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21866U - 人工假体的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人工假体的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21866U
CN216221866U CN202123415190.8U CN202123415190U CN216221866U CN 216221866 U CN216221866 U CN 216221866U CN 202123415190 U CN202123415190 U CN 202123415190U CN 216221866 U CN216221866 U CN 216221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le
delivery system
pressing
inner tube
kno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151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初平
尹安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nfan Bo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anfan Bo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anfan Bo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anfan Boao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151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21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21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21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假体的输送系统。输送系统包括球囊部、推送件、内管和按压部。球囊部位于输送系统的远端。推送件位于输送系统的近端。内管的远端与球囊部固定连接,内管的近端与推送件固定连接。按压部包括按压主体和弹性件,弹性件连接在按压主体的一端且弹性件回弹方向沿按压主体的延伸方向。按压主体的内部开设孔洞,孔洞的孔径大于等于内管的外径,以供内管可延伸通过孔洞。内管的近端的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凹槽。按压主体还包括用于与凹槽卡接以使内管锁定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设置在沿按压主体的延伸方向上位于孔洞内靠近弹性件的一侧。该输送系统可提升递送人工假体的可控性,利于手术成功率和精确度的提升。

Description

人工假体的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假体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为人体血液提供着循环。心脏内部有四组瓣膜,控制着血流方向,有效防止瓣膜反流。这四组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若瓣膜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增大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脏功能衰竭。
传统的开胸换瓣手术可以治疗心脏疾病,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导致在手术过程中创伤大且有诸多禁忌症。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较长,换瓣后还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瓣膜使用仍受有效期限制。
目前微创化外科手术技术在不断发展,例如人工心脏瓣膜可采用导管引入到体内,通过微创介入手法,手术无需开胸,创伤小、恢复快,针对高龄患者或无法耐受常规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的经导管置换方案很大程度依赖于医生的操作水平,手术成功率和精确度也会大受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工假体的输送系统,包括球囊部、推送件、内管和按压部。球囊部位于输送系统的远端且球囊部配置为装载人工假体。推送件位于输送系统的近端。内管的远端与球囊部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内管的近端与推送件固定连接。按压部包括按压主体和弹性件,弹性件连接在按压主体的一端且弹性件回弹方向沿按压主体的延伸方向。按压主体的内部开设孔洞,孔洞的孔径大于或者等于内管的外径,以供内管可延伸通过孔洞。内管的近端的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按压主体还包括用于与对应的凹槽卡接以使内管锁定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设置在沿按压主体的延伸方向上位于孔洞内靠近弹性件的一侧。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中,凸起结构在沿内管的轴向的宽度等于凹槽的沿内管的轴向的延伸长度。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中,凹槽覆盖内管的对应管段的一周,使得内管的对应管段形成外径小于内管的其他部分的外径的圆柱体。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中,孔洞包括:从远离弹性件的一侧至靠近弹性件的一侧,依次布置且平滑过渡的第一孔部分、第二孔部分和第三孔部分。第一孔部分的轮廓为半圆形,第三孔部分的轮廓为半圆形,第二孔部分的轮廓为矩形,第一孔部分的轮廓与第三孔部分的轮廓的开口方向相对。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还包括微调部。微调部包括微调运动部件和连接筒,内管延伸穿设于微调运动部件和连接筒内。按压主体的至少部分和弹性件嵌入至连接筒,微调运动部件与连接筒固定连接,微调运动部件配置为可沿内管的轴向移动,使得连接筒和按压部沿内管的轴向移动,以驱动在按压主体中锁定的内管移动。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中,所述至少一个凹槽包括在所述内管的轴向上不同位置开设的两个凹槽。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中,微调部还包括芯轴部件,连接筒包括微调刻度部件,微调运动部件包括微调旋钮。微调旋钮位于输送系统的近端,微调旋钮套设在内管的外侧。微调刻度部件包括第一刻度载体,第一刻度载体套设在芯轴部件的外侧,第一刻度载体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刻度。第一刻度载体的近端与微调旋钮的远端固定连接,芯轴部件的近端包括第一螺纹部分,微调旋钮的内部设有与芯轴部件的第一螺纹部分相匹配的螺纹以实现螺纹配合,使得微调旋钮在周向转动时通过螺纹传动实现沿内管的轴向移动,带动第一刻度载体沿内管的轴向移动。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中,微调刻度部件的第一刻度载体开设插孔,以供弹性件和按压主体沿第一刻度载体的径向依次嵌入。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中,按压部还包括按压帽,其中,按压帽与按压主体固定连接,按压帽位于按压主体的与弹性件相反一侧,按压帽的至少部分的外径小于插孔的孔径。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还包括可调弯部。可调弯部包括外管和调弯控制组件,外管套设在内管的至少部分的外侧,外管的轴向与内管的轴向平行或同轴,调弯控制组件的至少部分与外管固定连接,以控制外管弯曲。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中,调弯控制组件包括外管固定件、控制丝、螺纹牵引件和调弯控制旋钮。外管固定件套设并固定在外管的外侧,螺纹牵引件套设在外管固定件的外侧,外管固定件和螺纹牵引件的轴向分别与外管的轴向平行或同轴。调弯控制旋钮包括固定相连的旋钮帽和旋钮主体,旋钮主体套设在螺纹牵引件的外侧且旋钮主体的内部设有与螺纹牵引件外表面的第二螺纹相匹配的螺纹以实现螺纹配合,使得旋钮帽的周向转动带动旋钮主体转动,以带动螺纹牵引件沿外管固定件的轴向移动。控制丝沿外管的轴向贯穿于外管的内部,控制丝与螺纹牵引件固定连接,使得螺纹牵引件沿外管固定件的轴向移动时带动控制丝,以拉动外管弯曲。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还包括中间壳体。中间壳体套设在调弯控制旋钮的旋钮主体的外侧,中间壳体的近端与芯轴部件的远端固定连接。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中,第一刻度的起点设置在第一刻度载体的外表面上靠近中间壳体的一侧,第一刻度载体的外径尺寸小于中间壳体的内径尺寸,使得第一刻度载体沿内管的轴向移动时可容纳于中间壳体内部,以使中间壳体的近端的边缘指示第一刻度。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还包括调弯指示部,调弯指示部包括指示件和调弯刻度部件。调弯刻度部件包括第二刻度载体,第二刻度载体开设具有第二刻度的刻度槽。调弯控制旋钮的旋钮主体的外表面设置第三螺纹,指示件设置在调弯控制旋钮的旋钮主体的外表面,指示件的靠近旋钮主体的一侧设有与第三螺纹相匹配的螺纹以实现螺纹配合,使得旋钮主体的转动带动指示件沿外管固定件的轴向移动,指示件在刻度槽内外露以指示第二刻度。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中,中间壳体配置作为第二刻度载体,刻度槽配置为贯通中间壳体一侧的壳壁的壳体开槽,第二刻度沿外管固定件的轴向延伸。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中,中间壳体一侧的壳壁开设有贯通的壳体开槽,第二刻度载体为板状结构,第二刻度载体放置于中间壳体的外表面,第二刻度沿外管固定件的轴向延伸。第二刻度载体的外围覆盖壳体开槽,第二刻度载体的刻度槽与壳体开槽的至少部分重叠,使得指示件在刻度槽内外露以指示第二刻度。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还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套设并固定在中间壳体的外侧。外壳体一侧的壳壁开设有贯通的外槽,外槽的至少部分与中间壳体的壳体开槽重叠,使得指示件在外槽内外露以指示第二刻度。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中,球囊部包括球囊连接管、球囊、锥形头和支架挡件。球囊连接管的近端与内管的远端固定连接。球囊的近端与球囊连接管的远端固定连接,球囊配置为装载人工假体。锥形头固定连接在球囊的远端。支架挡件设置在球囊内并分别与球囊和锥形头固定连接。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还包括导丝芯轴。导丝芯轴用于穿设导丝。导丝芯轴延伸贯穿输送系统,导丝芯轴延伸穿设于内管内,导丝芯轴的远端与支架挡件固定连接,导丝芯轴的近端与推送件固定连接。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送系统还包括排空管和三通阀体。排空管一端与外管的连通,排空管另一端与三通阀体连通,以排出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的空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实用新型的输送系统的按压部设计有孔洞和两侧延伸槽,而且内管有一段管结构设有凹槽,通过按压或松开按压部来控制按压部的弹性件压缩或回弹,如此,在弹性件压缩时按压主体的孔洞的可提供内管递送的通道以实现人工假体的快速递送,在提升手术效率的同时避免误操作,以及在弹性件回弹恢复时按压主体的两侧延伸槽之间形成的凸起和内管的凹槽进行配合以锁定内管不动,从而提升输送系统递送人工假体的可控性,有利于手术的成功率和精确度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的整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按压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按压部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单独的内管的局部示意图;
图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内管在按压部中的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的整体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指示件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共同理解的相同含义。还应当理解,诸如在通常字典里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明确地这样定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的步骤,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的步骤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的进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种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对于介入式的人工假体植入,通常依靠输送系统将人工假体输送到预定部位进行释放。例如,人工心脏瓣膜装载在球囊上,在输送和释放的过程中可结合超声、造影来观察球囊表面的球囊扩张支架的状态,如此,操作较繁琐,不易实现快速准确地定位释放,对医生的操作要求很高,而且在人工假体植入过程中,医生在推送球囊前很容易误操作而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对此,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工假体的输送系统,包括球囊部、推送件、内管和按压部。球囊部位于输送系统的远端且球囊部配置为装载人工假体。推送件位于输送系统的近端。内管的远端与球囊部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内管的近端与推送件固定连接。按压部包括按压主体和弹性件,弹性件连接在按压主体的一端且弹性件回弹方向沿按压主体的延伸方向。按压主体的内部开设孔洞,孔洞的孔径大于或者等于内管的外径,以供内管可延伸通过孔洞。内管的近端的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凹槽。按压主体还包括用于与凹槽卡接以使内管锁定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设置在沿按压主体的延伸方向上位于孔洞内靠近弹性件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按压部设计有孔洞和两侧延伸槽,而且内管有一段管结构设有凹槽,通过按压或松开按压部来控制按压部的弹性件压缩或回弹,如此,在弹性件压缩时按压主体的孔洞可提供内管递送的通道以实现人工假体的快速递送,在提升手术效率的同时避免误操作,以及在弹性件回弹恢复时按压主体的两侧延伸槽之间形成的凸起和内管的凹槽进行配合以锁定内管不动,从而提升输送系统递送人工假体的可控性,有利于手术的成功率和精确度的提升。例如,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按压部和内管的设计可以防止医生在推送球囊前误操作,以免发生医疗事故。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表述方便,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输送系统中,将靠近操作者一端记为近端,将远离操作者一端记为远端。例如图1和图7中的内管300的下端作为内管的远端以及将内管300的上端作为内管的近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远端和近端等均为相对位置,例如其是表示一些部件本身相对的两端,或者其是表示某一方向上的相对的两端。这些并不影响实际应用中的方位。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表述方便还引入了图纸方向,例如上、下、前、后等,但这也不影响实际应用中的方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会受此影响。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的整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按压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按压部的轮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单独的内管的局部示意图。图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内管在按压部中的状态图。
例如,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1000包括球囊部100、推送件200、内管300和按压部400。球囊部100位于输送系统1000的远端,球囊部100配置为装载人工假体。推送件200位于输送系统的近端。内管300的远端与球囊部100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内管300的近端与推送件200固定连接,使得通过推送件200递送球囊部100上的人工假体至目标部位。例如,输送系统1000还包括外管(如下文所述的外管500)。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输送系统1000为带有手柄的输送系统,推送件200、内管300、按压部400、外管500以及下文所述的微调部、可调弯部、中间壳体810、外壳体820、外管保护套401等均可作为手柄的一部分。
例如,如图1~图6所示,按压部400包括按压主体410和弹性件420。弹性件420连接在按压主体410的一端,弹性件420回弹方向沿按压主体410的延伸方向。按压主体410的内部开设孔洞411,按压主体410的孔洞411的孔径d1大于或者等于内管300的外径d3,使得内管300可延伸通过孔洞411,这样内管300可以自由地沿输送系统1000的轴向移动。
例如,如图3~图6所示,内管300的近端的外表面沿周向的至少一侧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311。按压主体410还包括用于与对应的凹槽311卡接以使内管300锁定的凸起结构413,凸起结构413设置在沿按压主体410的延伸方向上位于孔洞411内的靠近弹性件420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弹性件420为压缩弹簧,当按下按压部400,按压部400的弹性件420被压缩,内管300处在按压主体410的孔洞411中的孔部分(例如下文所述的第一孔部分411a、第二孔部分411b和第三孔部分411c),使得通过推送件200可以快速推送内管300沿轴向移动,从而快速地输送人工假体。当松开按压部400,压缩的弹性件420会回弹恢复,提供一个反向的弹力,使得内管300的凹槽311与按压主体410的凸起结构413卡接配合,内管300和按压部400会卡紧固定,即内管300被锁定而不能够运动。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输送系统递送人工假体的可控性大大提升,有利于手术的成功。例如可以防止医生在推送球囊前误操作,以免发生医疗事故。
例如,如图3~图6所示,按压主体410的凸起结构413是通过在按压主体410中沿按压主体410的延伸方向上位于孔洞411靠近弹性件420的一侧的实心部分410a进行挖槽而形成。例如,如图5所示,在实心部分410a中,沿内管300的轴向方向上,在位于孔洞411的两侧(图纸方向即为前后两侧)分别进行挖槽以形成延伸槽412,从而可以形成凸起结构413。该延伸槽412是一种相对于凸起结构413更朝向靠近弹性件420一侧进行凹陷的空间,例如凹陷空间越深,凸起结构413越突出。当然,此仅仅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对凸起结构413的形成方法不作限制,只要能够与凹槽413配合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凸起结构413位于孔洞411中且位于孔洞411内靠近弹性件420的一侧,孔洞411的概念并非仅局限于必须只涵盖非实心而空洞的孔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结合全文和本领域公知常识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凸起结构413落在孔洞411覆盖范围内,即凸起结构413在孔洞411内,从而形成本实用新型最终产品的形态。
例如,如图4-图6所示,在内管300的凹槽311和按压主体410的凸起结构413卡接配合时,凹槽311轴向两侧的内管部分形成的凸起的卡接部分320会嵌入对应的延伸槽412内,按压主体410的凸起结构413插进内管300的凹槽311内。
值得注意的是,图1中的球囊部100为简单示意,球囊部100的具体结构的实施例描述可参照图7和下文描述,这里先不再描述。
在一些示例中,凹槽311的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选择。例如,内管300上开设有两个凹槽311且这两个凹槽311开设在内管300的轴向上不同位置。
例如,如图5所示,内管300上有两段管段设有凹槽311,两个凹槽311之间根据手术需要设置一预定距离。对于其中第一个凹槽311,按压部400开始先不进行按压,这样可以防止医生在推送球囊前误操作,以免发生医疗事故。在按下按压部400之后,内管300可以沿着轴向移动用以输送人工假体。待内管300移动一预定距离之后,在第二个凹槽311与按压部400相遇时,通过松开按压部400的操作可以实现第二个凹槽311与按压部400的按压主体410的凸起结构413的卡接以锁定内管300,从而内管300不能再运动,这样能够避免内管300运动超范围。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二个凹槽311与凸起结构413卡接之后,再通过微调部(具体可见下文描述)实现输送行程的微调,针对不同患者的解剖结构实现精准化控制和治疗。
在一些示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内管300可以是实心的杆状,也可以是中空的管状,例如在内管300内需要穿设导丝芯轴101(见下文)时内管300可以是中空的管状,又例如在内管300内不需要穿设导丝芯轴101时内管300可以是实心轴,其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调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元件或者物件的含义和作用等并不受限于其名称,不能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这不会对本实用新型造成限制。
在一些示例中,按压主体410的两个延伸槽412对称。如此,内管300和按压部400的按压主体410卡接效果好,利于内管300的锁定的实现。此仅仅为示例性的,并不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例如,两侧的延伸槽412不对称,例如两侧的延伸槽的轴向的宽度、延伸长度、形状中的至少之一不相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只要基于两侧的延伸槽412形成的凸起结构413能与内管300上开设的凹槽311卡接匹配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孔洞411的沿内管300轴向的宽度等于凹槽311的沿内管300轴向的延伸长度,如此,按压主体410的凸起结构413的沿内管300轴向的宽度相应地等于凹槽311的延伸长度。这样可使内管300卡紧在按压部400的按压主体410中,从而实现内管300的锁定。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孔洞411的沿内管300轴向的宽度等于凹槽311的沿内管300轴向的延伸长度的情况,是指孔洞411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凹槽311的延伸长度,从而能使按压主体410的凸起结构413插入并卡接至凹槽311。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这些不作限制,只要按压主体410的凸起结构413能够和内管300的凹槽311卡接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如图4-图6所示,内管300为细长圆柱体。凹槽311覆盖内管300近端的对应管段310的一周,使得内管300的管段310形成外径d2小于内管300的其他部分的外径d3的圆柱体。如此,加工简单,制造效率高,也利于内管300的锁定的实现,内管300和按压部400的按压主体410卡接效果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图4-图6均是以内管300近端的管段310的每个凹槽覆盖整个圆周表面为例进行示意,但是这并不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例如内管300的管段310开设的凹槽可以仅覆盖半周,又例如凹槽还可以是方形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只要是能够和按压主体410的凸起结构413匹配即可,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对于内管300上开设有两个以上凹槽311,这些凹槽311的结构、形状等可以均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由调整,只要每个凹槽311能够与按压主体410的凸起结构413匹配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按压主体410的孔洞411包括:从远离弹性件420的一侧至靠近弹性件420的一侧,依次布置且平滑过渡的第一孔部分411a、第二孔部分411b和第三孔部分411c。在沿孔洞411的径向的剖面上,第一孔部分411a的轮廓为半圆形,第三孔部分411c的轮廓为半圆形,第二孔部分411b的轮廓为矩形,第一孔部分411a的轮廓与第三孔部分411c的轮廓的开口方向相对。这样按压主体410可以供内管300在按压部400按下时自由地沿轴向移动以输送人工假体。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轮廓是指在图5和图6中沿内管300的轴向观察所呈现的形状,孔洞411的轴向与内管300的轴向平行或同轴,孔洞411的径向与内管300的轴向垂直。
在一些示例中,按压主体410的孔洞411的最小孔径大于或等于内管300的最大径向尺寸,如此内管300可自由地延伸通过孔洞411。需要说明的是,按压主体410的孔洞411的轮廓形状不仅可以如图3、图5所示,还可以是多边形、弧状等,可以是规则图形,也可以是不规则图形。对于按压主体410的孔洞411的孔径d1等于内管300的外径的情况,是指孔径d1基本等于内管300的外径但依然能使内管300可以自由地延伸通过。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这些不作限制,只要孔洞411能够让内管300可以自由地延伸通过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按压主体的孔洞与延伸槽以及内管的凹槽形状且结合尺寸的巧妙设计,在不改变输送系统的成本的情况下,使得人工假体的输送系统的操作者可以更加方便地控制输送系统递送人工假体的行为,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在一些示例中,人工假体包括但不限于人工心脏瓣膜支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作限制,例如人工假体也为用于治疗动脉瘤等血管病变的覆膜支架或人工血管假体。
在一些示例中,内管30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和/或医用高分子,此仅仅为示例性的,并不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的整体截面示意图。
例如,如图7所示,球囊部100包括球囊连接管110、球囊120、锥形头130和支架挡件140。球囊120配置为装载人工假体,例如球囊120通过膨胀使压握在自身表面的瓣膜支架得以扩张。支架挡件140设置在球囊120内且与锥形头130的近端固定连接,支架挡件140用于在瓣膜支架被压握变小后阻挡在瓣膜支架的近端侧。锥形头130固定连接在球囊120的远端,即球囊120、锥形头130和支架挡件140三者固定在一起。球囊连接管110的近端与内管300的远端固定连接,球囊120的近端与球囊连接管110的远端固定连接,这样通过递送内管300即可完成球囊120上装载的人工假体的递送,并且可通过在内管300和球囊连接管110内通液至球囊120内以实现球囊120的膨胀。
在一些示例中,球囊120、锥形头130和支架挡件140通过热熔方式焊接在一起,球囊连接管110的远端与球囊120的近端通过热熔方式焊接在一起,球囊连接管110的近端与内管300的远端通过胶水粘接进行固定。此仅仅为示例性的,并不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例如,如图7所示,输送系统1000还包括导丝芯轴101,导丝芯轴101用于穿设导丝(未图示)。例如导丝是用于手术的0.035英寸的导丝。导丝芯轴101延伸贯穿输送系统1000,导丝芯轴101延伸穿设于内管300内,导丝芯轴101的远端与支架挡件140固定连接,导丝芯轴101的近端与推送件200固定连接。如此,通过在导丝芯轴内穿设导丝可以指引输送系统1000在患者体内的路径,使得输送系统1000进入体内时能够顺着预先置入血管的导丝慢慢进入,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在一些示例中,导丝芯轴101的远端与支架挡件140通过胶水粘接进行固定,导丝芯轴101的近端与推送件200通过胶水粘接进行固定。此仅仅为示例性的,并不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一些示例中,输送系统1000还包括微调部,可使输送系统1000更精确地到达或穿过人体目标部位,例如主动脉窦处。例如,输送系统1000的微调部包括微调运动部件和连接筒。内管300延伸穿设于微调运动部件和连接筒内,按压主体410的至少部分和弹性件420嵌入至连接筒,微调运动部件与连接筒固定连接,微调运动部件配置为可沿内管300的轴向移动,使得连接筒和按压部400沿内管300的轴向移动,以驱动在按压主体410中锁定的内管300移动。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的爆炸图。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筒包括微调刻度部件620,例如按压主体410的至少部分和弹性件420嵌入至微调刻度部件620,微调运动部件包括微调旋钮630,例如微调旋钮630与微调刻度部件620固定连接且微调旋钮630配置为可沿内管300的轴向移动,以带动微调刻度部件620和按压部400沿内管300的轴向移动。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微调旋钮630位于输送系统1000的近端,微调旋钮630套设在内管300的外侧。例如微调旋钮630与内管300间隙配合,使得微调旋钮630不与内管300固定连接。微调刻度部件620包括第一刻度载体621,第一刻度载体621套设在芯轴部件610的外侧,第一刻度载体621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刻度622。微调刻度部件620的第一刻度载体621的近端与微调旋钮630的远端固定连接。输送系统1000的微调部还包括芯轴部件610,芯轴部件610的近端包括第一螺纹部分611,微调旋钮630的内部设有与芯轴部件610的第一螺纹部分611相匹配的螺纹以实现螺纹配合,使得微调旋钮630在周向转动时通过螺纹传动实现沿内管300的轴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刻度载体621沿内管300的轴向移动,第一刻度载体621也会推动按压部400沿内管300的轴向移动。
如此,在松开按压部400而使内管300在按压主体410中被锁定不能够移动时,利用微调刻度部件620和按压部400之间的配合,转动微调旋钮630来驱动按压部400和内管300沿轴向移动而实现输送行程的微调,可使输送系统1000更精确地到达人体目标部位。在递送内管300的过程中,具有刻度的微调刻度部件可以提供行程的距离提示,给医生操作提供安全的警示。
例如,如图8所示,微调刻度部件620的第一刻度载体621开设插孔623,以供弹性件420和按压主体410可沿第一刻度载体621的径向依次嵌入。如此,简单方便并且有利于微调刻度部件620和按压部400之间的配合,以更好地实现输送行程的微调。
例如,如图3~图7所示,按压部400还包括按压帽430,按压帽430与按压主体410固定连接,按压帽430位于按压主体410的与弹性件420相反一侧,按压帽430的至少部分的外径小于插孔623的孔径。这样方便按压部400的按下和弹回动作的操作。
在一些示例中,输送系统1000还包括可调弯部,可调弯部包括外管500和调弯控制组件,外管500套设在内管300的至少部分的外侧,外管500的轴向与内管300的轴向平行或同轴,调弯控制组件的至少部分与外管500固定连接,用以控制外管500弯曲。这样可使输送系统具有足够的强度,也使输送系统可以进入到例如弓形的主动脉的目标位置,顺利输送人工假体。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可调弯部的调弯控制组件包括外管固定件710、控制丝(未图示)、螺纹牵引件720和调弯控制旋钮730。外管固定件710和螺纹牵引件720的轴向分别与外管500的轴向平行或同轴。
在一些示例中,外管固定件710套设在外管500的外侧且外管固定件710与外管500固定连接,比如外管500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外管固定件710的内腔中。螺纹牵引件720套设在外管固定件710的外侧,螺纹牵引件3可沿外管固定件710的轴向移动。
例如,如图8所示,调弯控制旋钮730包括旋钮帽731和旋钮主体732,例如旋钮帽731和旋钮主体732相互独立且固定连接或旋钮帽731和旋钮主体732一体型成。
例如,如图8所示,旋钮主体732套设在螺纹牵引件720的外侧,旋钮主体732的内部设有与螺纹牵引件720外表面的第二螺纹721相匹配的螺纹以实现螺纹配合,使得旋钮帽731的周向转动带动旋钮主体732转动,从而带动螺纹牵引件3沿外管固定件710的轴向移动。
例如,控制丝(未图示)沿外管500的轴向贯穿于外管500的内部,控制丝的至少一部分与螺纹牵引件720固定连接,如此,在螺纹牵引件3沿外管固定件710的轴向移动时会带动该控制丝,从而可以拉动外管500进行弯曲实现外管500的可调弯。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简单有效地实现外管500的弯曲,外管500调弯的可控性良好,也有利于保持整个输送系统的轻便性和可操作性。
在一些示例中,控制丝的材料包括不锈钢,控制丝固定在螺纹牵引件720上开设的小孔内部以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此仅仅为示例性的,并不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一些示例中,控制丝的根数可以是一根,如此可以实现外管500的单向可调弯。此仅仅为示例性的,并不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例如,控制丝的根数还可以是两根以上,如此可以实现外管500的双向可调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控制丝的根数不作限制,可以视实际情况而定,这里不再赘述。
例如,如图7所示,输送系统1000还包括排空管201和三通阀体301,排空管201的一端与外管500连通,例如直接或间接的连通,排空管201的另一端与三通阀体301连通,以排出外管500和内管300之间的空气。例如,排空管201的一端可以通过与穿透中间壳体810和外管固定件710而实现与外管500的间接连通,从而排出外管500和内管300之间的空气。由于此不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描述的重点,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输送系统1000还包括外管保护套401,用以保护外管500,外管保护套401套设在外管500的至少部分的外侧,外管保护套401的近端与外管固定件710的旋钮帽731的远端进行螺纹连接。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输送系统1000还包括中间壳体810,中间壳体810套设在调弯控制旋钮730的旋钮主体732的外侧,中间壳体810的近端与芯轴部件610的远端固定连接。如此,输送系统的稳定性好,结构紧凑。
例如,如图8所示,芯轴部件610还包括芯轴主体部分612和盘状连接结构613,盘状连接结构613位于芯轴部件610的远端,芯轴主体部分612固定连接在芯轴部件610的第一螺纹部分611和盘状连接结构613之间。盘状连接结构613配置为与中间壳体810的近端固定连接,以实现芯轴部件610和中间壳体810的固定连接。
例如,中间壳体810的近端与芯轴部件610的盘状连接结构613通过一个或多个螺钉(未图示)进行固定连接,此仅仅为示例性的,并不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微调刻度部件620的第一刻度622设置在第一刻度载体621的外表面上靠近中间壳体810的一侧,第一刻度载体621的外径尺寸小于中间壳体810的内径尺寸,使得第一刻度载体621沿内管300的轴向移动时可容纳于中间壳体810内部,使得中间壳体810的近端的边缘可以起到指示第一刻度622的作用,用以监测输送系统输送人工假体的行程。如此,在递送输送系统的内管的过程中,通过微调刻度部件上面设置的刻度线,可以准确且方便地提供行程的距离提示,给医生操作提供安全的警示,避免误操作,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在一些实例中,输送系统1000包括调弯指示部,用于直观地获知外管500的弯曲的程度,用以为医生在操作过程中提供指示。例如,如图8所示,调弯指示部包括指示件910和调弯刻度部件,该调弯刻度部件包括第二刻度载体920。第二刻度载体920开设具有第二刻度921a的刻度槽921。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指示件的截面示意图。
例如,如图8和图9所示,调弯控制旋钮730的旋钮主体732的外表面设置第三螺纹732a,指示件910设置在调弯控制旋钮730的旋钮主体732的外表面上,指示件910的靠近旋钮主体732的一侧设有与第三螺纹732a相匹配的螺纹911a以实现螺纹配合,使得旋钮主体732的转动能够带动指示件910沿外管固定件710的轴向移动,这样使得指示件910在刻度槽921内外露以指示第二刻度921a。如此,在利用调弯控制旋钮730带动外管500进行调弯的过程中,还间接带动了指示件910进行移动,指示件910的移动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外管500弯曲的程度,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简单、准确地给医生在操作过程中提供指示,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例如,如图8和图9所示,指示件910的螺纹911a设置在指示件910的指示主体部分911的靠近第三螺纹732a的一侧,指示件910还包括凸起912,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地准确和方便地指示第二刻度921a,使得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外管500弯曲的程度。
例如,如图8所示,中间壳体810一侧的壳壁开设有贯通的壳体开槽811,第二刻度载体920为板状结构,第二刻度载体920上的第二刻度921a沿外管固定件710的轴向延伸。第二刻度载体920放置于中间壳体810的外表面,例如第二刻度载体920通过胶水粘接方式固定在中间壳体810的外表面。第二刻度载体920的外围覆盖壳体开槽811,第二刻度载体920的刻度槽921与壳体开槽811的至少部分重叠,使得指示件910在刻度槽921内外露以指示第二刻度921a。如此,工艺简单,可以更准确、直观地反映外管500弯曲的程度。
在另一些示例中,调弯指示部包括指示件910和调弯刻度部件,该调弯刻度部件包括第二刻度载体,中间壳体810可作为调弯刻度部件的第二刻度载体,第二刻度载体的刻度槽(未图示)配置为贯通中间壳体810一侧的壳壁的壳体开槽(未图示),第二刻度载体开设具有第二刻度的刻度槽,调弯刻度部件的第二刻度沿外管固定件710的轴向延伸。如此,不仅能准确、直观地反映外管500弯曲的程度,而且结构简单轻便,紧凑性更佳,成本更低。
例如,如图8所示,输送系统1000还包括外壳体820,外壳体820套设并固定在中间壳体810的外侧,外壳体820一侧的壳壁开设有贯通的外槽821,外槽821的至少部分与中间壳体810的壳体开槽重叠,使得指示件910在刻度槽921和外槽821内外露以指示第二刻度921a。如此,输送系统具有符合要求的强度,防护性和安全性也较好。
例如,如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工假体的输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S1:准备好球囊部100。
步骤S2:将人工假体(例如瓣膜支架)装载在球囊部100的球囊120上。例如,通过压握器将瓣膜支架压握在球囊120表面。
步骤S3:通过转动调弯控制旋钮730带动螺纹牵引件3沿外管固定件710的轴向移动,从而带动外管500弯曲,使得球囊部100定位在合适的角度,并且调弯控制旋钮730的转动能够带动指示件910沿外管固定件710的轴向移动,从而通过指示件910的移动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外管500弯曲的角度,以实现输送系统1000在人体相应部位的调弯,例如实现输送系统1000在心脏主动脉弓的位置的调弯。
步骤S4:控制按压部400来控制调节内管300在轴向上的移动,以输送球囊120上的瓣膜支架。例如,在步骤S4中,当按下按压部400,按压部400的弹性件420被压缩,内管300处在按压主体410的孔洞411中的孔部分,使得推送件200可以快速推送内管300沿轴向移动,快速地输送人工假体。当松开按压部400,按压部400的弹性件420会回弹恢复,使得内管300的凹槽311和按压主体410的凸起结构413卡接而使内管300被锁定不能移动。
步骤S5:转动微调旋钮630来带动微调刻度部件620和按压部400沿内管300的轴向移动,使得推动按压部400沿内管300的轴向移动,从而实现输送行程的微调,还可通过微调刻度部件620的第一刻度载体621上的第一刻度622监测球囊120上的瓣膜支架的行程,使得球囊120上的瓣膜支架到达目标部位,例如主动脉窦处。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的人工假体的输送方法,不限于按照以上描述的各步骤的顺序,例如步骤S3也可以在步骤S4和/或步骤S5之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输送方法可以实现在输送系统的手柄处即可直观地了解到球囊扩张支架被推动进入例如主动脉窦位置时所需的调弯角度以及推送前进的行程,使得医生可更快速地调整操作,从而使瓣膜支架达到最理想的扩张位,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人工假体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球囊部,位于所述输送系统的远端且所述球囊部配置为装载所述人工假体;
推送件,位于所述输送系统的近端;
内管,所述内管的远端与所述球囊部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近端与所述推送件固定连接;
按压部,包括按压主体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按压主体的一端且所述弹性件回弹方向沿所述按压主体的延伸方向,所述按压主体的内部开设孔洞,所述孔洞的孔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内管的外径,以供所述内管延伸通过所述孔洞;其中,
所述内管的近端的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按压主体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凹槽卡接以使所述内管锁定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设置在沿所述按压主体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孔洞内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结构在沿所述内管的轴向的宽度等于所述凹槽的沿所述内管的轴向的延伸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覆盖所述内管的对应管段的一周,使得所述内管的对应管段形成外径小于所述内管的其他部分的外径的圆柱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洞包括:从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侧至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侧,依次布置且平滑过渡的第一孔部分、第二孔部分和第三孔部分;
所述第一孔部分的轮廓为半圆形,所述第三孔部分的轮廓为半圆形,所述第二孔部分的轮廓为矩形,所述第一孔部分的轮廓与所述第三孔部分的轮廓的开口方向相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调部,其中,
所述微调部包括微调运动部件和连接筒,所述内管延伸穿设于所述微调运动部件和所述连接筒内;
所述按压主体的至少部分和所述弹性件嵌入至所述连接筒,所述微调运动部件与所述连接筒固定连接,所述微调运动部件配置为可沿所述内管的轴向移动,使得所述连接筒和所述按压部沿所述内管的轴向移动,以驱动在所述按压主体中锁定的所述内管移动。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凹槽包括在所述内管的轴向上不同位置开设的两个凹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调部还包括芯轴部件,所述连接筒包括微调刻度部件,所述微调运动部件包括微调旋钮;
所述微调旋钮位于所述输送系统的近端,所述微调旋钮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侧;
所述微调刻度部件包括第一刻度载体,所述第一刻度载体套设在所述芯轴部件的外侧,所述第一刻度载体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刻度;
所述第一刻度载体的近端与所述微调旋钮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芯轴部件的近端包括第一螺纹部分,所述微调旋钮的内部设有与所述芯轴部件的所述第一螺纹部分相匹配的螺纹以实现螺纹配合,使得所述微调旋钮在周向转动时通过螺纹传动实现沿所述内管的轴向移动,带动所述第一刻度载体沿所述内管的轴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调刻度部件的所述第一刻度载体开设插孔,以供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按压主体沿所述第一刻度载体的径向依次嵌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还包括按压帽,所述按压帽与所述按压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按压帽位于所述按压主体的与所述弹性件相反一侧,所述按压帽的至少部分的外径小于所述插孔的孔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调弯部,其中,
所述可调弯部包括外管和调弯控制组件,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至少部分的外侧,所述外管的轴向与所述内管的轴向平行或同轴,所述调弯控制组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外管固定连接,以控制所述外管弯曲。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弯控制组件包括外管固定件、控制丝、螺纹牵引件和调弯控制旋钮,其中,
所述外管固定件套设并固定在所述外管的外侧,所述螺纹牵引件套设在所述外管固定件的外侧,所述外管固定件和所述螺纹牵引件的轴向分别与所述外管的轴向平行或同轴;
所述调弯控制旋钮包括固定相连的旋钮帽和旋钮主体,所述旋钮主体套设在所述螺纹牵引件的外侧且所述旋钮主体的内部设有与所述螺纹牵引件的外表面的第二螺纹相匹配的螺纹以实现螺纹配合,使得所述旋钮帽的转动带动所述旋钮主体转动,以带动所述螺纹牵引件沿所述外管固定件的轴向移动;
所述控制丝沿所述外管的轴向贯穿于所述外管的内部,所述控制丝与所述螺纹牵引件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螺纹牵引件沿所述外管固定件的轴向移动时带动所述控制丝,以拉动所述外管弯曲。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壳体,其中,所述中间壳体套设在所述调弯控制旋钮的所述旋钮主体的外侧,所述中间壳体的近端与所述芯轴部件的远端固定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刻度的起点设置在所述第一刻度载体的外表面上靠近所述中间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刻度载体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中间壳体的内径尺寸,使得所述第一刻度载体沿所述内管的轴向移动时可容纳于所述中间壳体内部,以使中间壳体的近端的边缘指示所述第一刻度。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弯指示部,所述调弯指示部包括指示件和调弯刻度部件,其中,
所述调弯刻度部件包括第二刻度载体,所述第二刻度载体开设具有第二刻度的刻度槽;
所述调弯控制旋钮的所述旋钮主体的外表面设置第三螺纹,所述指示件设置在所述旋钮主体的外表面,所述指示件的靠近所述旋钮主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三螺纹相匹配的螺纹以实现螺纹配合,使得所述旋钮主体的周向转动带动所述指示件沿所述外管固定件的轴向移动,所述指示件在所述刻度槽内外露以指示所述第二刻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壳体配置作为所述第二刻度载体,所述刻度槽配置为贯通所述中间壳体一侧的壳壁的壳体开槽,所述第二刻度沿所述外管固定件的轴向延伸。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壳体一侧的壳壁开设有贯通的壳体开槽,所述第二刻度载体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刻度载体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刻度沿所述外管固定件的轴向延伸;
所述第二刻度载体的外围覆盖所述壳体开槽,所述第二刻度载体的所述刻度槽与所述壳体开槽的至少部分重叠,使得所述指示件在所述刻度槽内外露以指示所述第二刻度。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体,其中,所述外壳体套设并固定在所述中间壳体的外侧,
所述外壳体一侧的壳壁开设有贯通的外槽,所述外槽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中间壳体的所述壳体开槽重叠,使得所述指示件在所述外槽内外露以指示所述第二刻度。
CN202123415190.8U 2021-12-31 2021-12-31 人工假体的输送系统 Active CN216221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5190.8U CN216221866U (zh) 2021-12-31 2021-12-31 人工假体的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5190.8U CN216221866U (zh) 2021-12-31 2021-12-31 人工假体的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21866U true CN216221866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61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15190.8U Active CN216221866U (zh) 2021-12-31 2021-12-31 人工假体的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218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37406B2 (ja) バルブローダの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
US10835404B2 (en) Delivery system for a retractable outer sheath
EP2954874B1 (en) Deployment catheter with marker bands
CN104797220B (zh) 鼓膜管和插入装置
JP2017080467A5 (zh)
US20050033403A1 (en) Implant delivery device
CN109906099A (zh) 用于引入和操纵多个伸缩导管的设备
KR20210035803A (ko) 부비동 접근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EP3395301B1 (en) Tent delivery system and assemblies thereof
CN110897763B (zh) 医疗器械输送装置
CN109984867B (zh) 医疗器械输送装置
CN216221866U (zh) 人工假体的输送系统
US9999531B2 (en) Variable scale stent deployment device
CN109984869B (zh) 心脏瓣膜假体输送装置
CN109984866B (zh) 医疗器械输送装置
CN215960465U (zh) 输送系统以及物理限位装置
JP7059399B2 (ja) 入れ子式シール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た医療装置
WO2022142281A1 (zh) 瓣膜缝合器
CN116407344A (zh) 心脏瓣膜缝线装置
JP2024511447A (ja) 内視鏡ハンドル及び展開デバイス
WO2024044052A2 (en) Catheter clamping device
GB2595324A (en) Valve loader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EA041638B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оступа к пазухе
EP3349690A1 (en) Variable scale stent deployment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