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9245U - 离心风机、汽车座椅、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离心风机、汽车座椅、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9245U
CN216199245U CN202122212335.8U CN202122212335U CN216199245U CN 216199245 U CN216199245 U CN 216199245U CN 202122212335 U CN202122212335 U CN 202122212335U CN 216199245 U CN216199245 U CN 216199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outlet channel
communicated
centrifugal fan
vol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123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帅
周锦华
陈进
夏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123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9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9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92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座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离心风机、汽车座椅、以及汽车。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其具有吸入口、腔体、第一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吸入口与腔体连通,第一出风通道的一端与腔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出风通道的一端与腔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出风口连通;半导体制冷片,设于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之间。通过将半导体集成在蜗壳的内部,形成一个独立的能够制冷和制冷的离心风机,使在能够在实现制冷和制热功能的情况下使离心风机的结构更加紧凑和安装更加便捷,能够具有更好的通用性以安装在不同型号的汽车中。

Description

离心风机、汽车座椅、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心风机、汽车座椅、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汽车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被运用到汽车中,不仅能够方便人们更加安全和高效的驾驶汽车,还能给人们在驾驶过程中提升舒适度,现有的空调座椅越来越多地成为高档车的必要配置。汽车现有的冷气、热气强制通风系统工作原理如下:不同型号的汽车座椅均需要单独设计一套空调座椅结构,空调座椅结构连接汽车空调系统,通过前级导风装置再到相应的强制静音风机对冷气或热气进行加压进入座椅海绵内,加压后冷气或热气会直接通过真皮的孔洞吹到真皮表面。
但该种空调座椅结构复杂,由多个导风管及连接器构成,导致气密性差,使汽车座椅内部无法安装更多的配件,并且不同型号的汽车座椅的空调座椅结构不能通用,均需要单独设计一套空调座椅结构,并且由于传输路径长、结构复杂导致气密性较差,由此存在风量损失过多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同时又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并且具有更好的通用性以安装在不同型号的汽车中的离心风机。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其包括:蜗壳,其具有吸入口、腔体、第一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吸入口与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一端与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一端与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出风口连通;
半导体制冷片,设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之间,并将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分隔开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热交换端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二热交换端位于所述第二排出风通道内;
叶轮,设于所述腔体内;以及
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叶轮转动。
可选的,所述离心风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内的多个第一散热翅片和位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内的多个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固定设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端上;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固定设于所述第二热交换端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口方向相垂直。
可选的,所述蜗壳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吸入口开设于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并与所述叶轮的位置相对。
可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分别与所述蜗壳的内侧壁相抵接,以将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分隔两个相互不连通的通道。
可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边缘上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蜗壳的内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凸缘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缘卡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二边缘上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蜗壳的内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凸缘相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缘卡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叶轮固定连接的转轴和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蜗壳的外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为L型。
一种汽车座椅,其包括汽车座椅本体,所述汽车座椅本体的内部设有座垫、排气管、导管和如上所述的离心风机;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座垫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座椅本体的外部。
一种汽车,其包括车体和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的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离心风机、汽车座椅,以及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半导体集成在蜗壳的内部,形成一个独立的能够制冷和制冷的离心风机,使在能够在实现制冷和制热功能的情况下使离心风机的结构更加紧凑和安装更加便捷,能够具有更好的通用性以安装在不同型号的汽车中。并且,将离心风机安装在汽车座椅内部时能够使汽车座椅内部更多的空间设置其他的汽车配件,使能够一种离心风机即可适用所有的车型的汽车座椅,并且本实用新型避免采用管道传递能量的方式,提高了气密性,使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能够避免能量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4使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中,1、蜗壳;11、吸入口;12、腔体;13、第一出风通道;14、第二出风通道;15、第一出风口;16、第二出风口;17、第一端盖;171、第一凹槽;172、第二凹槽;18、第二端盖;2、半导体制冷片;3、叶轮;4、第一散热翅片;5、第二散热翅片;6、第一凸缘;7、第二凸缘;8、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顶部、底部、朝上、朝下等方位是相对于各个附图中的方向来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并且因此能够根据其所处于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实用状态而改变。所以,不应将这些或其他方位用于理解为限制性用语。
应注意,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要素或步骤,并且“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复数。
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文的实施例中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在附图中示出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能够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
另外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应当注意的是,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组件。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离心风机100,其包蜗壳1,其具有吸入口11、腔体12、第一出风通道13、第二出风通道14、第一出风口15和第二出风口16,所述吸入口11与腔体12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3的一端与腔体12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3的另一端与第一出风口15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4的一端与腔体12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4的另一端与第二出风口16连通;半导体制冷片2,设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3和第二出风通道14之间,并将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3和第二出风通道14分隔开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一热交换端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3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二热交换端位于所述第二排出风通道内;叶轮3,设于所述腔体12内;以及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叶轮3转动。
其中,半导体制冷片2为当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的热电偶对中有电流通过时,两端之间就会产生热量转移,热量就会从一端转移到另一端,从而产生温差形成冷热端,冷热端分别对应半导体制冷片2的相对两侧。并且,半导体制冷片2为一矩形板。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ECU切换半导体制冷片2的正负极,从而实现冷端和热端的相互切换。半导体制冷片2具有第一热交换端和第二热交换端,在ECU控制半导体制冷片2通入恒定电流时,第一热交换端和第二热交换端中一端制热一端制冷,当ECU控制通入反向电流时,上述制热的一端开始制冷,上述制冷的一端开始制热。
本实用新型通过半导体制冷片2将出风通道分隔形成第一出风通道13和第二出风通道14,其中,第一热交换端位于第一出风通道13内,第二热交换端位于第二出风通道14内,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出风通道14与汽车座椅的座垫相连通,使第一出风通道13内能量能够传递至座垫内,而第二出风通道14产生的不需要的能量则通过排气管排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吸入口11吸入空气,并且通过腔体12内的叶轮3将风分别吹入第一出风通道13和第二出风通道14内。在汽车座椅需要制热时,则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二热交换端则为热端,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一热交换端为冷端,通过叶轮3吹入第二出风通道14内的风将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二热交换端的热能量带走至汽车座椅的座垫,通过叶轮3吹入第一出风通道13内的风将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一热交换端的冷能量带走至汽车座椅的外部。在汽车座椅需要制冷时,则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二热交换端则为冷端,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一热交换端为热端,通过叶轮3吹入第二出风通道14内的风将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二热交换端的冷能量带走至汽车座椅的座垫,通过叶轮3吹入第一出风通道13内的风将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一热交换端的热能量带走至汽车座椅的外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半导体集成在蜗壳的内部,形成一个独立的能够制冷和制冷的离心风机,使在能够在实现制冷和制热功能的情况下使离心风机的结构更加紧凑和安装更加便捷,能够具有更好的通用性以安装在不同型号的汽车中。并且,将离心风机安装在汽车座椅内部时能够使汽车座椅内部更多的空间设置其他的汽车配件,使能够一种离心风机即可适用所有的车型的汽车座椅,并且本实用新型避免采用管道传递能量的方式,提高了气密性,使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能够避免能量的损失。
进一步地,参见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一热交换端设置有多个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3内并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散热翅片4,第一散热翅片4带走半导体制冷片2第一热交换端的能量,并且相平行的第一散热翅片4之间形成多个第一流道,进入第一出风通道13内的风经过多个第一流道从而带走第一散热翅片4上的能量。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二热交换端设置有多个位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4内并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散热翅片5,第二散热翅片5带走半导体制冷片2第二热交换端的能量,并且相平行的第二散热翅片5之间形成多个第二流道,进入第二出风通道14内的风经过多个第二流道从而带走第二散热翅片5上的能量。
为了使更便于将半导体制冷片2产生处的不需要的能量排出,所述第一出风口15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6的开口方向相垂直,并且在安装时,第一出风口15竖直朝下,使从汽车座椅的底端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分别与所述蜗壳1的内侧壁相抵接,以将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3和第二出风通道14分隔两个相互不连通的通道。
在一可选的蜗壳1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所述蜗壳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盖17和第二端盖18,第一端盖17和第二端盖18对称设置,使第一端盖17和第二端盖18组合形成蜗壳1,并且第一端盖17与第二端盖18采用卡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吸入口11开设于所述第一端盖17的一侧并与所述叶轮3的位置相对。
具体地,参加图1,本实用新型还在吸入口11处设置若干条止档条,以避免有较大的杂物从吸入口11掉落至蜗壳1内。
进一步地,第一散热翅片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3所朝的方向相平行,从而使第一流道与第一出风通道13的出风方向一致,所述第二散热翅片5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14所朝的方向相平行,从而使第二流道与第二出风通道14的出风方向一致,使从第一散热翅片4之间经过的风能够更加迅速的通过第一流道,使从第二散热翅片5之间经过的风能够更加迅速的通过第二流道。
进一步地,参见图1-图4,所述第一出风通道13为L形,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6所朝的方向相垂直的导流管8,所述导流管8的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5相接,也即是第二出风口16排出的风沿着导流管8流出,从而形成L形的第一出风通道13,并且在实际安装时,导流管8竖直朝下,使能够更加节约汽车座椅的内部空间。
进一步地,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一边缘上设置有第一凸缘6,所述蜗壳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凸缘6相适配的第一凹槽171,所述第一凸缘6卡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71内。
具体地,第一凹槽171开设在所述第一端盖17上与第一凸缘6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凸缘6卡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71内。并且该第一凹槽171开设在第一端盖17的边缘上,使在实际安装时,可以先将第一端盖17和第二端盖18分拆开,然后将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一凸缘6卡置到第一端盖17的第一凹槽171内,然后再将第二端盖18的边缘卡接到第一端盖17的边缘上。
另外,参见图4,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二边缘上设置有第二凸缘7,所述蜗壳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凸缘7相适配的第二凹槽172,所述第二凸缘7卡置在所述第二凹槽172内,
具体地,第二凹槽172开设在所述第一端盖17上与第二凸缘7相对应的位置处,使在实际安装时,可以先将第一端盖17和第二端盖18分拆开,然后将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一凸缘6卡置到第一端盖17的第一凹槽171内,然后再将第二端盖18的边缘卡接到第一端盖17的边缘上。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与叶轮3固定连接的转轴和用于驱动所述转轴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蜗壳1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其包括:汽车座椅本体、设置在所述汽车座椅本体的内部并用于加热汽车座椅本体的座垫、设置在所述汽车座椅本体的内部的排气管、设置在所述汽车座椅本体的内部的导管,以及如上所述的离心风机。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6相连通,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座垫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5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座椅本体的外部。
在具体设置时,离心风机设置在座椅的内部,并且第二出风口16的朝向在水平方向上,第一出风口15的朝向竖直朝下,而排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一出风口15,另一端延伸至汽车座椅的外部,从而通过排气管将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一热交换端产生的不需要的能量排出至车内。
其中,排气管可以是软管,使能够在汽车座椅内避开重要的支撑杆。应理解,软管为排气管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在不用软管能够将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一热交换端产生的不需要的能量排出时,可不将排气管设置为软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管将能量传递至座垫内,在座垫上开设有通孔,并且导管插置在通孔内,使从导管的能量能够在座垫内扩散,使座垫能够降温或加热。
在具体设置时,还会在汽车座椅对应座垫的位置设置散热孔,以使从导管的能量能够传输至座垫后再经散热孔排出汽车座椅的外部。
其中,导管可以是软管,使能够在汽车座椅内避开重要的支撑杆。应理解,软管为导管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在不用软管能够避开汽车内的支撑杆时,可不将排气管设置为软管。
具体地,座垫采用发泡座垫,使能够快速传递导管传递至座垫的能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车体和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的汽车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在汽车座椅需要制热时,则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二热交换端则为热端,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一热交换端为冷端,通过叶轮3吹入第一出风通道13内的风将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二热交换端的热能量通过导管带走至汽车座椅的座垫,通过叶轮3吹入第二出风通道14内的风将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一热交换端的冷能量通过排气管带走至汽车座椅的外部。在汽车座椅需要制冷时,则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二热交换端则为冷端,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一热交换端为热端,通过叶轮3吹入第一出风通道13内的风将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二热交换端的冷能量通过导管带走至汽车座椅的座垫,通过叶轮3吹入第二出风通道14内的风将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一热交换端的热能量通过排气管带走至汽车座椅的外部。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风机、汽车座椅,以及汽车,其通过将半导体集成在蜗壳1的内部,使本实用新型在能够制冷和制热的情况下使离心风机的结构更加紧凑,使安装更加便捷,安装在汽车座椅内部时能够使汽车座椅内部更多的空间设置其他的汽车配件,使能够一种离心风机即可适用所有车型的汽车座椅,并且本实用新型避免采用管道传递能量的方式,提高了气密性,使本实用新型的离心能够避免能量的损失。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其具有吸入口、腔体、第一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吸入口与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一端与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一端与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出风口连通;
半导体制冷片,设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之间,并将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分隔开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热交换端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二热交换端位于所述第二排出风通道内;
叶轮,设于所述腔体内;以及
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叶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内的多个第一散热翅片和位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内的多个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固定设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端上;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固定设于所述第二热交换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口方向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吸入口开设于所述第一端盖的一侧并与所述叶轮的位置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分别与所述蜗壳的内侧壁相抵接,以将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分隔两个相互不连通的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一边缘上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蜗壳的内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凸缘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缘卡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第二边缘上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蜗壳的内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凸缘相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缘卡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叶轮固定连接的转轴和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蜗壳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为L型。
9.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座椅本体,所述汽车座椅本体的内部设有座垫、排气管、导管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座垫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座椅本体的外部。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的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座椅。
CN202122212335.8U 2021-09-13 2021-09-13 离心风机、汽车座椅、以及汽车 Active CN216199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2335.8U CN216199245U (zh) 2021-09-13 2021-09-13 离心风机、汽车座椅、以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12335.8U CN216199245U (zh) 2021-09-13 2021-09-13 离心风机、汽车座椅、以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9245U true CN216199245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19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12335.8U Active CN216199245U (zh) 2021-09-13 2021-09-13 离心风机、汽车座椅、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92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31337B2 (ja) 自動車の熱交換器装置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JP2015155306A (ja) 自動車の空調システム
JP3321314B2 (ja) 車両用後方空気調和装置
US20130105126A1 (en) Thermal energy exchanger for a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00502162A (ja) 内燃機関を動力源とする車輌の全冷却組立体
CN101713324A (zh) 车用发动机冷却装置
CN102442174A (zh) 电动车辆的冷却和加热装置
JPWO2014156585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040261567A1 (en) Heated and cooled steering wheel
JP5957233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5788955A (zh) 离心风机、汽车座椅以及汽车
KR101403441B1 (ko) 열전소자 모듈을 이용한 차량 후석측 냉난방장치
CN216199245U (zh) 离心风机、汽车座椅、以及汽车
CN211493588U (zh) 用于车辆的空调采暖装置和车辆
US20010017203A1 (en) Automotive air-conditioner having scroll casing
CN113022255B (zh) 一种空调
US20190359026A1 (en) Hvac system with pull-through configuration
CN110072717A (zh) 车用空调
CN210309831U (zh) 一种hvac总成
KR20210071620A (ko) 차량용 hvac시스템
JP4358688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3797025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CN215398086U (zh) 一种用于驻车降温的汽车降温系统及汽车
CN216268572U (zh) 一种顶置的车载空调的壳体模块
CN216033948U (zh) 一种半导体座椅制冷制热进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