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12410U - 一种线缆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12410U
CN216212410U CN202122384168.5U CN202122384168U CN216212410U CN 216212410 U CN216212410 U CN 216212410U CN 202122384168 U CN202122384168 U CN 202122384168U CN 216212410 U CN216212410 U CN 216212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electrical connection
cable
flat cable
connection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841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涛
刘灿
张海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tk Wire &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tk Wire &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tk Wire &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tk Wire &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841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12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12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12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包括多个并排连接的扁平线缆,所述扁平线缆均呈扁平条状,所述扁平线缆包括导体和套设在导体外部的绝缘套,相邻两个扁平线缆的绝缘套粘性连接或者一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不仅抗弯折性较强且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个线缆组合的结构。
背景技术
线缆是一种适用于移动式电气设备中的常见线缆,有单线缆结构,也有相连在一起的多线缆结构,而市面上的相连在一起的线缆结构的抗弯折性较差,且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线缆抗弯折性较差,且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线缆结构,包括多个并排连接的扁平线缆,所述扁平线缆均呈扁平条状,所述扁平线缆包括导体和套设在导体外部的绝缘套,相邻两个扁平线缆的绝缘套粘性连接或者一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扁平线缆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绝缘套的宽度为W1、厚度为H1,所述导体的厚度为H2,H1介于 1/5W1-1/2W1之间,H2介于2/3H1-3/4H2之间。
优选地,所述扁平线缆设有电性连接端,所述电性连接端包括第一电性连接端,所述第一电性连接端为所述导体突出于扁平线缆端部的部分。
优选地,所述电性连接端还包括第二电性连接端,所述绝缘套上设有开口,第二电性连接端为所述导体暴露于所述开口的部分。
优选地,所述扁平线缆包括五个依次并排连接的第一扁平线缆、第二扁平线缆、第三扁平线缆、第四扁平线缆和第五扁平线缆,所述第一扁平线缆、第二扁平线缆、第四扁平线缆和第五扁平线缆分别包括一个第二电性连接端,所述第三扁平线缆包括一个第一电性连接端。
优选地,每个扁平线缆均包括一个第二电性连接端。
优选地,所述电性连接端上均连接有导电端,所述导电端的端部焊接在所述电性连接端上。
优选地,所述导电端端部通过电阻焊接或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在所述电性连接端上。
优选地,所述导体的厚度介于0.15-0.35mm之间,所述绝缘套为耐温在200℃、挤塑厚度为0.1mm以内的氟塑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通过将扁平条状的多个扁平线缆并排相连,具有较强的抗弯折性;在多个扁平线缆设置有电性连接端,外部通过与各电性连接端相连,可使扁平线缆将信号输入各个方向,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一实施例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三实施例连接导电端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四实施例连接导电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五个并排连接的扁平线缆,所述扁平线缆均呈扁平条状,所述扁平线缆包括导体101和套设在导体101外部的绝缘套 102,相邻两个扁平线缆的绝缘套102粘性连接或者一体连接,所述绝缘套102为耐高温绝缘材质。作为一种变形,所述线缆结构中扁平线缆的数量不作限定,可以为多个线缆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体101为直径介于0.03-0.08mm的铜线,通过编制成厚度介于0.15-0.35mm的扁平抗弯折导体;所述绝缘套102采用耐温在200℃、挤塑厚度可以达到0.1mm以内的氟塑剂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中线缆结构包括扁平抗弯折的导体 101和可挤塑为超薄的高温绝缘材料的绝缘套102,相邻两个绝缘套102之间经过粘性连接粘成并排扁平线缆,这样的并排扁平线缆抗弯性强,使用方便。
所述扁平线缆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绝缘套102的宽度为 W1,即所述扁平线缆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垂直宽度为W1,所述绝缘套102的厚度为H1,即所述扁平线缆的上下表面之间的垂直厚度为H1,所述导体101的厚度为H2,即所述导体101在所述绝缘套102厚度H1方向上的厚度为H2,在本实施例中,H1介于 1/5W1-1/2W1之间,H2介于2/3H1-3/4H2之间。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二实施例中,包括五个并排连接的扁平线缆,所述扁平线缆呈扁平条状,所述扁平线缆包括导体201和套设在导体201外部的绝缘套202,相邻两个扁平线缆的绝缘套202粘性连接或者一体连接。所述扁平线缆设有电性连接端,所述电性连接端包括第一电性连接端 203,所述第一电性连接端203为所述导体201突出于所述绝缘套外的部分,且所述第一电性连接端203位于对应的扁平线缆的端部,即所述第一电性连接端203为所述导体突出于所述扁平线缆端部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性连接端203 位于对应扁平线缆同一侧的端部。所述绝缘套202的宽度为W1,即所述扁平线缆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垂直宽度为W1,所述导体 201的宽度为W2,即所述导体201在绝缘套202宽度W1方向上的宽度为W2,在本实施例中,W1与W2之间的差值介于 0.25mm-0.35mm之间,优选为0.3mm,这样的参数设置使相邻两个第一电性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介于0.25mm-0.35mm之间,避免相邻两个扁平线缆之间的第一电性连接端电性导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性连接端突出于对应扁平线缆的绝缘套202,所述扁平线缆的导体201长度大于对应的绝缘套202的长度。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线缆结构包括五个依次并排连接的第一扁平线缆31、第二扁平线缆32、第三扁平线缆33、第四扁平线缆34和第五扁平线缆 35,所述电性连接端还包括第二电性连接端304,所述第一扁平线缆31、第二扁平线缆32、第四扁平线缆34和第五扁平线缆 35分别包括一个第二电性连接端304,所述绝缘套302的表面设有开口,所述第二电性连接端304为导体暴露于所述开口的部分。所述第三扁平线缆33包括一个第一电性连接端303,第一电性连接端303为导体突出于所述第三扁平线缆33的端部。更进一步的是,相邻的扁平线缆的第二电性连接端304不位于垂直所述扁平线缆的同一条直线上,间隔设置的扁平线缆的第二电性连接端304位于垂直所述扁平线缆的同一条直线上。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线缆结构还包括导电端,导电端的端部焊接在所述电性连接端上用于将信号导出各个方向。所述导电端端部通过电阻焊接或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在所述电性连接端上。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为金属片状,包括有第一金属片3011、第二金属片3012、第三金属片3013、第四金属片3014和第五金属片3015,第一金属片3011连接在所述第一扁平线缆31的第二电性连接端304上,第二金属片3012连接在第二扁平线缆32的第二电性连接端304 上,第三金属片3013连接在第三扁平线缆33的第一电性连接端 303上,第四金属片3014连接在第四扁平线缆34的第二电性连接端304上,第五金属片3015连接在第五扁平线缆35的第二电性连接端304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为矩形条状体,所述第一金属片3011、第二金属片3012、第四金属片3014和第五金属片3015垂直于所述扁平线缆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三金属片3013平行于所述扁平线缆的延伸方向。作为一种变形,所述金属片的方向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三实施例中导体和绝缘套302 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扁平线缆上设置第一电性连接端303或第二电性连接端304且所述电性连接端上连接金属片,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三实施例中导体和绝缘套302的参数及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线缆结构包括五个依次并排连接的第一扁平线缆41、第二扁平线缆42、第三扁平线缆43、第四扁平线缆44和第五扁平线缆 45,所述第一扁平线缆41、第二扁平线缆42、第三扁平线缆43、第四扁平线缆44和第五扁平线缆45分别包括一个第二电性连接端40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扁平线缆41、第二扁平线缆43、第三扁平线缆43、第四扁平线缆44和第五扁平线缆45 位于同一侧的端部齐平。作为一种变形,本实施例中所述扁平线缆上的第二电性连接端404的位置不作限定,所述扁平线缆包括一个第二电性连接端404,所述第二电性连接端404为导体暴露于绝缘套开口的部分。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线缆结构还包括还包括导电端,导电端的端部焊接在所述电性连接端上用于将信号导出各个方向。所述导电端端部通过电阻焊接或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在所述电性连接端上。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为金属片状,包括有第一金属片4011、第二金属片4012、第三金属片4013、第四金属片4014和第五金属片 4015,第一金属片4011连接在所述第一扁平线缆41的第二电性连接端404上,第二金属片4012连接在第二扁平线缆42的第二电性连接端404上,第三金属片4013连接在第三扁平线缆43的第一电性连接端403上,第四金属片4014连接在第四扁平线缆 44的第二电性连接端404上,第五金属片4015连接在第五扁平线缆45的第二电性连接端404上,所述金属片包括互相连接的绝缘端和导电端,所述导电端通过焊接与对应的电性连接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的绝缘端为矩形条状体,所述第一金属片4011、第二金属片4012、第四金属片4014和第五金属片4015垂直于所述扁平线缆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三金属片 4013平行于所述扁平线缆的延伸方向。作为一种变形,所述金属片的方向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扁平线缆上设置第二电性连接端304且所述第二电性连接端304上连接金属片,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第四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和参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生产工艺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所述线缆结构传送至激光工段;步骤S1中为送线工段,通过采用伺服马达精准送线,将线缆结构传送至下一工段,即激光工段;
步骤S2:用激光在每个扁平线缆的绝缘套上开设开口形成第二电性连接端,或者将扁平线缆端部的绝缘套去除形成第一电性连接端;步骤S2为激光工段,采用激光设备对所述并排线缆剥皮或分线,精准控制尺寸,按焊接要求尺寸在扁平线缆表面照射出方形的焊接窗口,所述焊接窗口为第二电性连接端子所在的开口处,所述焊接窗口处为上下两面绝缘层均用激光去除,露出导体层,不能灼伤导体;
步骤S3:将每个扁平线缆的端部裁剪;
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扁平线缆31、第二扁平线缆32、第四扁平线缆34和第五扁平线缆35的端部齐平,所述第五扁平线缆35的第一电性连接端303突出于相邻两个扁平线缆对应的端部;
步骤S4:将每个金属片的导电端焊接在对应的电性连接端上;步骤S4中,采用电阻焊接方法或超声波焊接方法将金属片焊接在窗口中的导体上,实现采集信号或传输电流功能,所述金属片为铜片、镍片或端子。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生产工艺中,步骤S3可以省略,当所述线缆结构的端部不进行裁剪时,所述第三扁平线缆43 上的电性连接端为第二电性连接端404,即形成第四实施例中的线缆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结构通过将扁平条状的多个扁平线缆并排相连,具有较强的抗弯折性;在多个扁平线缆设置有电性连接端,外部通过与各电性连接端相连,可使扁平线缆将信号输入各个方向,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排连接的扁平线缆,所述扁平线缆均呈扁平条状,所述扁平线缆包括导体和套设在导体外部的绝缘套,相邻两个扁平线缆的绝缘套粘性连接或者一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线缆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绝缘套的宽度为W1、厚度为H1,所述导体的厚度为H2,H1介于1/5W1-1/2W1之间,H2介于2/3H1-3/4H2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线缆设有电性连接端,所述电性连接端包括第一电性连接端,所述第一电性连接端为所述导体突出于扁平线缆端部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连接端还包括第二电性连接端,所述绝缘套上设有开口,第二电性连接端为所述导体暴露于所述开口的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线缆包括五个依次并排连接的第一扁平线缆、第二扁平线缆、第三扁平线缆、第四扁平线缆和第五扁平线缆,所述第一扁平线缆、第二扁平线缆、第四扁平线缆和第五扁平线缆分别包括一个第二电性连接端,所述第三扁平线缆包括一个第一电性连接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扁平线缆均包括一个第二电性连接端。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连接端上均连接有导电端,所述导电端的端部焊接在所述电性连接端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端部通过电阻焊接或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在所述电性连接端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的厚度介于0.15-0.35mm之间,所述绝缘套为耐温在200℃、挤塑厚度为0.1mm以内的氟塑剂制成。
CN202122384168.5U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线缆结构 Active CN216212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4168.5U CN216212410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线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4168.5U CN216212410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线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12410U true CN216212410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27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84168.5U Active CN216212410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线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124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1068A (zh) * 2021-09-29 2021-12-31 深圳市金泰科环保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结构及其生产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1068A (zh) * 2021-09-29 2021-12-31 深圳市金泰科环保线缆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结构及其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6049B (zh) 连接器
JP5032006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WO2016010150A1 (ja)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6290165B2 (ja)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
CN101169992B (zh) 同轴扁平缆线及其制造方法
CN216212410U (zh) 一种线缆结构
EP2996201A1 (en) Terminal for electric wire joining connector and electric wire joining connector having same
CN102414763A (zh) 具有连接部件的多芯同轴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35425B (zh) 一种极细电子线与连接器连接的加工方法
CN113871068A (zh) 一种线缆结构及其生产方法
CN111564746A (zh) 附带接地条的焊锡及同轴电缆阵列制造方法
JP2017208211A (ja) 端子付き電線
CN1266805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EP0723275A2 (en) Flat multiple-core cable
CN102593626A (zh) 柔性扁平线缆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209912526U (zh) 柔性扁平电缆
CN101451257A (zh) 扁平电缆的电镀方法及包含该方法的扁平电缆制造方法
CN112856266A (zh) 一种柔性led灯带及连接导体、连接导体阵列
CN111247605B (zh) 管导体及导电路径
CN218975800U (zh) 一种导体排线横向跨接结构
CN220543611U (zh) 一种柔性扁平电缆的结构
CN214381563U (zh) 一种led柔性线路板
CN214369475U (zh) 一种柔性led灯带及连接导体、连接导体阵列
JP4775127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電気メッキ方法及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CN113745863A (zh) 导体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