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31867U - 车辆的拉手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拉手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31867U
CN216231867U CN202122901521.2U CN202122901521U CN216231867U CN 216231867 U CN216231867 U CN 216231867U CN 202122901521 U CN202122901521 U CN 202122901521U CN 216231867 U CN216231867 U CN 216231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ase
vehicle
handle devic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015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瑞虎
王韬
廖启峰
蔡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015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31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31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31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拉手装置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车辆的拉手安装和拆卸不方便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包括拉手以及基座;其中,拉手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构件,基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构件,基座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卡接配合以便于将拉手与基座进行手动拆装实现基座对其他物件的多功能适配。通过这样的设置,将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设计成能够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在安装或者拆卸拉手时,仅需手工操作即可将拉手卡接至基座上或者从基座上拆卸下来,无需借助外部工具,拆装拉手非常方便。

Description

车辆的拉手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拉手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的拉手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为保证乘员身体平衡而设置的抓扶装置,通常设置在车的顶棚位置,避免汽车在急转弯或刹车过猛时,乘客身体倾倒,保证着乘车人的安全。
随着当今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与实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内饰件除了满足零件本身配合功能,还需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实现功能的多样化。
在一些配置较低的车辆中,为了节省成本,车辆的拉手设计多为固定结构,例如,传统拉手采用塑料注塑工艺,通过将拉手两端固定拉手。上述拉手在固定后,拉手的整体占用了车辆座位的顶棚空间,影响顶棚的美观度,拉手的拆卸不方便,用户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车辆的拉手安装和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拉手装置,所述车辆包括车身,所述拉手装置包括:拉手,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构件;以及基座,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构件,所述基座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卡接配合以便于将所述拉手与所述基座进行快捷地拆装,第二连接构件还能够与具有第一连接构件的饰件卡接。
在上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构件构造为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拉手上且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拉手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设置为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设置有卡环;其中,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连通的卡槽和导入口,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柱的直径,所述卡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卡环的直径;所述卡环能够穿过所述导入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并使所述连接柱进入所述卡槽内与所述连接板卡接。
在上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槽为条形卡槽且沿所述拉手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便使所述拉手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滑动从而在所述拉手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持握空间。
在上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弹性卡片,所述弹性卡片靠近所述导入口设置以便将所述连接柱限制在所述卡槽内。
在上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吸附体,所述拉手上设置有第二吸附体,所述第一吸附体与所述第二吸附体之间通过磁力吸附固定以将所述拉手吸附至所述基座上,其中,所述第一吸附体和第二吸附体中至少一个为磁体。
在上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拉手设置为柔性结构。
在上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结构为履带式结构,所述履带式结构上套设有软包覆。
在上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座包括板状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板状基体上固定壳,所述固定壳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板状基体在与所述固定壳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基座还包括装饰盖,所述装饰盖能够封堵/打开所述安装口;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设置在所述板状基体上。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包括拉手以及基座;其中,拉手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构件,基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构件,基座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卡接配合以便于将拉手与基座进行快捷地拆装。通过这样的设置,将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设计成能够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在安装或者拆卸拉手时,仅需手工操作即可将拉手卡接至基座上或者从基座上拆卸下来,无需借助外部工具,拆装拉手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构件构造为连接板,连接板固定在拉手上且在连接板与拉手之间具有容纳空间;第二连接构件设置为连接柱,连接柱的一端固定在基座上,连接柱的另一端设置有卡环;其中,连接板上设置有连通的卡槽和导入口,卡槽的宽度大于连接柱的直径,卡槽的宽度小于卡环的直径;卡环能够穿过导入口进入容纳空间,并使连接柱进入卡槽内与连接板卡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在需要对拉手进行安装或者拆卸时,仅需要将连接柱的卡环移入或移出导入口,连接柱就能够相应地从导入口进入卡槽内或者从卡槽退至导入口移出,无需借助外部工具,简单方便,实现了拉手的快速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卡槽为条形卡槽且沿拉手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便使拉手能够相对于基座滑动从而在拉手与基座之间形成持握空间。通过这样的设置,当连接柱进入卡槽内与连接板卡接后,连接柱在容纳腔室内能够与连接板相对滑动以使拉手与基座之间形成持握空间,提高用户对拉手持握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连接板上设置有弹性卡片,弹性卡片靠近导入口设置以便将连接柱限制在卡槽内。通过这样的设置,在拉手安装完成后,当连接柱在卡槽内与连接板卡接,当连接柱移向导入口时,弹性卡片将连接柱阻挡在卡槽内,防止连接柱通过导入口脱离连接板造成拉手从基座脱离,提高了拉手与基座连接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基座上设置第一吸附体,在拉手上设置第二吸附体,第一吸附体与第二吸附体之间通过磁力吸附固定以将拉手吸附至基座上,其中,第一吸附体和第二吸附体中至少一个为磁体。通过这样的设置,避免拉手与基座之间相对移动,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磁性吸附件安装和维护。
进一步地,拉手设置为柔性结构。通过这样的设置,当拉手两端相对基座相对移动时,便于拉手与基座之间形成持握空间,提高了拉手装置使用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柔性结构为履带式结构,履带式结构上套设有软包覆。通过这样的设置,履带式结构便于拉手在提拉方向变形,在履带式结构套设软包覆,提高了拉手装置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基座包括板状基体以及设置在板状基体上固定壳,固定壳通过紧固件与车身固定连接,板状基体在与固定壳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口,基座还包括装饰盖,装饰盖能够封堵/打开安装口;第二连接构件设置在板状基体上。通过这样的设置,当紧固件穿过固定壳上的安装口将板状基体固定在车辆时,装饰盖封堵在安装口以遮盖紧固件,使得基座整体外观呈现平直无缝隙,提高了拉手装置的美观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的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拉手装置,因而具备上述的拉手装置所具备的技术效果,相比于现有的车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能够通过拉手与基座卡接快捷地拆装,无需借助其他工具,使用方便,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的拉手拉伸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的拉手非拉伸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的拉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的连接板与基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拉手;11、连接板;111、卡槽;112、导入口;12、弹性卡片;2、基座;21、连接柱;211、卡环;22、固定壳;31、第一吸附体;32、第二吸附体;4、软包覆;5、紧固件;6、装饰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具体地,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包括拉手1以及基座2;拉手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构件;基座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构件,基座2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卡接配合以便于将拉手1与基座2进行快捷地拆装。示例性地,如图3至图7所示,拉手1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构件,两个第一连接构件分别位于拉手1的两端;基座2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构件,两个第二连接构件分别位于基座2的两端,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具有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其中,基座2与车身的顶棚和/或B柱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拉手1与第一连接构件可以固定连接,或者,拉手1与第一连接构件也可以设置为一体;基座2与第二连接构件可以固定连接,或者,基座2与第二连接构件也可以设置为一体,这种对拉手1与第一连接构件以及基座2与第二连接构件的具体连接形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连接构件设置为连接板11,连接板11固定在拉手1上且在连接板11与拉手1之间具有容纳空间;第二连接构件设置为连接柱21,连接柱21的一端固定在基座2上,连接柱21的另一端设置有卡环211;其中,连接板11上设置有连通的卡槽111和导入口112,卡槽111的宽度大于连接柱21的直径,卡槽111的宽度小于卡环211的直径;卡环211能够穿过导入口112进入容纳空间,并使连接柱21进入卡槽111内与连接板11卡接。
示例性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连接构件构造为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两端弯折后固定在拉手1上,连接板11与拉手1之间形成了容纳空间;第二连接构件设置为连接柱21,连接柱21的顶端设置有卡环211,连接柱21的底端固定在基座2上,连接板11上设置有连通的卡槽111和导入口112,导入口112位于卡槽111的一端,卡槽111的宽度大于连接柱21的直径,卡槽111的宽度小于卡环211的直径。
当安装拉手1时,连接柱21顶端的卡环211穿过导入口112进入容纳空间内并使连接柱21能够进入连接板11的卡槽111内,实现连接柱21与连接板11的卡接。
当拆卸拉手1时,连接柱21从连接板11的卡槽111退至导入口112处,连接柱21的卡环211从导入口112移出,实现连接柱21与连接板11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并不局限上述的设置方式,例如,第一连接构件可以设置为连接柱21,第二连接构相应地设置为连接板11,这种对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的具体连接形式和设置位置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1、图2、图4、图5以及图6所示,卡槽111为条形卡槽且沿拉手1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便使拉手1能够相对于基座2滑动从而在拉手1与基座2之间形成持握空间(详见图1)。
示例性地,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连接板11上的卡槽设置为条形结构,卡槽111的长度方向与拉手1方向相同,卡槽111的端部形成有与连接柱21适配的半圆形结构。
当拉动拉手1时,拉手1带动连接板11相对连接柱21移动后,连接柱21卡接在卡槽111的一端的半圆形结构处,同时,拉手1与基座2之间形成持握空间,便于用户持握拉手1,提高了拉手装置使用的便利性。
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连接板11上设置有弹性卡片12,弹性卡片12靠近导入口112设置以便将连接柱21限制在卡槽111内。
示例性地,如图6和图7所示,在连接板11与拉手1之间的容纳空间内,连接板11上靠近导入口112处设置有弹性卡片12,弹性卡片12呈半圆形片状结构,弹性卡片12的一端固定在导入口112旁侧,弹性卡片12的半圆凸向导入口112上方,当连接柱21与连接板11卡接时,连接柱21的卡环211抵靠在弹性卡片12上,将弹性卡片12从导入口112上方挤开,使连接柱21的卡环211进入导入口112后进入卡槽111内,弹性卡片12复位后,弹性卡片12重新遮盖在导入口112上方。当连接柱21移动至导入口112时,弹性卡片12阻挡连接柱21的卡环211从导入口112移出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卡片12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上述情况,弹性卡片12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阻挡件替换,只要能实现将连接柱21限制在卡槽111内即可,这种对弹性卡片12的具体结构以及替换形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拉手装置还包括磁性吸附件,磁性吸附件设置在基座2与拉手1之间,以便将拉手1吸附至基座2上。
示例性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两个磁性吸附件,磁性吸附件成长方片状。
需要说明的是,磁性吸附件的数量、位置以及形状不局限于上述的情况,例如,磁性吸附件可以设置多个,磁性吸附件形状可以制作圆形或方形,多个磁性吸附件沿拉手1长度方向均匀或非均匀分布,这种对磁性吸附件的具体数量以及具体布置形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磁性吸附件包括第一吸附体31和第二吸附体32,第一吸附体31设置在基座上,第二吸附体32设置在拉手上,第一吸附体31与第二吸附体32之间通过磁力吸附固定,其中,第一吸附体31和第二吸附体32中至少一个为磁体。
示例性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吸附体31设置为磁铁、第二吸附体32设置为铁片,磁铁设置在基座2上,铁片设置在拉手1上。磁铁设置在基座2的中间位置,铁片设置在拉手1的中间位置,磁铁和铁片相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一吸附体31和第二吸附体32均设置为磁铁,或者,拉手1也可以设置为铁质材料,磁铁直接吸附拉手1,再或者,也可以将磁铁设置在拉手1上,铁片设置在基座2上或者基座2设置为铁质材料,这种磁性吸附件与拉手1和基座2之间具体布置形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5所示,拉手设置为柔性结构。
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柔性结构为履带式结构,履带式结构上套设有软包覆4。
示例性地,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拉手1设置履带式结构的柔性结构,履带式结构的两个正反被软包覆4包裹。
拉伸拉手1时,如图1所示,履带式结构可以沿拉伸受力方向弯曲形成持握空间,按压拉手1时,如图2所示,履带式结构能够平直贴靠在基座2上,上述两种情况履带式结构的拉手1无反弹力,拉手1拉伸和贴靠方便,使用效果好。
需要说明的是,软包覆4可以设置为布料、人造皮革、塑胶橡胶等软胶材料,通过软包覆4包裹在拉手1上,提高了拉手装置的使用舒适度。
优选地,如图3、图6以及图7所示,基座2包括板状基体以及设置在板状基体上固定壳22,固定壳22通过紧固件5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板状基体在与固定壳22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口,基座2还包括装饰盖6,装饰盖6能够封堵/打开安装口;第二连接构件(即连接柱21)设置在板状基体上。
示例性地,如图3、图6以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的基座2为板状基体,在板状基体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壳22,两个固定壳22分布在板状基体的两端,在固定壳22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口,紧固件5为螺栓,通过螺栓将板状基体固定车辆的车身上;其中,基座2还包括装饰盖6,装饰盖6为圆片形;安装完成时,装饰盖6能够封堵在安装口上,以遮盖螺栓的端部,使得板状基体整体呈现平直美观的效果,提升了拉手装置的美观度。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装饰盖6与固定壳22的安装口的形状进行适配调整,固定壳22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2个,例如,为了提高基座2与箱体的的牢固性,固定壳22还可以是3个或者5个,固定壳22沿着板状基体长度方向分布设置,这种对固定壳22的具体数量以及具体布置形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拉手装置。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拉手装置,所述车辆包括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装置包括:
拉手,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构件;以及
基座,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构件,所述基座能够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卡接配合以便于将所述拉手与所述基座进行快捷地拆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构造为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拉手上且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拉手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设置为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设置有卡环;其中,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连通的卡槽和导入口,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柱的直径,所述卡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卡环的直径;所述卡环能够穿过所述导入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并使所述连接柱进入所述卡槽内与所述连接板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条形卡槽且沿所述拉手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便使所述拉手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滑动从而在所述拉手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持握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弹性卡片,所述弹性卡片靠近所述导入口设置以便将所述连接柱限制在所述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吸附体,所述拉手上设置有第二吸附体,所述第一吸附体与所述第二吸附体之间通过磁力吸附固定以将所述拉手吸附至所述基座上,其中,所述第一吸附体和第二吸附体中至少一个为磁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设置为柔性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结构为履带式结构,所述履带式结构上套设有软包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板状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板状基体上固定壳,所述固定壳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板状基体在与所述固定壳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口,所述基座还包括装饰盖,所述装饰盖能够封堵/打开所述安装口;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设置在所述板状基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所述车身的顶棚和/或B柱固定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拉手装置。
CN202122901521.2U 2021-11-24 2021-11-24 车辆的拉手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6231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1521.2U CN216231867U (zh) 2021-11-24 2021-11-24 车辆的拉手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1521.2U CN216231867U (zh) 2021-11-24 2021-11-24 车辆的拉手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31867U true CN216231867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57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01521.2U Active CN216231867U (zh) 2021-11-24 2021-11-24 车辆的拉手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318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52095B1 (ko) 휴대용 기기를 위한 홀더
JP5364788B2 (ja) 磁性支持部材が設けられた固定装置を有する携帯用電子機器支持用装置
CN2850359Y (zh) 滑盖式扣具
CN104369696B (zh) 车载支架及车载支架音响
TW201029546A (en) Clamping apparatus
CN112437377B (zh) Tws耳机
CN216231867U (zh) 车辆的拉手装置及车辆
US20060239754A1 (en) Utility Clip For Utilitarian Tools
CN101580042A (zh) 棒状物的保持装置
CN110154847A (zh) 具有带有闩锁释放手柄的盖的扶手组件
CN221090677U (zh) 适配于汽车拉手位置的眼镜收纳结构及汽车
CN215793497U (zh) 用于车辆的置物架结构和车辆
CN216479788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0912253U (zh) 一种具有支撑伸缩的功能ipad支架
CN218661508U (zh) 拉手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021464U (zh) 左c柱饰板安装支架
CN210890676U (zh) 一种车载手机夹持装置
CN209267652U (zh) 一种可横放手机的手机支架
CN210218384U (zh) 拉线装置以及车辆
CN221137935U (zh) 一种车载支架
JP3017540U (ja) 携帯電話の自動車用保持装置
CN220076275U (zh) 一种磁吸减震支架转动结构
CN111891043B (zh) 一种具备手机夹持功能的副仪表板储物盒
CN209948560U (zh) 一种翻盖式车用线束多功能管夹
CN217435637U (zh) 汽车头枕支架及移动终端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