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14298U - 模块化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14298U CN216214298U CN202122642222.1U CN202122642222U CN216214298U CN 216214298 U CN216214298 U CN 216214298U CN 202122642222 U CN202122642222 U CN 202122642222U CN 216214298 U CN216214298 U CN 2162142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terminal
- positioning
- connecting block
- modular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连接器。模块化连接器包括底座和组装模块,组装模块设置有至少一个;组装模块包括一个连接块和多个端子,同一组装模块中,连接块注塑成型于多个端子的外部,且端子的两端露出在连接块外,组装模块与底座连接,端子的其中一端插入至连接腔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连接器,组装便捷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连接器自身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将端子插入底座。一般来说,在插装某一端子的时候,需要尽量避免触碰到先前已经插好的端子,以免损坏其他端子;然而,对于一些多针连接器,端子的数量较多,且相邻的端子之间的间距较小,连接器的组装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块化连接器,该模块化连接器组装便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模块化连接器,包括:底座;组装模块,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组装模块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组装模块包括一个连接块和多个端子,同一所述组装模块中,所述连接块注塑成型于多个所述端子的外部,且所述端子的两端露出在所述连接块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块化连接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该模块化连接器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将多个端子放入模具中,然后在端子的外部进行注塑,从而形成连接块。在获得若干组装模块后,可以将整个组装模块与底座进行连接,无需将端子一根一根地插入底座中,该模块化连接器的组装更便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块具有定位体或定位槽;所述组装模块设置有多个,对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组装模块,其中一个所述组装模块的所述连接块具有所述定位体,另一个所述组装模块的所述连接块具有所述定位槽,所述定位体容置于所述定位槽中,所述定位槽的壁面与所述定位体抵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包括:第一主体,具有供匹配连接器插入的连接腔,所述端子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连接腔中,所述第一主体还开设有供端子插入至所述连接腔中的第一插接口;第二主体,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均位于所述连接腔外,且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均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开设有所述第一插接口的一端,所述侧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连接,两个所述侧板间隔设置,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口的外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一定位条,所述第一主体开设有所述第一插接口的一侧表面为接触面,所述第一定位条和所述接触面均位于所述连接腔外,所述第一定位条连接于所述接触面并相对于所述接触面凸出,所述第一定位条位于所述接触面的下侧边缘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定位条,所述第二定位条设置有两个,每一所述第二定位条分别与不同的所述侧板连接,且所述第二定位条连接于所述侧板朝向所述第一插接口的一侧;对于每一所述组装模块,所述连接块沿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定位条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子包括第一插接体,所述底座具有供匹配连接器插入的连接腔,所述第一插接体位于所述连接腔中,所述第一插接体包括:插接筒体,内部具有供所述匹配连接器的匹配端子插入的插接空间,所述插接筒体开设有与所述插接空间连通的避让槽;弹片,具有弹性,所述弹片与所述插接筒体连接,所述弹片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插接空间中,所述弹片朝向所述插接空间的一侧能够与所述匹配端子的侧部抵接以阻碍所述匹配端子运动,所述弹片能够相对于所述插接筒体摆动,以通过所述避让槽进出所述插接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子还包括衔接体和第二插接体,所述第二插接体与所述第一插接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衔接体的两端,所述衔接体的一部分埋设于所述连接块中,所述第二插接体露出在所述连接块以外;所述第二插接体呈筒状,所述第二插接体具有弹性,所述第二插接体的内部具有形变空间,所述第二插接体沿自身的周向的两端间隔设置以形成形变口,所述形变口与所述形变空间连通;所述第二插接体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朝远离所述形变空间的方向凸出,所述凸出部能够插入电路板的安装孔中,所述凸出部背对所述形变空间的一侧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抵持,以使所述第二插接体在所述安装孔的孔壁的挤压下收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子还包括衔接体和第二插接体,所述第二插接体与所述第一插接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衔接体的两端,所述衔接体的一部分埋设于所述连接块中,所述第二插接体露出在所述连接块以外;所述第二插接体具有形变孔,所述第二插接体能够穿设于电路板的安装孔中,且所述第二插接体能够被所述安装孔的孔壁挤压,以发生形变并收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包括:第一主体,具有第一通道和连接腔,所述第一主体开设有开口和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供所述端子穿设,所述开口与所述连接腔连通,所述开口供匹配连接器进出所述连接腔;限位筒,设置有多个,所述限位筒设置于所述连接腔中,且所述限位筒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腔的壁面,所述限位筒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插接口,所述限位筒的内部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端子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插接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道的壁面开设有干涉槽,沿所述限位筒的轴向,所述干涉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口连通;所述端子包括干涉体,所述干涉槽的壁面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与所述干涉体相互挤压。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模块化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模块化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定位体和定位槽的配合关系简化示意图(仰视角度);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端子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端子的第二插接体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第二插接体与安装孔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端子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端子的第二插接体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第二插接体与安装孔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1为端子的第一插接体中未插入匹配端子时的示意图;
图12为端子的第一插接体与匹配端子相互插接时的示意图;
图13为模块化连接器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底座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的底座的主视图;
图16为图15中的底座沿B-B截面的剖视图;
图17为第一插接口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模块化连接器,102-底座,103-端子,201-连接块,202-组装模块,301-定位槽,302-定位体,303-第一组装模块,304-第二组装模块,305-第三组装模块,401-第一连接块,402-第二连接块,403-第三连接块,501-第一插接体,502-第二插接体,503-衔接体,504-插接筒体,505-环形加强筋,506-弹片,507-干涉体,508-约束体,509-避让槽,601-形变孔,701-电路板,702-安装孔,801-形变口,802-形变空间,901-过渡部,902-凸出部,1101-插接空间,1102-匹配端子,1301-第一主体,1302-第二主体,1303-限位筒,1304-开口,1305-第二插接口,1401-第一插接口,1402-顶板,1403-侧板,1404-第二定位条,1405-第一定位条,1406-接触面,1601-连接腔,1602-容置空间,1603-干涉槽,1604-第一通道,1605-第二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连接器10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与另一种连接器相互插接。这个“另一种连接器”,为方便区分,下文将使用“匹配连接器”这一词语进行指代;匹配连接器中的端子则通过“匹配端子1102”这一词语指代。简单来说,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连接器101作为母连接器,那么匹配连接器则为公连接器。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连接器101,模块化连接器101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102和组装模块202,其中,组装模块202设置有至少一个。每一组装模块202包括一个连接块201和多个端子103,对于同一组装模块202,连接块201注塑成型于端子103的外部,端子103的两端露出在连接块201以外。
在该模块化连接器101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将多个端子103放入模具中,然后在端子103的外部进行注塑,从而形成连接块201。在获得若干组装模块202后,可以将整个组装模块202与底座102进行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连接器101,可以将整个组装模块202与底座102进行连接,无需将端子103一根一根地插入底座102中,该模块化连接器101的组装更便捷。
图1至图3中示出的模块化连接器101共有三个组装模块202,不同排的端子103分别属于不同的组装模块202。组装模块202的数量可以根据模块化连接器101的具体类型和功能适当增减。参照图3和图4,在设置有多个组装模块202的情况下,可以在连接块201上设置定位体302或定位槽301,从而实现相邻的组装模块202之间的定位,提高组装效率和组装质量。
对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组装模块202,其中一个组装模块202的连接块201上设置有定位体302,另一组装模块202的连接块201上设置有定位槽301,定位体302可以能够容置在定位槽301中,且定位槽301的壁面能够与定位体302抵持。以图3和图4为例,将从前往后的三个组装模块202依次记为第一组装模块303、第二组装模块304和第三组装模块305,相应地,第一组装模块303中的连接块201记为第一连接块401,第二组装模块304中的连接块201记为第二连接块402,第三组装模块305中的连接块201记为第三连接块403。第二连接块402的前后两侧均具有凸出的定位体302,第一连接块401的后侧和第三连接块201的前侧具有定位槽301。参照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体302或定位槽301位于连接块201的端部;此处的“端部”,是基于同一组装模块202中端子103的排列方向来说的。这种设置方式有利于简化模具的结构,降低模块化连接器101的总体生产成本。
下面再介绍模块化连接器101的端子103以及底座102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5或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103包括第一插接体501,第一插接体501位于端子103的其中一端。参照图11和图12,第一插接体501用于与匹配端子1102插接。参照图5或图8,第一插接体501包括插接筒体504和弹片506。结合图5、图11和图12,插接筒体504内部具有供匹配端子1102插入的插接空间1101,插接筒体504还具有与插接空间1101连通的避让槽509。弹片506与插接筒体504连接,且弹片506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插接空间1101中。弹片506具有弹性,弹片506能够相对于插接筒体504摆动,从而通过避让槽509进出插接空间1101。具体来说,弹片506的后端可以直接与避让槽509的后槽壁连接,弹片506的前端则为活动端,且弹片506弯曲设置,弹片506的一部分朝靠近插接空间1101的方向凸出。
参照图11和图12,当匹配端子1102插入插接空间1101时,匹配端子1102的侧部与弹片506朝向插接空间1101的一侧抵持。相对于弹片506未被匹配端子1102抵持的情况,弹片506在被匹配端子1102抵持的情况下,会朝远离插接空间1101的方向运动。弹片506与匹配端子1102之间相互抵持,匹配端子1102施加于弹片506的摩擦力阻碍弹片506的运动;这一摩擦力的大小与连接器的插拔力的大小相关。当匹配端子1102从插接空间1101中被抽出后,抵持弹片506的作用力消失,弹片506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103可以直接与电路板701进行插接,以提高模块化连接器101和电路板701之间的连接便捷性。
参照图5或图8,端子103还包括衔接体503和第二插接体502,衔接体503大致呈杆状,第二插接体502和第一插接体501分别连接于衔接体503的两端。衔接体503弯折设置,弯折的衔接体503大致呈L型。参照图5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插接体502具有形变孔601,电路板701具有安装孔702,第二插接体502能够插入安装孔702中。第二插接体502与安装孔702干涉配合,如图7所示,安装孔702的宽度略小于第二插接体502的初始宽度(以图7中前后方向的尺寸作为宽度)。当第二插接体502插入安装孔702后,第二插接体502能够被安装孔702的孔壁挤压而形变(第二插接体502收拢),设置形变孔601可以降低第二插接体502的形变难度。此外,衔接体503具有一扭曲的部位(位于图5中的A区域处),这一扭曲部位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使第二插接体502适配安装孔702的方向。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插接体502的结构如图8至图10所示。第二插接体502呈筒状,第二插接体502具有弹性,第二插接体502的内部具有形变空间802(第二插接体502自身所围出的空间即为形变空间802),且第二插接体502沿自身周向的两端间隔设置以形成形变口801。如图8所示,第二插接体502沿自身周向的两端并未连接在一起,第二插接体502的周向的两端间隔设置从而在第二插接体502的前侧形成形变口801。
参照图9,第二插接体502包括凸出部902,凸出部902朝远离形变空间802的方向凸出。凸出部902和安装孔702干涉配合,例如,参照图9和图10,凸出部902的宽度略大于安装孔702的宽度(以图10中左右方向的尺寸作为宽度),且凸出部902能够插入安装孔702中。凸出部902背对形变空间802的一侧能够与安装孔702的孔壁抵持,以使凸出部902或第二插接体502整体在安装孔702的孔壁的挤压下形变。第二插接体502的形变实际为第二插接体502自身收拢,形变口801的宽度变小,形变空间802也会变小。
凸出部902和安装孔702的孔壁之间的挤压、摩擦等相互作用会阻碍端子103离开电路板701,从而实现端子103与电路板701之间的固定。图8至图10所示出的端子103,其与电路板701之间的连接固定原理类似于传统的“鱼眼端子”,图8至图10所示出的端子103相当于一种“异型鱼眼端子”。但相对来说,图8至图10所示出的端子103,第二插接体502呈筒状,因此凸出部902与安装孔702的孔壁之间的干涉量较大,端子103与电路板701之间连接稳定性更好。
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体501还包括过渡部901,过渡部901设置有两个,沿第一插接体501的轴向,两个过渡部901分别连接在凸出部902的两端。过渡部901的最大半径小于凸出部902的最大半径,沿从凸出部902到过渡部901的方向,凸出部902的端部逐渐收拢。这样设置可以使凸出部902和过渡部901之间的尺寸过渡更平缓,方便加工以形成凸出部902;而且如图9和图10所示,在这种设置方式下,凸出部902的下端大致呈锥状,这样可以降低将第一插接体501插入安装孔702时的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种端子103,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模块化连接器101中。例如,多个组装模块202中,一部分组装模块202的端子103的结构如图5所示,一部分组装模块202的端子103如图8所示;又或者,一个组装模块202同时设置有如图5所示的端子103和如图8所示的端子103。
参照图5或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103还包括约束体508,约束体508埋设于连接块201内,约束体508连接于衔接体503的两侧,且约束体508沿衔接体503的厚度方向凸出。约束体508能够减少端子103相对于连接块201的攒动;即,约束体508的设置能够提高端子103与连接块20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103还包括干涉体507,干涉体507连接于衔接体503的两侧,且干涉体507朝衔接体503的宽度方向凸出。干涉体507用于与底座102中的孔或通道干涉配合,从而实现底座102与端子103之间的固定(下文会再具体说明)。
参照图13至图17,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2包括第一主体1301和限位筒1303。第一主体1301的内部具有第一通道1604和连接腔1601,第一主体1301还开设有开口1304和第一插接口1401,开口1304位于第一主体1301的前侧,第一插接口1401位于第一主体1301的后侧。其中,连接腔1601可以容置匹配连接器的一部分,开口1304与连接腔1601连通,开口1304供匹配连接器进出连接腔1601,第一插接口1401则供模块化连接器101自身的端子103穿设。
参照图13和图16,限位筒1303设置有多个,限位筒1303的一端连接于连接腔1601的后壁,且限位筒1303相对于连接腔1601的后壁凸出,限位筒1303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插接口1305。限位筒1303的内部具有第二通道1605,第一通道1604与第二通道1605连通,从而形成用于容置端子103的容置空间1602。容置空间1602的一端与第一插接口1401连通,容置空间1602的另一端与第二插接口1305连通;即,第一通道1604远离第二通道1605的一端与第一插接口1401连通,第二通道1605远离第一通道1604的一端与第二插接口1305连通。第二插接口1305则供匹配端子1102插入容置空间1602中,并与端子103进行插接。
若端子103位于第二通道1605内的部分(即第一插接体501)发生偏移,限位筒1303的内壁可以与端子103抵持,从而约束端子103的位置,避免端子103的位置偏离预设位置过大而导致模块化连接器101失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2还包括第二主体1302;参照图13和图14,第二主体1302包括顶板1402和两个侧板1403。第一主体1301开设有第一插接口1401的一侧表面为接触面1406,接触面1406位于连接腔1601外,接触面1406可与连接块201的前端端面抵接。顶板1402和侧板1403均连接于接触面1406,并相对于接触面1406凸出。两个侧板1403间隔设置,且两个侧板1403的顶部均与顶板1402连接,顶板1402和侧板1403均设置在第一插接口1401的外围。第二主体1302可以遮挡组装模块202,从而保护组装模块202,以免组装模块202直接受到外部冲击或碰撞。
参照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2还包括第一定位条1405,第一定位条1405位于连接腔1601外,第一定位条1405连接于接触面1406并相对于接触面1406凸出,且第一定位条1405位于接触面1406的下侧边缘处。在模块化连接器101的组装过程中,需要依次将第一组装模块303、第二组装模块304和第三组装模块305与底座进行连接;在将底座102和第一组装模块303连接好之后,第一定位条1405的顶部可以与第一连接块401的底部抵持,从而支撑第一组装模块303,且第一定位条1405对第一组装模块303有一定的定位作用。
参照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2还包括第二定位条1404,第二定位条1404设置有两个(图14中未示出右侧的第二定位条1404),每一第二定位条1404分别与不同的侧板1403连接,且第二定位条1404连接于侧板1403朝向第一插接口1401的一侧。对于每一组装模块202,连接块201沿端子103的排列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第二定位条1404抵接。两个第二定位条1404相当于共同夹持多个连接块201,从而实现第二主体1302对连接块201的定位。
参照图16,第一通道1604的壁面开设有干涉槽1603,沿限位筒1303的轴向,干涉槽1603的一端与第一插接口1401连通,干涉槽1603的壁面的能够与端子103的干涉体507相互挤压。干涉槽1603的壁面与干涉体507之间的干涉配合能够使端子103与底座102之间相互固定。参照图8和图17,左侧的干涉槽1603的左壁面,与右侧的干涉槽1603的右壁面之间的间距为D1;干涉体507处端子103的宽度为D2,D1<D2。端子103和底座102都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干涉体507插入至干涉槽1603中之后,干涉体507的左右两端会与干涉槽1603的壁面相互挤压。需要说明的是,干涉槽1603的顶壁和底壁,可以与干涉体507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而不一定需要与干涉体507相互抵持和挤压。干涉槽1603的顶壁和底壁可以对干涉体507的上移和下移进行限位,从而约束端子103的位置。
参照图5或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体501还包括环形加强筋505,环形加强筋505设置在插接筒体504的外表,环形加强筋505能够与第一通道1604的壁面干涉配合(第一通道1604的直径略小于第一插接体501在环形加强筋505处的直径),以进一步提高端子103与底座10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组装模块,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组装模块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组装模块包括一个连接块和多个端子,同一所述组装模块中,所述连接块注塑成型于多个所述端子的外部,且所述端子的两端露出在所述连接块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具有定位体或定位槽;
所述组装模块设置有多个,对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组装模块,其中一个所述组装模块的所述连接块具有所述定位体,另一个所述组装模块的所述连接块具有所述定位槽,所述定位体容置于所述定位槽中,所述定位槽的壁面与所述定位体抵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第一主体,具有供匹配连接器插入的连接腔,所述端子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连接腔中,所述第一主体还开设有供端子插入至所述连接腔中的第一插接口;
第二主体,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均位于所述连接腔外,且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均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开设有所述第一插接口的一端,所述侧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连接,两个所述侧板间隔设置,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口的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一定位条,所述第一主体开设有所述第一插接口的一侧表面为接触面,所述第一定位条和所述接触面均位于所述连接腔外,所述第一定位条连接于所述接触面并相对于所述接触面凸出,所述第一定位条位于所述接触面的下侧边缘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定位条,所述第二定位条设置有两个,每一所述第二定位条分别与不同的所述侧板连接,且所述第二定位条连接于所述侧板朝向所述第一插接口的一侧;对于每一所述组装模块,所述连接块沿所述端子的排列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二定位条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第一插接体,所述底座具有供匹配连接器插入的连接腔,所述第一插接体位于所述连接腔中,所述第一插接体包括:
插接筒体,内部具有供所述匹配连接器的匹配端子插入的插接空间,所述插接筒体开设有与所述插接空间连通的避让槽;
弹片,具有弹性,所述弹片与所述插接筒体连接,所述弹片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插接空间中,所述弹片朝向所述插接空间的一侧能够与所述匹配端子的侧部抵接以阻碍所述匹配端子运动,所述弹片能够相对于所述插接筒体摆动,以通过所述避让槽进出所述插接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还包括衔接体和第二插接体,所述第二插接体与所述第一插接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衔接体的两端,所述衔接体的一部分埋设于所述连接块中,所述第二插接体露出在所述连接块以外;
所述第二插接体呈筒状,所述第二插接体具有弹性,所述第二插接体的内部具有形变空间,所述第二插接体沿自身的周向的两端间隔设置以形成形变口,所述形变口与所述形变空间连通;所述第二插接体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朝远离所述形变空间的方向凸出,所述凸出部能够插入电路板的安装孔中,所述凸出部背对所述形变空间的一侧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抵持,以使所述第二插接体在所述安装孔的孔壁的挤压下收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还包括衔接体和第二插接体,所述第二插接体与所述第一插接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衔接体的两端,所述衔接体的一部分埋设于所述连接块中,所述第二插接体露出在所述连接块以外;
所述第二插接体具有形变孔,所述第二插接体能够穿设于电路板的安装孔中,且所述第二插接体能够被所述安装孔的孔壁挤压,以发生形变并收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第一主体,具有第一通道和连接腔,所述第一主体开设有开口和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供所述端子穿设,所述开口与所述连接腔连通,所述开口供匹配连接器进出所述连接腔;
限位筒,设置有多个,所述限位筒设置于所述连接腔中,且所述限位筒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腔的壁面,所述限位筒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插接口,所述限位筒的内部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端子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插接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化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壁面开设有干涉槽,沿所述限位筒的轴向,所述干涉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口连通;所述端子包括干涉体,所述干涉槽的壁面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与所述干涉体相互挤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42222.1U CN216214298U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模块化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42222.1U CN216214298U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模块化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14298U true CN216214298U (zh) | 2022-04-05 |
Family
ID=80897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642222.1U Active CN216214298U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模块化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14298U (zh) |
-
2021
- 2021-10-29 CN CN202122642222.1U patent/CN2162142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38108B2 (en) | Connector with plural housings accommodated in a casing | |
US721715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7094115B2 (en) | Female terminal fitting | |
CN109038000B (zh) | 正反插usb插座 | |
CN109066263B (zh) | 正反插usb插座的制造方法 | |
US6524133B2 (en) | Connector | |
JP3816108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5064933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KR100615894B1 (ko) | 커넥터의 하우징 및 이를 이용한 커넥터 | |
CN214280336U (zh) | 一种具有防呆功能的连接器 | |
US5938481A (en) |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216214298U (zh) | 模块化连接器 | |
CN213753244U (zh) | 一种连接器的插头 | |
CN214013294U (zh) | 一种连接器 | |
US7033230B2 (en) | Connector | |
US7090542B2 (en) | Multi-port modular jack assembly with accurate assemblying means | |
US680557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locking device | |
US776670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10838202U (zh) | 一种连接器 | |
CN211829441U (zh) | 一种连接器 | |
CN218997163U (zh) | 一种汽车连接器结构 | |
CN213753305U (zh) | 一种连接器的防呆件 | |
CN210429708U (zh) | 断路器接线端子中的装配结构 | |
CN216214490U (zh) | 底座及连接器 | |
CN216354876U (zh) |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