基座内,所述润滑油箱基座为进油管路供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机油泵结构,包括齿轮箱,离心机的蜗壳设置在齿轮箱一侧上,主油泵,设置在齿轮箱背向蜗壳的一端,用于对离心机内部进行供油;第一同步齿轮,套设在主油泵的油泵驱动轴上;第二同步齿轮,与第一同步齿轮啮合,带动第一同步齿轮转动;驱动件,设置在齿轮箱背向蜗壳的一侧,用去驱动第二同步齿轮转动,通过主油泵,当启动离心机后,此时驱动件开始工作,从而带动第二同步齿轮转动,由于第一同步齿轮和第二同步齿轮相啮合,第二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同步齿轮转动,此时第一同步齿轮将驱动件传递来的工作转速传递到油泵驱动轴上,油泵驱动轴带动油泵旋转从而工作,来对离心机内部进行供油,通过主油泵的设置,为离心机内部供油的同时在遇到突然紧急断电,主油泵会在大齿轮轴旋转的惯性作用下继续提供移动油压,以避免离心机内部的轴承因为缺油而失效,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同步齿轮和第二同步齿轮,此时主油泵和驱动件均处于齿轮箱背向蜗壳一侧,此时主油泵和驱动件不会因为蜗壳的安装位置限制导致无法安装和工作,使主油泵避免了离心机内部的蜗壳等零件的干涉和空间限制,避开了空间设计的局限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机油泵结构,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齿轮箱背向蜗壳一侧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大齿轮轴,所述驱动电机驱动大齿轮轴转动,所述第二同步齿轮套设在大齿轮轴上,当离心机开始工作时,此时驱动电机开始工作,从而带动大齿轮轴转动,由于第二同步齿轮套设在大齿轮轴上,因此大齿轮轴转动,就能带动第二同步齿轮转动,第二同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同步齿轮转动,此时第一同步齿轮将驱动件传递来的工作转速传递到油泵驱动轴上,油泵驱动轴带动油泵旋转从而工作,来对离心机内部进行供油,通过主油泵的设置,为离心机内部供油的同时在遇到突然紧急断电,主油泵会在大齿轮轴旋转的惯性作用下继续提供移动油压,以避免离心机内部的轴承因为缺油而失效,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同步齿轮和第二同步齿轮,此时主油泵和驱动件均处于齿轮箱背向蜗壳一侧,此时主油泵和驱动件不会因为蜗壳的安装位置限制导致无法安装和工作,使主油泵避免了离心机内部的蜗壳等零件的干涉和空间限制,避开了空间设计的局限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机油泵结构,所述大齿轮轴上还设置还套设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和离心机的叶轮齿轮轴啮合,当离心机开始工作时,此时驱动电机带动大齿轮轴转动,由于第二同步齿轮和大齿轮均设置在大齿轮轴上,大齿轮会跟随着大齿轮轴转动,大齿轮由于和离心机的叶轮齿轮轴啮合,大齿轮转动带动叶轮齿轮轴转动,从而使离心机内的叶轮开始转动工作,此时离心机开始工作,离心机内部的轴承开始需要润滑油的供应,与此同时第二同步齿轮在大齿轮轴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同步齿轮转动,第一同步齿轮转动从而将大齿轮轴的工作转速传递到油泵驱动轴上,油泵驱动轴带动主油泵旋转工作,从而立马实现对离心机内部的轴承供油,从而实现离心机的叶轮和主油泵同时开始控制,同时工作,使离心机工作立马就能通过主油泵进行供油,在遇到突然紧急断电,主油泵会在大齿轮旋转的惯性作用下继续提供移动油压,以避免离心机内部的轴承因为缺油而失效。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机油泵结构,所述油泵驱动轴与齿轮箱之间设置有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所述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和油泵驱动轴热套配合,由于主油泵本身是没有轴承的,而第一同步齿轮是设置在主油泵的油泵驱动轴上的,通过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的设置,能够使主油泵承受住第一同步齿轮带来的径向载荷,从而为主油泵进行支撑。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机油泵结构,所述主油泵处设置有进油管路,所述进油管路伸入到齿轮箱内和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连通,为所述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供油,通过主油泵处的进油管路的设置,从而能够对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进行供油,使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的转动支撑效果更好。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机油泵结构,所述主油泵和齿轮箱的连接处设置有油封,所述油封将主油泵和齿轮箱的连接处密封,通过油封的设置,将主油泵和齿轮箱的连接处密封住,从而使进油管路对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进行供油时,润滑油不会从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和齿轮箱之间的缝隙中流出。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心机油泵结构,所述主油泵处还设置有双进油过滤器,所述双进油过滤器和主油泵处的进油管路连通,通过双进油过滤器从而来控制主油泵输送的供油温度和压力,油的温度控制是为了保证油在工作条件下的油的粘度。油温高粘度稀,轴与轴承容易烧结,油温低粘度高,轴运转时阻力大,耗功。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离心机,包括离心机油泵结构,还包括润滑油箱基座,所述齿轮箱架设在润滑油箱基座内,所述润滑油箱基座为进油管路供油,当启动离心机后,此时驱动件开始工作,从而带动第二同步齿轮转动,由于第一同步齿轮和第二同步齿轮相啮合,第二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同步齿轮转动,此时第一同步齿轮将驱动件传递来的工作转速传递到油泵驱动轴上,油泵驱动轴带动主油泵旋转从而工作,主油泵工作从而将润滑油箱基座内的润滑油输送到离心机内部,对离心机内部的轴承进行供油,通过主油泵的设置,为离心机内部供油的同时在遇到突然紧急断电,主油泵会在大齿轮轴旋转的惯性作用下继续提供移动油压,以避免离心机内部的轴承因为缺油而失效,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同步齿轮和第二同步齿轮,此时主油泵和驱动件均处于齿轮箱背向蜗壳一侧,此时主油泵和驱动件不会因为蜗壳的安装位置限制导致无法安装和工作,使主油泵避免了离心机内部的蜗壳等零件的干涉和空间限制,避开了空间设计的局限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机油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机油泵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油泵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齿轮箱;2、蜗壳;3、主油泵;4、油泵驱动轴;5、第二同步齿轮;6、第一同步齿轮;7、驱动件;71、驱动电机;72、大齿轮轴;73、大齿轮;8、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9、进油管路;10、油封;11、润滑油箱基座;12、联轴器;13、堵头;14、双进油过滤器;15、叶轮齿轮轴;16、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参照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机,包括离心机油泵结构和润滑油箱基座11,离心机油泵结构包括齿轮箱1、主油泵3、第一同步齿轮6和第二同步齿轮5,所述齿轮箱1架设在润滑油箱基座11上,离心机的蜗壳2设置在齿轮箱1一侧上,主油泵3安装在齿轮箱1背向蜗壳2的一侧上,用于对离心机内部进行供油;主油泵3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有油泵驱动轴4,当油泵驱动轴4转动时,能够带动主油泵3旋转从而开始工作,第一同步齿轮6套设在主油泵3的油泵驱动轴4上,油泵驱动轴4背向主油泵3一端外圆和键槽与第一同步齿轮6配合从而将油泵驱动轴4和第一同步齿轮6装配在一起,使第一同步齿轮6转动就能带动油泵驱动轴4转动;第二同步齿轮5与第一同步齿轮6啮合,带动第一同步齿轮6转动;驱动件7设置在齿轮箱1背向蜗壳2的一侧,用去驱动第二同步齿轮5转动。
通过主油泵3,当启动离心机后,此时驱动件7开始工作,从而带动第二同步齿轮5转动,由于第一同步齿轮6和第二同步齿轮5相啮合,第二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同步齿轮6转动,此时第一同步齿轮6将驱动件7传递来的工作转速传递到油泵驱动轴4上,油泵驱动轴4带动油泵旋转从而工作,来对离心机内部进行供油,通过主油泵3的设置,为离心机内部供油的同时在遇到突然紧急断电,主油泵3会在大齿轮轴72旋转的惯性作用下继续提供移动油压,以避免离心机内部的轴承因为缺油而失效,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同步齿轮6和第二同步齿轮5,此时主油泵3和驱动件7均处于齿轮箱1背向蜗壳2一侧,此时主油泵3和驱动件7不会因为蜗壳2的安装位置限制导致无法安装和工作,使主油泵3避免了离心机内部的蜗壳2等零件的干涉和空间限制,避开了空间设计的局限性。
具体的,驱动件7包括设置在齿轮箱1背向蜗壳2一侧上的驱动电机71,所述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大齿轮轴72,所述驱动电机71驱动大齿轮轴72转动,大齿轮轴72和驱动电机71之间设置有联轴器12,当驱动电机71开始工作时,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2带动大齿轮轴72转动,所述第二同步齿轮5套设在大齿轮轴72上,第二同步齿轮5热套安装在大齿轮轴72上,所述第二同步齿轮5和大齿轮轴72同轴设置。当离心机开始工作时,此时驱动电机71开始工作,从而带动大齿轮轴72转动,由于第二同步齿轮5套设在大齿轮轴72上,因此大齿轮轴72转动,就能带动第二同步齿轮5转动,第二同步齿轮5转动带动第一同步齿轮6转动,此时第一同步齿轮6将驱动件7传递来的工作转速传递到油泵驱动轴4上,油泵驱动轴4带动主油泵3旋转从而工作,来对离心机内部进行供油,通过主油泵3的设置,为离心机内部供油的同时在遇到突然紧急断电,主油泵3会在大齿轮轴72旋转的惯性作用下继续提供移动油压,以避免离心机内部的轴承因为缺油而失效,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同步齿轮6和第二同步齿轮5,此时主油泵3和驱动件7均处于齿轮箱1背向蜗壳2一侧,此时主油泵3和驱动件7不会因为蜗壳2的安装位置限制导致无法安装和工作,使主油泵3避免了离心机内部的蜗壳2等零件的干涉和空间限制,避开了空间设计的局限性。
所述大齿轮轴72上还设置还套设有大齿轮73,大齿轮73热套安装在大齿轮轴72上,大齿轮73和第二同步齿轮5平行设置,所述大齿轮73和第二同步齿轮5同轴设置,大齿轮73的半径远大于第二同步齿轮5的半径,所述大齿轮73和离心机的叶轮齿轮轴15啮合,当离心机开始工作时,此时驱动电机71带动大齿轮轴72转动,由于第二同步齿轮5和大齿轮73均设置在大齿轮轴72上,大齿轮73会跟随着大齿轮轴72转动,大齿轮73由于和离心机的叶轮齿轮轴15啮合,大齿轮73转动带动叶轮齿轮轴15转动,从而使离心机内的叶轮开始转动工作,此时离心机开始工作,离心机内部的轴承开始需要润滑油的供应,与此同时第二同步齿轮5在大齿轮轴72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同步齿轮6转动,第一同步齿轮6转动从而将大齿轮轴722980rpm的工作转速传递到油泵驱动轴4上,油泵驱动轴4带动主油泵3旋转工作,从而立马实现对离心机内部的轴承供油,从而实现离心机的叶轮和主油泵3同时开始控制,同时工作,使离心机工作立马就能通过主油泵3进行供油,在遇到突然紧急断电,主油泵3会在大齿轮73旋转的惯性作用下继续提供移动油压,以避免离心机内部的轴承因为缺油而失效。
油泵驱动轴4与齿轮箱1之间设置有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8,所述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8通过锁紧螺母16和油泵驱动轴4固定,所述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8和油泵驱动轴4热套配合,由于主油泵3本身是没有轴承的,而第一同步齿轮6是设置在主油泵3的油泵驱动轴4上的,通过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8的设置,能够使主油泵3承受住第一同步齿轮6带来的径向载荷,从而为主油泵3进行支撑。
主油泵3处设置有进油管路9,所述进油管路9伸入到齿轮箱1内和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8连通,为所述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8供油,进油管路9的拐角处均设置有堵头13,通过堵头13从而密封住进油管路9,通过主油泵3处的进油管路9的设置,从而能够对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8进行供油,使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8的转动支撑效果更好。
同时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8的供油还会流回到齿轮箱1内,通过齿轮箱1底壁上设置的排油孔将供油流回到润滑油箱基座11内,从而对供油进行可持续利用,从而有限的节约了资源。
主油泵3和齿轮箱1的连接处设置有油封10,所述油封10将主油泵3和齿轮箱1的连接处密封,通过油封10的设置,将主油泵3和齿轮箱1的连接处密封住,从而使进油管路9对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8进行供油时,润滑油不会从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8和齿轮箱1之间的缝隙中流出。
主油泵3处还设置有双进油过滤器14,所述双进油过滤器14和主油泵3处的进油管路9连通,通过双进油过滤器14从而来控制主油泵3输送的供油温度和压力,油的温度控制是为了保证油在工作条件下的油的粘度。油温高粘度稀,轴与轴承容易烧结,油温低粘度高,轴运转时阻力大,耗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启动离心机后,此时驱动件7开始工作,从而带动第二同步齿轮5转动,由于第一同步齿轮6和第二同步齿轮5相啮合,第二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同步齿轮6转动,此时第一同步齿轮6将驱动件7传递来的工作转速传递到油泵驱动轴4上,油泵驱动轴4带动油泵旋转从而工作,主油泵3工作从而将润滑油箱基座11内的润滑油输送到离心机内部,对离心机内部的轴承进行供油,通过主油泵3的设置,为离心机内部供油的同时在遇到突然紧急断电,主油泵3会在大齿轮轴72旋转的惯性作用下继续提供移动油压,以避免离心机内部的轴承因为缺油而失效,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同步齿轮6和第二同步齿轮5,此时主油泵3和驱动件7均处于齿轮箱1背向蜗壳2一侧,此时主油泵3和驱动件7不会因为蜗壳2的安装位置限制导致无法安装和工作,使主油泵3避免了离心机内部的蜗壳2等零件的干涉和空间限制,避开了空间设计的局限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离心机油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齿轮箱(1),离心机的蜗壳(2)设置在齿轮箱(1)一侧上
主油泵(3),设置在齿轮箱(1)背向蜗壳(2)的一端,用于对离心机内部进行供油;
第一同步齿轮(6),套设在主油泵(3)的油泵驱动轴(4)上;
第二同步齿轮(5),与第一同步齿轮(6)啮合,带动第一同步齿轮(6)转动;
驱动件(7),设置在齿轮箱(1)背向蜗壳(2)的一侧,用去驱动第二同步齿轮(5)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机油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7)包括设置在齿轮箱(1)背向蜗壳(2)一侧上的驱动电机(71),所述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大齿轮轴(72),所述驱动电机(71)驱动大齿轮轴(72)转动,所述第二同步齿轮(5)套设在大齿轮轴(7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机油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齿轮轴(72)上还设置还套设有大齿轮(73),所述大齿轮(73)和离心机的叶轮齿轮轴(15)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机油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驱动轴(4)与齿轮箱(1)之间设置有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8),所述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8)和油泵驱动轴(4)热套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机油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泵(3)处设置有进油管路(9),所述进油管路(9)伸入到齿轮箱(1)内和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8)连通,为所述支撑背对背向心推力轴承(8)供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机油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泵(3)和齿轮箱(1)的连接处设置有油封(10),所述油封(10)将主油泵(3)和齿轮箱(1)的连接处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机油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泵(3)处还设置有双进油过滤器(14),所述双进油过滤器(14)和主油泵(3)处的进油管路(9)连通。
8.一种离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离心机油泵结构,还包括润滑油箱基座(11),所述齿轮箱(1)架设在润滑油箱基座(11)内,所述润滑油箱基座(11)为进油管路(9)供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781367.XU CN216241456U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离心机油泵结构及离心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781367.XU CN216241456U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离心机油泵结构及离心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41456U true CN216241456U (zh) | 2022-04-08 |
Family
ID=80940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781367.XU Active CN216241456U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离心机油泵结构及离心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41456U (zh) |
-
2021
- 2021-11-12 CN CN202122781367.XU patent/CN2162414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60109B (zh) | 双电机压力泵驱动结构 | |
CN104564717B (zh) | 直驱高速透平真空泵及其操作方法 | |
CN216241456U (zh) | 离心机油泵结构及离心机 | |
CN103758758B (zh) | 一种交流伺服直驱型电液泵 | |
CN101363387A (zh) | 旋转冲压式喷气发动机 | |
CN103688059B (zh) | 直接冷却螺旋式真空泵 | |
CN114251279B (zh) | 可变扩压器风冷离心机组 | |
CN104810958A (zh) | 一种水陆两用防爆节能电动机 | |
JP6537192B2 (ja) | 一体化された軸受クラッチハウジングを有する油圧動力回収タービン | |
CN102628435A (zh) | 电动机内含离心泵和叶片泵的液压动力单元 | |
CN102829165A (zh) | 行星轮轴承强制润滑装置 | |
CN109742897A (zh) | 一种一体化电机驱动旋转机械及其安装工装 | |
CN210317918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水泵 | |
CN207093730U (zh) | 一种齿轮箱润滑冷却机构及一种齿轮箱 | |
CN102832742B (zh) | 集成冷却系统的矿用隔爆型发电机 | |
CN207961482U (zh) | 一种具有润滑系统的低速高扭矩汽车减速器 | |
CN202851240U (zh) | 水轮发电机的推力导组合轴承结构 | |
CN202840815U (zh) | 集成冷却系统的矿用隔爆型发电机 | |
CN206712599U (zh) |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的电力驱动机构 | |
CN205297925U (zh) | 一种复合冷却式压力润滑电动真空泵 | |
CN206338186U (zh) | 悬臂式转子真空泵的转子冷却装置 | |
CN213419348U (zh) | 两点支撑的立式冷媒泵 | |
CN205478362U (zh) | 一种高效节能磁力泵 | |
CN219345401U (zh) | 一种新型反应釜节能减速驱动系统 | |
CN221610109U (zh) | 传动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