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0880U - 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 - Google Patents
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40880U CN216240880U CN202122274446.1U CN202122274446U CN216240880U CN 216240880 U CN216240880 U CN 216240880U CN 202122274446 U CN202122274446 U CN 202122274446U CN 216240880 U CN216240880 U CN 2162408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cylinder body
- outlet pipe
- air outlet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包括筒体,用于流通气体;出气管,设置于所述筒体上、并与所述筒体连通,所述筒体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心线与所述出气管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心线垂直;导流板,连接所述筒体与所述出气管;所述导流板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筒体延伸方向的一端、并与所述筒体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挡板用于连接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筒体;所述导流板还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用于连接所述出气管与所述挡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单一部件解决了出气单元背压过高问题,结构设计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出气管的管路上可以布置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空间占比小,有利于后处理封装的布置,通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尾气后处理领域,尤其是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选择还原催化剂(SCR)后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柴油机后处理领域。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国六排放法规有了很大提高,对后处理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评价后处理系统性能的第一指标是满足客户排气背压的要求,排气背压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都有重要影响。背压的增大会导致发动机经济性变差,动力性下降,同时排放也变差。而通常为了到达排放标准,混合器的设计都有一定的复杂性,混合器端的背压很难降低,因此要想降低整个混合器的背压通常要从进出气单元着手。传统的出气管多为孔管,背压较高,且为了保证强度还会增加一块隔板,占用空间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出气混合单元背压的出气混合单元结构。该结构加工简单、结构紧凑,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出气单元的背压,且占用空间小。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包括:
筒体,用于流通气体;
出气管,设置于所述筒体上,所述出气管与与所述筒体连通,所述筒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气管的延伸方向垂直;
导流板,连接所述筒体与所述出气管;
所述导流板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筒体上,所述挡板与所述筒体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挡板用于连接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筒体;
所述导流板还包括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用于连接所述出气管与所述挡板;
进入所述筒体的气体经过所述导流板后、从所述出气管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一个及以上的孔,用于设置传感器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包括:
第一半管,用于连接所述筒体;
第二半管,与所述第一半管构成圆筒,所述第二半管用于连接所述筒体、所述挡板及所述弧形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半管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半管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保持齐平;
所述第二半管靠近所述筒体的一端部分与所述第一半管靠近所述筒体的一端保持齐平,所述第二半管靠近所述筒体的一端另有部分长于所述第一半管靠近所述筒体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底座包括:氮氧传感器底座、颗粒物传感器底座、温度传感器底座中的一个或几个;
所述传感器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半管或所述第二半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还包括前级SCR、前级载体衬垫、后级SCR、后级载体衬垫;
所述前级SCR与所述后级SCR并列设置于所述筒体中,所述后级SCR设于所述导流板和所述前级SCR之间;
所述前级载体衬垫绕设于所述前级SCR的外侧、并与所述筒体内壁连接,所述前级载体衬垫用于固定所述前级SCR的位置;
所述后级载体衬垫绕设于所述后级SCR的外侧、并与所述筒体内壁连接,所述后级载体衬垫用于固定所述后级SCR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后级SCR靠近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挡板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半管背离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挡板之间的距离为D,L大于D,且L小于或等于2D。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单一部件解决了出气单元背压过高问题,结构设计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出气管的管路上可以布置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空间占比小,有利于后处理封装的布置,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包括:
筒体1,用于流通气体;出气管2,设置于所述筒体1上,所述出气管2与所述筒体1连通,所述筒体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气管2的延伸方向垂直;导流板3,连接所述筒体1与所述出气管2;所述导流板3包括挡板31,所述挡板31设置于所述筒体1上,所述挡板31与所述筒体1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挡板31用于连接所述出气管2与所述筒体1;所述导流板3还包括弧形板32,所述弧形板32用于连接所述出气管2与所述挡板31;进入所述筒体1的气体经过所述导流板3后、从所述出气管2输出。
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将出气管2直接设置在所述筒体1上,无需在所述筒体1与所述出气管2之间增设隔板,节约了空间;通过设计导流板3,减低气体流出出气管2时的压力,即有效降低气体的背压;其中,将所述导流板3中的挡板31可以阻挡气体,避免气体从流出所述筒体1,所述导流板3中的所述弧形板32可对气体进行导流,使得气体从所述筒体1流向所述出气管2,并使得进入出气管2中的气流更加平稳;所述筒体1、出气管2及所述导流板3可以为不锈钢材质,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2上设置有一个及以上的孔,用于设置传感器底座20;
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由于所述导流板3使得气体进入所述出气管2时更加平稳,通过在出气管2上设置孔,并将传感器底座20安装在所述孔中,可以更好地检测出气管2中气体的物理信息及化学信息,保证良好的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2包括:第一半管21,用于连接所述筒体1;第二半管22,与所述第一半管21构成圆筒,所述第二半管22用于连接所述筒体1、所述挡板31及所述弧形板32;
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将出气管2设计为第一半管21和第二半管22,便于出气管2的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半管22远离所述筒体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半管21远离所述筒体1的一端保持齐平;所述第二半管22靠近所述筒体1的一端部分与所述第一半管21靠近所述筒体1的一端保持齐平,所述第二半管22靠近所述筒体1的一端另有部分长于所述第一半管21靠近所述筒体1的一端。
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将所述第二半管22远离所述筒体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半管21远离所述筒体1的一端保持齐平,并将所述第二半管22靠近所述筒体1的一端部分与所述第一半管21靠近所述筒体1的一端保持齐平,从而便于所述第一半管21与所述第二半管22均能够连接所述筒体1,使得出气管2与筒体1的连接更加稳固,同时,所述第二半管22靠近所述筒体1的一端另有部分长于所述第一半管21靠近所述筒体1的一端,便于所述第二半管22与所述弧形板32连接,从而使得筒体1中的气体能够从所述弧形板32流入所述出气管2中。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底座20包括:氮氧传感器底座23、颗粒物传感器底座24、温度传感器底座25中的一个或几个;所述传感器底座20设置在所述第一半管21或所述第二半管22上。
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根据设计要求在出气管2上安装三个传感器底座20,例如:氮氧传感器底座23,用于检测气体中氮氧成分,颗粒物传感器底座24,用于检测气体中颗粒物质量和数量,温度传感器底座25,用于检测气体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1还包括前级SCR 11、前级载体衬垫12、后级SCR 13、后级载体衬垫14;所述前级SCR 11与所述后级SCR 13并列设置于所述筒体1中,所述后级SCR 13设于所述导流板3和所述前级SCR 11之间;所述前级载体衬垫12绕设于所述前级SCR 11的外侧、并与所述筒体1内壁连接,所述前级载体衬垫12用于固定所述前级SCR 11的位置;所述后级载体衬垫14绕设于所述后级SCR 13的外侧、并与所述筒体1内壁连接,所述后级载体衬垫14用于固定所述后级SCR 13的位置。
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筒体1中并列设置有所述前级SCR 11和所述后级SCR 13,所述后级SCR 13设于所述导流板3和所述前级SCR 11之间,当气体进入筒体1时,先后经过前级SCR 11和后级SCR 13、再经过导流板3进入出气管2中;前级SCR 11和后级SCR13能够对气体进行催化并减少气体中的有害成分,如氮氧成分及颗粒物等;通过在所述前级SCR 11的外侧增加前级载体衬垫12以增加所述前级SCR 11与筒体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固定住所述前级SCR 11的位置,通过在所述后级SCR 13的外侧增加后级载体衬垫14以增加所述后级SCR 13与筒体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固定住所述后级SCR 13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后级SCR 13靠近所述挡板31的一端与所述挡板31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半管21背离所述挡板31的一侧与所述挡板31之间的距离为D,L大于D,且L小于或等于2D。
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将所述后级SCR 13右侧与所述挡板31之间的距离设为L,将所述第一半管21左侧与所述挡板31之间的距离设为D,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计算,得出L的距离优选为大于D、且小于或等于2D,此时,所述后级SCR 13右侧与所述挡板31之间的距离较小,即所述后级SCR 13右侧与所述挡板31之间的所述筒体1占用空间较小,且利于出气管2在筒体1上的焊接。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1),用于流通气体;
出气管(2),设置于所述筒体(1)上,所述出气管(2)与所述筒体(1)连通,所述筒体(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气管(2)的延伸方向垂直;
导流板(3),连接所述筒体(1)与所述出气管(2);
所述导流板(3)包括挡板(31),所述挡板(31)设置于所述筒体(1)上,所述挡板(31)与所述筒体(1)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挡板(31)用于连接所述出气管(2)与所述筒体(1);
所述导流板(3)还包括弧形板(32),所述弧形板(32)用于连接所述出气管(2)与所述挡板(31);
进入所述筒体(1)的气体经过所述导流板(3)后、从所述出气管(2)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管(2)上设置有一个及以上的孔,用于设置传感器底座(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管(2)包括:
第一半管(21),用于连接所述筒体(1);
第二半管(22),与所述第一半管(21)构成圆筒,所述第二半管(22)用于连接所述筒体(1)、所述挡板(31)及所述弧形板(3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半管(22)远离所述筒体(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半管(21)远离所述筒体(1)的一端保持齐平;
所述第二半管(22)靠近所述筒体(1)的一端部分与所述第一半管(21)靠近所述筒体(1)的一端保持齐平,所述第二半管(22)靠近所述筒体(1)的一端另有部分长于所述第一半管(21)靠近所述筒体(1)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底座(20)包括:氮氧传感器底座(23)、颗粒物传感器底座(24)、温度传感器底座(25)中的一个或几个;
所述传感器底座(20)设置在所述第一半管(21)或所述第二半管(22)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1)还包括前级SCR(11)、前级载体衬垫(12)、后级SCR(13)、后级载体衬垫(14);
所述前级SCR(11)与所述后级SCR(13)并列设置于所述筒体(1)中,所述后级SCR(13)设于所述导流板(3)和所述前级SCR(11)之间;
所述前级载体衬垫(12)绕设于所述前级SCR(11)的外侧、并与所述筒体(1)内壁连接,所述前级载体衬垫(12)用于固定所述前级SCR(11)的位置;
所述后级载体衬垫(14)绕设于所述后级SCR(13)的外侧、并与所述筒体(1)内壁连接,所述后级载体衬垫(14)用于固定所述后级SCR(13)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级SCR(13)靠近所述挡板(31)的一端与所述挡板(31)之间的距离为L;
所述第一半管(21)背离所述挡板(31)的一侧与所述挡板(31)之间的距离为D,L大于D,且L小于或等于2D。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74446.1U CN216240880U (zh) | 2021-09-18 | 2021-09-18 | 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74446.1U CN216240880U (zh) | 2021-09-18 | 2021-09-18 | 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40880U true CN216240880U (zh) | 2022-04-08 |
Family
ID=80985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274446.1U Active CN216240880U (zh) | 2021-09-18 | 2021-09-18 | 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40880U (zh) |
-
2021
- 2021-09-18 CN CN202122274446.1U patent/CN2162408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889116U (zh) | 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控制系统和柴油发动机系统 | |
CN111350575A (zh) | 一种国六柴油发动机紧耦合后处理器 | |
CN105156181A (zh) | 集成喷嘴式scr催化消音器 | |
CN204457943U (zh) | Scr催化消声器 | |
CN216240880U (zh) | 降背压式出气混合单元 | |
CN212177261U (zh) | 一种国六柴油发动机紧耦合后处理器 | |
CN210829446U (zh) | 用于发动机后处理的总成集成线束装置 | |
CN205370687U (zh) | 一种scr消声器总成 | |
CN201714465U (zh) | 还原催化器 | |
CN202157847U (zh) | 工程机械scr后处理器 | |
CN208122918U (zh) | 一种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 | |
CN214366305U (zh) | 一种排气管及混合装置 | |
CN212898667U (zh) | 一种带有后处理消音包结构的消音器 | |
CN212903906U (zh) | 一种发动机测试系统排气结构 | |
CN203050864U (zh) | 一种scr后处理消音器总成 | |
CN210317526U (zh) | 柴油机egr出气管 | |
CN111156068B (zh) | 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及车辆 | |
CN201013425Y (zh) | 带二元催化剂过滤器的2kw通用汽油机消声器 | |
CN210134989U (zh) | 进气混合装置及柴油机的后处理装置 | |
CN108868983B (zh) | 一种集成式scr总成 | |
CN111255550A (zh) | 一种柴油国六后处理器总成 | |
CN215521025U (zh) | 直筒式进气混合装置 | |
CN219492369U (zh) | 一种天然气紧耦合后处理装置 | |
CN113738486B (zh) | 应用于柴油机后处理系统的集气导流装置及工作方法 | |
CN214304015U (zh) | 一种满足国六标准的u型封装scr系统混合扰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